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格来说,这是一部众星云集的烂片,虽然演员演技爆裂,但剧情却漏洞百出。
这里给大家盘一盘影片中不合理的地方:1、罪犯的处理结果并不合法。
被植入记忆的罪犯男主杰里科,出来帮忙前,杀人无数,入狱后也不断生事,屡教不改。
借协助警察之便出狱,杀了一个人,撞死两个人,还伤了好几个人。
回记忆原主人的家,抢劫、勒索、非法入室。。。
后来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断有违法的行为出现,有无辜的路人被伤害。
抢车、撞翻警车等等。
结果呢,最后他并没有被抓去继续坐牢。
合着做了99件大坏事,用1件好事就能抵销。
这从哪国的法律来讲,都解释不能。
2、人物感情很赶时间地硬塞。
把记忆放在另一个人身上,让他回去跟记忆原主人的妻女过生活。
面对一个脑袋是老公的,身体是别人的男人,不可能那么容易想通和接受吧。
从男的角度来讲,你是爱我,还是爱我脑袋里的记忆,也是个有点绿的问题。
电影明显把这部分弱化了,当然导演是想突出破案的情节,不想过多地走情感路线。
但是如果不花时间去铺垫,剧中的人物感情就会变得很突兀。
例如女儿对罪犯过于热情,才见一面,就要他留下来。
他要走了,又叫他一起弹钢琴。
被抓的时候,也一直叫他来救,自来熟得也太快了。
3、开了挂的“荷兰人”。
用了几秒钟把核导弹设置成,谁发射就打谁的模式。
在不同的导弹发射系统之间,怎么在短时间内进行这么复杂设置的。
咱们不得而知,但观众能感觉到这挂开得太过了。
而且男主设置的初衷是谁发射惩罚谁。
可定位的方法竟然是使用者电脑的位置。
得亏发射人是在飞机上,如果是在人群里,或是在某个办公大楼,或是用得核导弹,或者更变态一点,要在男主和家人面前进行,那不是全部挂掉了。
剧本写得有点太欠考虑了,侮辱观众的智商。
4、“荷兰人”得知对接人被杀,竟然不换地方。
记忆原主人被杀,“荷兰人”气愤地说不相信美国了,要去找俄国。
你不相信美国了,还住在他们政府派出的对接人,安排给你的房间里。
一般人都会认为,对接人知道他的位置,政府应该也知道吧。
你住着人家的房子,去找俄国人合作。
不等着被抓吗。
5、主角家人的光环也很耀眼。
妻子和女儿被抓,中途男主炸了反派的武将,去找“荷兰人”,反派头头也没有杀一个人质来惩罚一下他的行为。
后来男主拿到u盘了,反派头头说要妻子目送女儿先走,结果啥事都没发生。
主角解救妻子的时候,反派头头拿着枪在旁边全程观战,连叫主角住手,他手里有男主女儿也不说,真是个正人君子。
为了大团圆的结局,导演也是用心良苦。
这是一部被拍成科幻片的伦理电影。
而好的影片,是会给观众真实感、合理感。
这部片子明显没有。
不过演员演技是在线的,毕竟都是大牌明星。
这么烂的剧本,我一个大男人,看到男主性情的转变,拼命去救记忆前主人的妻女的时候,都有点感动地想哭。
Tips:剧情紧凑但并不够烧脑,前段略血腥不喜者慎,无彩蛋,以下略有剧透几乎是中午和同事吃饭收到关于这部电影的好评,晚上就拉着朋友奔电影院去看。
换脑手术、悬疑、动作场面以及“神奇女侠”美的不要不要的盖尔·加朵足以凑齐去看它的理由。
然而等绷紧神经的追踪桥段、鲜血四溅的暴力镜头以及好莱坞惯用的飞车爆炸场面都统统毫无悬念的出现后,我突然发现这部电影打动人心的地方不是在剧情和画面。
它只是在讲一个看似简单又冲突,残酷又温情的故事。
如果给一头野兽装上一颗柔软的心,一切会变的怎样呢?
