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朴归真,大打温情牌.回归于阿同学,正如MATCH POINT于WOODY ALLEN--从前大玩高潮机精子装,如今最惊人的也不过是SJ小姐那身白裙或者可以VIEW到大笨钟的景观豪宅;过去多么奔放眩目的浓烈,曾几何时竟然就有了些隐忍的味道--或许再趣怪再惊艳,终究都会殊途同归,直奔平淡而去.好在平淡,倒也是表达的最高境界:舍弃一切趣怪惊艳的元素,讲述一段故事,反倒需要最严密的构思和最合适的PACING,因为此时已经没有任何东西可以帮助导演分散观众的注意力以便藏掉哪怕一点点小拙了.那么也只有以电影作人生,积累了这么些年的经历跟领会的人们,才有足够的自信选择这种路线八.
这电影是耳闻已久了,阿莫多瓦的作品,跟佩内洛普的合作的非常完美,女人的坚韧,脆弱和互相关爱,在琐碎杂乱甚至有些不合情理的故事中丝丝渗透出来,两个家族三代女人的辛酸史,几乎没有男性角色,只有女人之间的耳语,争论和相互扶持,故事不复杂,虽然涉及了不少看起来划在法律边缘的事件,但导演特意淡化了这些细枝末节,着重表现女人们在遇到问题是所呈现出的状态,以及面对困难所做的努力和女人之间的关系.看了几个佩内洛普的片子,她似乎成了这种凌乱,迷人,坚韧却命运坎坷的女性的专业户,但愿不要束缚了她的细路
讨论课讲《回归》,原来西班牙马德里附近有名副其实的寡妇村。
当地妇女在世时就为自己选好墓地并定期打扫。
视死如归,这里没有壮烈的意思,只是坦然接受。
最后两个讨论题又联系到1976-1973年阿根廷肮脏战争中,五月广场上斗争了二十几年的女人——三万政治失踪人口的母亲,妻子,女儿。
悲伤不凄艾,柔弱不软弱。
片中的雷蒙黛,在女儿杀掉丈夫,尖叫之后,即刻冷静。
先是吩咐女儿不要声张,随后有条不紊地清理血迹——甚至中途有人登门也能从容应对;隔日便另谋生计维持家用,后来又瞄准时机巧借援手,连夜为丈夫下葬。
一派冷血杀手的缜密镇定,几乎将情绪的负面影响控制到最低。
与《精神濒临崩溃的女人》中的女人们形成极端对比。
有意思的是,卡门在诠释了为爱发狂的女人的十八年后又在《回归》中饰演一个“幽灵”外婆。
这是阿莫多瓦的有心还是无意呢?
至于中文译名,《浮花》或者《玩美女人》,和主题完全没有联系啊。
难道仅因为晕了凯奇,分了阿汤哥基德曼的绯闻女神吗?
《回归》里有一个很有趣的意象,就是硕大的风车:洁白的,巨大的电力风车在风中缓缓转动。
与此相伴的配乐中,提琴与竖琴演奏出舒缓的曲调。
风卷起黄沙飞舞的泥土路,远处则是一排排的风车,景象很美。
风车也很明显得呼应着西班牙的古老的文学传统——文艺复兴巨著《堂吉柯德》中就有着堂吉柯德与风车大战的著名场面。
风车的车轮周而复始,象征着生命的轮回,又契合了“回归”这样的一个主题。
鉴于对老阿同志的感情不甚深厚,实在难以对《回归》作出超越前人的见解。
何况各路朋友对西班牙神童的研究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再多说也是赘言。
前几日看到师兄使用国粹扑克牌玩了一下中国贺岁片,颇为称奇。
而片中人物鱼贯而出的出场又相互牵制的关系,实在值得玩味。
借鉴于此,起码也是博自己一笑。
规则:普通扑克牌玩法,3最小,摸到红心3可以先出牌,大王最大,小王其次,3管2,2炸A,A可以A老K,依次排序降下来。
对手:《回归》中的男性阵营(老阿前段时间说要男女平等,但在这里还是女人一统天下。
