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大多数网剧会讲故事,因为父母是戏曲从业者,所以特别有感触戏曲的落寞不止是滇曲,对于那些从小学戏的人来说,就像台词里说的,他们把最黄金的时期献给戏曲,夏练三伏冬练三九对他们来说太习以为常,没有哪个学戏的人说不苦的,我记得我有一次问我爸为什么放弃戏曲,我爸意味深长的说了一句,秦腔不好听。
当时没明白,现在越来越理解这句话的含义,我是不是秦腔不好听,只是他比较“难”听,这种难需要你对戏曲有一定的了解和认知还有热爱才会花几个小时坐在那里听别人唱,是啊我们这代人都已经不听戏不看戏了,还希望下一代能弘扬国粹嘛?
戏曲最忌讳荒腔走板,可现在的社会尽是些荒腔走板,大家对新奇有趣的事情乐此不疲,谁还会注意到那已经落满灰尘的蟒袍彩袖,都说我们的文化早已被斩断,以至于有时候大家和传统艺术都懒的谈,况且这不应该只是沦为谈资,这是受益人的心血,是从事传艺人的命脉,不是我们聊两句他就能复兴拍几部电影他就能活起来,虽然眼看着这份落寞无计可施,但是总归还是有些人愿意为这些传艺做一些事情,就像昨天看的心目电影院中王立伟说的,总要有人为这些盲人做一些事情吧!
感谢陈翔导演带给的我们这部影片
首先提示一下,这篇影评里有重大剧透,还没看电影的朋友就别往下看了。
正文开始:1 电影里贯穿始终的是滇剧,但看起来像京剧,这怎么回事?
京剧是由徽戏、汉调融合,借鉴昆曲及北京地方曲艺,形成的。
滇剧则是出于秦腔、徽调与汉调,经过与云南人民的语言、风习和地方戏曲长期的融合之后形成乐器上有着一定的差别。
武乐(也就是鼓和锣)大致相同,只是音色上相差一些。
而文乐就有区别了。
主弦(主要伴奏乐器)就不一样,京剧是用京胡伴奏配以京二胡、月琴、三弦、阮等。
而滇剧主弦是虽也是胡琴,但音色差别较大。
其他方面因为两者同宗同源,服饰、化妆等方面区别不大,所以电影里刘君山等人的装扮,如果不是爱好者,也会和京剧傻傻分不清楚,两者的区别主要在声腔方面。
妹大爷最后的唱腔是云南方言,值得一提的是,从主演毛台的表演来看,他应该是专业戏曲演员。
2 钟波、小猪、云霞虽然嘴上喊着君山哥,但都是刘君山的学生,是刘君山教他们唱滇戏,这点可以从小猪的旁白上听出来。
刘君山和他们亦师亦友。
而刘君山自己,应该是师傅离世,他从师傅的手中接过了“飞扬滇戏馆”。
所以姜大爷(妹爷扮演)还说:飞扬滇戏馆在你们手上,迟早得关门不可。
3 影片开始,姜大爷说要给苟大爷带几瓶“老当益壮水”,所以从钟波手上抢了一堆,结果接到苟大爷电话的时候却说:“我就带了一瓶。
”4 云霞(球球饰)离开说要去参演的电影,是陈导的《铁头无敌》,说的应该是陈翔六点半第二部电影《陈翔六点半之铁头无敌》,这里算是一个小调侃。
在车上的时候,钟波大骂:我敢保证那个什么陈导就是个渣男骗子,这时候有个细节:最后排陈翔爬起来闪过。
