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城,一座才四千多人的小城,然而它却坐落在燕赵之间的战略要地,在这样一个纷乱的战争年代,其实早就注定了它最后的命运。
梁城的领导就是梁王,在赵国大兵压境之际,这个家伙还在轻歌宴舞、醉生梦死,显然不是个什么贤君圣主。
不过这个时候,他主动派人去降和,无论从战术还是战略上看,都是个正确的决定。
可惜这个时候赶来了个墨者革离。
至今弄不明白,革离到底是怎样说服梁王抵抗的(电影中好象也不完整,被剪去了点什么)。
记得电影首映的时候,有记者问梁王的扮演者王志文,革离是如何说服他的?
他笑笑,说因为他是刘德华。
好象很是幽默的回答,但难免让人怀疑他自己也弄不清楚。
再说梁王决定让革离帮他守城,他将面对的有两种情况。
一是城守住了,他继续当他的领导;二是城被攻破,领导可能当不成了,但将责任往革离身上一推,自己一死应该还是可免的。
后来,城算是暂时保住了,梁王却突然发现对他的领导地位产生威胁的,变成了受民众爱戴的革离了。
于是外部竞争暂缓,内部整顿开始了(当然这可能也是梁王一开始就想好的)。
经过反复,最后敌人主将死了,军队撤退了,而另一个威胁革离也走了,梁王又受到民众欢迎,继续当他的领导。
看似取得了成功,实则根本问题没有解决,反而断了自己的后路。
而梁王不仅不贤明,看来还很不聪明,既看不清形式,也看不懂人。
他自始至终没有分析清楚形势,没有为自己做好战略打算(所谓百姓们的安危,从头到尾都不在他的考虑之内)。
最根本的前提是,他只是个数千人的中小型企业的领导人,在改革大潮中早晚是要被别人兼并的。
出路无非就两条:一是早早就投靠别的大势力,自己退出竞争舞台,可惜他始终放弃不了自己当领导的欲望;二是增强自己的实力,为以后与别人的谈判中增加自己的筹码,可惜他不了解墨者,把他当作威胁,搞白色恐怖,弄的人人自危,却无形中更削弱了自己的实力。
梁王有的似乎还不错的儿子,有他可能梁城以后会走上正确的道路,可惜王子也死了。
面对直接造成王子死亡的牛将军,梁王却无法发泄自己的私愤,因为他还要依靠他。
他的两个亲信,一文一武,一个只会拍马奉承,一个则有勇无谋刚愎自用,对梁王还算忠诚,只因他们都是没有远见的一路货色。
呜呼哀哉,如此这般(呵呵),梁城不仅不会不亡,且生灵涂炭,百姓多遭磨难。
但在那样的时代背景下,谁又能做的自己真正的主人呢?
梁城和墨者一样,孤孤单单的坐落在神州大地上,消逝在风沙间,等待后人的评说。
事实上,并不是但凡被热炒的片子都去鞭挞就能显示出自己有多么品位独到. 所以,夜宴,我也试图去领会冯导的意图与表现手法。
但是,<墨攻>我领会不了。
看完吃了的烧烤让今天大便不爽.快完的时候旁边沉默一个半钟头的中年男士开始抱怨,莫名其妙,这个片子真是莫名其妙.最后的战役,我以为会是恢弘大气,也有人评论说这部片子露出大片峥嵘,我毫不苟同.挖水渠的老外是否被冲死了?挖水渠对最后的战役的意义何在?或者更大的意义在于把范冰冰淹死。
刘德华是当然的主角,整个片子他的形象独特,服装潇洒,义正词严,和平使者。
他可以轻易改变骄傲的公子,轻易的俘获全城百姓的心,轻易让范冰冰这个英姿飒爽的精骑马营领队柔情似水,主动投怀。
更可以轻易的让对手,一个老谋深算可进可退,伪装撤兵退守只为赢他一仗的老将,与他上到塔楼,只三言两语就甘心认输,并坐地等死。
这一切都这么的不可思议,并显得做作。
为了凸显一个人物的形象,而进行的铺陈,目的性太强,痕迹太重。
在这个绝对主角之下,范冰冰是可有可无的,公子是可有可无的,吴奇隆是可有可无的……倚重,让这个片子失横了。
如果说唯一的亮点的话,王志文,表情到位,言语滑稽,一个人性毕露的君主,荒诞,滑稽,但却让我想起《无极》中的王,《夜宴》中的王,最近,有太多这样的王了。
在一堆平板的面孔之中,他显得鹤立鸡群,唯有他在“演”,我不知道这样的表演在这里是否有些不适合。
从思想性来看,我不也大能明白他的逻辑。
如果说倡导和平,以革离为作为兼爱,非攻的意味代表,那么,他的思想在多大程度上具有一致性,又有多大点深度?
