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全是女人的电影,感动的我一塌糊涂,从头哭到尾,还意犹未尽。
同是韩国电影,同是监狱,同是讲述亲情,这一部比起七号房间的礼物,感动我更多,看到的满满正能量,美丽善良的女警,外冷内热的科长,通情达理的监狱长,狱友们的坚强乐观,不放弃,坚持和梦想,诚信真诚,以及她们的友情和亲情,从彼此陌生排斥到通力合作,被冤枉偷戒指时监狱长的维护,儿子养母送来的圣诞节礼物,她们欢乐的歌声,悲伤的歌声,太多想要记下的片段。
韩国的煽情真是出神入化,细节处的刻画让人过目不忘,虽然有的地方不太现实,但电影吗,能感动人就已经很成功了。
谈谈影片中主角们第一次正式登台演出演唱的曲目吧。
印象中好像还是第一次听挪威音乐家创作的交响曲。
这首《索尔维格之歌》是挪威作曲家Edvard Grieg于1874年创作的《培尔.金特》第二组曲第四乐章,主题是“被爱救赎”。
这首曲子有被韩国电影《Harmony》选为配乐,作为主演们第一次在分别数年未见的亲人前演出的曲目,也是电影的泪点之一。
看看原戏剧里易卜生写的歌词:“冬天早已过去,春天不再回来,夏天也将消逝,一年年的等待。
但我始终深信你一定能回来。
我曾经答应过你,我要忠诚地等待你,等待着你回来。
假若你如今还活在人间,愿上帝保佑你。
当你跪在上帝的面前,愿上帝祝福你。
你若已升天堂,就在天上相见。
” 完全唱出了影片中一直在等待着主角们回家的亲人们的心情。
电影中另一首曲子《Danny Boy》是一首爱尔兰民谣,讲述的是一位爱尔兰父亲写给即将从军的儿子,告诉他说,当你下次回来的时候,我大概已经躺在坟里,就像整个夏天的过去,花朵的凋零,就像你现在要走,也不能挽留。
导演和编剧是真的很用心地通过每一个细节让观众对亲情、善与恶以及死亡有一个深入的思考。
你可以说这是过于理想化的乌托邦,但我始终相信每个人都是有柔软善良美好的一面的,是可以被爱感化、被爱救赎的,曾经犯过错的人也不例外。
你不必纠结于事情的真假何不随着自己的心走呢影片中很多情节都是不符合现实生活的或者说韩国的监狱生活就是很美好美好到比我现在生活的学校都要幸福犯人跟犯人之间是和睦的狱警跟犯人之间也是和睦的监狱所所长是正直的心地善良的监狱里有各种活动监狱里的住宿条件比我们宿舍还要高档精致所有犯人的罪行在我们看来都是被冤屈的总之一切都被蒙上了一层和美的面具麻痹你让你觉得生活是无比的美好就好像犯罪进监狱也是无所谓的反正进去又不会怎么样而且还可以不愁吃穿在此我觉得应该谢谢导演在艰难的现实生活中看到这样一部麻痹神经的电影让我恍惚觉得一切都是美好的然而我们是真的需要一部这样的影片来唤醒心灵深处的善良其实我一直都不相信世界上会有坏人那些所谓的坏人都是逼不得已的都不是自愿的他们在心底沉睡的善良是需要你用温暖来感化的别去计较这样的事情是不是真的发生试问一下它有没有深深地感动你让你不经意的就泪流满面泣不成声让你深深地觉得世界本就应该是这样美好的可是影片的最后还是把这样的虚构拉回了现实母亲深爱的儿子依然是被硬生生的送走了年迈的音乐教授还是被执行死刑了即便这样哀伤的结局还是抹不去电影所传达的善意我们都逃离不了生活的规则何苦要拼命地挣脱它只希望我们走的每一步都是正确的即便错误尽量弥补就是了切不可泯灭那住在你心底的善良
