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动画片这10几年一直在向婴儿水平发展,总局说不能有暴力,不能有爱情,不能有生死,这样的过度保护造就了一个真空的童话世界,在这里狼不吃羊,吃香蕉。
反观成人的世界,贪婪,欺骗,迂腐,围观,暴力,野心,迷惑,这里是奇幻森林,也是你我所处真实世界的缩影。
而这正是电影想要传达的内涵,我们不是活在真空里,这个世界里充满了各式各样的人,他们并不都是善良的好心人,即便如豹母狼这样的好心人存在,也有太多的无能为力。
孩子都是纯真的,毛克力也好,小狼仔也好,小象也好,他们在小的时候都是一张白纸,因为父强行灌输了自己的经验和价值观,所以人才失去了童真。
也许电影是要告诉小朋友和大朋友,人类永恒的价值观:善良,平等,博爱,团结。
无论故事怎样改变,我们不能失去自我。
剧照完全不能生动呈现电影里动物皮毛的细腻,跳跃奔跑的生动、丛林景色的壮丽和天色变化的逼真。
也许有人要说这有什么了不起,但除了小演员部分是真人演绎,观众能看到的其余所有的所有全部由CG动画完成,技术面可谓登峰造极,分分钟把我变成目瞪口呆.JPG。
影迷们赞叹特效美仑美奂的同时好像对故事不太买账,觉得有单薄和老套之嫌,而我恰恰喜欢这个新版《森林王子》呈现的立体和丰富。
先是人与动物的关系,人和动物的区别之一就是会使用工具,这个本领让动物世界感受到一种威胁。
狼族和黑豹之所以禁止人孩使用他与生俱来的小伎俩、小办法,是想把他真正变为动物世界的一员。
人类可以使用和控制神秘的红色之花——火焰,更让反派老虎恐惧和愤怒。
其实仔细想来老虎的人类威胁论也并不是没有道理,大多数时候人类确实扮演了摧毁和掠夺的角色,尽管有时也会重建和拯救。
丛林有它的法则,自然有它的规律,生生不息,周而复始,是否真的需要自以为是的人类以上帝的姿态,来俯视去主宰?
然而大部分的动物像人一样说话,所有的动物都像人一样思考,故事实质上说的还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孩与狼群是亲子关系,与黑豹是导师关系,与棕熊是朋友关系,与老虎则是竞争关系。
慈爱的母亲,严厉的老师,忠诚的朋友、凶残的敌人,还有代表权威神的象,代表野心家的猿和代表蛊惑者的蛇,就是活脱脱的人类社会。
尤其是真正的丛林领袖象群,他们总是来无影去无踪,受到动物们的膜拜。
最后一役,当所有战斗结束,老虎葬身火海,他们才出现引来水源扑灭大火,这种让子弹飞一会儿的领导智慧,也是聪明的人类独有的吧。
故事到最后,就来到人与自己的关系这个部分。
最后的战斗中,当人孩跟着狼群扑向敌人老虎,却被黑豹拦住:你不应该像一头狼那样去战斗,你是一个人,要像人那样去战斗!
影片至此被推向燃点。
我们从小都和人孩一样被教育要和别人一样,要遵守规则和教条,好像那就是正确的人生。
然而真正美好的人生是从我们知道我们是谁开始,我们知道我们的与众不同不是孤独而是造物者的馈赠,我们不再为别人而活,我们要成为最好的自己。
坚持做自己并不容易,但真的值得我们为之努力。
《头脑特工队》和《动物乌托邦》尚余音绕梁,《奇幻森林》又送上视听盛宴。
用最先进的手段让经典和传统重获新生,是迪斯尼的拿手好戏。
伟大的迪斯尼一定是开挂了!
