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看了这部电影之后人会很不舒服?
我一直看到了字幕都打完,还是不甘心承认它结束了。
结束了就像没有结束,观看的过程心里很痒痒,但是挠不着。
想了很久到底是怎么回事,这部电影少了一样东西,叫痛苦。
它是那么的顺利的一部电影,牛逼的轮胎几乎没有阻力,一路轻松的各种爆头,警察也不够给力,是来搞笑的。
死了那么多人,却没有半点悲悯的情绪。
大家只关心,轮胎后来怎么样了。
事实上,轮胎很好,不用你关心。
就像你喜欢的男人,他说他心情不好,你问他到底怎么样了,他根本不搭理你,你太多此一举了。
承认吧,其实我们已经爱上轮胎了。
就像你已经爱上了那个不需要你关心的人。
人总希望自己喜欢的东西也需要自己,所以,潜意识里希望它是不幸的。
所以现实中的我们,不太相信轮胎真的那么顺利,总希望它出现什么事儿。
事实上,它破了。
但,似乎你还悲伤不到半秒,牛逼的小自行车出现了,好像还更加强大了。
继续各种顺利。
是的,你喜欢的男人,不用你关心,你喜欢的轮胎,也没有痛苦的情绪。
所以我们常常关心不需要关心的东西,爱上不爱自己的人。
1、这片是法国片?
怎么可能!
2、如果硬要对此片挖点寓意的话:观众=观众、警察=导演、轮胎=编剧!
在一部电影的产业链里,真正可以不受既定剧本限制,握有生杀大权的其实是编剧。
导演恨不得所有观众都死掉,没有观众,那导演就可以休工了,可只要有观众在看,他就得拍下去。
(影片中是给观众吃毒药,以及坐轮椅的大叔代表的影评人提出意见,导演不执行但是也得听着)可为啥导演这么矛盾这么贱呢,影片一开头就说了,没有理由……好电影都没有理由……我约莫着导演估计想表现的就是这么个意思——导演对观众又爱又恨。
而编剧不需要这个负担,简直就是天马行空,想干嘛就干嘛,想爆谁头就爆谁头。
而当导演不再按照既定剧本进行时(用猎枪直接爆了轮胎),受到伤害的是谁?
是观众。
导演早TM闪人了!
请注意,观众、警察、轮胎除了本身的寓意外,都仍然是剧中人物,换言之大家都有作为一个演员的义务,所以此时代表编剧的轮胎可以爆头代表影评人的轮椅大叔。
最后,编剧占领好莱坞!
3、作为此片观众, 看完最好闭嘴,有路子的人想办法去揍导演一顿才是正路子。
这家伙太埋汰我们观众了。
真是感慨电影的无限创作力,在好莱坞日渐枯竭的创意危机中,法国影坛对好莱坞的挪揄却是精彩不断,这部《橡皮轮胎》其实丝毫不亚于得奖的《艺术家》,结尾那种对好莱坞的反讽和致敬并存的感觉真是多年未见的经典创意啊。
为了防止剧透,就不多对剧情说什么了,建议大家好好看一下这篇,或许对看美国电影,尤其是B级血腥片电影经历不多的观众,本片很难找到什么观影乐趣。
但是对于B级迷而言,此片堪称是盛宴,虽然没有任何大场面,却用一个独行“轮胎杀手”的故事妙趣横生的讽刺了电影工业的“no reason”,观众对各种场面的解读,演员对影片的贡献,B级血腥场面的制作等多方面的内容。
“盗版”、“附身”等精彩的段落让人捧腹大笑。
杀人轮胎其实是个比喻,杀人者,非刀也,在乎用刀之人;杀人者,非轮胎也,在于其使用者也。
而且影片也把轮胎本身拟人,生于泥土,初初蹒跚,几经血染,杀人陷于癫狂。
导演实验性地把电影观看者放于电影本身之中,一群人在沙漠里模拟电影院观影的状态去看一场现场导演的电影,影片内容与形式上的抽象性可见一斑。
而且影片中不断利用布莱希特的“间离效果”,不断提醒观众(包括电影中的观众):我们在看一部假的电影。
正如警长所说:一切都是假的。
只是未曾想到的是,弄假成真,最后轮胎(某演员)失控,杀死了另外的演员,假戏真做,最后还因为不听从导演的摆布而杀死导演。
就如同影片开头时所说的:电影中一切都是毫无理由的。
这本身讽刺了电影业的虚假性,包括编剧、导演、演员一系列人的无条理、无逻辑。
电影中对观众群体的批评也是不乏犀利,导演的那句:animal。
以及父子之间的冷漠,盗版猖獗现象等等,一切都没有逻辑,超乎常理。
表现了观众喜好不同,难以取悦的欣赏心理。
全片没有一句话讨论哲学,没有!
但是轮椅人的死揭示了一个巨大的问题,作为观众的我们也是生活的存在。
这就是一个从存在主义到虚无主义再到存在主义的超强反转!
只有膜拜,没有二话。
(豆瓣发影评怎么开始有限制了?
让我水他个140字先从哪里水好呢?
就从这里开始吧,首先啊,这部电影啊,真的是其次啊,我看到结局,心里真的感到最后啊,这部电影给我留下的印象嘛水够了吧?
)
个人观点,片子的讽刺方式:以电影的制作、观看模式来讽刺社会某些现象。
望远镜客:说的就是大部分观众,或者只会盲从不动脑子的人们-我想大多数人都有些这样吧,不然中国的各种有毒食品怎么这么风行呢?
