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有了小Q,我明白了,生活中,有我们坚信的温暖与美好。
有人与人、人与动物之间的信任!
狗狗有他的爱,他的使命,生活中的人,也要有自己的目标,可以卑微,但也要精彩。
很多人说,《导盲犬小Q》很平淡。
它出生,它面对别离,它学习,它找到工作,它闹脾气,它赋闲,它退休,最后,它死去。
其实,人,又有多少的人生是轰轰烈烈的呢?
小Q就像一个安知天命的人一样,一生就是这么平平淡淡。
它没有什么惊天动地拯救地球的壮举,甚至没有为主人挡住疾驰而来的车牺牲了自己。
面对渡边先生的绝症,它也只是趴在地上无能为力。
是的,这就是导盲犬小Q,没有大起大落的故事情节,但是,却不知道哪一个平淡的鼓点就打动了你的心。
当渡边忍着病痛的折磨回到训练基地,要小Q陪他走了最后一个30米的时候,我还是哭了。
这30米是小Q职业生涯的终点了。
虽然小Q有过养父母有过疼爱它的训练员,但是渡边先生,应该不仅仅是它的主人而已。
他们之间的羁绊是需要与被需要,他们彼此都是对方的需要。
小Q可能在有些人眼里是很可怜的。
作为一只拉布拉多犬,它的狗生居然不是以卖萌获取主人终生的关爱为目标。
它从40几天就要被迫离开母亲,一岁的时候又要离开养父母,他无从选择。
一辈子还要套上沉重的器械区为人类义务工作。
比起很多同类来说,它的确很累,但是这未必不是小Q的幸福。
他活得独立而且有尊严,它的尊严完全是它自己通过劳动得来的。
它不是一只摇尾乞怜的萌宠。
于是,在一个雨夜,小Q感到自己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它就离开了。
它不是一个任性的小狗,在见到渡边先生后,它也原谅了他。
这就是他们之间的羁绊,互相信任互相需要,难免也要发发牢骚闹闹脾气。
在这一人一狗中,小Q总是那个更宽容更大度的。
他并不计较什么,得与失,或许只是人心中的促狭。
面对渡边先生的病,它只是一个忠实的朋友,它能做的,就是等待。
它不会说话,可是它的眼中有着鼓励和期待。
几年的时间里,它从未放弃过,直到渡边先生回到它身边。
30米,也是渡边先生要告诉它——或许连他本人也不知道,自己也想要告诉小Q,它永远都是一只被需要被尊重的导盲犬。
生老病死是自然现象,小Q的一生也就十几年。
最终,它走了。
人的一生也是一样的。
很喜欢日本电影中那种淡淡的情怀,不需要多么张扬,平淡的也是最真实的。
对于人来说也是一样的。
大多数人的一生,都不可能成为昼伏夜出的蝙蝠侠。
我们可能做不了多么伟大的事情,但是,你想想,你的一生,如果都是被关爱被信任被尊重被自己爱的人需要的,是不是这一生也就很完美很幸福了呢?
小Q不会说话,但是大多数狗狗都是人间的天使。
他们用一生告诉你一个秘密,一个只会对自己深爱的人讲的秘密。
爱与被爱,需要与被需要,我们都是幸福的。
很多年前~就看过~只不过是书,图片本,有少许旁白.书名叫<再见了,可鲁>~地点是,西单的图书大厦~之后的最近,才看的电影.电影和书里的内容一样,只不过稍微形象的点~不过,还是那本书,让我印象深刻!!!
不过当时因为,流了太多的眼泪就没有买.以后,就一直买不到了!!
可以说,我是后悔至今~~~~~还有一本书,在此提一句.叫<一只狗的遗嘱>.也是,让我看的眼泪横流~ 最近,看了一本宠物的权威杂志,上面,提到了导盲犬的生活,一生.写的很详细,看过以后,会让你更伤心!
1.它们没有自己的童年.1000只狗里,只有3-5只,才可以成为合格的"小Q".它们被集中饲养起来,接受枯燥而严格的专业训练.不象现在的宠物们,过着被主人疼爱的日子!
2.饮食单调~同志们可以想象... 3.它们的健康问题!
由于它们的工作原因,会有10%的犬只,都有严重的近视!
由于工作的专注性,它们对身旁突来的物体,也会反映迟钝!
(在此,郑重的提醒诸位,要是在路上,碰到正在工作的它们,千万不要去,打搅或问候!!!
