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大家都只关心女主老没老,却没有把注意力放在影片本身上?
这么低的评分着实不太中肯。
从剧情安排上,在给定女主是杀人凶手的前提下,依然能让观众反复犹豫和怀疑案件的真相,参与故事的推理,这已经是一大成功。
更值得一提的是,多重故事线的并行发展,和烧脑的心理解析。
唯一让人有点遗憾的是,故弄玄虚有点过,以至于不能完全确准事情的真相,略显捉襟见肘。
但总体不失为一部优秀的心理犯罪片。
故事的深度也较《本能》有很大的进步。
沙朗·斯通的演技丝丝入扣,气场镇压整场影片,也远比在《本能》中的表现成熟细腻得多。
总之,我认为总评分远远低估了影片的实力,希望看到我点评的朋友能重新对影片有所期待。
看完后,比现象中的平静了点...动机:每个人都有作案的动机,只是凯瑟琳喜欢留下点痕迹,让我们以为是她做的,然后就像影响那个心理医生一样影响我们的判断.到最后,我们发现她的小说结尾是合理的,女人直觉的虚构比不在场时间和证据更有说服力.控制:他们都想控制对方,某种意义上来说,都有很强的影响愿望.只是他的愿望拙劣而粗糙,而她的精致而周密,欲擒故纵的把戏玩得恰如其分.最后,他如她所愿地一点点被俘虏,沦为她囊中的猎物,活着的,而且活在阳光下... 如果你很在意被谁控制,或被暗示将被控制,你只能尽量顺其自然,而不是反控制亦或企图控制对方,否则将作茧自缚,完全处于被动的劣势.诱惑:不管是美丽的女人还是沧桑的女人,只要她足够聪明,她就能如她所愿地诱惑任何人,无论男人,还是女人.而且,她还可以自如地利用这种诱惑,告诉别人她在诱惑或被诱惑,借此达到真正的目的.一般来说,正常人(只要是有欲望的人),都无法抵抗这种致命的诱惑.死亡:死亡,可怕吗?这个世界上唯一发生的真实的事就是不断有人在死亡.怕死的人珍惜生命,不怕死的人享受生活.前者比后者辛苦,后者比前者洒脱.不能免俗的是,我们都属于前者,要背负太多的责任和压力,偶尔偷愉一次都足以让我们回味很久.我们认为生命是可贵的,可照样有人当她是虫豸,肆意践踏,那些人,被我们定义为无人性的,非人类.Sex:不能不谈sex,爱和死是永恒的主题,不过当下最流行的是谈性.爱,被谈滥了;死,大家又都不可避免,不如谈性,还算活在当下.只是本能中的sex从来只让人觉得恐惧.苏菲的冰锥好象只是为了告诉你这是续集.P:说到智商,不止一次觉得她深得汉尼拔的真传.
1992年,《本能》上映,34岁的莎朗·斯通完美塑造了危险又迷人的女作家凯瑟琳一角,她也凭借性感大胆的演出一炮而红。
十四年后的2006年,《本能2》上映,这时的莎朗·斯通已经48岁了,徐娘半老,但是时间依然无情的在她身上留下了痕迹,镜头里,她的魅力也已经大不如前了。
第一部《本能》的故事发生在阳光明媚的洛杉矶,《本能2》的故事发生在在阴暗的伦敦。
演员方面,莎朗·斯通依然出演女作家凯瑟琳;男主是由大卫·莫利塞饰演的精神病医生格拉斯。
《本能2》里女主的造型是真的拉胯,特别是发型,披散着的头发和稀碎的空气刘海,把原本就衰老的女主显得更加难看了。
有一个场景她扎起了头发,颜值提升了不少,不知道为什么电影里她大部分时间都是难看的散发,而不是这个发型。
不得不说,《本能2》的男主也是非常的拉胯,电影里他并没有贡献什么精彩的表演,演员憨厚的外形和气质也毫无吸引力,用一句流行的话来说,就是缺乏性张力。
第一部的男主演道格拉斯,虽然不能说外形多么帅气,但他有一种成熟男性的气场,并且他的表演也非常出色。
