无医可靠
Moartea domnului Lãzãrescu,勒泽雷斯库先生之死,拉札瑞斯古先生之死(台),The Death of Mr. Lazarescu
导演:克利斯提·普优
主演:约安·费斯库特阿努,卢米妮察·盖奥尔吉乌,多鲁·安娜,达娜·多加鲁,谢尔班·帕夫卢,加布里埃尔·斯巴修,弗洛林·扎姆菲雷斯库,博格丹·杜米特拉克,德拉
类型:电影地区:罗马尼亚语言:罗马尼亚语年份:2005
简介:讲述一个酗酒的独居老人,由早上开始头痛、心口痛,多次叫救护车,却遇上这天发生大车祸,医院应接不暇,搬出种种借口拒收。好心的救护员陪着他走遍四家医院,眼看着他病情每况愈下,却苦无力相救。上救护车、送院、做检查、转院、救治,最后死亡。真实与叙事时间同步,在媲美实境节目的节奏下,直观呈现现代社会福利制度、医疗体系的荒谬..详细 >
真实时间与剧作的矛盾尖锐度是互相抵触的。《堂吉诃德》才真正在收敛剧作下达到主旨、内容、形式的契合,而非以事件为时间的标记。与其刻意暗下铺陈,不如索性效仿罗西式“伪纪录”。PS:看《雪山之家》的动力消磨殆尽。//2018.10重看,最大的问题是老头的演技,浮夸状态不可能进入自然。
BFI Player戛纳经典系列, 现在这时代衰老独居本身就是自杀,但去养老院,一场病毒所有老人没几个能活得好的。普优的切入点很小,只是拍了一个不会看病的独居老人在社区医生和邻居的帮助下怎么看病,道出了老龄化社会的最大的悲哀。齐泽克说过:你该爱你的邻居吗,当然不。如果你看起来就是个悲惨的人,你的邻居也会把你当作悲惨的人,全社会都会把你当作悲惨的人,你死去也没人管你。这就是普优镜头下的后社会主义人间,一种全民内化沙文主义,对个人丧失任何尊重的社会。男医生把病人不当人看,甚至把女性同僚不当人看。病人从一个医院被抛弃到另外一个医院,没有人治疗他。普优的色调是冰冷没有希望的,镜语也是克制简单的,故事只浓缩在一个晚上,但它给与观众一种充满锐度的关注,影片被戛纳赏识,开启了罗马尼亚新浪潮的新时代。
普优突破性佳作,罗马尼亚新浪潮;真实时间(辗转与煎熬),手持全景长镜头,低照度自然光效——身边的危机考验,关乎每个普通人。纪录片风格,老人的倔强性格及落后的医疗体系均得到真实展现
两点二五星
[BAMPFA] 那些医生除了会讲愤世嫉俗的笑话之外还会摸病人头哎
东欧国家转变制度,成为北约国家后,国民并没有富裕起来。相反,失业率升高,国民福利缩减,大量无业人口吸毒/酗酒。 医疗体系,也是倍受冲击,疲于奔命。对于见惯了的酗酒,吸毒者,医院的态度也是极差。民众则负担不起高昂的医疗费用,对医疗系统缺乏信任。
有些繁琐很无奈
冗长
4.5
残酷,写实,我们老了可能会这个鸟样子。
Lăzărescu 这一夜的纪实性呈现 医院医生 护士 护工 司机间的关系也各有点缀交代 罗马尼亚的家庭厨房总是惊人的相似 当然更加贯穿在几位新千年导演镜头下的人物交替
不能带入角色,一代入就要气炸。罗马尼亚新浪潮确实给现实主义电影带来全新观感
生长在我朝的我们一定可以在[无医可靠]里体味到自己熟悉的味道。这出罗马尼亚医疗剧里的每个人都履行了自己的职责,但最终依然不能拯救生命,这正是体制出问题的首要标志。每个人都不是坏人,却也没有一个是英雄。影片注重表现普通人日常生活的话语流,却也无法在掩盖自然主义倾向后面那浓浓的设计感。
看起来每个人都在做该做的事,实则腐朽迟钝,无力回天。不敢想象病人的视角多绝望。
好容易就死,好不容易救死;好容易妨生,好不容易方生。
3.5 那会儿Radu Jude还是这片儿的副导演,如今他的名声显赫要超前辈普优了。普优还是最爱《雪山之家》,这个的肉比较少,许多人物(除了其中一个医院的医生护士明显asshole)也就是稀疏平常有良心的普通人,就大多数人也不冷漠,制度部分也有很多无奈,因此冲击力批判性也不如《四月三周两天》之类的。。。
一个离奇古怪的欧洲片儿,一个酗酒的穷阿伯想要去急诊室,却屡次被医院拒收,把官僚主义批判的狗血淋头。PS对不起我真的看不下小语种
【阿姆EYE】再次证明好电影不一定需要高成本和精致的视听语言,可以通过敏锐的观察和犀利的写作实现强力的表达,结尾的术前准备即入殓的过程,而纵观全片,又可将老人患病无医可靠类比为罗马尼亚国家本身病入膏肓。能在罗马尼亚和伊朗新浪潮的电影里看到许多感同身受的窒息细节。两年后的《四月三周两天》则在本片的模型上,以更精简的笔法和更冷峻的视听手段登堂入室。
伪记录真舞台,体制下的悲剧如同这肿瘤:绵延,臃肿,无解,眼睁睁的残酷进而好笑
男主非常像老年伯格曼,可惜这不是罗马尼亚的《野草莓》,新浪潮这个各层面无节制的开端已经铺垫了整个运动会被电影史记忆的有限功绩,另外确实很好奇,贵国是如何写出这么准确对接天朝悲惨现实的故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