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着宗教旗号干着杀人的勾当才是最大的罪恶!
影片里的诺亚就是活脱脱的杀人凶手。
他打着上帝的旗号,杀人像杀得很有理,杀得很伟大。
可是除了他之外,谁又见到是上帝叫他做的呢?
只要说一句这是上帝的旨意,然后他就有权去judge全人类?
只要身为人类就是有罪的,无论他/她有否犯下罪行。
人类为了生存去猎食就是有罪,动物同样的猎食就是无罪的,纯洁的。
wtf?!
所以最终他带领家人费尽所有的心血,就是为了保护这些动物,而人类就无权上船,都得要死,包括他的家人最终都要死。
不禁让我想起了当年小布什出兵时说的,以上帝之名。
在这些人的眼中,‘上帝’这个词恐怕只是一个好用的工具而已吧,反正历史最终是由胜利者去编写的。
这部片极度三观不正,强行依着‘争议性’去吸引眼球,说是要引发人类的思考,确赤裸裸的体现出导演的自负与自大。
难怪上帝总会告诫人们时刻谨记着要谦卑。
最后,这个故事千万不要当圣经的故事去看,圣经真的不是这样记载的,要传达的思想要截然不同。
那些打高分的人们,真的不觉得主角做的行为有问题吗?
观影之前听了些坏消息:电影公司担心影片会引发宗教人士抵制,剪了若干个版本,安排了几次试映会,均不甚理想,然后才把剪辑权还给导演。
无论是《基督的最后诱惑》,还是《达芬奇密码》或者《天使与魔鬼》,似乎很难做到“交口称赞”。
对于一部脱胎于宗教的电影来说,这样的争议往往并不能带来高票房。
娱乐导向的电视剧需要争议,以此吸引眼球;严肃的电影作品,即便导演再想做到平衡各方口味,依然逃不出“众口难调”这四个字。
在这部影片中,末世的到来,是人类的罪恶所致;在洪水滔天之前的那个夜晚,诺亚潜行到人类聚居的社会,看到了世间的种种丑态和恶相,于是在末日降临之时,他拒绝让其他人登船求生。
诺亚相信这一切都是上天的安排,而他是“神选之子”,自当身体力行,完成上天赋予的使命。
虽然这个使命,看起来颇有些残忍。
方舟之外是洪水泛滥,方舟之内一家人围坐听诺亚讲述世界起源,这其中也包括了人类的诞生和繁衍。
以诺亚的理解,人类需要经历一次完全的“重生”,从最初的形态渐渐演化到人形,这是上天交与他的使命,他必须完成。
随后影片着力描述的,是诺亚内心的挣扎。
家庭在左,信仰在右;执念于信念,就要面对家庭的分崩离析。
虽然他的最终选择了家庭,避免了人类的最终灭亡,但是他却无法宽恕自己,登岸后终日借酒消愁。
故事写得严肃,却有些严肃的过分了。
正如烂番茄上一条Topic Critic所言“Rock Transformers",导演试图让整个故事变得合理,但是过于合乎逻辑的安排却让这个故事变得有些戏谑。
石巨人,一日成林,铸成了方舟;治不孕的偏方,推动了后半部分故事的发展;诺亚对于自己的自责,与回归家庭,升华了”救世“的主题。
只是可惜,这一切都有些牵强。
达伦·阿伦诺夫斯基很想去写一个”人“本的诺亚,去除过多的宗教意义;只是这次的命题有些难写,毕竟末世的经历,我辈很难体验。
那种性命攸关的时刻,一个完整的信念,会帮助受难者战胜内心对灾难的恐惧。
或许这也就是,众多描绘了末世与救世的宗教, 能一直存在的原因。
虽然取材于圣经里的经典故事,但导演似乎并不满足单纯的诠释原本的教义,为故事注入新的思想内涵,成就一番人性与信仰之间的苦命挣扎而成为电影区别与圣经故事的闪光点!
电影不仅仅是讲述整个诺亚方舟的故事,只是借圣经故事的名义来表达导演突出信仰与人性之间的权衡!
电影已经背离了宣扬宗教的布依施道,反而着重展现了人类的贪婪与信仰的无情,以刻画两种极端的行为方式来探讨真正意义上的毁灭与新生!
所谓的摧毁旧世界建立新世界只是片面美好的一种寄托,真正的根源还是来源自人们内心那毫无怜悯之情的思想与过分贪婪的生存动机!
电影里面没有人们想要的所谓的真善美,存在的只是以杀戮换来的生存!
我们不能说电影里面的诺亚是个好人,因为好人不会夺人性命,不会见死不救!
电影里的诺亚只是一个保全家庭不顾一切的守卫者而矣,所谓的先知也只不过是一个听命与盲从于上帝指令的工具罢了!
电影为我们重新打造了一个末世的圣经故事,不再是简简单单的为我们讲述上帝安排的这次伟大的任务,而是真实反映了人们对末世环境里的挣扎与抗争!
诺亚也不再是什么正义的化身,反而更多的展现的只是听从上帝命运安排的卫道士!
