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龙之战

龙之战,The War of Loong

主演:刘佩琦,曹云金,罗昱焜,李子雄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法语年份:2017

《龙之战》剧照

龙之战 剧照 NO.1龙之战 剧照 NO.2龙之战 剧照 NO.3龙之战 剧照 NO.4龙之战 剧照 NO.5龙之战 剧照 NO.6龙之战 剧照 NO.13龙之战 剧照 NO.14龙之战 剧照 NO.15龙之战 剧照 NO.16龙之战 剧照 NO.17龙之战 剧照 NO.18龙之战 剧照 NO.19龙之战 剧照 NO.20

《龙之战》剧情介绍

龙之战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1885年,法军进攻越南凉山,驻守清军不战而退,清朝政府的统治地位遭到威胁,慈禧召集众臣商讨派谁挂帅,最终启用了年近七旬的退隐老将冯子材(刘佩琦 饰),但当时广西军民已被法军的残忍手段吓破胆,有严重畏战情绪。为了激励军民,冯子材出奇兵成功伏击攻克龙临镇的北非雇佣军,生擒黑人上尉克拉克,并当众与其决斗,刀斩悍敌,振奋军心。 冯子材亲自勘察地形,修建关前隘,率领人马伏击尼格里的炮弹运输船,不料落入尼格里的陷阱,损失惨重。依南也遭法军生擒,所幸法军驻地的越南女子阮月偷偷放走了她,还给她指引了去找黑旗军将领刘永福的道路。被激怒的尼格里,不等炮弹和援军到来,就对关前隘发动了全面攻击,冯子材持刀率先杀敌,全军振奋,猛烈出击,与法军进行一场惨烈的白刃格斗……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魔力蕾丝垫宕机警察第一季卧底肥妈3:绝地奶爸血战漫川关一线生机合伙人星界的战旗2冰雪公主星际冒险王酸酸甜甜选妃记阳台上的派对大地与阴影全权委托转轮手枪紫罗兰永恒花园外传:永远与自动手记人偶可能的任务白兰结婚了又如何加油吧少年白夜追凶图书馆员第三季入殓师七十七封阵亡通知书荒野救援里登豪斯广场法庭无神我的奇妙男友不亲密朋友

《龙之战》长篇影评

 1 ) 关于冯子材镇南关大捷的又一部力作

全片无尿点,一气呵成。

战斗场面精彩,官场斗争细腻。

电影我是2020年1月第一次看,冯子材率领士兵手持长矛大刀跃出战壕的图片在初中历史课本中也看过。

我是坚信这个战役是“人的因素战胜了武器的因素”的典型案例。

可是,前两天看了 一篇关于大清的武器装备帖子(被删了好多回),我疑惑了。

帖子提到,一是“根据法军在中法战争中的报告,镇南关战役里,装备击针后装单发夏斯波步枪的法军,在战斗中遭遇了冯子材指挥的王牌部队,该部队全部是用连发步枪和加特林机关枪组成的,对法军拥有绝对的火力优势,导致法军大败。

” 二是“曾国藩从来不提他到底是怎么打呆战的,为什么要挖战壕。

左宗棠和冯子材的奏折中,绝口不提他们大量使用了加特林机关枪和弹仓步枪的情况,反而声称对方的火力极猛,武器极先进,而他们则似乎只是靠着大刀长矛之类的东西,就把对方打赢了,以凸显自己的英勇和才智,万一败了,那也是器不如人。

”不论武器装备如何,冯子材都是民族英雄。

但希望有人能考证,还原一个真正的军史,便于晚辈在保卫国家时借鉴。

 2 ) 被遗忘的国产主旋律,不要对自己的历史太苛刻

最近几年,国产主旋律电影在吴京、林超贤等人的推动下迎来了一个高峰。

但是整体上,这个类型在观众心中依然不讨喜。

尤其是一些小成本制作,也许质量不是很差,就因为“主旋律”这个标签,被苛刻的划进了“烂片”的行列。

2017年上映的《龙之战》,就是一个典型例子。

《龙之战》由央视电影频道出品,可谓根正苗红的主旋律影片。

主演除了曹云金,没什么有名气的演员,而曹云金的票房号召力显然撑不起一部电影,更别说他因为德云社的风波备受争议,不减分已经是万幸了。

另外影片的名字也是个败笔,乍一看以为是奇幻题材烂片,其实讲的是清朝末年冯子材援越抗法的故事。

如果直接用《镇南关大捷》作为片名,或许还能唤起一部分观众的历史记忆,让票房口碑更好一点。

目前这部影片在豆瓣6.5分,仅好于16%的历史片和战争片。

其实这部片子真有那么差吗?

