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不少对于Duchess的评论,貌似大家都把最后的结局解释为“圆满”,更有甚者,说:当Georgiana和Duke携小三共同出席在宴会上时,“她终于明白什么是幸福”……诸如此类虽说,一千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也不至于把原意曲解成这个样子。
或者评论的人认为,做一位能吞声忍气的尊贵的公爵夫人才是真正的幸福,而不是俗套地追求所谓的“真爱”和“自由”。
至于那些说公爵其实“用他自己的方式爱着”Georgiana的人,更是不可理喻,连最基本的判断力都丧失了。
当然,作为一位生活在18世纪的公爵,他给予Georgiana公爵夫人的身份地位,一定程度上容忍了Georgiana的出轨,在他看来,已经算是爱不是吗?
这种爱只存在于公爵的自以为是之中,难不成,看客们觉得他的冷漠自私风流成性残酷无情只是无伤大雅的小小缺点,不能掩盖他对Georgiana“深沉的无法表达的爱”吗?
就像Georgiana在新婚时对母亲说的那样:“我原本以为,他和爸爸一样,在他冷漠的外表下面,藏着一颗多愁善感的心。
”更不用说他断然拒绝Georgiana的交易时的话:“我从不交易,我掌控着一切。
”诚然,在妻子的风流韵事即将成为丑闻时他适时地出现了,并通过一番似乎很是真挚和降尊纡贵并令人受宠若惊的告白稳定了Georgiana的心,和许多观众的心。
这是多么可笑啊,先给了无数个大棒,最后看似宽宏大量地给个萝卜,我可以理解,在他的自我主义的天性下,这或许已是很大的让步和对妻子爱的证明,可如果把同样的事放在那些“被公爵感动”的人身上,恐怕没有几位能够消受了吧?
至于结局,我不得不说这样的平淡是我意料之外的。
在影片开头当我们Georgiana可爱的情人向她要奖赏时,我似乎已经看到了安娜卡列尼娜的结局了。
当然这样的确不比铁轨上美人丑陋的尸体更加俗套,到底算不算牺牲我也不知道。
唯一肯定的,就是他们向世俗屈服了,或是Georgiana向丈夫屈服了。
这样的收场,和《红楼梦》何其相似,只是,大概没有一个人会为宝玉最终娶了宝钗了拍手叫好吧?
不同的是,情人吐血死了,以及宝黛是自由恋爱且相识早于宝钗,而Georgiana已经有了世俗礼教的约束。
我不明白国人,更确切地说是某些国人,如此地拘泥于礼教,只是因为她已有了丈夫,回到丈夫和孩子身边就是幸福?
我并不认为她脱离了家庭抛夫弃子就一定能幸福一生,但是和无数痛斥《两小无猜》的人一样,背弃了自己的家庭责任就是罪大恶极的。
还有那些指责她“得到了所有人的爱除了她丈夫”还贪心不足的人,更是不能设身处地地理解他人的孤单。
正如歌中所唱:“台前如何发亮 难及给最爱在耳边 低声温柔地唱 ”。
而她最终,放弃了自己的爱情,维持了所有人的利益和名誉(包括她自己的)。
这是妥协,是无奈,正如林黛玉用自己的死成全了大观园的所有人一样,只是,不会有人,为Georgiana死去的爱情吟唱一首葬花词。
如果不是Ralph Finns,我真的无法将这部片子坚持到最后。
也许是他忧郁而颓废的眼神,让那个从各方面而言都十分不堪的公爵变得能让人接受,让人感觉到在那些行为背面人性的压抑。