根据迪士尼经典动画《森林王子》改编的《奇幻森林》上映以来大获好评,其中出演的狼孩毛克利的·唯一一个真人角色11岁的小演员尼尔·塞西更是让观影者大赞,小小年纪就能够掌控住镜头,演好这出“独角戏”。
没有大牌卡司露脸,仅凭一帮“野兽”——而且还是全部靠GG技术创造出来的野兽,紧紧地吸引着人们的眼球,从撼天动地的象群,到细致入微的动物毛发,从耸入云霄的参天古树到暴雨打下的枯枝败叶,所有风景和动物都由CG动画后期合成,即便是在IMAX大银幕上也丝毫不见虚拟的痕迹。
温柔慈爱的狼妈妈,凶猛威严的老虎,卖萌逗趣的熊,恐怖魅惑的巨蟒……全都栩栩如生,完全看不出是“假货”。
每一棵树、每一处瀑布、每一朵花都做的栩栩如生、几可乱真《奇幻森林》这部影片不仅绘声绘色地为大家介绍亚洲特色动物种类,引导观众们在IMAX大银幕上探寻动物的各种细节,还针对“人与自然”的热点话题,让观众们从不同的视角去品味电影。
不得不说这是部好片子,但并非精彩绝伦,从儿童视角进行丛林探险,回避了动物杀戮的血腥场面,顾及了小朋友的感受,但对于成年人来说,典型的单线程故事,模型跟《狮子王》如出一辙,内涵就不及《疯狂动物城》深刻和丰富了。
它或许还无法和1967年的迪士尼经典动画《森林王子》相提并论,但却以自己的方式取得成功最后我想说看后唯一想说的一句话——自由、爱、团结以及正义必将战胜邪恶
当斯嘉丽.约翰逊配音的巨蟒出现时,影院里传来的叫声不像惊恐,而是惊喜。
毕竟这个声音太美太魔性,听得人心旌摇曳,根本无暇考虑毛克利的安全问题和进度条。
“你一个在这里?
”“我们不应该孤家寡人,我会保护你。
”这样的话配合这样的嗓音,让谁都不由自主得想信任,也难怪毛克利会沦陷。
更何况这样的巨蟒其实是母性形象的化身,毛克利还只是个孩子,自然难以抵御。
弗莱的原型批评理论认为,读者应该通过原型的凌乱的提示去发掘出作品的真正含义。
而由吉卜林的《丛林之书》改编出的《奇幻森林》中有众多意象,无疑为我们挖掘作品真正寓意提供了可能性。
用蛇的意向来象征女性,这已经不是第一次。
我国上古神话中的大地之母女娲娘娘蛇身人面;《白蛇传》里的蛇精白素贞有情有义;济慈的《拉弥亚》中人与蛇女相恋甚笃;《恶之花》中,大量赞美女性之姿的文字中总有蛇的身影出现。
但这种形象也不一定总是好的,在一些作品中蛇也成了狡猾而邪恶的诱惑者。
《圣经》中诱惑亚当夏娃吃智慧果的是魔鬼化身的蛇;戈耳工三女妖之一的美杜莎生了一头蛇发;《小王子》中引诱他离开世界的蛇更是成了很多孩子的噩梦;鲁迅老爷子念念不忘的是会唤人名吃人肉的“美女蛇”。
值得一提的是,将女性和蛇挂钩,古今中外数见不鲜。
并不是作家们串通一气,而是危险而美丽的女性的确会让人联想到充满诱惑力的蛇。
说到《奇幻森林》中的蛇,不得不提一下片尾寡姐献唱的《Trust in me》。
相对于“trust me”的随意,“trust in me”更加强了语气,促使人信任和依赖。
Trust in me/ just in me/ shut your eyes/ trust in meYou can sleep/ safe and soundKnowing I am around…Just relax/ be at rest / like a bird/ in a nest Trust in me/ just in me/ shut your eyes and trust in me遇见巨蟒时毛克利无疑是迷茫而无所从的。
在狼群中长大的人类孩子。
吉卜林特意给他造了个并不存在的专属名词,“manling”,动物们这样叫他。
可以看作“man”和“wolfling”的合体,在书中译者把他翻译作“人类的小崽子”。