从电影里我们能够深刻的感受到人类的贪婪与本性,直面的感受与批判上帝之所以要毁灭人类的缘由!
世界已经承受不起人类恣意的毁坏与贪婪,也挽救不了人类那颗永不满足的心!
既然难以拯救人类罪恶的本性,就不如将人类全部毁灭!
我们能够看到导演很刻意很用心的安排这样设置的原意,也明白电影不只是简单的讲故事,导演仿佛就像上帝一样对这样的安排抱有太多的无奈,所以才将人类最丑恶的本性刻画的暴露无遗!
电影批判着人类对罪恶的肆无忌惮的发泄,同时也批判着对宗教盲目的信仰与服从从而变得冷酷无情毫无温情可言!
导演从两个方面为我们探讨了在灵魂深处两个极端思想的人性丑恶,同时也告诫着我们要对自然与世界尊重与爱护!
导演达伦阿伦诺夫斯基想把诺亚方舟这个古老的圣经故事赋予深刻的现实意义,同时也为我们散发着一种和谐自然的人文主义思想!
不得不说这部电影的话题性太过沉重与压抑,以至于电影有一种让人产生深刻的赎罪与被救赎的思想!
它让我们不断的反思,进而不断的改变与救赎自己的罪恶!
奥斯卡影帝罗素克劳为我们演绎了一个苦苦挣扎在温情与信仰之间艰难抉择的先知诺亚,也让这个角色开始变得与善良无关,电影的设定似乎就不包含善良这样一个主题,因为诺亚背负的就是一个毁灭全部同类的罪恶!
电影为我们讲述了一个末世救赎的故事,里面只有无情的抗争与挣扎的存活,不管是不是有上帝的指引,一切都与善良无关!
电影里面有太多对宗教过于极端的描述,也违背了伊斯兰教的教义,它有一种诋毁神与先知的寓意与暗示,也让众多信徒难以接受!
而且很多宗教理念过于极端与冷酷,在众多宗教中存在争议与疑问,对宗教信仰也有过于负面的影响与抹黑!
不过整体来说电影摆脱了传统意义上的圣经故事,成为了一部有独特思想与内涵的独立电影,从而让电影不再显得过于传统与宗教!
电影特效可谓是气势磅礴恢宏大气,不管是海上漂流还是水淹世界,都有一种让人说不出来的赞叹与惊讶!
不管是末日场景还是人物情感变化的处理,都很真实与巧妙的表现出来!
导演对人类本性最深层次的把握十分到位十分透彻!
只是电影整体感觉有点太过消极太过压抑,尤其是经过罗素克劳的演绎,总让人有一种心里蒙上了一层阴影的感觉!
不过电影的明星阵容十分强大,众星加盟,星光璀璨!
罗素克劳,安东尼奥霍普金斯,詹妮弗康纳利,艾玛沃森和英国老戏骨雷温斯顿都有不错的表演!
而且对手戏十分抢眼,演技飚到爆!
这是一部很有思想的电影,如果想要探索一下导演深邃的思想内涵,可以值得一看!
一两个月前就开始在影院见到诺亚方舟的海报,眼风扫到罗素克劳的销魂背影,我只以为是卡西莫多。
当时就打了个寒战,不想看此片。
到了上映,影评又多见差评,更加不想看。
最后周末实在无片可看,不是这个就是杜汶泽演的《黑色喜剧》。。。
于是看了预告片,发现竟然有大群人抄家伙上的动作场面,马上感兴趣了。
最后值回票价,还得感谢我这几年同基督教朋友一起学习圣经的经验。
虽然如很多网友所批评的一样,情节上有与原文重大不同之处,但是根据我的理解,上帝他老人家,做事绝壁就是这个风格。
剧中的每个人想法,我觉得都非常合乎情理,没有绝对的好坏,人与人之间的冲突,矛盾和挣扎,精彩绝伦,这就是我认为此片乃是经典大片的缘由。
影评各种说法评价不一,也是一个大片的特征。
但是要扣回3.5分,因为此片强烈的男权主义,还有素食主义,都是我所不认同的。
以下随意剧透啊,预先警告。
首先罗素克劳算是顶上了大梁,完成任务。
他是对上帝绝壁是真心,也是片中唯一一个与上帝有交流的人(说交流又有点不妥,因为只有接受,没有反馈,看,他老人家总这样)。
只是领会他老人家的意图真是太TM难了,诺亚钻点牛角尖那绝壁是难免,这真的不是发疯或变态啊。
如果是上帝的意思,亲手杀掉自己的孩儿也是再正常不过啊。
圣经名人亚伯拉罕就干了这事,但是彻底合乎上帝他老人家的指示,结果没有人认为他是脑残啊!