所以,男人们,谁叫你们和阿莫多瓦一个性别呢)父亲( 红心2)丈夫帕克(黑桃5)餐厅老板(梅花10)摄制组男(黑桃9)女人军团:王牌对王牌女儿(红心3)胖妓女(红心7) 宝娜阿姨(方片J)索里亚(黑桃A) 奥古斯汀那(黑桃Q)雷蒙达(小王)妈妈艾琳(大王) 女儿保拉(红心3)女儿的出场就如同洛莉塔,尚未发育成熟的身体,隐藏在妈妈那具有侵略性诱惑的身体后面。
但是年轻就是她足够的本钱。
红心3是最小的一张牌,对全局的走势看似没有什么作用,但谁拿到了红心3谁就拿到了先出牌的权力。
正是这个最年轻的女性,在片中第一个发起了对男性霸权的奋起反抗。
在面对着门后觊觎她年轻身体她所视为父亲的男性的性的入侵时,她发出了第一张牌。
正是这张牌,具有无穷的核反应力。
丈夫帕克(黑桃5) 这应该是影片的第二张牌。
所不同于第一张牌的意义,红心3是引发一连串反应的导火索,而色欲攻心的帕克代表的却总是牺牲的毫无意义的炮灰。
毕竟他确实不是保拉的亲生父亲,这也使第一场谋杀蒙上了误杀的嫌疑。
然而他确实是如此的猥琐无能,甚至令妻子都失去性趣。
在一群强悍的女人中间,这样一个缺乏控制力的男人必然会提早被处理掉。
至于最后的那个尸体,谁还会管他呢。
胖妓女(红心7) 红7的幸运属性是不容置疑的,哪怕它是被放置在一个妓女的身上。
正是她那种不刨根问底的“职业素养”帮了势单力薄的雷蒙达大忙。
其实妓女所取的是最少的,只要以基本的人际之间的善意与平等,一个道歉就怨念全消。
女性之间的情谊,原来可以如此简单而温暖。
摄制组男(黑桃9) 这个本来被我寄予厚望的角色,却一如他的牌性,堕落为无名小卒,至多成为雷蒙达处于非常情感状态下的潜在调情对象而已。
餐厅老板(梅花10) 我以为,这个餐厅老板可以构成叙事发展的另一线索,起码在这个张扬的女性世界里确立一点男性存在的意义。
毕竟,看上去这是一个足够雄性的男人。
然而实际上他不过是机缘巧合地为雷蒙达提供了一个掩人耳目的条件,况且执着而坚韧的女人们丝毫没有给他施展男性魅力的空间。
宝娜阿姨(方片J) 阿姨这个身份,本来就是连接母亲与女儿,邻居与亲戚,人间与鬼魂的纽带。
而且在雷蒙达逃避家庭时她是唯一的诺亚方舟。
然而精神失常的设置却让人更容易忽略她的生活,因此到最后也只是作为妈妈与女儿的契机而存在。
奥古斯汀那(黑桃Q) 前半部影片中,奥古斯汀那的形象是神秘的。
墓地,吸食大麻,头巾,让人不自觉将她与女巫联想起来。
而有些雌雄莫辨的外表,令人费解的行事动机使得我坚定地认为她才是幽灵。
不然为什么会毫无缘由的对一个已到生命暮年的老人如此周到照顾,甚至安排了家属们都会感到头疼的葬礼。
直到后来答案一步步揭晓,不过又是一个因为失去而渴望母亲温暖的女人。
在她得知来日无多的时候,自然而然的想到自己需要的回报——拜托雷蒙达寻求自己母亲的下落。
虽然未果,但直到生命尽头这些女人也不肯做出伤害彼此的事情。
索里亚(黑桃A)索里亚身上有一种纯洁的巫气。
往往她的谎言总是那么拙劣,但还是发挥了老A的功效可以抵挡一段时间。
比如把自己母亲乔装成俄罗斯女人,简直令人忍俊不禁又不得不信服。
同时,A作为王牌之一也是出牌的一个临界点。
而索里亚与小王妹妹雷蒙达的区别就在于,她连自己妈妈是人是鬼都无法分辨出来。
父亲( 红心2) 根据现在流行的说法,作为唯一没有出面的人物,父亲才是隐藏大boss。
直到最后关于雷蒙达谜底的揭晓才让人意识到这个幕后黑手的存在。
此间,男人的罪恶与缺席虽然对女人造成了极大的伤害,却不能影响到女人继续生活的决心。
尽管因为他的原因造成了三场悲剧,但最后女人们的互相理解使他只能收起阴魂的威风黯然退席。
雷蒙达(小王) 女性成为叙事的中心,并且是以这种理所应当的姿态用自己的方式独立而坚韧地存在着,并且成功地让人误以为这不再是一个男权世界,也只有在阿莫多瓦的电影中才有幸得见。