从自然属性上看,毛克利是人类,有人类的外形和思维方式。
从文化属性上看,毛克利是与狼群有共同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一员。
这样的矛盾让他没有归属感,在谢尔克汗来追杀时除了逃跑无所适从。
尤其和同伴豹子走失,更让他迷茫。
此时巨蟒的出现无疑攻破了他脆弱的心防。
像“小鸟归巢”般被巨蟒环抱,难说此时他对巨蟒没有产生对母亲的亲昵和依赖之感。
然而很不幸的,巨蟒寡姐被大黑熊默瑞打翻了。
毛克利和战友熊正式接头成功。
至此,邪恶女性角色,败。
但我们还有另外两个次要女性意向,较为善良的女性角色。
一个是狼妈妈,另一个是丛林。
狼妈妈作为一个善良的正面女性角色,给毛克利极多关怀。
在谢尔可汗屡次淫威胁迫下,仍没有出卖毛克利。
一直协助狼王,护佑幼崽。
狼妈妈是传统意义上的贤妻良母,毛克利在她的保护下茁壮成长。
巨蟒作为毛克利成长路上的引诱者,用温柔的陷阱企图捕获毛克利。
而毛克利在其好友黑熊的帮助下从巨蟒口中死里逃生,从此以后开始开启智人模式,迅速成为一个有行动力和攻击力的少年。
到毛克利携“红花”归来,火烧谢尔可汗,将红花开遍象征着万物之母的土地上时,毛克利第一次克服了障碍(谢尔可汗),也实现了对丛林的征服。
至此,毛克利算是完成了自己的成人礼。
从毛克利和女性角色的关系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毛克利的成长过程。
简而言之,就是从“对女性(狼妈妈)的依赖,到和女性(巨蟒)的对抗,到最后和对女性(丛林)的征服”这一过程。
<图片1>就这样吧。
对于好莱坞的工业生产能力问题,以及电脑特效对于未来电影工业的影响,这些问题的讨论,可以休矣。
就这部电影而言,电影工业最终会呈现出什么样的形态,我们的观影习惯可能受到什么样的影响,似乎展示了无穷的可能性。
那么,除了电影特效以及电影工业,对于这样一部迪斯尼电影而言,我们似乎还有很多可以说的。
我佩服迪斯尼的努力。
近年来,迪斯尼确实在锐意求变,那些基于最简单和最纯真的故事改编已经逐渐淡出迪士尼的主流,一些更具世界性和成人性的话题逐渐成为迪斯尼的关注点。
同样,对于这部电影而言,那种纯真的梦想世界似乎逐渐在迪斯尼世界开始消逝,对于成长这一主题似乎也不再仅仅是勇敢、自由和责任,而更多地渗透着身份、宗教、政治、世界观以及人性等的讨论。
正是由于这一点,使得这一步电影超越了经典的迪士尼设定,也就成为当下迪士尼电影转型的组成部分。
我们可以在这一电影中看到非常多的成长隐喻,其中最为重要的是有关身份危机的认知,以及对于身份的再建构和皈依的过程。
对于毛克利而言,人之为人的条件仅仅是其外形,而其内在的价值体系和生活世界是由狼构成的,这构成了其第一重身份危机。
但另一方面,作为狼,其有着可以使用工具(即tricks)这一非常具有人类身份的设定,但这又远远超越了对于狼这一群体的生存法则,这构成了最为深层次的身份危机。
最终,我们知道,他选择了丛林,且丛林也选择了他。
但是,迪士尼这一狡猾的设定,却让我们忽视了一个问题:丛林接受了他作为狼的勇敢,但是忽略了他作为人的“狡猾”,即其使用工具的潜能。
他靠使用工具取得了胜利和尊重,但是这个丛林并没有尊重这一努力。
如果从这一点来看,毛克利的身份危机事实上是加大了而不是解决了。
丛林接受了这个异类,接受了他作为“唯一”的存在。
如此,毛克利进一步的命运必然是被神化,而不是被丛林接纳。
这样的被神化,不仅仅是因为他的勇敢,而是他可以利用工具这一事实(救了小象,也打败了可汗)。
其实,猩猩说出了真相:只要你能使用火,你就可以掌控这片丛林!