比那些“手撕鬼子”的抗日神剧肯定是强不少,和国外同类型的历史片比,大海觉得也没多差。

关于“镇南关大捷”,大多数人的印象可能就是历史课本上的内容,一是“清朝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二是“战争导致法国茹费理内阁倒台”。

作为清末对外战争为数不多的胜利,老将冯子材和“镇南关大捷”只在历史课本留下了寥寥几笔,但是在当时那个历史环境下,赢得这场胜利是一个异常艰难的壮举。

1885年,法军进攻越南凉山,驻守清军不战而退,清朝政府的统治地位遭到威胁。

慈禧召集众臣商讨派谁挂帅,最终启用了年近七旬的退隐老将冯子材(刘佩琦 饰)。

冯子材接手战事的时候,面临的是一个内外交困的烂摊子。

朝堂之上,主和派李鸿章称冯子材有“四不能战”,其手下的淮军贪污腐败,军官克扣粮饷。

战场之上,清军器不如人,丢盔弃甲。

法国侵略军在安南(越南)、广西一带烧杀淫掠,甚至刨掘祖坟,妄图彻底消灭当地百姓存在的痕迹。

百姓们被杀破了胆,战意尽失,冯子材麾下的“萃军”招募乡勇,却没有人胆敢与法夷一战。

面对这种局面,冯子材在朝堂上竭力周旋,一边整顿军备,采购火枪、大炮,严惩贪污腐败;一边召集萃军旧部,联络淮军、黑旗军,团结一切力量。

在战场上,冯子材力挽狂澜,打赢一场漂亮的伏击战,并在百姓面前亲自斩杀了法军黑人上尉,破除了“法夷刀枪不入”的神话,振奋了民心。

一切准备就绪后,冯子材与法军展开决战。

影片非常可贵的一点,就是没有把侵略者当成弱智,渲染主角光环,反而在战术上展现了对手的强大。

举个例子,影片中有个情节是冯子材之子冯相贤(曹云金 饰)与壮族女子依南利用对地形的熟悉,潜入溶洞中的水池,越过法军防线进行袭击。

后来法军发现了这条暗道,就在水面上布置了一张网,当清军“蛙人”部队浮出水面,网上的铃铛就会吸引法军朝水面射击,给清军造成了不小损失。

在战场正面厮杀的时候,双方统帅也根据各自所长,采用了合理的战术。

法军统帅料到清军会袭击水上运输队,于是故意让辎重船晚一天出发,换机枪队进入清军的包围圈,打了一个反击战,让清军死伤惨重。

在陆地战场,法军利用大炮射程更远的优势,先对清军大炮阵地进行轰炸,然后再派遣部队冲锋。

冯子材则预料到清军在炮战中会处于下风,于是提前在树林里隐藏了一半大炮。

等法军以为摧毁了清军的全部火力,派步兵冲锋时,再出其不意的进行炮击,重挫了法军。

除了你来我往的战术对决,真刀真枪的战争场面,《龙之战》也展现了战场上的人性,渲染了战争的残酷。

面对法军大炮的轰炸,清军的前方部队溃不成军,一群败兵撤退到关前隘,让督军冯相贤打开城门。

冯相贤为了避免乱军冲关,选择了严守军令,对败军进行射杀。

所谓“义不守财,慈不掌兵”,大抵就是这个道理。

由于清朝腐败落后,历史上的“镇南关大捷”是一场惨胜,而对这场战争结果的表述,各方史料也不尽一致。

有一种说法是“镇南关大捷”法军只死了几百人,甚至几十人,借此矮化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成果。

其实像法国这样的老牌殖民帝国,它的军队也是由法裔军人搭配当地仆从军、雇佣军组成的。

在影片《龙之战》中,法军统帅往往先派遣安南仆从军(越南人)充当炮灰,其次是北非雇佣军(非洲人),法裔军队(法国人)则躲在后面放冷枪。

按照这种无耻的打法,法裔军人的死伤当然是最少的。

“镇南关大捷”中,中法军队的战损比确实差异巨大,但是加上安南、非洲仆从军的损伤,清军的战果也十分可观。

试想仅仅死亡几十名法军的一场战斗,如何能让法国茹费理内阁倒台呢?

