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号首映的时候去看的,当天下雨,加上我,影厅里一共3个人,这是我见过的最惨淡的首映了。
故事情节很简单,绝对是给小朋友看的片子,如果要看情节,肯定要失望了。
但是,你从没看过这么多绚烂的色彩,整个屏幕漂亮的颜色扑面而来,无论多灰暗的心情都变得开心起来。
不了解动画制作,只是觉得画面不像3d动画那样力求逼真,不像真实画面那样毫无创意,忽远忽近忽真忽幻,像极了超爱的《松子被嫌弃的一生》里面的动画场景。
导演沃卓斯基两兄弟自小看这部动画,真实精彩的表现出了漫画的特点。
整个影片让我觉得置身于真实的漫画世界里。
如果你想看世界上最漂亮的颜色,这绝对是个好片子!
首先.要表示对影院的强烈不满!删减的地方太多了.太明显了.人话还没说完就给切了.后来干脆看不明白了.还有一段连声音的没了.我想.每个爱电影的人在影院里看电影都是很享受的事情.然而这部电影在影院播放效果却令我大失所望.与电影本身无关.完全是影院的问题.这让我们广大消费者还怎么信任影院了呢.再来该说说这部沃卓斯基姐弟的大制作.我其实还是很喜欢的.颜色.镜头切换等等.感觉跟以前看的电影不一样.能感觉到拍摄得很费劲.很用心.很"查理很巧克力工厂".好像油漆罐子泼洒出来.很纯.与黑客帝国形成了强烈反差.其实不必把这部电影看的太严肃.姑且把它看作是向儿时所热爱的漫画致敬的一部作品.其他的.也不必苛求太多吧.不然会失去了看电影的意义.毕竟观看电影的大多不是苛刻的评论家而是普通观众.其实注意到每个小细节.还是做得很仔细的.每一个花纹和装饰.一切不过是图个新意.观众感到舒服.看过之后还会记得.那就足够了.不要一切都用"黑客帝国"的标准来要求.毕竟超越经典是很难的.天真.浪漫.有童年的感觉.甚至纯度是很多儿童作品都达不到的.虽然有些花哨.但其实做沃卓斯基姐弟这样的导演也不容易.一切不过就是为了翻出新花样.许多电影.让人看过之后就无法忘记.就好像黑客帝国.留给人们太多需要讨论的话题.当许久过后.人们可能早就忘记了现在线上的一些影片.但还不会忘记这样一部色彩斑斓.风格另类的作品.所以这还算是部成功的作品.还有一点要说的.主角是我最喜欢的电影<荒野生存>的主角耶.看到了他马上精神就来了将自由进行到底吧!我所看到的是沃卓斯基姐弟对自己的超越.新的尝试.很佩服他们.不仅是对电影的执着.还有对自己理想的执着.从沃卓斯基兄弟到沃卓斯基姐弟.我敢说样的尝试是勇敢的.只要自己不后悔.就足够了.
早上听广播,这片子位列最赔钱影片之首。
相信沃卓斯基兄弟打算拍这样一部片子的时候就没想过票房这个问题。
能这样随心所欲的玩电影,强。
对于看电影喜欢问为什么的人来说,绝对不要去看它,因为你会被雷成焦炭。
即便当年的matrix,也是到了后两部拍出来之后才真正为更多的人所接受,才有了无数360度时间静止的跟风镜头出现。
实验性的东西不是被爱到死,就是被恨到死。
电影院空荡荡的,我被矮子骗出来看电影,当时他吸引我的卖点是RAIN演的,龌龊司机(还跟我强调就是拍黑客的导演)拍的。
我们的座位是五排,但是其实我们并没有坐在那里,因为想做哪里都行,空的嘛。
矮子问我,为什么这么空,我说今天星期二好吧,又不是周末。
不是的啊,是暑假嘛。
电影开始十分钟后,我从我的思考中恍然大悟,负责任的向他解释,哦,大家都在家看奥运会。
他则满脸愧疚的告诉我,对不起,这是一部科幻片。
总的说来,基调还是很好的。
尤其是色彩的运用,我很喜欢。
喜欢黑白片和王家卫的文艺青年要集体指责我了,这么垃圾这么傻,像调色盘泼了一样。
首先,没有在电影院看的人没资格跟我说这个。
不去电影院在家凑着你那顶多18寸的CPU显示屏当然是看不出来的。
其次,我就是喜欢鲜艳的颜色,洋气点叫colourful,怎么样?