这是迪士尼对整个丛林秩序的最基本判断,也意味着对整个进化论的接受。
但是丛林是不接受进化论的,而是接受了来自最古老的宗教法则。
并且,更不可思议的是,在这一点上,迪斯尼通过毛克利丢弃的火把接受了最古老和最保守的宗教法则,或者说,迪斯尼设置的童话世界,是一个隐去了人的世界,甚至刻意利用毛克利将这一对比突出出来。
于是,对于火的使用与滥用,就成为了最为重要的靶子。
例如,猩猩就被设置成了最大的反派,而在电影的设置中,猩猩也是最趋近于人的群体——有着严谨的政治秩序,具有“城堡”这一实体性和象征性的组织结构。
进一步,除了将世界观和宗教观紧紧放置于古老的训诫之外,迪士尼也对基本的宗教和人性进行了戏谑性的解读。
代表欲望、知人性的蟒蛇最终被憨厚的灰熊撕裂;而吃下禁果的毛克利不是知善恶廉耻而具备任性,而是通过熊对蛇的撕裂找到了“快乐”。
整个设置似乎将人类的宗教训诫进行了彻底的颠覆。
而在丛林,神则是现实的(以“大象”,这一奉献性的主体来代表);规则也是现实的(以保存群体生存为准则)。
所以,最终,迪士尼的讨论被放置在了夹缝中。
一方面,迪士尼希望为自己的电影注入更多的现世性,意欲回应现实的基本人性、政治和宗教关切;另一方面,正是这样的关切,导致迪士尼没有办法在自己的童话世界中完整展示这个世界的美好。
妥协的结果是:迪士尼否定了进化论,也否定了基本的人性,通过否定的方式将童话世界保留在最保守的政治准则之上,从而保证通话世界的完整性。
但是,正是这一张力的存在,答案必然不完整,虽然这样的不完整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被技术和叙事弥补,但这仍算得上是一部成熟度不够的作品。
基于此,我们可以和很多更优秀的动画片做对比。
《疯狂原始人》完整地讽刺了保守信条,将对火的使用和探索世界的野心构成了勇气;《狮子王》则将问题的核心设置在“自我”的找寻上,勇敢意味着承担自身的责任,发掘出真正的自我;《疯狂动物城》则完全把“人”(甚至是猴子)都隐去,这样就可以将身份问题放置于平行的种族之间,而不需要考虑“置于食物链顶端”的物种。
这些电影在总体上都遵循着统一的世界观设定,给人以更为清楚的文化意涵,但是狼孩毛克利却没有办法呈现这一完整的世界观。
这部电影的世界观是混乱的,其呈现的价值观是裹足不前的,对于意欲讨论的问题也是的模棱两可的。
所以,这部电影的完成度其实是很低的。
奇幻森林是一部童话,更像成人世界的缩影。
可能很多观众都有这样的感受,即使特效做到炫酷无比,也难免分分钟有出戏的冲动。
我们原本认为的呆萌愚蠢的动物有了我们的情感和思维,这种排斥,大概是我们自认为站在食物链顶端,本能的生理反应吧。
你们只看到了热闹,我却看到了,这座奇幻的森林就是小小的成人世界。
在这座森林里--狼群是避风港,是安乐窝。
可终究有一天,你要鼓起勇气面对外面的风雨。
毛克利不是不知道自己是人类,他坚持与狼群为伍,是逃脱不了群体的安逸与无忧无虑。
更害怕面对未知和外面世界的不确定性。
黑豹是导师。
永远在危难时刻伸出援助之手。
它不是母亲,不能给你宠爱;不是朋友无法毫无顾忌的促膝长谈。
黑豹是指路的明灯,给你精神以指引,帮助你摆脱烦恼与桎梏。
就像闪烁的双眼,你永远不会在黑夜中缺少光明。
熊是朋友。
一个亦正亦邪,陪伴在你身边的人。
它并非尽善尽美,却始终伴随你左右。
老虎是敌人。
永远不要松懈,不要屈服。
直到你能够战胜它的那一天。
老虎从树枝跌落,坠入熊熊火焰。
其实是毛克利摆脱心魔,战胜了自己。
蛇是诱惑。
你若经受不住就会坠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巨猿是恐惧。
它足够强大,也足够脆弱。
如果你有足够勇敢,它不过是幻象,是纸老虎。
火是欲望。
欲望能成就你,也能毁灭你。
包裹了层层糖衣的童话总比赤裸裸的现实要来的温柔的多。
孩子们在影院里看得无比开心;成年人也未必理解的更深刻。
帮每一个人做一场不痛不痒的孩子们的梦,也许这就是迪士尼动画的伟大之处吧。
观影结束,毛克里从小被狼带大,居然能直立行走,还会熟练地使用工具,剧情不可信。
然而迪士尼的童话世界本就没有真实,只是真实的细节,逼真的特效让人信服。
感动我的是片尾森林大火,象群一起堵河、拔树,改变河道浇灭火情。