看不出来。
几段谈话,甚至让人觉得兼爱是有问题的。
如果以守来实现非攻,如果“活着就是胜利”,那么在守城的时候,为守城成功牺牲了五千人,这就是非攻的代价,也是战争的本来,革离没有解决这个问题,只是说出了,战争,实际上只是某些人内心的功利目的,而牺牲了许多无辜的人。
而他,只是努力去平息这个,或者那个人的欲望,方法是,帮人守城,这算什么好办法呢?
这是兼相爱吗?
而似乎这些人内心的欲望是无法平息的,王要杀革离,因为人性,王是不可以容忍比自己更强,更得民心的人的,倡导兼爱的人,却并不能得到所有人的爱?
在得到一部分人的爱的同时,得到了一部分人的恨,由此又造成了一部分人的死。
我想这是必然的,兼相爱,只是美好愿景。
如果影片让我们了解的只是一个美好愿景,而更多是在呈现矛盾的话,这未免是个遗憾。
革离最后带着孩子们离去,老套的愿望以及未来意味。
如果要把这些遗憾归咎的话,这是个漫画改变的电影,或许在逻辑上经不起太多推敲。
总体来说,刘德华被展现很美,最大原因在于,不是本人配音。
如果要影射什么的话,一如今天的生活,愿景太多,非道德,以至于我们不知道该以怎样的方式生活,怎样才算真正的幸福。
这是个交汇的年代,不确定,连电影的主旨都不太确定。
《墨攻》,讲的是面对10万大军怎样守城的故事,电影主要内容就是对战争进行过程本身的描述,像《拯救大兵瑞恩》,很纯粹(相对来说),很喜欢这种风格。
里面的战争戏好看,可是爱情戏和“内涵”戏完全多余。
-战争戏-进攻与防守,不知道为什么我总是特关心防守的一方,打游戏的时候就喜欢防守,以前玩“星际争霸”,用地雷车布满地雷,在路口修好地堡,地堡后面架起坦克,然后期盼着一波波冲过来的敌人被精心布置的防守阵线全歼,这种成就感远胜于去攻下某个阵地。
这个电影就是讲怎么防守,所以看着特别痛快。
原来硫磺浆有这个效果,原来瓮城是干这个用的,原来发现敌人挖地道后可以这么对付,原来......这部电影简直就是古代守城十万个为什么。
我以前觉得中国不擅长拍战争题材的电影,擅长的是《秋菊打官司》这类反映农村生活然后还特让老外觉得新鲜的电影,没想到这次真的来了一个出色的战争片。
最精彩的是第一场战斗,从看到赵军气派的方阵起就喜欢上这部电影了,紧接着弓箭攻击、攻城、内讧、瓮城之计,一气呵成,很痛快。
不过可惜的是精彩的战斗也就这一部分了,后半部分对战争的刻画明显缩水。
缩水的原因,是编剧导演老想往电影里加别的东西,爱情、以及对战争的思考什么的。
但是,加上去的这些东西很幼稚,远不及战争戏好看。
中国电影和美国电影有一个特明显的区别,大多数美国电影很纯粹,爱情片就是爱情片,战争片就是战争片,内涵片就是内涵片,中国是,只要是电影,别管什么内容,都得有爱情,都得有内涵。
-爱情戏-这个《墨攻》就是如此,我实在想不出刘德华和范冰冰之间的感情描写在电影中有什么用。
这种感觉就像是在烧饼上涂了点冰激凌,完全是硬加上去的。
你看人家《拯救大兵瑞恩》,没爱情戏,不也挺好看的吗,难道非要主人公在寻找瑞恩之余还要巧遇一位美貌德军护士什么的......不过相对来说《墨攻》比别的国产电影还是收敛很多的,没有kiss,没有一夜情,尤其是河边那场戏范冰冰没有借机脱衣服,这点还是很值得表扬滴。
-“内涵”戏-又要有爱情,又要有内涵。
影片制作者怕人误解为他们的能力只限于拍一部纯粹的娱乐片,所以想拔高自己(也许是原著日文漫画有这些内容,但删掉不就可以了),把一些理论、说教、反思也导入电影之中。