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不能因为你文艺你小众,你就是大爷,就说我俗气吧?
电影让人看得懂看的爽有错了?
剧情比很多国产大片强多了。
最后亲个嘴儿都有小孩儿和猩猩出来解说一下,让大人做好捂住自己小孩儿眼睛的准备,真是体贴又老少咸宜的一部暑期电影啊。
好莱坞最近很哈亚洲风嘛,这部电影超多亚洲元素的。
1.韩国。
RAIN也算宣传亮点了吧。
哎哎哎,不过,你的出场真的很囧哎。
因为知道宣传上有RAIN,我就一直在等待郑智薰同学的出场,还以为是RAIN主演的。
结果,哎,果然好莱坞是不需要亚洲主角的,哇,半个多小时了还没他。
刚出场就被他被打的惨状累到了。
脸上的血超级假。
小眼睛大鼻孔,偶像的风采真的不是我们一般人所能理解的。
2.中国。
恩恩,没想到也很CHINA。
好莱坞最近很哈中国风,那导演两兄弟一看就是走这个路线的。
除了明明很蒙古利亚人种却要化外国大浓妆的余男小姐以外,导演兄弟热爱的CHINESE KOOGFU路线是拿手好戏,绝对要加上的,没看到演职员名单,我猜武指又是个中国武行。
最近功夫很红,除了《功夫熊猫》《木乃伊》等中国功夫元素外,这部片我看也可以翻译成《功夫赛车》。
最后一役,赛道上竟然有好几个大红双喜。
3.日本。
这个就更多了。
跑龙套的鲜花将军真田广之,小地底看的动画片日产原声,在大反派带主角一家坐高级飞机参观城市的时候,飞机升起来的瞬间我竟然还看到了一个大厦上面“东京”字样的霓虹灯闪烁。
4.其他。
在基督之家(是这名字吗?
)拉力赛中,当那个顶着狮子座发型的女枪手出来的时候,印度之光被照亮。
之后的什么蛇形人啊都是印度风,后面沙漠也很亚洲风。
技术上我觉得也很先进,全部是电脑制作,GOOD JOB。
你不服气又色彩鲜艳了又没有景深了,你做一个我看看?
你连画个赛车相撞的书角图估计都困难。
还有一个就是八年前SPRRD的父母和八年后是同2个演员,但是有能看出明显的老,不知道是怎么做的,肉都松了,是化妆化的吗?
那也太强大了吧。
整个让我觉得是跑跑卡丁车道具赛加强版。
相信不久以后就会推出同款游戏。
有几点我不太理解的,1。
那个负责搞笑和读报纸的男的到底是谁。
没有交代清楚。
就记得有一次突然喊SPEED哥哥还是喊他爸爸爸爸了,反正就是很奇怪的一个人。
2.十分钟前我都没搞明白剧情。
虽然闪回的很明显,但是哥哥死后又冒出个跟八年前兄弟格局差不多的弟弟,还真是伤脑筋啊。
3.和所有好莱坞电影一样,除了完美的大团圆结局之外,一早我也猜出了X—MAN是SPEED的哥哥。
但是一掀开竟然不是,我很意外,还跟矮子感慨终于在剧情方向有进步了,意料之外了,然后我跟他插荤打科说不是去整容了吧。
矮子说,其实是有一次赛车路过韩国。。。。。
结果!!
兄弟们姐妹们,海内外的观众朋友们!!
还真是这样!!!
