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感觉故事的冲击力不是很强,但是反而这样比较真实生活化。
个人感觉其实这个妈妈很自私,别人帮你生了,因为感觉不是你的,你就不要了。
从开头到结尾都只在为自己的感受快乐而活。
12年的片,早上起来洗漱随便点开腾讯,一眼就看到推荐语里的“代孕”二字,本来以为是近期拍的——用来教育警醒世人,或者为代孕合法推广开路。
毕竟昨天某个国家不是刚通过女同代孕合法法案,让女性免于婚姻不幸也能有权选择精子优胜劣汰吗?
当我看到电影前半部分,代孕夫妇和他们周围高知阶级朋友对代孕这件事的“不以为意”“顺理成章”以及“再正常不过”的态度时,竟也开始觉得:如果中国代孕合法的对象包含了女同性恋,不是像电影里男主和朋友吐槽妻子独立女性的身份和工作压力导致她成为不孕不育的“盐碱地”时,理所当然地认为传宗接代是女性的天职,不孕不育与外出工作是七出之罪,也不是为了让总是迫于父母压力或自己留种私心的男同性恋传宗接代,而是因为觉得自己有能力、有时间去养育、去爱一个孩子才把她带到这个世界上,那我倒是觉得不是不能开代孕的口子。
可当我看到电影最后,男主果然还是没经受住自然情感的冲动,意识到与妻子这么多年的感情已经由青年激情之爱变成中年夫妇相敬如宾的形式亲情,我又觉得代孕对妻子和代孕母亲都非常不公平。
代孕这一行径的“自私”,除了人们为了传宗接代的私欲将代孕母亲工具化的剥削,最根本的还是罔顾【爱】的自我剥削。
如果一个人懂得【爱】是什么,即使是领养或者捡回家来的孤儿,只要真心以待,依旧能够形成亲密纽带。
就像妻子对领养回来的小女孩的“无亲缘之爱”与代孕母亲怀胎十月之爱形成的同质异构的呼应那般,就像我昨天看到的那张小猫咪依偎在大猫猫怀中让我鼻酸的图那样,任何物种之间形成真正的亲密关系,一定是因为【爱】,不是金钱,不是共同利益,更不是收买讨好、威逼利诱。
正如妻子去汶川地震现场报道,在深受灾区人民顽强生命力和失孤小女孩奇妙的亲密感触动后发出的由衷感慨那般:决定人类延续的,是血缘?
是亲情?
还是【爱】?
为什么人与人之间明明没有血缘关系,却还是会有依赖的直觉?
这种直觉,是【爱】的部分吗?
除此之外,不得不说方中信真是少女杀手,和曾经拿着假腿被他说“你只是失去了一条腿,她失去的可是她的爱情”的“绿萍”搭戏,竟然也毫无违和感?
而这也间接说明了秦岚的知性气质真是深入灵魂,即使演的是绿茶保姆,也不令人讨厌,难怪后来演出了容音白月光的美好……
三个冷静而自持的人,生活在一栋华屋里,一对事业有成的夫妇和一个代孕妈妈。
男人为了孩子而回国,却遭遇了事业的寒冬;女人工作风生水起,既不能亲自生养,也无法关心男人;代孕妈妈牢记自己是临时产妇兼保姆,小心翼翼的呵护男人,赞扬女人,养育孩子。
男人是既要工作,又要家庭的,还是传统的大男子主义,希望领导重视,自己来养家,有个顾家的女人;女人却是工作置上,不想为家庭所累,却需要一个家庭来维护外人眼中的完美。
这样的一对夫妻,价值观不同,对婚姻的期待不同,本来这婚姻就脆弱得不堪一击,一旦有外力介入,自然风崩离析。
男人以为,外国人很重视的科研项目回国立项没用问题,女人以为,男人常年不在家自己拼事业的家庭才最完美。
男人为了孩子回国了,女人依然想回到原来的生活。
于是,他们以为,各自退让一步,找个代孕妈妈,问题就解决了。
代孕妈妈,符合了男人对妻子的一切要求,她勤劳,忍让,贴心,又顾家。
男人,符合代孕妈妈对好男人的一切要求,守身如玉,爱家,学识渊博又爱孩子。
有一个女主人常常缺席,却有男人,有孩子,有舒适房子可以居住的家,代孕妈妈尽管思想里时时刻刻提醒自己,这家是临时的,自己将来还要有自己的生活,心却不受思想的控制,多希望生活一直这样美好。
孩子出生了,跟女人不亲。
争强好胜的女人在地震中孤儿身上得到了补偿。
自己的孩子跟自己不亲,那就不是个好孩子,我的母爱不给你,我要给别人,谁让你不乖不听话,这一切是你的错。
她嘴上说孤儿离不开她,她又何尝不是在利用孤儿呢?