5 邓浩最开始来应聘的时候说:“我的主梦想是成为一个京剧演员”。
之后他还有副梦想,是成为一个婚礼司仪,结果电影的最后,他还有一个副梦想是“把自己做的牛肉干卖到整个世界”。
6邓浩特别能吃,特别喜欢吃,他来应聘听说管饭之后就特别兴奋,而且之后有机会就狠吃,人设很丰满。
7 邓浩在之前说,给这场求爱演出准备了一个惊喜,姜大爷他们差点碰到那个用矿泉水瓶做的机关都被他骂了一顿。
影片最后姜大爷动了那个机关,所以把邓浩的惊喜放了下来:是一块大幕布。
8 邓浩给求爱演出准备的惊喜里,有段晓蓝的照片,应该是来自于刘君山他们去张总家唱戏那场,当时邓浩问有没有段小姐的照片,小猪说:“我手机里有,等下发给你”。
小猪的照片应该是来自于段晓蓝和刘君山在咖啡馆那一场,小猪偷拍了他们。
9 电影中,钟波带来了一个“奇迹旅行社”,导游姓翟,陈翔六点半第二部电影《陈翔六点半之铁头无敌》里,也有一个“奇迹金融集团”,那是一个要债团伙,老总姓翟。
10 段晓蓝自杀这一段,可以听到她和张总的对话,张总说:“对了,喝了酒千万别吃安眠药。
”所以段晓蓝自杀的时候特意带了安眠药和红酒。
11 段晓蓝自杀,刘君山在病房陪了她一晚,要离开的时候,他特意跑到窗户边关上了窗子,对段晓蓝说:“怕风大吹着你”,实际上他应该是怕段晓蓝跳楼自杀。
12 段晓蓝认识戴着脸谱的刘君山,因为经常看他演出,但对不戴脸谱的刘君山,她只认为这个是刘馆长。
在医院这儿,刘君山一半脸谱一半真人,指着真人那半说:“是的,我就是”又指着脸谱那半说:“那个扫把星。
”段晓蓝到这里才同时认识了两个人。
所以,最开始刘君山误会了段晓蓝,以为她认识自己的两个状态,才说她特意来看自己的戏,才把一切都误会了……13 从段晓蓝和张总的对话可以听出,段晓蓝并不喜欢滇剧,她只是曾经看到过张总和家人坐在一起听滇剧的场景,幻想自己也有一天能和张总坐在一起,所以她才会经常飞扬滇戏馆,想象着张总身边的那个人是自己。
14 段晓蓝的家乡是大理,她性段,这可能是受到《天龙八部》的影响。
15 戏馆众人来到了沙溪,是金老板要办杀猪宴,金老板的扮演者还演了《陈翔六点半之铁头无敌》里开场的那个物业,在《陈翔六点半之铁头无敌》里,他被老废撞断了“24K大金丝眼镜”,坐在地上哭。
在《陈翔六点半之重楼别》里,他被杀马特和刘君山等人踩断了眼镜,所以带着哭腔大喊:“我的24K大金丝眼镜,怎么‘又’断了。
”16 段晓蓝的家境应该很不错,这里从她和父兄坐的车就能看出来,父兄看起来也是有钱人,还有司机。
可以说最后刘君山是财色兼收了……17 杀马特“害虫”是几个杀马特的老大,他后来从水中爬出,这一场可以看到,他的绿头发是假的,戴着发套,但自己反而忽悠了几个小弟染了五颜六色的发。
18 刘君山和段晓蓝很久之后在街头相遇,段晓蓝说:“他接我回的昆明,但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办。
