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看简介,就知道《波拉特2》是那种必然会被电影自媒体趁热轮一圈的“热点电影”,尤其是影视圈青黄不接的2020年末,这样一部荒诞、猎奇、处处是梗,段段黄暴,把老百姓想玩不敢玩的政治讽刺玩到飞的电影正中苦逼“打工人”下怀。
抛开那些自动成梗GIF动图和字幕长截图,当我们看《波拉特2》我们到底在看什么?
坦率地讲,在萨沙·拜伦·科恩主演的几部电影长片序列中,《波拉特2》应该是最平庸的一部,为什么反而如今掀起了这么多的讨论?
萨沙·拜伦·科恩深耕喜剧多年为何至今也没被捧上神坛,他一个英国人怎么就成了美国行为艺术大师?
挖个坑,毕业论文有点焦头烂额,这个热点追不上了,下个月一定写出来...
后半部分,波拉特进入美国农民家庭。
结果发现美国底层也是各种反科学,落后,迷信,民粹思想。
最后,波拉特回到自己国家才发现,自己是新冠病毒的传播者,把病毒传播到了全世界,真是一个阴谋论。
后来,举行了比赛,福奇被美国人杀死。
电影还是一个比较讽刺的剧情,算是政治讽刺电影的佳作。
涉及的方面还是挺多的。
涉及到了女权,政治,科学等等。
有一个剧情,我比较喜欢。
他的女儿用中指进入到秘密丛林,发现很快乐,自己没有被吃掉。
于是,她把这件事情公布给更多的女性,这是推己及人,觉得做了一件好事。
结果,其他美国女人都很惊讶,真是一个乡巴佬。
让我想起一个下乡人做伞,去城市里卖,结果城市里到处都有伞。
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建立在大家的水平是一样的基础之上。
彼此基础不一样,自己是井底之蛙,推己及人,认为大家都在井底,真是比较可笑了。
波拉特是个真朋克,但比朋克更狡猾,更厉害。
不但直接表达观点,还会精明地引精英入套,扒下他们的遮羞裤,暴露他们的真面目。
不得不说,咱们的科恩大哥是真豁得出去,演女儿的演员也特别放得开,让人相信她真是大哥的女儿。
这集巧妙地配合了全球疫情的情节,乍一看各种不正确,其实是反讽,正常得很。
父女情表现得很好,父女为对方牺牲段落很感人,但又马上戏谑起来。
这次的纪录片风格和情节结合得很好,看后不知哪个世界更荒诞。
作为哈萨克人当第一部出来时就被标题吸引,然而第一次看时引起我的反感,电影中的“哈萨克斯坦”形象是一个低俗落后野蛮,反现代文明和反政治正确的国家,同时他们的言行中又包含了纯真和直接。
当后来第二次看的时候我抛开民族情感,试着去理解这部电影所表达的意思,发现我是喜欢这部电影的,电影中“哈萨克斯坦”及波拉特形象是鲜明的野蛮无知,放入美国社会却和美国社会的很多方面及很多人都能产生共鸣,反犹的,反文明的,极度男权的,愚蠢的,好色低俗波拉特到哪里都能找到自己同道中人,可以反推出波拉特的形象就是源自美国,有个评论说这电影是两个文明的碰撞,其实从头到尾就是一个文明,可以说是美国遇见美国,是对想象中的和自以为的美国社会的解构。
可以说无关于哈萨克斯坦,全片关于哈萨克斯坦的真实桥段就是地图、国名、几个人名:前总统的名字:纳扎尔巴耶夫、以前央视播过的综艺节目《城市之间》中几个主持人的名字:波拉特及阿扎马特,还有一句:贾克斯吗(你好吗)。
除此之外没有哈萨克斯坦的任何元素,人群的话是地中海长相,前苏联地区小国风貌,语言的话就不知道是什么语言,这个国家形象本身就是美国对偏远小国的想象。
也是科恩用他们的无知的形象来麻痹特定的愚蠢的美国人,让他们暴露真实面目的工具。
这部电影中穿着比基尼裸奔的不是波拉特,其实是美国。
总之这部电影幽默恶俗无厘头,又包含了对社会的深刻反思。
类似这部的还有美剧这就是美国。