当女人发现了,男人和代孕妈妈之间互生情愫之后,她崩溃了。
原以为有另一个孩子可以补偿孩子的空缺,现在发现,男人也需要再换一个。
她就是这样倔强不肯服输,一旦生活超出她的计划,就不惜打破一切重新来过。
温柔的女人就像粘合剂,可以让破镜重圆;刚强的女人就像铁锤,只能把有裂纹的镜子打破。
这片子,其实告诉我们,婚姻,现实条件是最不重要的,有多少钱,多大房子,什么社会地位,都不能决定家庭是否幸福,先想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样的家庭,并找到一个愿意共同建立心目中家庭的人,才是最重要的。
很多人说导演在一个别墅里完成整部电影巴拉巴拉不好。
我看来能把整个故事完整的叙述,没有一点跳脱感,在这极简的空间,还没有那么多的演员,是很大的能力。
包括很多细节。
真的拍得很好!
感慨这感情呀,真的是可以培养的,一点也没错。
如果代孕妈妈没有走,女主人又离婚了,很大概率,代孕妈妈会和男主人在一起,这也是我希望的结果。
略跑题。
故事讲的是代孕,但我从这部电影里面看到的是,关于夫妻相处,男女分工的问题。
整部电影的精髓,就是光头说的,男女平等,是地位的平等,而不是行为上的平等。
现在很多人的婚姻出了问题,到底也是一样的,没有各司其职,很值得大家借鉴反思。
根据真实事件改编,该片讲述了大学生李妍被生活所迫,无奈下为张磬夫妇充当“代孕”母亲,最终与夫妻二人陷入情感纠葛的故事。
科学家的男主张罄从国外回家,夫妻二人久别重逢,晚上正在亲热,可女主方韵是危险期,示意男主要用避孕套。
可张罄说想要孩子,而方韵是一位事业心很强的人,她是电视台的记者,工作忙碌,她觉得人生的价值在于追求事业的成功,她没有时间怀孕生子,加上之前流过两次,不想让身体再受伤害。
张罄只得选择尊重妻子的意思,拿出了床头柜里的避孕套。
白天,张罄的朋友带孩子到他家的大别墅来玩,当朋友得知张罄想要孩子而方韵又不想生的时候,便建议张罄找人代孕。
张罄说考虑过代孕,但是内心很抵触,他觉得,既然是自己的孩子,肯定要亲生的才算。
朋友随口一说“那离婚再找一个!
”张罄和方韵相爱多年,感情深厚,离婚肯定不可能,张罄决定找人代孕,晚上找方韵询问方韵的意见。
没想到方韵一口赞同,她认为只要是她和张磬的孩子,她可以接受代孕。
张罄问方韵,能接受代孕所带来的一切事情吗?
方韵问什么事情,张罄说现在还不知道,方韵觉得只要是他们俩的孩子,她没问题。
达成共识的夫妻二人开始物色代孕妈妈,经过多轮面谈和筛选,筛选了很多女孩都不满意之时,张罄的朋友带来一个人——李妍,李妍是一位年轻漂亮的艺校毕业生,本性纯真善良,独自北漂一心想进娱乐圈,为了替父还债,着急用钱,机缘巧合下接触了来钱很快的代孕职业。
签订协议后,三个人去了美国做完手术回到了自家别墅,方韵要出去工作,交代张每天要叮嘱李妍吃叶酸,听音乐,胎教很重要。
很快,李妍受孕成功,张罄和方韵夫妻两人都非常的开心,张罄带着李妍去医院复查,叮嘱她检查时说自己叫方韵,为了方便将来孩子出生时候填写母亲姓名。
张磬的父母也从外地赶来看李妍。
他们都认为李妍是他们家的大功臣。
当李妍肚子有些显怀的时候,张罄的父母过来了,张罄的妈妈看着身怀六甲的李妍,对张父说:“现在年轻人真想的开,自己不想生,请个人来生,不是自己生,怎么能叫亲生?