可是做得又不透彻,因为其方法不过是:加入一些貌似引人深思实则很浅白的台词。
刘德华在放了赵军挖地道的大老黑后,老外问了一句特直接的话“为什么你不杀我”,我想这是换成谁都想问的一句话。
刘却说:“为什么你会问这么愚蠢的问题,为什么,人要杀人呢”(然后说完酷酷地一扭头走了)你就直接回答人家不成吗,“我同情你”“我不喜欢杀人”“我怕血”“我看你说话像老外特逗”......你说哪个不成啊,何必来这么“玄”的回答呢。
有话直说不会降低所谓的“内涵”滴。
这种故作玄奥的台词,就类似于一些所谓佛教“禅机”中的一些小伎俩- 你知道柳叶为什么要飘动吗- 风吹的- 错滴不是风在动,不是叶在动,是你的心在动拜托,明明就是风吹的,不是说不尊重物理基本常识就等于特内涵了。
《墨攻》里就用了这种方法,除了“为什么,人要杀人呢”之外,还有诸如:“要知道战争,只会将更多的活人往死里推”“其实对与错又有什么关系呢”之类的台词,貌似引人深思,实则深思不了哪儿去。
说实话,如果我要真想思考战争的意义,我会去看《世界通史》这类实在的书,而不是听两句模棱两可貌似玄奥的台词。
加入这种风格的台词不是不可以,但关键在于如何融入戏中且让人不觉得突兀。
《墨攻》本来对战争的描写挺痛快的,这些台词的加入感觉特别破坏了电影的流畅度。
明明爱情戏和内涵戏在墨攻里显得很多余,可是编剧是不是特怕这部电影被人看成单纯的战争片呢,非要往高里拔,就习惯性的加入了这两个要素。
挖地道外援和刘德华的简短对话,其实很像外国电影和国产电影的一次风格对比:我们就是不纯粹,老把自己打扮得特内涵似的,好像老外那样有话直说就特幼稚不懂爱情不懂内涵似的,可是人家玩儿纯洁爱情有《美丽心灵永恒阳光》,探讨人性阴暗有《狗镇》,揭批战争的罪恶和无奈有《战争之王》,歌颂自由有《飞越疯人院》——到头来其实哪个也不比我们缺。
所以,我们需要的不是那种大杂烩似的电影,看似娱乐之余还探讨了什么,结果什么也没探讨。
我们需要的是纯粹的电影,就像《疯狂的石头》,纯粹的戏剧,而且难能可贵的是石头并没有搞得像黄宏小品似的喜欢最后喜剧转悲剧“生华”一下歌颂一下感人一下什么的。
好在《墨攻》里一些看着有些多余的爱情戏内涵戏跟以往的国产电影比已经少了很多,像一部真正的战争片,像一部真正的“大片儿”,这也是挺大的进步。
雨天。
公司发票。
还有一大杯爆米花+一瓶可乐。
我居然去看了《墨攻》。
一直以来,都以为刘德华只能是一个花瓶。
原来时间是可以改变一切的。
一直以为,范冰冰只是丫环命。
看来我也错了。
也曾窃以为,国内拍的古装片,只不过是遵循旧数。
看完后,我承认我见识短浅。
马革裹尸 - 原来这个词,还有那么美丽的意思。
一切,从《墨攻》开始。
---战争中,谁不是无辜的?
平民城中的平民,需要在赵国十万大军入侵小小梁城的时候,冲在最前面去死。
如果他们是奴隶,他们需要用自己的血肉,来赎回自由。
梁城的南门外,需要在七天内建筑一座瓮城。
看不到士兵挥汗如雨;看见的,只是无辜的平民,拖家带小,在士兵的尖刀利刃下,用破烂的衣服拭去眼角的泪水,吃力的拖着巨大的石块,抱着一捆捆稻草,一步一挪在烈日下建造土城。
为了不被士兵发现,一个难民竟然亲手闷死了啼哭中的亲生孩子... 士兵当他们靠在城楼脚下神情呆滞的擦拭着手中刀箭的时候,不知他们是否在想战死的弟兄。
那一幕幕的兵戈乡见,尤历历在目。
他活下来了,在城门关闭的那一刹那,他的兄弟留给他的只是一个一动不动的侧影。
背后,是踏着尸首相拥而来的千军万马。
战事不知何日休止,他是否在想家里的亲人?