如果不是Ralph Rinns,公爵最后的转变也许会变成可笑且平庸的收场。
全英国唯一不爱她的男人就是她丈夫。
——这句话或许才是《公爵夫人》唯一的注脚。
不管怎样老套,总要说一句,正是女权运动导致女性自我认知膨胀,好莱坞才每年炮制大量女性本位的电影;而女权运动所无法拔起的根深蒂固的情感倾向又令这些所谓的女性中心主义的电影无一不乱洒狗血、一厢情愿。
看看08年的成绩单,新小花旦们每个人都尽职尽责地当了一把花瓶,也都狂飙突进地玩了一次深沉;好莱坞的属于中生代的爱情喜剧与女性史诗的大门堪堪像她们敞开,于是,有了《另一个宝林家的女孩》,有了《蕾切尔的婚礼》,以及《公爵夫人》。
网络小说和游戏必然冲击剧本市场,如今名著改编的质量还不如漫画改编靠谱。
相反技术进步,服装道具倒是愈加精进。
另一方面似乎前几年经济繁荣对人们的心理投射还没有过去,片中大多充斥着声色犬马,平铺直叙加意料之中的卒章显志,苦难、反省、挖掘都不见,一副“文章憎命达”的脓包样子。
于是大部分看起来也就是绣花枕头一肚子草包。
索菲亚·科波拉挖到安托万内特的故纸堆,楞是伪装悲悯地把骄奢淫逸占全、智商大脑不够用的一代妖后包装成为心灵手巧追求自由而不得的乱世飘萍;如今轮到声名并驾齐驱的德文郡公爵夫人,一样心机手段欠奉,只有题中应有的闺怨和顺理成章的出轨。
无知少女心系豪门,却嫁与“白相人”一般的丈夫,流连狗场与床第,妻子只是生儿子的工具(其实不缺儿子,缺的是贵族血统出身的儿子)——大多数贵族女性的婚姻都是这样的,悲苦归悲苦,但相对中国封建社会的三从四德,欧洲贵族女性还是要自由地多。
因此当看到德文郡公爵棒打野鸳鸯的时候,我很愕然——以往电影中州官放火百姓点灯各得其乐的例子印象太深刻,居然一时无法适应这种非“费厄泼赖”的强盗逻辑了。
于是公爵夫人为了抚养子女与情人的政治前途而被迫屈服的段子,也远没有那么煽情——饱暖思淫欲,米虫唯一能够折腾的也不过就是这点筹码。
欲仙欲死或拼命撒泼,也就是蜜糖里扮些胡椒粉的新花样而已。
俗套,俗套,天眉地脚都是俗套。
虽然少年情人一不留神成为首相,虽然沙龙女主人出尽风头,但电影的重心,依然是一个怨妇的报复性出轨。
尽管她强硬的丈夫到死也没有低头,但由苍白阴鸷的拉尔夫·范恩斯口中说出几句缓和的话,已经令这个颠倒众生的女人周身怨气烟消云散。
是不敢放弃富贵?
还是希望丈夫垂怜?
所以我说她不过是因为全英国的人都爱她、丈夫却冷落她的一点不得志而已。
落到这一步,俨然是封建怨妇的典型郁结与典型道路,还谈什么女性本位,女人大戏?
——连身体自由都不赋予,欧美那帮人回潮了。
拉尔夫·范恩斯久违荧屏,并未见老。
人家是《英国病人》里的大情圣,跑来演下半生思考的粗鲁男子,克制眼神,克制动作,未能有什么发挥,一个不留神就善解人意起来,倒把一个千妇所指的家伙搞得很有难言之隐一般。
为什么不让他和巴纳大叔换换,他去做H8,巴纳倒适合演这个成天招猫逗狗的公爵呢?
当然,一定是小凯拉同学和范恩斯的英国口音令导演着迷吧,不然大腮红和羽毛妆填到瘦削的凯拉脸上,大家以为很好看么?
格雷首相,恩,和乔纳森·梅耶斯版亨8里的安·宝林倒像是兄妹俩一般,皮肤黧黑颧骨高耸——小三们都长成这样了,还有什么说服力?