”其实段晓蓝很迷茫,她心里已经有了刘君山,但张总跟她说的是:“我为你离的婚”,所以段晓蓝也不好真的和张总分手,而且还有那么多年的情感惯性在,就更无法分手。
她说要请刘君山吃饭,也想要争取一下,但刘君山知道张总和段晓蓝的事情,他这种人是不可能去破坏别人的,所以刘君山不敢回应段晓蓝的热情。
19 张总是一个很圆滑的人,刘君山问他投资的事情能不能行,他故意做一个OK的手势,但之后再问他他就摇起了手,说:“我的意思是,不谈这事”。
为了让刘君山帮忙自己摆平事儿,他对刘君山立马改口,一口一个君山兄弟。
而且,他告诉刘君山的是,老婆知道了自己和段晓蓝的事儿,要离婚,但段晓蓝却说:“张总为我离的婚。
”显然,张总骗了段晓蓝。
更大胆的猜想:可能张总身边的女孩不止段晓蓝一个。
20 订婚宴,看得出来张总的母亲和他的亲朋好友都很不喜欢段晓蓝,都是一种应付性的态度。
21 云霞离开的时候,小猪特意穿上了女戏服,说他可以试一下,结果众人狂呕。
订婚宴上,小猪总算如愿以偿地穿上了女装。
但已物是人非,段晓蓝在台下看到小猪,想到自己之前也演过这个角色,百感交集。
22 段晓蓝从张总的口中听到刘君山对张总说,他再也无法在自己和张总面前演这出戏,又听说他不要那150万,就知道刘君山所说:“我陪你救你只是为了150万”只是一句假话,也就明白了刘君山的心意,所以不顾一切地跑了。
23 张总来到戏馆,让刘君山他们去自己订婚宴上唱戏的这一段,钟波他们问刘君山:“这碗饭还吃不吃了?
”其实是一语双关,不仅仅是说吃那个饭,也在说“唱戏”这碗饭吃不吃了?
24 刘君山是一个特别含蓄内敛的人,也把自己放得很低,他甚至连一个电话号码都不敢和段晓蓝要。
25 电影从头到尾都没有过亲密动作,最亲密的就是段晓蓝在刘君山额头稍微亲了一下。
台词也十分克制,甚至到了电影最后,才有段晓蓝的一句:“我爱你”,其他时候从来没有相互表达过,但这种克制反而让电影显得特别美好。
陈翔六点半的第三部电影了,能看出陈翔导演把《铁头无敌》的家庭矛盾转向了这次《重楼别》的爱情,也延续了每部一个主角的传统,以及陈导世外高人般的无厘头龙套。
电影想套及传统文艺戏曲的衰落,以唤醒对传统文化绝迹断代的深思。
但事实上电影里一再强调《重楼别》,在故事内容上也没有很进行很深刻的探讨。
只是给这个传统小三儿三角恋披上了一个人物交合的皮囊。
在与滇戏《重楼别》的角色对位上也很难提现。
馆长扮演将军也是主角应该对位戏曲中的将军,而段小姐是女主就应该对位的是那个婢女。
可剧情上,将军和婢女两情相悦,将军自知瘫痪,不想连累婢女,答应帮她找个好人家再嫁。
可毛台可能因为经济原因等什么不自信,就这样把段小姐往渣男身上送,这不是往火坑里推嘛?
真的会有好结果吗?
剧情向就是一个可怜姑娘被在线渣男骗,后来遇到真情老实人接手的故事?
