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2009年第二部让我叹赏不已的电影,之前一部是《富兰克林》。
片名都是一个相聚的所在。
画面都弥漫着忧郁的蓝色。
后面都下着淅淅沥沥的雨。
结局都是两个即将坠入爱河的人深情对视。
所不同的是,《富兰克林》是寻找,在绝望中彰显人性的美,而《阁楼》是在毁灭,在寻找中尽现欲望的恶。
故事的情节丝丝相扣,不留一点破绽。
我无法推测下一步发生什么,我无由得知谁是杀人凶手,我预料不到故事怎样收尾。
我被深深地吸引了。
影片的闪回最是绝妙,悬疑的面纱半开半掩,以为水落石出,却又另起波澜。
好喜欢赌场那一节,所有人物全部亮相,来往穿梭,交织交融,每一个眼神,每一个表情,每一句对白,每一个动作,你不能不说是淋漓尽致炉火纯青了。
一开始,我好欣赏那个设计师,因为他懂得在纷繁的世界,在为别人设计栖息之所的同时,给自己,为朋友,留了一个宁静的所在。
只是,原来,那把钥匙,打开的不是心灵的憩园,而是恶欲的深渊。
那个阁楼,是一面镜子,照出了每个人心里最自私最虚伪最肮脏的部分;那个阁楼,是一个舞台,上演的是他们人生里最黑暗最龌龊最可悲的闹剧。
潘多拉的盒子打开了,魔鬼的空腹需要他们的背叛来填饱。
最终,罪魁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自食其果。
其余的人,各安天命。
没有谁是清白的,没有谁是无辜的,他们背负着沉重的十字架祈求灵魂的救赎。
影片的最后,导演留下了一个光明的尾巴。
有人说是画蛇添足,我觉得有胜于无,因为,结束是一个新的开始,我们在路上。
华丽丽的装潢,很现代的建筑和布局,喜欢片中有一段估计是开发商投资赞助,因此有特牛B的场景不过要盛赞地还是整个剧情非常引人入胜,心理刻画非常有特色最后还是要说,这样看来不失是一部教育片不要因为想省钱就搞合租要自己买上第二套房这样既安全又可靠实在是认为本片对经济危机的缓解有着不容小觑的贡献啊不知比利时热播时是否同样带动了房地产的欣欣向荣阿门
五个朋友,五把钥匙,一个秘密的阁楼。
可以在阁楼寻欢作乐,却不为老婆所知。
分享秘密让朋友之间变得更加亲密,可是一具女尸的出现使得亲密关系被打破。
五个人开始互相指责,事情变得越来越复杂。
原来朋友之间并不是铁板一块,看上去很美的关系早已千疮百孔、劣迹斑斑。
片中五个朋友分享秘密的前提是对家庭的欺骗和背叛。
这个前提是不道德的,也是不稳定的,不稳定的前提必然导致混乱甚至可怕的结果。
再加上朋友之间本就各怀鬼胎,有人暗渡陈仓,有人李代桃僵,这只能把结果推向更加失控的境地。
影片导演很会讲故事。
大悬念之下,小问题不断涌现。
线索相互交织,情节不断穿插,却又有条不紊、从容不迫。
一个高潮过后,又几次峰回路转,真相被层层揭开,事情的复杂程度一次又一次让我们惊讶。
演员们的表演也为影片增色不少,性格各异的五个人在事件中的表现各不相同,值得玩味。
五个朋友、五个老婆、若干个情妇济济一堂的那场戏很精彩,所有的矛盾都在涌动,酝酿着下一刻的爆发。
戏剧的冲突做足了,可是有点儿不尽合理。
也恰恰是从这里开始,原以为会深入下去的关于道德和背叛的探讨淡化了,影片彻底变成追求戏剧效果的商业片。
居然是比利时的电影,印象中好像还没看过这个国家的电影作品呢。
不过因为描绘的是人类关于嫉妒的共同弱点,所以也不觉得有什么隔膜的地方,至少,讲述故事的手法和配乐都相当成熟,相当好莱坞化。
于是,这么成熟的电影手法,既能让观众赞叹于比利时电影小试牛刀时的无限功力,又有点遗憾于电影两个小时居然没有过多比利时风土人情的介绍,除了“安特卫普”的地名带有这个国家的特色外,居然不再有任何专属于这个国家的特写,不像巴西的《中央车站》,越南的《三轮车夫》,台湾的《海角七号》等让观众认识到一个地方的时代风貌。
不过那样的处理也正是编剧的本意吧,就像王家卫的台词所言,只要你知道什么是嫉妒,你就会变得狠毒。
这样的情绪变化,不因人种民族变化,它存在于人的内心深处。
电影中对于流氓菲利普的形象刻画比较到位,成长背景三言两语但介绍的很清楚。
从小和继父生活在一起,饱受凌辱与伤害,在那样的岁月中又逐渐积累起对妹妹无限的关爱,别的男人不要说碰,就是YY也会反对,所以在最后的圆形大床上能够下得了手。
当然,冲动而又略显无脑的他成了唯一需要接受法律审判的角色,也算是生活对他的教训吧,但愿在押的这段时间能够让他清醒些,告别毒品,告别暴富的幻想,脚踏实地生活,正儿八经的看护好自己的妹妹,为她的人生规划好方向,而非简单的束手束脚的限制。
而帅帅的白胡子老头文森,倒觉得缺乏一定的心理交代,如果能说说他这种老少通吃的性格养成,或许会让故事更有合理性一些。
和朋友们共享阁楼的江湖味十足,但为什么在这样一个地方,要带这么多女子过来,难道就真不考虑撞车的可能性了么?
