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帕图的所谓的“开放性幽默”再次冲击我的观影底线,两个小时的口水剧虽然没有带给我什么烦躁,但难忍其台词之滥。
再者,我也没有笑得起来,除开文化差异,也就只能够在一种浅显的“屎尿屁”气氛里自娱自乐。
也说不出什么大感受,但肯定的是,消极败坏的娱乐感,就是其鲜明的一种特色了。
一、脱口秀的确很低俗,的确很搞笑,性是永恒而新鲜的话题。
二、死亡或是死亡的威胁具有强大的力量,足可以改变一个人对生命的态度。
三、真正的朋友是坦诚的,会不惜一切代价为你做他认为正确的事。
可惜生命中这样的朋友极难遇到。
四、功成名就的人都喜欢玩女人,成就的越早,玩的越多。
五、内心最惦记的还是初恋情人。
六、初恋情人只是一个幻影,就像追逐儿时的梦,其实梦早已不在。
导演Judd Apatow 是一个热爱名利场的人,时常为好莱坞这种势利的文化唱赞歌,同时他也热爱表现真实的人。
每一步片子都毫不避讳黄段子,演员台词都比较贴近真实生活中的对话,而且影片的主题还都很善意,很积极充满加州特有的希望。
滑稽演员真实生活中都很有幽默感么?
星爷就很严肃,Seinfield 也很严肃。
滑稽演员当中确实有主角George 这样及时行乐,把痞气当魅力的大牌明星,也有像Ira这样对人真诚,不耍滑头的小把戏。
这个故事不是讲这两种人哪类更容易成功,更容易睡更多女人,挣更多钱,拥有更多东西的。
Apatow似乎从来对成功没有太多好感,他更在乎的,是谁拥有更富足,幸福的人生。
他认为当然是好人。
好人最大的挑战,就是真诚的对待自己——在表演喜剧的时候,不能为了获得观众的追捧,而流俗于讲自己睾丸和阴茎如何对话这种笑话,而是用幽默的方式表达真实的自己。
好人对待自己喜欢的女人,也是先约会,再上床,而不是喝多了以后假装走错房间,裸奔到别人床边上遛鸟。
无论好人收到什么对待,能宠辱不惊,直言劝说对方做正确的事情。
这都是Ira做的事情。
这里的坏人只是一个自私的小孩子——他要的时候就必须得到,得不到就伤害人,毁灭关系,做事情不计后果。
即便得到,也不珍惜,任由这些很珍贵的情感关系逐渐消亡。
这个就是George 无论身体生不生病,他都是一样。
故事的主题涉及的很广,尤其因为是通过George 这样一个有非常多缺陷的主人公的角度去讲述,所以得到观众的认同比较困难——但是Apatow还是这样勇敢的“作为”了,值得称赞。
他就是让一个”坏人“意识到自己的人生将结束了,从而开始反省自己的生活,并且迫使他 发现短暂的几十年应该拥有的意义是什么。
这样的探讨很真诚,很多人物自发的悔悟让人很感动。
之后的故事就在这个宏大的背景上讲述了活着的人——如何从小孩子一样,学会像好人一般地生活——能认识到自己的朋友是谁,能学会原谅和关爱别人。
当然除此之外,喜剧职业也在本片中,有了更加深刻的探讨。
George 病危之际说出的”我恨你们“ 的真话被观众理解成为幽默的反话。
从George 和 东欧医生的调侃中,我们看到了喜剧很容易被理解成为成为人身攻击,或者用于表现一种文化凌驾于另一种文化之上的优越感。
但是”好人“都宁愿用宽容,幽默的态度来对待这些。
总之,无论是knock-up, 还是40 year old virgin 都带领了一批不做作,不虚伪的真情浪漫喜剧,而且这些黄段子不停的故事,落脚的主题都是积极的,善意的,不得不说一个作者、导演为美国当代文化做出了这些贡献,也算是可以流芳百年了。
我今天真没喝酒。
我从来不喝多。
都说白羊座容易吃激将法,不知道为啥,我一个纯白羊却对这个免疫。
有一次和冉倩喝酒,冉倩喝多了,她开始嘲笑我,说杜鹏你个大傻逼,你真鸡巴不是男人,你咋不喝呢。
换是别人估计早都喝了,而我根本不为所动,依然我行我素。
我常说,如果你们爱我的话,就不要让我多喝酒。
我不需要酒,也不需要烟,我已经足够神经了,估计我要是喝多了,没准就进监狱了。
我他妈的可不想穿着铁裆内裤过下半辈子。