类似的历史虚无主义在网上很常见,例如很多人在评价抗美援朝时,喜欢拿志愿军与美军的伤亡人数作比较,从而得出中国打平美国是“堆人头”的结论,似乎包括南韩以及十几个国家在内的“联合国军”都不算人一样。

而《龙之战》这样的影片,就给了那些历史虚无主义者一记耳光。

除了《龙之战》,2017年还有一部赵文卓主演的《荡寇风云》上映,讲的是抗倭英雄戚继光的故事。

赵文卓之前还主演过一部《英雄郑成功》,也是一部主旋律历史片。

不过他主演的这两部影片和《龙之战》的命运一样,票房口碑都很差。

尤其是《荡寇风云》,因为是抗击倭寇,很容易被人们当成“抗日神剧”。

很多人可能根本没看过这部片,其实《荡寇风云》根本不存在“抗日神剧”的问题,反倒是夸大了倭寇的战斗力,让一个日本小藩就口出狂言,妄图征服明朝(丰臣秀吉:喵喵喵?

),甚至在影片结尾虚构了日本正规军参与作战的情节。

历史上的倭寇确实在中国东南沿海横行霸道,但是戚继光的戚家军练成后,对倭寇的战斗经常是打出零伤亡全歼敌军的战绩,因为倭寇本质上就是一群散兵游勇。

当然电影要是这么拍就没意思了,所以进行了艺术性的加工。

不过《荡寇风云》关于戚继光惧内,明朝官场腐败,汉人勾结倭寇,以及鸳鸯阵等历史细节的还原很到位,如果不是太苛刻的话,这类片子比家长里短的大河剧好看多了。

(因为太拖剧情,很多日本大河剧被吐槽是“小溪剧”)各个国家的电影工业,都会拍一些历史题材的主旋律影片,作为文化输出的一部分。

通常也会艺术性夸大自己国家、民族的历史功绩,往老祖宗的脸上贴金。

无论欧美的二战片,还是日韩的古装片,都存在这个问题。

有时候国外观众自己都看不下去了,觉得编剧YY的偏离了历史,依然不妨碍这些影片在其他国家备受欢迎。

同样拿2017年上映的影片举例,欧美电影中,就有外媒质疑《敦刻尔克》把溃败拍成了胜利,《至暗时刻》过分夸大了丘吉尔的功劳,其中《至暗时刻》最初在IMDb的评分甚至低于6分,但这两部影片都获得了奥斯卡奖。

日本电影中,2017年上映了战国题材的《关原之战》和《忍之国》,豆瓣评分都在7分以上。

实际上这两部影片对历史的改编更加夸张,加入了不少虚构的人物和情节,另外战争场面也一如既往的拍成了“村长械斗”,视觉效果还不如国产片,再者就是感情线占据了大量篇幅,导致影片的节奏缓慢,尿点太多。

至于韩国、印度等其他国家的同类影片,在这里不一一列举,其实只要有一定的阅片量,不难发现正规团队制作的国产电影,对历史还是保持了相对客观的态度,质量也不太差。

(那些粗制滥造的“手撕鬼子”当然除外)法国导演吕克·贝松曾这样讽刺好莱坞电影:“哪个国家会把角色和电影取名为‘法国队长’、‘巴西队长’?

没有,因为我们会不好意思,但是美国人就这么做了。

”所以,相比外国观众的“厚脸皮”,部分国内观众对待国产主旋律还是太苛刻了。

 3 ) 《龙之战》我们应该感谢的是什么?

我常常想,我们中华民族为什么历经磨难,却依然在世界名族之林里熠熠生辉?

我常常想,中华民族的国魂到底是什么?

看过《龙之战》之后,心绪起伏强烈,情绪激昂慷慨,热血沸腾,心潮澎湃,但是,又说不清道不明,究竟让我惊憾与意难平的到底是什么?