故事的男主角是个先天脑功能受损,暴戾粗野、惹事生非的罪犯。
像头原始的野兽,禁锢在牢狱中疯癫而无用的做着困兽之斗。
机缘巧合,沦为中情局救世的工具,被科学家注入了死去的特工的记忆:聪慧的思维、敏捷的身手、礼貌道德和对家人的爱与温情。
<图片3>当野兽从手术中苏醒时,怎能容忍自己成为别人摆布操纵的木偶。
他竭力逃出中情局的束缚,暴力而不带一丝人性的烧杀抢掠,想追逐猎物一般粗暴又执着的找寻记忆里特工留下的钱财。
<图片4>然后特工记忆里的教养,同情心和对家人的爱不时的随着断断续续的记忆碎片影响着他的行为。
他开始困惑、恐惧和愤怒的对抗着这些不属于自己的情感。
犹如困兽之斗,在不安和惶恐中本能的抗拒、挣扎和抵触。
不知道为什么,电影里的男主角总让我想起无敌破坏王和怪兽电力公司里的那只大毛怪。
<图片5>都是看似笨拙又凶狠的人,把自己的脆弱和不安用蛮力和恐慌一层层紧紧包裹起来,把恐惧转化为敌意,恶行恶状的对抗这个世界。
而这样对人的结果往往是收获对方同样满满的抵触和恶意,像只炸毛低吼随时挠人的猫。
而当厮斗结束,只能躲到角落里默默舔舐满身伤口。
当然不管是动作片还是动画片,导演们永远会在结局的时候站在世界中心呼唤爱,怪兽都被孩子的天真善良和无限信任所收服。
男主角由爱故生怖,当他试图继续做一个心无旁骛的恶人,却一次又一次,无法对特工的妻子女儿下手。
那一刻他显得脆弱又无助。
在和温柔的心抗争的过程中,他开始从恐惧愤怒和暴虐,转为慢慢放松剑拔弩张拱起的脊背、收起锋芒的利爪。
卸下防御,在忐忑中小心翼翼的去接受小女孩无条件的,陪她埋葬玩具大象,陪她学习弹钢琴,成为一个袒露疲惫、软弱但却温柔的人。
<图片7>16岁生日时最开心的是收到过上面这只圆滚滚毛茸茸的大毛怪的玩偶,虽然离家后它不再陪伴我,但永远记得这只有颗温柔的心的大怪兽告诉我:We scare ,because we care
时过境迁,当年的奥斯卡最佳电影导演,蜚声国际的凯文·科斯特纳如今最为人熟知的作品不再是《与狼共舞》和《保镖》,而是“那个超人爸比”。
高龄帅比和前帅比的为数不多的转型方式之一,就是不修边幅刷脸秀资历,但显然并不适合还有些想法追求的凯文·科斯特纳——2016年的《超脑48小时》就是他的又一次尝试,虽然结果可能并不会比同样饰演反面角色的、2001年和库尔特·拉塞尔合作的《惊天骇地》好到哪里去。
抛下这个“一句话剧透到底”的中文译名不谈,《超脑48小时》还是很好地洗刷了科斯特纳本人近年来的萎靡不振霉气影响,如《三日刺杀》和没蹦跶起来的杰克·莱恩《一触即发》。
除了在DCEU中令人影响深刻的后爹形象,科斯特纳的电影作品早已被当下的大多数观众所彻底遗忘。
当然,这也并不都是他的错:自90年代中后期的《未来水世界》和《邮差》两大重磅哑弹惨案之后,这位老牌影星虽不至一蹶不振,但很难再接到更适合他的电影了。
从《侠盗罗宾汉》《刺杀肯尼迪》《谍海军魂》到《瓶中信》《惊爆十三天》《关键投票》《麦克法兰》《选秀日》《布鲁克斯先生》(是的,我喜欢《布鲁克斯先生》),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科斯特纳在两个不同阶段主动或被动选择的电影题材之间的差异,甚至是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
和这些作品相比,《超脑48小时》是那种你绝对不会记住的科斯特纳电影,但这部浮夸做作偶尔 有趣的记忆交换电影还是对某些人群有着值得一看的理由的。
