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的片名取的很好,似乎对于片面,我总有些强迫症。
“Grace”一语双关,既是“幸福”,又是片中男主角的妻子的名字——因为战争而死亡。
有时我总是在向往某种还未到来的生活状态,就比如电影当中John Gusack扮演的那个中年父亲,事业算不上特别成功,妻子又战死,然后还有两个年幼的女儿。
如果这一系列的事情发生在中年的我的身上,我会怎么办?
整日酗酒抽烟,抑或是打骂两个年幼的孩子?
或者是我发愤图强中年发力,成为一个另人羡慕的富豪,在其他女人身上寻找丧妻的安慰?
说实话,是我多思多虑了。
失望与绝望从来不会只以一种形式出现,同时伴随的层层痛苦和失落,我们很难跳出“因为失去而难过”的圈套,我们一直想得到,无论是需要与否,我们很少思考得到的意义,只是觉得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在推动着我们,不停地用得到来填塞犹如空中阁楼般的满足感。
倏然,想起【身后事】(After Life)里那个遗体美容师所说的一句话:“比起死亡,其实我们更害怕活着。
”的确,活着也即意味着面对,甚至有时会生不如死。
这部基调悲情的电影并非仅仅停留在“悲情”上,片中的父亲带着女儿们来了一次公路旅行,目的地是某个游乐场,似乎他仍然在努力重拾生活的力量,“失去”并不意味着我们对改变的无能为力,依旧可以在伤痛的土壤里种上一株向日葵。
grace is gonea soldier is gone,a wife is gone,a mother is gone,a body is gone,a mind is gone,a soul is gone,a family is gone,and the happiness is gone.What would you do , if you lost part of your family?I've no idea just like the father in the movie.Everything will be a mess, frozen.But eventurally, we should keep on going with the love they remained...John Cusack Grace is gone
我不喜欢失控,因而对非常可能会陷入的东西保持距离。
比如,公路电影。
通常是小制作,平淡的讲述一个故事,背景音乐都仿佛叙事诗。
透过车玻璃,看路过的风景,一帧桢闪过,似乎没有尽头的旅行,似乎人生就这样缓慢过去。
那些细微的感情因而得到无限放大,一点一点浸润你的心。
爸爸因为妻子的死去领着两个小女儿做了很多疯狂的事。
1:带着女儿逃学,逃离女儿要交的报告,老师布置的作业,即兴的去魔法公园做一个短途的旅行。
我像没有哪个家长会做出这样的举动。
2:和女儿一起抽烟,尽管两个人兜不会。
3:在旅行的途中,不在高速上开车,开到田地里转圈画面包圈。
4:同意两个都不到十三周岁的女儿穿耳洞。
总之,虽然只有85min的电影,看完就很温馨。
当他们终于开到amusement park 时,我突然想到高二那年暑假在北京公园玩时,虽然是和很多人出来,但是总是自己单独行动,看到什么就直奔过去,那种好奇心强过一般的人。
后来弟弟总是埋怨我,怎么不和大家一起走。
大二在武汉和杨发骏在东湖玩,走走就把她给甩掉了,她边追我边提醒我,“这可不是你一个人在走啊,还有我呢”其实我真的忘了。。。
可能天生我就喜欢一个人旅行,向往自由是射手座的特性吧。
PS:最近比较迷家庭题材的电影,刚看的《克莱默夫妇》,超感人的还有就像《大河恋》,《金色池塘》,《燃情岁月》都是描写家庭父爱方面的。
这种类型的比较容易深入人心。
这是我喜欢的电影。
故事情节很简单明晰,一位父亲得知妻子在伊拉克阵亡后,没有马上告诉两个女儿这个噩耗,而是带她们去梦幻乐园度假。
他知道一旦告诉女儿们母亲已经离开,她们永远不会再有现在的快乐。
在失去某种珍贵的东西之前,他要给她们最后的欢笑。
父亲和女儿的故事,另外有一部是李安的《饮食男女》。
这两部电影都有相似的地方,一个缺少母亲的家庭,父亲必须用坚硬的外壳保护这个残缺的家庭,姐姐也慢慢的要扮演母亲的一部分角色。
然而缺少母亲和妻子,男人虚弱的坚硬未免有些可笑,女孩那种稚嫩的成熟也令人怜爱。
有几个细节很有意思。
电影开始几个军属一起浇心,男主角是唯一的一个男军属,和另外几个女军属根本无法沟通。
家里电话留言一直保留妻子Grace的声音,父亲带着女儿在离家的路上,还不时打电话回家和妻子的电话语音交谈,也许只有离开家才能暂时的保留妻子还活着的假象。
大女儿已经懂事,夜里经常失眠。
小女儿在穿了耳洞之后,也突然长大,钻进商店的一个玩具小房子里。
缺少了母亲的存在,做女儿的某些权利正在慢慢的被剥夺。
反战因素是许多美国电影的特色,电影特地设了一个叔叔的角色,一个自由主义的懒汉。
还有就是父亲和大女儿最经典的对话,女儿:“她为什么非要去?