或许我还是一个禁欲论者,看《Becoming Jane》的时候,觉得安妮和詹姆斯的感情纯粹得多么令人叹息啊,那不是欲望驱使下的做作,只是追求美好的天性。
苦闷或者悲伤,不是蹙个眉嚎个啕那么简单,正如爱情,不是欲望突破裙裾就可以表达。
《公爵夫人》是一个小女孩推荐的,看过之后实在不知道是什么吸引她。
男女主角是《生死朗读》中的拉尔夫•费因斯,《加勒比海盗》中的凯拉•奈特丽。
男的阴沉沉的也不帅,女的虽然漂亮,但是不够吸引人,又是伦理片,不够吸引人。
总之我就把它定位为伦理片了,太现实的东西不能特别吸引我。
加上最近被一些现实的事情所烦,看这么现实残酷的电影就更觉得沮丧。
17岁的少女乔治安娜怀着对爱情的憧憬嫁给一个中年老男人做了公爵夫人。
新婚之夜,公爵用剪刀剪开她衣服的带子,不耐烦地脱去她一层层的衣服。
他说一辈子都无法理解女人的衣服为什么那么繁复。
乔治安娜说这也许就是女人表达自我的方式吧。
男性有那么多自我表达的途径,可女性就只能戴戴帽子,穿穿裙子。
现实生活并不像她所以为的那样美好,十七岁的小女孩毕竟是太单纯了。
她给妈妈说:我们亲密的时候,如果他肯跟我交谈的话,感觉也许会不一样。
不是说他不和善,但他从来不和我交流。
我以为他向父亲一样,在冷漠的外表下,充满了深度和感情。
但他除了狗,对什么都不感兴趣。
妈妈的回答也是现实的,她说每个人都要承担义务,婚姻中存在各种义务。
不论多么恼人,都必须履行。
别对他太刻薄,他仅仅专注于履行责任。
至于交谈,有什么好谈的。
她怅惘地说:你说得对,我妄想跟自己的丈夫交谈。
多愚蠢啊!
妈妈告诫她:你要学会忍耐,坚毅和顺从。
男嗣不久就会诞生,到时候你就会明白。
公爵说:“你嫁给我只有两个原因,一是为我生继承人,二是绝对的服从我,忠于我。
”就是那样,他不过是一个传宗接代的工具而已。
看到这里,我停下来搜了一下电影内容简介:乔治安娜是一位当时有名的美人,但也遭到过很多非议。
她生活奢华,挥霍无度,爱好赌博,欠了一屁股的债,但同时也极有才气,热衷于政治。
许多人都为其倾倒,不幸的是,她的公爵丈夫却对她非常冷漠,反而与其闺中密友发生婚外情。
而乔治安娜也有着自己的情人,几个人间的感情纠葛,就在同一屋檐下上演,向人们展示了乔治安娜如何从一个懵懂的小姑娘成长为一个野心勃勃的女人。
果然是这样,一个得不到爱情的人变得野心勃勃,追求其他。
在一次宴会前的演说中,一个政客说他们追求的是“适度自由”。
乔治安娜说:人要么自由,要么不自由,这是绝对概念。
人不可能适度死亡,适度被爱,或者适度自由。
二者必选其一。
她这种自我意识让公爵离席而去。
那是一个要求女性没有自我的年代。
我不由得觉得其实我是有一点女权一时的人,虽然我一点都不独立,很依赖婚姻。
可是我很强调女性思想,情感人格的独立,男女平等,要受到男人绝对的尊重。
可是我又不想因为女权而放弃从男人那里得到的很多特权,比如尊重和照顾。
乔治安娜遇到一个被丈夫遗弃,并剥夺了和三个孩子见面权利的女人贝丝。
和她成为知己,无话不谈,在不幸婚姻的荒凉中感到少许的一丝安慰。
但是后来有一天却发现公爵和她上床了。
我以为她不会在乎,因为之前公爵都已经和她搭讪了,表现出兴趣。
那种情况下她把贝丝带回自己家,我以为那是她所希望的结果呢,让自己解脱。
她对公爵说:我从来没介意过你的不忠,我接受你安排的一切。
但这一件唯一属于我自己的东西,你为什么要破坏我和伊丽莎白之间的友谊?
你是什么样的男人啊?
她是这场婚姻中我唯一的安慰。
你夺走了我唯一的朋友。
我到底做错了什么?