因为,这样会影响它们的注意力!!!
间接的伤害它们!!
以免造成事故发生!!
) 4.从小就受到压抑的性格!!
作为一直合格的导盲犬,它必须学会,也必须做到"憋尿"~~当然,这是普通家养犬而做不到的~~想想这些,你会觉得心痛么?
5.社会的接纳程度低~~~~~可怜的生命们~为人类奉贤了一生,却得不到相应的尊重!!
6.它们的归宿.~~~~~.你们可能会说,它可以回到主人哪里~~~~是的,也许吧~~~那样它们就会开心么??!!
电影里的小Q,是因为生病,才会到原寄养家庭的~~而大部分犬只呢??!!
我来告诉你们~~它们的归宿.~~~让一只跟随主人大半辈子的狗,从新回到训练营地,它由于和前主人建立的很深厚的感情.而很难适应新的环境了~~~~而,留在主人身边的犬只呢??!!
~这时,主人已经有了,新的导盲犬为他工作,虽然主人依然爱它,~但是,长期以来的工作,让它已经无法和同类成为朋友~年老的它,就会在嫉妒和失落中漫漫死去~~~~~这是何等的凄凉啊~~~~~就算,它们能象电影里的"小Q"一样,回到寄养家庭.~它们也是活在对自己主人的思念中,总之结果都是一样的~~~~~在每天的无所事事中,等待死亡~~~~~ 流泪,为了一生命的美好,而单纯的流泪~心痛,心痛它们一直的付出,有可能,它们结果什么都得不到.~ 这部片子,确实很能赚人眼泪!!!
也真的确实能叫你流泪.一直狗的出生,成长,命运的对它的安排.以至它对所有主人的情感.和自己最终的离去.无不叫人,感动,伤心,流泪.~ 可能,有人不喜欢狗,也不愿喜欢他们~但是,我希望诸位,可以适当的看看此片~我想,你们会喜欢.就算还是不喜欢.至少也会对它们适当的改观~ 可以实话告诉大家,我在图书大厦,看同名书的时候,就是哭着看完的~眼泪流的不可收拾~可能,会说我太脆弱!
~我也养过一直可爱的狗狗~还看它死在我的怀里~而无能为力~ 最后,要告诉大家的就是~~~~~"爱它,请不要养它"~~~每只宠物,都是一个小生命~~既然,养了,就要对它们,负责到底!!!
~~~不要把责任,推给社会~~~~善待,身边的每一个小生命~~~~
这部戏的高低起伏不如很多欧美电影...但是细腻的叙述方式是她的看点...平淡之中透出的真情...小Q离开时趴在车后窗的眼神...让我们体会到了活生生分开的痛苦...也许那种拍摄手法不是那种轰轰烈烈的...但是却让我们自己可以去深思...很久以后都会在心里留有那种感受...
这种题材我完全招架不住,想的东西非常多,所以非常容易触动泪点。
导盲犬是盲人的眼睛,想起《白夜行》中的一段话:我的世界没有太阳,但是却有取代太阳的存在,让我能够在白夜里行走。
不单单是狗狗对人的爱和忠诚,其实这种相互依赖相互需要相互关爱的亲密关系非常让人向往和感动。
一直想着以后要养一只狗,好好陪它一生。
这个计划最早可能在我26岁时实现,狗狗的一生可能在我们的人生中只是一个阶段,但却是它完完整整的一生,所以如果我养狗,一定会好好陪它一生。
小Q怕毛毛虫,被毛毛虫骚扰之后一个星期才消除恐惧,很有趣。
小Q小的时候最可爱,而它一生当中的四次分离真的让人心酸。
其实这部并不算同类题材中最好的,但是可能我延伸想到的东西太多,看的时候总是在哭。
除了情感之外,这部电影基本上也告诉了我们一只导盲犬的一生。
导盲犬的培训过程长达18个月,综合费用达2.5-3万美元。
导盲犬的工作寿命可达8-10年。
从出生两个月左右开始培训,这是小Q的第一次分离。
第一阶段,12个月,由导盲犬幼犬养育志愿者家庭承担,最主要的是培养小狗熟悉人类的居住环境,给小狗很好的饮食及健康照料,使他们健康地成长。
这是小Q的第二次分离。
第二个阶段,5个月,在导盲犬培训学校由职业训练师集中专业培训,一个月后,训练者评估狗狗的学习的态度、学习的主动性、集中精力的技巧等。