”此时的李妍表情是尴尬的!
方韵下班回来,和李妍的父母寒暄过后,叫李妍去洗菜,张罄的妈妈说孕妇不能洗,说方韵没生过不懂孕妇的许多禁忌,结果是方韵洗菜做饭。
这一段中,方韵有尴尬、有失落,代孕给他们生活带来的影响越来越明显。
在这段奇妙的关系中,最自在的是男主张罄,不管怎样,孩子都是他的,他没有太多的尴尬,反而还多了一个人关心他照顾他,李妍在他们家待产的日子里,他好像有了一个贴心的保姆,做饭、保持家中清洁,给他放洗澡水。
李妍从最开始的相处有点尴尬,慢慢地习惯了和这个男主在同一个屋檐下了,经常是张磬时不时外出办事并顺便把菜买回来,或者在家伏案工作,而李妍会忙上忙下地在家里打扫卫生,洗菜做饭,为张磬泡好养生的枸杞茶,倒好洗澡水。
偶尔两个人会讨论一下各自的兴趣爱好,兴致来了,张磬还会在李妍的鼓动下,拿起许久不曾弹奏的小提琴来,他们的交流和相处越来越自然和顺畅。
为了让孕妇更容易生产,张磬会鼓励李妍练习游泳,最开始还只是站在泳池边指导,到后面,他可以自然地下水托举李妍在水中练习游泳。
而另一边,方韵的内心开始出现了细微的不开心的情绪,她有一种无法言说的不悦。
在孩子月份稍微大一些,从科学的角度讲开始有听力的时候,方韵也知道孕晚期的胎儿是能记声音的了,方韵过来找李妍,她提出来要自己亲自来给胎儿做胎教讲故事,希望孩子能认得她这个正牌母亲的声音。
方韵也会旁敲侧击地和李妍交流,听李妍对自己的丈夫张磬的看法。
李妍明白方韵的心思,她小心翼翼地回答方韵的提问,遵循她所有的要求,因为她知道方韵在提醒她,她只不过是拿钱办事请来的外人而已。
画面中,两个女人坐在沙发上,李妍大着肚子满脸尴尬,方韵拿着故事书深情的讲着。
李妍的肚子越来越大,有一天当她正在擦沙发打扫卫生的时候,孩子胎动厉害,方和张赶紧叫李妍坐下,两个人趴在李的肚子上开心的听孩子胎动,并说我们是你的爸爸妈妈。
李妍是一脸的尴尬与不自在,这画面这气氛是真的奇怪。
春天到了,买了婴儿用品和婴儿床,在安装婴儿床的时候,李妍开心的对张罄说有时候给孩子讲故事的时候,感觉孩子好像就是自己的。
看到张罄的表情不对,李妍立马不好意思的不说话了,张罄很绅士的说从生物学角度她就是孩子母亲。
李妍顺利地诞下了一个女婴,方韵一家都开心极了,为孩子取名张芳(取自父母双方的姓)从医院回来的时候,张磬的父母,方韵都争先恐后的要抱着孩子,爱不释手,全然不记得刚生产完的孕妇李妍,此时的李妍内心充满了落寞,只有张磬还记得嘱咐李妍好好休息。
因为要母乳喂养,张磬的父母建议孩子还是由李妍带着睡,方便照料,虽然方韵有些不乐意,但也没理由反驳。
虽然只有一丁点大的婴儿,却也会辩声和体味来识人,每次婴儿哭闹,谁都哄不好,唯独到了李妍怀里,婴儿才能慢慢平静。
新生儿时常会哭闹,孩子哭了,张磬的妈妈随口说的是“找娘吃奶”,方韵有些不自在。
晚上,方韵想让孩子跟他们夫妻俩睡,等孩子要吃再送过去给李妍,李妍表情有失落、有担心、有不自在。