女儿杀死了自己的丈夫,她必须处变不惊。
因为这种轮回决定了她必须要保护女儿来维护与女儿的关系,同时克服自己的创伤。
虽然当年逃避了家庭,如今却必须撑起女儿的世界。
丈夫的尸体在冷柜里却丝毫不受影响的接了大生意并认真地与邻居计价。
影片中女性的小宇宙显然凌驾于男性世界之上。
妈妈艾琳(大王)妈妈艾琳“幽灵”的存在方式,非常符合“大王”通常不必出场便能掌控全局的作风。
这场牌局,只有当亲情觉醒才能宣告结束。
这就像武功的最高境界已经不是依靠招式而是情感或意念的专注,只有当妈妈回家了才是女性意义的真正回归。
Volver,回归。
浮花大概是音译,倒也贴切。
第一次看到海报就喜欢,一如既往的西班牙似的浓烈。
阿莫多瓦的电影从来都只有两个Icon,女人,西班牙。
而在经历了两部看似以男人为主角的《对她说》和《不良教育》之后,阿莫多瓦终于“回归”了——媒体上都这么说,并且这一来就是六个。
三个女人一台戏,何况这六个。
从小到老三代人,性格各异,之间的关系更是复杂。
但即便是戏份最少的角色也能让你留下些印象,阿莫多瓦确实比女人还了解女人。
Cruz让人惊艳,一是时时刻刻的紧身衣乳沟短裙,还有大概就是一种完全不同于以往她在好莱坞电影中的生活感,粗放而又细腻敏感。
但最漂亮的演出属于母亲,这个老太婆倒是时刻散发出孩子般的机灵。
装成鬼魂照顾阿姨,躲在汽车后备箱里跟女儿回家,染头发装个俄罗斯老太太。
她的眼睛又时刻流露出母亲的温暖,不管是躲在床下听到女儿谈起自己,还是远远的聆听女儿的歌声。
Cruz的演出还够不上最佳,因为我觉得在电影里,她实在是太忙了。
但似乎跟靓汤分了就会有好运一样,今年嘎纳偷懒的把最佳女演员给了《回归》的六个女人,身为女主角的Cruz当然最为耀眼。
阿莫多瓦有多了解女人,他大概就有多憎恶男人。
父亲强暴Cruz生下了女儿or妹妹,丈夫又想侵犯女儿。
所以母亲可以一把火烧掉父亲和情人,而整个电影唯一有点戏份的男人Cruz的丈夫,女儿的继父,也在出场几分钟之后被杀死。
开店帮忙的是女人,搬东西是女人,杀了人挖个大坑埋掉也都是女人,就连在打扫坟墓以及阿姨的葬礼上也看不见一个男人。
而即使是杀了人的女人,也一样是天使;即使她杀了你的母亲,也一样可以原谅。
想想前两部以男人为主角的戏就应该知道,有一个正常的吗。
刚买的LP欧洲就这样介绍西班牙的著名之处。
阳光,长夜,唐吉柯德,阿莫多瓦的电影。
而一开始,他的电影吸引我,大概也是这些西班牙的味道。
浓烈的色彩,热情而忧伤的音乐,以及最真实的西班牙女人的生活,这个传统一直延续着。
片子里Cruz唱了一首歌,不完美但很动听,可惜没有字幕,不知道它的意思。
阿莫多瓦绝对是个好的编剧,那些稀奇古怪的情节荒诞却又让你相信它确实发生。
所以他的片子也绝不会闷。
这可是件好事。
1片名:回归。
寓意很深,有女主妈妈的照顾亲友的回归,有女主妈妈的亲情回归,更有女主一家人的故乡回归。
这个名字太贴切了。
2类似电影:"老男孩","水果硬糖","她比烟花寂寞","蝴蝶效应"3导演阿莫多瓦:作为一个gay,拍出了完全女性视角的电影。
全片没有一个男人参演的戏,非常不一样。
与此同时,又很懂男人喜欢的视角,例如俯拍的女性breast,小女生张开腿等等,性视角随处可见,参照他的另一部电影"捆着我绑着我",这或许就是他的影响风格4主题:就是深恶痛绝的打击乱伦这种行为,女主作为其中的受害者,被父亲奸污,生了一个女儿,既是她的女儿也是她的妹妹,这种乱伦在电影结尾让人意外惊呼,也为前面另一条看起来很不着调的线连了起来(女主母亲这条线)5电影和摄影风格:像娓娓道来的南欧风情画,画面艳丽,有八九十年代的欧洲色彩风格6印象深刻点:作为寸头女生的心路历程,为了找寻她因为癌症,在生命最后时光想完成的遗愿,"她妈妈到底在哪"。