公爵说:我不是个感情丰富的人,但我清楚自己对这场婚姻的期待。
我预备付出的,是丈夫的责任,我进了我的义务。
但作为妻子,你是失职的。
所谓失职。
是她一连生了几个女儿,而没有一个继承人。
她向妈妈诉苦,说送走贝丝这件事情,公爵说了“这问题不予讨论”。
妈妈说:那你就该回去,继续履行自己的义务。
让他明白自己爱的是谁,你必须放下一切身段和手段,把自己塑造成一个可爱的妻子。
完成任务,给他一个继承人。
这样他很快就会厌倦那个女人的。
你没别的选择。
女人之间的友谊是经不起这样的考研的,她让贝丝滚蛋。
而贝丝说这是她见孩子的唯一机会。
公爵是英国最有权力的贵族,他是她唯一的希望。
乔治安娜说作为母亲,能为孩子付出的其实很有限。
贝斯说付出是无限的。
确实是无限的,一旦成为母亲,就会愿意付出一切的。
她到后来也有体会了。
绝望的生活中,和少女时代钟情的格雷重逢,给了她一线希望。
格雷告诉她不要试图去取悦每一个人,让每一个人喜欢,而是要做自己。
她说自己受这种教育长大,恐怕她的生命中,有的事情做得太迟,其他的则太早。
可是他们还是相爱了,不顾世俗的舆论。
她要和公爵来做一个交易,祝福他和贝丝,如果他们接受她对格雷的感情。
她真是天真的厉害,一位她有这个权利,以为女人和男人是平等的。
他狂怒地说:我不做交易,我掌控一切,我可以驱逐他,可以和他挑战。
我可以毙了他。
你想让我成为笑柄吗?
后继无人,戴绿帽子的丈夫?
她说:这个婚姻是个错误。
他说:我对婚姻的要求就两个,忠诚和子嗣。
生儿子之前,乖乖听话。
然后他粗暴地占有了他,也就是这一次占有,她竟然生了一个男孩。
可是他们之间的距离更远了,更冷漠了,公爵依然和贝丝在一起。
乔治安娜也不再在乎,她和格雷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
为他堕落,她心甘情愿。
可是公爵却不允许这样,他说:豪无疑问。
他和你一样也是个空想家,都梦想着无法实现的虚幻世界。
(He is a dreamerlike yourself. And you both dream of another world that does not exist and it never will.)面对现实,让我挑明了 ,如果你不斩断情丝,我会通知所有的银行,让他身无分文。
通知所有的政府部门,让他无用武之地。
他成为首相的梦想,和你们的虚幻世界,将灰飞烟灭。
你永远别想再见孩子们。
权力还真是可怕啊!
为了孩子,她选择了妥协。
他说:我很高兴咱们达成共识,孩子们不能没有妈妈。
她说:我是为他们而活。
他说:那也是种生活方式。
这真让人绝望,她拒绝了格雷的抗议和请求,也残忍地埋葬了自己的爱情。
可是她已经怀了格雷的孩子,公爵让他去乡下生产,然后把孩子交给格雷家抚养。
贝丝坚持要照顾她,帮助她度过了那段非常艰难的日子。
那时候,公爵说:我不善表露感情,尤其是心里的想法。
但我该尝试。
过去的年月里,我的行为让你感到冷酷,但将来,我不会再让你受苦了。
我希望我们能够和睦相处。
当他说出这些话的时候,不由得说:自由的感觉多美妙。
乔治安娜重返上流社会,仍旧是那个时代独领风骚的女性之一。
查尔斯•格雷也和别的女人订了婚,最终成了首相。
直到乔治安娜去世,她一直与贝丝和公爵生活在一起。
在乔治安娜的祝福下,贝丝嫁给了公爵,成为了德文郡第二位公爵夫人。
女人之间的关系有时候也是很微妙的,互相憎恶又互相依赖,牢不可破的。
当她很爱一个男人或者不再爱他的时候,就可以大度。
这种结局,让人觉得难过,但是又觉得安慰。
有时候,妥协之下也会有一种新的和谐和安稳,不然鱼死网破又有什么用。
生活的真相就是这样啊!
如果现实和乔治安娜憧憬的一样的话,她又会怎样呢?
贝丝曾经问为什么我们不能寻回失去的活力?
乔治安娜回答说现在为时已晚了。
是的,现实中的任何事情,只要一开始,似乎就要一条道走下去。
拐个弯,又能怎样呢?