后来,我知道了,是影片中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众志成城的军民一心,是剧情里中国人保家卫国,英勇杀敌的百折不挠,是故事里的儿女情长、家国大义……

看完电影之后,舍友问我看了些什么,给他讲讲。

我说,我看见年近古稀的将军,为了百姓家国,抬棺上阵;我看见一个喝过洋墨水的年轻人不惧生死,深入敌军;我看见一群女子巾帼不让须眉的气概;我看见与将军同生共死兄弟的义薄云天;我还看见中国军民坚守阵地的铁血丹心,百姓黎民的奋勇当先……

当然,除此之外,我还看到清王朝岌岌可危的专制统治;我还看到朝臣阴暗自私的丑态;我看到中国法国的军事悬殊;看到临阵脱逃的士兵;看到公报私仇的官员……

《龙之战》,是我们中国人与法国人的战争,是我们龙的传人与外来侵略者的战争。

我突然间想起之前在网上看到的一句话——“国难兴国”。

有人说,中国现在之所以会如此强大,是因为我们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屈辱。

有人说,我们有感谢那个侵略者,他们虽然带来了杀戮,但是他们也带来了文明。

有人说,要客观地看到这百年屈辱的正面意义。

可是,我确实极其不认同这种说法,“国难兴国”,真正兴国到底的是什么?

不是战争,不是侵略,不是西方列强带来的所谓文明。

真正让我们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兴旺发达的,应该是那些国难当头,依然义无反顾,心怀家国的仁人志士;真正让中华民族强大独立的,应该是那些浴血奋战,舍身为国的英雄烈士;真正让我们中华民族繁荣昌盛的,应该是那些无私大公,百折不挠的义士军民。

而不是战争和侵略。

换句话说,如果我们家里进了强盗,在我们家里烧杀抢掠一番之后,我们难道要在修好防盗措施之后感谢强盗们提醒了我们维修防盗措施吗?

所以,我们的中国,能用现在的光辉灿烂,我们应该感谢的,我们需要记住的,是那些舍身求法的人,是那些一心为国的人;是那些奋不顾身的人……当然,我们也要记住战争,记住侵略,记住屈辱,记住仇恨,但不是为了感谢,是忘了铭记,为了吸取教训。

 4 ) 战必胜的重点

看这部电影,就想到之前的《冯梦龙传奇》。

不过《冯梦龙传奇》名曰传奇,自然有大量的虚构和拔高。

至于冯子材镇南关大捷,是中国近代屈辱史上硕果仅存的一次对列强的胜利,所以只要是读过历史教材的,都记得这个人。

电影到底还原多少都不重要,关键的是这毕竟是真人真事为基础,何况镇南关大捷是不可否认的事实。

电影应该说从内在外在因素详细地让我们理解了胜利来之不易,也可以看出冯子材这个老将的不凡之处,与《冯梦龙传奇》相应,一文一武,一虚一实,同样传递着政府官员的正能量。

而我看到的是一个问题,一个之前应该有人提过并且尝试回答的问题:清朝,外国列强入侵中华,来犯敌人毕竟是千里迢迢,人数有限。

而中华怎么说也有几亿人口,即使武器装备再差,也是列强子弹炮弹耗光了也杀不绝的,何况还有山川地利。

当年看《火烧圆明园》,看到僧格林沁的八旗军,只是凭着旗兵弓箭去对抗八国联军的火炮和枪弹,尽管没有一个后退逃跑,但是结果全军覆没,而且没有伤到八国联军分毫。

那时候想到的是,为什么要到平原决战,为什么要一个劲地正面冲锋?

似乎只是战术的问题而已。

然后看到《龙之战》就明白了。

清王朝的军队不少,但是大家都把自己的军队当作“基业”,不愿轻易送上战场,不舍得军队,更不要说官员自己的性命了?

在临敌之时,依然想到的是“彼此”,对于冯子材的军队粮饷加以克扣,从中谋利。

所以,从官员的问题出发,关键是缺少“无欲则刚”的根底。

冯子材,不满法军屠戮百姓(法军的意思就是要杀鸡儆猴,通过杀戮,打击中国人的抵抗意志,要把我们打怕了),上书朝廷,表明心志,不求功名,一心求决死。

当然,冯子材作为老将,不是个鲁莽的傻子。

他不只是牺牲儿子,牺牲功名,更是耗尽体力心志。

首先,他懂得军心,虽然年老但是凭借一身好武艺,他亲手杀了法军的黑人上尉,让百姓和军队知道洋人不是钢筋铁骨无法伤害,告诉大家洋人也是人,能伤能杀;其次,他懂得官场,他一开始就将破敌的功劳送给上司,换的上司的支持;再次,他懂得战略,不搞孤军作战,而是与黑虎军互为犄角,让敌人腹背受敌;复次,他懂得裁决,官员贪墨军队的粮饷,他立马斩杀,不留情面,同样地儿子纵容兄弟当逃兵被发现,他当场就让儿子自杀谢罪;最后他懂得战术,利用地理和轻兵,毁坏敌人弹药和粮食,运用游击战术,对敌人搞突袭,更利用近身优势,先避敌锋芒,待敌人近前才与之搏杀。