孩子夜里哭闹厉害,方韵怎么哄都没用,老两口过来抱着哄,方韵不愿意,李妍过来要抱孩子,方不愿意,在大家再三劝说下,方韵终于让李妍把孩子抱过去了,不消一会儿孩子就不哭了。
奶奶说孩子习惯李的味道,方韵满脸痛苦。
后来为了让孩子愿意跟自己亲近,方韵使劲洗澡想把自己的味道洗干净,然后穿着李妍的衣服,抱孩子,想着能有李的味道兴许孩子会愿意跟着自己睡觉。
并叫李妍把奶挤出来好方便她晚上喂孩子,到了晚上,孩子一直哭,方韵怎么都哄不住,老人和张都叫方韵把孩子抱给李妍,方韵就是不愿意,她把所有人赶出卧室去,独自抱着哭泣的孩子,她也无助的痛苦的哭着。
而李妍在楼下听着孩子的哭声,也在房间默默哭泣。
汶川地震,方韵去了汶川采访。
当方韵从灾区回来,带回来一个孩子,也许是由于方韵有些像那个孩子的妈妈,所以别人抱她她都哭,只有方韵抱她不哭,方韵看着小女孩的眼神就觉得特别亲,方觉得她就像是自己的孩子,打算收养,取名叫张羌,张罄并没有反对,张罄还是比较尊重妻子的。
张羌的到来使张磬二人意识到两人的婚姻关系已经出现了不可修复的裂痕。
李妍也已到了要离开的日期,怀胎十月,一朝分娩,永生不见,这对李妍来说,对任何一个母亲来说都是极其残忍的。
当李妍的合同临近到期时,她在给家里买东西的时候也给张罄买了一件衣服,当拿给张比一下衣服合身与否时,李妍忍不住哭起来了,张安慰着李,李妍说:“一年了,我舍不得这个家,舍不得的孩子,张大哥你是个好男人好爸爸!
”张罄说:“你是个好妈妈!
”李妍说:“我不是妈妈,我不属于这儿!
”张罄安慰的让李靠在他的肩头,两人拥抱着,李妍痛哭流涕,刚好方韵回来看到了这一幕。
三个人的表情尴尬至极。
张罄找到坐在窗前的方韵叫她不要误会刚才的那一幕,方韵淡淡的说出了一翻关于人类延续、关于代孕的思考:从见到张羌那一刻开始,我好像突然明白了什么是母亲,那种牵挂,那种缘分,似乎比血缘更重要,人类的延续到底是靠什么,是遗传,是是亲情,还是爱。
我自己的孩子在别人的肚子里诞生,我以前认为这没什么,可现在想,本应该是我自己做的事情,让别人代劳,自己却坐享其成,是我太自私了,我每次见到张芳,我就能想到李妍。
我总觉得张芳就是你和李妍的孩子,我不知道怎么才能抹掉这份记忆,我真的不知道,我们以后的生活会是什么样的。
以前我认为我们俩是非常非常相爱的,可现在看来,这种爱已经变成了一种亲情一种爱护,我们为了不打破这份感情,彼此都小心翼翼客客气气的,这还是夫妻吗,这还是爱吗?
我不知道,我不知道…………
半年后,张罄和方韵离婚,张罄带着张芳远赴美国,李妍回到老家再无音讯,方韵带着张羌生活至今。
一场代孕,让这个家不成家,张罄失去了妻子,人走家散;从别人肚子里诞生的自己的孩子与自己不亲让方韵备受打击、饱尝痛苦,为自己的自私而懊悔,为自己当初的天真想法而慨叹。
看完这个,有个感触。
一个人必须完成的事,让别人代替的话,自己的人生也会不完整。
只有真正经历过这一切的人生才是完整的。
没有经历过的,当走到人生尽头时,是否会没有遗憾呢?