那种力量,快要离世的力量。
但是在最后关头,没有因为可以获得去休斯顿治疗的机会而放弃了去指控女主妈妈的机会,这种超脱人性的高品质,肃然起敬。
7打分给8.0分吧,不会看第二遍。
家庭的完整性大概就是每一个天主教国家一直遵循的血液里的信条吧
一个女人。
亲生父亲强暴了自己。
亲生女儿是自己的亲生妹妹。
亲生母亲杀了自己的父亲。
亲生母亲死而复生。
丈夫强暴自己的女儿未遂。
女儿杀了自己的丈夫。
然而所有人都很坚强。
救赎,责任,永劫轮回,回忆。
这些沉重的词语在三代人的生命中重复着回归的步伐。
三代人的轮回。
然而宿命并非沉重,她们用自己的勇敢撑起了完全不规则的规律下和谐的生命。
风车,电视等等视觉和象征意义上的符号的运用和内含其中的隐喻恰到好处。
三一律在这样一个错综复杂的故事中完美无瑕。
阿莫多瓦,这个名字就是这部电影的保证。
很感叹在平和冷静的节奏中,将如此紧凑而矛盾的悖论表现得如此唯美。
也许,正在失落的人们——如我一般——能够从中获得更多的勇气,无论是事业,是感情,还是生活本身。
很棒的电影。
推荐。
西班牙自始至终都是一个离不开红色的国度。
斗牛的红色斗篷、红色建筑以及西班牙人民内心的狂热与奔放。
红色作为一种颜色,蕴含的意味实在太多:温暖、希望、热情、奔放、爱情、凶杀、恐怖、伤痕、魅力、女性……作为导演的阿尔莫多瓦沿袭了以往作品的视觉风格,选择了色彩浓烈的红色。
雷蒙黛亦是一个离不开红色的女人。
雷蒙黛乘坐的是红色的巴士,身着红色毛衫,手提红色皮包,而她的女儿则身着红色条纹T恤在车站等她,她略有疑惑。
在返家的路上,停在路边的是红色的轿车,大片的红色有着不详的预感。
原来雷蒙黛的丈夫试图强暴女儿,却被女儿在反抗中杀死,大片血迹从倒在厨房地板上的丈夫的尸体下晕染开来。
作为强壮的中年男人,竟然被一个13岁的少女刺死,有些不可思议。
当雷蒙黛面对这一切时,我对她的表现尤为讶异,虽然她面露慌张,甚至尖叫,但是她却可以非常冷静,非常有条理的处理这一切,她甚至可以头脑清晰的清洗沾满鲜血的菜刀,慌而不乱的清理厨房的血迹。
当餐厅老板埃米利奥到访的时候,她可以自然的说出一个谎言,并巧妙的解释身上的血迹是女人的“那玩意儿”。
从镜头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个家的全貌,红色的沙发、红色的橱柜、红色的装饰物、红色的啤酒罐,甚至连墙上的相框的背板都是红色的,这个家庭的女性力量显然比男人更强,唯一的丈夫,唯一的男人,即使强壮,但在这个家庭中确是弱的一方,这样就很容易的解释了女儿为什么能够杀死丈夫以及妻子处理这一切时所表现出的状态。
当然,还有一个原因是雷蒙黛曾经也遭到父亲的性侵害,这是后话。
雷蒙黛和女儿拖着尸体来到了餐厅,雷蒙黛最终费力的把尸体放进了红色的冷柜中,更是一种女性力量的象征。
包括之后,她挖洞埋冷柜的时候,可以看到挖洞的地方正好被汽车红色尾灯照亮,从范围来看可以确定在拍摄时有额外的补光,这样刻意的设置强化了女性力量。
少女时代的雷蒙黛被父亲强奸,于是她离开父母,来到波拉阿姨家独自生下孩子,带大孩子,女儿杀死丈夫之后,又亲自掩埋,连请来帮忙的助手也是个身着红衫的妓女。
在雷蒙黛的身边几乎没有出现过一个正面的男人形象,这也许就是造就她内心坚毅强悍的女性心理的原因。
提到男人,有两个男人的出现倒是很有意思。
第一个男人便是餐厅的老板埃米利奥,雷蒙黛开门的时候,他出现在镜头前,穿着的是一件红色的上衣,他们交谈中有这样两句对白“你的餐馆卖多少钱?