完全被雷到无语。
4.最后我还以为会有个全家生活幸福团员的缓冲结尾,结果,整完容就上字幕了。
真是很突兀。
同样突兀的还有还几个镜头,上一秒SPEED正在跟老妈温情相拥,下一秒就立刻紧张,并且继续已经进行到一半的对话,明显剪辑师不止没有专业素养,甚至可以说是凭着感觉瞎剪。
我实在想不通这么温情这么和谐的电影有什么值得剪的,希望是我锁在的电影院因为拷贝质量所为。
PS:SPEED恋人小时候很萝莉。
猩猩很有明星潜质,不知道身价几何。
SPEED小时候其实就是《查理和巧克力工厂》里的查理小同学,很可爱,但是戏份很少。
同样可爱又戏份少的,是SPEED未整容的哥哥。
整容后也满帅,就是露脸的机会很少。
一直都在墨镜后面默默的。
我想我要是他一定会抱怨,做了这么大手术,头发颜色都变了,竟然不能顺便把腮磨一下!
如果你铭记骇客世界的生存哲学、暗黑风格以及狂傲的史诗动作,当看到《极速赛车手》时,一定会惊讶失算于沃卓斯基姐弟变性后的新把戏。
他们“愤世骇俗”的制造了一部疑似儿童电影。
更准确的说,这是一部连明星大腕的真人秀都一同动漫起来,满带童趣并一如既往追求幼稚的大制作影片。
新一代电影大家的时髦玩法是喜好在功成名就之后半引退,更喜欢在制造经典之后回归一次自我。
沃卓斯基姐弟选择这么一套儿时狂迷漫画书做经典《骇客帝国》之后的复出作品,可见童趣是对自己的炫耀和奖励。
何况,这是神奇的沃卓斯基兄弟经历人生大变革之后的大制作,大众心理落差极大。
赛车这运动理所当然应该成人化一些,可姐弟两位就生生颠覆了这个惯俗。
看这部电影,如果单纯追求现实感,抑或期许赛车有着物理痕迹都是不够聪明的。
沃卓斯基姐弟打造的是利用特效有效还原一种纯粹的动漫效果,添加大量的色彩美学,搞一些迪斯尼样式的小幽默,用摇滚乐的爆裂牵动超快的节奏感,进而形成视听快感。
如果可能放下堪比骇客的严肃心态,《急速赛车手》还是很精彩的。
这里面有烂漫,有天真,有速度,有野性,有激情,而且还有披露现实的严肃性,当然还有高超的美学,甚至还有沃卓斯基大哥变性后的人生观隐喻。
某种意义上讲,这电影纯粹就是沃卓斯基姐弟用来自娱自乐的。
影片色彩如同五颜六色翻滚组合而来的万花筒,各种纯正的单色硬性大量搭配,却不见丝毫难堪。
色彩的变化也迅猛异常,以颠覆视觉为己任。
五颜六色本容易丧失风格,变化迅速更容易视觉疲劳。
也许,沃卓斯基们被骇客的深冷色系搞烦了,如此高反差的折腾了一次奇光异彩。
奇特的是,无人察觉,并不由为之吸引。
有了动画般的色彩,《急速赛车手》可以将烂漫、天真、纯情,裹杂了超越极限的速度、野性、激情,还有必备的怀念、伤感,伴随着动漫简单幼稚的正邪对峙,上演一出炫目华彩的励志温馨家庭剧。
托那些色彩运用和节奏掌控的福,虽然低智了一些,但美学方面的造诣彻底掩盖了剧情的无奈。
更应该认定,沃卓斯基彻底孩儿气的决心。
影片其实相当深刻的披露了商业运作的黑幕。
但在片中,沃卓斯基们直接干脆的让道貌岸然的反派大肆嚣张了一套经济学理论,直述黑暗内幕的生成和欺诈行为的狡猾凶险,毫不留情的攻击商业操控的阴暗一面,并且说得深入简出,头头是道,相当严肃。
仔细看来,人物特征和动作场面表现都是具备一流水准的。
《急速赛车手》如果真的被看作儿童电影也不为过,但艺术造诣具备相当水准。
其实,,影片是沃卓斯基姐弟或许庆生,进而回归的作者电影。
而单从娱乐性来看,也有着美式传统B片的风骨,只是消灭了一切血腥暴力特征。
在美国式的合家欢之后,沃卓斯基姐弟没有忘记为片中哥哥的离情镀上一种更现实的伤感。
众所周知,沃卓斯基哥哥现在变成了姐姐。
这变性行为究竟为这兄弟俩带来怎样的生存压力不得而知,但《急速赛车手》的结局,似有似无的隐喻了沃卓斯基兄弟变为姐弟的现实感,真的失落,却义无反顾。
实际上,对这部电影,只要适应抑或是沃卓斯基们的粉丝,看起来还是相当可观的,不用思考,不用操心,追求必要的审美情趣和感官冲击就足够了。
相信吧!