我们不需要十分完美的人生,我们需要完整的人生。
亲情的延续并不仅仅在于血缘,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更多的在于彼此之间的陪伴。
——《母语》
一部赤裸裸的小三上位片。
秦岚演小白兔还是有一套的,那双水汪汪的大眼睛含情脉脉的看着你,给你嘘寒问暖照顾的比那记者老婆强太多了,还时不时采用最让男人受不了的崇拜战略,弹琴讲题目神马的。
那个老公直到最后都没被勾引实在是本剧最大的BUG!
然后导演果然是男人有木有,居然都没看出这只小白兔的险恶用心!
还拍成圣女片讴歌她!!!
最后方中信实在太适合演这种人到中年事业有成风度翩翩老婆凶悍从而在外面与年轻貌美的女孩子产生一段不伦之恋深情老男人了!
只是结局好坑爹啊,现实应该是小三和贱男幸福快乐的生活在一起了不是吗!
《母语》:子宫好买情难禁每年都有许多电影因政治原因或者敏感话题,被迫不得上映、无限期推迟上映,或者临时无宣传期紧迫上映,《无人区》、《王的盛宴》都是代表,其实除了这些妇孺皆知的大制作外,中小成本电影因此原因折戟沉沙的更多。
这不,7月中下旬的《母语》就是其中一部,不过我实在是眼拙,看完电影死活想不出《母语》为何被推迟如此之久而又赶鸭子上阵。
《母语》电影内容很简单,代孕题材的都市情感片,故事讲述在冰灾、地震以及奥运会大事件连续发生的那年,方中信、汪裴夫妻找了秦岚做代孕母亲,一年多的生活相处中,三人之间对孩子、对感情、对生活都产生了一系列变化。
《母语》的场景仅在一个大豪宅里完成,一年四季的变化尽在窗外湖水树林的绿黄转变上显示,但整部电影却没有因单一场景显得寒碜,反而格外的质朴和有情调,这也许要归功于本片有一个摄影师高手:居然是黄岳泰的弟子、刘伟强的师父——敖志君。
导演俞钟将故事讲得娓娓道来,不急不缓,虽然说代孕这个故事本身有点远离普通人的生活,但是当我们看《母语》时还是被影片中强烈的生活化元素吸引。
代孕时处处笑点,产子后情感纠葛、骨肉分离催人泪下,电影中的感情技法处理的看似波澜不惊,实则却是暗波涌动。
其实我对秦岚一向都是带有色眼镜去看的,因为我觉得这个女子除了能演点琼瑶剧,跟名导拍个拖之外,真没感觉到她的演技。
然而《母语》中的秦岚素面出镜,自然真实,寥寥台词便将出一个顾家、孝顺、贤慧、温情,甚至观念有点陈旧的传统女人跃然银幕之上,真是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
本片中另一女主角汪裴则是时髦白领,修养颇高、不随波逐流、善于深思的现代女人形象,生命的目标全为工作,家成了栖身之所。
方中信则是不温不火的本色发挥。
另外,片中有三个老戏骨充当配角,相当出色,大家观看时注意了,配角的表演非常到位,保姆都没几句台词,戏却都在脸上。
片中父母有无处不在的真挚感情用错地方,活脱脱搞笑的将一片亲情融合嫁接错人啊……实际上关于“代孕”话题的电影,东西方都有,十几年前印度电影《大爱无痕》、08年美国的《Baby Mama》都是代孕电影,甚至印度这部《大爱无痕》在国内电影频道也早已播出,两片不约而同的是通了先扬后抑再扬,先喜后悲再大团聚的结构,尤其是印度这部,清丽的画面、动听的音乐,幽默的语言、细腻的表演、以及变换多端的服装和喜剧性的轻型歌舞,充满印度电影的商业元素。
《母语》则与这些电影有雷同之处,也有天壤之别,先喜后悲,开局轻松幽默,最终却让人难以释怀,故事在大悲剧的时候戛然而止,文艺气息十足,但这种缺乏大圆满结局的故事,虽然引人深思,但商业上却亮出了短板。
《母语》没有像国内外其它类似题材一样搬出人伦、道德、宗教信仰等元素来让情节更加激烈,反而平白简朴的探讨当代中国人的婚恋观、价值观及人生观。
电影用最真挚的情感给予大家最明确的解答,情节和独特的视角诠释了爱情与生命的延续,微妙的情感变化也赚足了人们的眼泪,真可谓“子宫好买情难禁”,推荐大家暑期看看这个比较靠谱的国产中小制作。
我跟老公坐在电视机前的沙发上,握着遥控器在频道之间不停变换,在高清影院频道看到这部电影,稍微停下来看看。
主要是被大豪宅的奢华所吸引了,看人家那阔气的面积,看人家那土豪的装修,居然是二层别墅!