异国情调的伦敦设定,以及汤米·李·琼斯、加里·奥德曼、盖尔·加朵和瑞安·雷诺兹的豪华主演名单(DC前任和现役主力)。
值得一提的是,凭借《死侍》风光无限的瑞安·雷诺兹在本片中的戏份寥寥,如果是粉丝的话,还是不要报什么期望的好。
而更有趣的一点,是瑞安·雷诺兹大约在一年前,与本·金斯利合演了另一部获得别人记忆的科幻电影《幻体》——具有讽刺意味的是,雷诺兹在这部电影中的角色,和《超脑48小时》中完全颠倒过来了——而坊间评价也是和《超脑48小时》一样地低。
《超脑48小时》的故事架构,大致就是上个世纪8090年代,那个高科技满天飞、霸气而又荒谬的动作电影鼎盛时期才会诞生出来的B级大作。
这部电影有一些很好的动作场面,但情节相当奇葩而又错综复杂,考虑到参与其中的这些男女演员们的表演实力,这是一件很难原谅的事情。
当优秀的演员遇到错误的剧本,就会留下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印象。
《超脑48小时》成功地在中老年版的《谍影重重》里放进了一个双重记忆的推车老汉,利用荒谬的情节和可笑的对话,让这帮黄金演员们一路跑偏,尤其是加里·奥德曼(算上去年的《44号孩子》,大叔的确需要跟经纪人好好谈谈了)。
<图片1>揣着来自五湖四海的优良素材,做杂和做砸了一盘名料理的,就是资历尚浅的掌勺人阿里尔·弗罗门。
2012年拍摄并与次年5月上映的《冰人》是一部很有想法、但是执行上问题不少的犯罪电影,片子节奏缓慢单调,但由于群星之中有着正值表演旺季的迈克尔·珊农(本文中第三个来自DCEU的角色)挑大梁,使得沉闷中沾染了一丝宿命和绝望气息。
然而,同样的风格并不适合《超脑48小时》。
我们看到动作片的基因在尽力扭转这种气质,但是最终还是显得冗长、慵懒和无聊。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导演最近两部电影在口碑上有着类似的分数分布,但2012年《冰人》投资1千万,最终票房不抵2千万;2016年的《超脑48小时》的制作费用上升到了3千万美元以上,北美首周却仅仅收得1千万,全球范围能否实现数字上的收支相抵,还要打个问号。
但是9成以上是个句号。
作为千禧年影业和狮门影业年内放出的无数中小成本炮灰电影之一,乏善可陈的宣传似乎在暗示就连狮门方面也没有报什么太大期望。
而大洋另一边,两天内连续引进两部瑞安·雷诺兹的套路片子(在本片中甚至仅仅是酱油),却纷纷大张旗鼓地打着无法引进的《死侍》的旗号做宣传,真是令人哑口无言。
和《冰人》的复古风相比,《超脑48小时》的沉闷几乎可以归类到化石风。
两位编剧道格拉斯·库克和大卫·维斯伯格的上一部电影作品,是1999年的《致命追缉令》,再往前,就是卖拷贝的《勇闯夺命岛》了。
所以理所应当地,《超脑48小时》几乎就是上世纪90年代越拍越离谱的动作片的死灰复燃,20多年过去了,除了核心概念从“变脸”成了“换记忆”,几乎无所长进。
情节依旧漏洞百出,动作戏依旧难以打起精神。
即使电影不屑于在“记忆=人?
”的哲学问题上做思考,但在道德层面上依旧留了大坑:主人公是个暴力犯,下手毒辣凶狠,难道干了特工的活就能干脆洗白,让那几个可怜的押送警察白白送命了吗?
这种刻意模糊和撇开不谈的道德问题,正是现在的动作电影中所不屑于讨论,甚至扭转黑白的地方。
一周后即将上映的《美国队长3》,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难道有名人作保,前犯罪者的犯罪事实就能一笔勾销了?
对他的所作所为就可以不追究了?