剧情回顾与吐槽《本能2》的剧情算是对第一部的拙劣模仿。
开头试图重现第一部的经典,不过弄巧成拙,女主凯瑟琳和一位运动员在车上不可描述,女主开车开到了河里,运动员由于嗑药,神志不清淹死了,只有凯瑟琳一个人逃了出来。
第二部这个开头太糟糕了,要尺度没尺度,要暴力没暴力,也没有什么悬疑感。
想当年第一部开场,毫不遮掩的一男一女激烈场面,紧接着冰锥杀人血浆横飞,要多刺激有多刺激。
第二部还以为是女主角玩嗨了分神才出的事故,但是后面剧情来看其实是女主精心策划的谋杀。
警察调查发现运动员体内有药物残留,凯瑟琳体内没有,还调查到凯瑟琳和买药的迪奇有过联系,怀疑是凯瑟琳故意杀人。
不过之后,迪奇因为在另一起案件作伪证被取消证人资格,凯瑟琳被释放。
可能导演也知道莎朗斯通老了,第二部把重心放在了男主上,男主格拉斯发现凯瑟琳的小说和这次案件情节一模一样,也减少了对凯瑟琳的怀疑。
之后在和凯瑟琳的交往过程中,男主被风韵犹存的凯瑟琳吸引。
电影其他角色也都和男主关系紧密。
男主的前妻丹妮斯和亚当在一起了,亚当的演员是美剧《汉尼拔》的“小茶杯”休·丹西演的,亚当遇害,是被勒死的;男主看到前妻和凯瑟琳在一起,然后前妻也遇害了。
凯瑟琳在男主面前自爆,说人都是我杀的,包括第一部的几位。
男主生气,情绪失控试图淹死凯瑟琳,不过最后还是恢复了理智。
男主看了凯瑟琳的小说,发现下一个有危险的人可能是自己的上司米兰纳,他打电话通知探长罗伊,自己赶到米兰纳家里。
凯瑟琳和米兰纳都在,男主由于之前失控对凯瑟琳动过手,米兰纳以为他有精神问题,要吊销他的职位。
男主被女主洗脑,女主忽悠他罗伊才是幕后凶手,并且给了男主一把枪。
罗伊到了现场,被男主开枪击杀,最后时刻的罗伊提醒男主不要相信凯瑟琳。
一切为时已晚,男主试图开枪干掉凯瑟琳,但是失败了,他被之后的警探制服。
电影最后,男主被送到精神病院,凯瑟琳来看他,并且继续洗脑,说什么亚当和前妻都是男主杀的,电影结束于男主的邪魅一笑。
这电影的剧情也是压根没有悬疑感,很明显凯瑟琳在幕后操纵一切。
第二部里的凯瑟琳完全没有第一部的气势,你看不到第一部那个凭借高智商和心理学知识掌控全局的女狠人凯瑟琳,只能看到一把年纪还在刻意卖弄风骚,脱罪全靠运气的无聊反派。
第一部的彩蛋我们可以根据第二部电影里,凯瑟琳的台词了解到,第一部的男主角尼克已经遇害了,凶手大概率是凯瑟琳。
凯瑟琳还承认是第一部开头的摇滚歌手是被自己杀掉的。
这算是官方揭晓谜题了。
第一部最重要的道具冰锥也作为彩蛋登场了,这部里的冰锥真的只是用来凿冰的。
高贵性感的女作家(莎朗.斯通扮演)驾驶着一辆SPIDER超级跑车在繁华的夜都市里超速飞驰着,旁边搭载了一位吸食了药品而显得精神恍惚的足球明星。
忽然跑车失控了,撞开桥上的护栏在空中划出一个优美的抛物线然后堕入河中——危险!
却见莎朗.斯通非常镇定地打开汽车车窗,解开自己的安全带,然后从容地从车窗中钻出,向水面游去。
恰恰就在此时,那个足球明星在被河水没顶之后从昏睡中清醒了,他一下子发现了自己的处境:自己正坐在一辆已没入水中正迅速下沉的车中,想要解开安全带并离开车子已力不从心;再抬头看去,车外,那位美女作家正以极为优雅的姿态轻盈地浮向水面,那舒展的泳姿美丽得令人窒息,仿佛她就是一位天使,一条美人鱼…… 这就是电影《本能2》的开场。
看到这里,我关掉影碟、关掉电视、关掉灯,让自己没入房屋里的黑暗中……够了,今晚我不想再看下去了,因为我已经知道了《本能2》想要诉说的结局:男人都将要下地狱,而女人呢——都会上天堂!
很棒的电影,不是吗?
一个意味深长的开场!