居然还有游泳池!
居然家里都有假山!
被房子吸引后,开始看这部电影,电影已经过半,孩子都生出来了,都已经开始认人了。
因为没有看到前面,不太接得上剧情,我俩猜李妍是月嫂吗?
可是月嫂怎么会有奶水呢?
我老公还说月嫂怎么这么年轻,我说月“嫂”月“嫂”嘛,又不是月“大妈”,月嫂不都是生了孩子有点经验但又岁数不大的人吗?
老公说,那到最后不都发展成男主人跟月嫂好上了。。
他信口一说,谁知道一语成畿。
而且我老公在猜了结尾后,就不再认真看了,边玩手机边听我剧透,便也能知道得八九不离十。
接着往后看,原来李妍不是月嫂,是代孕妈妈。
估计是因为夫妻俩年龄大了不好要孩子,所以通过代孕这种方式孕育下一代。
其实也没什么嘛,代孕只不过是借别人的肚子。
但是他们家做的有点过了,我觉得最不舒服的就是吃饭时李妍坐的位置。
他们家那个豪华大桌子,五个人围着坐都夹不到中间的菜的,但这才是有钱人的样子。
男主人和老头儿分坐在长方桌的两侧,女主人坐在长方桌的侧边,男主人的左手边,李妍坐在长方桌的另一侧,男主人的右手边。
而老太太,一看就是婆婆绝对不是亲妈,坐在李妍的旁边,一个劲儿给李妍夹菜,还说多喝鲫鱼汤,下奶。
也许是我敏感,可我看到这种排座就觉得不对劲儿,李妍,作为代孕妈妈,应该坐在女主人的旁边,老太太的对面,起码要离男主人远一点。
另外还有,女主人在地震采访时,对孤儿张羌产生了难以克制的同情心,带回了家,领养。
这时候照了一张全家福,居然是男主人在中间,左侧是女主人抱着张羌,右侧是李妍抱着小宝宝。
这不成了左拥右抱、一主二仆了吗!
应该是电影故意这么安排的。
最后,代孕妈妈与宝宝的感情难以割舍,她又情不自禁地把自己当成家庭的一份子,越过自己的本分去关心男主人,看到他游泳时的飒爽身姿便给他泡了枸杞水,还在离开前给男主人买了贴身衣物。
这些原本都是女主人的分内事,可是女主人的工作事业风生水起,她沉浸在事业的成就感中看不到她作为女主人的作用缺失。
所以,男主人在低血糖晕厥之前,喊出的名字是,李妍。
因为女主人奔波忙碌不在家,而男主人也觉得李妍是非常值得信赖与托付的。
最后的最后,被我老公一语成畿的事实,男主人和代孕妈妈虽然没有实质上的肉体出轨,但他拥她在怀中,紧紧抱着她,呼吸她的气息,感受她的存在;她靠在他坚实的臂膀里,柔弱的,让人怜惜的,轻轻哭泣。
最狗血的是,女主人偏偏看见了这一幕。
无巧不成书。
故事根据真实故事改编,最后,男主女主离婚,男主带着孩子远赴美国,女主带着领养的张羌一起生活,代孕妈妈黯然退场,回到老家。
应该说,代孕妈妈的结局是最惨淡的。
她没有男主的资产实力,没有女主的工作能力,只有一张可以生孩子的肚皮。
如果说错,我觉得整个事情都错了,代孕妈妈的生活跟这个家庭的生活,就不应该重合在一起。
给她找个放松心情、安心养胎的地方,顺利生产后领钱回家就行。
至于孩子喝奶,就冲泡高级奶粉就好了。
为什么要住在一起?
为什么还要亲自喂养孩子?
