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十分钟年华老去(Ten minutes older)的大提琴篇(the cello)里的第二部短片,导演是迈克菲吉斯(Mike Figgis) Figgis是谁?
实际上,在这之前我对他也没有多少印象,最后我查阅了一下这位大师的主要作品: Love Live Long (2008) "Canterbury's Law" (1 episode, 2008)- Pilot (2008) TV episode Co/Ma (2004) "The Sopranos" (1 episode, 2004)- Cold Cuts (2004) TV episode "The Blues" (1 episode, 2003)- Red, White and Blues (2003) TV episode Cold Creek Manor (2003)... aka Maison au fond de la baie, La (Canada: French title) Ten Minutes Older: The Cello (2002) (segment "About Time 2")... aka Ten Minutes Older: The Cello (Germany) The Battle of Orgreave (2001) Hotel (2001) Timecode (2000) Miss Julie (1999) The Loss of Sexual Innocence (1999) One Night Stand (1997) Flamenco Women (1997) Leaving Las Vegas (1995)... aka Leaving Las Vegas (France) The Browning Version (1994) Mr. Jones (1993) Liebestraum (1991) Women & Men 2: In Love There Are No Rules (1991) (TV)... aka The Art of Seduction (UK: DVD box title)... aka Women & Men 2 Internal Affairs (1990) Stormy Monday (1988) The House (1984) (TV)可能比较的熟悉的就只有那部Nicolas Cage的Leaving Las vegas,其他的作品基本上是没怎么听说过的。
这部影片用的是非常独特的四格画面,也就是整个画面被均分为四格,每一格用不同的视觉,顺着同一时间,讲述着同一个故事。
我须得承认在看第一次这个短片的时候,我并没有怎么理解导演的意思,甚至连他最基本的,试图通过很直观展现的东西也没能弄明白。
开始,我还以为,我必须要看四次这部短片,每次看一格,可是当我第二次看这部短片的时候,我发现我多多少少明白了一些。
影片开始便是滴滴答答的时钟声,左上角的画面里有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左下角的画面里一个电脑屏幕上慢慢地出现一些文字,A staircase. She stopped. She turned toward me. She was wearing a long dress. She lifed it. Her legs were like child's. So long you could......;右下角的画面里开始出现一个女人穿着高跟鞋在楼道里奔跑,发出很刺耳的声响。
接着一连串的故事就开始了,彼此独立但又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我以为这是一个中年男人在回忆,他的童年也就是那个叫做马克的小男孩,小男孩哭了,是因为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饱受战争带来的伤害,但是最终他会挺过来。
那个在楼道中奔跑的女人,是他一直深爱着的人,他还深深地记得和她第一次遇见的时候,A staircase. She stopped. She turned toward me. She was wearing a long dress. She lifed it. Her legs were like child's. So long you could......电视机画面中的两个老人,他的父亲和母亲,以及他们在终老之时的对话,这个中年男人很早就离开了家,但心里却一直惦念着这两位老人和那栋房子。
最后,时钟声再次响起,四个画面定格在了四张面孔上,父亲,母亲,中年男人,以及那位他深爱的女子。
大汗淋漓,十分钟年华老去。
因为突发事件,这个周末被毁了,平白无故多出的一天,不知该如何打发,做什么都心有不甘,只得看着它从指缝间溜走。
看《十分钟年华老去》,中途作罢,15位风格各异的导演讲述15个故事,每个故事10分钟,混杂着各种的语言,充斥着各种的画面,黑白的、鲜艳的、四格的、摇摆不定…… 今天我也同样摇摆不定,不知道到底该干些什么是好,一事无成,只是,相较于10分钟前,我已经老去……
伊始的谜面:“那就像是群山,穿越几百年,将起伏不定,就像水中的波纹。
”本片名为《水的故事》,因为水始终出现在男主角一生中的所有重要场合。
一开始,来自印度的男主角偷渡进入意大利。
在队伍前行的途中,他因为口渴离开了同伴。
(途中遇到一位在树下吹琴的老人,“布鲁,这是我的名字。
你认识我吗?
”男主角没理睬,默默地走开了。
这点很重要,稍后再说。
)来到河边喝水的时候听见了女主角因为摩托车失灵愤怒的怨骂声,借着修车的机会认识了女主角。
这是两人的相遇。
之后女主角将男主角带进了自己的酒吧。
这里给了一个女孩怀有敌意的眼神的特写镜头,女孩与女主角是母女关系(稍后证明)。
男女主角因为语言不通而沟通不畅,女主角露出很失落的眼神。
突然她想到了什么,拉走了男主角。
此时画面又落在酒吧的一副画上,是一个牛仔打扮的男人横卧在花丛中。
这一点证明女主角之前的生活中是有这个男人的。
女主角带着男主角干什么去了呢?