不知谁说的,“如果生活中没有了歌声,就像世界上没有了太阳。
”真他妈的对,没有太阳就没有生命,没有歌声人就成了行尸走肉。
和声,其实就是合唱团,《和声》这部影片的合唱团是青州监狱的女子合唱团——一群因各种原因杀死了男人或者是男人婚外恋的女人的女人,本来五音不全,可在团长、在监狱生下孩子的贞慧和指挥、声乐教授文玉的坚持下,合唱团唱出了监狱,走进了首尔。
影片的主要线索是两个母亲——贞慧和文玉。
贞慧失手杀死家暴的丈夫,怀着身孕进了监狱,产下儿子民宇,从此围绕孩子民宇展开了一个失足女子亲情大爆发的故事,温馨而感人,伴随着民宇送人抱养,轻松幽默的桥段结束了。
音乐家文玉年轻时看到丈夫出轨,毅然开车撞向丈夫和情人,出了人命锒铛入狱,一次偶然弹琴被发现成为合唱团指挥,将一群门外汉调理成“天使唱诗班”,陶冶净化着自己也温馨感化着他人,让这些失足女子找到了做人的尊严和遗失了的爱。
可是最后,韩国恢复死刑,文玉从容的和大家作别,有了音乐的陪伴,她的黄泉路上不会孤单。
一群失足女子的群像,在悦耳动听的歌声琴声围绕下,生动灿然,栩栩如生。
贞慧的声音真是粗哑,以致孩子民宇听了就哭,大家忍俊不禁。
贞慧自卑不敢唱歌,天才女高音、杀死继父的少女尤美和文玉一起调教她,竟然悦耳起来,民宇听了母亲的歌声终于可以笑了、睡了。
尤美由于被继父强奸而责怪母亲,母亲多次探望女儿坚决不见。
参加合唱团后,优美而博爱的歌声慢慢感化着她,终于在首尔演出结束后,尤美手捧一束鲜花喊住沉重离去的母亲,扑到怀里尽情的哭......做过民歌歌手的花子有一对可爱的双胞胎女儿,早就盼望着有机会见上一面,首尔演出圆了她的梦,她和一个监狱房间的阳光姐妹淘们共同感受着歌声给她们带来的温暖阳光。
最有意思的是原来的职业摔跤手延时竟然有一个从未谋面的笔友,成天幻想着罗曼蒂克,书信一封接着一封,首尔演出时她看到了那位手捧鲜花充满期待的男青年,激动万分的她扑倒男青年怀中却说:厕所在哪?
生怕打碎了自己在笔友心目中的完美形象,可笑又可悲...... 这部影片就是一个失足女人版的“阳光姐妹淘”,让人感叹,让人感动。
有的人可能会说这不真实吧,韩国监狱有那么好,搞得我们都想体验一下了。
我想说,哥们,真实不真实真的那么重要?
现在连新闻都是假的,还有什么是真实的?
情感最真实,温馨的情感、充满着阳光和感化的力量就是正能量,这部影片的正能量足以让失足的人受到感化,也会让即将失足的人悬崖勒马——我猜测的,好不好使,看疗效吧!
影片创作者认为,人们谴责的应该是那些罪行本身,而不是犯罪的人,有那么一部分犯人,他们犯科往往出自不得已的理由。
组建“合唱团”说穿了是一种促进人与人交流的方式,令这些身心俱疲的人们之间有所共鸣,重新相信人间的真善美。
而受到心灵洗礼的不仅仅是犯人,同样也有那些整日不苟言笑的狱官们。
饰演女主角的金允珍说:“这是一部我们看后会为对方包扎伤口的疗伤系影片。
从拍摄第一个镜头到杀青,剧组人员始终沉浸在无限的温暖与感动中,无法自拔。
希望大家在观赏影片的时候可以领悟歌声背后的真谛。
”饰演文玉的韩国戏骨罗文熙说:“这部电影不是用缝纫机咂出来的,而是我们剧组每一个人一针一线缝制出来的,希望大家会珍惜并感动!