不错,我一个人正在走向地狱,而你们都将浮出水面,这就是我的命运。
原文出自本人博客:http://blog.sina.com.cn/kexiao
无聊之间,翻看了好久不曾光顾的硬盘,发现了去年下过的一部影片:本能2-致命诱惑。
我并没有看过本能1,发现网上诸多批评的言辞,我无法把两部影片对比,但就单单本能2这部电影而言,仍然给我带来一丝震撼。
影片讲述中年女作家(沙朗饰)找到一位心理医生心理治疗,心理医生一直怀疑女作家是杀人凶手,但在不断接触和交往中心理医生逐渐迷失了自己,随后与医生关系复杂的人相继死去,在现实与谎言间徘徊的医生最后时刻失手杀死警察,但因为他被查出患有精神问题而免于起诉…………。
作为一部惊悚影片,本能2作出了大胆的尝试:抛开悬念。
事实上,最近看过的好多悬疑电影都是到影片最后才破解悬念,象完美陌生人、以及刚看完的宝贝失踪等,近期的悬疑影片也以能够将悬念留到最后为成功,但这类电影多半是结尾精彩,当你知道结局之后便对影片失去兴趣。
但本能2却将这个悬念在影片一开始就解开:女作家驾车飞奔落水后,在优雅从容的状态下逃生,留下发现陷入险境却无力回天的黑人球星。
至少对我而言,看到这里我便断定女作家是凶手,影片巧妙之处则是尽管你确定女作家是杀手但随着情节发展你会不断否定自己、又肯定这个结论、再否定这个结论………………,如此往复,其实女作家是凶手本无悬念,影片贯穿始终一直都在给观众以提示,但观众会随着心理医生的感性和理性变化也渐渐落入沙朗私通所设下的圈套中。
好像自己就是那个无助的心理医生,又好像自己比心理医生理智,又好像自己比医生还糊涂。
影片把一部无悬念的故事演绎到理智的人放弃理智而选择感性,导演巧妙的将各种错综复杂的厉害关系自然有深刻的加载到心理医生的身边,让他愈走还留,最终落入沙朗私通的圈套,在我看来这部电影更像是一部教程:一部催眠或教程。
再说演员,网评大家都说沙朗在影片中尽显老态,我没看过她的本能1,无法想象她年轻时的妩媚性感,但就这部电影而言,我感觉沙朗的表演实属上层。
沙朗饰演的是作家,一位经历丰富、邪恶、理性又有诱惑本能的成功人世。
这个角色要是找个20出头,魔鬼身材天使脸蛋的女星饰演当觉有些不妥,这个女作家要成熟、要有经验、要善于玩弄男人与股掌之间,沙朗则完全具有这样潜质,尽管是有些皱纹,但沙朗却通过眼神和柔美的动作把性感演绎得淋漓尽致,如果要一位年轻美女饰演这个角色,恐怕心理医生对作家也就是停留在一夜情的阶段,不会被迷惑。
心理医生演得也很好,他犹豫不决的眼神、语无伦次的话语都很好反衬出女作家的高明。
影片最后女作家来到精神医院看望医生,为他带来了自己的新书(以心理医生的真实经历为题材,在小说中心理医生是凶手),一切都是在其掌握之中,但最后医生嘴角挂出的一丝笑容则让我又一次震撼,难道…………?
续集等得太久,久到莎姐的票房号召力大打折扣,久到当年的尺度如今已经习以为常。
所以,逃不过续集魔咒,大概也是正常。
不过,个人认为,《本能2》的剧本还是很精彩的,基本完成了致敬前作的基础上更深层的挖掘,只是,生不逢时。
故事延续第一部的架构,开场不久,莎姐就“搞死”了一位名人。
然而,脱罪的理由也相当充分。
一帮警察,虽然掌握了一些表面证据,但始终是缺少临门一脚。
莎姐也就是在这些地方敢这么玩。
不过,这次莎姐盯上的,不是警探,而是心理医生。
话说,其实对精神科医生和心理医生的区别,也没仔细研究过。
不过,莎姐在第一部里头,已经是“心理学专家”了。
这次,俩心理高手之间的对决,还是比较期待的。
当然,这位心理医生,早前的记录也不太光彩。
这一点,大概莎姐早就做过背景调查。
不过,这次的心理医生很强势。
莎姐拿手的点烟名场面,被心理医生无情的扼杀。
事后,莎姐再次挑战,差点成功了。
和第一部一样,在和莎姐的较量中,心理医生免不了先拿替代品上手,然后和莎姐“正面交锋”。
不过,到了2006年,类似的场面,其实已经“见怪不怪”了。
但是,对于什么是“本能”,故事里头倒是做了深刻的“刻画”,莎姐貌似洞察了其中的一切,所以在这场“游戏”中游刃有余。