也许回到故里,也只剩下满目沧痍,物是人非。
她她叫逸悦。
我只记下了她扶着战马,在夕阳里羞涩的一笑。
也许在这生死倏忽的瞬间,那一刻的宁静,也就成了永恒。
在被残忍的割喉禁声后,再不能呼喊他的名,只是在冰冷的水中挣扎,最终生死相隔,怀着满腹遗憾香消玉陨。
他革离。
他有满腹才华。
他是虔诚的墨家弟子。
"非攻、兼爱" 。
如果,天下真的有"非攻",真的能"兼爱",是否那些孤苦的百姓,能够回家;那些枕戈待旦的士兵,能够卸下衣甲?
...可是,他只能一次次看见尸横遍野,看见骨肉分离。
弓,强弓;剑,利剑。
夺去的,是亲人的眼泪;烧掉的,是熟悉的笑脸。
.....《墨攻》,真正让人看到了战争背后的东西。
人死,无法挽回;活着的人,引以为戒。
详细请阅:http://blog.sina.com.cn/u/4b02e88a0100068s对国产大片已经有点失去敏感,《墨攻》上映以来,拿着华夏艺术中心的赠票,一直提不起兴趣到电影院看,也一直由于是不是要到BT下载。
被《英雄》、《无极》等大片倒的胃口,还心有余悸。
问了勇敢以身试法的同事,评价居然是“不错”,于是拿出一个周末的下午,认真到电影院观看《墨攻》。
墨攻讲述的故事较为简单:春秋战国时期,赵国进攻燕国,途经梁城,欲破之,梁城军民共四千人,赵十万大军兵临城下,梁王欲降之。
墨子为春秋战国时期有名的思想家,主张“兼爱”、“非攻”,组成墨家军,扬名天下,专门帮助战争中被攻击的一方,梁城也向墨家军求助,可是十万大军压城之际,到达梁城的只有墨者革离一人。
梁王认为以四千人抗十万大军,无异于螳臂当车,革离力劝全城百姓不要束手就擒,再游说梁王将兵权全部交给他,由他来领导全城百姓抵抗进攻。
昏庸的梁王决定放手一搏,任命革离为兵马大司令。
革离带领全城官兵,大败了赵军的正面进攻,地道战,偷袭,一次次以少胜多,大大打击了赵军的士气,赵军的先锋大将军和伍千战士的死亡,极大的刺激了赵军总司令,决定与梁城决一死战,踏平梁城。
此时,燕国进攻赵国都城邯郸,首都告急,急招赵军回朝,赵军无奈放弃梁城,无功而返。
梁城的危机解除了。
革离立了大功,俗话说:功高震主,革离赢得了战争,更加赢得了民心,革离的威望超过了梁王。
梁王必须考虑的是如何巩固自己的统治和政权,如何除去异己,或者说对自己有威胁的人。
梁王是天生的玩政治的人,革离却不够聪明,预见到后果。
革离被指逆谋夺取王位,怂恿百姓抵抗,诣在提高自己的威信,下令处死。
在梁城王子的协助下,革离逃出了梁城,而梁国王子却被乱箭射死。
赵军的总司令不甘心在梁城的多次失败,留下1000士兵,在梁城毫无防范的时候破城而入,生擒梁王,无耻的梁王甚至说本来准备投降,都因为革离怂恿游说,才被迫抵抗,现在愿意献上城池,只要饶他一死。
然而总司令的目的是一个军人的自尊心,他要战胜的不是梁城,而是革离,于是向革离喊话,如果不出现,每小时杀死一个城里的老百姓。
革离只身再次返回梁城,与总司令在阁楼的一方对话,让对方明白自己已经输了,革离打战,是为了让更多的人不要打战,而不是为了自己的自尊。
此时,追随革离的一群士兵已经按照革离的指点埋伏好,并凿开了地下水,水漫梁城,所有的出口都被封锁了,总司令再次明白自己与革离比起来无论从道义上还是从战术上,都差的太远太远了。
按照约定,只有赢得人才能离开阁楼,革离要求总司令带领自己的战士离开,总司令却选择维护一个军人应该有的尊严,不离开阁楼。
梁王放火烧了阁楼,总司令被烧死,他手下的一千名士兵全部战死。
革离看着那么多的人因为这场战争死亡,想起墨家的思想:“非攻”,“兼爱”,到底怎么样才是“非攻”,怎么样才能做到“兼爱”呢?
