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你爷爷能看到这个故事,该多好。
” 点映场放完,妈妈一边擦着眼泪一边说。
妈妈其实不认识金士杰老师,一直在问哪里请来的演员,这么像我爷爷。
我的爷爷叫曹瑞昌,到影片上映时,他已经去世一周年了。
这一年,爷爷奶奶相继离开。
今年春节,也是我从小到大,第一次不回东北老家过年。
总觉得故乡这个词,好像就这样真的离自己远去了。
可是又总觉得,有些割舍不断的,要把他写下来。
爷爷去世的葬礼上,我是全家哭的最少的。
可之后这一年的梦里,我总是时不时会梦到一些老家的过去,一条弯曲的小路,一场下个不停的大雪。
后来我回想,或许真正的感动并不是哭了出来,而是在心里埋下了什么吧。
即使当时并不曾察觉。
这不是一个靠煽情来催人泪下的故事,也不是一个靠创意来精彩反转的故事。
在成熟的编剧技巧面前,它显得稚嫩又笨拙。
因为它不过是我自己家的一段真实记录。
没想到的是,竟然真的会有幸被许鞍华导演选中,并从筹备到上映,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内,奇迹般的呈现了出来。
试图在有限的时间里,讲一个有些年头的故事,这注定是一件费力且不讨巧的事。
爷爷给我讲过无数闯关东路上的传奇,而我只选择了家门前的那条七里长的小路。
那条路上,并没有什么扣人心弦的戏剧冲突,也没有什么富有戏剧化的转折。
不过是我们一家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人,一步一个脚印的走在雪里,走在路上。
我把爷爷和爸爸的故事,尽可能真实的去还原我记忆里听来的样子。
爷爷为了生存来到这片土地,爸爸带着爷爷闯关东的勇气,去四海闯荡。
奶奶说,爷爷腿脚不好以后,没事就喜欢坐在电话前,每次铃声响起,好能早点接到。
可他又总是若无其事淡淡的说,“在外面好好努力,没事别老想家,别总打电话耽误工作。
” 感谢金老的精彩演出,把一个东北老头的倔强与深情,呈现的淋漓尽致。
而结尾他那句”福到了,家就到了“,则是爸爸看完整个故事,替爷爷补上的。
我们都用各自的方式,思念着再也见不到的人。
而我自己的故事,则把他的孙子改成了孙女。
我想用一个女孩来完成传承的使命。
她从国外第一次回来东北的老家,拍摄一支有关自己家,也有关中国小镇新年的纪录片。
踏上了这条听爷爷和爸爸讲了千百遍的小路,踏上了自己的寻根之旅。
虽然也许最初,她并不知道自己究竟要寻找的是什么。
但随着路上发生的种种,她在不断地感受着这一切。
感受着自己血脉中,与这片土地的深情。
就像我每次下了飞机,坐上那趟去往小镇的大巴,看着沿路苍茫荒凉的大地,浑身就会起满鸡皮疙瘩,甚至莫名其妙的就会掉下泪水。
也许这就是中国人内心深处,人与土地特别的情感吧。
而当春夏替爷爷贴上福字的时候,完成了爷爷的使命,也完成了一种传承。
七里地走过,她寻找的旅程,也才刚刚开始。
我也悄悄的希望,她能替我,给爷爷有个交待吧。
那些爷爷对我的嘱咐与期盼,那些我总以为还有时间却终究只能剩下的遗憾,都希望在电影这个平行时空里,得到一个圆满的结局吧。
虽然由于种种原因,最后在影片的呈现中做了许多删减。
但这段故事,依旧是我心中的一个寄托。
感谢许鞍华导演和支付宝客户,帮我了却了这桩心愿。
甚至还请来了我每次回老家路上,单曲循环《历历万乡》的作者陈粒,特意为此创作的主题曲。
感谢黄老师和佛海佛瑞的整个团队,给我的鼓励和支持。
感谢每一个来看我故事的观众。
原谅我并不是一个好的讲述者,并没有如你们期待的那样精彩;也不是一个好的广告人,在客户的作品里夹杂了太多自己的感情。