说到这,我又想冉倩了。
我最近挺脆弱的,我觉得冉倩的头发对我来讲不只是头发,而是一种美好,温暖的事物的代表。
其实我在美国也不缺头发摸,有的姑娘头发也相当好,但是我始终找不到当年在后窗,每当我煮完两杯夏威夷可那,我一个手拿咖啡杯,一个手摸冉倩的头发的感觉了。
我这段时间不知道怎么回事,情绪波动很大,可能是因为我老做点奇怪的梦的原因吧。
我老梦见那个我曾经求过婚的姑娘,尽管说当时我拿着空戒指盒求的婚,但好歹也是求婚啊。
她讨厌我,厌恶我,删除了我的联系方式,但是我依然很想她。
我们已经有半年没说过一句话了,估计以后也不会说话了,但是,我既然不恨她,只是想她而已。
我想出名,当然用我擅长的方式。
不为了别的,只为了测验一件事情。
就是等我出名之后,有多少曾经删除我好友的人会重新申请加我好友。
我估计我哪怕有1千万美金,我的行为方式,生活方式都不会有任何变化。
只是身边的人有了变化,我以前被人讨厌的行为将全部被人赞赏甚至模仿。
我就敢打这样一个赌,我要是有韩寒的一半知名度,立刻会有一个养发军团出现。
但是,现在我一无所有,不过我依然会问个不休。
我做事一个习惯,就是我会认真去做,但是前提是以杜鹏的方式去做,结果无所谓。
无论是在学校,在咖啡馆,在拍戏,在酒吧,在未来,我都会遵循这个习惯。
我希望把我做过的每一件事都打上我的标签,这就是我生活的目的。
你们找到自己活着的目的了吗?
刚才写文章的时候,一个教堂工作人员走进了咖啡馆。
我们已经很熟识了,他热爱传教,我热爱摸姑娘的头发。
我不排斥他,因为他在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但是,我不会摸他的头发,因为他是一个男人。
我也不希望他向我传教,因为我是一个人。
我害怕孤独,但是我喜欢独居。
我喜欢和人交流,如果人不和我交流,我就去和动物交流。
我养了条蛇,我叫他slash,而且给他放枪花的音乐。
我的蛇吃的少,但是拉的多,一点都不像他的主人。
我梦见过蛇,也梦见过我喜欢的女孩为别人打胎。
我养了条蛇,但是我不会养一个打过胎的姑娘。
我要把我留住,也希望找个能把她自己留住的姑娘。
留不住自己孩子的姑娘不是爱惜自己的姑娘,不爱惜自己的姑娘是留不住自己的姑娘。
也许,我只会爱我自己。
晚安,亲爱的美洲豹,晚安,亲爱的草泥马,晚安,亲爱的月月鸟。
刚毕业在北京的那段时间,正巧张同学北派驻京办觅得闲职,吕同学意气风发投身3G占到肥缺,都是有闲且有一点点钱,凑成无聊三剑客,度过了一段最美好的时光。
某日张同学搞到某五星级酒店夜总会入场赠券三枚,欣喜万分,呼朋唤友,揣着还没捂热的驾照,置哥几个的生死于度外,特有范儿的开着标配普桑拉就直奔那里去了。
虽说人家只是个草台班子,可愣是连说带唱,又蹦又跳地演满了3个多小时,具体内容早就记不得了,用现在的标准来说基本上就是看了场草根版的刘老根大舞台,当然了,PG18限制级的。
庸俗的往往是群众喜闻乐见的,在那个拥挤而又烟雾缭绕的狭小场子里,台上的使出浑身解数,台下的看得全情投入,用某社评标志性语言就是“在表演过程中,台下观众数次发出会心的笑声,当节目结束后,全场观众纷纷起立报以经久不息的掌声,对辛苦工作的表演艺术家致以最崇高的问候”。
唯一不爽的是,眼瞅着个个脑满肠肥人模狗样的家伙,搂着身材曼妙的美女离去,开始后半夜的xin(g)生活,只能恨得牙痒痒,一种百无一用是读书的暴躁感油然而生,最终化为牺牲在夜宵战场上一根根的羊肉串亡魂。
上海就比较文明也比较含蓄,至今我还未领略过类似的演出,倒是去年冒出了个海派清口,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火爆起来。
开始吸引我注意的是媒体上突然多了个昵称“波波”,搞得我很郁闷,心想我都这么低调了,何必老是开口闭口的这么喊我,大家又不熟假装什么亲热。
后来才知道是我自作多情,原来那个称谓是给据说很有腔调的周立波同志的。
同样是有个“波”字,这生活差距怎么这么大涅?