墨家擅长的攻城之术,如果没有战争,又有什么用处呢?
想要保护无辜的人,却让更多无辜的人死去,革离陷入了迷惘之中。
最大的胜利者是梁王,却也是最大的失败者,俗话说,失人心者,失天下。
梁王失去了天下的人心。
看《墨攻》,里面有很多熟悉的情节,宫廷斗争,比这部戏精彩的大有人在,可是从革离临危受命,到功成被杀,深深的体会中国人的悲哀,人总是不知道怎么样去相信别人,也不值得被人去相信,在中国人含蓄的情感世界中,有太多的防备与谋略,有太多的迂回与得失,于是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永远即远又近,非敌非友,从自己的利益出发,一切都可以说得过去,一切都名正言顺。
或者象墨者革离这样的人,才是国人中的异类。
《墨攻》虽然部分场面制造还有欠缺,部分情节还需要再自己推敲,但作为一部国产片,能够看出来导演和演员都用心做了功课,不再以哗众取宠的噱头来吸引观众,刘德华的表扬比过去有一个很大的提高,有时候感觉到他真的找到了革离的感觉。
王志文的气质和梁王较为相似(没有贬义),所以一个昏庸君主的形象自然而不造作。
范冰冰的角色感觉比较生硬,应该是为了票房加到剧中的,没有什么特殊的印象,表演一般。
其实想打三星半。
首先服装和场景做的很到位啊,给我这个喜欢塔防的玩家一部国语守城大戏。
其次理念很不错啊,各种攻防手段,热气球都出来了,你还真就上天了。
零六年这部片刚出来的时候,就不想看,看了几句港式普通话配音我就觉得这片子不是太讲究-咋就不能后期配个中原人士的口音呢,你这是广州军区借调过来的大将军吗?不过现在人老了,品味降低,审美粗旷,不是那么在乎了,就像内个谁说的,脸丑可以看耳朵嘛。
看墨攻学墨家思想嘛,迎合一带一路,不要总是打打杀杀的。
突然想到,如果,在秦灭六国的时候,你是一个六国之一的贵族,突然觉悟,还是大一统好啊我的子民不用再受战争之苦,你甘心为了全中原人类的幸福而舍弃自己的小时代吗?墨家先生跟诸葛孔明一样,明显是个穿越犯。
空气动力学和地理那简直是跨越时代的。
题外之想:不过我们中华民族还真是天选之民,最终还是一个统一的共和国,而没有在二战之后四分五裂。
是不是要为袁世凯平反他一道正确之举,就一个就足够了:内蒙 满洲国 新疆 西藏起码还在官方版图里面。
最后说说亮点,当然是梁王王志文啊,他最后在窗台外面下令射箭之后的阴笑,我就觉得这些皇室吧王吧侯吧,只有厚黑者才能任之,因为其他人都被他弄死了啊。
该片取材自日本著名漫画《墨子攻略》,可能是导演张之亮同学习惯于拍摄文艺片,如此武侠大片对他而言或许既是一次大胆尝试,更是其迎合市场的需要。
固然有众多所谓专业影评人士为之叫好,但鱼的悟性不及他们高,在观后并未留下太深的印象。
尤其是电影一开场那个小女孩的镜头,甚至让偶联系到了《无极》,觉得甚为不爽。
对于已经习惯于好莱坞大片惯用模式的我来讲,这部描述春秋战国时代的电影并没有值得太多夸耀的地方,铺天盖地的骑兵,从天而降的箭雨、短兵相接的拼杀,似乎一切的一切都能够在好莱坞大片中有迹可循,虽然有人说他是中国版的《木马屠城》,但由于导演对武侠精髓的不解和电脑特技的落后,着实让人甚感失望。
票房佳绩固然很好,但相信许多朋友还是冲着刘德华这个儿时的影帝去的吧。
刘德华这个落日影帝在里面饰演的墨子革离这个角色如何,鱼也不好作评价,倒是一位网友的评语蛮有意思:刘德华同学一会儿像共产党骨干来做群众思想工作,一会儿又像传教士来教育大家要爱每一个人,一会儿又像江湖大侠武功非凡却参不透儿女情长。
反正他演技向来如此,不如他的票房号召力强。
他的脸好像没什么表情,他的扮相倒是超酷:一双毛短靴,一身咖啡色亚麻长袍,一条非常有质感的墨绿色大披肩,外带一个寸头。
可以直接进连卡弗的橱窗!
