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岁的女人至要紧搞明白两件事:一,我到底要什么?
二,我该怎么去要?
“剩”不可怕,可怕的是剩下来之后,自处的方式。
是积极地爱自己、善待自己。
还是妄自菲薄,判自己为“败”其实,我想说的是:你是败犬,也是女王——败犬的名号,担着就担着吧。
但生活的信念和姿态,要是女王的。
这几天把《大女当嫁》追着看完了,心想应该为它写点什么。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喜欢上了都市言情剧,以前不是的,总是爱看点非女性类剧,比如汉武大帝啦,大染坊啦,总是觉得这类片,看了开始就知道了结尾似的。
不就是几个人的情感,你爱我,我爱他,他爱你的。
但是最近的大陆都市情感剧让我改变了看法。
从《和我的前妻谈恋爱》、《晚婚》我还真看了几部,不过特点都是轻喜剧。
《大女当嫁》也不例外,也是有点轻喜剧的,就是看着让你感到很轻松,但是我觉得比前两部都好。
人物的设置、剧情的展开都更让我信服,不像前两部有我觉得荒唐的成分:比如《和我的前妻谈恋爱》中那个张琦的人物,我就感觉不舒服。
《晚婚》中男女主角的重归于好总是觉得勉强。
每个人物的设置都不是白费的,好像都能在生活中找到这样的人物似的。
片中小宋佳饰演的姜大雁与不同类型的6个男人谈恋爱,而不是像《爱情呼叫转移》那样的走马灯似的的换,而是很自然,一个一个的来,中间会有情敌似的冲突,但不多,基本都是讲完这个讲那个,却让你觉得剧情非常自然。
第一个出现的是方泉,一个以结婚为跳板的男人,虽然以结婚作为手段,但是绝不缺乏做人的良知和道德底线。
第二个出现的是彭坦,一个“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人物:体型、相貌、工作、收入各个方面都打90分的人,却是一个伪君子,而且有一个封建的、两面三刀的妈。
第三个出现的是苏如是,一个成功男士,比姜大雁大20多岁,家庭不幸福的“老人”。
有个叛逆的女儿。
第四个出现的是耿大志,一个出租车司机,职业和相貌都平平的男人,文化不高,自己也觉得比大雁低一个层次。
努力的提高着自己,却是事与愿违。
(不过幸福的是,人家也有人追滴)第五个出现的是张耀阳,一个比大雁整整小一轮的80后,思想,行为,都与大雁格格不入的人。
总是天天能惹出乱子。
第六个出现的是程闯,大雁当兵时候的战友,在大雁单位挂职,是大雁的上司,大雁的最后选择。
再说说大雁的家人:爸爸是她单位的老校长,退休在家。
妈妈是法医,也快要退休。
奶奶80多岁,很慈祥,很可爱,爱吃甜食。
弟弟小军,是个交警,弟媳乐乐,在银行工作,非常乖巧。
妹妹小芸,家里的老小,结婚后辞职在家,妹夫开了一家西餐厅,不过很抠门,但是又是妻管严。
这么多人物的设置,想没有剧情都不行。
不得不佩服小宋佳的表演是很到位的,从《闯关东》开始就喜欢她了,总感觉她的眼神中有一种别人看不透的秘密似的,不像姚晨,一下子就可以被人看穿似的。
她演的电视剧已经够多够火的了,现在觉得她就差一部大制作的电影为自己立范了。
演程闯的演员我看着面熟,后来在网上搜了一下原来是高圆圆的男友。
深深的被他的英气和透出骨子外的帅气给迷住了。
至于把我感动的剧情我就不说了, 就说说最后两人的见面,是在甘肃的某个小站,程要去北京看姜,姜要去甘肃找程。
一个“看”和一个“找”也许让观众明白了编剧对她们未来的伏笔:就是姜大雁可能要把北京的工作辞了,去甘肃。
我是这么理解的。
这让我有了更多的联想:大女真的当嫁,否则就要屈服于现实啦,哈哈。
虽然大雁每次都是以结婚的态度去谈恋爱,虽然大雁在34岁还是想奢侈的找个有感觉的,虽然现在我离34还有点点远,但是我能体会到那种无奈,那种孤单,结婚真的要找有感觉的生活一辈子。
不是标准的问题,不是放低自己的问题。
虽然大雁每次都是以结婚的态度去谈恋爱,虽然大雁在34岁还是想奢侈的找个有感觉的,虽然现在我离34还有点点远,但是我能体会到那种无奈,那种孤单,结婚真的要找有感觉的生活一辈子。