显然不行。
但是被惯坏的影迷们才不care。
他们只想看到基和爽。
当然,除了这些不可解的死局,演员在表演方面还是没有出什么岔子。
瑞安·雷诺兹几乎是刷了个脸就退场了,除了证明他能够饰演严肃角色之外,对整个故事起到的作用微乎其微。
而对于中国观众来说,比本片还要早一天上映的、同样无聊的《幻体》几乎可以拿来当个前传或者续集来看。
加里·奥德曼扮演的角色透露出近期少见的不淡定,但是单调得没什么嚼头。
同样定位尴尬的还有汤米·李·琼斯,看得出在这场马戏中不只有加里·奥德曼不知所措。
两个月内就有3部电影上映的神奇女侠同志正在攻城略地,用演技扫清对盖尔·加朵的一切质疑——虽然比不上在奥斯卡战场上屡战屡败的路易斯·莲恩,但在《超脑48小时》中,她还是为角色带来了一些不错的情感深度。
作为奥斯卡最佳男主角提名者,凯文·科斯特纳的表现可以说是一如既往的认真和严肃,极度善于通过眼神和面部表情诠释角色内心变化。
他在电影中的角色从电影开场时的狂躁易怒,逐渐转向冷静内里,科斯特纳很好地平衡和调整了他的角色的情绪状态。
和《布鲁克斯先生》中的书生气连环杀人犯相比,具有更高的可信度。
<图片2>所谓春季档多烂片,《超脑48小时》赶在春季档的尾巴上,当然也未能免俗。
电影的情节非常牵强,尤其是Happy Ending更是大跌眼镜。
和前几个月上映的《伦敦陷落》和《九九九》等片相比,《超脑48小时》更加无趣和落后,只有零星几个动作场面能让人提其精神。
这是一部适合那些在碟片和点播市场上无聊浏览的中年男人们打发午后的美好时光的片子,既没有精巧到成为酒后谈资,也不至于让人立刻起身就走。
这种电影你我都见过不少,至于要不要买票去资磁一下——家里电视收不到中央六么?
<图片3>
“我听说过爱这种东西,但是从来没有感受到它。
”超脑在豆瓣、时光上的评分并不高,就连IMDB上的评分也不高。
大概一般观众、尤其文艺青年一看是一个动作片,这种好莱坞撒狗血,怎么可能给高分呢?
但是在我看来,这是一部好片。
影片中,凯文科斯特纳是一个坏蛋。
他没有恐惧感、没有爱、没有恨、没有同情心。
极其危险。
按照医学上的解释,这是因为他小时候受过脑伤,大脑前额叶没有被开发出来,这一部分是掌管爱、同情心的。
“组织”里有一个执行关键任务的特工死了,于是组织找了一家医学公司,把特工的最后的记忆植入这个家伙,刚好他的前额叶缺陷被开发出来作为受体。
“组织”在他被移植了他人记忆后,迫不及待只想知道到底关键任务里的信息,不惜牺牲任何人,连特工的老婆,都是可以牺牲。
而此时,这个坏蛋的记忆力有了爱和同情,当人感受到爱之后,故事才真正开始……我觉得很感动。
无情的是组织,有情的是人。
整天看黑帮片,武侠片,喜欢那里面的道义、兄弟情,从来没有感受过。
直到有一年,我被“寻恤滋事”(事情不便详谈,但是肯定是无罪入狱,在你国,真不新鲜),在号子里的最难过的东西,并不是受苦,而是信息不对称。
你根本不知道自己会被怎样?