大自然的道,森林里的规则,都告诉我们,人类只是一种高级动物,不是地球的主宰。
人类经过数百万年的进化,凭借最强大脑,克服羸弱身躯的束缚,终于走出杀机四伏的森林,征服世界,成功来到食物链最顶端,继而开启大杀四方模式。
摆脱了本能控制超越了自然后的人类获得了自由,却与自然不再和谐,成为永恒的流浪者……这大概可以作为《奇幻森林》的暗黑版前言。
一个人类小孩,一方面娇弱无能,具有生物学上的软弱性,与此同时,另一方面他拥有自我意识、理性和创造力,具有社会学上的掌控力。
从懵懂无知到好奇冒险再到发力主宰,这是一个异类小鲜肉不断解锁人类潜能用社会性打败生物性用头脑战胜肌肉的华丽逆袭故事。
逆袭锦囊一:认一个教父,归属一个群体人类的小孩虽然生来拥有无敌大头,但出了名的需要教养,其漫长的童年期完全没办法生活自理,只能靠卖萌依赖他人而活。
小孩毛克利不幸地失去了父亲却幸运地被黑豹捡走,从此训诫教诲不遗余力:森林社会结构、森林社会规范、森林生存法则……一二三、三二一,俨然一位鞠躬尽瘁的森林社会学教授,纵古板保守但温暖真爱。
独来独往的黑豹教父对人类小孩的真爱还在于他深知融入群体和归属感的重要性,于是他把毛克利寄养在了狼群里。
狼群多厉害,出了事一大帮子冲上去帮你打群架,更重要的是小孩在群体里学习分享、合作、追随、领导,以及collective identity。
逆袭锦囊二:交一帮朋友,关键时候救你刚正的教父和温暖的群体给小孩成长关键期塑造了健康的心理和周正的三观,然后他开始了属于自己的冒险之旅,一路上奇趣不断,艰险难防。
打怪就是成长嘛,毛克利一边过关一边收金币,收到的最大宝藏就是友情。
好吃懒做自由自在的棕熊巴鲁,实在是再完美不过的好朋友:外表萌萌哒看着就喜庆,心思粗大哒玩耍没压力,毛皮软暖哒躺着多舒服,武力值不爆棚但也是能打哒,关键忠厚老实对朋友很仗义!
和野心金刚一战,巴鲁真是操碎了心,这样的朋友请给我来一打!
还有一群朋友,粗粗拉拉,低调高冷,拽不拉几,却是森林里人人顶礼膜拜的对象。
毛克利偶然的一次出手相救,成就了终极一战中的关键性转折,所以,重要的不是你朋友圈里有多少人,重要的是你朋友圈里肝胆相照的有多少人,足够牛逼的,一个就够了!
逆袭锦囊三:认识你自己,唯真我最无敌小孩一路在森林中奔跑,走过蒙昧走过成长,也一路解锁了属于人类的内在潜能。
灵活的双手、机智的大脑,这些在黑豹教父看来不符合森林法则的异类能力,逐渐爆发出了不可抑制的洪荒之力。
小孩享受着它的神奇,同时也修炼着对于它的管控之道。
就像红色的花,是美丽的希望,也可以是恐怖的毁灭。
带有自我控制的能力,才是人类之所以成为万物之灵最大的法宝。
当毛克利偷走火把,他认识和认可了自己的能力;当他坚定地扔下火把,他学会了怎么约束和控制自己的能力;当他智勇双全地战胜了老虎,他懂得了如何在内心欲望和外部规则、自身能力和环境束缚间找到平衡,收放自如。
他不再需要被动地等着森林社会接纳,他凭借自己的力量和热爱的自然和平共处亲如一家。
于是这是一个人与自然相爱相杀终将走向和谐的隐喻,纤毫毕现如临其境的先进技术让这个隐喻更加生动震撼。
最后有一个不和谐的想法,如果有一天自然真被人类作死了,我们是不是要靠VR回到鸟语花香郁郁苍苍的森林?
十一假期在家看电视看到了这部电影,总体来说是一部给孩子们看的童话。
首先电影的特效让人叹为观止,老虎,豹子,狼,熊和巨蟒等各种动物非常逼真,表情丰富,就像动物世界里原生态的生物那样。
电影的主角也就是一个人类的小男孩,狼和豹子作为他的导师教导他丛林法则就是跑得更快,强者才能生存。
而作为丛林之王的老虎却莫名其妙的追杀小男孩,穷追不舍。
在一次被追杀逃命途中小男孩遇到了丛林里的巨蟒,从巨蟒口中得知了自己被追杀的原因,男孩的父亲曾经用火伤了老虎,也死在老虎嘴下,作为曾经的仇敌的后代,老虎自然不会放过小男孩。
此后,一只熊从巨蟒口中救下了男孩,和熊一起生活的日子,男孩逐渐觉醒了作为人类的智慧,制造工具,而不是一味使用蛮力。
最后的战斗中,狼和豹子改变了观念,男孩用火解决了敌人。
一个皆大欢喜的童话式结局。
然而,火是人类智慧的代表,这种红色之花与丛林,与动物,是天然的对立关系,人类的火能毁灭整个森林,作为丛林中的强者,狼和豹子真的能接受小男孩回归人类天性吗?
