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都很喜欢吴镇宇的表演,表演很有戏剧感,无论是靓坤还是杀手亦或是这里的乐爷,好人,坏人,奸人,侠士,任何角色都能拿捏得恰到好处。
当然,很多人说这部电影烂,烂什么啊。
我觉得挺好看的,缺点吧,人物之间的关系略显不足罢了,这样的片子3.8分?
太苛刻了,剪辑版就100分钟,又要笑点又要逻辑强,表达清楚,还要人物线复杂,然后画面还要精致,你为你这是电视剧啊,你以为这是几个亿的好莱坞啊,人家就一小成本电影,好不容易请来了吴镇宇这样的影帝,我就说这制作团队的态度好了,这态度就值得我们尊敬吧,至于吗?
一个个,看什么啊,都是专业差评师吗?
这几年的喜剧片,国内发展的不怎么样,就拿2012年来说,不也就一部《太囧》拿得出手吗。
大家一致在讨论《太囧》为什么成功,我倒想反过来讨论一下《疯狂的蠢贼》为什么不成功?
真别太苛刻,不就是看个电影图个乐吗,一部喜剧片,看了,笑了笑,也就得了,不至于说的那么难听,票房高的,制作贵的,宣传好的,演员有名的就是好片,拜托,这些拍大片的导演,演员,制作总会死的,给这些努力的电影人一些机会吗?
吴镇宇中国这么出名,其实不也没得金像奖吗?
你觉得他是哪里比谢霆锋差呢?
看这部戏之前,想做一个小小的调查:是什么决定你看这部戏?
A 演员(吴镇宇,林雪 王太利 ,或是其它)B 剧情 号称《疯狂的石头》原班人马?
C 无聊或是消磨时间D 其它以上几个选项,你的选择是什么?
也许,是对于吴镇宇这个演员的过分喜欢,才选择了这部电影。
然而,看了之后,总让人有种意犹未尽,败兴而归的感觉?
多年前,当我们看到戏剧片的时候,笑点极低,且容易买账。
不知道为啥,现在感觉很多作品,总是差强人意。
本片,最明显的不足,就是剧情不够紧凑,显得很松散。
其次,就是人物的衔接上,不够戏剧化或者说桥段很挫,创意不足。
虽有筷子兄弟王太利的助阵,但还是,掩盖不了剧情的硬伤。
拖沓,松散,桥段陈旧 这三大硬伤,让这个故事显得,那么的无趣。
有的时候,好的演员,没有好的剧本,总是令人无比失望,无比纠结。
真不知道,是不是,导演无能,还是投资方的无知,才导致作品如此粗劣不堪。
可惜啦,一个那么好的演员,却没有一个好的剧本。。。。。。。。。。。。。。。
http://ww1.sinaimg.cn/bmiddle/690858a8jw1dqordd76yvj.jpg
这片子豆瓣页面上的短评相当奇葩,看来水军们的水平和水位都上升到了一个新高度。
首先呢,我们先来看看这个片子的驴唇不对马鞭的两位前辈——出自宁浩之手的《石头》和《赛车》。
尤以石头为例,虽然他有抄袭《两杠大烟枪》的嫌疑,但到了现在,你不可能每看见一个背景是地图众人延红线移动的镜头就说他们全都应该给斯皮尔伯格补版权费。
(事实上这片子和前两天的那个双城计中计都有这手段。
)《石头》的成功在于,通过不断的设置意外和变换视角让一件本来应该很清晰简单的事变的错综复杂。
其实事到底是怎么走的,编剧很清楚,在电脑上拖进度条的观众也很清楚,只有剧中人和电影院里的观众是糊涂的。
但是剧中人很苦逼,观众却很爽——就像窦娥哭的那个天,错堪贤愚,不是照样看人间看得很爽。
至于石头引出的副效应,比如黄渤郭涛刘桦一干人等的枯木逢春,其实只是这片子的剧组厚积薄发的一个表象。
传说黄渤和刘桦的戏宁浩是这样安排的:看着演。
所以就有了一个重庆话语境里的青岛愣头黄渤,还有了一个嬉笑怒骂屡屡出丑的老大刘桦。
至于宁浩,《石头》的结构和手法虽然是借鉴来的,但台词和细节却喜感十足。
宁浩有意无意地拍了很多社会问题,但却一刀未剪就粉墨登场了。
石头的剧本语言比近几年几乎所有的正经的不正经的大制作的小糊弄的喜剧的悲剧的片子都要合适,不矫揉造作,也不用力过猛。
演员们标识性格的台词都在笑点上爆发,才让人永远定格了黄渤和刘桦的形象。
而这个欺世盗名的蠢贼——首先看结构,分线分的并不是很明显,没有石头那样的集中点,几群人绕着一块小玩意儿转,才显出这些人的丑态以博人一笑。
主线算是遗产的争斗,但伴随着遗嘱的陆续公布,杀与不杀开始循环交替。
但这么一来,就成了只有两拨人,而且一边是三个一边是两个。
一边是举棋不定的指示下给了一个蠢贼,一边是两个聪明过头的混混按着他一个人搅局。
——那么,如果说林雪才是这片子实际上的主角,是不是觉得果然还是《功夫》好看?
