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星期二和同寝室的孩子们一起看了下,结果我们都很莫名其妙,由于没有字幕,我们只有欣赏英文原版。。。
大概是我们英语水平不咋地,故事情节有点不知所云,而且其中几个人物的死去更加让我们无法理解。。。
比如那个工程师,那个胖胖的地铁工人,那个形似布什的。。。
在一次512地震报道会上,一位发言人冗长地让人昏昏欲睡的发言结束后,他忽然变换语气,他说,“我的女儿8岁,地震之前我跟她一起看碟,就是一部灾难片,后来地震那天,她是他们班最勇敢最聪明的孩子。
”于是我觉得我们确实应该多看一点在灾难片。
正是这个时候,flood出来了。
在这样的心情下看灾难片很难说不是报着一点学习和储备的态度,可是flood还是让我失望了。
为了塑造一个英雄而扭曲一个情节。
下闸让水回流直接炸掉大坝就行了嘛,为什么还非得牺牲一个人去人工放闸?
这就是没有实际经验,没有像我们“宝宝”说的那样,要把人放在第一位。
3个小时的超长灾难片,伦敦险些在洪水中淹没。
记得去年的大片《2012》中,曾经有过伦敦被淹没的几个镜头。
而本片则像是这几个镜头的扩展完整版。
泰晤士河上的人工大坝,早在建造之初就有人提醒设计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虽然概率非常小。
影片的情节将这种小概率事件设定为真实发生的灾难。
伦敦的很多著名地标性建筑都在片中亮相,向往去旅游的影迷可以先睹为快。
当然,电脑动画的特技也让这些地标陷入灾难之中。
罗伯特·卡莱尔扮演大坝工程师兼海洋运动专家。
他曾在007《黑日危机》扮演头号反派的东欧恐怖分子。
不过这次他穿衣打扮比较正常,更兼有情有义。
很难把他的形象与先前的恐怖分子联系在一起。
总体来说,本片是一部不错的灾难大片。
今年的灾难特别多,而灾难片也不少。
一直觉得灾难片这种类型应该多多益善,而且应该有各种类型的灾难形式,海啸,台风,沉船,坠机,火灾……毕竟这是最简单的向大众普及:"碰到xx事应该怎么办?
"的科普教学机会。
《水啸雾都》这部片子拍得不是一般地一般,看看开头就知道的结尾、预料之中的煽情桥段、几位主人公的“梦游”表演都让人不敢恭维,唯一还算可以的,算是片子的特效制作了,毕竟伦敦SOHO区的各大特效公司也算世界排名前几位,这算是保留了一点颜面。
灾难片的主线索拍了几十年,不外乎就是“脱离困境”、“舍已为人”、“在恶劣自然条件下人的美德”等等,但如果用心,其实也能有所突破。
问题是《水啸雾都》的情节几乎全都是照抄,莫名其妙地,大洪水就来了(模仿《明日之后》),出现两个小人物,那么通常都得死掉一个(模仿《潜龙轰天》等),最后总会碰到个非得死个人才能搞得定的棘手问题,如果有个老人,那么99% 是这位老人英勇就义(模仿《活火溶城》),如果老人和主角们再有点儿血缘关系,那么10000%是这位老人来自我牺牲(模仿《绝世天劫》)。
再加上各位主角的“恶劣”表演——说实话,我觉得这些人的表演甚至还不如电子游戏桥段的真人动画来得有力量。
想通了,刚刚想通了,如果把这部电影当做剧情片来看,那么当然只能是失望,但如果把它当成科教片,略带着点剧情的话,那也行。
但问题是,如果真正洪水来了,我们模仿主角们的行动的话,那绝对是第一批列出死亡名单的人。
嗯,算了,这片再评也评不出什么花样,就此打住吧。
希望永远也别碰上洪水,但如果真碰到的话,还是攒点吃的爬到楼顶点堆火等人来吧。
本以为跟后天至少一个水平的,还特意跑去德基看了大银幕,结果。。。。
很失望啊。
情节拖沓,剧情漏洞频出,一些细节交代也不清晰,唯一能看的就几个震撼人的灾难镜头,也有些太刻意。
05年的夏天,我坐在没开电扇的宿舍里,寒冷,顺着脊椎在头皮上爆炸。
这是《后天》给的刺激。
所以当号称是英国《后天》的《水啸雾都》华丽丽上映时,我强烈想去影院看的。
但在电脑上浏览了一遍之后发现,这银子省对了。
同样是环保题材,《水》对《后》的模仿痕迹很重,影片风格也很好莱坞。
但是表现力就……甚至不过2天时间,我竟然都忘记了电影的结尾是什么,只记得男女猪脚在管道里爬啊爬的,一个老头莫名其妙的的在开阀门的时候被爆出来的零件(忘了是什么,总之是个小零件)插进胸口刺死了!