后面四个月的训练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训练狗走直线,并在横过马路的边沿前停住;第二阶段训练狗听懂并服从所有的指令术语;第三阶段训练狗自如地完成所有导盲犬所需要的基本技术。
训练的最后一个月是由导盲犬和未来的主人一起参加。
导盲犬大约工作至10至12岁左右则会退休,原使用者有优先权可把狗留下,但有些因独居或其它因素无法照顾时,原寄养家庭或是”收养家庭”的申请者即可接手。
在电影中,小Q的主人的生病病逝是它的第三次分离,在培训学校7年后回到原收养家庭,后来去世,这是它的第四次分离。
我记得前段日子看新闻,说中国某个城市准许盲人带导盲犬进地铁,当时看到的数据是中国符合相关要求的导盲犬非常少,如果没记错的话是还不到十只。
导盲犬因为培训的时候花费非常大,而且多为公益性质,在我国并没有很好的普及,盲人的权益还有很大的保障空间,这不禁又带来了新的思考。
很喜欢小Q可是最后很可怜以前看过类似的一部电影男主人公是一个小男孩特怀念他和波子捡网球那一段最后死得很可怜电影里的小狗总是那么惹人喜欢
很早的时候就想看,但是都错过了......这一刻终于到来,总觉得有点伤。
是很温馨的一篇,当小Q成为了渡边一家的新的成员之后发生了很多的事......夜里下起了大雨,弟弟拿伞给小Q时发出了声响,这时渡边竟然说出那样的话!
真的让人很生气,感觉渡边不能真正的关心小Q ,为小Q心疼了当渡边过世的时候小Q的训练员说了这样的一句话:“你怎么可以比小Q更早离开这个世界!
”.........多么感谢他能说出小Q 的心声为什么小Q就要承受这样一次又一次的离别!
你们多不能为小Q想想吗?
短短的一生啊!
竟然要承受这样多次的分离.....让它在一日一日的等待中渐渐地绝望.......可能会觉得它之后的日子过得很安详平静,但其实对小Q来说,至少在我看来,是残忍的......温馨而又残忍
8分《再见了,可鲁》影片一开始是五只可爱的拉布拉多犬出生,由于水户家的主人希望其中一只可以担任导盲犬,屡次央求导盲犬训练所的多和田所长帮忙,但由于狗儿血统不够优良而屡遭拒绝。
最后,所长给予通融,经过小小的测试后,只有其中一只身体有着像是飞鸟的花纹小狗雀屏中选,因为它不会人一叫就有所反应,否则就成不了优秀的导盲犬。
然而,要想进一步成为优秀的导盲犬,狗儿必须在寄养家庭住上一年。
仁井家为狗儿命名可鲁,它就像来到新大陆一样,到处摸索,皮皮成了可鲁的好朋友。
寄养父母对待可鲁,必须以赞美、鼓励取代责备,这样狗儿对人类的和善会有所反应,并进而对人产生信赖感。
这就一如人类的新生儿出生,需要关怀备至的呵护,这样在其人生的第一个阶段也会对重要他人产生信赖感。
可鲁进入导盲犬训练所后,要接受进深训练并通过测试,这样它才有机会为视障者服务。
尽管所长对其评价普通,可鲁也容易被食物所分心,但最后它仍学会辨识路缘、转角、障碍物以及长时间的等待。
渡边先生是可鲁服务的第一位视障者,虽然一开始彼此之间还不算是有默契,起因于渡边先生是个相当自我的人,在第一次测试失败后,渡边先生调整了自己的心态,终于顺利带可鲁回家。
【仁井可鲁】一般而言,人的寿命会比狗儿长,但渡边先生年轻时未好好照顾自己的身体健康,因此患有糖尿病。
因此,可鲁来到渡边家不过一年多的时间,之后因渡边先生病重而被送回关西导盲犬训练所。
由于可鲁并未被安排新的主人,所以就在社区或小学内担任示范犬的角色,宣传导盲犬对视障者的便利性。
时间一过就是三年,可鲁等到了渡边先生回来,但却是他们共同相处散步的最后三十公尺。
渡边先生早一步回到天家,可鲁来到追思会现场时,目不转睛地看着渡边先生,似它乎也感应到主人的离去。
自此,可鲁一直待在训练所,在它十一岁时才又回到小时候所熟悉的仁井家。
然而,可鲁已经垂垂老矣,它已不复年轻时的神采。
看在仁井家的男女主人眼里,心中有许多的不舍。
他们把可鲁当成是自家的一份子,并且告诉可鲁回到天家时要向他们说:「你是仁井可鲁!