所以,冯子材的胜利不仅鲜明而且清晰。

虽然,现在我们的军事实力当年可比,但是作为软实力,尤其是战将官员的品质才能,才是战之必胜的重点。

18.2.21

 5 ) 自以为是的亮点恰恰是败笔

片子的战争戏和刘佩琦的表演其实还不错,但是自以为是的亮点恰恰是败笔所在。

1.冯子材单挑黑人军官。

冯子材是运筹帷幄的统帅,可能会亲临前线冲锋,但不会弱智到和一个黑人底层军官决斗吧。

2.冯子材阵前斩子。

如果说冯子材单挑黑人决斗侮辱了冯子材的智商,那么他的儿子私放逃兵就侮辱了他儿子的智商和人品。

3.酒窖烧出火龙。

哪怕这是龙之战片名的由来,这又侮辱了观众的智商。

多少酒什么酒才能和火山喷发的岩浆一样在山上流淌成河?

4.阮月为什么不愿陪法军将领回法国?

能不能给个令人信服的理由?

想看一部血战台儿庄这样写实凝重的战争片,看到的却是一部华而不实迎合市场的动作片,可惜了好题材!

 6 ) 一开始以为是烂片,结果意外的精彩

没有去电影院看,是在CCTV6看的。

刘佩琦老爷子的演技无话可说,原以为曹云金会毁掉这部剧,发现演技还算可以,反正戏份不多,中途还领了盒饭。

特效虽然不行,但是战争场面和文戏太精彩,连对手都有血有肉,也就忽略了特效,就是结尾的火龙不应该添加,整部电影还是很尊重史实的,特别是服装很良心,将中法战争的惨烈与无奈描写的很好,算是2017年很让我意外的一部电影。

 7 ) 镇南关大捷,你还知道那段历史吗?

对镇南关这个地方,很多人还是从历史课本里知道的。

很多教科书都是这样表述的:“在中法战争中,中队英勇战斗,取得了镇南关大捷,并收复了谅山,就在前线胜利进军声中,软弱、一味求和的清‘乘胜即收’,与法国侵略者加紧谈判,最后竟在年6月9日签订了屈辱的《中法新约》,造成了“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

也许很多人对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很熟悉,但对中法战争知之甚少。

镇南关大捷是中法战争中为数不多的一次中方胜利的战役,而冯子材也凭其战役被载入史册。

而《龙之战》就是讲述冯子材率领广西狼兵和法国陆军的一次战役。

关于中法战争和镇南关大捷的历史史实,大家可以查阅相关历史书籍进行了解。

我在这里主要谈谈这部电影。

首先,电影的名字不够直接,作为历史片战争片不必像文艺片那样矫情,直接开门见,比如《冯子材》、《镇南关大捷》这样的片名绝对比《龙之战》要好很多。

我们可以看看之前拍过此类经过真人真事改变过的电影作品,《末代皇帝》、《湄公河行动》、《血战钢锯岭》、《金陵十三钗》……也许是导演对史实改动较大,不敢用太直白的名字,或者艺术总监想突出中国龙的象征,然而这些都是自以为是的顾虑。