沉闷+虚假+莫名其妙的情节还不如《通缉令》好看。
顺便说一下,出来把子弹像足球一样射成弧线,那个片也什么好看的。
这样的片子,若不进影院,基本很难看下去。
故事陈旧,类似的前作太多,已经有人开玩笑说,还可以“水啸上海”、“水啸东京”、“水啸巴黎”;诠释平庸,演员们,长的都还不错,但伎俩不够。
然而,投映在大银幕上,声、光、影混合发酵,总是容易让人接受。
也许是今年看多了现实中的灾难,很有些感慨甚至感动。
比较不舒服的是,诸多细节不合情理。
比如,父子隔膜了多年,莫名其妙地就合解了;比如,老爷子深入水底开阀门,怎么就必须得死;比如,女议员的面部表情,怎么无时无刻都像微笑……数不胜数。
最不爽的是,收稍时,竟然不表现一下两股水流的对冲,简直虎头蛇尾。
我的猜测,肯定是特效费不够了。
起床后推开门,一阵强烈的光射进来,声色厉具一般。
太阳光老强悍地说,所到之处皆通地泛光。
在秋季时遇到这种阳光显得有些不知所措,还是有些微风,这样感觉起来倒仿佛置身于炎炎夏日,吹得人心旷神怡。
前日看《水啸雾都》,早前在娱乐新闻、娱乐版报纸上见到,是向世人宣传环保的片子,目前地球上面临着可以形成危机的端倪,而这些无论是哪一样发挥它,形成的灾难那将吞噬人类。
水啸雾都不是遥不可至的事,04年印尼海啸已经在说明自然界反抗的威力是何其的恐怖,警示着人类爱护地球家园。
在影片里,父亲决定由他去打开水闸门的时候,儿子恍然跳起奔过去,可是只能从有一个圆形玻璃看见门那边父亲离开的背景,父亲看了看儿子然后继续往前走,然后在拐弯之前转过头来望儿子,如果说这是简单的到别,觉得很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场面,但是想到即将是永世隔绝的,那种悲壮和怜悯的感情自心底油然而生。
灾难片看的不多,印象最深的就是《后天》,当年在音像店买碟还发现DVD封面上的名字居然是《明天之后》,当即被雷了一下。
这部《水啸雾都》看之前听说口碑票房都还不错,看过之后直接大呼上当。
首先《水啸雾都》的节奏做的很烂,没有一点灾难片的味,连徐克的《蜀山传》的节奏都赶不上。
其次它作为一部灾难电影给观众带来的思考也寥寥无几,反正我看完了是没有任何想从我做起保护环境的意识或冲动,与其说是一部灾难电影倒不如说它是一部灾难片包装下的家庭闹剧。
一直都觉得灾难片要吸引观众靠的是灾难来临前千钧一发的危机感,灾难来临时绝望无助的末世感,对抗灾难时人物的悲壮感。
当然这个标准是相当不科学不严密的,如果按这个标准来说的话徐克的《蜀山传》也是一部不错的灾难片,但是这个标准好歹也可以作为一项衡量观影快感的肤浅标准。
《水啸雾都》虽名为一部灾难电影,但在这几段上面张力都不够。
电影开始时一段老太婆被活活淹死在自己家里的场面倒是令人心中一震,但随后电脑特技制作出来的洪水场面却让观众舒缓了下来,危机感就没了大半。
水啸雾都,洪水淹的是英国的首都伦敦,这算是旷世灾难了,但是这么一整观众在电影刚开始就没了压迫感,注定了这是一部失败的作品。
洪水来袭之前天才科学家推断出水灾将袭击伦敦,但官方水利学家却不接受,面对事实不知所措的副首相只能在公众面前做出洪水不会影响伦敦的无根据言论,以上种种本来都可做深,用来暗喻现实政治,但是给人的感觉统统是浅尝辄止。
洪水袭击伦敦的戏份中可以发现大部分都是室内戏,没有多少能纵观水灾全局的大场面。
过多的室内戏本身就消解了电影的洪灾当头的危机感,而且在这些室内逃生的戏中也没有多少人类在死神面前奋力挣扎的意味来。
不是插入的几个水闸状况的镜头虽然有点气势,但还是挺假的。
电影最后部分,经历过灾难后真情涌现、冰释前嫌的一家人要与这场灾难做最后的抗争,作为天才科学家的父亲最后依然牺牲了自己,但是没有传达出任何的悲壮感来,而且也没看明白到底怎么个情况,莫非没有水利方面的专业知识还搞不懂状况?