我勤学好问,不耻下看,通过民间非官方渠道观摩了该位同志的演出,凭心而论,这家伙还是蛮灵光的,一个人独角戏唱3个小时首先要肯定其充沛的体力,此外通过贩卖弄堂文化并现身说法,在追忆过往中达到催眠观众实现集体性高潮的本事也的确令人钦佩。
环顾上海滩,当姚明出国了,刘翔伤病了,韩寒和谐了,剩下的就是这个模子还头势很清爽地勃起着,实在是不火都难啊。
与另外3位上海老乡相比,立波同志的清口重点在于说,口若悬河,舌灿莲花,自如地穿梭在普通话、洋泾浜、上海话、Shanglish等多种语言之间,无所不讲,无不敢讲,吾敢乱讲。
想起曾经有个经典相声叫《五官争功》,非要排个座次出来,看完立波秀我感觉其他器官觉悟太低了,这“口”要排第二还有谁敢争第一啊!
为什么呢?
起码你每天吃饭喝水维持生命得从口入,再高级的人还能靠口赚钱养家发家致富,如立波同志,另外口还附带更高级的功能,创造性地帮人完成些生理上的追求享乐,就凭这三点,谁与争锋啊?!
只不过这东西在古代叫“口技”,现在翻译成白话文通称为“口活”,一个意思。
要说这种干说不练的表演形式,国外早就有,基本叫法是Talk Show,即脱口秀。
别以为像奥普拉那种访谈才是,更多Joker都是一个人站在剧场中央,面对好几百号人然后开始讲各类笑话和趣闻,没有任何提示稿,纯属发散性质的乱枪打鸟,以挠准观众咯吱窝为目标。
前段时间看了部片子Funny People就是描写这类人,剧中的Simons是个绝对成功的谐星,不光演喜剧片,众多场合如Myspace官方聚会都邀请他表演,台上的他随便喷些带有性暗示和粗口的笑话就能high翻全场(对照字幕看了半天也没觉得好笑,着实杯具)。
接下来的情节估计是韩裔编剧写的:Simons在其事业巅峰期突患绝症,时日无多,便开始靠回忆那些最美好的时光度日,寻找曾最爱的人忏悔当年种种的不是,审视自己貌似充实却泡沫般的生活,反省为何富甲一方却茕茕孑立,就在其将要顿悟之时,医生传来捷报:您老病愈了,康复了,奇迹了-真是人生处处有惊喜,我们生活亚克西。
不过,影片似乎没有要给出一个主旋律结尾的意思,只是展示了绝望和重生之间貌似大起大落的平淡生活,抑或美好的总是短暂,短暂后终归于平凡。
回到那个昵称和我相似的同志身上,最近风波确是不少,习惯鲜花和掌声后,必然要用尽气力延长这段美好时光,反而少了点原有的举重若轻和淡定从容。
享受聚光灯照射的人,不仅被无数双眼睛扒光衣裳,视力所见也就是那团墨漆漆的黑暗,纵使你有世上最牛的尖牙利嘴,也未必能嚼得动众口铄金的蜚短流长。
此人虽非我偏爱,倒也希望在curtain off后,还能听到零星encore的呼喊,不至于黯然神伤,只能回到角落去历数那回不来的最美好的时光。
后记:某君最近看完本博,投诉说为啥你老搞些伤感的小情小调,搅得心情十分不爽,并报以同情的慰问:千万别再抑郁了啊。
现郑重声明:本尊四肢完好,身体健康,思维活跃,体态安良,性取向正常,为打消亲朋好友一切之不必要的担扰,特作此文以调和本博文字之PH值,因本标题过于煽情而臆想出来并导致个人行为不能自理情绪不能自控发生自恋早恋性变态的,本尊概不负责!
