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他人之子

Le fils de l'autre,别人的儿子,继子,另一个孩子,另一个儿子,The Other Son

主演:艾曼纽·德芙,儒勒·斯楚克,布鲁诺·波达里德斯,帕斯卡·埃尔贝,Areen Omari,麦赫迪·德比

类型:电影地区:法国语言:法语,英语,阿拉伯语,希伯来语年份:2012

《他人之子》剧照

《他人之子》剧情介绍

他人之子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当约瑟夫准备加入以色列军队服兵役时,发现自己不是父母的亲身儿子,在他出生时,他与约旦河西岸的一个巴勒斯坦家庭的小孩亚辛换错了。因这一发现,两个家庭的生活突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一发现迫使他们重新思考各自的身份、价值和信念。 本片围绕着巴以冲突这个历史悠久而且无法得到有效解决的问题展开,本该互相敌视的两个家庭阴差阳错的抱错了孩子并且把他们分别抚养成人——优秀的人。于是,在本片中,我们看到了民族的敌意,宗教的排斥,但是更多的是互相理解和接受的过程。“我不再是犹太人了,但是我也不是阿拉伯人。”在这样的命题下,我们发现解决这种棘手问题似乎只有一个出发点——在成为“什么人”之前首先成为一个“人”。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西行纪之再见悟空寂寞星球鬼佬限制级100岁飞越山海关轮回派对第二季囚犯之女丹特丽安的书架火爆麻吉别想打扰我学习伦敦杀戮第一季365:逆转命运的1年邪恶之城音乐房船歌剧!日蚀的咏叹调和反派同居的日子破网而出天上天下功夫梦彼方之歌至尊先生之金蝉蛊狼与香辛料行商邂逅贤狼罗密欧方程式我们大家的河合庄小剧场大生活一猎钟情暗红1936猎头游戏黑镜第二季糟糕的拳头

《他人之子》长篇影评

《他人之子》短评

巴以对立背景下的2个家庭抱错孩子,民族情感与血缘亲情间的纠结造就了这部细腻而平实的电影。末尾,亚辛说:“既然开始了你的生活,我就要活得精彩,这样你才会为我感到骄傲。同样的,你也拥有了我的生活,约瑟,别过得一塌糊涂。”

6分钟前
  • news54321
  • 还行

以色列军官父亲走在巴勒斯坦高墙下的一场戏真是强烈……故事本身还是刻意轻松化了,这个故事,如果放在今日的以巴语境下,恐怕不会这么温情。

9分钟前
  • 螺丝马吉
  • 还行

太过巧合和美好。

11分钟前
  • Page kwok
  • 还行

这个故事不酷炫

13分钟前
  • 银河里的风
  • 较差

一个喜剧性的故事放在巴以冲突的背景下,彰显了更多的和谐性的一面,戏剧有冲突只是偏温和,故事有些许曲折只是不太精彩。想必大家也都注意到了双方母亲的温情,想必那是表现人性之中所共通的柔情一面!我是你我会过的精彩,希望你成为我后过的精彩,在巴以之间也许只是一个期望吧!

18分钟前
  • 阡陌
  • 还行

细节还是很粗糙 最后的点题多此一举

20分钟前
  • 高小梵
  • 推荐

身份置换的故事经久不息,巴以背景多了火药味,多了点希望和憧憬。

25分钟前
  • tiangelei
  • 还行

巴基斯坦那位哥哥的转变好突然,之前那么不喜欢以色列的。最大的冲突在于两位父亲。

28分钟前
  • 七曜,勉之
  • 还行

没想到剧情这么平淡,几乎没什么冲突,可能这才是导演高明的地方。

30分钟前
  • Jane
  • 推荐

两位母亲的表演尤为出彩 四手相握 无语凝噎 但饱含理解宽慰 父亲们则完全不想面对 尴尬地喝一杯咖啡 小女儿们最快融入新觉得 主角儿子们来来回回好多趟 是同龄人有的默契

32分钟前
  • 伊宜已熠
  • 推荐

the other son继子 盛佳

33分钟前
  • 我的荒謬
  • 还行

蛮好玩的电影,不沉重

36分钟前
  • 茉莉
  • 推荐

法国佬真牛 这片要是能在巴以上映就超神了

38分钟前
  • 曼城十号梅西
  • 力荐

涉及种族、宗教这一类著名的宿敌,以色列与巴勒斯坦的关系,并不会排在图西族与胡图族,波兰与乌克兰,中国与日本之后,如果说后三者在现代语境中尚被掩盖,巴以冲突可以说是袒露的现在进行时。但“换子疑云”这个故事尚有一个喜剧的结尾,不是简化为一个被民族主义的戾气所主导的悲剧,电影内嵌的一个条件乃是充要条件:两个家庭都是巴以社会系统中相对的上层阶级。只有上层阶级才可以认识到巴以冲突的本质是“你是谁”、“你来自哪里”,和血缘的关系不大,更多的是被结构化为一种什么样的亲缘的身份。巴勒斯坦意识形态驯化中对犹太人的仇视,逻辑上不堪一击,而以色列现代文明较之阿拉伯文化的优越感,也同样会被真相所刺穿。上层阶级具有这样的理解力,可以去包容这种价值系统内部的分裂,换成中下层,则是无法自处的。我认为是教育带来的好处。

42分钟前
  • 成富贵
  • 推荐

“我不再是犹太人了,但是我也不是阿拉伯人。”在这样的命题下,我们发现解决这种棘手问题似乎只有一个出发点——在成为“什么人”之前首先成为一个“人”。 一个意外互换儿子的两个家庭,因为在巴勒斯坦和以色列,一个阿拉伯和一个犹太人的角色互换变得意义非常。

45分钟前
  • 心念
  • 推荐

对巴勒斯坦的状况完全不了解,看了这片子之后特地去百度和谷歌了一下以巴冲突的来龙去脉。把抱错娃的故事放在政治冲突背景下,最后还是温情消解了各种政治的民族的冲突。还是女性对于政治冲的方式比较柔和些,要是所有的民族矛盾都能用温情去化解,这世界该有多美好。俩儿子挺好的,主动不狭隘。

48分钟前
  • Oliviaaaa
  • 推荐

巴以冲突为背景,宗教矛盾交织,挺好的一部电影。很多细节描述的也挺到位的,从敌对到交融。ps,我个人觉得每家的继子无论从长相还是体态上来看都是亲身的吖!!!

49分钟前
  • 小蘑菇一朵
  • 推荐

导演见面会看的。通过“抱错小孩”的滥俗桥段,聪明且成功地隐喻了巴以冲突。导演的诉求是爱,可以超越宗教、种族、肤色、国度等存在,一种不无理想化的视角,很多复杂的问题均为触及到。但感于导演的勇气,以及她见面会上的“敌人之所以是存在,是因为我们不了解他人”,加一星。

52分钟前
  • 曾于里
  • 推荐

巴以数千年的矛盾与仇恨,真能像片中两个家庭那样互谅理解和接受吗?如果能,我想不是因为以色列物质的繁华和海滩的自由,而是在于每个像亚辛和约瑟夫一样的少年。

57分钟前
  • F
  • 推荐

抱错孩子的设定并不新鲜,但若放在巴以背景下就显得尤其尖锐,然而导演只是讲了个四平八稳的家庭故事,避免了可能会有的狗血桥段,但也算提前放弃了拿大奖的可能性。

1小时前
  • 硬搞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