我一直都很喜欢。
”“可惜你不喜欢老板”,从对话中,可以得知埃米利奥对雷蒙黛有几分爱慕之情;另一个男人则是摄影组里安排伙食的小伙,此人并没有身着红色的衣服,但是却系着鲜红色的皮带(或腰包带一类的东西)。
红色是魅力的颜色,尤其是雷蒙黛这样的风韵女子更是魅力逼人,这两个男人都被这个女人的魅力所吸引,埃米利奥是从对话中看出,摄制组的小伙则是从两人的对戏中表现出来,两个男人的爱慕之情虽然表现的不够明显,但是足以体现雷蒙黛的女性魅力,亦是女性力量的另一种表达。
片中有这样一段情节很值得一提。
雷蒙黛答应了摄制组小伙的关于安排餐饮的要求,于是她便向朋友询问有什么食品可以借来急用。
她拖着小车走在路上,从画面上看,雷蒙黛只是穿着黑色的连衣裙,之前背的皮包放在了小车里。
她向第一个妓女借了一块肉,妓女身着红色的上衣,她向第二个邻居借了饼干,画面的后景则出现刚才的那个妓女,一个身着红色上衣的路人,一个手提红色皮包的路人以及一个穿着红色裤子的路人。
这时用一段长镜头来表现的,场面调度自然,像这样的调度在之后很多戏中都出现,在画面里总是有几个人身着红色衣服。
在此段中,所有的路人均为女人,没有出现一个男人,足以可见导演的细致安排。
整部电影的一个重要场地是餐厅。
细看这个餐厅,红色的门窗、红色的座椅、红色的装饰物、红色的价格表、红色的可乐箱、红色的餐具等等。
从一开始,就暗示出这个餐厅必定会让这个女人得手,她可以一个人负责三十人的饭菜,可以独自管理这个餐厅,所有的红色元素表现出这个餐厅被这个女人的力量笼罩着。
在餐厅中有一场戏十分重要,即雷蒙黛现场唱歌,她身穿的是红色格子上衣,旁边的两个乐手穿着红色的衬衫,背景是红色的窗棂和贴在窗户上红色的装饰画。
她唱的这首歌是她年幼时母亲教给她的,她唱歌的同时想起了“过世”的母亲,对于她来说,此时是一段虽有些感伤但温情的时刻。
红色代表着温暖和幸福。
这一场戏中,红色元素几乎撑满了整个画面,反射出红色的灯光,让画面呈现暖色调,为情感做烘托。
雷蒙黛姐姐索尔的家中也有不少红色的元素,从剧情中我们得知,索尔和丈夫离婚了,这不得不使我产生想象,是否如同母亲和妹妹一样,她也杀死了自己的丈夫?
影片的后半段,雷蒙黛很少穿着红色的衣服,反而她的母亲身上总是能找到红色,我想,母亲也是个女性力量的代表,她放火烧死了背叛自己的丈夫以及情妇,并凭借自己的力量不仅照顾了自己的姐妹波拉,还活到了现在,她甚至还去照顾气若游丝的奥古斯汀娜。
雷蒙黛毕竟也是一个女儿,所以在母亲的力量下,她便得更为依靠母亲,因此她要告诉母亲关于丈夫的事情,她说她需要妈妈,她需要母亲的力量。
最后,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感觉剧中所有女性的嘴唇都格外的显眼,有时鲜红、有时暗红,不论怎样,性感的红唇亦是女性的专属。
一个妻子杀夫案,一个女儿杀父案,一个死去的人又回到了人间。
这样一个复杂,又有料的情节,在不同的电影导演撑镜下一定会出现不同的效果。
如果是我们的悬念大师希区柯克拍摄,一定会把《回归》拍成一部像《蝴蝶梦》一样经典的惊悚电影,如果换成喜欢天马行的空的蒂姆·波顿拍《回归》,将会变成一部黑色科幻喜剧片,在波顿片中死而复生是家常便饭之事。
如果在麦兆辉、刘伟强的合作下《回归》会变成另一座《伤城》。
而在比较擅长表现女性特质的阿多莫瓦镜头下,《回归》保持了阿莫多瓦特有印记,只想表现情感。
《回归》如果不看最后母女俩人在长椅上的对话,很难解开电影中的很多疑问。