毕竟大家都有钥匙,万一人家闯将进来,真的就是说一句“你们继续”就会退出么?
而况貌似这么心思缜密的人,既然要向朋友们的妻子、妹妹、情人下手,也该顾及继续到此的风险性。
所以,觉得这个情节值得推敲。
当然,在这么一座阁楼里,让五个男人和一具尸体,通过回忆,反思各自的家庭变故,又有十足的故事推进,一环套一环,以为真相大白而又有波澜出现,是颇见编剧功力的。
窃以为和史蒂芬金的《米塞利》和上映不久的《风声》有异曲同工之妙,在某些程度上还略胜《风声》一筹。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那幢大楼,呵呵,真眼熟啊。
导演: Erik Van Looy编剧: Bart De Pauw主演: Koen De Bouw / Filip Peeters / Matthias Schoenaerts / Bruno Vanden Broucke / Koen De Graeve制片国家/地区: 比利时语言: 佛兰芒语上映日期: 2008-10-22 >更多imdb链接: tt0926762
http://axinlove.com/2009/10/loft/无趣的《Loft[阁楼]》by @xinl.ve 091025看到阁楼以为看到了花花公子类似的杂志,而在某处看到了“藏尸楼”的译名,又让人一竦。
看完电影才知道“Loft”不过是一群男人偷情用的共用公寓。
太TM荒唐,几个已婚老爷们共用一个寓所玩婚外情。
不分个周一到周五的值班表,也不怕某人今天勾兑了一个辣妹带去Loft,然后发现已经有人在里面OOXX,满腔欲火和懊恼,会不会让片中那些下半身思考的雄货抓狂。
不是鄙人对他们不敬,是导演已经撕下了他们的绅士狼皮,把丑陋分毫毕现。
一个人偷情也就罢了,反正有人唱过“莫笑我是多情种”,而一群五个人都同样龌龊肮脏,那就难得一见。
何况五个老男人都有家室,依然吃着碗里看着锅里。
一起同过班、一起扛过枪和一起嫖过娼的友情?
好到可以邀请对方成为自己的The Best Man,也分享彼此“难言”的私密,貌似五个人可以穿一条连裆裤上街。
真是两肋插刀的友情,难道不是插朋友两刀?
共富贵易,同患难难。
Loft里一具莫名女尸,让五人彼此猜忌,都急忙要撇清关系。
为了达到于己无关的目的,不惜揭对方老底,然后把以往总总的不满一次发泄。
男人的情谊如此不堪一击,观众可以感受导演一分嘲讽的动机。
一步步被曝光的无耻行径,例如偷吃窝边草,变态的偷拍和刻录影像,都进一步加深了所谓“上流社会”的黑暗面。
对绅士阶层的嘲讽,是否是导演的用意,还只是编排“密室杀人”情节发展的副产品?
我认为是后者,因为更多令人惊奇的情节,都只在追查“谁是凶手,动机是什么”之中。
非严格意义上的密室杀人,每个人却脱不了嫌疑。
观众旁观了一出出龌龊事后真相大白,迷雾的气氛未能达到《Gosford Park[高斯福特庄园]》的高度。
结局的安排同样让人啼笑皆非。
雨天、风衣客、高楼坠落和谋杀。
呼应片头的结局,然后电影结束,倒也干净利落。
现在的片尾,回归到一派温情,指望已婚老男人再继续维持与第三者的稳定关系?