应该是今冬米兰最流行新款!
电影介绍上说此片又名“墨子攻略”,其实不然。
《墨子攻略》是某处翻译漫画的时候起的名字(我本以为是香港翻译的名字,不过据某香港朋友说不是,而台湾的翻译似乎也并不叫这个名字,那到底是谁先叫出这个名字的呢?
奇怪)。
表面上看这名字是把原来不知其意的“墨攻”作了一个令人一目了然的解释,实际上却是把原书(指的是酒見賢一的原著,不是指漫画)题名的深意消弭的荡然无存。
墨家以守御之术闻名于世,最著名的莫过于墨翟与公输般在楚王面前的那一场对峙,由此便有“墨守”一词流传下来,虽然在后世这个词已经演变的近乎贬义,但其源头所在却是后世抹杀不了的。
“墨攻”一词,正应着“墨守”而来。
墨家诸子所持的本是“非攻”之说,然而能胜于朝廷固然最好不过,但言语交涉无效之时,便只剩下战争一途。
在《墨攻》的日文小说中作者写道:“尽人皆知,弱肉强食乃是战国时的普遍风气。
大国对领土和民众的贪欲永无止境,中小国家乃至土族豪强都成了引发侵略的饵食。
墨子教团为了与大国的侵略对抗,也逐渐染上了类似佣兵一般的“非”非攻的色彩。
对他们而言,非攻不仅仅是一种学说,更是一种可以为之献身的实践。
他们为了不让非攻仅仅停留在口头上,除了挺身而出挫败大国的侵略,别无他途。
正因此,他们几乎总是在没有报酬的情况下战斗着。
”可见,在作者看来,“攻”是“守”的手段,“守”是“攻”的目的。
这里面的转折关窍,很有几分辩证主义的味道。
所以作者给全书定下“墨攻”之名,着实费了一番苦心,一旦换作“墨子攻略”,原文的味道登时大打折扣,全成了媚俗讨巧的下等之物了。
一) 《墨攻》世界的完整性在于,从中你可以看到各种截然不同的想法,以及做法。
同样反战,有人选择投降,有人选择反抗,有人选择顺从命运。
还有这些人为他们的选择所做的努力,所付出的代价。
你甚至看到了每个人的立场:你知道他的考虑,他的衡量,他的取舍标准,他所做出每个决定的由来。
包括最小人最猥琐最装模做样的梁王,设身处地,自己处于如此境地,能不能坚持不同的选择,咬牙走一条更难更艰险的路?
这样的选择,是不是真的更好?
谁敢打这个包票?
更让人遗憾和茫然的是,所有的选择,都不一定正确。
投降,可能死,抵抗,大概也活不了,顺从的人,死活不一定。
乱世之中,独善都难,何况兼及天下。
二) 都说《墨攻》宣扬“兼爱非攻”,影评人和论坛上吵得一塌糊涂,辩论到底兼这个爱非这个攻有什么用;即便有用,到底墨家千年之前的语境和现在的理解是不是又有误差……但其实我觉得,它宣扬更多的,是一个“理想主义”。
这个理想,不见得非“兼爱非攻”不可,或者,《墨攻》描绘的是一批愿意有理想,坚持理想的人在乱世中的群像。
世界那么大,你可以选择没理想,也可以选择有理想,即便选择有理想,你也可以选择背道而驰的为理想献身的方式。
在作为主旨表现的革离的理想之外,还有希望追随革离,拯救天下的梁适公子,为了给牺牲的士兵一个交代而以身相殉的赵国大将巷淹中,继承父亲遗志,帮助革离拯救梁城的逸悦,他们的理想,虽各用不同,同样是理想。
《墨攻》的“政治正确”之处,并不是它的投资,亦不是它对古文化的还原,而在于,它没有为了突出中心,强调真理,而以主角一人的单一理想、立场、视角来简单粗暴地替代一整个世界的理想、立场、视角。
而是通过各种不同人的不同选择,交织、冲突、矛盾、联合,构造了“乱世中的理想主义者”这一群体。
三) 我一直没有看出墨攻强调了什么绝对的真理,或给出什么绝对适用的万能守则(“毛巾是宇宙中最有用的工具之一”?