印象中沒有看過一部喜劇長達兩個半小時的。
40 YEAR OLD VIRGIN和KNOCKED UP的導演的第三部喜劇,集合了“R級喜劇泰斗”Adam Sandler和新晉諧星Seth Rogen,講的是一個喜劇巨星的“臨死經歷”。
前半段有點探討喜劇演員人生的意味,所以相對嚴肅,雖然有些棟篤笑來中和,但略顯沉悶。
個人覺得亮點在於一大堆喜劇演員的客串(還包括了Eminem),以及后段Eric Bana的出場及他與Adam Sandler的沖突。
Seth Rogen在這里的表現和Knocked Up相比,沒什么新意,不過不失而已。
说实话,我不喜欢看喜剧片,尤其对以絮絮叨叨的台词来取乐的电影极为反感。
虽然影片《滑稽人物》是以喜剧来定位的,但我认为这部电影算得上是“含泪的喜剧”,这部喜剧有其独到之处。
我之所以反感喜剧片,是因为我认为那样的电影很难传达深厚的文化内涵,有太多喜剧电影——无论国内、还是国外——都把它当作一种消遣的方式,当然,这一点毋庸置疑,但既然喜剧电影还称之为“电影”,就该有些许思想的体现。
单纯只为了搞笑的电影是观众笑过之后会感到空虚的,不过以喜剧的形式承载一些思想的电影也很难讲是否形式大于内容。
所以,我一贯与喜剧电影保持距离。
影片《滑稽人物》的独到之处在于这部喜剧电影居然是让我几乎从头到尾皱着眉头看下来的。
原因有二:第一,影片中的包袱多为脏话与荤段子,这让我感觉很不舒服,因此我丝毫没觉得好笑;第二,影片所传达的主题并不轻松,因此我一点儿也笑不出来。
主人公乔治·西蒙斯是一名著名的喜剧演员,善于在小剧场中为观众表演单口笑话,这种艺术形式很像我们所熟悉的单口相声,由此,我自然而然地想到了当今很火的,尤其是近几日又闹得沸沸扬扬的相声演员。
乔治与老郭真的很像,他们都被名誉与金钱包围,身上有无数光环,被世人所关注,是名副其实的公众人物。
但在影片中,乔治不幸突然患上了白血病,化疗与放疗都已对病情束手无策,他只能服用一种试验药物,碰碰运气,因为这种药的有效概率仅为8%。
乔治将面临死亡的逼近,他也因此感到生命活力的丧失、创作灵感的丧失、表演水平的下降,然而,让乔治悲哀的是,他身边并没有一名真正意义上的朋友,并且他在病前犯了很多难以弥补的过错。
中国有句老话:“人之将死其言也善,鸟之将死其鸣也哀。
”身患绝症的乔治开始与各界名流进行真正的交流,以真诚的情感将他们当作超越利害关系、利用关系、金钱关系的真正朋友。
同时,用一切手段与他曾经伤害过的人和解,其中就包括他之前所背叛的女友劳拉。
在这部分,影片向观众展示了一名公众人物内心的孤独,展示了娱乐圈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利益关系,展示了公众人物的无奈与悲哀。
同时,造成乔治这一系列转变的,恰恰是即将来临的死亡。
在观看影片《滑稽人物》时,我们不得不感叹死亡的力量,也因此得以窥见死亡的意义。
当生命即将不复存在,余下的时间越来越少,人们就会发自内心地珍惜余生,会不自觉地寻求一种救赎的力量、向善的力量,会想要在离开时,不带走太多的遗憾。
人的生命与灵魂是可以在死亡的阴影中得到升华与提升的,是可以产生一种让人沉静、坦然的力量的。
然而影片在乔治已做好走向死亡的准备之后来了一个急转弯,乔治竟然成为了那8%的幸运儿,奇迹般地痊愈了。
可乔治仿佛也因此一下子变得不可爱起来,如果说影片的前半部分让我们感到乔治的可怜的话,那么影片的后半部分仿佛是让我们感受可怜之人的可恨之处。
获得重生的乔治试图挽救他与劳拉的感情,却不惜以破坏劳拉的家庭为代价,而且在其助手埃拉的劝说之下依然执意如此。
而影片的逻辑也从乔治重获新生之后变得混乱,劳拉怀疑自己的丈夫有外遇,因此愿意重新接受乔治,但在丈夫真的要离开时,又反悔了,甚至还把责任全部推卸到乔治身上。
我不知道影片在塑造这一人物上,为何前后有如此之大的反差,以至于让影片的整体内涵变得模糊不清。
而乔治因死亡而带来的种种变化也消解了影片本来能够清晰传达的思想,影片中,这种与前半部分的基调截然不同的后半部分不能不说是电影《滑稽人物》中的败笔。
影片最后,乔治的助手因为数谏被炒,重新回到了快餐店工作,乔治衣冠楚楚,用给助手埃拉写笑话段子的方式与其言和。
但尽管如此,我依然觉得乔治在因死亡而带来的微弱思想提升后,影片中的所有人又回到了原点。
在电影放映的两个多小时里,观众和影片中的人物仿佛完成了一次荒诞的穿越,结束时,一切似乎都没有什么改变。
我不得不说这样的编排让人感到遗憾,这样的编排让观众有一种被戏弄的感觉。
对我而言,这样的编排虽然看似独到,却依然也没能提起我对喜剧片的兴趣。
我认为,如果影片前后两个部分颠倒的话,或许更能凸显主题,并且影片在逻辑上或许更好理解,公众人物的蜕变或许更能让人体谅和产生共鸣。
很多事情就怕假设,但死亡的意义却并不难让人理解与接收,那么我也大胆做个假设,如果老郭也突然遭遇死亡的威胁,那么他对很多事情的反应会不会也与现在截然不同了呢?