狗尾续了狼尾(yi)巴,结局完全不知所云。
需要去批判,也不去表达任何复杂和崇高的意义,老老实实地表明自己的态度:老子只想讲一个精心编造的故事—-说书人的夸张似的故事,难道不行?
既没有可以提升电影层次的明确题旨,又没有纯粹玩票的勇气,使得异常用心的布局变成了生糅造作、牵强附会,为了讲一个复杂离奇的故事,而去编造剧情,太生硬。
Loft.2008.LiMiTED.720p.BluRay.x264-HDEX
每个man心中都有一个阁楼loft&home的概念让人迷失不要忘记在你享用阁楼的同时,会有一双眼睛会偷窥你的行为这是一部很有教育意义的片子发人深省
1.LOFT是如何使用的?
情圣建筑师文森片中已知炮友四位,还分别都是不能让其他哥们们发现的哥们们最重要的女人,以每周每人一炮计算,老爷子每周的阁楼使用起码是四个晚上(+下午或第二天早上)。
其余四位哥们,抛去那个只有偷窥欲的摄像师先生,每人每周各占用一天,这七天就刚刚好了。
摄像师先生只能抽空过来控制一下电脑了。
2.LOFT为什么要五个人共用?
阁楼是属于文森自己的,这点否定了“省房租”的嫌疑。
文森是个为朋友着想的好大哥?
从他的炮友内容看,显然不是这么回事,摄像师先生的DVD和“他从来不是一个好朋友”的证词也证实了这一点。
那么唯一的可能就是这种“随时可能被撞破”的刺激感在诱惑着他。
3.LOFT是谁打扫的?
很难想象带了女朋友来然后要在哥们前一天缠绵过的床单上继续缠绵,这床单上经常有红酒有白粉有不明液体甚至还有血。
作为秘密公寓并且一共只有五把钥匙的先决条件也确定了哥几个没雇个保姆大妈之类的。
所以结论就是,大家约定好每个人走前把自己用过的床单被罩扔洗衣机,再换一套备用的,下一位来的时候要负责把衣物烘干再拿外边去晾着,如此周而复始,方得万全。
看完了这部比利时犯罪悬疑电影:《阁楼》,很不错,阿加莎式的高能反转悬疑剧,五个渣男一台戏,互相伤害最刺激!
比利时语有点难听以外,这部电影剧情略拖沓,但是算得上是一部优秀的拷问人性善恶的悬疑剧!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五个上流社会的,狐朋狗友全部都是渣男,各有各的渣法,各有各的算计,各怀鬼胎,一个是风流老色鬼,睡尽朋友妻,妹,情妇;一个是斯文败类伪君子,脚踩两只船,还心安理得;一个是变态暴力狂,寄人篱下,身世悲惨,心灵扭曲;一个是闷骚懦弱男,存在感极低,偷尝禁果;一个是偷窥变态狂,猥琐至极,私藏偷拍兄弟出轨的现场直播片,聊以自慰!
一条人命引发的秘密大泄露,一场阴谋引发的人性大考验,有钱人真特么会玩!
影片讲述了建筑师文森在自己设计的楼房中留下了阁楼部分自用,经过一番装修,文森在好友菲利普的婚礼上把四把阁楼的钥匙派发给四位好友,以便他们五人能够在各自妻子的掌控之外有一处共用的偷情场所。
但好日子没过多久,阁楼中赫然出现了一具女尸,五人先后到场,因为种种迹象表明此事系内部所为,于是暴躁的菲利普与同父异母的精神科医师哥哥克里斯、粗枝大叶的软件工程师马尼克斯、沉闷的卢克和文森一起回忆每个人身上的可疑之处,冲突和指责不时出现,但真相仍然没有眉目。
突然其中一人药性发作倒地,原来另外四人发现了小团体中的背叛行为,为了向家人隐瞒偷情并惩戒背叛,四人将现场重新布置。
警方介入调查后,促使此案背后又一重隐情浮出水面……
文/满囤儿最近华谊兄弟的谍战大作《风声》着实很火,高群书和陈国富两位导演娴熟地运用着多种技法,让影迷被这个充满悬念的捉鬼故事吊足了胃口。
提起兴致后,我想起了之前曾经看过的另外一部炫技炫到High的密室捉鬼电影——《阁楼》(Loft)。
这是08年比利时拍的一部悬疑影片,从导演到演员没有一人熟面孔。
这部颇具游戏般顽劣精神的影片,评论家会嫌它过于卖弄,而观众则会嫌它挑战了自己的智商。
该片的成本大约320万美元,光比利时的国内票房就达到了700多万美元,可谓成绩喜人。
在口碑上本片更是让人侧目,目前的IMDb评分也达到了7.8。
可见本片在票房和口碑上实现了双赢。
就其成功的原因,还是回到了一个本源——揪人的剧本和炫目的技法。
只要道出本片的故事梗概,就足以吸引一大帮子好奇者的目光了。
“五个已婚男人合租下一间阁楼,以供他们偷情时使用。
一天,他们意外地在床上发现了一具女尸,而凶手肯定就在他们之间。
五个称兄道弟的朋友陷入了互相猜忌和怀疑的深渊。
”怎么样?