其次康奈莉才是我全片最喜欢的演员啊,导演选了她真的是最英明的一件事啊。
虽然戏份不蛮重,但是全部恰到好处,高潮处她的贡献也很大,不然只靠那几个小年轻跟罗素克劳对阵那是万万不行滴。
只能怪万恶的男权主义,诺亚做大事,诺亚老婆只能做背景,唏嘘不已。。。
说到小年轻们,这片还真是难,太过架空了,完全没有生活经验作为依托。
圣经时代的人如何生活,什么想法,实在让现代人北都找不着。
像老大和老三那种清秀空灵派的,还真看得过去。
其他几个包括打酱油的女孩,一看全是90后,每次他们出来我都要狠狠地被拉回现实啊伤不起。。。。。。
所以大家都吐槽爱玛沃森,其实她真不是那么烂,也就是烂得很一般,还不至于能破坏电影节奏的地步吧。
但是刚在imdb看到导演本来可以选Bella Heathcote,不由扼腕。
含姆这个角色更加扼腕。
这个角色得到的戏份之重,性格之复杂,我认为真的是应该令演员激动兴奋彻夜难眠的一个机会。
罗根有很努力啦,但是太欠缺层次了,高潮处只有一个惊吓加紧张的表情反复出现了n次。。。。。。
老爹不给解决媳妇儿问题了,看他内着急的神色,也就是好像不给买游戏点卡内感觉。。。。。。
最后当然还有大牌“反派”雷温斯顿(饰土八该隐)。
他应该是反派,可是非常有说服力的一个角色,令我非常有共鸣。
他的加入可说是导演“脑洞大开”的结果,也是与圣经不符之处,可是正因如此我才觉得这个故事变得可看,好看,甚至精彩纷呈。
吸引我来看此片的"冲突",也就是抄家伙上的大片人群,正是由土八该隐这个角色来代表。
有网友一针见血地批评此片令他厌憎之处,即是说全片似乎都表现了“上帝厌弃人”,与圣经所宣扬的“上帝爱人”几乎可说是背道相驰。
我只能说上帝对待人的态度不可能是单一的。
而大反派土八该隐,本来在大洪水来临时该默默死去的一名龙套,竟然托导演的福,出来嚎出了自己的心声:上帝才不管我的死活,那我就自己来生存,我不去夺取我所要的那才该死呢!
我觉得也许这种反应才更符合现世的价值观。
就好像一条从小好吃好喝喂大的宠物狗,因为咬坏了主人的苹果手机(你懂的)被逐出家门,成为流浪狗。
那流连不去,回头上门乞怜的,或许能得到主人一点慈悲,虽不让进门但还施舍一点食物勉强不至饿死,时时还盼着主人丢出一只球便要冲出去捡回;但也有那每日去垃圾堆翻拣吃食,形状肮脏遭到的主人厌恶,加上或许在外染病的,又有跟母狗生了一堆狗崽搅乱邻里的。
本来以为主人只是抛弃自己的流浪狗,这个时候竟见主人要痛下杀手,那种整个斯巴达的心情。。。。。。
倒不是为反派辩护,我想他最大的问题还是对上帝没有信心吧。
所以他才那么急于把一切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在最后关头被炮灰,他的一切努力都打了水漂了,令我吃惊的是他留下的最后一句话并不是愤怒绝望或不甘,他为了曾经帮助过他的人感到欣慰。
我想他如此平静而又迅速地接受了自己的结局,大概他早就做好心理准备了。
他不信任上帝,拒绝把自己交托给上帝,而是只能交托给自己,但他并非是不知道上帝的大能。
我想他只是字典里面没有放弃这两个字。
哦哦,老戏骨霍普金斯就不用说了赫赫。
最后吐槽一句圣经设定的繁衍问题.虽然影片没有触及,但之后情节难免也是一些兄弟姐妹,伯侄,甥舅结合的关系。。。。。。
对这个一直接受不能。。。。。。
《诺亚方舟:创世之旅》星光熠熠的中规中矩。
在这个被信徒熟知的故事中,找不到我熟悉的那个达伦!
如果就论这部电影本身,我觉得完成度还是挺高的,主题的表达、故事的完整性和每个人物的饱满程度都是足够的。
不过缺失了达伦之前那种鲜明的个人风格,虽有豪的演员阵容,但依然显得平庸无奇!
6分!
ps:原谅我对圣经的无知,品味不出故事内核上的深意!
首先说明一点:上帝之所以用洪水灭世,是因为全地满了罪恶,人终日所思想的尽都是恶。
电影全篇看下来,似乎只有诺亚,方舟,洪水这三个词符合《圣经》,但剧中的诺亚和圣经上的诺亚也颇有差距。
先谈谈电影中的诺亚,第一幕童年的诺亚就目睹了他父亲被土八该隐用斧头砍死,这极有可能会造成他的童年阴影。
随后画面一转,诺亚带着自己两个儿子闪、含在空旷的土地上采集他们所需的,之后随着嘶鸣发现了受伤的猎物,诺亚进一步上前查看,遭遇到了捕猎的人。
他的第一反应是先回头观看情况,接着抽出猎物身上的小半截利刃藏在手心,之后的剧情是:对方一号先发制人来了一枪,他身体一偏顺势将利刃插进对方肩膀后夺过其手中的枪,然后踢伤第二人膝盖,接着用枪将第三人击倒并扎进其胸膛后抽出,随后走向第二人准备灭口(我之所以这样猜测,是从他与这三人打斗看出的,诺亚身体之灵活不像懦弱怕事之辈,出手之快不像良善手软之辈)不过他先看了一眼对方的膝盖,确定情况与他有利(非常有经验啊!