” 有人说看到这部影片就想到了《放牛班的春天》,是呀,歌声会让我们的心里布满阳光,歌声会让我们的心灵得到净化、荡涤,歌声会改变我们每个人,歌声也必定会改变整个世界。
2010韩国剧情片《和声》,豆瓣评分8.5,时光网评分7.8,IMDb评分7.5。
我是先看的《7号房的礼物》,后看的《和声》,发现二者创意近似,《7号房的礼物》很明显借鉴了《和声》。
都有孩子在监狱里,最后都有死刑,都是纯哭片,哭得撕心裂肺那种。
本片和《7号房的礼物》的主要区别是,《7号房的礼物》故事主线是孩子,《和声》则是群戏,围绕着合唱团展现了多个人物故事,折射世间百态和人情冷暖。
影片很好地诠释了音乐对人的治愈力量,监狱确实应当增加音乐元素,音乐是柔,囚犯是刚,以柔克刚,用音乐来治愈囚犯,用音乐来软化囚犯。
我看本片时,正好有部香港动作片叫《重生》,我想“重生”二字也很适合作为本片的片名。
韩国女子监狱这么人性化吗,集体宿舍的既视感,这哪是在服刑啊,难道韩国女子监狱真的如此吗,如果真的如此,我只能用不可思议来形容我的感受。
我很喜欢金允珍这个韩国女星,美丽,不妖艳,演技好,脸上戏特足,煽情功力很强,年轻妈妈专业户,多年来演了很多妈妈角色,如今五十多岁仍当红、不愁没戏拍,这在韩国中年女星中非常少见,最新电影是《宠爱》。
罗文姬就不用说了,纯纯的老戏骨,啥角色都驾轻就熟,片尾死刑之前女儿终于同意相见,了却心愿,令人泪崩。
韩国死刑很人性化,还能允许特赦回家和家人团聚且过夜,不知道中国死刑犯是否有此待遇。
女狱警有两点要说,一是演员李多熙容貌清纯善良,邻家女孩的感觉,二是角色过于戏剧化和理想化了,现实中哪有这么好的狱警,狱警哪能和囚犯如此没有界限。
刚刚看完和声母爱总是世上最难以释怀的爱影片大量的伤感音乐 让人很难不跟着拉动情绪 酸楚着虽然每个人都不一样 可是其实每个人也都一样心底里那份爱 就算是犯过很严重的错误的人 都会有他的专属自己爱的人 生活 心理支柱她们的生活不被人理解 因为她们的圈子不被人了解 她们的生活 感情状态 人们都不知道终于有一部试着了解她们感情的影片很唯美 也很感人 是部值得回味的经典
这是一部韩国鸡汤电影,但是贴心的配了汤勺(喝汤还是接眼泪您自便),温度又弄得那么滴的合适,在这寒流肆虐、小雪纷飞的严冬,一种发自内心的、温暖的赶脚有木有。
女犯人贞慧因不堪家暴失手错杀丈夫(话说介种男银死了真是便宜他),入狱后生下了儿子珉宇,此时如果你影史知识外溢、联想力爆棚,那《7号房的礼物》也许会从你的左脑穿越到右脑。
珉宇满十八个月后会被送出监狱交由他人领养,为了在此之前得到一次特赦机会带儿子外出,贞慧在狱中组建了狱友合唱团。
再爆发下小宇宙,若干年前有个老女人 乌比戈德堡,在一家无聊到做礼拜都没人的修道院里也曾带领修女唱诗班破除枷锁,走向辉煌,正所谓英雄所见略同啊……也许因为这个老女人走过的路比贞慧吃过的盐还多,第二年她又跑去一家社区学校用合唱拯救孩子们迷失的心灵、再续辉煌,不由得感叹黑人在音乐方面的才华真是泛滥到一发不可收拾。
跑题跑到外太空之后再次回到主题:狱友合唱团参加了地区的合唱赛,是不是赶脚阳光总在风雨后,见证奇迹的时刻就要到了?
罢特,结尾处合唱比赛的成功什么也改变不了,贞慧失去儿子,指挥老师的死刑将至,唯一可以慰藉的是那迟来的些许心灵救赎。
音乐无阶级,音乐无国界,音乐拯救了辣么多失足、彷徨的灵魂和心灵,诺贝尔和平奖是不是不能再搞“种族”歧视了!
和声真是奇妙,能将高中低不同声部的音色完美融合在一起,心似乎也不会离得太远,于是乎男团出断背,女团出拉拉。
《完美音调》,《Glee》这类关于和声的影视作品,或是阿卡贝拉,或是改编翻唱,形式各异,各有千秋。
曾经的两个流行天团西城、后街的和声孰优孰劣总是在粉丝中争论不休,到底是看脸还是听和声结果有时不言而喻。
最崩溃的要数北京卫视做过的一期综艺节目叫《最美和声》,看后发现简直莫名,是我曲高和寡,还是脱离了群众?