吴镇宇那张帅过头的老脸、不标准的普通话和他在剧情中角色表现出来的过于聪明,都严重破坏了这片子作为一个喜剧的气氛和故弄玄虚的节奏。
吴镇宇的角色更像那个笑话里的鹦鹉:“打胳肢窝里变出来的。
”至于语言,刘颖那个Batman和吴镇宇的豚豚叫的我后排的一个小孩儿躁动不已,一路哭到刘颖触电。
而林雪的角色到最后果断全部使用方言,彻底磨没了他装模作样的笑点。
至于王太利那张完全不自然的和连晋那张完全没有表情的脸,就更不能接受了。
于是又废话了一大堆,但总的来说,院线小成本电影,确实只能拍喜剧。
(参考《一条狗的大学生活》,就是个DV。
)小成本喜剧如果导演没这么大能耐,控不住演员,控不住剧本和镜头,控不住赞助商,甚至控不住自己的鸡巴,那就老实点拍成前两天《双城计中计》那样就行了。
你这样糟蹋宁浩,糟蹋吴镇宇,糟蹋林雪,甚至是糟蹋王太利,你对得起《谋杀章鱼保罗》么?
另外这影评跟题目有关系吗?
当然有,看片子,大白腿;看影评,全是水。
水军们现在除了刷票,还会传头像拿腔调了:“我不喜欢那种文艺片,闷闷的。
”嗯。
我也不喜欢你,豚豚的。
P.S:本评论下面3L的某位水军不仅表现出了当今水军的智能,还表现出他们的质地:他们不仅是水军,而且是浑水军。
不删不吵已举报,现在把他留在页面上,也让大家看一看这些水军到底多敬业。
这几年动不动就疯狂的这个疯狂的那个。
最后疯的全是观众。
导演、编剧、演员。
哪个不是为了圈钱的。
什么片都敢拍,什么都敢演。
找一帮人评个五星,唬弄观众进电影院,现在看个电影不是二十年前一两块钱。
七十八十一张的电影票伤不起啊。
吴镇宇你现在接片的水平还不如黄秋生,人家演个大飞,一个中等级古惑仔。
现在的档次是蹭蹭往上升。
无间道你演得是黑帮老大,也得过影帝。
现在什么片都敢上。
为了更好的在大陆扎钱还说亲自说上普通话了。
乐哥,你已经不是当年三合会的那个阿乐了。
作为你的影迷,痛心疾首啊。
而且女主角也演得太做作了吧。
这部片子就好像林雪真的投入进去了。
不过也扭转不了这个颓势。
最后编剧已经无法收拾了。
索性爱怎么地怎么地吧。
变成励志片了,小混混对山寨杀手说,有梦就能飞。
真的你妈是你爸的。
可以说这是一部很诚恳的恶俗片,从精巧逗趣的台词到颇具实力的主创人员,无不体现着参与者们的花费心思,尽管投机取巧山寨成堆。
令人无奈的是,无论如何对垃圾用尽心思,终归还是垃圾一堆,并不能改变先天的功能性缺失。
一定要拿《疯狂的石头》作对比的话,石头是有正剧主线的,剧中人物围绕着“石头”做出了种种吸引人的疯狂事件,让观众在谜底揭开之前快感各种疯狂小段。
而此片无所围绕,只是一帮二啦吧唧的底层小混闲来无事脱离生活的整蛊恶搞一番。
除了吴镇宇和林雪卖力的挠痒痒式恶搞,根本没有任何可以拿得出手的剧情来吸引大家。
蝙蝠侠来一次就够了,反反复复没完没了的来,不仅毫无新意喜感,还会产生诸多恶心呕吐的副作用。
另外,此片的拍摄手法和叙事技巧上来讲,都与石头不可同日而语。
对于担任副导演多年,积累经验无数,终于主刀开始自己执导的年青导演李凯来讲,以如此成绩开门或许还是不错的结果。
希望他能够认识到,恶搞不是目的只是过程,如果分不清过程和目的的区别的话,就会很容易沦为垃圾的行列被人鞭挞。