不是标准的问题,不是放低自己的问题。
虽然大雁每次都是以结婚的态度去谈恋爱,虽然大雁在34岁还是想奢侈的找个有感觉的,虽然现在我离34还有点点远,但是我能体会到那种无奈,那种孤单,结婚真的要找有感觉的生活一辈子。
不是标准的问题,不是放低自己的问题。
虽然大雁每次都是以结婚的态度去谈恋爱,虽然大雁在34岁还是想奢侈的找个有感觉的,虽然现在我离34还有点点远,但是我能体会到那种无奈,那种孤单,结婚真的要找有感觉的生活一辈子。
不是标准的问题,不是放低自己的问题。
知道这部剧很偶然,是在我的某个大龄女朋友的msn日志上。
然后我利用周末两天时间用uusee看完了25集。
原来我一向喜欢看正剧,看第一集的时候,那种夸张怪诞的表演风格,差点使我看不下去,不过后来这部轻喜剧风格的电视剧还是吸引了我。
这部剧其实是一部都市大龄女的爱情童话剧,女主角34岁的大龄未婚女青年姜大雁,成了一名老少通杀的被桃花运包围的女人。
从比自己小一轮的富家子张耀阳,到年龄跟她父亲差不多的成功男士苏如是,还有金领帅哥留美博士彭坦,英俊有为的副校长程闯,先后都与她擦出爱情火花,演绎了一段段浪漫情感故事。
还有一名一直默默喜欢和关心她的出租车司机,在旁边默默相伴。
虽然过尽千帆皆不是,但是大雁最后也终于如愿以偿,找到了自己有感觉的那个男人程闯。
这部电视剧,许多演员的表演都可圈可点,塑造了一批个性鲜明,给人印象深刻的人物,电视语言的运用很流畅,剪辑节奏明快,表演风格比较夸张怪诞,有喜剧效果。
台词写的也不错,生活气息浓,可视性很强。
也算难得一见的不错的肥皂剧,消磨时间的一个不错选择。
从电视剧的童话中走出,放眼现实,其实只有大龄美女可以不愁嫁,比如大美女林青霞,以40高龄仍然得以嫁给打工皇帝;比如李嘉欣,黎姿,也是年近40高龄如愿嫁入豪门。
至于样貌普通的大龄女青年们,我周围就有一批,年龄大多跟剧中的姜大雁差不多,30好几,其实个人事业发展的都还不错,有大学教师,有出版社编辑,有医生,有设计师,却迟迟找不到心仪的适婚男人。
放眼大龄单身男人,大抵有几类情况,一类是个人条件较差,或者事业没起色,或者个矮貌丑,或者性格脾气古怪,属于被人挑剩下的“被剩下”;一类是个人条件超好,属于所谓钻石王老五,这其实是很多女人包括大龄女理想中的结婚对象。
不过这类男人也知道自己的身价不凡,所以大多数都很挑剔,根本不会考虑选择同年龄段的大龄剩女作为结婚对象;一类是人品问题,比较花心,喜玩感情游戏,玩世不恭不打算负责的花花公子,这类男人不能托付终身;还有一类就是离异的,如果有孩子,大龄未婚女嫁过去就要当后妈,也是顾虑重重,问题种种。
再看看大龄单身女人,有很多还是很优秀的,个人条件很不错,不过往往如剧中的姜大雁,追求“感觉”,追求“完美”,觉悟较晚,一不小心就被剩下了,成了老大难。
特别是有过失败感情经历的大龄女,更难找到合适的交往对象,对比自己年轻时候曾经交往过的前男友,要让自己委屈自己,嫁给各方面条件比不上前男友的男人,还真是心有不甘。
和男人不一样,大龄单身男人可以找自己同龄的,也可以找比自己小的女人们。
而大龄女们,只能找比自己大的,找比自己小的,自己也没安全感。
而跟自己同年龄段的大龄男往往把目标更多指向年轻的小姑娘们。
想结婚的大龄女们的处境其实远远没有电视剧中那么乐观,找个合适的相亲对象都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忍看年华付水流,一年过一年,依旧形单影只。
所以么,我觉得电视剧终究是电视剧,爱情童话不属于都市大龄女,看看电视剧,放松娱乐下没问题,但是千万不要以此来幻想自己可以跟姜大雁一样幸运。
最明智的选择是应该赶紧想清楚自己要什么,目标明确,抓紧时间,积极行动,如果你姿色平庸,真的过了34岁的大龄剩女,依然在做梦,希望遇见心目中的白马王子,恐怕孤独终老一生的可能性更高。
相爱要趁早,再不相爱就老了。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人生苦短,黄昏恋可能是不错,不过何必蹉跎年华呢,早点找到那个有感觉的人,携手同游人间,不是更好么?