出来后还会不会有人管你。
在我出号子的时候,我在北京认识的一个朋友,也不知道从哪里借来一辆宝马车,在门口很拉风地等着我。
他自己是一辆普通的车,为了让我感受到有面子,他特意借来他能借到最贵的一辆宝马车,为我接风洗尘。
后来我才知道,他为了我的事情,一个月到处奔忙,差点和好几个朋友闹翻。
他还准备像《美国往事》那样,给后备箱弄一个裸体美女呢,因为我小弟弟在,只好作罢。
那一刻,我感受到了“兄弟”。
“我知道有江湖兄弟情这件事,但是我从来没有感受过。
”直到感受到了,才觉得真的很美。
忽略掉那些剧情上的小瑕疵,享受这样的感觉吧。
大量剧透,慎入。
电影在紧张的追逐中展开,一开始就向我们展示了时代背景下高超的网络科技大战。
接受这个科技水平的设定之后,移植什么的科幻就变得可能了。
安全局的特工在任务中意外牺牲,然而安全局必须找到只有牺牲的特工才知道的秘密,他们找到一位年老的医生,因为他掌握着。。
记忆移植术。
然而这项已经超出现在科学水平(我没有研究过神经方面的东西,之前看新闻说是有一个多国科学家联合实施的换头术,不知道进行得怎样了,但是感觉电影里的技术比那个换头术更难,因为连人类的记忆系统与神经细胞的关系都还没研究清楚。。
)的技术,还需要一个适合的受体,即存放这些干细胞的人。
那么接下来这个千万分之一的幸运儿就出现了,我们的男主,他很特殊,他的大脑受过伤,是这个手术的最佳人选,但是他也因为受伤,他常年待在监狱,没有情感,不知道对错,杀人如麻,对一切都不在乎。
手术成功了,男主的大脑强烈地受到了特工的影响,他不自主地回到了特工的家里,来到了特工妻子的房间。。。
还去看了特工的女儿。
最后,他从特工家里带走了一些金属制品,但在拿这些东西换钱的时候,他忽然想起了“自己“曾用这把梳子给可爱的女儿梳过头,于是一把夺回了梳子。
特工的习惯,甚至感觉,已经开始渐渐控制着男主的行为。
男主经get到了特工的很多东西,不仅是记忆,还有技能,甚至行为习惯,说话方式。
在男主因为和反派的斗争中受伤后,他还是习惯性回到了“自己”的家,给自己包扎伤口,这时候女主拿枪来查看,男主把移植的事情告诉了她,解释了自己奇怪的举动,并回忆了”自己“曾和妻子相处的点点滴滴,终于女主无法对面前这个人下手。
男主承诺自己收拾完就会离开,然后,男主居然认真地去清理了刚刚自己弄出来的垃圾!
就像在自己家里一样,不!
他这辈子估计都没做过这种事!
之后男主成功和家人温情相处并得到他们的信任。
第二天,他忽然想起了自己生前曾把一笔巨款放在哪里,然后开心地对妻子说,我们要有钱了,随后去取钱。
天,一个有原则的人和一个没原则的人结合真是好,可以拿着政府的钱就跑。
然而妻子却被反派绑架,反派也成功找到男主,挟持男主去找那个大家都拼命在找的人。
得到特工加成buff的男主在经过实验室时,看到了桌子上有甘油,浓硝酸,简直神助攻!
有种东西叫做硝酸甘油,是炸药。。
炸药,对,没错,实验室是个很容易爆炸的地方,遂成功反杀(炸药的成分和制法我大致了解了下,但这里不科普,因为自己制作炸药非常危险!
所以请不要模仿!
)自己单独去找了那个人,拿到宝藏。
哎?
说好的只是要钱呢?
特工的职业病上身了么?
不,他拿到宝藏,只是为了去和反派交换“自己“妻女的性命。
去见反派的路上,安全局告诉他你把东西给反派,就是把全世界都害了,而男主表示,我不在乎,医生告诉他,特工只能在你脑力存在48小时,时间就要到了,我可以把它永远存留下来,但是你必须立刻回来接受手术,男主愣一下,说出了全剧最棒的一句话,她们对我很重要(可惜忘了英文原文啊,不然味道一定更棒)!
然后义无反顾地去救她们了。
后来的故事,就卖个关子不说了。
但是最后,男主真的爱上了女主,女儿也紧紧拉着男主的手,这样一家人温情地站在海滩上。。。
一个不会爱的人,一个没有情感的人,因为得到别人记忆,学会了爱,学会了做人,找回了另一种生活。
所以说,其实爱只是一种习惯吗,一种存在于神经细胞里的化学物质???
不过电影更多带给我们的,是一种思考,得到别人的头,就真的成了别人吗,可以得到别人的情感,得到别人的生活了吗?
那么面对这样一个并不是自己丈夫,不是自己爸爸的人,但是他拥有自己亲人的所有记忆甚至习惯,他对自己有着像原来亲人一样的温柔,那么他对于我来说究竟是谁,我能把他看做是我曾经的亲人吗?