能让人坚持看完此片,最大的功劳应该归功于吴镇宇,就算之前已经有见识过《追影》和《战国》中不伦的他,但此片中爆炸式的民工头型,可以算是唯一贴近生活的修饰。
如此专业的演员还一直没有走出属于自己的一片新天地,实在是让人感慨万千。
烂片一部。
两点体会:大陆的观众好糊弄、大陆的戏份钱好挣。
仅此。
烂片一部。
两点体会:大陆的观众好糊弄、大陆的戏份钱好挣。
仅此。
烂片一部。
两点体会:大陆的观众好糊弄、大陆的戏份钱好挣。
仅此。
《疯狂的蠢贼》:一部很3的喜剧片宁浩和他的团队声名鹊起于2006年夏天的《疯狂的石头》。
在那个火热的季节里,这部电影愣是从德国世界杯处抢了不少眼球过来,以300万元成本收得2400万元票房。
《疯狂的石头》之后是《疯狂的赛车》,更多的线索,更复杂的人物关系,更成功的票房,宁浩由此进入了“亿元俱乐部”。
两部“疯狂”电影之后,宁浩团队花开两朵,宁浩本人率领一哨人马杀入《无人区》,可惜流年不利,胎死腹中。
而另一拨人在执行导演李凯的带领下拍摄了“疯狂”系列的第三部:《疯狂的蠢贼》。
宁浩在《无人区》中已不满足于疯狂喜剧,而有了更大的创作野心,可惜天不从人愿,他只能再回摆到原来的轨迹上拍了《黄金大劫案》。
而《疯狂的蠢贼》则继承了前两部的路线:多拨坏人,多重矛盾,多个目标,时而各自为战,时而狭路相逢。
它当然没有宁浩那么娴熟的黑色幽默技巧,但同样非常努力地表现人生的荒诞。
它当然没有前两部片的结构精巧,却也设了一个进得去、出得来的迷宫。
它不像宁浩已在追求喜剧之外的价值观的表达,而是心甘情愿地三翻四抖、出乖露丑,把观众弄笑了算。
《疯狂的石头》里,无论是刘桦、黄渤、岳小军组成的笨贼三人组,还是国际大盗迈克和“家贼”谢小盟,智商或情商上大有空门。
简言之,这是一群很“二”的家伙。
因为思虑不周全,因为时势不配合,因为混球劲儿摁不住,他们总是出岔子,遇尴尬。
到了《疯狂的蠢贼》里,吴镇宇演的欠下高利贷的香港混混,彭波演的迷恋香港明星的仆从,林雪演的赌债缠身的“东南亚第一杀手”,王太利扮演的马仔,仍然行使在“二”的激情大道上,所以他们杀人杀不死,收货货不到,计划老破产,意外总滋生。
但与前两部“疯狂”片的人物不同,他们本质上不是坏人,而是心里埋藏着脉脉温情。
香港混混很缺钱,可是面对一只转眼就能变现的小白羊,他下不了手,而是自动扮成了“蝙蝠侠”加老爸,保护她并养着她。
“第一杀手”以索命为换钱之道,可关键时刻他却化身“小丑”,取消了所有的“SURPRISE”。
每有行动必出故障,他们脱不了“二”的标签,但他们在此基础上还多一份痴气,当笨、傻、痴气结合到一起时,银幕上活动着的便是一群很“三”的人物,而整部电影也变得很“三”。
开篇时总是人心如铁,家无宁日,收尾时已是千帆过尽,真情最暖。
吴镇宇发挥了他神经刀的本色,连演戏带指导,把这部戏弄出些怪咖的味道。
彭波发挥了“谢晓盟”的至贱无敌本色,他身上的笑料不高明但有效。
王太利还是那副苦哈哈的样子,林雪还是那副汗津津的德性,高军和那威的客串,一个是外奸内憨,另一个是外憨内奸。
总之,把这么些千奇百怪的三货往镜头里一摆,你笑也得笑,不笑也得笑。