在人物塑造上,几个配角感觉都不是很立体,单独换掉其中一个可能影响都不大。
大多是为了笑点而笑点,具体也不细说了。
但总体上,在网剧捞金泛滥的时代,已经是一个蛮不错的作品了。
没落的戏剧,凋零的艺术,在时代洪流当中仅有的方寸之地被这群怂,馋,轴,呆,蠢这样的一群人坚守着,好像螳臂之举难挡其势,但是也面对心爱之事即将消失,还能一如既往的全心投入,全身拼力。
这可能也是有的艺术,手艺能生生不息的原因,无关利益,只因爱你,所以豁了命的守着。
关于君山哥的感情,我想说我爱你不是因为感人至深,而是我满眼都是你,感情也是顺势而成
陈翔六点半很多年的粉丝了,陈翔每次电影选择的主题都挺好的,废话少说,铁头无敌,民间高手,拳王妈妈,这次选择的是戏曲为背景,我很喜欢这些宣传传统文化产业的电影,有《老腔》《百鸟朝凤》《美姐》《霸王别姬》。
重楼别整体的故事情节还是很流畅的,其实我还是很喜欢这种顺畅丝滑的感觉的,一些导演自觉的多线叙事很6,但是出来的效果却打折扣。
馆长真的很爱晓蓝,可以说是痴爱的那种,这种爱仅存于电影之中吧,在现实中肯定也会有不少人说大傻子,也大概率不会有结果,但是这种纯真的爱情真好。
我是设计专业的,虽然我对戏曲可以说是一窍不通,但我还是很喜欢戏服脸谱绚丽的色彩的,这高饱和度的颜色真的好棒,希望这一门艺术能够永久传承下去。
我要去云南的话一定要去看滇戏,可惜在团购地图搜滇戏,都搜不到了,这一门艺术可能真的很快消亡了吧,实在太令人惋惜了。
我们在一起那么多年,却只用了几个小时各自奔向前方我才明白人生如戏,一旦唱起就注定有了曲终人散的那天摘掉行头,脱掉戏服,我们看见的是放下,感受到的是不舍。
我们喜欢看舞台上的演绎,每一出离合悲欢,我们虽然笑了哭了,但总会告诉自己那不是真的,那不是我的,可是倘若那真的不是我的,眼泪是谁的?
舞台上的爱情好纯粹,现实中的油盐有点儿咸。
段小姐爱张先生,段小姐爱君山哥,每一段爱都好纯粹。
君山哥爱滇戏,君山哥爱段小姐,君山哥爱剧团,爱的方式都一样,他幸福就好。
打动我的可能就是这份纯粹和付出。
我们渴望的难道不就是这份纯粹和付出吗?
重楼别里将军的爱不就是这份纯粹与付出吗?
爱上婢女,即使是婢女,也爱了,让她嫁人,即使有不舍,也让了。
将军一杯一醉,重楼别隔江水,词里唱尽前尘往事,怪我入戏太痴,重楼过往沧桑,剧中离合悲欢,石桥一曲夕阳恰好,问将军何不归你错拿了我的水杯,我此生情系,我找到你的照片,你直面内心,原来不是我一个人的闹剧,我看起来愚蠢吗?
不是那天的气球,是最美的彩虹。
在爱奇艺上看到推荐的,本以为是个小成本电影,没想到让我深深的触动了,作为一个年近三十的废柴,含着泪看完的。
离别不见重楼别。
有自己坚持的喜欢的东西是幸福的地方戏曲演员刘馆长和几个弟子一起经营着一家戏馆,戏馆收入微薄,每天只有几个逃票进来的老头,为了维持戏馆生存,刘馆长想尽办法,但收效甚微,他们的生活也陷入了窘...
网络上有句话:生活就是这样,往往自己最在意的东西,在别人眼里平平无奇。
《陈翔六点半之重楼别》这一部网剧包含了许多的艺术元素,诚如很多影评所说,陈导在处理众多元素时显得有点力不从心,但是我认为他还是能够把握住了最主要的二元:传统文化与爱情。
那么如何理解这部电影中传统文化与爱情之间的关系呢?