故事的最后,一样找不到结局。
在莎姐的笔下,给我们描述了一个合理解释,然而,并不能完全让人信服。
其实,在这样类型的电影中,谁是凶手大概并不重要。
大卫最后贡献了神一样的表演,值得赞一个。
为避免被关小黑屋,冒死提醒一句,封面图片上的“白色代码”,一定要注意是大写+数字,全匹配后台回复。
莎朗·斯通老了。
无论她如何保养,昔日里眼睛里的光彩已经失去。
《本能1》里,那充满挑衅与诱惑的眼神是很迷人的,但到了第二部,她重施故技,却只让我感觉疲劳。
十几年时间的沉眠会让很多东西失去原来的感觉,例如央视版《西游记》,例如《本能》。
除了莎朗·斯通,摄制人马几乎全部换了新血液,这导致无论气氛渲染还是节奏松弛,都与前作有了不小的差距。
要不是故事本身还有些看头,它会让很多影迷大失所望的。
不过即便如此,《致命诱惑》依然遭受票房惨败,真称得上是既不叫好又不叫座。
看了豆瓣上的评论,差评居多。
可是我的感受完全不同,我觉得这部电影拍得很好,兴许是我没有看过一的缘故,有机会拿来比较一下,不过先来乱弹琴。
撇开演技和光鲜的场景,故事情节是颇值得玩味的:心理学医师Michael是公众眼中的理性的化身,由于偶然的原因和看似水性杨花的Cath相遇,在经过一番挑逗之后,Michael成为了Cath的心理医生。
是的,Michael有对自己充分自信的理由,于是错误也就从这里开始。
当死亡开始迷漫时,虽然直觉告诉Michael,Cath很可能就是凶手,然而理性告诫他没有证据的直觉是荒谬的,因此他看着朋友一个个倒下却无能为力,看片时可以明显得感到Michael的不知所措。
他恪守行规,不透露谈话内容给警官Roy,他觉得这样做是合理的。
他觉得守住自己的防线,按照线索缜密的分析,真相就能不言自明了。
可是他却错了,当危险步步紧逼,他觉得必须要行动了。
他在温泉池中企图杀死Cath,却在最后一刹那犹豫而功亏一篑,因为他没有充分的理由。
关于温泉这场戏还想特别提一下,Micheal松开Cath,走出温泉池,湿淋淋的西装,一副狼狈;Cath一丝不挂,静坐在温泉中,满是得意。
结局,理性的Michael完败在感性的Cath手下。
可是真的是这样吗?
Cath精心的设计了这个局,每一步巧妙的引入Michael,隐蔽自己。
哪怕“故意”把小说的草稿给Michael也是精心设计,始终是先走一步;反观Michael,自认为自己凭着心理学医师的职业,具备超人一等的理性,是解救感性人们的救星,结果却是被Cath玩弄于掌故之间,冲动的和Cath做爱,冲动的企图杀害Cath,到最后也始终没有明白究竟该相信谁,于是冲动的杀害了Roy。
那么谁是理性,谁又是感性呢?
妙就妙在这种双重角色重叠在一个人身上,而表象和本质却是截然相反。
是的,你是否也是那么的理性认为自己做的事情都是正确的吗?
你是否鄙视那些做事看上去没有章法的人呢?
你是否已经落入了别人的圈套而浑然不知呢?
据说北美媒体给《本能2》打出了2.5的罕见低分(更夸张的说法是0.5分),而原本期待在票房上大展拳脚的《本能2》也在观众与影评的双重板砖下,彻底被砸进冰河时代。
很简单,只要影片换个名字,撇掉《本能》这个最大的噱头,决不可能到此田地,但也决不可能有今天的眼球效应。
拍《本能2》,必然绕不过去《本能》这一座由前人竖立起来的“丰碑”。
话说92年,荷兰人保罗.范霍文结集雄心勃勃的迈克尔.道格拉斯,以及力求一博上位的中年女性莎朗.斯通,顺着那年代泛滥的女权主义风潮,趁势捣鼓出大胆融合情色、悬疑、惊悚与性别论的《本能》。
说实话,我一直不以其为然,《本能》只是刚好在特定的时代以特定的姿态出现,遂成就其情色经典的地位。
那么《本能2》为何失败呢?
首先是时代的问题,当今社会的开放程度与变换速度都远非当年可比,编剧们很难找到一个争议性的两性话题,而这却是《本能》经典的核心所在,人们势必以其“苛求”《本能2》。
换个通俗的说法,现在的情色片那么多,如果仅提供无关痛痒的“色”,凭什么拘泥与自砸招牌的《本能2》?