每年三月都是国产小片群狼围剿好莱坞大鳄的时刻,能得胜而归的不多。
今年,科学巨星传记片《钱学森》,历史名人传记片《柳如是》,国际获奖文艺片《桃姐》,无厘头搞笑片《嫁个一百分男人》,惊悚动作片《大追捕》,以及这部《疯狂的蠢贼》,将与一堆进口大片和批片会猎,且看最终赢家谁属。
其实我挺喜欢看喜剧的,这个。。。
有点蛋疼,只看了开头就果断叉了,尼玛,姐第一次看电影10分钟就叉掉啊
诶,评论骂声一片啊……我也不喜欢这样的电影,画面粗制滥造,剧情老套,女猪脚失忆,各种做作,女猪脚投怀送抱太不矜持,很山寨。
而且吴镇宇在这里的style i don't like。
吴镇宇对于颖儿的戏感觉像是爸爸照顾女儿,看到了照顾Feynman的影子。
吴镇宇说不要看烂片,要多看战国,他感叹为了钱,大家都改变了……恩,他一定是为了好好教育我们。
可是就是不喜欢女猪脚。
和侯佩岑拍照的老吴啊,怎么和这样的女猪脚演戏呢。
不喜欢她不是因为名气小,只是觉得讨厌,很上位的感觉。
吴镇宇开始不是像爸爸一样对他好吗,怎么到最后变成情侣了……?
原来想弃剧了,可是为了喜欢的吴妈评论里看到有人说他山寨王,好伤心T T
吴镇宇变身港版尼古拉奇凯奇
看在吴镇宇的份上·····吴镇宇太有男人味儿了···
吴镇宇来大陆最好的戏了
整体还是很不错,如果中间搞笑的那段再长一些,就更加完美了,颖儿那个演员也挺有眼缘的,喜欢,建议大家都去影院看一下呀
挺温馨的片子
事实证明,不管是片名是疯狂的××,还是演员用疯狂的石头还是疯狂赛车,宁浩的疯狂不是谁都能复制的,想不通名不见经传的导演怎么能请来吴镇宇这种级别的明星,片中有个动作像极了《军鸡》中的角色。
疯狂系列的......搞笑的成分还是有的!
只有港人说国语比较有趣
是个好的头。
- - 我可以说他喵的什么叫吐槽无力么!某些老人家的笑点真的很奇怪!!!
不明白为什么都扮清高的说这部是烂片啊怎样的,本来人家就没把自己定的有多高雅啊,就是恶搞的喜剧啊,我觉得让人开心就很好了,虽然的确有点烂尾。
不错~
以前我看电影一直是追求所谓的效果,剧情,内涵。。。所以电影必须是“经典之作”,现在有点不同,人生很精彩,很丰富,但我经历的太少,有真正共鸣的也太少,偶尔的轻松一乐都学不会还看什么经典呢?自己喜欢就好了,看了其他评论都太极端了,像商量好一样~~
这么多编剧,结果写出来这么个弱智剧本...waste of my time...
内陆和香港的喜剧之风融合起来还是有点晦涩。可能是内地编剧,内陆演员演技较为出彩。
还挺好玩的。同期看了两部吴镇宇的电影,都是寻宝,结果都一无所获……
我就没见吴镇宇这几年演过好片。
笑点是有的,虽然有那么点无厘头,但是我欣赏,闲暇之余实在没精力去看那些耗脑子的作品,这样的电影看着舒服,虽然看后必然忘掉!电影中不少台词挺有意思。看一部电影希望大家不要老想着去喷它,毕竟导演既然给拍出来,总归是有心的,不容易的!
我想永远和蝙蝠侠在一起 吴镇宇很帅 眼神很有魅力
剧情上总想弄点小花样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