不同路况有不同的障碍,还不是换了一种困难要去应对。
看完这个,我的感觉是强烈地想看一个“你照亮了我的生命”那样的爱情片。
刚开始看这部片是因为凯丽,我们的焦点都放在她身上,但是我们忽略了他的丈夫。
对于威廉,我刚开始的印象跟乔治安娜的评价一模一样,“除了狗,他对什么都不感兴趣”。
但到后面他听到乔治安娜要做交易,从而和格雷在一起的时候,我知道这不仅仅是男人的面子问题,更多的是他开始喜欢上乔治安娜。
对于贝斯,他仅仅是一个情夫,大家各取所需。
他会对贝斯发脾气,但对于乔治安娜他却不会这样做,即使她惹怒了他,他对于乔治安娜总是宽容。
虽然刚刚开始他仅仅是为了生男孩而娶了乔治安娜,他非常花心,身边的女人不断,但其实他也只不过是但是封建制度的受害者。
他和乔治安娜一样渴望自由,却无力挣脱公爵的枷锁,所以他放纵自我,他不知道除了生继承人之外,他还有什么用处。
直到乔治安娜和格雷在一起时,他才意识到他爱她。
正如片中所说的"I love you.In the way I understand love".虽然他仍旧不懂爱的真正含义,但他已经意识到乔治安娜于他的重要性。
在她归来后,他是激动地。
在他知道她怀了格雷的孩子时,他仍旧没有责骂她,他做了最大的让步,让乔治安娜生下了这个孩子。
在片尾他对乔治安娜说:“I'm not particularly adept at expressing myself.When it comes to matters of a more personal nature.But I shall try. Over the year, I have acted in ways. That you have judged to be harsh. Well I do not wish for you to undergo any futher suffering. In fact, I would like our lives to find a calm normality."(我不善于表达情感,尤其是心里的想法,但我会尝试。
在过去的日子里,我的行为让你感到冷酷,但在将来,我不会在让你受苦。
事实上,我希望我们可以和睦相处)看完这段后,我对他之前的种种荒唐行为完全释然。
其实他也是一条可怜虫,他不知道生活的意义在何处,在种种枷锁下他不能活的自我。
看完这部片后,我只能感慨他们错过了相爱的时间,威廉爱的太晚!
真人真事,很考究的作品。
英国君主立宪百年,法国大革命前夕,英国德文郡公爵及其夫人乔治安娜同床异梦,各开小灶,却始终搞不好避孕,婚内婚外生了一茬又一茬。
最终夫妻相互妥协,形成了二女共侍一夫的家庭格局。
乔治安娜的出轨对象也不简单,是当时支持美国独立及法国大革命的下议院议员查尔斯·格雷伯爵。
因格雷伯爵在这段婚外恋中悬崖勒马,并未拆散公爵家庭,故而在其后通往英国首相的道路上免遭公爵的阻挠。
此类作品有个共性:贵族生活、门第观念、政治阴谋、革命理想、道德约束、情感纠葛交织在一起,往往通过聚焦上流社会的社交圈就能淋漓尽致地呈现当时社会概貌。
原因很简单,历史总是由那些时代的精英们在书写。
同理,后人书写我们的时代,大约也是如此。
【巧妙的软广】https://site.douban.com/215175/ (我的小站)
需要耐心细细品味的影片,之所以把G和戴安娜王妃联系起来,是因为她们的命运是如此惊人的相似,神奇的命运轮回。
同样是天真烂漫的少女,某一天幸运降临,成为了无比尊贵荣耀的公爵夫人/王妃,婚后的生活却不像童话故事般美丽,等待她们的是丈夫的冷漠和灵魂的孤寂,有人说“她丈夫是这个城里唯一不爱她的男人”,和受爱戴的戴安娜王妃又是如此的相似,她们的婚姻都不幸福,或者说没有自由到可悲的地步,但是她们在政治上都做出了杰出的成就,被人们所铭记。
在片首G和政客谈论自由的时候,她嘲笑说哪里有相对的自由,要么就是自由,要么就是不自由,相对的自由是多么可笑和模糊的概念,难道会有相对死亡吗?
而她之后的命运却戏剧般的说明了自由只能是相对的,因为她一生都没法得到真正的自由,被禁锢在婚姻的枷锁里。
与公爵的婚姻里要失去尊严,与情人的厮守里要失去孩子,与孩子的欢聚里要失去爱情,无论如何她都没法获得真正的自由,那种相对的自由陪伴了她的一生。
而对于G来说,什么才是生活?