现代的电影奇才只要不是学院出来的,都喜欢适当的时候秀一次自己的心水,而不在意票房和大众的惊诧。
因为,这些重量级的影人都是在与至爱的电影戏耍,影中有我,我中有影。
作为北京奥运会期间的一部引进片,《极速赛车手》是一部讲述赛车手成长的励志影片,由《黑客帝国》三部曲导演沃卓斯基兄弟执导。
斯比德·瑞瑟是一位完美的赛车手,生活在一个幸福的家庭中,而这个家庭也是一支赛车队的梦幻组合,出于对家庭事业的忠诚,斯比德拒绝了赛车界巨头罗伊尔顿公司提供的一个非常有诱惑力的加盟邀请。
这一举动激怒了罗伊尔顿公司的老板,导致斯比德面临家庭和事业的双重危机。
对于斯比德来说,唯一能够挽救家庭事业以及他所热爱的赛车运动的机会,就是利用罗伊尔顿操纵的比赛回击他。
最后,在家人、女友以及队友的支持下,斯比德和他以前的竞争对手神秘的赛车手共同参加了那个被称为“严酷考验”的死亡挑战赛。
一提到导演沃卓斯基兄弟的名字,人们肯定会联想起曾经给观众带来无数遐想和思考的《黑客帝国》三部曲,该系列影片的巨大成功,向世界昭示了这对天才兄弟的绝妙想象力和独特的哲学观。
他们在电影界的号召力也就此形成,不过,经过了《黑客帝国》三部曲的成功后沃卓斯基兄弟似乎淡出了电影行业,除了三年前担任《v字仇杀队》的监制职务外,热心的影迷们就再也没有听说过他们的任何消息。
而此次的《极速赛车手》作为沃卓斯基兄弟的正式回归,它的风格令无数影迷感到惊讶不已。
该片的最大特色就是在视觉上非常鲜亮,运用了多种色彩,被影评人评为史上色彩最丰富明艳的电影,而沃卓斯基兄弟花大价钱打造了《极速赛车手》特效,用将近1000个电脑特效镜头让赛车在荧幕上做出超越、漂移、翻转、碰撞等各种高难度动作,让人眼花缭乱。
如此卡通、热闹、明朗的故事似乎与沃卓斯基兄弟一贯的风格大相径庭。
北京奥运会对暑期电影市场造成了不小的冲击,选择在奥运会档期上映的影片可以算得上生不逢时,已经被美国媒体帖上“华纳今年最失败作品”标签的《极速赛车手》继在美国遭遇熄火后,在中国也难逃翻车的命运,耗资1亿美元的《极速赛车手》自从8月10号上映后,首周只取得了250万元的票房,创造了今年好莱坞引进大片在中国票房的最低纪录。
《极速赛车手》的失败并不是偶然的,在北美上映时,该片就被媒体和观众评价为一部毫无新意的儿童电影,对于期待暑期档爆米花大片的内地观众来说,这样的一部电影,很难满足观众的消费预期值,因此本片在内地票房遭遇失败也就不足为奇了。
真田广之、余男、Rain,中日韩都凑齐了。
这部影片很长的,故事结构前面比较复杂,人物众多,加上色彩过于鲜明的特技眼花缭乱,前半段有点令人难以接受,据说本片是完全照搬漫画的。
如果耐心看下去,后半部还是挺好看的。
我个人认为还是很精彩的一部影片。
只是豆瓣的分手实在不高。
这是一部几乎让人难以相信是沃卓斯基兄弟(现在是沃卓斯基姐弟)的作品,因为它几乎不会耗费你的任何脑细胞。