工具,陷阱,火这都是动物本能会害怕的东西,曾经被人类智慧伤害过的的丛林,真的能接纳一个像真正的人类一样的人类吗?
【以下,有轻微剧透】<图片1>这是一个关于狼孩的故事,改编自经典童话《森林王子》,1967年迪斯尼曾把它搬上屏幕,只是当时技术有限,如今借助CG动画特效,连动物毛发都逼真呈现,不得不说,牛掰的特效是这部片子最大的特色。
虽是新瓶装旧酒,剧情未变,但小时候读这个故事还是孩子视角,长大了,回过头来再看,你会发现,童话是成人讲的故事,其中蕴含着他们对这个世界的诸多解读。
人孩叫毛克利,由狼群养大。
狼群每天背诵森林法则,它们信仰速度和群体的力量,也同样将这样的观念灌输给毛克利。
毛克利跟随着导师黑豹巴吉拉练习速度,因为狼群知道,要想在森林里生存就必须跑得比你的猎物快,比你的敌人快。
这部分总想起高中时期买过的一本教辅资料,封皮背面就是个森林里狮子抑或是猎豹之类动物的鸡汤文字,大体意思相近,想要生存就要更快。
森林里的动物遵循着自己的法则,生活看起来还算和谐,它们敬畏大象,因为象群创造了森林。
旱季,它们停止猎食,饮水最重,生存为上。
有只老虎叫谢利可汗,名字里就透着王者之气,因为早年在与人孩的父亲搏斗时,被火伤了毛发,毁了容,所以容不下这个森林的异类,扬言雨季要大开杀戒,解决人孩。
毛克利被老虎威胁,为了不牵累狼群,于是选择离开,在导师的护送下,寻找同类。
踏上了真正意义上离开“家”,远离庇护的成长之路。
一路上经历不少,有艰险,有诱惑,有欺骗,也结实了朋友,完成了对自我的认同。
美女蛇(就是那只巨蟒,“黑寡妇”配音,就姑且称之蟒中美女吧)就像是生命里的许多诱惑,她上来就和你攀近,好像熟知你的过往,洞悉你的想法,用她极具蛊惑力的声音和令人陶醉的眼神引诱你,同时将你紧紧缠绕,意在吞你入腹。
作为一只天生害怕软体类动物的少女,这段基本眯缝着眼睛。
人们常说诱惑来时肯拉你一把的通常是朋友。
故事里也这么一个,是只棕熊,叫巴鲁,爱好唱歌,挠肚皮,吃蜂蜜,口才不错,忽悠人的能力挺强,但是恐高。
它救毛克利时,只是想利用他人类孩子的能力,爬高取蜂蜜,这时候的圆圆滚滚的熊先生挺像个成功学讲师,心理鸡汤熬制者,“别怕那些蜜蜂,不会蜇你的”“再加油,你一定行的”,诸如此类。
围观群众表示,嘿,大熊,才骗只猴子,又忽悠来个孩子,你可真行!
不过巴鲁虽然贪吃了些,但也是只灵活的大胖子,心也不坏,为了这个人类孩子,爬了绝壁,斗了老虎,面对猩猩山大王时,也充分发挥了自己在忽悠领域的特殊才能。
毛克利在与棕熊的相处过程中,逐渐找回了自己,在狼群里,他被教育要少用些小伎俩,在这里则被鼓励开动大脑,运用更适合自己的方法和技巧。
成长过程中,其实也经常被长辈教导“你该怎么做”“你能做什么”“你不要做什么”,权威之下,反感常有却也不得不听从,要不要遵循内心做自己呢?