是坚韧和妥协,或者说是牺牲。
她坚强地在这样的社会环境这样的婚姻家庭中生活,活得有价值有分量,于是被后人所铭记。
这是几年前看的,那时候仅仅是觉得夫人好可怜,嫁给一个不爱自己的人,只是一个生孩子机器。
今晚,不知道哪里来的灵感,突然想明白了。
剧中有一个场景是说公爵拉着夫人的手,大意是说我也不想这样对你的,但是我的职责就是必须留下继承人,以后让我们好好的过。
当时不懂这个场景的意思,今晚明白了,我们穷尽一生所要寻找的爱或许就是找一个人对自己好。
爱情归根到底是一种疯狂迷恋一个人的错觉。
这种错觉不会维持太久,到最后能让一段关系维持下去的就是爱情升华成了亲情,这种亲情就是所谓的,我对你好,有人关心我。
如果,一开始公爵关心夫人,也许夫人就不会有外遇了。
很多人会说,他有什么什么不好的,我好像还有更喜欢的人,但是他对我很好,我不会离开他。
这可以解释,在我们的父辈中,父母之间的婚姻几乎没有爱情的成分,更多的是完成家族任务,但是也有不少的父辈一辈子相亲相爱,小日子甜蜜的不得了。
当我们这一辈去问父母,另一半是你最爱的人吗,肯定是要给父母笑话了,笑话我们太天真,父辈经常念叨的就是找一个疼你的人,就是在告诉我们,一时的冲动相当热烈,可是他/她会对你好一辈子吗?
最初的最初被一个人吸引的时候,是性引发的荷尔蒙捣乱,当平静下来之后,那个人愿意听我说话吗,愿意被我唠叨吗,愿意半夜背着我去打点滴吗,所有的这些,有人能做到的,就是真爱了吧。
真爱偏偏就不是山盟海誓,恨比天高,它就是那么点零碎的东西,老人家说的,你对我好,我对你好。
公爵也是喜欢Georgina(G)的吧 从窗口向外看到全身充满着阳光青春气息的美丽的她 谁不喜欢谁是Gay当母亲告诉G她要成为达文郡公爵夫人的时候 她是满心欢喜的惊讶 惊讶于只见过几次面的公爵会娶她 他原来喜欢自己呀欢喜于达文郡公爵夫人这个莫大的高贵显赫多少有些惊讶于她的欢喜 估计是包办婚姻害死人的口号听多了影片结束能明白 这个心里装着大大世界的姑娘 这个在政治社交上有着非凡领悟力的姑娘 她的欢喜并非流俗 令她欣喜的是那个随即随着名号要进入的刺激世界更何况 那个萍水相逢几面之缘的酷面公爵并未让人失望史料记载 那一年 她芳华17 而他 二十有六洞房花烛 他拿剪刀褪去她的衣服 手续繁冗 一层一层他本是随意调侃 "I could never understand why women's cloth are so damn complicated"已被褪去大半衣服的她 羞涩 不知所措 却可以在此情此景回应到..It is the way we expressing weself I suppose..此时的公爵心里应该是吃惊的吧 一个达观的贵人 一个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被宠哄的男人面对这样水平的回答 像是哼唧了几声 问到 whatever do you mean 她仍是羞涩 提扯捂住胸前的几片衣服 ..just you have so many ways of expressing yourself, whereas we only have hats and now dresses公爵剩下能做的 只能是在肉体上征服面前这个女人了 这个不关心时政 冷漠于公众 热衷于和女佣乱搞 只对爱犬崭露笑容的男人 几乎在任何一方面都和G分踞了天平的两端而即使这样 她仍把善良和乐观最大限度的留给了自己 对丈夫的私生女们也视如己出直到丈夫睡了自己最好的朋友 Mrs Foster她几近疯狂 情绪一度爆发她的情感生活 不是如意的 性爱是为了能够诞下一名男性的子嗣她从未在丈夫那里体验过哪怕一点点的欢愉和惬意 而她在社交政治上显露的才华智慧和幽默却吸引了追随者众多她宛如她二百多年后的后裔黛安娜王妃 举手头足 都引领无数风浪历史有时候是多么惊人的一致正如Foster所概括的 "在英国 达文郡公爵是那唯一个不爱G的"几百年后的英国镜报 也有类似评语 只是公爵换成了查尔斯接下来 另一个查尔斯出现了 这个G生命中的光亮 和G站在天平同一端的人和公爵在一起 她最一开始是羞涩的 不知所措的 不放松的 后来 虽然影片没有描述 相信没有感觉的亲密应该是别扭的吧如果一个男人在你心目中的形象高大 请先别急着陶醉 先审视一下自己是站着还是跪着高大惯了的公爵 面对一个同样站着的G 也是别扭的吧? 