题外:据说这电影第一部上映后引起哈萨克斯坦群众的强烈不满,遭到俄罗斯等国家禁播,但是当时总统纳扎尔巴耶夫没有禁播。
第二部上映时当了30年一把手的纳老爷退休了,继任者不知道禁播没有。
哈运动员在外参赛,有美国人拿100美元,企图与某女运动员发生关系,结果引起冲突。
哈运动员在卡塔尔获得金牌,奏国歌时放的是波拉特恶搞版国歌,女运动员全程没发觉,手放胸口听完了整个歌词,此后国家出台政策,运动员必须会国歌。
6名来哈游客模仿波拉特比基尼裸奔,被逮捕,罚款440元。
2012年,哈萨克斯坦外交部公开致谢科恩,感谢他带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不是文化人 不会评 只是觉得挺好看 反应当时人们丑陋的现象 也反应出波拉特非凡非常聪明 那个时候 得他 得有多大的勇气身边最亲近的人都不相信他 他却没有绝望他一直往前做出成绩 让特别多的人相信他得坚持努力得到得成果 特别喜欢人物角色得精神 特别值得我们去学习
2020年确实是糟糕的一年,一场疫情让全世界陡然按下了暂停键。
新冠疫情既是天灾,也是人祸。
疫情至今,让我们看到了许多光怪离奇,可能比电影小说更精彩的事件。
所以,奈飞NETFLIX联合著名科幻讽刺喜剧《黑镜》系列创作者,用真假参半的伪纪录片喜剧形式总结了英美2020年的大事件,并极尽讽刺之能事。
美国讽刺电影《波拉特2》也以彭斯副总统出境等形式阴谋化了新冠疫情,讽刺了美国的疫情应对)。
向刚过去2020说一声,再见!
再也不见!!!
说起来《脱口秀班底》也搞了一个《脱口秀反跨年》,挺搞笑的,当然国内综艺讽刺很少了,快乐很多啊。
《2020,再也不见》中,首先重点聚焦的是新冠疫情期间的荒唐事儿:防疫应对时,美国政府自上而下的经济利益至上;川普总统宁要个人权力不要国家未来的统治策略;欧美群众的反智化;精英建制阶层的失语等等,这一切都构成了新罗马帝国——美帝国的盛极必衰气象。
再加上白人至上者或明或暗深入骨髓的种族歧视、黑命贵运动、美国大选的低质化、新媒体自媒体庸俗化反智化等,对英美首相执政能力的讽刺(跟猪一个级别)等等,许多对比或者笑料都很巧妙。
但相应的,本片讽刺其实仅流于表面,依然充满了欧美精英精致利己式调侃,依然是以一种他者目光和看戏心态审视疫情和欧美的失败,缺乏对英美自我防疫失败深层次体制原因的分析,缺乏对东亚防疫成功经验的梳理。
因此,就如陈平老师在B站说的,换个总统,美国只能无可奈何花落去!
我的激进女权主义者朋友,观影过程中不断地鼓掌着。
作为片中除演员外其余角色全部为实拍真实反映“本色出演”的伪纪录喜剧片,在动荡的2020这部影片呈现出了较为典型的当代“美国风情画”;更何况其对于各类公众人物和公众活动的“钓鱼执法”甚至间接影响了大选的舆论,可谓是现实价值远大于艺术价值的作品。
比起《惊奇队长》中隔靴搔痒、软绵绵还令人尴尬的口号式political correctness;此片中如此尖酸刻薄而直击痛处的价值观宣扬却显得并非令人难以接受,不但是因为其内容所持有观念符合社会主流规范道德和“理智思考派“(类科学主义和进步主义)的方面——本片在表达议题多管齐下的情况下,能不偏不倚契合这样的理念本就属实不易;还因为其对于贯穿全片的“反讽”的巧妙运用,封建拘泥的观念和行为都被直接一本正经地摆在台面上冠以“理所应当”之名,简述之便是正当化表现蛮荒价值观,却反而以如此的极端方式凸显出了其荒诞愚昧,同时还制造了不少包袱。
可惜本片较前作野心过大,回忆插叙、闪回反转、伏笔收放的运用的确丰富了剧情,但形式上不够于其伪纪录喜剧片的基调相符合,显得有些杂乱,略显创作性的贪心。
为什么短评写不下了呢?