洗澡。
哗哗的水流象征着男女主角感情的升华,镜头停留在男主角的下半身也有着强烈的性暗示。
借着画面一切,男主角和挺着大肚子的女主角在一片悠扬的管弦乐中翩翩起舞。
一曲舞毕,男主角又牵着女主角坐下聆听印度婚礼上的传统奏乐。
男主陶醉在其中,回头给了爱人一个快乐的眼神;女主角则并不那么开心,回了一个很诡异很勉强的笑容。
突然,坐在女主角身后的女孩像是发现了什么,低头向下看;女主角也渐渐意识到了,呼叫坐在前排的男主角:她的羊水破了。
这是影片第三次出现了水。
这一次,男主角要当父亲了。
一个正在虔诚地念经的小男孩出现在镜头里。
另一旁是他作为印度教信徒的父亲在虔诚地拜着梵天。
突然这种宁静被一阵尖锐刺耳的汽车鸣笛打断,女孩匆忙地为车加油。
加油时,她顺便借着后视镜,摆弄着自己脸部的装饰:耳钉、鼻环和唇环,还有choker和一头的脏辫(这里总结下说女孩和女主角是母女关系的原因。
首先是女孩第一次见到男主角时露出的怀有敌意的眼神。
这是一种对于长期只有两个人互相依赖生活的稳定关系被第三者介入的不安感,因此排除姐妹关系。
其次,女孩参与了这个家庭每一个重要的场合。
最后,按照男主角儿子现在的年龄来算,女孩当年不过十四五岁,使用童工是犯法的,故排除雇佣关系。
只可能是母女关系)曾经单纯甜美的女孩不见了。
酒吧内的母亲正在为客人倒啤酒,镜头特写客人握住了女主角的手,和女主角对此习以为常冷漠麻木的表情。
啤酒说明男女主角的婚姻出现了危机,也就是常说的“七年之痒”。
不过还是能有事情使女主角兴奋起来的:家里添了一部新车。
欢快的印度乐曲响起,却戛然而止:车落水了。
第五次出现水,代表男主角财富的损失。
再加上前面妻子的出轨与不忠,男主角仿佛又回到了多年前偷渡来此一无所有的状态。
突然,男主角发现汽车落水的地方正是当年他来到这里喝水并且邂逅了女主角的地方(导演的安排就是这么巧妙)。
在妻子不解的眼神中,他顺着印象中的路,再一次找到了当年在树下吹琴的老人。
老人淡淡地说,“我就知道你回来。
人生路漫漫,终有不如意的时候。
”男主角猛然醒悟,跪倒在老人膝前,久久不曾起身。
老人轻抚他的头,此时镜头又给了牛清澈的眼睛一个特写(第一次两人相遇,男主角不屑一顾地离开时,也出现了牛的眼睛)。
最后,镜头在一条驶向远方的列车上结束。
全剧终。
纵观全片,第一个想要表达的主题是人生如水,起伏不定,喜悲无常。
第二个层面是导演贝托鲁奇刻意突出的东西方文化的对比,并且表明了他站在东方文化的立场,反对西方文化的浮躁。
比如在那场中西合璧的婚礼上,就着管弦乐跳着交际舞时,女主角是兴奋的、释放自我的;到了传统的印度婚礼上,她则陷入了沉默。
一方面也许是她不由自主地想到了上一场婚礼的场景,另一方面更多地则是女主角却是对东方婚礼文化没有兴趣。
在例如导演对于儿子和继女形象的刻画。
儿子受传统的父亲的影响,年纪小小已经是一个虔诚的信徒了;另一阵营是追求个性的特立独行的朋克继女和在大庭广众之下公然调情还对此习以为常的母亲。
还有一处有趣的细节,酒吧的门帘拉下时,一扇上是一幅大象的图画,另一扇是一幅文艺复兴时期题材的油画。
然而本片最深层次的主题是宗教。
照应谜面,只有皈依宗教才可以实现永恒,无论是精神上的生命永恒,还是佛教所宣扬的有轮回的物质上的生命。
释加牟尼在一颗菩提树下实现了超我的追求,因此本片还可以有另一种解释,既老人是男人本身,在回忆自己一生的过程中,化出了分身以辅助自我的升华。
Bernardo Bertolucci 《Histoire d'eaux》(意大利) Mike Figgis 《About Time 2》(美国)Jirí Menzel 《One Moment》(捷克)István Szabó 《Ten Minutes After》(匈牙利)Claire Denis 《Vers Nancy》(法国)Volker Schlondorff 《The Enlightenment》(德国)Michael Radford 《Addicted to the Stars》(英国)Jean-Luc Godard 《Dans le Noir du Temps》(法国)1. Histoire d'eaux 水的故事东方与西方,完全不同的民族和国家,不同的肤色和语言。
他离开吹笛的老人,遇见她。
相识相爱,结婚生子。
从最初的一杯清水,到婚宴上的酒,到妻子产前破了的羊水,到最后男人回到老人面前跪地掩面而流下的泪水。
不是很喜欢这个短片。
除了片末老人悠扬的笛声。
生活充满起落和际遇,不同地域不同言语的人们相遇并且共同生活。
平淡平凡,看透风景,细水长流。
也许这便是这一段十分钟所代表的含义。
2. About Time 2 关于时间2说实话,不甚喜欢。
或者说,对于Mike Figgis的四格漫画式影片,看起来觉得眼花和头晕。
我不知道目光究竟应该集中在那里,也不知道如何将目光分别扩散到屏幕的四个方向去捕捉和看清楚究竟每一格里面究竟在放什么。
结果就是,我的眼睛集中在四格中央的黑点上,然后每一格都没有看完看清。
依稀记得的是一些片段。
走廊与楼梯里高跟鞋清脆的奔跑声,老人们呼唤孩子名字的殷切,孩子们年少的局促,女人欢笑的红唇与指尖流淌出的清脆钢琴旋律,情欲的亲吻和缠绵……可是,我实在不知道他想要表达什么。
多么惭愧。
笑。
3. One Moment 瞬间这部短片的色彩有着清新淡然的田园风格。