”父亲:“她在尽军人的职责,你知道的。
”女儿:“是啊,但那是为什么?
”父亲:“我们谈过这些,全世界的人都在寻求安全。
当威胁被发现,必须采取措施。
世界就是如此。
”女儿:“新闻说,我们打错人了,威胁不存在呀。
”父亲:“电视不能全信,是吗。
有时你只能相信你做的是对的,我们还能得到信念。
”(此时库萨克用不自信的眼神表达他虚弱的说辞。
)女儿:“如果不能呢?
”父亲:“那我们就迷失了。
”我喜欢的好电影应该就是这样,认认真真的铺陈故事,明明白白的展现细节。
战争的伤痛是什么,也许太多太多,但最根源的就是家庭的破裂,一个原本幸福的家庭失去至亲,丈夫失去妻子,儿女失去母亲,一种无法言说的悲痛。
所以父亲带着两个女儿去往“魔法乐园”,像是去往一个疗伤的目的地,在路上说出事实,在路上坦诚心事,在路上治疗悲痛。
最后小女儿的那一只手表传递着家人间的思念与哀思。
美国灿烂的西部风光加上忧伤的背景音乐更显凄楚。
我知道它很好,可是我看得不认真,因为我很浮躁。
撇开那些大道理不说,撇开主题隐含的那种无谓战争所造成家庭创伤的反战情绪。
我看到的是一个父亲、一个挚爱妻子的丈夫那种毫无逻辑感行为下的痛苦和悲伤。
细想之下他做得......很好,细想之下很难过,男人的隐忍,有时候真地会忍不住啊。
这类电影没什么好多评论的,真实的没有一丝花哨,你投入了一定会感动,你有类似经历了,一定会哭出声来,仅此而已。
真是部好电影。
选材很独特,从一个小的角度映射出美国一般民众对伊站的看法。
演员的表演都很到位。
两小孩的爸爸本来就是个实力派演员,相对来讲,本片中的演出倒是相对一般。
但是是两个小姑娘,性格各异,表现突出。
这应当算今年我看过的最好的电影了。
“Grace Is Gone”一语双关的题目就决定了影片的调子。
在剧情、台词、表演、镜头、音乐等方面都以一种平实艺术化的方式表现着在失去妻子/母亲的一个家庭的状况。
而影片的特色也是吸引人的地方就是这份整体的和谐感。
与一般此类失去亲人的故事不同的是,男主人公开始没有将妻子去世的事告诉两个女儿,所以影片一直呈现的父女的两种状态达到了一种特别的戏剧效果,一种逃避和包容的矛盾关系。
大女儿海蒂与父亲算是关系主线,而小女儿棠的细节表现却时常惊喜表达出点睛的感伤情愫。
最后女儿对于事实的知晓显得自然,并非一贯影片所表现出来的歇斯底里,影片在此刻采取用音乐掩盖话语、台词也达到了不同凡响的效果。
一个不难理解的简单故事,但是在很多表现上却值得细细品味,虽然平淡如水,但是却不时出现真挚而感人的细节。
2008-07-06
片子很短,故事很简单,节奏舒缓但是把握到位,没有过激的情绪,没有极端的表达,一点点的,让我们难过也要接受现实,哭泣也要微笑着走下去。
其实坦白地说,因为自己和片子里孩子的经历类似,而且当时我的年龄也和heidi差不多,看的时候,变多了些自己的感伤。
看着他女儿晚上一个人无助的坐在马路边,那份心疼从心里很自然的迸发出来。
当听到那份悼词时,泪怎么也停不住。
简单更能打动人心。
这片名翻译得太错了
如果有一天,你就这样走了,我要怎么跟孩子们说……
还不错呢,库萨克这次表现很好。 就是配乐太糟了
诶。。
简简单单却让我哭了好几回
爱之无奈
对伊战的另一层面的展现,像是以拉谷的姐妹篇。Cusack的表现可圈可点,剧本确实十分重要。一部有关回忆、疗伤、亲子的故事。
不错的片子
我也不爱JohnCusack这一型的,可最近就是想看他的戏
简简单单,安安静静的娓娓到来,慢慢感动着内心最深处的某些有时也会迷失在正确的选择之中
哭了···Clint Eastwood相关(配乐)
07年不错的片子现在才看,错过去很长时间了,库萨克先生近两年的片子不是很优,还不如这部亲情/反战/公路片,大女儿HEIDI真不错,挺漂亮的而且端庄大方懂事,演技也很好,游乐园那段看着很心酸很感动!
隐忍的男人比隐忍的女人隐忍多了。
1
还可以
插曲很好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3ZiXLbLizbI/
战争对于一个平凡的家庭意味着什么?是留下伴侣孤独得生活下去,是让孩子成长在单亲的阴影下,是让其它的家庭成员生活在深深的思念中。尽管最爱的人离我们远去,但活着的人必须坚强的生活下去,为了生命的延续,为了深重的责任,勇敢的面对是我们面对生活难题时唯一能拥有的态度吧
反战
我喜欢很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