我想起《私人定制》里曾说电影是最俗的,文盲去看都能乐呵起来,电影走的是人流量。

商业片本来就是以盈利为目的,票房越高越好,人气越高越好。

遗憾的是,很多人看到《龙之战》这个名字就不想再看它一眼,这也让它的排片和票房惨不忍睹。

其次,所以演员基本在线,这个很难得。

尤其是冯子材的扮演者刘佩琦动作表情都很到位,把萃帅的精气神演的活龙活现。

从开场率部下过河遭遇鳄鱼,到去法军那救冯相贤,再到后来突袭法军活捉黑人上尉,决战尼格里。

冯子材对部下和儿子的赏罚分明,对被俘和受伤部下的疼惜,对功名利禄的不屑,对法军的嫉恶如仇。

刘佩琦对冯子材的演绎可谓入木三分。

而曹云金在剧中的表现也是可圈可点,虽然他是相声演员,观众在听到曹云金的声音容易出现,但比之前小沈阳在电影里的表现,已经相当不错了。

曹云金饰演冯相贤,是冯子材的儿子,一开始跟随淮军深入安南被俘,解救后绘制军事地图随父出征,最好因私放家人逃离被军法处置,自杀成仁。

曹云金把冯相贤的角色演绎在合格之上,在两次给父亲用洋火点烟被拒的情节中,冯相贤的反应被刻画的很到位,作为留洋之人,无奈,作为儿子,顺从。

在最后自杀的告白,曹云金把冯相贤的那种于情不悔,于理不容的释然也表现的很有水准。

其他像依南、苏银奎的人物刻画上也很好。

但整部剧里,冯子材的主角光环太大,没有给曹云金太多的表现空间,因此冯相贤这个角色显得略微单薄。

最后在剧情上,整部电影还算流畅自然,但有些衔接处理上还不够好。

比如苏银奎对冯子材的态度转变上,由于冯子材给他送去了一个又一个人情,比如战功上把功劳给他,在克扣军饷把处置权给他,决战时把他的淮军放在最后,这些都会让他对冯子材感激佩服之至。

但在电影里,这些情节不够紧凑,而苏银奎对冯子材的感激之前也没有流露太多,最后苏银奎出兵相助是看到了火龙,这个设计不太好。

虽然这部电影有很多瑕疵,但我依然推荐大家看看,即使下架后也可以通过其他途径看看《龙之战》。

跟同类的战争片历史片比,《龙之战》还有不小的差距,但就像《二十二》一样,这是部具有历史厚度的电影,虽然前者的人性主题不够,还是“烦我中华者,虽远必诛”的老套路,但由于用这一题材的还很少,算是开了先河。

我们要铭记历史,中法也曾有一战,他们也侵略过我们。

 8 ) 电影的意义

从大的方面来说,电影起到一个引导的作用,大多人了解历史基于教科书所述,太过宏观,寡淡无感,电影可带人进入情境,近距离了解当时的社会人文。

这部电影让人感慨,老先生的气节谋略忠勇,清末的朝廷乱象,百姓的恐慌无助。

书上说这是中华民族屈辱的历史,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屈辱今天在这电影里感受到了。

 9 ) 完人的制作流程

作为中华民族抗击外来侵略的不多的几次胜利之一,记忆中更多的是历史课本上“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的结论。

很惊讶,为什么评分才6点多,刘佩琦的演技绝对在线,对上有计谋,左右能逢源,对下能体贴,战场能冲锋,治军能从严,已经塑造了一个完人。

可能正是因为塑造了一个完人,从而造成了整个人似乎不是那么真实的感觉。

拉拢苏,让淮军也扯进战争中来,似乎是一个很高明的计谋,但苏应该也不是那种草包,斗智角力、心照不宣,这才是高层的用计用谋。

儿子违抗军令的时候,我个人可能更多的是愿意看到老将向督军求情,而不是丢一把枪给儿子让其“自裁”,从严治军得失去了人性。

老将单挑黑人,非但不是体现了其勇猛无畏,反而显示出了一个老将鲁莽有余的心理,要证明“法夷”非“阴兵”,并非刀枪不入,可以有很多方法,而把自己置于危险境地是最不明智的做法。

儿子托梦、火龙下山,更有一种天意的感觉,其实有更多的方法可以达到这个效果,孔明的“上方谷之战”是人力与天意的合力,值得借鉴。

靠一个酒窖能不能点燃整个山火,真的值得存疑。

电影恨不得面面俱到,却又无法面面俱到。

主旋律影片在吴京、林超贤的引领下,战争(或者战斗)场面更多倾向于具体的争夺,缺少了全局性的谋略。

主旋律影片的硬伤在于制造了一个又一个平常人无法做到的完人。

 10 ) 除了曹云金和罗云琦,其他演技全部在线

除了曹云金和罗云琦,其他演技全部在线,为数不多反应清朝战争的片子,不虚夸,不浮躁,这是罗云琦的角色让我觉得多余又无聊,满屏都是大胸大屁股,特意去搜索了下,居然没有一张图片和剧中的身材相仿,也是醉了,曹云金全程面无表情,还是请曹老师好好的去说相声,赞我刘佩琦老师,把一位爱国英勇,刚正不阿的老英雄演的惟妙惟肖,这是唯一让我能看下去的理由,为刘佩琦老师向大家推荐,尾声的火龙凸显五毛特效,请忽略