Menzel运用了捷克演员Rudolf Hrusinsky一生中拍摄的诸多影片的剪辑拼接成了这一段十分钟。
他在院子的苹果树下小憩,朦胧中见到自己。
年少时候的身影缓缓走来。
黑白、泛黄再到彩色的一个个片段;英俊年轻、瘦长挺拔,成熟坚毅、魁梧强壮,再到松弛苍老却平静的同一张脸。
一生里他饰演了那么多不同的角色,有过那么多的辉煌与荣耀。
他隔着铁丝网看见两个女孩。
年轻写在脸上,肆意欢笑,短裙在风中飘扬,光滑纤长的腿在阳光里显得白皙而性感。
他看她们骑车而过,逐渐消失。
一个熟透的红苹果掉落在他的头上。
十分钟。
往昔的成就与今昔的垂暮。
不可挽回的老去与对年轻风华的眷恋。
一切在苹果掉落的瞬间,嘎然而止。
4. Ten Minutes After 十分钟后电视里一遍又一遍地播放着英语教学的节目。
女人正在为结婚纪念日准备着丰富的晚餐。
精美餐具,烛台佳肴,香槟蛋糕,还有摄像机。
一切准备就绪,她等待着丈夫的归来以及两人甜蜜幸福的庆祝。
门铃响了,女人殷切地跑去开门,却看见醉酒后神志不清的丈夫。
进屋后他不停地找酒,跌跌撞撞并且粗暴地吼叫和推搡。
她没有生气,只是劝着他并且替他脱鞋宽衣希望他可以睡去。
但男人是愤怒的。
片中没有交代男人酒醉与暴躁的理由。
只是她无法安抚并且使他平静下来,反而愈发地令他狂躁,渐渐丧失了最后的理智。
他卡住了她的脖子,她在挣扎与慌乱中,用刀刺向了自己的丈夫。
十分钟。
结婚纪念的精心准备一片狼藉,甜蜜温馨被扭打和流血所取代。
丈夫被送去医院,警察在现场要求做笔录。
电视里英语教学节目依然在继续,柜子上一张张印证着曾经共同欢乐时光的照片,寂静无声。
5. Vers Nancy 面对南希不得不佩服Claire Denis,居然可以请来Jean-Luc Nancy这个享有盛誉的哲学家,更令人佩服的是,他让这位著名哲学家用了整整十分钟时间坐在火车里,展开了一场一对一的问答讲座,关于“介入”的意识形态,关于进入一个陌生地域的“挣脱”,关于时间、地点与自身交错转换的哲学思考。
专业的学术性话语冗长晦涩。
女孩崇敬的眼神与身后黑人男子抽烟远眺的漫不经心形成鲜明的对比。
火车还有十分钟即将到站。
男人回到座位。
他不经意地说,你们谈得真是兴致盎然。
Nancy点头。
他答:“但是,时间结束一切”。
6. The Enlightenment 启迪旁白来自一只小小的苍蝇。
从它的口中缓缓地讲出Aurelius Augustinus这位基督神学大师对于时间的自问与论述。
镜头忽高忽低摇曳不定,这是苍蝇飞行的轨迹。
湖畔林间有一家人在野炊烧烤。
人们的轻松闲散与旁白的哲理内涵相去甚远。
一边讨论着过去、现在与将来,讨论着时间在点上的短暂与的永恒,而另一边则是嬉笑歌舞,尽情欢乐。
不同的肤色与不同的年纪,男女老幼,酒后小小的不和谐,平凡生活与真实家庭。
而当苍蝇飞近正在烤肉的父亲时,他本能地举起铁勺挥舞驱赶,却勾到了上方的电线。
瞬间,生命便消逝。
接下来的情形是可以想象的。
慌乱、哭泣、悲痛。
欢乐被这些字眼取代,家庭不再完整。
片子结束在苍蝇撞上灭蝇灯的一瞬。
旁白结束,蓝色的灯光变得模糊而斑斓,色彩融合在一起缓缓回归到黑暗。
十分钟,一切的欢笑与惬意,任何的哲理与自省,都只是瞬间的逝灭。
7. Addicted to the Stars 沉溺于星具有科幻的意味,从地球出发,穿越了时空,又来到80年后的地球。
此去经年,物是人非。
机器与真人无异,城市翻天覆地,没有人行走,修女抽烟亦不行善。
男人在夜里找到自己的家。
推开门去,终于见到自己的儿子。
眼前已是白发垂暮的老人,满脸皱纹,话语不清。
自己仍是出发时的模样,正当壮年。
父与子,相对无言感慨万千。
他出发前的照片还在,身着宇航服,牵着十来岁的儿子,脸上都是幸福的笑容。
他带给他外星球的石头,然后不得不离去。
走到门口的时候,老人缓缓地叫他爸爸。
他说,爸爸,我爱你。
他回过头来,百感交集。
他说,我也爱你。
话毕,他只身踏着清冷的街,于天色渐白的凌晨回到基地。
十分钟,时间给这对父子开了这样大的玩笑。
孩子从童颜等到鹤发,漫长的一生对于父亲而言不过是短暂的瞬间。
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
一生等待着的父爱与亲情,都因这一声苍老的“我爱你”,而显得格外悲怆与温馨,亦是感人至深。
8. Dans le Noir du Temps 在时间的黑暗中写到这最后一部短片,Jean-Luc Godard的十分钟。
涵盖了太多太多太多的东西,让一切的语言和文字都黯然失色,变得平乏和贫瘠。
拼贴、旁白、旧质的胶片、黑白与暗黄的色彩交错,开片的暗夜与剧终时的烛光,伴随着一部又一部名片佳作的片段。
青春、勇气、思想、记忆、长存、爱情、沉默、故事、恐惧、永恒。
最终回归到电影。
画面的交替更迭伴随着旁白柔缓的磁性声音,让人看到一些清晰而陈旧的记忆影像。
青春与幽怨,狂躁与沉静,政治与世界,战争与杀戮,善与恶,生与死。
人类生存中稍纵即逝的东西,在影片里面被一一呈现。
时间的长河里,一切只是沧海一粟。
可是分明在这短暂的十分钟的影像里,我们看见了Godard对于和平与人类文明发展的无声呐喊与呼唤。
--生命是一条河。
每一个瞬间都可以改变命运,每一个十分钟都在使年华老去。
弹指间刹那芳华。
一生那么长,又那么短。
人类究竟可以做些什么?
