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申秀媛
主演:李姃垠,权海骁,汤峻相
类型:电影地区:韩国语言:韩语年份:2021
简介:本片讲述了一位中年女导演在还原韩国第一代女导演制作电影的过程中所经历的奇幻电影之旅。受票房失败和更年期影响,主角陷入了人生低谷。没想到以兼职身份参与的韩国“第二”女导演的电影修复工作,竟是一场奇异的冒险……详细 >
展现女性主义的女性主义电影,内容单调了些
是性别困境,梦想与耐心的表达,还是给电影的一封情书之韩国版?孰轻孰重不重要了,上一代女性电影人对下一代说“再见了”,下一代又能支撑到什么时候呢?20220820北京万达影城CBD店
2022.10.21 LEAFF误打误撞走进电影院看到的片子,但确实这几天看到最有人情味的片子。想成为做电影的女性,在看到女剪辑师一瘸一拐出场讲述做电影的事眼泪已经在眼眶打转,无以言表的激动,一定要坚持下去,电影是一辈子的事。
最后很有默默的感动
还不错的女性电影,迷茫的女主串联起了故事里的各种女性角色,女导演、女法官、女剪辑师等等,女主在苦苦找寻,电影本身也在苦苦找寻这么多想表达的内容,到底表达哪些才好。
菜是原罪,其他的苦难都是包装。
挚爱!
足够坦诚动人,但真的缺少一种灵光乍现的才华。
granular structure of the emotional micro environments of a middle aged woke woman
一部从片名到角色都想放弃的电影,尽然一下就看进去了。它的叙事轨迹必然是跟现实产生了一些重叠,使人对影片结局充满期待,好像要从银幕里验证某些现实的猜想。这片是讲女性,在家庭关系跟职业前途二个方面的举步维艰。同时又让我看到关于梦想,人生价值的自我质疑。因此它又超出了女性题材的范围。有种伤感在看《内布拉斯加》的时候也产生过。空洞的天光照亮她孤独的寻找,老剪辑师重操旧业时的沉浸,前辈在胶片里寂寞的身影,镜头下的美感叫人落泪。但空荡荡的首映礼,像是对电影中断了的叙事有个答案。一切挣扎毫无意义,她们依然是被遗忘的那部分。
为什么女性导演难出头?因为电影容易与虚荣和傲慢产生联系,有些电影工作者想通过影像与人交流,这本来就是成本极高的一件事。
喜欢后面找胶片那一段。被剪掉的是一个女人抽着烟徜徉在海边,只是这样而已,但被湮没又被重新理解的她,这一刻显得如此自由。
女性視角電影。它沒那麼好,但卻讓你慢慢沈浸其中,尤其是在一間老戲院裡看戲裡那個破舊戲院。(等我老了,可不能記不住「film」這個詞語。
三星半吧。剧情开展模式与悬疑氛围是铁证悬案的调调,最终还有一些小小的逆转。女性主义主题先行,感受得到导演的诚恳与婉转,可惜女主的表演稍微有些灵气不足,权海骁自带了一些洪尚秀电影的气息。但与电影有关的那一个个光影瞬间真是很打动人,尤其是行将拆迁的旧戏院内,外部车流的光影映在银幕上,天花板漏洞的光影照在残片上。
克制到有些平淡的女性表达,细腻
述
虽然以女导演为主角,但其实关于创作的内容不多,更多还是在谈论任何职业女性都会面临的结构性困境,职场天花板,性别歧视,或是家庭与事业的难以权衡。这样看来影片的问题就是切得不够深,所有表达都太泛泛,但一种关怀的姿态本身就是有价值的,还是很高兴看过这部电影。
①不温不火地叙述一个普通中年妇女的故事,但不是剧情驱动,应该算是人生境遇或说是心路历程驱动型的吧,有一些打动人的地方,但较为初级的女性主义表露还是抢了主题的风头,说它初级,是因为意图过于明显:男性基本都反面角色,女性基本都正面角色,看着看着就想笑,不过倒也讨厌不起来;②女主角的职业困境,说到底还是源于职业本身的属性,既然拍摄小众电影是自主选择,那就要做好大概率无人喝彩的心理准备,就算你是个男的也一样,章明张律拍几十年,也架不住贾玲一部「你好李焕英」,你要羡慕,转去拍商业片就好,不用把锅都甩给男性;③女主角是《寄生虫》里那个保姆,演技得体自然;④原本有机会成为一部更厉害的文艺片的,惜乎创作者眼界局限,需知多数人间世事绝非二元对立如此简单,观照人性需要更开阔的胸襟更深切的体察和更强大的勇气。
个人觉得有意义且想要去做的事儿,在别人看来就是瞎折腾,人物动机不充分,叙事就像在走过场。
《第十二届北影节》刚看完,太好看了,剧本写的真棒。写一位中年女导演受托配合韩国电影资料馆修复韩国第一部女性主义电影《女判事》(我估计就是女法官的意思)的故事,既生活化又有情怀还有内涵,而且还不像《82的金智英》那样苦大仇深,当女导演终于找到部分遗失的要修复电影的负片那场戏被深深击中了,很感动呀。女主是演《兹山鱼谱》里给薛景求提供住处的那个女渔民演的,才发现她长的好像李少红导演与周立波的结合体。
返回首页 返回顶部
展现女性主义的女性主义电影,内容单调了些
是性别困境,梦想与耐心的表达,还是给电影的一封情书之韩国版?孰轻孰重不重要了,上一代女性电影人对下一代说“再见了”,下一代又能支撑到什么时候呢?20220820北京万达影城CBD店
2022.10.21 LEAFF误打误撞走进电影院看到的片子,但确实这几天看到最有人情味的片子。想成为做电影的女性,在看到女剪辑师一瘸一拐出场讲述做电影的事眼泪已经在眼眶打转,无以言表的激动,一定要坚持下去,电影是一辈子的事。
最后很有默默的感动
还不错的女性电影,迷茫的女主串联起了故事里的各种女性角色,女导演、女法官、女剪辑师等等,女主在苦苦找寻,电影本身也在苦苦找寻这么多想表达的内容,到底表达哪些才好。
菜是原罪,其他的苦难都是包装。
挚爱!