作为一部上个世纪流行的漫画所改编的电影,影片首要做到的便是如何能唤醒动画迷心中的回忆。
从这点上来说,影片的各个元素都努力朝照顾FANS的情绪服务。
影片中“马克5号”除了从平面变为立体之外,和原著动画中几乎没什么差别,甚至连这辆赛车的诸多功能都忠实还原的原著漫画。
而从人物的设置及形象设计上,也基本与动画里的形象相近,尤其是那个小孩和猴子,更是几乎如同动画片中走出一般,让人喜欢。
而影片的最大卖点特效也确实没有让人失望,可以毫不夸张的是,《极速赛车》的赛车桥段是我在萤幕上看到的最刺激最夸张也最为炫目的,千万不要相信一些媒体所宣传的那样,说是比《头文字D》更精彩——确实是更加精彩,但是《头文字D》那可怜的效果在《技术赛车》面前几乎没有提鞋的份,倘若仅仅是用《头文字D》的程度来要求这部影片,那么这些会让你肾上线激素的镜头几乎可以让你大声惊呼,并瞬间忘记了《头文字D》的存在,在大荧幕上感受这些呼啸而过的赛车,只有感到爽到爆的份。
影片用一种几乎动画般的效果向我们构筑了一个现实中不可能存在的赛车世界,这使得影片的色彩鲜艳异常,和《黑客帝国》形成了强烈对比。
温暖的色调使这部影片很适合一家人一起观看,或许为了降低影片的等级,影片中根本看不到血腥的场面,就连汽车爆炸和打斗也是以一种动画式的诙谐来表现——这几乎就是一部真人演的动画片。
可以说,在影片方面,沃卓斯基姐弟已经做得相当出色。
如果单纯不想耗费任何的脑细胞而仅仅想去电影院大呼过瘾的话,《极速赛车》无疑是合格的。
但是,除了视觉,《极速赛车》究竟还有什么?
我很怀疑沃卓斯基姐弟是否将该片编剧的预算一减再减,因为这几乎就是一个可以在十分钟之内讲完的故事。
沃卓斯基姐弟姐弟似乎仅仅是想那些单薄的剧情作为最引以为豪的特效的配菜,只是没有想到的是,这个配菜居然会如此乏味。
在那些非赛车桥段如果直接跳过,我们几乎都不会觉得对剧情有何影响。
单薄的剧情必然是影片中的演员表现也没有什么出彩之处,几乎所有的演员都是在绷着脸念着台词,从影片的开头到结尾总是一副不变的表情,整部电影看下来,发现只有那个小孩以及那只活宝猩猩在演戏,尤其是猩猩,他几乎成了整部影片的最会演戏的角色。
为了照顾亚洲市场,沃卓斯基姐弟塞了两个亚洲人进来,只有日本人还算投入,那个韩国人似乎以为他在韩国,依然在荧幕上摆酷,他的表现和这部影片的剧情差不多一样糟糕。
《极速赛车》,是可以唤起儿童时的一些回忆,但却别指望能够给自己带来多大的回味,当走出影院后,耳边环绕的只是那震撼的赛车声,带回音逐渐散去后,便不会有再多的东西会留在我们心里。
Q:你喜欢《黑客帝国》,为什么现在才看《急速赛车手》?
L:记不得当时是看了剧照还是预告片,这种卡通风格的真人电影,我一向不是很感冒,关键是一直都没看到很喜欢,从《谁陷害了兔子罗杰》到《罪恶都市》,许多年吧,没有很喜欢的,所以这片子刚出来,虽然是龌龊司机姐弟的片子,也就放过去了。
这一放,就几年,刚刚才看。
Q:这部喜欢吗?