十五位导演各自有十分钟的答案。
而我们的答案,又在哪里?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影片里的画面色彩与音乐。
一部部短片间隔时候沉静的水流,导演各自运用的黑白或昏黄或明快的色彩,时而沧桑时而现代。
配合着小号的高亢明亮与大提琴的委婉低沉,宛见时间长河缓缓流逝。
不知此片是否有OST,如此看片之余若亦得原声来听,便真正完美了。
http://www.blogcn.com/User5/vivianisvivian/blog/3474895.html
很喜欢陈凯歌这个小短篇,当他精心烹调《无极》这道大菜的时候是有点刻意高调过了火侯,这道小菜类似游戏之作,放下架子来拍倒是做到了简单清爽游刃有余,虽然凭此翻不前案,但作为第五代大师的功底还是可见一斑。
能拍出《黄土地》、《霸王别姬》的导演,总希望他能安静的再拍出一些可看的片子来。
剧中一疯子带着搬家公司去百花深处胡同,声称要搬家,搬家公司到了才发现这已经变成待建的荒地,唯独一棵大槐树还标识着当年的百花深处胡同。
搬家公司一行人才发现所谓冯先生是个疯子,但为了拿钱,他们装模作样的搬鱼缸、花瓶,反而为疯子对故居四合院真挚的感情所打动。
故事说白了没什么意思,导演的功底在镜头的表现力上,那个突然缓缓落地的青花瓷,从疯子的幻想中突然化为现实画面,让观众跟他一同体验了心碎的瞬间;最后那个从泥土中挖出的铜玲铛,叮叮当当叮叮当当让所有人顺着疯子快乐的目光看见了槐树下的四合院,水墨风格的电脑特技把这些北京人心中的四合院记忆化为完美的影像,周围是千篇一律的冷冰冰的高楼大厦,然后是破败的拆迁荒地,那一树浅绿下的红墙青瓦像极了荒芜中仅存一点美好,那一刻,观众同搬家公司一行人一同恍惚在美好的百花深处,此刻,他们才发现自己也是那么的怀念失去的家园,原来人人都有这么一个失去故园的伤口。
平日里,正常的人们也会不经意见怀念自己的老家,会想念那个四合院、那棵槐树、那个摆着小摊的巷子口……但是这种感伤总会让位于现代化过程的理性目标,现代化是一个进步的神话,以摧毁过去创造现在而且永远有一个更美好的目标,于是人们认为故园的失去毕竟是值得或者是不可避免的。
陈凯歌用了一个疯子为主角,他没有理性的约束,因而感情无比真挚强烈,可以嘲笑他甚至欺骗他,但是一不留神,心中隐藏的那个关于故园伤口,竟被他撕开,流出浓浓的怀念和伤感。
《水的故事》是贝纳多.贝托鲁奇导演,由英国“十分钟 年华老去公司”斥资上亿元人民币拍摄的影片《十分钟 年华老去》“大提琴”篇的第一部短片。
故事简短介绍了一个不知姓氏的印度人获得爱情和婚后生活遇到一个小挫折的故事。
全片虽仅有10分钟,没有大起大落、跌宕起伏的情节,也没有极具震撼的视觉效果,却从头至尾透露出一种干净、简洁而富有生活气息的味道。
片中虽从未提到过命运、生活等哲学性的词眼,但全片以水来影射生活和命运的无常,既给予人快乐,又带给人挫折和困难,告诉人们困难终会被克服的道理。
影片以《水的故事》命名,片中也多次出现了水的镜头连接全片,我就以水这条主线,综合全片做一下分析。
一、影片刚开始便引出了一群不知从何出来又到了何处的人们,但当他们跨过横杆又走过坑坑洼洼的石路,走上一条平坦的泥路后,便引出了影片中的两位主人公:布鲁和一位不知名的人——即男一号。
当男一号跟随着走出人群的布鲁到达一颗大树下时,布鲁对他说道:“我叫布鲁,你会认识我的。
”这时的男一号猛然有些不知所措,在原处转了转身,便到湖泊边洗了把脸,在这儿,水第一次出现,带给了他干净和清爽。
但在布鲁向他介绍自己的同时,还出现了一只牛,和对那只牛眼睛的特写,整只眼睛如充满液体似的观望着这个世界,平静而安详,好像能够透视这个世界和这个世界的所有秘密。
紧接着,在岸边洗脸的男一号听到背后成群的高大的芦苇后面传来了一阵奇怪的声音,他穿过成从的芦苇发现原来是一个女人的车子坏了,车后还放着一个铝桶,她又气又怒的踢着车子,嘴里还在不停的咒骂,而他却在芦苇丛中微笑的注视着,随后,便上前帮女人修好了车子,两人眼睛里含情脉脉,并跟着回到了她家。
因为水,他感到了清爽的感觉,也结识了他未来的爱人。
这是生活带给他的美好。
二、在女人家里,很快又出现了第二次水。
是因为两人发现女人只会说意大利语,男人只会说印度语而造成沟通困难后,女人——乔·维斯便拉着男一号跟她走。
紧接着,镜头切换到了男一号在浴室里洗澡的场景,然后出现了男一号与乔.威斯穿着礼服相拥与客人们共同起舞的镜头 。
这一处的剪辑不可谓不巧妙。
第一、男一号在浴室里洗澡的场景既可以看作是乔.维斯在拉他离开后的行为,也可看作是在会宴宾客前所做的事,镜头的起承转合很干净利索,丝毫没有做作之感,并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第二、选择男一号在浴室里洗澡的场景,可以增加水在短片中的出镜镜头,更切合以水为线索的特点,使观众自始至终不忘了这部短片是水的故事。
当然,这里出现的水应该也有它所代表的特殊意义,但我想了很久都没有一个确切的想法,我想,这可能是导演想表达水在人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水与人的经历息息相关吧。