凡是讲理,也讲良心。
没有那么多恶搞的喜剧,贾德·阿帕图还是有比较正经的一面的,演员们也都表现卖力,很多贾德·阿帕图的朋友来客串,虽然大都叫不出名字,但有些也算能看着脸熟,比较有问题的有两点:第一是影片中的单人笑话表演有些实在是理解不过来,不太能笑得出来,多少会影响对影片的理解,第二就是贾德·阿帕图总喜欢拖家带口的演出,这一次两个孩子和老婆都来了,小孩也就算了,他那个老婆莱斯莉·曼恩长相不算很出众,演技也确实是挺一般的,在贾德·阿帕图的诸多作品中总显得有些跟不上节奏。。。
依然无法喜欢塞斯·罗根,尤其在他瘦了以后,倒是越来越喜欢乔纳·希尔,在本片中,他继续饰演了一个可爱的胖子。。。
这样一部与讲笑话有关的电影,但是,自始至终,我却几乎是皱着眉头看完的。
首先,那些笑话,一点都不好笑,我不明白,那么直白,那么低俗的笑话,怎么能逗得人大笑连连呢。
还好,我知道,不是自己的理解能力有问题,而是源于文化的差异。
其次,同样是因为文化差异,这部电影,我都看了一半多了,却还在想,我为什么要看,我有没有继续看下去的必要——想来,是必须要承认的,太多细节,我真的没有看懂。
最后,滑稽人物的背后,一点都不好笑,一点都无法让人开心,至于他自己的生命,也成了一场玩笑,也足够的滑稽——这就糟糕了,台上的滑稽可以逗人笑,台下的滑稽,对当事人来说,就无异于是最悲惨的事情。
但是这样一部,我一开始就能看懂主题却一大半之后才懂得细节的电影,却无法说不喜欢,更无法说,这部电影也好糟糕。
因为,不管是导演还是演员,都呈现出了足够的诚意,而且,其中,也总还是有一些开心的情景,和温馨的画面的,乔治·西蒙斯和埃拉在他的旧情人家里与小女孩儿们在草地上的玩耍,埃拉终于和她喜欢的女孩一起坐在汽车上看夜景,还有结局处,乔治和埃拉的言归于好与“角色互换”,终于,他们都可以告别滑稽了!
FUNNY PEOPLE就像《喜剧之王》,无论是宣传还是观众的期望都是“喜”字当先。
FUNNY PEOPLE由好莱坞新一代“喜剧教父”掌舵,率领的是Adam Sandler以及那一帮“阿帕图贱人”,不用宣传光就片名和卡司,观众已心领神会;《喜剧之王》有周星星有吴孟达外加张柏芝和莫文蔚,不用宣传光就片名和卡司,观众同样心领神会。
只是观众“会”到的意都与电影真实的基调甚至主题风格都大相径庭。
《喜剧之王》名虽如此,但已经可以说是周星驰电影中不那么好笑的一部了;同样,FUNNY PEOPLE名也如此,可是讲述的却是死亡和人生,笑料更是成了调节气氛和叙事节奏的点缀。
落差如此之大,一定程度的失望在所难免,阿帕图的FANS看得快睡着,普通观众更是觉得被欺骗。
看来阿帕图一直是想要专心讲一个好故事。
116分钟的《40岁老处男》险些让人吃不消,幸好大量精彩有趣的笑料和堪称完美的喜剧阵容撑足全场。
125分钟的《一夜大肚》又再次冒险,幸好“婚姻与责任”论题是在那么多笑料之后才逐渐浮出水面,观众满足于开怀大笑之后发现屎尿屁喜剧片也能有内涵,因此才会有好评无数。
大概这给了阿帕图一针强心剂,于是他斗胆让FUNNY PEOPLE的长度达到了惊人的146分钟!