老科学家的死也不够煽情啊,按说这么悲壮的牺牲应该让人心有所触动才是,但是这么看下来没什么感动的。
虽然《蜀山传》是烂片,但这些方面做的都比《水啸雾都》好,从血魔即将掀起灭天绝地的浩劫开始电影就充满了紧张和压迫的感觉,白眉皓天镜被吸走,丹臣子入魔,双剑合并失败,这些波折都不断增加观众的心理压力。
另外电影中的环境也是以阴暗为主,更加深了灾难来临前的危机感。
血魔发动毁灭蜀山的血云大阵,此时玄天宗和廉刑正在血洞和丹臣子苦战,一切顿时都失去了希望,紫青双剑合并后只是杀死了血魔微不足道的一个元神,末世感油然而生。
而在最后丹臣子要求玄天宗杀死自己的对话也投出了一股悲壮的味道。
一部烂片节奏做的都比《水啸雾都》强,看来往后的灾难大片是不能指望了。
最后,灾难电影的目的说白了就是警醒世人,给观众传达一种生存危机感,但《水啸雾都》在关于水灾的来源或者说原因上没做什么介绍,只是为了灾难而灾难。
《后天》之所以受欢迎也在于它放大了温室气体排放造成的全球气候异常现象,而这部电影中水灾的原因却含糊其辞,观众看完电影走进影院后除了视觉震撼外什么也没得到,这就从根本上违背了灾难电影的初衷。
用“虚有灾难片之表,徒有灾难片之名”来定位这部电影最恰当不过了,相比之下还不如以武侠剑仙电影之名的《蜀山传》有节奏。
与《后天》相比本片倒像是独立制作的小成本电影,“明天之后”四个字,《水啸雾都》可谓是当之无愧。
自从大约一两个月前在电影院看见这部电影的宣传海报上写着“继后天(the day after tomorrow)之后最新大作,英国版后天即将上映”以后,我激动的心就一直平静不下来。
直到今天电影终于上映了,于是我兴冲冲地跑去电影院特意买了相对来说安静一点的10点场的票,坐在座位上那个激动的心啊还是那么激动。
到了开场一个小时四十五分钟后,电影结束了。
在看电影的时候特别平静的我又开始激动了。
还好没买贵宾厅的票啊,还好我是学生票特别便宜啊,还好我是一个人去看的旁边不会有人被我掐死啊……还有还好那个把后天扯来帮这个电影造势的谁谁谁没公布自己姓名,不然这所有在电影院看过这电影的人都得奔着你去掐死你啊。
这之前我还从来没在豆瓣上写过影评,一是写不出什么东西,二是很多电影都没给我太多什么激情去写。
但是我看完了FLOOD的这种激动的心情啊,现在真让我充满了激情。
说实话整个电影我都记不得多少了,从电影院出来基本上就忘得差不多了。
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整部电影里面最重要的那个浪,不是说铺天盖地么?到底铺到哪里去了,我怎么看怎么觉得是一排的脏水往前挤。
这把伦敦几百万人都要淹了的水花你总得给点真实感吧。
还有就是后面一点点,那3个主角好不容易从底下爬到防水坝上边来以至于不会在下面被水淹死的时候,抬头看见那一滚一滚的铺天盖地的很恐怖很恐怖的大浪的时候,男主角一脸凝重地开口了:“我们站在这里会死的,必须跳下去。
”然后就坚定的拉着他爹和他以前老婆的手数了一二三,然后跳了下去。
他刚跳下了那个一滚一滚的铺天盖地的很恐怖很恐怖的海啸里边,防水坝的老大——他前老婆(女主角)望了一眼下面,于是乎也一口气跳进了那一滚一滚的铺天盖地的很恐怖很恐怖的海啸里边,然后他们两个就是不知道是拜佛拜出了效果还是怎么样,跳下去就没被淹死,大海啸再刮过来也没被淹死,一直被冲到了很远的地方...但是,所谓姜还是老的辣,男主角他爹就坚决的没有跳,他留在了防水坝上边。