三、短片中第三次出现的水是乔.维斯的羊水。
羊水孕育着新生命,保护胎儿并给予他营养,代表着着人类美好的未来和人类的世代更替,在他俩大宴宾客时导演设计了羊水破了这一镜头,实在是意蕴深长。
第一、这代表了生活带给人们的小插曲,令人猝不及防,因为谁也不会料到羊水会在这个时候破。
第二、羊水代表着希望,给与人以美好的向往,而羊水突然破了,虽说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危险,但还是会带给人一丝美好幻灭的担心。
在这美好的时刻,却发生这种事,不正代表着困难、挫折与危险永远暗藏于美好之中吗?
这是导演带给观众的启示。
四、片中第四次出现的水是带给他们伤心、不舍与危险的水。
在男一号与乔.维斯已经有一个看起来十多岁的男孩子时,他们买来了一辆吉普车,但当他们一家人兴高采烈的第一次坐上车兜风时,车却掉到了河里。
当把车从水里拉上来时,每个人脸上都满含着伤心之意。
不管他们有没有买汽车保险,但伤心、失望、对新车的不舍和危险却都围绕在他们一家人身边。
生活带给了他们以困难。
片中出现的水的镜头已经结束,可是在等待车子被拉上来的过程中,男一号找寻到了曾说会认识他的布鲁。
多年过去,布鲁仍端坐在那棵大树的下面。
当男一号走近布鲁时,“我就知道你会来的,人生路漫漫,终究会有些不如意”的话语从布鲁口中传到了他的耳朵里时,他就像跪拜佛祖一样跪拜着布鲁。
或许布鲁就是存于世间的佛祖吧,他给与人们以明示,在人们需要他的时候出现。
我并不知道他身后的大树是不是菩提,但我宁愿相信那棵大树和佛祖参禅的大树一样,都是菩提。
本片以水影射生活和命运的无常,即带给人以美好,又强加给人困难与挫折 。
但是,所有的挫折终有消失的一天,所有的困难终有被克服的一天 ,我们应当带着感恩的心,去享受生活,去创造生活,永远以乐观的心态和不畏的勇气直面所有的人生坎坷。
本片的结构条理清楚、层次分明,故事隐喻性强,镜头语言丰富,细节刻画到位,配乐恰到其处,不失为名家之作,很值得我们借鉴。
15个世界殿堂级大师的合集,我只好一个个道来,最近工作很忙,只能写一点儿,写到哪里算哪里,喜欢的,就多写几句,不喜欢的,就一笔带过。
其壹 贝托鲁奇的《水的故事》Hisroire D'eaux喜欢。
没办法,谁让咱是《末代皇帝》培养出来的中国影迷呢~生命轮回中的顿悟,有明显的东方色彩。
发现贝托鲁奇愈来愈痴迷东方文化,从《末代皇帝》到《小活佛》到这部10分钟小作品,都带有东方哲学的思辩倾向。
片中的印度移民在一棵树下离开智者,走向尘世,恍恍惚惚一生溜走,色,财,虚荣,背叛某天随着汽车落水的一瞬都蒸腾了,他转身往回走,径直来到树下,智者还在吹着短笛,好像从来没离开过一样。
看到这里心里有一种冲动,也想开口说:原谅我,我明白了。
凝练又不乏丰富的细节,以10分钟的片长而言,并没有看到取巧的痕迹,大手大脚,还是当一部长片的架势来拍摄的,态度严肃令人起敬。
其贰 迈克·菲吉斯的《关于时间2》About Time 2这厮就是凯奇那部《远离拉斯维加斯》的导演。
看出来了,他是《24小时》的祖师爷,这部《关于时间2》全部用四分画面,调度和动作都是同时发生或连续的,试验性强,但是很无聊。
其叁 门泽尔的《一瞬》One Moment捷克导演,作品《严密监视的列车》Closely Watched Trains拿下66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
《一瞬》是很取巧的创意,门泽尔选择了捷克伟大演员鲁道夫·赫鲁辛斯基(好兵帅克)一生所演影片里的一些镜头,配以捷克伟大作曲家雅纳切克的音乐,很自然地就带出一个人由年轻变老,也带出捷克数十年电影的兴衰史,是整部片集里最感性的一出。
毫不矫饰,把贫穷和富有,年轻和衰老,失败与成功,欲望与幻灭都交织于一炉,实在是相当聪明。
年老的鲁道夫在果园劳作,看着年轻姑娘骑车经过,无力地看着女孩充满弹性的屁股在单车上起落,再回望他也曾经多么勇武地劈波斩浪,年轻骄傲,充满魅力,看得人几欲落泪。
十分钟的镜头,已足以表达向电影,向捷克电影,向捷克电影史上最伟大的演员致敬的初衷。
其肆 伊斯特凡·萨博的《十分钟后》Ten Minutes After匈牙利著名导演伊斯特凡·萨博,导演的影片《信任》曾获1979年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雷德尔上校》曾获1985年戛纳国际电影节“评审团奖”,他的代表作是《千面恶魔梅菲斯多》,曾经荣获1981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
萨博的这一段其实就是浓缩版的《不可逆转》,是的,任何一件大事件都是起始发生于一瞬间的,在这一瞬间的前十分钟可能还毫无先兆。
切题,但和其他导演的作业比就明显缺乏才华和创意了。
其伍 克莱尔·丹尼斯的《面对南希》Vers Nancy多么典型的法国导演啊!