相信,谁都思考过许多次。
山大王猩猩路易基本上是负责搞笑的,志向倒是挺远大,威逼利诱毛克利交出红花,也就是火,夜里美亮,却能毁灭一切,它说有了火就能站在食物链的最顶端,似能傲视众生,可是啊,是否拥有制造和驾驭工具的能力这就是人和动物的区别呀。
所以,路易,你还是好好当你的山大王,修修被你折腾塌了的庙宇,好好享用你的哺啪瓜吧。
要知道,志向是理想,不是妄想嘛。
鉴于乔恩·费儒的爆米花属性,这个耳熟能详的故事也不会被拔高到哪里去,但从特效的角度说绝对是完美的,尤其还要考虑到对嘴型的问题,可见幕后人员之强大。
初中的时候在电影院看过94版《森林之子》,背景是印度森林,有夺宝的故事,还是不错的,刚才一查女主竟还是色太后。这版虽然技术强大,CG也快到了以假乱真的水平,可说是给大人看的吧,这种弱智剧情,说是给孩子看的吧,一惊一乍的节奏加上把草原跟森林生态体系混在一块真的好吗
就那样吧,但挑一个好影院看,好好享受下特效,绝对会加分。
剧情很简单,但是好看,CG做的真好,小演员也演的好,而且这种情义挺感人的
虽然能看出来是特效动物们还是很可爱。可是充满人类视角的感动点设置都很让人反胃。狼的怨念告诉我们复仇是个阴活明面上的实力是不够的,熊太可爱豹很义气,狼群更可爱小狼像一群哈士奇宝宝,但是那个眼睛能放电影的会催眠的蛇吐槽无力。
没搞懂这个故事讲得主题是什么
《奇幻森林》是《丛林之书》最为成功的改编,对原著的尊崇与CG特效的完美结合,令电影将吉卜林这位文学巨匠昔日天马行空的笔触在光影世界中得以真切的呈现,而那极为逼真的丛林和拟人化的动物,奉献出了一个让人惊叹的动物世界。
小阿三在自然奇观与万物生灵间穿梭出的童心奥德赛一曲。象神、猿尊、蛇隐、虎戾、熊顽、豹恪、狼慈,一言不合,便载歌载舞,打开丛林之书,都是最美的幻。
特效一星,大懒熊一星,片尾设计加分。低幼不是一个电影的罪过,然而通片靠编剧技巧拉扯着才能讲完,人(动)物设置极度道具化、功能化,逻辑bug层出不穷,这些就是创作者该反思的了。更要命的是全片价值观诡异,工具为王代表的人类至上,还非得把男孩老虎的私人恩怨往英雄带领百姓战胜大魔王上靠。
老故事拍出了新感觉,不再是单纯傻白甜,有了人性的思索,迪士尼越发皮克斯。片中动物的CG特效太赞,动物演技比部分内地偶像派演员,强了好几个档次。
动物比人真实 o(╯□╰)o
故事简单不简约,情节流畅又丰满,生在奇幻的森林,就应遵守丛林的法则,而人类却在本不属于自己的世界里,寻找自我认同,遵从自己的内心,坚持做原本的自己。迪斯尼把强大的CG技术推向了另一个高度,已经傻傻的分不清到底是真人电影还是动画电影了。
“没有什么可挑剔的,也没有什么可礼赞的”
和《疯狂动物城》一样继续对动物寓言进行开掘,如果说《疯狂》多少凭借想象之力,建构了一个具有隐喻性质的自洽世界,那么《奇幻森林》却在迂腐的复仇故事,重复着对各种动物形象无趣的利用。技术上,如果一部虚构电影的所有亮点都建立在由特效建立的代入感上,那么动画所具有的一切可能性将因此而消解
剧情很简单,特效却超牛逼,逼真的程度让人惊艳。
视效惊人,故事白开水,人虎对抗比少年派low了好几个层次。当动物都开始说人话了,你能想象这个森林有多呱噪吗~
人和动物的区别就在于知道如何合理的利用工具,而当你自身的价值没有被别人发现时只需牢记,做自己就是最好。黑豹是很好的启蒙老师,狼族是优秀的团体,每个种族都有自己的森林生存法则。简单的故事,深刻的寓意,特效逼真,主角超萌,很赞的片子。
特效的好不需要赘述,但剧情的单薄和莫名其妙是怎么回事
Mowgli和狼妈妈告别的那段,他的手抚摸在狼脖子上并滑下的那段,毛发触感逼真。片尾Scarlett献唱trust in me时,那些飞虫借助3D效果像是在你身边飞。
就……合家欢儿童片,也没太多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