在那之后没多久,总控制中心的议员女士就通过防水坝上的某个摄像头看到了他,再没过多久,议员女士派来的直升飞机就把男主角他爸很安全很舒适的接回了控制中心。
此时,男女主角还正在底下那个一滚一滚的铺天盖地的很恐怖很恐怖的海啸里边挣扎翻滚着...女主角啊,防水坝的老大啊,我知道你一定很悔恨很想知道是哪个王八蛋部下在防水坝上装了那么多个摄像机却全都没告诉你...期间我印象尤深的就是男主角他爹在男主角说要跳下去对他说的那句:“You must be crazy”。
我当时心里也在想这男的不是神经就是脑子有问题,大海啸他说要跳下去然后就可以被浪滚到对岸去然后才可以活下来。
他们两个跳下去的时候竟然还没被摔死,我琢磨肯定是上辈子做过什么好事了。
要不然就一定是那个海啸其实是水花不是海啸,只是人们都被多拉A梦的缩小灯缩小了于是乎水花就看起来无比的大,但是他们跳下去的时候又被恢复成原来大小了。
还有一个就是电影末尾的那个让两个浪冲击在一起然后除去海啸的动力从而挽救伦敦的计划的情节,说实话我当时急着想去洗手间心里还是比较激动比较急切的,但是还是完全没看出来当时的惊心动魄,到最后这个据说只有百万分之一的成功率的计划成功了以后,我都还是没看出来有什么惊心动魄和惊险,我甚至都没看出到底发生什么了,感觉怎么那个一滚一滚的铺天盖地的很恐怖很恐怖的海啸越来越快的扑过来然后突然就变没了,当时就是完全没看出个所以然来,于是我望了望坐在我旁边的同胞们,感觉他们那脸上的表情比我还没看出所以然来,于是我就更不知道什么所以然了。
不过没关系,因为我还没困惑多久,这电影就没了。
悄悄地悄悄地就没有了。
很平静地很平静地,但我的心又开始激动了。
激动的内容如第二段。
其实说白了这电影就是一点也不好看而且还很无厘头。
什么特技什么灾难片的效果都没有出来。
唯一能让人感动和伤感一下的就是那个教授和里边的死伤无数的那些人们。
实在搞不明白那么多好电影中国偏不引进,这些电影就一堆一堆的放。
这下依照这电影的嘘头又不知道会有多少个人被骗了。
好吧,最后一句。
如果你觉得无聊的很又钱多的很想着反正都这么无聊了再无聊一点也无所谓的话你就去看这部电影吧。
(以上纯属个人观点)
2个半小时,可惜没有很惊心动魄
真没劲
很久以前看的,情节记不太清了,没啥特别的感觉,姑且给3星吧。
着实好无聊啊。。想想高中的时候胡某居然还去买了碟 真是浪费
剧情有些复杂,但是特效很棒,而且最后很感人。
真实而且残忍,一向如此
我就说我看过这个来着。
没有耐心!
比较不错的灾难片
经历过512后观此片,的确振憾力较弱。
太像电视剧,不像电影。
一塌糊涂的英国佬。
灾难片套路大全,前期预计错误导致准备不足,起作用的几个主角都是亲戚,父子、夫妻都得在灾难中和解,leader搞一次打鸡血讲话,几条线都得死点人,是一个完全可以预测所有剧情的电影,灾难场面本来我也不在乎。我汤演了地铁检修工,穿荧光背心制服那种,脸上脏兮兮的,看动态比截图帅一万倍,蓝领工人风采。
最后的结局...不明不白的.但是看得我还挺紧张.
个人感觉还是不错的,还记得这部电影是在确认伦敦奥运会的那时候上映的,和《后天》的感觉很像,喜欢灾难片的小伙伴不妨看一看。
男主角为最大败笔
很一般的片子,很沉闷!
小时候和爸爸一起熬夜看的🥰
OST很好听!
..........一部灾难片竟然能拍得让人昏昏欲睡. 服了这帮英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