十分钟全是话痨!
让一个女孩和据说是著名哲学家的让-吕克·南希在火车上对话,5分钟不到我已经昏昏欲睡。
哲学的可怕就在于,听的时候你没有一句不明白的,可是听完你却什么都记不住,一句也串不起来。
克莱尔·丹尼斯是让-吕克·南希的信徒,他的电影《闯入者》也是改编自南希的思想,看到艾黎可罗马和戈达尔话痨这一派后继有人,我真是替法国欣慰啊:(其陆 施隆多夫的《启迪》The Enlightenment就是《锡鼓》的导演啦,曾经帮助姜文在德国后期,才有了《阳光灿烂的日子》这部电影,我非常喜欢的导演,有着异乎寻常的幽默感和想象力。
《启迪》的旁白是圣奥古斯丁关于时间的神学思考,可是却被转嫁到一个蚊子的嘴里絮絮叨叨着,这只蚊子在露营的人们中穿行,看见了不检点的孕妇和狂欢的新纳粹主义者,看见了人们的绝望和生命的消逝,最后自己一头扑向灭蚊灯,也见证了生命的脆弱。
机位的移动有着他一贯的水准,模仿蚊子的主观视角和飞行轨迹,几乎一cut到底,相当流畅。
人虫平等,众生平等,生命和时间的规则,很公平。
其柒 迈克尔雷德福的《沉溺于星》Addicted to the Stars《邮差》的导演啊,我曾经那么喜欢的电影。
不知道怎么就弄出个科幻片来,以某些场面来看,成本很高啊,奢侈!
故事很简单,宇航员几十年后回到地球,回家去看儿子,自己才30多岁,儿子8,90岁都快老死了。
网上有人骂这部,说无聊,丫明显不知道当爸爸是什么滋味,我怎么看得眼泪都快下来了?
其捌 戈达尔的《在时间的黑暗中》Dans le noir du temps丫是最懒的,拿自己和别人的片子瞎剪了一堆,然后配些字幕交差了事。
不像门泽尔,也是剪,但是里面有Idea, 戈达尔这个纯属咱们说的vignettes,广告公司没想法的时候谁都会做的那种。
共用如下素材:戈达尔自己的《永远的莫扎特》、《美国制造》、《小兵》、《李尔王》、《赖活》,帕索里尼的《马太福音》,艾森斯坦的《伊凡雷帝》,以及一些关于二次世界大战的资料片。
不过话说回来,电影真是剪辑的艺术,这些东西剪在一起还真是赏心悦目啊,总比看丫常拍的那种大闷片强。
喜欢看集锦片,就像吃一桌宴席,每道菜尝一口,好吃就多嚼一嚼,不好吃也没关系,接下来还有很多。
《十分钟年华老去》是一桌满汉全席,全球15位顶级导演,每人10分钟,主题是:时间。
自然每个大师都力图把自己的主题表现得深刻,所以在看的时候要准备好脑力,不停思考。
看片的历史不算太长,对15位大师的了解都不深刻,就片论片,别的就不赘述了。
大提琴篇1、《水的故事》 贝纳多·贝托鲁奇(意大利) 将一个男人的后半生的几个重要片断缩影在十分钟里面,水是线索:湖水、酒水、羊水、泪水……这些都是记录生命的标记。
当他经历过一切以后,又回到了来时候的树下,吹笛老人和骆驼依然在,老人早就知道他会回来,而骆驼的眼中流出了泪水。
感悟:人生起起落落,最后总是要回到原点,惟有恒河之水永远流淌,我们,是过客。
2、《关于时间2》 迈克·菲吉斯(美国)关于从孩子到老人的一些片断,很碎,画面是用四格漫画的形式表现的,也很碎,看得眼睛很累。
第三个格里的孩子,就是第一个格里的垂死老人,第四个格里还鲜活的生命,在第二个格里只能静静看着自己老去,对周围的一切无可奈何……感悟:最后,我们也将会像那两个老人一样,除了看着,毫无办法,曾经刻骨铭心大喜大悲的事也就那么回事儿了。
3、《瞬间》 伊利·曼佐(捷克)影片是用老演员鲁道夫从青年到老年各个时期在银幕上留下的影像剪辑成的一个关于一生的故事,鲁道夫就是《好兵帅克》的主演,可惜我们只熟悉他的这一部片子,否则看起来会更有感触地。
10分钟,镜头就在一个人的脸上雕琢出了沟壑。
感悟:我们都以为自己很年轻永远也不会老不会死是吗?