本来是一部科幻剧,然而由此引发出了一段温情的故事,故事背后的伦理道德,才是最值得人们深思的。
“和无数人的生命相比,她们不重要她们对我很重要”
看到开头就看得到结局的片子,某些地方真的好想吐槽,主角演技精湛也盖不住我的吐槽。
关于小女孩第一次见面就晚安吻他,但是并没有晚安吻妈妈,说明他们家没有这样的习惯。
那他的这个吻只是为了推动演员情感变化而出现。
去掉关于家庭与爱的部分,这就是一部纯粹的暴力恐怖片。
甚至在男主夜闯女主家的时候,稍加改变简直堪称完美的恐怖片。
换过脑子的无情感无理智的精神病患者,因为换脑后接收到了前主人的记忆。
于是夜闯前主人家,家中只有妻儿……恩,想想就觉得可怕。
中情局那群人的智商好像也被吃掉了,明明可以兵分几路解决的事情,非要一条道死磕到底。
看得人好着急。
男主情感上的转化总觉得好生硬。
而对于从开始到最后死伤在男主手中的人我也一直念念不忘,毕竟最后你变得有情感温暖,而那些人变得冰凉。
所以对我来说结局甚至有点虚伪,所有的一切建立在一群人的痛苦上。
哈哈哈哈。
我只是想说比利的领导就是一个令人崩溃的傻逼啊。
医生:刚刚做过手术不能这样让他想太多事情领导:不行不行,快想快想,马上马上……什么?
想不起来?
拉出去,弄死弄死!
什么?
没弄死?
还能想起来以前的事情?
快抓回来,快抓回来!
医生:他现在人格分裂,你只要答应给他钱,他肯定会帮你。
领导:好,给钱,给钱。
比利:往左走往右走,然后……领导:什么?
找到那个关键人了?
回去回去,比利怎么办?
不管,不管。
什么?
那个关键人时假的?
快把比利找回来!!!
嗯,整集就是这样。
将帅无能,累死三军。
原创 2016-05-12 烂总 电影通缉令<图片1>看《超脑》这片,跟玩了一场游戏一样。
说来讽刺,好莱坞没少把游戏搬上银幕,却经常连游戏一丝的精髓都抓不住,而《超脑》跟游戏半点关系也没有,却从头至尾拍出了强烈的游戏感。
如果玩过《GTA》,《热血无赖》,《黑道圣徒》等都市背景的沙盒游戏,《超脑》简直就是一次游戏试玩视频,全程体验高度相仿。
这个故事的主角一出来,是个没有道德观念的混账。
就像刚进游戏的玩家,好奇心强烈到处做坏事,随心所欲斗殴、杀人、抢车、入室行窃,横行街头,无法无天。
尤其是抢了车钻进去,随即切换到第三人称俯瞰视角,背景同时响起电台音乐,除了一些饭制视频,从没见过这么游戏感满溢的电影桥段。
坏事做多了,通缉指数上升,条子很配合地出现了,把没有经验的玩家抓了个正着。
经过一番批评教育,掉了不少经验值。
玩到这时候,胡闹也够了,开始专心攻主线,挣钱、取情报、救人、飙车、斗boss,挑战一个又一个任务,不断解锁新的记忆碎片,与此同时还有一条谈恋爱的支线也不断攒进度……看得出主角是个娴熟的高级玩家,只用了大约100分钟,就接近完美通关。
如果仅仅是情节点和调度手法,那么这样的“游戏电影”我们还能找出不少。
《超脑》更难得的是,整个节奏感都跟玩游戏高度契合。
从风格上看,这电影是比较老派的那一型,几个主要的男性角色,没有一个是颜值选手(最起码在这把年纪不是),唯一稍微能靠脸的瑞恩·雷诺兹,也是胡子拉碴不修边幅的。
而通常来讲,这种傲娇不配合花痴少女口味的类型,理应节奏都比较快,废话比较少,感情戏更是能删则删,主打简单粗暴才对。
<图片5>可《超脑》却有所不同,节奏舒缓,谈情说爱成分多,时而偏离阳刚的美式犯罪片轨道。
不但文戏如此,几场动作也不追求快刀斩乱麻,多了一份稳重。
整个叙述节奏,像一部文艺爱情片,更多过一部科幻动作片。
相信女性观众会跟男性一样被吸引。
这个113分钟的故事倘若放在80年代,90分钟妥妥讲完。
在每一个环节都有停顿,正是游戏玩家的体验,除非某些过场动画,情节的张弛变化也不会太明显。
另外,《超脑》也挺能反映好莱坞电影的一种变化趋势,即一种比较老派的价值观的崩溃。
要在十几二十年前的商业片里,如果主角故意杀害无辜者,或者哪怕是对失去反抗能力的坏人下了手,也是无法得到救赎的。
而《超脑》哪怕是主角人格上已经弃恶从善,洗心革面,依然像《飓风营救3》的老爸一样,为了救“家人”毫不在意弄死弄残警察,当局也照样视若无睹,观众更衷心盼他不死,浑然不会替死去警察和路人感到愤怒。
这种道德疏离化的趋势,倒是为将来商业片的暴力指数飙升,铺平了道路。
<图片6>当然,对于大多数观众来说,影片最引人咀嚼的一点是,你会不会爱上移植了爱人记忆的陌生人?