各个年龄段的都有,为了看电影而看电影,什么追求都没有。
就会听别人的忽悠。
眼睛男:就好像是推销商,发行者,影院的一些相关产业者,比如出爆米花和可乐的。
想尽办法让观众看电影并消费。
尽量多捞观众的钱。
警长:电影或电视剧制造商。
只要有人看,就得继续脚本,不管情节多烂。
因为要赚钱。
美女:电影或电视剧里都有。
老套路。
特异功能轮胎:大多数男一号都这样,从天而降,固执,孤独,没人理解,并且身怀绝技。
还是老套路。
下面说说情节:美女+有NB能力的英雄,这是太老套的情节了,是一种讽刺。
观众里有一些比较特殊的,比如那个坐轮椅的老人,他拒绝别人忽悠,坚持用自己的想法看电影,他又老又残疾,静下心来好好欣赏每一部电影也许是个好主意,但是最后他的结局炸了。
这是暗讽每个想仔细看电影的人最后都得被烂片子整崩溃。
那个眼镜男,就是出售附属商品的人,这些人不惜一切办法牟利,最后结局--自己吃自己的食品,毒死了。
暗示如果观众们不买那些骗人的东西,这些行业就得自己把自己拖垮。
警长打烂轮胎,暗示如果实在是没有情节可以演了,就弄个主角死了之类的结局糊弄观众,反正钱也赚够了。
轮胎又复活了:一部烂片接着一部,想看好电影的人只有等死。
眼镜男对警长唯命是从:因为他们是附属产业,都得看制造电影的人的眼色。
轮胎做男一号:其实什么都行,每个男一号都这样,把男一号设计成一个丑陋的轮胎,讽刺。
其实除了电影,我们国家许多事都这样,比如现在很火的毒奶粉,毒生姜,毒馒头,地沟油,瘦肉精,致命化妆品,超标玩具,超标漆料。。。。
等等,大多数人们总是容易被忽悠,不去自己想想,如果每个人都能有自己的想法,接近事实,那些骗子们也就无从遁形了。
说多了,呵呵,仅此而已。
无聊中发现一部电影,感觉名字很特别!
一些超乎常理的开头,弄的我很好奇·耐着性子看了下去·····到头也没看懂···很是无语·····看了影评···更加无语·····
开场还好心的出来说明了下电影中很多毫无意义,然后就真的将一些毫无意义的镜头组合成了一部电影,让评论家和观众去发挥吧。
于是有人看成了是人生哲理,映射人生的意义;有人看成是黑色幽默,拼命将电影中的角色对照现实中人物;侦探迷们开始进行推理;阴谋论者看到了各种奇怪的细节;高科技迷们开始分析技术上的可行性;灵异迷们觉得是不是灵魂附体;评论家们开始骂导演;观众们开始扎耳挠腮.....而这本身就是导演想说的,我们成为了最廉洁的观众演员,连盒饭都不用给,而这原本都毫无意义啊
记得是在大夜之后一个电影群共享到的,本人承认通宵后看电影能起到催眠的作用,但是在看这部片子的时候我会被声音惊喜然后就是被轮胎摧残后的画面
和影片相比,还是预告片比较有趣,cult片最吸引观众的地方,在于其中会设计一些让观众热血澎湃或者很想却无法做到的情节和画面,奇思妙想在本片里绝对足够,可不能几乎所有的人物和情节都无厘头起来,这样的影片很容易让人游离之外。。。
作为法国人拍摄的电影,又一次对好莱坞电影制作工业强烈的讽刺,不太喜欢法国人这一点,总是一位讽刺别人,有空就不对自己好好反省一下。。。
电影中最大的亮点是那个美女,身材相貌俱佳,完美的花瓶形象。。。
恶趣味
有创意的片儿,拍一个轮胎也能忽悠这么久,而且摄影师真厉害,可以把一个轮胎拍得这么美~
No Reason.
假如橡皮轮胎拥有了思想,他会杀死观众,杀死车主。“我认为,电影是以余味定输赢。最近似乎很多人认为动不动就杀人、刺激性强的才是戏剧,但那种东西不是戏剧,只是意外事故。”——小津安二郎
用八分钟讲一个*灵光一现的好创意*是精彩,用八十分钟讲*一个*灵光一现的好创意叫狗屎……这是狗屎,不是电影
最后也太直白了。
No Reason. 吐槽电影制作。
荒诞的一比 音乐和摄像蛮讲究
橡胶轮胎的视角,实在不想再看到爆头的场面了-_-!
一开始就说了,没有为什么
对于这个荒谬的主题,导演貌似有点点想法,从观看者与参与者的角度来解读真实与虚构。但这个东西太难讲清楚,而且还披着一个恐怖片的外衣。有创意,但实现的颇为拙劣。
爆头胎~~~~
个人不喜欢这类卖弄把戏的电影。开头的一段所谓no reason的解释只不过是导演在为后面的自作聪明做诡辩,煞费苦心地讽刺好莱坞的糊弄与观众的盲目买账,实际上导演自己的做法和电影里嘲讽的对象没什么两样。
有那么一种电影就是拍来给你长见识的。P.S.,我给摄影打五星。
??????????????WTF
看不懂的人犯困 看懂的人惊喜
说我怎么那么喜欢法国电影呢,轮胎都能是杀手,是不是冲着这个想法都值得一看?这个电影其实明确分为两部分啊,一部分是关于轮胎杀人的,一部分是关于真人秀和人杀人的。
没理由
画面很棒,每帧都能当桌面。点子很奇怪,故事荒诞到可以套用任何中心思想。
看了45min。欣赏不了如此荒诞的片子。虽然主题被说的那么讽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