这10分钟就会让我们感到恐惧。
鲁道夫何其幸运,留在了那么多的电影胶片里,我们呢?
留下什么呢?
4、《十分钟后》 伊斯特凡·萨伯(匈牙利)10分钟前,妻子兴高采烈地筹备结婚纪念日的晚宴;10分钟后,她失手刺伤了酒醉归来的丈夫。
故事很平淡。
感悟:你现在的人生八成是因为某一个瞬间才变成这样的,将来也会是。
10分钟,足以改变一切。
5、《面对南希》 克莱尔·丹尼斯(法国)恐怕这是最枯燥的一节了。
在列车上,老教授对年轻的学生喋喋不休地说了十分钟话,内容小到如何学习,大到移民问题、独立性、存在性……好像要把一辈子的话在这十分钟说完。
可是这样又如何呢?
列车依然飞驰,大家依旧都是过客。
感悟:俺要是懂法语就好了。
6、《启迪》 沃尔克·施隆多夫(德国)最美丽、最独特的一节。
故事是对古代基督教神学大师奥里利乌斯关于时间的一段询问的诠释。
一家人野炊,10分钟的尘世欢乐被一起意外触电事故终止。
比故事表现的哲理更值得一提的是影片绚丽的色彩和独特的表现方式,镜头是随着一只苍蝇的视角推进的,最后苍蝇撞上了捕蝇灯,影片也戛然而止。
睡莲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的景象,很有印象派的感觉。
感悟:就在我们所在的这一刻尽情欢乐吧,明天永远未知。
7、《沉溺于星》 迈克尔·雷德福(英国)记录的是一次10分钟的太空旅行,让主人公来到了80年后,这个题材太老掉牙了,可是当依然是老样子的主人公在80年后和已经成了垂暮老人的儿子相拥时,还是流泪了。
感悟:从小就常思考“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现在已经没啥特别的感觉了。
8、《在时间的黑暗中》 让-吕克·戈达尔(法国)青春的、勇气的、思想的、记忆的、长存的、爱情的、沉默的、故事的、恐惧的、永恒的、电影的,记录了11个生命的告别方式。
感悟:你我最后的瞬间会是什么样的呢?
小号篇:1、《狗没有地狱》 阿基·郭利斯马基(芬兰)故事很简单,一个囚徒出狱后带着女友登上去莫斯科的列车。
据说这是一个政治意象,“狗没有地狱”这个词也是一个和政治有关的隐语。
而我能体会到的只是里面已经成为影片一部分的音乐很好听。
感悟:不懂不懂,不可救药。
2、《生命线》 维多·艾里斯(西班牙)最诗意的一节,可以用来回味。
一个宁静的小村庄的10分钟,下午,新生的孩子肚脐出血,而外面的世界依然宁静,钟在摆动,水滴在溅落,一个孩子在手腕上画表打发时间,有人在缝纫,有人在睡觉……终于孩子的母亲发现孩子出事,打破了世界的安宁。
最后是孩子甜美的笑容和母亲婉转的歌声,动荡的世界还是充满希望的啊。
感悟:我们所在的世界,要是真的像那个小村庄一样充满爱,即使动荡又有什么所谓呢?
单纯起来吧,抛弃所有的仇恨和怨气吧!
3、《几千年前》 沃纳·赫尔措格(德国)像纪录片,白人探险队在亚马逊河流域发现了一个原住民部落,于是给他们带去“文明”,但同时带去的是困惑,那个部落的后代开始渴望融入现代社会……这一切等于这个部落从此消失了。
人类征服自然的宏愿让我们的地球不堪重负,河流的萎缩,土地的沙化等等都是我们人类的节奏,自然的规则被无情践踏,种群的繁衍没有了生存的准则。
感悟:人们就不要自作聪明了吧!
我们幼稚的“文明”离看透自然的奥秘还远着呢,要对自然心存敬畏,停止入侵。
4、《国际组织·拖车·夜晚》 吉姆·贾木许(美国)车祸让一个女演员在救援车上滞留了10分钟,这是一个国际救援组织,10分钟里闪过了不同的肤色,并且他们夸张地展示了自己的文明。
总的来说挺无趣的,但亲切的是在里面出现了一盘中国快餐。
感悟:地球是个村落,ok?