两人一起配对合唱如果算作和声,那水木年华和凤凰传奇早已决战紫禁之巅了……
个人很喜欢的一部影片,影片讲述了一群有着不同人生经历却同样悲惨的女囚犯为了对生活的希翼,用自己纯朴歌声进行自我救赎的故事,其中有欢乐有感动,催人泪下。
有点像闫妮的韩国实力派女演员金允珍扮演女主,因为被家暴反抗中失手杀夫而入狱,在狱中生下孩子,并且可以自己扶养小孩到18个月,像天使一样可爱的宝贝给这个牢房带来了欢乐和活力,为了能让孩子多留在母亲身边些时间的申请获批,大家纷纷伸出援手组建了合唱团。
过程很搞笑,女主天生五音不全,一唱歌儿宝贝就哭,其他人也好不到哪儿去,狱警妹妹的半吊子钢琴伴奏也屡屡被嫌弃,即使这样为了能和儿子一起允许外出,女主也不拒任何困难,最终获得了成功。
过程中有笑有泪,感人至深。
有一幕带宝宝去医院打针的戏印象深刻,宝宝突然急病,女主求了很久才得到特批可以亲自带孩子去医院,因为穿着狱服带着手铐而受到异样看待,医生感叹宝宝打针居然不哭,捏了下小脸道:宝宝又没有犯错,不要看人验色而忍耐。
瞬间心酸,话说这宝宝找的真是可爱,灵气十足,非常讨人喜欢。
这是我接触较早的一部韩国电影🇰🇷,当时像是打开了韩国电影世界的大门,看完哭的稀里哗啦,大学那会选修影视鉴赏课的结课考试,老师给的命题是“情”,脑海里瞬间想起来这部电影,然后自己做ppt,自己上台讲解,老师最后给出的评价是“我的要求就是刚刚这位同学的样子”👏还记得当时ppt里穿插的是他们合唱团第一次上台表演的片段
我对这种表现亲情的片子都是没有抵抗力的,这部电影让我掉下了太多眼泪,看了三遍,每次都流泪。
电影不想我们国内的电影一样,事先总是有说一共有几个哭点,在具体哪个地方有哭点。
这部真的不一样,每个人在里面都可以找到自己感动的地方,没有固定的哭点,而其中无数的哭点又埋伏得很自然,看到那里眼泪就会不自觉流下来,因为每个哭点似有似无的铺垫都是很自然地让我们走进去。
我最受不了的就是杀死继父的那个女孩和她妈妈拥抱的那个时刻,那一刻让我泪如泉涌。
只要是触及到有关母爱的时候我觉得我一点抵抗力都没有了。
母爱给我太多了,我一直想不出要怎么表达妈妈给我的爱,我想给妈妈的爱。
在看电影的时候,我觉得我对妈妈的那种爱多多少少有点发泄出来了,亲情跟爱情不一样,太不一样了,没什么感情能比这个更不朽了。
贞慧对民宇是母爱,文玉婶对贞慧也是母爱,对杀死继父的女孩是母爱,对自己女儿儿子的亏欠的爱,甚至对彭科长也有母爱。
太多母爱,让我承受不起了,只能融化在眼泪里化成爱包围在妈妈身边
爱的和声。我最后哭的呀。。。。 为什么老师老了再执行死刑呢?
煽情片. 还是我心比较狠.
闫妮演的真好
呃我还以为是犯罪悬疑片啊啊真耽误时间。看半小时没等到开始煽情就撤了-_-||
女主表演太做作 是挺煽情 不过没煽到我..
感人催泪!
韩国电影的老毛病,导演恨不得那颗大蒜塞进观众眼睛里。都给老子哭,狠狠的哭,什么?还没哭?再来五分钟哭戏!
合唱演出时女囚们唱的索尔维格之歌……把我感动得浑身起鸡皮疙瘩!
棒子国又催泪了,哭到不行,真讨厌,结局太不美好了……
典型的豆瓣儿式催泪片,故事单一,表演做作,泪点可测。在某个无聊的冬日午后与家庭主妇和退休父母共赏,颇有家庭和谐感。
娘的最烦催泪巨弹了~又毁掉我一包纸巾!
超现实主义吧~这么温馨的监狱很吸引人啊,棒子国的偶像风可不可以不要这么泛滥,彻底残了一个好剧本
同样和音乐相关,和《交响人生》比起来差太多了
韩国人用梦想煽情的手段真的是高。
看了半个小时看不下去了,好假,看的蛋疼
2020-02-02,七年后重温,似乎比七年前哭得更汹涌。是这部电影让我重新相信人性的脆弱、勇与美。
完全找不到泪点,演技实在是太做作了,忍无可忍! 剧情一般,直接拖到后面看合唱部分即可。另外,韩国的监狱真豪华,是大学宿舍么?= =
煽情也好,衝突也罷,都來的太突然,剛準備習慣有戛然而止,看來要做韓國成人監獄版的放牛班的春天,距離遠不止9000公里。
从电影中间部分就开始哭,一直哭到片尾,这部电影的后劲太足了。
结局给人虎头蛇尾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