电影的处理颇为暧昧,并没有指明女一是因为共同的记忆对他坠入爱河,或因为他是一个拼死护救母女的“好”人,还是两者兼而有之。
结尾也大幅留白,答案全在戏外。
模糊处理当然是创作需要。
说来说去,诸如记忆是否能完整移植,移植能否改变宿主的人格,这些议题,科学上没有定论,电影也没有义务或者必要来下个结论,那样在立意上反而低级。
当然,商业片总要承担起劝人向善的道德使命,在模棱两可间走向光明乐观、温暖人心的那条路,是商业和艺术的双重优选。
《超脑》不是有野心的电影,对于科技命题的探讨,就跟它的动作场面一样,规模不大,点到辄止,但比起那些眼花缭乱的超级爆米花,它不至于让观众麻木在视听轰炸里,也没有用各种烧脑逻辑把人绕晕,走出影院还剩大把脑细胞可以跟情节较较真。
想想还真不好下结论呢:如果有一天,你的伴侣爱上了拥有你记忆的陌生躯体,你是喜还是忧呢?
Ta对你是忠贞还是背叛呢?
你们来告诉我答案!
影城今日有场媒体的首映。
2D影片。
从没写过影评,第一次。
过去看电影前,都会在豆瓣上找一下评分,来做为参考是否有去电影院看的必要性的很大因素。
这次写,比较单纯,不想误导,也非水军,只是简单写写观影感受。
具体剧情,我尽量不会透露太多。
每个人都有自己选择看电影的标准,是否值得去,还是自己来思考。
以下我尽量客观来写。
关于演员,大家已经看到了。
主演的话,不用说,影迷比我清楚。
实力派比较多。
针对这个片子来说,演技的话。
每个演员的表现也足够撑得起每个角色。
本人觉得OK。
这部影片,广告植入很少,也算是良心制作。
影片涉及内容也是很广:有打斗场景、有飙车场景、有枪机场景,以2d来表现的话,视觉效果的话,可以给4分(毕竟在到处充斥3d效果下,动作效果已经很难做到更震撼的程度了);有在植入另外特工记忆后迷途知返;有亲情亦有爱情。
整个故事比较饱满。
而大的逻辑性也比较强。
个人觉得,是个及格的作品。
以上为比较中立的观点。
以下为个人对该电影的评价。
如果给该电影评分,我大概会打在七分左右吧。
现在只通过预告打到8以上,我觉得,大部分是看演员来评的。
如果单纯从故事本身的话,个人觉得,也许明年回想今年的印象深刻的片子,这个基本不会出现在名单里。
很简单。
内容完整饱满,却缺少意外惊喜。
我们看电影前都会看一下简介或者预告片。
看完以后,我们大概会理一个思路出来。
好的片子是什么?