」狗与人的关系在历经多年的分离下,依然是如此情深意重。
【陈雅芳】看完可鲁的一生,不禁想起我们家中刚出生的小朋友,她的模样与可鲁刚出生时的神态并无二致。
小朋友的一举一动都散发出迷人的丰采,尤其是在她吸完母亲的奶之后,头皮往上一皱,头左右摇晃,活像喝醉酒的小老头,或许就是这些童贞的表情吸引了大人的目光。
同样地,狗儿童贞的神情也吸引了人们想要与之为伴,也因此狗成了人类忠实的朋友,人也从中找到为父、为母的角色。
正因狗独特的性格,使得它们有机会成导盲犬,而不是启用导盲猫,否则将会天下大乱。
在我收集的剪报中,目光扫到陈雅芳从教书生涯转换跑道成为华人社会中首位女性导盲犬训练师。
由于陈雅芳从小喜欢狗,她在偶然的机会下接触了「惠光导盲犬中心」,并在1999年远渡重洋来到纽西兰奥克兰导盲犬训练中心,开始三年半的训练课程。
陈雅芳在海外头半年的生活,因疾病加深了思乡情绪,当时她带的一只Geoff黄金猎犬适时地表达出关心,让她感动不已。
人与狗的关系,之所以特别,就在情感上互相的交流。
【欢喜做、甘愿受】不过,我个人有过两次跟狗不愉快的经验,很长一段时间,我对狗都有些恐惧。
一次被狗咬、另一次被狗追到跌倒,这两次让我看到狗都会想绕道而走。
多年下来后,对狗的恐惧已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流浪狗、猫的问题及虐狗、虐猫的议题随着台湾社会演进下,逐渐浮上台面。
甚至是《再见了,可鲁》一片的轰动,引发饲养拉布拉多犬的热潮,一旦退烧之后,流浪犬的问题益发严重。
这就如同父母生了小孩,却又嫌小孩吵,以至于虐儿事件层出不穷。
身为人的我们,大概也得多思考,到底是哪根筋出错了,不管是养小孩或养宠物之前,想清楚要付上什么代价,然后欢喜做、甘愿受!
=======一部片要赚人热泪,并不难,把片中角色搞得楚楚可怜,悲惨至极,就成了。
一部这样的电影虽然会让观众流泪,但却不会令人感动。
一部令人内心深处感动的片子,才会使人津津乐道,一看再看。
「再见了,可鲁」,的确值得观众细细品味。
主角是一只拉不拉多犬,全片在讲述这只名叫「可鲁」的导盲犬的一生。
狗的寿命比人类短暂,狗的一岁大约可看成人类的七岁,因此狗再长寿也只有十几年的生命。
我自己已经养过五、六只狗了,从狗的出生到死亡,也经历若干次了。
狗真的是人类的好朋友,它不会骗你、不会欺负你、不会背叛你,长久在一起后就有了深厚的感情,所以当它寿终正寝时,那种悲伤跟亲人去世是一样的。
也因为经历了多次阴阳两隔之悲,目前暂时不敢养狗了。
可鲁在仁井夫妇的寄养家庭里,必须成长至一岁。
仁井夫妇膝下无子,因此把可鲁当作孩子看待。
可鲁在寄养家庭主要是培养与人类之间的信任,因而由椎名桔平饰演的训练师多和田特别告诫:「不论可鲁做了甚么,都不可以骂它。
」当一岁来临后,多和田开着车来接走可鲁,可鲁在车内后座,看着仁井夫妇,配上旁白「你们不一起上车吗?