也许因为我是男人,虽然我是先看的大女当婚,但是我对于这部剧的感受其实不如大男当嫁。
我承认我很喜欢小宋佳的饰演,她很真实,很靠谱,是真的想将自己嫁出去,是只有“想找一个有感觉的人”这样简单而又不简单要求的女生。
但是剧情实在是不靠谱,她所遇到的人太过于离奇古怪,简直就没几个正常人。
也许姜大雁自身的压力更加厚重,女生三十会遇到更大的压力吧。
这里有高管(周杰),可是对方家里重重阻挠,无法成行,这大概是起初最靠谱的一个了。
小青年,很明显,女生的压力让她完全无法接受太小的孩子。
至于对于父辈老人的感情,我就不置一言了,没忍心看下去。
到了最后的峰回路转有着多少的艰辛与无奈,有着多少的妥协与委屈,不足道啊,我有点疑惑,也许是小宋佳对于姜大雁而言过于出色,对于男女比例3:2的中国人而言,至于吗?
所以我在看大男当婚的时候,对于小宋佳饰演的赵凯有着别样的感情,但是当我发现赵凯对于工作与生活的态度,我似乎预料到他们是不可能的,这让我十分遗憾。
期待小宋佳有着更精彩的出演。
看完大结局,大雁终于迈出了那一步,在错过了小程两年之后,小程也傻傻的踏上了见大雁的旅程,终于,这次导演没有再开玩笑,在北京开往甘肃的某个不知名的小站台,他们奇迹般的相遇了。
站台上的小程,还是背着个书包,抱着本书,他没有变,即使当上了某个县的县委书记,仍保持着他低调稳重坚定的性格。
同一个会议中心,小程仍然穿着写有“不好意思”的T恤。
那个小细节告诉我们最后的美好姻缘是属于他们的。
最喜爱的还是大雁她那一大家子,那么温馨,那么有趣儿。
我不知道,如果我到了大雁的年龄,我的家人会不会亦像朱茵饰演的大雁妈一样来为我这个小雁做主。
此剧再次雄辩地证明,婚姻是不能将就的,没有爱情的婚姻,不要,不要。
此外,千万不要去尝试不可能的感情,比如说比你小个一轮,或者比你大个两轮,那些不平凡的爱情,我们这些平凡人一般情况下都是消受不起的。
年龄越大,才发现爱情真的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遇到的,爱情真的只是青春期所特有的悸动吗?
此片强烈推荐不停相亲的MM们看。
爱情,它会在某个转角悄然降临的。
我们,做最美好的自己,等待她的出现吧。
《大女当嫁》可以算是2010年内地电视剧之最,我们得放下自以为已经看过无数好片的身段看到天朝的进步。
这个电视剧适合各种身份的观众观看,我们甚至都可以在里面找到自己在社会关系中的影子,大龄女青年可以参考女教师姜大雁,各种有钱没钱有爱无爱的男士可以参考各个男对象,迫婚迫的紧的双亲可以参考一下姜浩然校长跟党生老师,痴迷于整容而依然找不到真爱的同志还可以参考一下啊那谁,我忘了她名字。
天朝的演员都是科班出身,演技是摆在那边的,我们不需要大肆质疑,只要不是仿真偶像剧,我们就可以放心的坐在沙发前像是看自家吵架的录像带一样看各种神奇的浮夸。
小宋佳虽然没能在早期的《赤壁》等处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毕竟人家是衬托小乔(连戏里也不能逃脱这种命运),但是人家演技是板上钉钉,我对演技的要求已经低到不能再低的人了,想说没有一个人比她适合演姜大雁,就像当初跟家人看《雾里看花》,我已经开始注意到小宋佳这人的演技已然可以担大旗了。
镜头都是有呼吸有生命的,虽说这样有点装逼,但是遇到这种镜头的时候,你就会理解为什么有的时候你会睡着在电视机前面,而有时候你睡着也在想这个片子——那是因为镜头与剧情的气氛节奏步调一致的情况下,你会产生心理上的和谐,为什么剪片那么重要,因为要考虑观众的心理。
无疑这出戏是盛宴,对于一部电视剧来说,我感觉做得太饱满了,我都怀疑自己是不是在看超长大片。
奢侈的摇镜和转景是其一大特色。
从来没有看过那么紧凑的甩啊甩,切镜切恰到好处,每次家庭纠纷都是一次华丽的舞台剧,奶奶正皱眉头嘟嘴巴,镜头一转姜浩然气不打一处,再转连钱乐乐的毛孔都看到了。
又看四女每次哈根达斯的聚会,我们的导演又不甘于让大家被摇晕,来个四镜同屏,时而搞个声画对立,我有时候想每个角色都捕捉一下还不容易,其实四女是很值得深挖的角色,就连任媛急于发表看法的那一小小的紧张都演出来了。
特写用的真是够意思,不仅戏骨们卖力演出,他们的卖力演出甚至终于被暴露出来了,我突然觉得这戏还真是够有看头。
又说中近景他们也毫不逊色啊。
我最喜欢的是姜大雁与张耀阳在学校操场长凳上配乐响起默默的从背影开始演绎。
那一点点的暧昧跟逾越封闭道德防线的快感都变得尤其美好。
又看每次在空旷的广场与澎坦见面,画面总是先把姜大雁定格在靠近右端,顺着她向前走而慢慢拉到中部而未到中心,与澎坦相遇,然后展开特写的争执。
特写的成功有赖于演员的演技,而演员的演技也要靠特写传达出去,这就是我老爸常说的演员红不红极其机遇。
有学幕后制作的同学表示这出戏好看,取镜取得好的好。
我相信业余的观众也是有审美的,毕竟一个好的镜头是不分人种不分学历不分修养的,当然大女当嫁也不是完美的,他的镜头也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夸张,嘛,不过没所谓了,心理防线不需要筑得那么高。
姜大雁。
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
性格,态度。
理智,不妥协,不勉强,清楚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有些事情,特别是那些和自己一生相关的,绝不要含含糊糊的结果,可以就是可以,不可以就是不可以!