对于一部喜剧片来说这个长度是致命的,不过阿帕图本就没打算再让观众笑,而是将《一夜大肚》那点严肃扩展到整部电影中。
电影非常明显的被分成两段。
第一部分是Adam Sandler发现自己快死了,聘请Seth Rogen当助手的故事。
这部分个人非常喜欢,不时冒出的“阿帕图式”笑料让人开心不已的同时,哀伤的情绪四处蔓延,一个给人们带来欢笑的喜剧演员最后落得孤独空虚独守豪宅,几乎逼出我的眼泪。
要称赞的是Adam Sandler在这部分的表演,真实动人,没有用力过度的恰到好处。
后半部分Adam Sandler神奇的被治愈了,重生的他想要从一个家庭中抢回自己的一生挚爱。
这第二部分显然逊色于第一部分,笑料不够,而主题和基调与第一部分完全背道而驰。
其实阿帕图需要做的,就是要么将第一部分大量删减,突出第二部分的主题;或者删减第二部分,那将是两个主题一个故事。
可是146分钟后,我们看到的是两个主题两种基调两个故事,未免会让观众在疲乏困倦的同时摸不着头脑。
尽管如此仍然推荐FUNNY PEOPLE给喜欢阿帕图的影迷。
虽然阿帕图如此严肃让人有些水土不服,但是我们还有Seth Rogen,Leslie Mann和Jonah Hill这一群阿帕图班底,尤其是Seth Rogen,我想我是彻底喜欢上这个卷毛胖子了,单是他的笑声都能触到我的笑点。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Eric Bana的表演让人眼前一亮,殊不知这帅哥还有喜剧表演天赋。
还有Jason Schwartzman,既是黄金配角,又是OST的总策划,他的音乐才华在WES ANDERSON的《穿越大吉岭》就已有领教,这次FUNNY PEOPLE的OST也是值得一听。
另外,阿帕图喜欢的明星客串照样上演,其中EMINEM的出现并拿自己开刷着实让人不相信自己的眼睛...PS:听说片中Adam Sandler年轻时的片段都是真实的,而片中的脱口秀都没有剧本,是由演员即兴发挥的。
磨过了三部片子我终于明白一个道理——我不喜欢贾德阿帕图的组品和他那帮人,他老婆除外!滑稽人物并非拥有滑稽人生,同样我不喜欢他们的性话题,我不是假装正经,真的
话不多说。好电影。
很无趣!
因为误诊为癌症晚期,当红滑稽巨星在一个充满青春朝气和美好梦想的助理的启示下,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纵情声色的生活,寻找浮华堕落岁月中曾有的那份纯情。美国的这种脱口秀表演内容极为下流,当然这种粗鄙本身就是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不喜欢里面每一个人
觉得一般喃,对那些片中老是拿生殖器开玩笑的脱口秀,不知怎么觉得不是那么好笑....
狗血+没有重点
真正的戏剧冲突并不多 却拉到了150分钟 。。。。所以大段大段的废话
看一半,不挣扎这个了
好久没看过这么无聊的电影了……最终没看完……
IPTV 外公家 http://movie.douban.com/review/4503810/
如此严肃的阿帕图
喜欢 这种基调 在温情中搞笑 既让你哭 也让你笑 亲情 友情 爱情 满满的都是爱 这么好的电影为什么评分这么低呢
亚当桑德勒的角色有点像黄鱼~后半段有点拖沓了
如此严肃的阿帕图
Adam Sandler has the proper quality playing this dying crosstalker..kinda funny,kinda sad
里面的笑话段子很怪 一点也不好笑 美国人的笑点这么低么 而且这么奇怪么
Funny.People.UNRATED.DVDRip.XviD-DiAMOND
有啲长..
太长 太长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