」可鲁与仁井的离别,虽然狗是不会流泪的,但从生动的表情中,观众能想像可鲁的心情如何。
可鲁成为渡边先生的导盲犬,是影片重点所在。
渡边是个盲人,从对可鲁的不信任,到信任,到不能缺少它。
渡边的主观意识强烈,因此难以相信一只导盲犬的能力,但后来却以可鲁为荣,到处与人赞扬可鲁。
无奈只与可鲁相处一年的时间,就因糖尿病住院,可鲁被带回训练所等待。
过了三年,在渡边临终前一个礼拜特地回到训练所,由可鲁带领走了三十公尺最后人生的路,真是令人鼻酸。
可鲁对渡边的深厚感情,由再度看到渡边时的欣喜,与告别式中对着躺在棺材里的渡边静静望着,可深刻感受到。
人比狗早死,的确让人动容。
可鲁年纪到了终于退休,再度回到仁井家养老。
大家看到可鲁略显老态之样,不得不感叹岁月弄犬。
终于可鲁再也站不起来了,只能身体僵硬地躺着,等待最后的召唤。
最后,仁井轻轻地对可鲁说:「到了天国,要大声地说出自己的名字,叫『可鲁』。
」「再见了,可鲁。
」我想起了以前饲养过的一只跟可鲁差不多大的狐狸犬,当它寿终正寝时,我也只能望着它老迈的身躯,希望它能没有痛苦地去世。
其实我们看不出狗有没有痛苦,因为它们不会有「痛苦」的表情。
我想我当时的心情,可比仁井夫妇此时的心情吧!
原著改编成电影,本片可谓成功,细腻地表现出一只拉不拉多导盲犬的一生,让原本不瞭解导盲犬的观众,由漠生而熟稔,由好奇而关心,由关心而感动。
电影只有短短一个多小时的呈现,却发展了生老病死的过程,令人感慨,不胜唏嘘。
我们只有更把握现在,不要浪费生命中的任何一个时刻吧!
没看导盲犬小Q时,我以为会是一部煽情的电影,里面应该有不少赚人眼泪的桥段。
可是一切都是这样淡淡的。
喜悦是淡淡的,离别淡淡的。
没有欣喜若狂,也没有撕心裂肺。
戏里队长说小Q是最好的一只,可是小Q身上并不是我以为的那么棒。
就连它成为一只优秀的导盲犬后,陪伴渡边会长以及做导盲犬示范表演的时光,仿佛都是一眨眼就过去了。
来不及细细体味,小Q已经变得垂垂老矣。
淡淡,不仅是人生的真相,也许,还正是人生的真意。
或许我们期许着的,在期许中便已成为过去,我们以为将是浓墨重彩的书写的,其实不过是沧海一粟,淡淡一笔。
可谁的时光不是如此呢。
有时候你不知道动物到底是人类的朋友还是奴隶,就像我们有时也很难分清我们是为了“小q”对“主人”的忠诚而流泪,还是为了小q这几乎是平淡而艰辛的一生而流泪。
从生下来开始,它就莫名其妙地被所谓的主人决定了命运。
当然,这在很多人类家庭里也是普遍的现象——家长总想给孩子规划一切未来。
小q当上导盲犬完全不是出于自己的意愿,它后来为盲人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出于一种“爱”和“服从”,或者说“信任”。
为了这爱、服从和信任,小q献出了一生的时间。
那养了小q一年后又帮小q送终的一家人,让我总算喘了口气。
据说很多人看得泪流满面,我竟铁石心肠了一回,虽然没有流泪,却也渐渐温柔,铁石心肠渐渐成了绕指柔了。
据说赚人热泪,但我和同学非但一滴没掉,还很默契地同时打瞌睡……看来没养宠物的就是没共鸣,无论号称如何爱动物~
看困嘞~
q的表情真丰富!帮助了这么多人,真么多人爱你!你 值 了
又是小林薰啊,演技没得说了!我觉得对quill的养父母家不太公平ToT
没看到感动点啊,就觉得很冗长
大部份細節已經記不得了 但仍不敢再看一遍
拍狗狗的一生,接近于纪录片了。我由衷佩服导演的耐心与立场。但故事也太纪录片,不能算好的电影。5
太假了
真是看得我头疼死了······
狗狗走的那一幕,我想起了我那第一只,眼睁睁看着死掉的小猫。
我看过,不喜欢
喜悦是淡淡的,离别也是淡淡的。
一只狗的一生——与人为伴。
当人与人之间的感情越来越淡薄脆弱甚至不堪一击,而只有想起它们,才让我觉得有所依托。
养狗就像养孩子,需要付出心血;养狗又不是养孩子,养孩子不一定有回报,养狗一定有回报。狗,你对他好,他一定会以忠诚回报;人,你对他好,说不定他还要反咬一口。太聪明反而不是一件好事。不管怎么样,我都决定要养一只狗。
题材不错,但没有拍好,虽然只有100分钟,但还是太冗长了
20110824
那个 差点什么
总觉得日本人拍的最好的是这类题材.细节体现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