)对方乞求道:求你了,你要什么?
诺亚:公道 从上面我描述这一段可以看出,诺亚为了生存毫不犹豫地抹杀了别人生存的权利,他也是在世界爬模滚打后磨砺出来的这样想法(虽然电影没有描述,但看他起初追猎物的机警,和他与三人争斗狠利的片段不难猜出,如果没有经历过这些事,他的做法难道是与生俱来?
)诺亚说要公道,说明他经历的皆是不公正的事。
从电影已知的片段来看,他从小便经历了丧父之痛,父亲被砍死于眼前,仅因为与对方争辩创造主,且是赛斯的血脉,其实最重要还是因为利益的冲突,佐哈矿的归属权便是血案的导火索。
利益的争夺让他失去了父亲,公道在何处?
公道自在人心?
但当人心败坏,人性泯灭,公道又在何处?
公道似乎在恶人手里,那善良的人该怎么办?
于是乎善良的人不在善良,恶的人愈加的变恶,那世界便乱了。
有完全的好人与坏人吗?
好人心中有恶,坏人心中有善,善恶一念间,一念为善、一念为恶!
善恶界限何在?
损人利己为恶?
损己利人为善?
于是乎人人抱怨道:苍天无眼,善不得善终,恶者却长存。
任何人都希望有一位公义的神,赏善罚恶、实行审判,那么漫天宗教便顺意而生,所谓的信仰铺天盖地席卷而来。
任何有功利性的信仰都不是纯正的信仰,中国人的求神拜佛压根就不算信仰,而且东方的神似乎不靠谱,受贿比人还绝,原因无它中国人进庙堂就是为了贿赂,以此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苦难,求平安、求工作、求爱情、求孩子,求了一堆,如若应验便香火不绝,若不应验,接着换下一位神,漫天神佛不缺他一个。
这算什么?
西方人进教堂是为了忏悔,西方人进教堂是为了解脱精神上的苦难,西方宗教的神在受苦,人民享乐。
而东方宗教的神在享乐,人民在受苦,这是东西方宗教最大区别。
(绕的比较多,回归正题)剧中诺亚梦见将有大水袭来,大水淹没了整个世界,人无力反抗。
他认为这是上帝要灭世,且见识到一滴水滴落在土地上却凭空长出一朵花,他认为这是神迹。
随后他启程去寻找自己的祖父玛土撒拉,以获得解答,死亡与新生?
另一个梦境褪去了他的疑惑,水净化一切,分离善良与邪恶、污秽与纯洁,让下沉的与上升的分离,毁灭为了新生,他选择了造方舟来拯救无辜和纯洁。
人类会因对世界的破坏而受到惩罚,将会有毁灭、将会有惨剧,我们的家庭被选择执行一个重要任务,我们被选择拯救无辜者---动物们。
无辜?
因为动物们仍然像在伊甸园时那样生活。
动物与人最大区别在于无思想,无自由意志,动物是没有灵魂的,而人之所以有自由意志,可以选择诸多的事物,是因为人有灵,《圣经》创世纪2:7耶和华 神用地上的尘土造人,将生气吹在他的鼻孔里,他就成了有灵的活人,名叫亚当。
动物不会也没有如同人那样选择违背神,所以相对于人的犯罪堕落,与神隔绝,动物则没有什么本质变化。
一颗来自第一花园的种子,深夜被埋于土中。
第二日在与守望者争执时,神迹发生了地底莫名涌出一股水柱滋润了种子,随后拔地而起的大树布满了四周,方舟的木材便有了,这更坚定了诺亚的想法。
人类的灭绝、动物的新生,回归初始的伊甸园。
美丽的谎言终归是谎言,诺亚欺骗了孩子们他们将在新世界中新生,可他压根没想过他们的新生活,想的只是让动物新生,罪恶的人类彻底灭绝(包括他们一家)。
编织美好的未来会给予人意想不到的的动力,但谎言终会破灭。
方舟争夺战,诺亚、守望者与该隐血脉战斗,守望者们突破束缚,魂归来处!
雨水、地底之水汇聚一处,世界终归虚无,天地之间唯方舟存在。
这是悲剧,人类自酿的恶果。
血腥的方舟争夺以诺亚一家胜利结束,很多人会问诺亚的这位上帝是否太过无情残暴?
再次重申上帝之所以用洪水灭世,是因为全地满了罪恶,人终日所思想的尽都是恶。
该隐一脉的人不仅满手恶行,心里也充满了恶念,不是只有跟随土八该隐是恶人,剩下没有跟随的人同样也不是所谓的好人,不愿意参加征讨诺亚的人群们,被圈在栅栏外,没有食物可吃,人性里自私、诡诈、贪婪、狠毒暴露无疑,不去作恶,不是没有恶念,而是无力去作恶。
正如奥古斯丁《忏悔录》里的一段记载:婴儿的纯洁不过是肢体的稚弱,而不是本心的无辜。
我见过也体验到孩子的妒忌:还不会说话,就面若死灰,眼光狠狠盯着一同吃奶的孩子。
谁不知道这种情况?