为什么小潘潘对已故的双亲没有任何的追思,为什么小潘潘对于村中热情的乡亲异常的冷淡,为什么小潘潘的女儿杀人后小潘潘能冷静的处理后事,为什么小潘潘的女儿问到自己的父亲时小潘潘吱吱唔唔,为什么小潘潘看到复活过来的母亲没有激动地上前拥抱而是转身逃走了。
这些不太合理的疑问带出了故事背后真象。
原来小潘潘在少女时被父亲强暴之后生下了一个女孩,这个女孩即是小潘潘的女儿又是小潘潘的妹妹,而小潘潘的母亲在多年后才知道,为什么小潘潘想远离这个家庭疏远亲人,独自一个人照顾女儿,那个小女孩即是她的外生女又是她的女儿。
原本正常的家庭关系,被一个无耻的男人给废了。
小潘潘的母亲用大火烧掉了那个邪恶的魔鬼,从此小潘潘的母亲成为别人口中死去的人,但灵魂依然在人间的鬼。
而小潘潘一直认为自己的父母是相爱的,母亲很少关心自己,并不知道父亲的死是因为母亲知道事情真象后的忿恨所引起的,也并不知道母亲这么多年一直生活在愧疚之中。
当母女俩人坐在长椅上时,畅开心扉,让亲情做了一次回归,打消了彼此多年的心结。
这一刻的到来让电影变得圆满,一家人像又回到从前一样回到小镇上开始多年前的一种温情相爱的生活。
在阿莫多瓦的《回归》中俩个死去的男人,死得并不怎么让人同情,成为凶手的女性却像一个真实的受害者。
电影中的凶杀场面出现的不多,导演不想通过对案情的展现来推动剧情的发展,更不想让过于血腥破坏色彩饱满的画面。
阿莫多瓦同时也回避了司法对行为的规范,所有合情的道德都将高于法律,那些该死的男人就只能像灰尘一样消失掉,那些热爱生活的女人不受任何看似正义法律的追诉。
小潘潘在《回归》中的扮相就如同张曼玉在《花样年华》中一样,像一只丰姿摇曳的花,让人看也看不够。
王家卫也在2006年的戛纳电影节上把最佳女主角颁给了这一群热爱生活的女人们,小潘潘、小潘潘的母亲、小潘潘的女儿、小潘潘的妹妹、小潘潘的阿姨。
其实颁给小潘潘一个人也没什么不妥,她的表现真得很不错,可能王导不想冷落在片中每一个努力的女人们,每一个女人都在电影中努力绽放了自己,一个最佳女主角奖项是对一个女性群体的褒奖,认真的女人最美丽。
然后她的女儿长大结婚又生了个女儿,父亲打算强奸幼女未遂被刺杀~~
只看到一半就基本上全猜到了。不了解的还以为导演是女人呢,把男人都描写得那么下作。
男性的缺失,阿莫多瓦对于女性的再一次诠释。奇情却毫不露怯,也丝毫不卖弄噱头,仅仅醉心于人物描写,这种叙事的专注造就了阿莫多瓦。(重看发现了更多细节真是悬疑和铺垫的高手)
好故事
阿莫多瓦关怀女性的诚意之作
挺不错的影片
这西班牙电影有种浓烈,女主角母亲假死的剧情很有意思,洗
秘密,释怀
看的片名好像叫我的美丽之花,应该是这个。阿莫多瓦怎么那么了解女性的心理呢。
我真的是个直男,我太不适合看阿莫多瓦的电影了
是谁给打的喜剧标签!!!😡😡😡
果然回归了。。。
经典的戛纳六黄蛋影后,卡门毛拉戏份不多,这个奖更像是对她之前作品的认可和奖励~
8.0 阿莫多瓦电影里面这些聪明独立与坚强的女人们啊。他依然把这种夹带复杂情感的犯罪题材讲得这么深情却平静如水。
所有的起因來自于一個風流的男人 就...其實你懷的寶寶其實既是你的女兒 又是你的妹妹 #一句話劇透#
对这部剧的情感接受无能 太表演化了
不喜欢
女主演赞技
Penélope Cruz跑到好莱坞给他们当花瓶之前你都不知道她演技有多好!
这是什么样的孽缘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