虽然写的时候就知道不是什么爆款,但能有些朋友看到,哪怕都是批评,也还是很知足和感恩了。
老家有个说法,老人去世,家里三年不能贴对子,贴福字。
看着空荡荡的屋子,光秃秃的门口,心里不是滋味。
如果有机会,我多想亲手替爷爷贴上福字。
惜福。
唯一的一封家书
家,是我们永远的福地。
作为一篇贺岁电影来说比较成功,讲述三代人处在不同年代对于福的体现,漂洋过海只要有福的地方就是家,一张福字体现了浓浓的亲情和难以隔断的中国文化传承。
同时,影片讲述了三代人在不同年代在时代变迁过程中对“家”不变的记忆和传承。
在电影中,你即可以找到自己这一代人的影子,更能感受到不属于自己年代的气息,通过闯关东、出国留学等情节体现老一辈为美好幸福生活的艰苦奋斗,是我们这一代人学习的榜样。
1947年乡愁,是一个破旧草木屋少年曹瑞昌带着母亲和妹妹,走过一条白雪皑皑的七里地找新家重启的生活,在这头;封存的回忆,在那头
1983年乡愁,是一张录取通知书中年曹瑞昌带着儿子曹东升,走过这条白雪皑皑的七里地回老家斗气和争面儿,在这头;前途和自由,在那头
2019年乡愁,是一台摄像机孙女儿YUAN带着男友MATT,走过这条白雪皑皑的七里地重拾爷爷故里从前的大事小事,在这头;一代一代接力,在那头
那么乡愁,究竟是什么呢?
乡愁,是仪式感吧,论迹而不论心化身为福字,贴在家门上,冰天雪地里的一抹红化身为福字,被曹瑞昌揣进儿子兜里,带出去奋斗化身为曹东升的毕业照,挂在老家的墙上化身为爷爷的一声叹息:还是老家的纸好
乡愁,又并不需要那么仪式隆重,论心而不论迹曾经在山东的潦倒,忘了也好,就把东北新家作为起点好了,也可以爷爷的福字忘了带,不打紧,孙女儿代替爷爷写了就好,也可以外国人就没有过年,我们的归属感,他们不懂,也可以
乡愁,应该是一个场,无处不在是家的羁绊,是亲人的惦念,是寄托希望,是给无所适从托底……或者说,是因为有你,你是我生命中最沉甸甸的重量,是我考量生活的意义你亦是福
剧不礼貌
转眼间春节又要到了,集福字仿佛成了我们的一种习惯。
在寒风萧瑟中,看到这样一部温暖人心的短片,实属贴切。
回家路也许漫长,但我们与家的距离却从来不曾漫长。
许鞍华和金志杰的阵容,可以说是品质保证了!
值得一看的暖心制作。
赞👍贴福字,集福字,年年福运到。
一家人,三代情,冬日挡不住的是温情。
好作品。
许导的影片,讲诉三代人对“福”字的传承与理解。
年边将近,这部片无疑添上了更浓的年味。
影片一直重复一句话“福在哪,家在哪”。
对啊,不管是在第几代人,都是为了家而奋斗,在外漂泊也越来越普遍,都是为了一个目标—家里能过得更好。
也让我们这些北漂一族更有共鸣。
所以说福在哪,家便在哪。
不管在哪奋斗,都是为了家里能变得越来越好。
短短6分钟影片,动情讲述了祖孙三代人七里归家的故事,步行、马车、轿车,归家方式在改变,时代在发展,不变的是人们归家的执着和心中那份热腾腾的亲情。
一个福字寄托了三代人的情感,福之所至即为家。
人生旅途,谁人未经七里地回家之路?
家是我们情感的寄托和永恒的归途,常回家看看,与母亲谈谈生活琐事,与父亲聊聊人生规划,与兄弟姐妹嘘畅谈人生趣事。
家庭和睦是人生最大的幸福。
《七里地》同隔壁《啥是佩奇》都是年底的宣传片,一个宣传电影,一个宣传支付宝。
俩片类型相似但却正好形成两个极端,《啥是佩奇》是一个显然由专业广告团队做主的片子,了解观众的需求,观众需求什么?
过年了,需要一点暖心的故事,《舌尖》即是如此。
而《七里地》作为文艺大导许鞍华导演的作品,半点许鞍华的影子都看不到,仅剩下了许鞍华平述日常的表现,内核反而像什么,像央视每逢过年记者们问老百姓的“你幸福吗?