母亲和乳母自称能用什么方法来加以补救。
不让一个极端需要生命粮食的弟兄靠近丰满的乳源,这是无罪的吗?
导演本身是无神论者,他不过仅是截取了《圣经》里诺亚这一段改编而成的电影,没有真正的信仰核心、思想,这只是一部伪宗教片,电影里甚至没有出现过有关上帝的信息,仅是诺亚的梦境、和玛土撒拉的谈话,以及自己的猜测,导演含蓄的表达的这一信息。
无中生有的小花,一粒种子长出的丛丛树林,为帮人类而堕落的守望者们,借以表达超然力量的存在。
至于《圣经》中的诺亚是怎样的?
上帝又是何形象?
信仰真正的核心?
有兴趣的可以去看一下《圣经》,无论有无这份信仰《圣经》都值得你去一读。
一个所谓的好人——诺亚,却是一个宗教偏执狂,把所有善心都只施舍给动物,对人类不管无辜与否都冷血无情,甚至还要杀死自己刚生下的孙女,整天借造物主之名,把自己都忽悠瘸了,强求别人无条件支持其理念,否则便是异端、要清除。
实在是无法接受片子中的理念。
如此所谓“圣母”、邪教疯子、偏执狂,最后片子却试图将其洗白,可惜最后把害人的邪教之物传承下去的做法暴露了其本质。
片中人类不屈从于命运的抗争、对邪教的偏执引起的众叛亲离、最后其儿子因道不同不相为谋弃邪教传承物如败履毅然出走的剧情,勉强为片子挽回1分——很少给电影这么低的分数,毕竟冲着导演们的付出一般最少都给4分的,除了一些试图用自己的NC理念给别人洗脑的。
首先,关于打分这块,高分理论上谈不上,毕竟作为一部宗教献礼片,配合现在环保的教义,已经无法戳到各位挑剔看官的痛点了。
甚至放着放着我都觉得诺亚有点中二,带着红小兵的使命感,一副苦大仇深的逼样,以及被中二老爹坑惨了的Ham,以至于当赫敏出来的时候,我觉得帅正太的内心戏绝壁就是: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便宜了我那个有点呆萌的傻大哥,最悲催的是,按照逻辑设定,自己的这俩侄女儿也就只能便宜自己的弟弟,来完成人类繁衍的使命,总之就是苦逼中的战斗机了。。。
不过最后让我纠结再三,打上四星的除了赫敏的颜以外,就是最后她与诺亚的一个对话,有关选择的话题。
最近看老人战争三部曲里的《幽灵之旅》以及《明日边缘》漫画版的《杀戮轮回》,顺带面临到了感情的问题,所以被戳中了。。
所以这个片儿没红但在打分上存在分歧的主要原因是一方面没有戳到大部分看官的痛点,另一方面呢,又必然在某些程度上会打动。
既然被动一次了,那么也就让我打字打它一次吧。
OK,扯皮吐槽完毕,下面是正是的影评感想了。
======================================1、关于该隐豆娘里熟悉我的都知道,号称具备掰弯技能的该隐君,具体也就不说了,这文章搞不好会分享到微博,反正各位你懂得就可以了。
之所以选择该隐作为自己的名字,并不是那些妹子说的那个啥漫画还是动漫,反正小爷是没看过。
用这个名字,就是因为圣经故事里的该隐,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谋杀的始作俑者。
而且犯罪动机其实还真怨不得该隐,腹黑的上帝偏心亚伯,就因为亚伯献祭了肉而该隐是蔬菜,我说这个也尼玛坑爹了。
你要是像那个左传里的某个太后嫌自己生大儿子的时候被吓到了然后就偏爱小儿子那样我也就认了。
所以,这种人类堕落本身一开始就是因为上帝的第一次腹黑。
(搞不好是故意的)反正后来该隐就被打上了黑暗的标记,据说还是吸血鬼的鼻祖,反正不管如何,我觉得该隐很冤,其后来的命运轨迹像极了我们这样的边缘人士。
电影里该隐的后代贪婪,赤果果地影射我们这代鼓吹人定胜天的环境破坏分子和战争狂热爱好者,同时很讽刺的是,该隐的后代爱吃肉,所以变相说明了O型血人都是该隐后代(这个关于血型与饮食的起源大家自己百度吧,我就不多扯了),血型这块小爷又躺枪了。
BUG是该隐当年可是进贡蔬菜的人类啊,是亚伯进贡了杀牛羊好吗?
那时候您干嘛去了?
终归一笔乱账,上帝说我说了算,这个世界是我编程的你能那我怎么着?
2、关于大义灭亲这种腹黑设定不带你这么搞的。
想灭亡人类,又把权力下放到人类本身。
我看诺亚那纠结的样子,简直就是宇智波鼬附身啊。
然后再设定出祖父这样的外挂出来,绕了一圈让宇智波诺亚最终做选择,再借赫敏之口把事情说通了,诺亚一家终于幸福的生活在一起了!