而查尔斯不同 和查尔斯在一起的G也不同 几乎和查尔斯在一起的每个瞬间都是和公爵在一起的对比 反差如此强烈 他们眼神相遇 如电光火石般跳触 他真的是爱她阿他们在一起 怎样都是美的 他们互相给予了对方从未有过的美妙他说我才不在乎你给我生的是男是女 我只要和你在一起他明白她 他懂她 他支持她 反之她报以同样他们是两个如此相似的天性 在一起如此和谐的交融吻是最纯洁的性 又是最性感的情 他们在河边第一次的碰触 美的让人心疼美好的东西总是稍纵即逝 当公爵拿孩子为筹码相威胁的时候 我们已能预料到母性的本能和善良的天性几乎让G无法做出他选她离开 回到孩子身边 她满是笑意 这样的笑意让观者戚戚 她内心该是怎样的千疮百孔查尔斯冒着仕途名誉具毁的危险来找她 这个男人 纯爷们也! 他说我带你走 他不要她再留在这里受罪 他心疼她 他要给她自由相爱的人们 没有猜忌 她面无表情 她说 我对你的感情不变 可我无法抛弃孩子爱和宽容实际上是紧密联系的 因为爱 所以懂得 所以怜悯爱 让他一下子明白他在要求她放弃的是什么 他能感受到她的痛 而在电脑这边的我 为他们俩个人那眼神中渗透出来的不舍扼腕不已比起他们欲罢不能的终是不能 在现实中的我们往往在付出的时候不够彻底 总是有这样那样的顾虑担心别人的看法 担心自己的眼光 担心现实里的矛盾 甚至担心一个无足轻重的细节的完美度时间一分一秒过去 百分百的热情似乎总未像内心期待般那样出现过 它们都被消耗在了各种各样的顾虑里 所以到了最后 我们只能矜持地微笑 节制地用情 吝惜地计算我们能不能不要给自己一个在某似曾相识的地方和时刻里不可阻挡地想起一个我们没有珍惜的人 而后觉得象被杀伤性武器击中 弄得泪流满面 心碎难当的机会? 如果可能 你愿不愿意 不管在任何时候 深深的 爱一回? 如此年轻的keira knightley在影片中的表现实在优秀she nailed this movie
“在我的生命中,有的事情来的太早,而有的事情却又来得太迟。
”德文郡公爵夫人乔治安娜面对情人查尔斯格雷,说出这样一句话。
在她还不懂爱情的时候,她愿意用爱情换取德文郡夫人的政治地位;而当她陷入爱河,才发现这顶冠冕戴在头上,并不如世人想象中那样轻松。
查尔斯格雷最终成为英国首相,而乔治安娜在经历过一段同他黯然神伤却毫无结果的恋情后,重新归于交际场的荣华。
为了自由,乔治安娜抗争过,挣扎过。
表面上,她似乎是输了,输给她冷酷无情的丈夫,输给世俗对女性的偏见,输给男权社会带给她的桎梏。
但乔治安娜却又那样勇敢,直到最后都以一个胜利者的姿态出现——就算老公再有权威又如何,受欢迎的永远是她。
尽管影片结尾乔治安娜的表情显得哀伤凄婉,但她仍旧又是一个坚强的女人了。
经历了两段感情,她拥有一个不爱她的丈夫,拥有一个爱她但却无法同她在一起的情人。
最终,德文郡公爵夫人乔治安娜的身边,谁也没有留下。
德文郡公爵?
他在影片结尾的时候说的话让我有一丝丝动容。
他并不是毫无感情的。
自己的老婆曾经多次声嘶力竭地向他要求“自由”,他不理解自由对女人的含义。
当他看见窗外,自己的女儿们正无忧无虑地在草地上奔跑玩耍,突然转身若有所思地对乔治安娜说:“像那样自由,感觉真的不错吧?
”他并不是一个无情的丈夫,看到最后,我觉得他其实是个很好的男人。
只是他并没有同他真正爱着的女人结婚罢了。
查尔斯格雷?