爆)。
相反,它传达得更多的,是一种人类在和命运对抗过程中的无能为力,无以为继。
尤其是革离。
他是主角,坚信“兼爱非攻”,在全墨家置之不问的情况下孤身来守梁城,智勇双全,兼有理想、道德和尚且容易被打动的心肠。
作为孤胆英雄,他有自己坚持了几十年的信仰:相信性命宝贵,虽不见得关心政权的存亡,但致力于保住乱世中无辜百姓的性命。
可同样在战争过程中,他必须不断面对真相:他想保护的人,不见得愿意接受保护,更不见得珍惜这样的保护。
同时,他所保护的人,转过身,可能是伤害另一些人的暴民。
这对革离的理想主义无疑是一种摧毁。
他必须痛苦地说服自己:即使不能拯救全世界,也不意味伸手拉眼前人一把就没有意义;他还必须说服自己,去爱的过程中已经实践自己理想,未见得理想非要得到回报和赞美才为之实现。
四) 但其实他是怀疑的。
再英勇、再仁慈、再坚定的人,也有他无法完全练化的心结和死穴。
至少在梁军屠杀投降的赵军那一刻,他对自己和自己信仰的这种怀疑到达了顶峰。
而当和自己并肩战斗的逸悦,在水牢里毫无生气躺在他怀里的时候,我相信即使是这个男人,也在他的抗争中显得太累了,累到不想再去反抗命运。
逸悦的死这一块儿,真是被导演处理得干脆俐落,一点也不煽情(张之亮:“其实我只是不希望煽情,而是平和地讲述……逸悦这一场,我就没有使用任何音乐,只有水声,最后变得连水声也没有了,一片寂静。
”)。
两个人一起奋斗了那么久,好像就差一点点,多挣扎一口气,他就会找到她,但是咫尺天涯,乱世有情人还是成不了眷属。
这就是命运,革离和逸悦一直反抗的命运。
就冲这一段,范冰冰这个角色,也绝非可有可无。
五) 可即便被命运如此残酷地戏弄,革离在失去了战友、爱人之后,劫后余生地坚信着他的理想主义。
屡战屡败,屡败屡战。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是愚勇,也可以是理想主义。
影片结束的地方,革离拉着小孩们的手默默离开,或者他们会成长为新的墨家非攻精神的转播者和实践者,但他们不可能知道,几年后,秦将统一六国,从此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可是,理想主义……理想主义有什么用?
它能避免我们像蛆虫一样,在地上爬来爬去。
任你是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以危卵孤城做赌。
我自有墨守成规,仁者无敌是故,凭兼爱非攻为注。
兴亡千古事。
悠悠。
胜,百姓苦。
败,百姓苦。
首映的时候见到张之亮,已经很是喜欢。
觉得他身上有一种很儒雅的气质,那种低调的,温和的气质。
很内敛,让人很舒服。
张之亮的片子我只看过《中国最后一个太监》,传说中的《自梳》也一直没有机会看到。
反正一直觉得他是那种很文艺的导演。
直到《墨攻》的出现,这么大气、这么男人的片子,又让我看到了另一个不一样的张之亮。
昨天下午我才在新世纪看到墨攻的全部面貌,之前的首映,因为在红地毯上耽误时间,所以只看到了电影的后半段。
前几天的影评好多都是针对电影的主题“非攻兼爱”为中心。
不过我想这大概是一个误会吧,或者是宣传上的失误。
记得张导演说过,他的目的不是要讲“反战,他要表达的是战争底下没有英雄,而不是「墨攻」底下的非攻、兼爱。
非攻、兼爱只是一种崇高的理想,不可能实现。
我想在电影里非攻、兼爱是革离的处世原则,但这个原则放到战争中是不是正确呢,革离对梁适说“今日助你守城,倘若明日赵国有求于我,我也会去助赵守城”,而又当革离看到战争中无数的尸体,在大火中周围人痛苦的呻吟,他也会震惊。
“和平,还需要有更多懂的和平的君主。
”在革离看来,他只是想和平,弱小的国家受到欺负,他会去帮忙,但他也知道战争之中谁都是无辜的,于是他把非攻、兼爱告诉给人知道,他想让大家知道人不应该杀人。
但战争的面目是残酷的。
他引来地下水救了一心要他死的梁城,却害的自己最心爱的女人淹死在地牢下。