L:起承部分很喜欢,从rain一出来就觉得有点儿无趣了,掺和进这条线,没有跟主线,斯比德的成长,很好地“粘合”在一起,有些跳脱,最后rain整个这一方面的人物都没有立起来。
开局很不错,通过剪辑、画面特效等手段,言简意赅地交代了影片的背景,很不错,值得一格格地分析。
Q:还有什么亮点呢?
L:印象深刻的就没有了,通过剪辑、画面特效推进叙事,最好的例子就在开局,后边也有很好的段落,但也没有超越开局。
Q:如果仅此而已,你不会给它写观后感的待遇吧?
L:还是你了解我。
我是对一种现象感兴趣,就是扛着黑旗反黑旗。
最先引起我注意的是香港电影,熟悉情况的同志们了解香港电影圈,许多电影公司背后都有黑社会背景,但没有哪部香港电影是匪战胜了警的。
抛开现实的真实情况不说,抛开电检制度不提,推想一下,就是让这些电影公司想拍什么就拍什么随便拍,也不会有这样的片子出来,因为,人民群众不答应!
谁敢拍这样的片子,想收回成本那是痴心妄想。
拍电影不是搞慈善,就算是洗钱,也得洗得回来。
于是,金主们在自己生产的片子里一次次锒铛入狱,一次次横尸街头,晦气不晦气无所谓,有票子点才要紧。
《急速赛车手》也是如此,它所批驳的暗箱交易、内定人选、阴谋诡计,试问,哪家电影大公司没干过?
可以想见,为了票子,在各种大片里继续厚颜无耻的批驳这些阴暗面是必要的。
看,影响力最大的宣扬真善美的艺术,往往出自假恶丑的人或组织手中,讽刺吧。
Q:你说的这种情况,最有名的当属《教父》里的“马头事件”吧。
L:不是,不是!
《教父》之所以牛逼,是扛着黑旗赞黑旗,表里如一,绝对真实,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于是,罪行成了传奇,传奇成了史诗!
刘强爱电影第117集之《急速赛车手》:扛着黑旗反黑旗
1,该电影适合在电影院观赏,沈阳电影院定于10号上映,这纯粹是个幻象,因为各大小BT网站都见了种了,想看的基本都已经看完了,例如我。
2,当然作为文艺青年,你不可能只单纯的停留在RMVB版本那粗壮的色彩块之中,马赫5号跑起来,你要是显卡太差、内存太小、或者CPU白痴点,基本上就是把马赛克长在屏幕上一样,你绝对不能容忍。
这时候你想到了什么,嗯,对,蓝光dvd,抱歉文艺青年们,暂时还没有……估计等有了,你仍然还是配置不够。
3,你一定对沃卓斯基兄弟还是兄妹很感兴趣,你完全可以在电影院候场的时候,和自己带的妹子吹嘘一下,其实是姐弟,后来有一位做了变性手术,他们是美国地下淫秽表演业的翘楚哦,曾经还是顶级SM演员,八卦吧,你的妹子肯定不相信,这时候你意味深长的说,“艹,当时我看rolling stone杂志时候也不相信,但事实就是如此”,你无可奈何的耸耸肩,换来的是软妹子崇敬的目光。
4,电影开始时候你会觉得是不是走错场了,几个小P孩么……和你想象中吕克贝松式的追逐或者速度激情式的改装差了好远吧,不好意思,为了门票那50块钱,你必须还得忍受这部儿童电影将近2小时。
少数BT的文艺青年喜欢spy kid的另当别论。
5,既然你被沃卓斯基也好龌龊司机也好骗到了电影院,心甘情愿花钱给妹子买爆米花以及奥运指定的可口可乐喝,你就要接受花钱买票再看一遍查理的巧克力工厂这类片子。
本片的色彩是很……嗯……光是想想,都是一种历练,这也是不适合在电脑屏幕前看的原因,因为太过于花哨。