他的存在感很弱,我基本上感觉不出他到底哪一点吸引着乔治安娜的目光。
直到最后乔治安娜妥协,回到丈夫身边后,他不顾一切地追过去,希望重新夺回情人——那一幕,确实让我有一点感动。
“我不能抛弃我的孩子……想想你现在是在让我做什么……”乔治安娜对格雷说道。
格雷不再争辩,他留给她一个蓦然离去的背影……这个背影的主人,最终成了英国首相。
虽然电影没有交代格雷多年后对乔治安娜的感情变化,但我想,他必定一辈子都忘不了这个女人。
最后说说片中的第三者伊丽莎白(贝丝)。
德文郡公爵最终爱上了这个女人。
我并不讨厌她,即使她令乔治安娜的处境更加尴尬。
公爵的第一次勾引,她拒绝了。
于是使得乔治安娜对她有了好感。
而贝丝却接受了公爵的第二次示好——因为她知道德文郡公爵是英国最有权势的男人,他可以让她同自己的三个儿子见面。
“母亲为了孩子,什么都可以去做。
”乔治安娜质问贝丝的时候,贝丝这样回答。
她虽然对于自己的不道德行为感到抱歉,但那是为了孩子,她义无反顾。
后来,乔治安娜自己也明白了这种心情。
为了孩子,她最终与查尔斯格雷天各一方,为了孩子,她回到了那个被自己视为牢笼的家。
而最终陪伴着她,再也没有背叛过她,始终同她度过一个又一个危机的朋友,正是伊丽莎白。
这段友情,实在令人感慨。
有人说《公爵夫人》拍得不如《伊丽莎白I、II》以及《绝代艳后》,至少我不这么看。
《伊丽莎白》与其说像人物传记,倒更不如说是史诗,而《绝代艳后》则更倾向于一个女人的沉沦,而非勇敢地面对命运。
三部片子侧重点不同,因此无法相比较。
《公爵夫人》撇开政治不谈,单纯从女性的角度出发,将在男权社会制约下的权威女性的人生,细致入微地刻画出来。
整部影片让我们知道,“她如此荣耀,她如此不幸,她抗争过,她爱过”……即使乔治安娜已经成为历史人物,但在历史文字的脸谱下,仍旧有这样一个坚强但却哀伤的灵魂真正存在过。
奈特莉的造型难以接受。不喜欢她的演技。故事还行。人总是要折腾一番才发觉归宿。
看衫呗
本来可以从自由、平等、牺牲、得失取舍等角度品读整个故事,然而除了秉承某类古装文艺片平缓的节奏,古典的音乐,优美的景观,考究的对白之类的优良传统,电影显得无比的寡淡,而不是含蓄的意蕴悠长,味道和力道都没挥洒出来。
完全是因为fiennes才看
除了爱情,她什么都有了。
相比华丽的服饰和厚重的发型,表演和剧情轻浮而无力。
本子原不错的,但拍得英剧的味道好淡啊
我喜欢这个结尾 很多时候都是要这样 两个人用各自的方式一起挺过去
华丽丽的年代.....我开始yy了...
2016.10.18KK的演技实在是太不够用了,撑不起这样一部传记片,她的浅薄直白的表演生生将公爵夫人一生的起起伏伏演绎成TVB930剧场的狗血,真可惜了Ralph Fiennes。
life as a woman back then was very pathetic, may she be rich or poor.
very british~ good film good gear good accent~!
twisted love and twisted family
这不叫追求真爱,这叫道德败坏。
2008年11月23
很压抑。KK和Fienns都不适合宫廷戏的造型(公爵出场的时候一瞬间以为是《莫扎特传》的萨列里),哦那奇怪的帽子、隆起的胪顶、假发,尽管服饰华美,整体无法欣赏。据说影射了Diana(她的几代先祖)。
一直不知道英国拍这种宫廷戏意欲何为,片子里面唯一亮点就是凯拉的发型,太亮了,刺瞎我的眼了都。其实凯拉是个大美人,如果刨去他个飞机场的话。
没胸你还脱!?
剧本根本就是在抄Marie Antoinette,Keira Knightley演什么都一个样,服了她了。
沉闷 没有拍出那个时代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