他是对是错。
他为了救梁城四千百姓,却害死了赵军五千将士,他又是对是错。
他要的只是一个和平的时代,可惜却是在战火分飞的岁月,现实注定了他的孤独。
他抵制战争,他非攻、兼爱,他就是一个孤独的传教者。
坐在影院里,我陪着革离一起经历战争,但也陪着他一起无奈。
我们华仔的演绎当然是没话说,是那么棒。
在电影里,没有刘德华的影子,没有现代时尚的偶像气息,有的只是一个活在当时的孤独的革离。
内敛,智慧同时又那么固执。
我最喜欢的反而是逸月对他表达情谊的那一场戏。
他一直低着头,不看那个女人,当她脱去衣服的时候,他却伸手阻止了她。
但始终未正眼看他。
这段戏,是革离内心的一个转折,他在疑惑战争的真实面貌,他也在疑惑“兼爱”到底是什么,他在挣扎,华仔用一种很收和放松的方法去演绎,让我非常有感触,记得当时我恋爱时,对面的男人不知道话要怎么对我说时,他在矛盾挣扎时,身上也是这样一种气质,努力想掩盖自己,那个男人也是这样低着头不看我,所以在看电影的时候,我感觉当时华仔的演绎是一种正常人的表现,因为现实是这样的,他做的非常的好。
整部电影看下来,其实是需要有时间思考的,我思考的不是中国电影是什么,而是真正战争的态度。
有人说导演在里面的态度是模凌两可的,他对战争也是模糊的。
其实我想不是这样的,他想表现的是战争中没有胜利者,你不能打着任何的旗号去让无辜的百姓受苦。
战争之中没有英雄,像革离也不是,他虽然在做英雄在做的事,可他的行为给对方带来的伤害却是有违他的本意的,所以有了“非攻兼爱”的思想。
但这只是一个梦,一个乌托邦式的境界。
插句题外话,记得大约几年前,我去算命,当时在算三世书,那个中年女人合了我的八字后,告诉我上辈子是个将军,终日征战沙场。
当时还很是高兴,因为很多人算出来上辈子都是什么动物、禽鸟,而我却是一个人,还是一个大将军。
多威风。
虽然我这辈子是女生,但依然是很崇拜那些威风的、很酷的人。
而我以前就是那样一个人。
多另人兴奋。
虽不管她算的对不对,也不管我原来是哪个朝代,我一直以为这是件高兴的事。
但是看电影的时候,却发现现实截然不同,第一次在电影里,看到中国古代的战争。
看到烈火中凄惨的叫声,看到堆积如山的尸体,我的眼泪马上就掉下来了。
我像革离一样,开始第一次直面我们中国古代的真实战争,看到真实的面目,我真是傻掉了,什么威风,什么酷,全是狗屁!
我在想,如果我以前真是征战沙场的将军的话,那我到底杀了有多少人,有多少人是因为我死去。
我最后也是死在战场上吗?
那我上辈子存活的意义是什么?
我甚至在那一刻觉得自己是个罪人。
当然现在想想我当时看电影时的思想,是很可笑,可我却真的有点无法面对那些堆积如山的尸体了。
电影结束后,我想了很长时间,后来决定不去理自己的上辈子,就当成是别人的人生好了。
就像革离。
此刻我也想要一个懂得和平的君主。
一个“非攻兼爱”的天下。
看的时候没感觉来着……主题不错,但是感觉范冰冰像来打酱油的……台词什么的有点抖,还是烂片气质浓郁……呜呜呜
人物造型很现代
中国电影中,还算不错了
兼爱非攻的可怜之人
讽刺意味挺到位,也让人思考,可有些情节太刻意太做作,有的地方剪的挺突兀,有点地方太多余,不过和平总是不败的主题
虽然有些细节处理的不太好,还稍稍有些做作的风格,但是,个人觉得整个电影还不错
“陈伯,你还好吧?”提名最佳导演,所以是劳模奖没错
垃圾片都是冷笑话~
不知道接下来中国的导演们会不会把北京人儿搬上大屏幕呢。。
只能说,比战国强,已经忘记当年是被谁拐骗去看这个片子的了……失足……
情节一般 但确实引起了我对墨家的兴趣,也算是一种贡献吧
我觉得挺好的,为何评价这么低?
兼爱、非攻永远只能是良好的愿望
一般
06.12.19
水火不溶
要说也算中规中矩,还凑合,但是无亮点,没有一丝打动偶。偶看了三次才看完,咳。
★★☆ 大杂烩,场面不错。
看完我想问:什么啊?!
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