这时候,你应该很镇定的跟身边的软妹子讲蒂姆伯顿讲强尼德普,很镇定的接受花花绿绿的屏幕。
6,当然如果和我一样属于80后稍微靠前那一代的话,大可以勾引起我们关于马赫5号的回忆,那迷人的小白车哦,我只记得你能上天入地,有各种奇怪的功能,但是具体情节还有人物都已经忘得一干而尽鸟,没关系,看了本文你会提前将其忘得一干而尽,沃卓斯基的确是好莱坞里面的独行侠,为了向这种老掉牙动漫致敬,整个电影完全办照原动漫情节,连淡薄也淡薄的那么逼真。
7,赛车开始了,我艹,好炫目,作为文艺青年你要是盯着屏幕流哈喇子,就完全逊毙了,你这时候应该很可观的说,荧幕构成完全是一个没有质感与景深的时空,剪辑的过渡完全是电视手法的照搬,当年电视动画是因为水平无法企及所以才这么处理,但是这部基本上完全在蓝屏前出演的电影居然还这样做,当然啊,可以解释为对过去的致敬,类似于昆丁或者罗德里格斯之流,作为一个文艺青年,你不得不喜欢这种B级片风格,唉,你自找的。
8,剧情的设置还有人物塑造,你都不会有所反感,还有你身旁软妹子的最爱,韩国小伙子——Rain,不行,你一定要指出,这部电影节奏拖沓,人物也统统动漫化了,谁让你是文艺青年,谁让你瘦,摇滚,还抽烟。
9,这时候,电影你已经看了差不多个大概了,你的心开始蠢蠢欲动,手开始毛毛草草,在上下其手你身边妹子的时候一定要看准时机,因为这部电影同样是一个不解风情的电影,中间有一段,孤男寡女在车上互相挑逗,你一看机会来了,正要行动,结果出来个大猩猩和小胖煞风景,你心里别骂娘,这完全是出于适合全家观看角度考虑的,看这的确是一部儿童电影,还是大变态沃卓斯基拍摄的儿童电影。
10,最后,影片结束了,你决心带身边苦心经营的妹子去ons,但是你会发现自己最后的邪恶完全泯灭,甚至有点头晕目眩,而妹子也没有来得及以你丫连车都没有还泡妞呢的借口拒绝你,她希望看的是大陆不能上映的黑暗骑士,快跑,你约出来的是个文艺女青年,小心丫强奸了你还把细节故事添油加醋的写成小文章发到豆瓣上去,哈哈。
也许是没在电影院看的缘故吧
特效太花了..
看了十几分钟,就看不下去了
这是一部十分十分十分怪异的电影,我还蛮喜欢的。
你要这样想:能把真人电影故意拍得不像真的、像画出来的动画片,这样的电影还有谁?《罪恶城市》算一个
在电影院里睡着两回,难得的经历。
仅供娱乐~~
呵呵呵呵呵呵,我们还是搞艺术的。
1、儿童片~~2、工业主宰生活真可怕3、宁可引进这样的片子也不引进瓦利,xxxx的脑子进了很多水~~
全部给色彩,剧本太薄弱
这部电影看起来很COOL,比赛看起来很精彩,不要因为故事开头20多分钟,而放弃这有两小时的好看电影。
里面有Rain…画面花花绿绿的儿童片…= =
出乎意料的好看。作为一部真人卡通,该有的都有了,情节显得并不重要。后悔没去电影院看。
我想说的是,我痛恨赛车题材的,但是画面一出来我就尖叫了。。。。。PS:chim chim 好抢戏哦,喜欢得不行不行的!!
很波普,很怀旧
用绚烂华丽刺眼的色调烘托让人不能反驳不能质疑的亲情。
这是一部小一号的《黑客帝国》或《V字仇杀队》
不管怎样只能说,难以想象这是安迪·沃卓斯基和拉娜·沃卓斯基的作品。
沃卓斯基兄弟俩脑子进水了。
感觉亚洲人到了美国还是只能拍烂片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