我认为可以用开篇的那句话作为理解的视角:坚持。
这种坚持的意义也许只具有个体性,并不具备普遍性。
坚持滇剧作为滇剧艺术的传承人,电影男主角刘君山一直在苦苦坚持。
也许是能力有限,也许是现代生活节奏的改变,刘君山没有办法为戏馆实现可持续化的经营,只能靠张总不稳定的投资来苦苦支撑。
刘君山坚持的动力大部分来自于他作为传承人肩负的责任。
但是,他的坚持得不到很多人的认可。
影片把这种得不到认可在一幕中通过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冲突进行展现:在大理演戏时被一群杀马特青年用鬼步舞轰下台:“太无聊了,听这个还不如烫头发去,瞌睡都把我唱出来了。
”
图片来源:爱奇艺电影截图作为传承人的刘君山应该在多年的演出生涯中遇到过不少这种情况,一路走来,冷嘲热讽、白眼应该没少受。
所以,一旦遇到喜欢滇剧的人,他都会津津乐道,打起精神。
得到别人的认同和喜欢,哪怕只是一两个人,都能为传统文化的传承者注入了不少动力。
这在影片开头可见一斑:看到年轻的段晓蓝进剧院,整个戏班子都沸腾了,甚至“成为了他们生活中的光亮”,也成为了刘君山爱情萌芽的源头——刘君山错以为段晓蓝喜欢滇剧,两个人有共同的兴趣爱好。
在与段晓蓝的第一次约会时,刘君山也是跟她聊起滇剧。
图片来源:爱奇艺电影截图坚持爱情段晓蓝对于爱情的坚持也是如此的执着。
但如果说刘君山能力不足没法经营好戏馆,那么段晓蓝也是因为能力不足没有辨别出渣男。
因此,段晓蓝的坚持也得不到别人的认可,甚至连自己都不认可。
在大理时,刘君山问她为什么选择跟张总在一起,结果说秃噜嘴,说成为什么给别人当小三。
段晓蓝也顺着刘君山的口误污名化自己:“不是在一起,是当小三。
”甚至还反讽自己:“因为我爱钱啊。
”其实,段晓蓝家境富裕,并不缺钱,只是在爱情中迷失了自己。
在爱情中迷失了的人,就容易犯下傻傻坚持的错误。
但是,作为舔狗的刘君山一直守护着段晓蓝。
作为舔狗,刘君山只能认可段晓蓝的坚持,即使这份坚持是错误的,是违背伦理的。
但是,经历了大理一行,段晓蓝心智逐渐成熟,也慢慢从与张总的爱情旋涡中脱离出来,最后她也因为刘君山的跪舔而回心转意。
舔狗舔到最后一无所有?
不,应有尽有。
刘君山与段晓蓝在一起之后,以段晓蓝家的经济实力,刘君山应该可以继续追逐他的梦想,坚持传承滇剧。
爱情事业双收,达到人生的巅峰!
“把戏唱下去好吗?
”“你愿意听吗?
”“我爱你。
”这冷檬真酸,我也酸了。
图片来源:爱奇艺电影截图然而,现实生活中,传统文化的流逝似乎是必然的,跪舔的爱情无论再努力也是枉然的。
在故事里面发生的林林总总,别人只会当做饭后谈资,轻描淡写地略过:生活就是这样,往往自己最在意的东西,在别人眼里平平无奇。
女主角清新男主角深沉。
插曲特别好听,一看片花觉得很值得一看。
不知道里面有多少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的悲欢离合。
打开手机看电影花了八元钱,也不贵,这个月也可以看别的电影。
也不喜欢看电影,不如看陈翔六点半。
上初中,喜欢陈翔,那一个和苏妙龄唱"我听见风吹过地铁和人海”。
现在看蘑菇头,真好看,好好笑。
看过《拳王妈妈》,我才知道在这之前,陈翔六点半还拍过《民间高手》、《重楼别》。
《民间高手》是昨天中午看的,一鼓作气看完,看过之后,并没有想要写点什么的想法。
到今天,印象已经变得极其淡薄。
努力回想,有一个“为圆爷爷梦,组队打乒乓球比赛。
乒乓球比赛是假的,最终真真假假,假假真真”的印象。
《重楼别》昨晚开头,今天中午吃过早午餐后看完。
看过之后,我又想为此写点什么,来记录我看过。
(是的,独处的周末,吃饭时候总会做点不动脑子的事情。