主创人员其实对这点心知肚明。
于是导演在一切可能的缝隙加入自己擅长的动作戏,开场的飚车戏是最好佐证,可惜让人产生观看《谍影重重》或《谍中谍》的错觉;编剧一个劲儿地将剧情复杂化,把所有人都和凯瑟琳强行扯上暧昧的关系,还在末尾处自作聪明地恶心人一把;而莎姐,简直作戏做全套,最近更大放厥词将执导《本能3》......这一切合在一起,恰如其分地显示其自身的信心不足,于是《本能2》成为续貂之作在所难免。
由于涉及到较多同性恋成分,审片机构的大见到也给《本能2》多添了一出硬伤,具体体现在莎姐与夏洛特.兰普琳剧中关系上。
在早先的一款预告片上,是可以明显察觉到强烈的同性气氛的,现在遭剪的公映版由于缺乏足够的铺垫,使影片高潮的来临显得莫名其妙。
只能说可惜的夏洛特.兰普琳身上的迷离气质,剧组实在暴殄天物。
最后,说说表演。
《本能》使人记忆犹新的是莎朗.斯通与道格拉斯之间性感而冲突的张力。
而到了《本能2》,撇开平庸的相貌不谈,大卫.莫里西首先便缺乏在情色片中出现的气质,这个男人无可救药的木讷,完全沦为莎姐软弱无力的陪衬。
当失去与对手的角力后,莎姐的表演也显得过火而毫无说服力。
不过,影片本身及其参与者倒是很好地阐释了欲望本身,凭借野心与做作当之无愧的赢取了明年金酸莓的入场券,尽管过程令人厌恶。
这本续集出的和成名作相差巨大,单看2或许会觉得还像这么回事,但是和1比,简直天上人间。
本能一以桃色悬疑为卖点,开创桃色电影的先河。
故事的线索分层交错,剧中人物一度摇摆,真正的凶手时隐时现,到剧末,观影者都会有找不着北的感受。
相比之下,本能二中,剧情是垂直展开的,人物的立场十足的分明,女主人公的开场就是一段直白的表述,还没几分钟,人物的底子就能被摸透。
于是乎导演只能在电影的情节上做文章,但可惜剧本的先天不足,并没起到像上集那样惊人的效果,反倒因为情节的过于艰涩,给人华而不实的感觉。
此外,萨朗斯通在两本电影中的姿态也颇能让人玩味。
1中,是由迈克尔饰演的探员作为电影主线,萨朗斯通在剧中插入,凯瑟琳在电影中的穿插和起伏使得女性迷幻,神秘的感觉被放大了,这也是电影桃色意味的源泉。
而2里,时隔数年,女性成为了此本电影的主角,开场的人物换作了凯瑟琳,而且女主人公一出场就是十足的放荡和高调,除了给人淫乱之感丝毫没有桃色的趣味与魅力。
这无疑是本能二给人的感觉差的原因。
归根结底,大男子主义喜欢欲抱琵琶半遮面的女人,即使剧情不允许(比如一),也要搞一个可以和他抗衡的男人(比如迈克尔饰演的警探),像本能二这样女性主义一边倒的作品,拍出来难道还是给女人看的不成?
金酸梅莎姐拿的实至名归~
岁月不饶人啊
厉害的女人
美丽的stone
远逊于第一部
不得不说沙姐真老了 不比当年啊
那女人太性感了~``````
没有第一部好,不喜欢男主角
看这片最诡异的经历在于旁边的男人应该是在f*ck他家的床
的确是很经典。
明明是同一个女人,却觉得她丑了,发型也不好看。与第一部一脉相承,更现代化了,但是最后十分钟的反转,让我有点接受不了啊!有木有!
莎朗斯通徐娘半老,曾经的女神还可以卖弄性感,现在面对新时代的影迷,只能卖弄风骚了。
没有零分。。。
片头吸引人
俺们强哥说2里的斯通比1好看。。。
MLGB, literally.
真的没有评价的那么差。直到最后莎朗斯通还原事情的真想,我还没有从故事情节中转出来。重看一遍细节之后才恍然大悟。如果说缺点,那么应该是这个结尾有些意外,缺乏必要的暗示和铺垫。
本以为梅格瑞恩的《裸体切割》算是终结了情色惊悚悬疑片,没想到,鼻祖莎朗史东不信邪,于是乎有了这部《本能2》,真正把这个类型片给终结了,生于斯死于斯。……男主大卫莫瑞瑟当年都不认识,但是之后的美剧《行尸走肉》让他大火了一下。
唉。。。老了
一个心理医生被一个荡妇用他吃饭的家伙玩到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