”10分钟的片子主题空洞,动辄横跨70年祖孙三代人,但是五十年代的社会矛盾,刚刚恢复高考的社会矛盾只字不提,只好敷衍的说“福到了家就到了”这样的屁话空话。
《啥是佩奇》好在哪里?
就是丝毫没有遮掩农村的种种问题,空巢老人,城乡隔阂,乡村里标语横幅乱贴,普遍审美素质低下(美女主播主要消费群体),但在这里爷爷给孩子做的硬核佩奇那种对孩子的爱才显得弥足珍贵。
知道为什么吗?
因为《七里地》这片子就不会是许鞍华主导的,一看就是支付宝的某些高管的意志,他们的逻辑就是典型的傻逼甲方式的“字要大!
”看《七里地》不如听《七里香》
最近一年多总能看到金老的戏 但这次不是古装 而是暖暖的家乡味 贺岁味。
让我想起了那年的电影大雪冬至 看起来平淡,但是真实。
引人深思。
希望有更多类似的电影出来。
我们需要更多现实主义题材的电影。
三代人,走出来 又走回去,还算圆满,唯一不变的是对家的记忆。
现在的我们已经幸福了许多,再次感谢淘票票,祝大家春节愉快!
三代人,回家路上困难重重,但还是归心似箭,三代人,从爷爷到孙女,写了同一个福字,福在哪里,家就在哪里。
福字是亲情的延续和传承。
所以我们要集五福,哈哈哈(每年春节,支付宝给全国人民的大游戏节目,虽然没多少钱,但好像也成了一个和春晚一样的每年都有的项目,本短片由支付宝赞助拍摄,播出2333)
影片时间只有短短几分钟,却能勾起人对家的想念,想回家😊。
一条连接三代人的七里路和一个福字,步行、马车、轿车,交通方式在改变;1947,1983,2019时代在改变,唯一不变的是与家人们的团聚和欢乐。
福在哪,家便在哪;福到,家也就到了。
新年将至,回家之后打开支付宝继续扫福字吧,希望今年分到的红包更多些哈哈哈哈
故事不够演员来凑,金士杰的演技是真的能打…怎么演怎么有。关于家族、传承、福文化的探索不能寄希望于广告。现在看见福字就条件反射想掏手机打开支付宝。【眨眼睛】
那些打五星的挺厉害的。能看出来那么多内容。
所有领域都变成市场,一切活动都变成广告。(广告就是动情—影像)
这广告打的,果然有钱,微博豆瓣都有它
刷你马的刷。
6.0/10,福在哪儿,家就在哪!
許鞍華給支付寶拍的短片,真實故事改編,福在哪兒,哪兒就是家🏠,洋女婿也過中國年。《啥是佩奇》過個年還要卡通豬🐷作梗,能不能不媚俗啊?中國豬年全是卡通豬🐷佩奇,不就全帶偏了嗎?
这是一篇许大奶奶也写不好的命题作文……
不知道他们明明很有乡土情怀每年都要回老家贴个福字但是为什么不肯落叶归根回国定居,所以有些感动之处,但也不能满足春节的情感需求(不及隔壁啥是佩奇)。但是,为了春夏明亮的眼睛!加一颗星!春夏真的是个宝藏哎!
还好吧宣传片
三代人,七里地,福相伴。金士杰不愧是老戏骨,演技没得说。春夏的表演和陈粒的献唱也为短片增色不少。新春贺岁,有家有年有温馨。
我真的搞不懂了 为了做广告而做广告
立意是好的,卡司是好的,故事是好的,片子是烂的。
只能说支付宝为了集福也是蛮拼的…可惜这阵容,不过想起攻守道就不奇怪了
为了部落,1分甩你丫大逼脸
我认为比陈可辛那部好,可能就好在那份冰天雪地里的滋滋作响,温情有着落。人生在世都愿福能长聚,“一口田不点”,沧桑几代人。短短九分钟,却代入感十足,历史的纵深和家庭的温暖,寥寥几笔,不事雕琢。片尾曲换成刘欢的《家园》,还能提高一个档次。小广告片能拍成这样,挺好。
挺好的,虽然有点尬,可广告宣传片都按照这个质量拍,并不是什么坏事。
十分钟也拍不出啥完整的想法吧
做个宣传,喊个口号。中规中矩。
如果没有那只猪在前,网友的评论至少不会如此严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