5、《距离托那12英里》 维姆·温德斯(德国)最抓人的一节。
除了得益于情节,更是因为摄影的精致,音乐的搭配。
一个自驾车穿越荒野的人半路心脏病发,在10分钟里开着车寻求援助,最后一刻终于遇到了一个天使一般的女孩。
风景如同其他公路电影一样美,配乐用的是Eels的歌,post grunge风格,嗷嗷好。
感悟:奇迹终有一天会发生。
永远魔幻的蓝天,永远驱散那黑暗,嘿嘿。
6、《我们将被掠夺》 斯帕克·李(美国)用很多个访谈串起来的,是关于美国总统选举,实在没兴趣,于是……于是俺就跳过去了。
7、《百花深处》 陈凯歌(中国)我最喜欢的一节。
老北京腔调,老北京身段的冯先生把搬家公司的人带到“百花深处”胡同让他们给自己搬家,而曾经的“百花深处”除了写着“拆”字的残垣断壁,已经一无所有,原来冯先生是个疯子……据说在电影节展播的时候这一节评价最低,当然,那些老外无论如何也不会懂得我们中国人失去文明的这种辛酸的,在他们的眼里这部片子不过就是一群神经病搬家罢了。
冯先生的记忆是那样的刻骨铭心,自己家里每一件家具的位置,一个铃铛,家门口的坑……除了苍凉还是苍凉。
感悟:不是冯先生疯了,是整个世界疯了。
我们毁了自己的城市,毁了自己的文明,只剩下高架桥,高速路,和恶俗的歌声。
拥抱那一刻答应我,在我离去后好好生活这幸福的每一秒钟多残忍,短暂的十分钟存放一生拥抱那一刻微笑吧,我会珍藏着温暖笑容这幸福的每一秒钟匆匆流走,短暂的十分钟存放一生
目前最喜欢的是《关于时间2》,写一点东西(刚刚不小心写讨论去了复制过来,讨论那里先不删了也..个人一点看法,还没有找到很好的解析:可以基本确定的是主人公,亲吻女人的人、写作的人、小男孩是同一个人的三个阶段。
主人公就是mark。
这三个阶段是主人公(死去)之后怀念自己的人生的几个故事。
电视机里的老人应该是二人死后的对应。
(不过这么解释就让之后中年Mark去电视机前叫爸妈显得不合理,但是根据结尾的定格,以及女子弹琴时候老妇的“配音”应该是对的。
)Mark应该是在二战中死了。
在这之前他遇见了那个女人,可是他们却错过于他没有性能力(所以不能生育?
所以这个也就可以解释为什么那个女人在医院跑?
)中年Mark应该是Mark死去的形态,他手里的照片是女人的照片,他在怀念女人,一直到最后的场景、老年Mark都在抱着女人的照片。
年轻Mark之前有一段很bdsm的(我估计是sex video),这是被他隐藏的回忆吗?
童年Mark应该是隐喻了后来参军的年轻Mark。
他们的相遇,中年Mark回去是担任了一种内心的另一个自己的形象;在这个场景里面所有的回忆元素都为他们对独白配音,所以这一段是人生中(life)最重要的回忆。
不太make sense的地方:女人在医院奔跑、医院的哭泣的两个人是什么作用;sex video是什么(有人说隐喻希特勒和丘吉尔,丘吉尔被斯大林 按倒在身下????
我不苟同);为什么要把两个老人放在电视机里穿上衣服(也许是为了表示是死人);Martin是谁?
O-O好像不是通常情况的剧透……就……清清脑洞而已||||冲着丹妞的,只看了沉溺于星,分就只打给沉溺于星《沉溺于星》-★★★★★:Cecil Thomas毕生都沉溺于星际中,他的时间都花在时空旅行上,不在任何一个时空里,他喜欢在一个时空里拿走一样东西将其带到另一个时空。
这次他见到自己行将离世的儿子,心中的某根弦被波动,他终于意识到他离开这个时空太久。
他走过去抱着他80多岁的儿子流下了眼泪。
接着他离开了,像曾经的无数次一样。
从未想过留下来的心情此刻显得有点微妙,仿佛刚才抱着儿子哭泣的不是自己。
他像被强迫的一样继续着星际旅行,他是时间的祭品。
-爸爸,我爱你。
-再见,Martin。
时间之神,我已属于他。
导演泥难道想讲的故事不是这样子的吗这样子的吗这样子的吗吗吗!
这BGM!
这丹妞(http://ww4.sinaimg.cn/bmiddle/aaff8e3djw1e3pbea06lyj.jpg)!
请让我成为时间啊啊啊TAT【喂】
莫非艺术的最高境界是让人有所体验却又无法参透?戈达尔-----牛。更喜欢《一瞬间》和《启迪》里的诗句。
让一群导演去拍一个全人类都搞不清楚的哲学终极问题之一,乱七八糟,毫无意义。
大提琴篇里的都没太懂
有几段实在是太闷了。欣赏不了。
同学们够钟交作业了!
为什么会有克莱尔·丹尼斯导的...她这么嫩
non plus cela... ne le MISS pas.
sorry 实在看不懂
该好的还是好不怎么样的就是不怎么样啊姜还是老的辣
以前看的。其实一些片子还是很平庸的
今年短篇集中比较“高级”的一个
大一上学期看的,还要写作业,崩溃……
个比较喜欢《水的故事》和《沉溺于星》,总体来说都是一次比较失败的命题作文。。
除了刺杀了丈夫的那段,当时第一观感是居然没有血流出来咩?其它片段完全不着剧情故事-_-||大师们,恕我浅薄无知吧。
按顺序评分:三星半,四星,四星,两星半,两星,三星半,三星半,四星。大提琴篇在叙事方面确实弱了很多,大部分都是以独特的镜头语言来表达内心的丰富思考,麦克菲吉斯,伊利曼佐和戈达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很强,施隆多夫的荒诞和思辨结合、贝托鲁奇凝练的剪接,迈克尔莱德福的太空与伦理尚可一看
一半弃,这个主题真是太小资了,不适合我
果然还是不喜欢命题作文
3.5⭐️应该称之为“哲学篇”,第一个贝托鲁奇竟然拍了南柯一梦,还有直接哲学对话,每个导演都是哲学家。
大师杰作,最喜欢贝托鲁奇的水
受不了这样的片子!看了很多天才看得完的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