真是的
1.黑特朗普和所有独裁者建立友好关系2.波拉特说要和原来的策划人一起 然后元首说你正坐在他的身上3.波拉特说自己只剩下牲畜了 2头牛 1头羊 还有自己的女儿4.去美国的货轮行进路线依然是如此的曲折5.手机店投影大屏幕看a片的梗6.用手机找到最近的传真店联系元首7.发电报那里sup和chilling黑美国人chitchat8.元首说把波拉特女儿送给彭斯 黑彭斯乱搞9.黑特朗普把墨西哥孩子关在笼子里9.看到煤气罐时候问这个煤气罐能炸死多少吉普赛人 一向黑吉普赛人10.发型师那里 波拉特拿出来一个男的照片 然后发型师说这个其实是个男的11.女儿说这的爸爸都牵着女儿走 波拉特说是忘了带牵引绳了12.买的蛋糕写的字是Jews will not replace us然后笑脸13.吞掉蛋糕上小人然后去医院打胎的梗14.女儿喝水盘子 链子和treat的梗15.准备自杀买不起枪 只能假装是犹太人 等着下一波大屠杀16.哈萨克斯坦现在是女权国家 和美国和沙特阿拉伯一样
仿纪录片风格的讽刺电影Borat续集“Borat Subsequent Moviefilm”其实可以去掉活食灵长类动物之类的生猛,经血也犯不着采集来做笑料,此外跟卫生间和下水道有关的“幽默”都需要适度加以压缩、最好移除,按照我的口味从事严格的新闻审查之后剩下的部分仍然还残存有一定的认识意义和娱乐价值。
思想基本停留在中世纪的主角从哈萨克斯坦带着一只性感中亚猴来美国色情贿赂政治人物,其穿梭旅行的经历如同对政治现状的病理解析,粗略但不失敏锐,时间线一直延伸到前几个月部分民众集会反对政府为控制疫情而实施的禁足令。
在美国从事新闻业仅剩的极少几样乐趣之一就包括大致能看明白某些讽刺作品,所以偶尔还能获得笑一笑的机会,对时政和社会议题需要略知皮毛的了解才能体会到讽刺者的用心所在,包括堕胎、厌女、反犹、种族歧视、极右阴谋论和朱利安尼。
我刚来美国的时候纽约市长朱利安尼的声誉不错,稍后在9/11灾难中表现出的领导力应该是他人生的巅峰,自那以后缓慢下滑,最近几年突然加速跌至谷底。
这部电影里他被一个伪装成记者的年轻姑娘带进了卧室,而且眼看着就要进一步滑向深渊。
政治戏剧,喜剧?
无聊的游戏,低俗的噱头。
政治戏剧,喜剧?
无聊的游戏,低俗的噱头。
政治戏剧,喜剧?
无聊的游戏,低俗的噱头。
政治戏剧,喜剧?
无聊的游戏,低俗的噱头。
政治戏剧,喜剧?
无聊的游戏,低俗的噱头。
政治戏剧,喜剧?
无聊的游戏,低俗的噱头。
政治戏剧,喜剧?
无聊的游戏,低俗的噱头。
政治戏剧,喜剧?
无聊的游戏,低俗的噱头。
政治戏剧,喜剧?
无聊的游戏,低俗的噱头。
政治戏剧,喜剧?
无聊的游戏,低俗的噱头。
政治戏剧,喜剧?