这个梗概够不够酷,够不够八卦?
这个梗概可以发展出一个低俗的B级情色片,也可以成为探讨人性的沉闷文艺片。
导演艾瑞克-范-洛依的神奇之处,就在于通过跌宕起伏的讲述,将本片的基调牢牢地钉在了悬疑类型上,却通过各种技法的信手拈来,将恶俗刺激和人性探讨给附加了进去。
这个完美的剧本在其执导下,充满了狡黠。
全片在进程中,是不断地挑战着观众的智力以及注意力的,而在谜底公布后,依然留给观众回味的余地,忍不住还要唏嘘一下道德缺陷带给人的阴暗与冰冷。
影片的结构上是一个回忆套回忆的结构。
主要的时间线有三条,一个是报警后,警察对五人的分别审问;一个是发现女尸后到报警前,五个人在阁楼内自己推理寻找真凶;一个是五人决定合租阁楼后到发现女尸前,五人分别和阁楼有关的活动(就是各种情况的“一夜情”)。
这三个时间段,第二个是第一个的回忆,第三个又是第二个中的回忆。
这种结构很像之前我写过的《再生号》里那种小说里面套小说的世界架构方式。
不过本片只有在第一次回忆的时候有时间字幕提示,其他跳跃点都不再有字幕提示了,那些看电影时注意力不集中的人可能一会儿就被绕乱脑子了。
本片在悬疑感的设置上确实是有“炫技”之嫌。
前半段,是按照顺序来介绍五人中的每一个角色的性格特点,以及他们和阁楼的初步接触,以此引出首批嫌疑对象。
这五个人的个性真是分明到一个模子一个样,一个是稳重的大叔,一个是专情的汉子,一个是话唠的顽童,一个是暴躁的瘾君子,一个是腼腆的偷窥男。
这五个人在初期的戏份完全均等,每个人都有性格上的偏激点,再加上咱对比利时演员的人气毫无概念,造成了一个完全均衡的态势,每个人的嫌疑都是均等的。
《风声》在这一点上做得就不够,苏有朋和英达的角色早早就挂了,演员人气决定角色命运是可悲的哈。
本片发展的中段,剧情突然急转直下,观众会发现前面所讲述的“真实”,不过是暗涌之上的一层遮羞布。
为了报复道德错误,人们往往会因为情绪失控而采取过激的手段。
即便是共享秘密的朋友,也无法容忍对方的道德败坏带给自己的情感伤害。
当四人决定用自己的方式来惩罚第五人的恶行时,道德过错就演变成了犯罪。
影片对人性的探讨主题骤然点亮。
影片不仅仅用利用真相的失之交臂来和观众玩“猫鼠游戏”,还用了一个极端恶的角色行径引导观众无意识间对自己的道德标准进行了审视。
本片的后段,是真正玩儿High了。
在一切尘埃都落定之后,影片竟然还能够平地惊雷。
被锁定的嫌疑人竟然发生了一个大反转,四人合作出的布局原来并不是妙手偶得,而是因为有人早就将一切策划圆满。
这也就无怪乎为什么四个人临时设计的这个局竟然能够如此天衣无缝了。
不过不同于《非常嫌疑犯》那种全盘否定,本片所谓的最后凶手,也不过是另外一个备受自我道德规范煎熬的迷茫者而已。
他之所以机关算尽,也不过是为了希望能掩盖住自己那超越道德的一丝恶念。
本片虽然没有直接对角色进行道德批判,可是却将人性的黑暗和性欲的破坏力展现了出来。
本片在初期以鲜明的人物吸引注意,中期以悬念的松紧提升紧张感,后期以残酷的动机揭示引人思考,从始至终让观众无法放松。
这种一玩就炫到High的影片,即便是包含了一些逻辑BUG,也不能阻挡观众为之叫好啊。
过多的涉案男人(五个),曾一度使人感觉影片最终可能会演变为阿加莎克里斯蒂式的侦探剧。