可是慢着,你到底是真善意的给予选择权,还是纯属后妈心里虐着好玩呢?
还有那个莫名其妙上了船的反派,你早怎么不显示神迹,放在那里继续虐小帅HAM灭?
3、关于终极选择的自圆其说这点我承认圆的不错,让我在最近感情的迷茫中找到了一丝强烈的归属感。
关于这点,复制下自己的朋友圈大概很多时候人们都觉得我们别无选择,其实我们有,只是懦弱或者说所谓的规律把很多东西放大了。
有鸡汤经常说,一条你在干嘛的信息,或许积累了无数次的纠结,我却经常想,发与不发,是否会带来截然不同的结果,大概有个呆萌的大叔说的不错,我的天赋就是纠结。
在一个碎片都要开始被占用,信息时代大大缩短了我们做决定时间的时代里,选择变得迅速而无意识,以至于我们似乎也学会了用最快最有效的方式逃避问题的所在,大概这也是拖延症泛滥的主要原因之一。
不管如何,我们再也没办法像诺亚和他的家人一样,去成为一个可以做选择并清楚的意识到选择重要性的人,不是别无选择,是压根不想选。
究其原因,世风日下,信仰沦丧,就是对自己对自己所爱的人都缺乏应有的使命感至少我们应该对诺亚这种中二的使命感致以崇高的敬意吧。。。
首先说一句,电影我给的评分一般,因为作为电影本身,剧情设置槽点比较多,作为宗教题材,显然剧本又改太多了。。
总之有点又想照顾观众又想终于原著的“两头不讨好”感。
评论看下来,从圣经和宗教的角度解释几个被问到比较多的问题。
我是基督徒,但我的解释肯定不是权威的,我只能说,尽量从圣经出发吧。
如果我说错了,求神怜悯。
1. 电影的白人中心主义电影里诺亚的三个孩子闪、含和雅弗都是白人,这应该是导演迫于政治正确的选择,而不是白人至上什么的。
因为含被设定成“坏孩子”的形象,不管他是黑白黄,总之拍出来肯定就被认为是种族歧视了。
西方社会这种政治正确是木有办法的事情,所以只好拿白人来一视同仁。。。
(美国有个笑话,说只有白人绝对不能说“我为我的肤色感到骄傲”,其实想想“政治正确”这事本身就挺政治不正确的)2. 闪、含和雅弗究竟应该是什么肤色在我现在能想到的经文中,好像没有关于这三个儿子是什么肤色的直接记载。
有一个比较流行的说法是“闪”代表的是白色人种,“含”代表的是黑色人种,“雅弗”代表的是黄色人种。
但这个结论应该是推断出的,而且也有很多人持不同看法。
不过有一件事应该是可以确定的,就是既然三人是全人类的祖先,那么肤色的分化是出自这三人的,但从哪一支、哪一代开始分化是不确定的,我自己听过有解释说是从巴别塔以后。
3. 人类出自同一祖先,但肤色不同,这件事符不符合科学规律说实话“神迹的科学依据”这个问题是基督徒被问到最多的问题之一,而且基督徒自己对这个问题往往是很清楚的,但说出来好像就被质疑很多。。
我努力一下试试看吧。
首先呢,作为基督徒来说,我们相信整个世界都是神创造的,那么科学规律也就是神创造的一部分咯。
所以,神做点所谓“违反科学规律”的事情当然是分分钟的事情。
第二呢,为什么人会认为有些事情是“违反科学规律”的?
其实人对这个世界的认识一直是有限的,这也是科学发展的动力之一。
有些我们认为“违反科学规律”或者“科学解释不了”的事情,可能科学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大家就不这么想了(请参照古人都是怎么迷信的)。
人类有没有可能穷尽科学的极限?
我自己觉得是不太可能的。
这也就意味着,人对神的了解也是不可能到达完全的。
“不符合科学规律”这件事情并不能证明圣经或者基督信仰就是错的。
最后,如果有人是对第一点提出质疑,即“怎么相信整个世界都是神创造的”。
这点我是没有办法真的去“说服”一个人的。
对于这件事,很多人有很好的见证(比如强烈推荐里程的《游子吟》)。
我只能说,凭每个人的信心(faith)去接受吧。
耶稣说:“你因看見了我才信,那沒有看見就信的有福了!
(约翰福音20:29)”4. 电影里的巨人是什么突然发现前面跑有点远,回到电影里来。
电影里对石头人(The Watchers)的设定是堕落天使神马的,但据我所知圣经里是没有相关的记载的。
该隐杀了他弟弟亚伯以后的故事,在圣经上是如此记载的:耶和華對該隱說:「你兄弟亞伯在哪裡?
」他說:「我不知道。
我豈是看守我兄弟的嗎?
」 耶和華說:「你做了什麼事呢?