看电影,是一直以来的习惯。
这习惯有一个弊端,好看的电影,我会停不下来。
)相较《拳王妈妈》,《重楼别》带给我“哈哈哈哈”的片段特别多,最乐不可支的是“陈翔被落在路上,开启网络直播”那一段。
我想以后,如果谁让我推荐一部爆笑电影,我会推荐《重楼别》。
《重楼别》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
电影中“重楼别”是一场戏的名称,戏中有将军、婢女。
将军婢女即将成婚,将军要出征,婚期推迟。
将军受伤瘫痪,为婢女重新安排一段婚事。
电影讲述的是演《重楼别》一帮人的故事。
有一个戏馆,演滇戏,来戏馆看戏的人,只有老头老太太。
某天台下出现一位年轻女观众晓蓝。
晓蓝与戏馆馆长曾经在公交车上有一个美丽误会。
戏馆生意不好。
馆长请求张总投资。
馆长喜欢晓蓝,晓蓝是张总的小三。
晓蓝做小三,心境出了问题,馆长为投资、为感情,帮助晓蓝修复情绪。
戏班出发大理演戏,途中欢笑言言、风景秀丽。
张总离婚,戏馆倒闭。
馆长与冷檬在一起。
馆长带着戏班开启直播唱戏。
连看陈翔六点半的三部电影,出演电影的人是相同的人。
看完有一个感受,他们的演员,演谁像谁,跟着电影剧情走的时候,全想不起来他们之前在其他电影中的样子。
(嗯,猪小明有些例外,不知道是否与他的胖有些关系。
)《重楼别》带给我记录冲动的是什么呢?
我想是馆长的真实以及他的“不为五斗米折腰”。
电影接近尾声,张总说:“哦,你说上回投资的钱。
刘君山就没有要。
你说这个人,从前求爷爷告奶奶的跟我要投资……他又不要了。
还跟我说什么,不是做所有事情都是为了钱。
”不知为什么,我似乎就是特别能理解馆长的选择。
如果是我,在相同条件下,我肯定也是不会要的。
150万啊!
如果是我,我真的不会要么?
还有一点是,戏班去大理路上,那种确认目标前行途中的轻松惬意,是我所享受的。
烂,新喜剧之王的那种烂,甚至更烂
俗但不尬
和杀马特的冲突起的很突然,也毫无理由,冷檬也跑的毫无理由,既然早就喜欢茅台,而且也家里也有钱,根本不是为了对方的钱,对方又不在乎自己,何必还拖延到订婚,剧情很差,演员的演技也有好有坏。六点半系列还是拍小视频更好。
虽然定位风格和以前不一样 ,但不变的仍然是一部良心好作品
这种所谓的作品,根本就不及格!
期望的有点高了,原本以为是讲传承戏曲文化的。没想到是披着戏曲外皮的爱情片……
为什么感觉入不了戏,总觉得感情戏还没有到那种感动人的程度,小三这种老套路还是用上了,用心是用心,总觉得没被打动到。
等陈翔六点半有了院线电影,我一定去电影院看!
爱情不够啊
人总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技法青涩的诚意之作。内容套路,但贵在演得走心,拍得不糊弄。
感动永远成不了爱情,跪舔党永远是备胎
爱 让人有了坚持下去的勇气
戏如人生,曲终人亦散
很开心参加了壹条电影的活动,看的陈翔6:30☺️电影很有特点,融入了很多滇剧,非物质文化遗产啊,效果也很好😂影片有喜又悲,对比很强烈但也很自然,虽然是一部小成本的电影,但还是很不错的,推荐哦😊BTW,女主角相当漂亮,还来到了现场互动,哈哈。感谢壹条、下次见!
您还是拍点短视频吧
剧本一般,陈翔很努力。他一直都在思考,只是环境所限但是,老戏骨很用心,男主角刻画的非常成功。衬托了女主角的苍白
6/10. 好一出重楼别。
冷檬太好看了!演技也有表现,但是人设和故事真的非常不喜欢……小三真爱到手反而放弃转投老实人?冷檬小三绝对不接受。而且看着爽,但实际上感情没那么多铺垫……太突兀了
比不少网大好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