但随着剧情不断展开,却发现主要角色的塑造一点都不欧洲,而是完全照搬莱坞校园惊悚片的模式。
其中真正的英雄一定最正直纯洁的那个。
虽然由于欧、美对两性道德的认识差异,“纯洁”一词在具体表现形式上也有所不同。
美国片里的男一号通常是清纯帅哥(甚至是处男);而本片中Chris虽其貌不扬却是五个中唯一出于真爱才借用阁楼与女人共度良宵的男人。
相比之下,他的四个死党却存在或多或少的道德缺陷,同时又有着各自鲜明的性格特征:Vincent的城府,Luc的懦弱、Filip的暴戾、Marnix 的愚笨……典型好莱坞传统类型片的角色塑造手法。
而在叙事结构上,本片也很好莱坞。
结尾处,隐蔽摄影机所记录的令人意想不到的内容曝光,以及Vincent在警方盘问时对于案情的大胆推测,让影片进入最高潮!
可就在移情于四个好友的“悲惨”遭遇的观众,已基本认可案情就此真相大白之时,故事却峰回路转:Chris从“遗书”这一关键证物之中发现了破绽,从而推断出真凶另有其人,并随后在警察到来之前与此人在天台上展开殊死搏斗……看到了这里,你想到了什么电影?
《亡命天涯》!
当然,对好莱坞的模仿,不妨碍我们基本认可这是一部还算精彩的欧洲商业电影。
虽然,某些方面的处理仍然值得商榷。
1、一边将阁楼与所有密友共享,一边还要在这里去给他们“带绿帽子”?
除非是对好友们怀有某种刻骨仇恨而非要以此种变态的方式进行报复,否则实在不能理解此人为什么选择风险如此之大的偷情方式。
换句话说,我认为剧情在这一关键点上的编排有些生硬。
2、血腥的案发现场,隐蔽枕后的血书,配合影片的阴冷色调……这即是真凶在误导警方和好友,更是导演在误导观众。
但问题是,有必要以一种类似《七宗罪》宗教连环杀人狂魔似的气氛,来表现一个仅仅因普通的外遇问题所引发的犯罪事件吗?
让人很失望的一点就是结果太好猜了。虽然过程不错。
伏笔干枯,不能都指着大爆发吧
非常无聊。
结尾不错。前面比较琐碎,说是为结尾铺垫也行。
当建筑电影来看的..佛兰芒语不错
乐极生悲的故事
编剧很下功夫,和《风声》很像,五个死党之间尔虞我诈,老鬼迟早要露出狐狸尾巴。比利时的建筑和服装印象深刻。
五个瓢虫的故事。闪回和倒序来叙事,节奏太慢,剧情上两处大反转,四兄弟联合陷害精虫上脑的老大哥,老四因爱生恨设计了整个大局。记住的台词:“人只能被他们所爱的人伤害”
男人想出轨前看看吧!
一开始还是很不错 但发展不尽如人意 过于玩结构 把一个本来很有张力的故事讲得太支离破碎了 遗憾
心理电影 挺赞的
实在看不下去。
结局扣一星,文森特那种人就应该整SHI他。。。啊哈哈哈哈哈哈哈~~~话说,身材好的老男人就这么有魅力??还是那些女淫太饥渴??。。。实在是太老了。。。接受无能。。。。
还行
这是什么语听的我蛋疼。PPS你截你妹啊。莫名其妙的伪现代上层小资调调。生硬的伪推理剧情。人性?悬疑?惊悚?剧情?nono,你一个都没表达出来。看的人蛋疼,疼了两个多小时。
挺复杂的~文森特真是专欺朋友妻呀…卢克够猥琐~
一般般
惊悚片最要不得的就是节奏太慢,人家都睡着了,你吓谁啊~ 10年后完全忘了自己看过,2021年二刷。悬疑气氛营造很成功,剧情也算能圆得上。
又一次被正义的结局打败了!
又长又拖又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