《龙之战》短评

刘佩琦的演技没得说啊,就是看着曹有点跳戏,总感觉他下一秒要说相声……认真看还可以。

5分钟前
  • 暴富的女孩是我
  • 还行

给我整逆反了,就要给个五星,豆瓣对主旋律电影还真是恶意满满,这片虽然很CCTV,但诚意很足啊,结尾几场战役看得热血沸腾的,怎么都不至于才6.4,7分往上总该有的!瞅了一眼油管几个频道播放量加起来已经六千万了,称得上墙内开花墙外香。

7分钟前
  • 断肠人在刷牙
  • 力荐

首先,刘佩奇演技是没得说,但是曹金是真的跳戏,很尴尬。那种打一星的哥们也不知道有没有脸?怎么什么片子都得想要哗众取宠呢,就是那么想要关注感?

8分钟前
  • 如果没有你
  • 还行

假脸大胸妹子一出场,全场倒吸一口冷气,拒绝被拙劣的直男癌审美绑架,导演请扪心自问这么做对得起老戏骨刘佩琦?

10分钟前
  • 突然粉碎
  • 较差

拍的不错,就是曹云金有点出戏。。

14分钟前
  • 無邊の黯藍
  • 推荐

片中居然有一个肉弹角色...冯子材抗法,镇南关大捷,中规中矩的电影频道电视电影,总靠台词来找补是个大问题。曹云金的确自带一股英气,中气十足,还有声优潜质,完胜郭德纲老师的一脸油光,不服不行。

17分钟前
  • m89
  • 还行

粗制滥造的主旋律大片,只有服装道具还算精良,加一星

19分钟前
  • momo516
  • 较差

咋还出来大火龙了?

22分钟前
  • RH
  • 还行

在cctv6看了一截,后来居然下载看完了。曹云金还是有那么一点点演技的,真怕他说着说着台词嘴一咧开始抖包袱。

23分钟前
  • 下雨天去越野
  • 还行

烂片,西部电影播的烂片

27分钟前
  • 崇柏露
  • 较差

电影很不错,可惜了宣传没有到位,再加上有大爆电影,又有占排片的世界级辣鸡片,看的人太少了,不过还是值得推荐

31分钟前
  • 老庄墨韩快出来
  • 推荐

2017.08.06 广湛

34分钟前
  • Crazy Ivan
  • 推荐

制作上是很有水准的,就不知为何要起个这样的名字?

38分钟前
  • 木易movie
  • 还行

聚焦黑夷白帽白手套。巨乳亲华是对越南女性习惯性的曲解吧。理想主义者和现实主义者本不相宜,国难驱使他们站在一起。对待战俘的原则不一致。蛙人部队。竹筏上装备速射炮挺怀疑的。广西狼兵清时已名扬,民国时更成劲旅。让儿子当督战缺乏正当性,是对自身弱化。

40分钟前
  • 醒来的风车
  • 还行

22.5。太逗了,可以说是又老气横秋又形同儿戏。编导摄剪服化道全部门的不认真衬托得唯一一个认真演戏的刘佩琦像个可悲的小丑,片尾的火龙更是直接让人笑喷。整个片子就像越南女翻译的假胸——你根本不知道它为什么要出现,但又好像知道它为什么要出现。

45分钟前
  • 试墨临池。
  • 较差

为刘佩琦多给一星吧

47分钟前
  • BaiYuGG
  • 较差

水平就不说了,刘佩琪撑起了整场戏。另外冯子材的镇南关大捷这段真实历史值得我们铭记。那是那段历史时期为数不多的亮点,我们记得林则徐、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也应该记住冯子材。

51分钟前
  • 木偶
  • 还行

有曹金就没兴趣看

52分钟前
  • 自然的风
  • 很差

改编不是乱编,戏说不是胡说,山火特意搞成龙的形状不太好吧。那个看见两个兄弟阵亡就想自己溜走的,早不应该参军,

54分钟前
  • 云中雨阳
  • 还行

好好的历史正剧拍成个垃圾玄幻片,糟蹋粮食。

55分钟前
  • 菲弗斯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