你兄弟的血有聲音從地裡向我哀告。
地開了口,從你手裡接受你兄弟的血,現在你必從這地受咒詛。
你種地,地不再給你效力;你必流離飄蕩在地上。
」 該隱對耶和華說:「我的刑罰太重,過於我所能當的。
你如今趕逐我離開這地,以致不見你面,我必流離飄蕩在地上,凡遇見我的必殺我。
」耶和華對他說:「凡殺該隱的,必遭報七倍。
」耶和華就給該隱立一個記號,免得人遇見他就殺他。
(创世纪4:9-15)所以我自己觉得,导演设计这些天使是出自这一段也说不定。
不过这个设定确实是导演自己的东西,与圣经无关。
不过电影里地都干了,没有作物,大家只好打来打去还吃人什么的,是从圣经里“你种地,地不再给你效力”来的。
5. 诺亚为什么要灭了所有人类这点电影里还是挺明确的,因为他看不下去人类的罪行了,想保护动植物资源嘛。
不过这一点在圣经里并不是这样的,因为神创造人本来就是要人“生養眾多,遍滿地面,治理這地,也要管理海裡的魚、空中的鳥和地上各樣行動的活物”(创世纪1:28)。
神把这样的心意放在人心里,所以电影里诺亚内心的纠结应该是导演自己演绎出来的。
不过当时的诺亚在看到人都被淹死了的时候是不是很纠结很伤心,我们就不知道了,上古时代的人了。。
6. 神到底有没有让诺亚选择毁灭或者存留人类这一点是电影的关键点,但再一次地,这件事在圣经上是没有记载的(请注意,是没有记载。
有没有这件事我是不敢说的)。
很多人会问到“神为什么创造智慧树”、“神为什么不消灭撒旦”、“神为什么不把坏人都杀死只让好人活着”,其实这都有点与“自由选择权”这件事情相关,在这里也多说一两句吧。
神在造天地万物和人类的时候其实都是好的,“神看着是好的”这句话在创世纪第一章提到了很多次。
所以在那样的时候,一切都很和谐。
后来,天使中的一位因为觉得自己与神一样伟大,不服神的统治,就堕落成了魔鬼撒旦,处处引诱试探人,让他们离开神。
犹大书1:6说“又有不守本位、离开自己住处的天使,主用锁链把他们永远拘留在黑暗里,等候大日的审判”,可以推测魔鬼可能是变坏的天使。
人类的始祖亚当和夏娃犯了罪,从此原罪就在人的身上,一代代流传下去。
除了基督耶稣,没有任何一个人是无罪的。
因此人就不像在伊甸园时期一样,是全心全意爱神的,而是有了自己的私欲,也就需要选择善或者恶。
神当然有能力把这些恶和恶人都从地上除去(旧约中有很多这样的记载,包括诺亚的故事就是一例)。
但是神爱人,愿意让人有自由选择的权利,当然,祂也喜悦人是自己选择祂的。
但是,如果恶积累到一定程度,神是会把恶除去的,有的是部分的(比如灭族),有的是世界性的(比如大洪水)。
这些大概可以简称为“神都看不下去了”的情况(⊙﹏⊙b汗)有些人会说神好残忍啊,但是要假设一下,是神一次性把恶除掉留下好的比较残忍还是任恶随意发展人类自己灭了自己比较残忍。。
现在想到的就是这些。。
如果看到新问题就继续更新。。
作为历史类型片的一个组成部分,带有宗教色彩的影片历来都不太受待见,尤其是与基督教(天主教)相关的电影很容易与教义发生冲突,以致在上映发行过程中遇到各种掣肘。
其中最有名的当属马丁·斯科塞斯的《基督最后的诱惑》,曾因刻画耶稣人性真实的一面而被宗教人士批为亵渎圣典,在多个国家遭到禁播。
具有相似遭遇的还有梅尔·吉布森的《耶稣受难记》,从立项到拍摄再到公映,其间也是步履维艰。
不过与以上两部涉及「耶稣基督」的影片不同,虽然同样出自《圣经》,但「诺亚方舟」这样的题材显然要宽松得多。
在《圣经》中,诺亚只是个「义人」,同耶稣这样的「救世主」难以相提并论,因此只要别改编得太荒腔走板,便不会受到什么非难。
「诺亚方舟」的故事在《圣经》中所占的篇幅其实很短,大致是从《创世纪》的第六章(THE WICKEDNESS OF HUMANKIND)到第八章(THE FLOOD SUBSIDED),寥寥数语,内容也很简单。
唯一值得提醒的是,在《圣经》中记载能够进入方舟的动物并非以讹传讹的每种一对,而是分为洁净与不洁净两类,前者(包括禽类)可以有七对,而后者只能有一对。
应该说,这个故事的粗线条给了编导很大的创作空间,然而相应带来了另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何把一个情节简单到乏味的故事编得丰润圆满,这也是有一定难度的。
导演达诺·阿罗诺夫斯基绝非籍籍无名的鼠辈,《梦之安魂曲》、《摔角王》、《黑天鹅》都是名噪一时的经典作品,不过在这部《诺亚方舟:创世之旅》中却未能让观众看到任何惊喜。
在本片中,达诺为了增加戏剧冲突以及拓宽故事的深度,加入了几个虚构人物(土八该隐、伊拉等),并且植入了关于人性救赎和家庭亲情的内涵。