足够坦诚动人,但真的缺少一种灵光乍现的才华。
granular structure of the emotional micro environments of a middle aged woke woman
一部从片名到角色都想放弃的电影,尽然一下就看进去了。它的叙事轨迹必然是跟现实产生了一些重叠,使人对影片结局充满期待,好像要从银幕里验证某些现实的猜想。这片是讲女性,在家庭关系跟职业前途二个方面的举步维艰。同时又让我看到关于梦想,人生价值的自我质疑。因此它又超出了女性题材的范围。有种伤感在看《内布拉斯加》的时候也产生过。空洞的天光照亮她孤独的寻找,老剪辑师重操旧业时的沉浸,前辈在胶片里寂寞的身影,镜头下的美感叫人落泪。但空荡荡的首映礼,像是对电影中断了的叙事有个答案。一切挣扎毫无意义,她们依然是被遗忘的那部分。
为什么女性导演难出头?因为电影容易与虚荣和傲慢产生联系,有些电影工作者想通过影像与人交流,这本来就是成本极高的一件事。
喜欢后面找胶片那一段。被剪掉的是一个女人抽着烟徜徉在海边,只是这样而已,但被湮没又被重新理解的她,这一刻显得如此自由。
女性視角電影。它沒那麼好,但卻讓你慢慢沈浸其中,尤其是在一間老戲院裡看戲裡那個破舊戲院。(等我老了,可不能記不住「film」這個詞語。
三星半吧。剧情开展模式与悬疑氛围是铁证悬案的调调,最终还有一些小小的逆转。女性主义主题先行,感受得到导演的诚恳与婉转,可惜女主的表演稍微有些灵气不足,权海骁自带了一些洪尚秀电影的气息。但与电影有关的那一个个光影瞬间真是很打动人,尤其是行将拆迁的旧戏院内,外部车流的光影映在银幕上,天花板漏洞的光影照在残片上。
克制到有些平淡的女性表达,细腻
述
虽然以女导演为主角,但其实关于创作的内容不多,更多还是在谈论任何职业女性都会面临的结构性困境,职场天花板,性别歧视,或是家庭与事业的难以权衡。这样看来影片的问题就是切得不够深,所有表达都太泛泛,但一种关怀的姿态本身就是有价值的,还是很高兴看过这部电影。
①不温不火地叙述一个普通中年妇女的故事,但不是剧情驱动,应该算是人生境遇或说是心路历程驱动型的吧,有一些打动人的地方,但较为初级的女性主义表露还是抢了主题的风头,说它初级,是因为意图过于明显:男性基本都反面角色,女性基本都正面角色,看着看着就想笑,不过倒也讨厌不起来;②女主角的职业困境,说到底还是源于职业本身的属性,既然拍摄小众电影是自主选择,那就要做好大概率无人喝彩的心理准备,就算你是个男的也一样,章明张律拍几十年,也架不住贾玲一部「你好李焕英」,你要羡慕,转去拍商业片就好,不用把锅都甩给男性;③女主角是《寄生虫》里那个保姆,演技得体自然;④原本有机会成为一部更厉害的文艺片的,惜乎创作者眼界局限,需知多数人间世事绝非二元对立如此简单,观照人性需要更开阔的胸襟更深切的体察和更强大的勇气。
个人觉得有意义且想要去做的事儿,在别人看来就是瞎折腾,人物动机不充分,叙事就像在走过场。
《第十二届北影节》刚看完,太好看了,剧本写的真棒。写一位中年女导演受托配合韩国电影资料馆修复韩国第一部女性主义电影《女判事》(我估计就是女法官的意思)的故事,既生活化又有情怀还有内涵,而且还不像《82的金智英》那样苦大仇深,当女导演终于找到部分遗失的要修复电影的负片那场戏被深深击中了,很感动呀。女主是演《兹山鱼谱》里给薛景求提供住处的那个女渔民演的,才发现她长的好像李少红导演与周立波的结合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