就是即使你知道它所要表达的主线内容,但是你看的时候,会发现很多意外的惊喜,他不会按照你大脑通过简介或者预告片所形成的思路来走,甚至是完全是相反的,亦或者这个思路是通过一种你想象不到的方式来表现出来。
这就是一个好的电影。
就是即使你知道讲的什么故事,依旧可以发现很多惊喜部分。
然而超脑48小时这部电影,你看完完全不会有惊喜。
就是一个原本是位行为不受控制的犯人被植入特工记忆后,因为时常会回忆起亲情爱情片段,而选择最终做个更好的人。
当然这个主线还是围绕那名特工生前的任务。
然而就是,亲情感化,迷途知返,更坏的人自作自受,犯人代替死去的特工,任务完美完成。
有点TVB那种总是大团圆的结局。
实在没有让人可以期待更多。
就是说这种片子看的太多,甚至看了开头知道了结尾,甚至过程都没什么意外的一部片子。
如果说要再看一遍,基本可能性比较小。
关于里面里面的两个细节,个人觉得实在是接的有些仓促。
第一点:是开篇导致特工死去的重要原因。
(不好意思,会有场景剧透)总部给该特工乘坐的出租车司机手机上发了要集合的位置上去,司机进行导航。
幕后boss用电脑改了导航航线,于是偏离预期要去的地方,所以总部那边在规定的地址一直等不到该特工,又定位了那位司机的位置,才发现错误,到了以后该特工已经停止呼吸………光看文字,估计大家已经发现问题了。
既然可以定位该车的GPRS,为什么没有在联系以后就一直定位?
这样司机一旦偏离轨道就可以联系上,也不至于在规定的地方等了半天没人才发现问题……这也太解释不通了,既然这么重要,怎么可能都不追踪该车辆…………第二点:总部的一名女员工,其实也算是路人甲的身份。
没什么重要的,倒是总部领导每次有任务她都会在身边。
好吧。
如果说可以有一些作用也好。
在最后她和男主一辆车,结果被拦,然后互相枪战。
如果没啥作用,直接死了,也可以默许。
只不过她中弹了以后,默默地说了句:我中弹了……然后把枪给了男主。
好吧,如果他俩一起合作冲出重围也好。
不过给完枪就死了。。
就感觉这句话说的实在是尴尬……好吧,我有时候细节看的比较多。
在我这种有些吹毛求疵的前提下,其他细节在我看都处理的还不错。
至少都很饱满。
如果有可以对上述两个细节觉得有另外解释的,或者觉得我这边有些太严谨了,大家也可以说一说总体还是标题的感受。
内容完整饱满,却缺少意外惊喜。
虽是超脑,却不烧脑。
老少皆宜,故事完整性很强,或许能有续?
以犯人前身,加入特工记忆,变成正牌特工。
获得前特工的亲情和爱情?
觉得有些牵强。
及时真是有这样的,也不会期待更多。
哪有那麼爛?
套路再俗的故事講的完整也是合格,更何況其中幾場戲處理的相當利落毫不拖泥帶水,不知道甩多少導演幾條街。
全片除CIA頭目愚蠢至極以外沒太多槽點。
七分左右算是更能表達該片實際水準,所以拉拉分吧。
這種都能評一星的實在是沒看過什麼吧,真正的一星電影我隨便都能提供幾百打以供觀摩。
当初引进时我还以为是Self/Less那部,没想到Reynolds在这里打了个酱油。总体还算紧凑,多半星给西汉姆2-0和阿森纳那里的对话。。。。
MX
这大英国还有没有王法了。
制片人好牛逼,用这么个平庸的剧本码来了这么牛逼的阵容。
记忆移植这种事被拍的越来越真实了,技术在不断进步,说不定不远的将来真的可以实现大脑记忆移植。动作戏中规中矩,情感戏不错,几位老戏骨的演技不用说,加朵的演技越来越好,小女孩很可爱。
剧情单一,乏善可陈。
3.5星。续记忆,无新奇。卡司多加0.5星。
什么结局,我可去你的吧!
这部片让我学会了以暴制暴
2017
套路
盖尔加朵真美~科斯特纳继“完美的世界”之后再次饰演有爱的坏大叔
CIA领导是个智障
果然又是噱头 没有这所谓记忆植入技术这故事还不是照样转的动?这种没有底线从故事到人物到处互相抄袭的好莱坞片啊跟你国那种低成本恐怖片没什么差别
加朵也不能阻止片子的脑残
看到oldman,全程觉得会有bad cops...
多一点真诚,少一些套路。
卡司这么好,也改变不了渣片本质
太难看了
绿灯侠死后,其上司戈登警长在菲利普斯将军的帮助下将其记忆转移给了超人他爸,通过这个记忆,超人他爸找到绿灯侠妻子神奇女侠,绿了绿灯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