遗憾的是,由于剧本和技术方面的硬伤,使得这部影片既难以表现出洪荒时代大灾难的史诗气质,在情节上也显得生硬造作,而着力打造的内涵方面更是充满了说教的意味。
受限于资金,影片在特效上的粗鄙是显而易见的。
俗话说「花多少钱办多少事」,现在1.25亿美元的成本很难制作出拿得上台面的特效,同样是讲洪灾的灾难片,2009年那部《2012》的成本就已经达到了2亿。
如果说技术领域的缺憾是编导无法左右的话,那么在剧本上达诺就有点难辞其咎了。
最致命的一点就是影片在可有可无的段落花去了太多时间和精力,前面几乎三分之二的部分中都在时不时地整些有的没的,反而忽略了在人物塑造上的精益求精,除了男主诺亚,其他角色都相当酱油,真为安东尼·霍普金斯感到可惜。
反观最后的高潮部分,由于缺乏有序的情节铺垫和情感累积,人物的选择和行为动机显得仓促而突兀,予人草草了事的感觉。
自二十一世纪以降,大多数历史片或者史诗片都走入了「大资本制作、重电脑特效」的窠臼,原本应该具有叙事性特征完全被各种奇观化视效所取代,娱乐性成为了制作方考量的第一要素。
在这种情况下,历史片的人文内涵以及角色的神性气质逐渐消散殆尽,跌入了人物故事与影音特效本末倒置的深渊。
而这部《诺亚方舟:创世之旅》不仅没有动人的故事和人物,在视听方面亦丝毫不具竞争力,虽然在票房上收获颇丰,但终究难掩平庸的实质,只能沦为沧海一粟。
顺神及逆神听起来都那么高大上,各种矛盾综合体,这大概就是人性的复杂。PS:观影期间思想不停跳出影片,只一对雌雄繁衍世界,那我们不都成乱伦的产物了?而且水生动物上帝怎么就不安排,话说这对陆地动物很不公平哎~
花了12.5去看的 IMAX 效果不赖 就是神话的平铺直叙 所有的精彩视觉效果都在预告片里面了 我一直不明白 为什么在诺亚的时代就有牛仔裤和袜裤了PS一下 PG13的片子 旁边竟然做了个五六岁的小朋友 看到诺亚要杀小女孩的时候 吓得趴在妈妈的怀里 一点都不敢看 所以 电影分级还是特别有必要的。
因为赫敏看这部片。其实里面的反面角色说的也挺有道理的。诺亚要杀孩子的决定体现了宗教有多可怕。宗教本来就是人臆想出来的,然后教徒再臆想上帝命令他做某些事情,就为各种恶行找到了借口。
神神叨叨的
这么好的题材,拍成了什么玩意。。。
还好吧,不算差,只是有点长。。。
没事找事
开头我以为是科幻片,中间总算来了些灾难片,看到后面发现其实是家庭伦理片。。。
我要哭了啊,竟然是我最爱的导演的片子,我怀着热泪下了720P,又怀着热泪看到最后啊。最后这热泪是被刺激的啊,竟然这么烂!!!还是我最爱的达伦么!!!!!!他妈的最后这一家子要乱伦成什么地步才能保证人类繁衍呢?!!!!竟然不是第二部珍爱源泉,达伦你的宗教观呢!!!
看过上帝之子 之后了解到,圣经的故事还真的分谁讲,一个月连续看两部圣经故事这是要被洗脑的节奏。赫敏明显要摆脱赫敏的帽子努力成为EmmaWatson,相当卖力!4颗星给生物进化的那3分钟,太赞,赞死,赞到爆!1颗星给导演窥探人类内心【英语渣看这个电影真心要死,听不懂啊!
创世纪一段非常牛B。。。上帝和科学的完美结合,牛顿爱因斯坦看到泪流满面。。。
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怎么看怎么像《珍爱泉源》,达伦的特效比坑徐克的韩国人还要山寨,完全不能满足我对于ARK的想象。
7/10。适应小成本的达伦这次操刀1.3亿感到手心冒汗,为商业考虑故事讲述更直白了,起码没玩抽象意识流,CG特效却只有3维动画的质感。切入了一个重大命题:对同类的罪责是该仁慈的包容还是铁血的审判—扩展开都是非常精彩的深挖思考和戏剧冲突。但有1点疑问:祖父保卫守望者时那么屌的大招后面咋不用? @2014-07-08 22:22:18
人类重来也还是这个鸟样子啊。。。
哎呀妈呀神医圣手一生生俩!
请不要在古装片里说美语好吗太出戏
灰机上看的……真的是不太好看啊!打发时间都觉得有点浪费。。。 <119>
#基督Instagram幻灯科教片# #giant waste of time# #who cares about your faith crisis#
如果你愿意多想一步,诺亚方舟其实是一个巨大的深渊,充斥着一些无法抉择却又不得不面对的矛盾——若这个世上真的有救世主,我觉得他才是残酷的本身所在。愿意为了编剧多给一星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造只方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