真是愚蠢。
男主人的宽裕生活,女主人的埋头工作,代孕妈妈的倾情投入,使这个原本温馨的家庭变了味。
我边看电视,边摸着肚子里6个多月的宝宝,跟老公说,还好咱们家请的是50多岁的月“大妈”。
这部片子人物表情其实挺细腻的,演的不错一个高知女性和丈夫非常恩爱,她自己是记者,丈夫是科学家,家里条件富裕。
妻子不想自己生孩子,丈夫也表示理解,所以决定找代孕。
找到的这个代孕也非常的靠谱,剧中人物都非常的正直、善良,没有恶意。
虽然在妻子经常出差,丈夫和代孕女孩一直同住一个屋檐下照顾未出生的孩子的情况下,每一个人物都很有道德底线。
孩子出生后,女主渐渐感受到自己未经历过生的过程,是有些遗憾和不完整的,她感受到了她和孩子之间的关系并没有那么亲,她哄不好孩子,但代孕妈妈就可以。
自己感觉到无比的难受,丈夫也很快发现了妻子的痛苦。
说到这说说自己的看法,一个独立女性,选择不想自己亲自生孩子,却还会那么在乎,孩子是否愿意自己抱,这点我觉得女主挺矛盾的。
代孕母亲迟早要走的,何必急于一时呢,孩子是自己的基因,之后的陪伴才是最重要的,却因为当下孩子粘代孕妈妈一点,没那么喜欢她,而直接放弃了,在地震的孤儿中找了一个喜欢自己的孩子。
由于代孕妈妈即将离开,表露出了对这个孩子,对这个家的不舍,男主为了安慰她,互相抱在了一起,虽然我觉得他俩之前多少有一些好感,但他们都是很有原则的人,事情也完全没到那一步,但恰巧被女主看到了。
第二天女主带走了地震中带回的孤儿,代孕妈妈遵守诺言独自离开,只剩男主和刚出生的婴儿。
之后男主和女儿一起生活,女主和孤儿一直生活,代孕妈妈一直未出现。
女主的高知,有点自我,只顾及自己一时的感受,却不负责任,一个原本应该得到父母的爱的孩子,却这样失去了母亲,即使是因为后悔自己没有亲自生她,没有了感觉,那地震领养的孩子同样也不是自己生的,却说出了:血缘和亲情似乎没有关系。
真是一个矛盾体,最无语的就她了😂
小制作 可是人物处理的很出彩 我喜欢. 入戏的担忧那个张羌的命运 总觉得那个方谁有一天也会抛弃她 毕竟她对她更像是个替代品.
秦岚真棒。
这房子太不真实了!!!
淡淡的一个故事 不算太坏~~~~
题材有一定的敏感性,但是剧情太烂了,能不能别想当然拍片子?
有的事情重要的不是开始、不是结尾,是过程。
拍成一条新闻就可以了
这个电影好就好在完全没有激烈冲突,场景也局限在这栋别墅里(当然也可能是剧组穷),只是那种克制的情感的暗流涌动。代孕带来的伦理问题太难以消解了。
还可以
租这么个大宅子虽然贵,但是不用在别处取景花钱,剧组这个帐算得好。看完整个电影觉得郦姐演得最好,那小妞子白白净净一点也不像灾区领回来的。片头有拉人眼球的嫌疑,鉴定完毕
片名应该叫《代孕》
Sooo sad....
三流伦理剧。
故事和人物都不够丰满,剧情一眼到头。应该是当年的好选题,浪费了。秦岚演技真的加分,情绪很好很到位(傻fufu的我好喜欢啊!
明明是很好的选题(现在已经拍不了了),结果剧情选择最俗的走向
十月怀胎...
没孩子。三十多岁了没孩子。一般人看这电影是没感觉的,但是在这样一个飘雪的阴郁下午我搂着妻举着ipad看完了这部关于代孕故事的真实电影,我们的心情也想乌云一样沉重了。
还不错
海上代孕花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管你多么富有繁忙,做违背自然规律的事情永远得不到你所期望结果,乃至更糟。。这就是人性,有些过程,有些事情无可替代!母爱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