无聊的游戏,低俗的噱头。
三俗电影,放出的时间都是算计好了的,其实剧情笑料比第一部不如,但是和现实契合的时机太合适了,多一星给波拉特的各种表演和把自己置身在病毒中心的勇气。
还是有些好梗但总的来说不及第一集好玩,主要是没有一首如“Kazakhstan the greatest country in the world”那种级别的金曲,以及现在随便是个角儿都想找个“黑/女”接班人,这事儿太没意思。想不到连波拉特这种神经病都未能免俗,让人觉得这个世界真心无趣。
真的也就是个网大了
波拉特走了,不过还留下了2
对美国时事各种反讽的段子集合,表面针砭时弊,实则老套无比,迪士尼以后开发R级片估计也就是这个成色,一会是镜像里自我欣赏一会又是觉醒演讲,完全就是照搬无敌破坏王2的叙事架构。14年过去了,那种在宾馆光着腚狂奔的生猛感没了,只剩下佯装特立独行,实则小心翼翼的干瘪躯壳。
与前作相比变味了,情节有点东拼西凑,多了些政治意图也少了些新鲜感,但博人眼球的恶趣味片段还是层出不穷,尺度和规模也跟前作比大了不少。新人图塔尔(罗马尼亚语里意思指笨女人)跟波拉特很搭戏,结尾曝光朱利安尼虽然没什么料但那些小动作还挺有警示性的
还是骚浪贱
从美国政治丑闻到女性权益再到新冠,是一次对美国的全面讽刺。大部分片中的内容都是纪录片的方式拍摄的真实对话,可以说美国人的愚蠢可能会比波拉特的出格行为更令人目瞪口呆。Rudy Giuliani那段拍得很厉害,只能说佩服萨莎的勇气。
如果说第一部还能在两种不同文明的冲突下引发些许思考,那么这一部就是纯粹下三滥的人身攻击。科恩用他巨婴般的表演,甚至不惜「钓鱼执法」,专找共和党的碴,和左媒没什么分别。用一部充满偏见的片子在结尾呼吁投票,这已经完全跳脱出了搞笑片的范畴
活久见系列。全团队看完以后都纷纷打算抛掉手上自己公司的股票,以及提醒Jeff B多雇几个保镖。真的要是川普还有四年,我们公司以及Sacha要没完没了打官司了。。。真的是等十月23号上映以后我要switch off,不然真的血雨腥风受不住啊。。。Update: 果然Rudy那段迅速热搜血雨腥风了,还有holocaust那段也吃官司了。。。悉尼车站广告也各种被投诉,social account各种被哈萨克斯坦人民troll。这辈子做这么一个campaign也挺值的了XD
真敢玩儿,月经舞着实给了我不小的阴影,连续几天一想起就头皮发麻;不过没想到把上下黑个透的片子,内里竟然是这样一个父女家庭的温馨且传统内核,只不过把这东西用一些zz、阶级、社会热点等等包装起来,吃到这个甜糖心儿前,有一堆怪味儿酸味辣味儿包裹。就是直接把那些现实存在、但有可能被藏着掖着的东西,大咧咧地摆你眼前,那些对女性的侮辱,正是直接表现出了很多厌女人对女性的态度,而创作者之所以能意识到这一点,并且表现出来,就是说明他们能看到这些“厌女”和侮辱是多么可悲可怕和可气。还有fb上的谣言盛行这些,只要你适应了“主角不是像通常情况下那样,代表你自己”,就明白它在讽刺什么了。还有好多zz梗看不懂,但已经够惊人够好笑了。
好一出彻头彻尾的黑色幽默电影,全片的暗喻和讽刺都挺紧跟时事。剧情最后半转半不转的转折有点生硬,感觉掺杂的东西太多,有点顺不过来。
给sacha baron cohen送上膝盖!
笑料还是那么一本正经的三俗,最后还有新冠病毒的大梗,这跟现实的映照真的不错
一直都了解萨莎·拜伦·科恩的才华,之前的电影可以说一部比一部成功,《格林斯比兄弟》已是相当的出色,想不到《波拉特2》更是天时地利人和,波拉特救世界,萨莎·拜伦·科恩竟真的成了世界英雄
一条船上的蚱蜢
真的不记得是怎么坚持看完的了
Karen kills Fauci那段真是笑死我了
过于低俗。
一如既往三俗无底线,骚浪贱,屎尿屁,经血横飞。其实只看“堕胎”和朱利安尼采访这两段就够了,简直匪夷所思!尤其是朱力安利皮带都解开了。。。摄制组居然没有被灭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