当然,她也付出了很大的代价。
——她一直在等,等待心中那个合适的。
最后生活眷顾了她,33岁这年,她终于等到了,当然在对方出现后,她也主动去争取,并且把握住了。
凑凑合合的生活,和自己想要的生活,之间的差别,相信不比天与地的差别小。
总算是看完了,看得是泪眼滴滴的。
虽还没到大雁的年纪,但也基本进入了所谓剩女的行列。
影片中其中有一段让我特感慨,张耀阳在去丽江的第二天就遇到了她。
男人的感情真的这么容易转移吗?
他之前对大雁也算是相当的好。
去散心的第二天就可以喜欢上另一女的。
这种感情也太脆弱了吧。
我倒并不是说他对大雁的感情应该永永远远,但至少也没必要表现得这么容易转移吧
两三天看完了这部电视剧,突然有很多想法,顺手就在这里谈谈感受了。
这部电视剧,顾名思义,是讲述关于“大女”的故事。
情节也十分的简单,就是女主角与五六个男的之间的辗转情结。
同时还涉及了很多现代的信息,如家庭亲情,夫妻之间,爱情与地位,等等。
具体的按照人物一个一个来说好了。
这雕尤比那雕好方泉是出场的第一个“型男”。
一开始他是颇能打动人的,让人以为这是个好青年,对姜大雁是真心实意的。
背后的事情我们不得而知,然而他的果敢,他那种被拒绝仍不放弃的傻劲确实赢得了不少人的同情心。
包括剧中的奶奶。
然而当戏越来越深入,我们才知道这个家伙是有目的的。
他为了公派出国,为了能够去相比亚非更加优越的欧洲,发动了对大雁的追求。
一个伴侣,一份情感,一生的护持,在他而言,只是一纸婚书,甚至没有那一张证的重要,在他而言,那欧非之间的空隙,需要一个女人的幸福去填补,然而他怎能知道一个女人的幸福是什么呢?
当然,方泉对大雁还是有感觉的。
他其实是想一箭双雕的,正如他所说的,如果他仅仅为了得到出国的好机会,他完全可以在大街上随便找个人。
他还是有“品位”,然而这样的“品位”对于大雁而言是在俗气不过了,简直是侮辱。
在方泉内心,出国是最重要的,找对象只不过能够帮助他在申请表上多了个“已婚”的字而已,找对象只不过是个权宜之计。
所以说,在于他,这“双雕”中仍是有层次区别的,这雕尤比那雕好啊。
婚姻是合租房吗彭坦在戏中算是很优秀的一个人了。
他事业有成,对人也热情体贴,长得也挺好。
大雁是动心了。
你看她在那段时间的心情揣测,那段时间的翘首盼望。
对,彭坦对于她们这些人们所谓的“剩女”是求之不得的,是个绝对的“绩优股”。
然而事情的转折总是很快的。
从彭坦提到他母亲要来,开始教大雁各种礼仪,嘱咐她各种注意事项。
那神情,那语气,我们都知道,此人又和刚开始我们认为的判若两人了。
或许我们又看错了。
这是一个提到母亲,提到自己的家庭就变色的人了。
当然我们可以理解,单亲家庭成长的孩子或许对于尚存的父亲或者母亲会更加的依赖,也更加的妥协。
所以彭坦在这方面栽了。
这可能有几个原因。
第一,新时代的女性不再是过去的童养媳了。
几乎没有人能够忍受得了彭坦母亲和两个姨妈那种苛刻的要求,严格的纪律,近乎不可理喻的家规。
她们一声声“媳妇”在大雁看来就是一种地位的强迫下降了。
在她们眼里,没有“女朋友”这个概念,女朋友意味着平等,自由。
然而“媳妇”呢?
媳妇从属于丈夫,也从属于公婆。
看到大雁忙乎了好一阵子,结果四方桌围得满满的,竟没有一处她可坐的地方,四个人说说笑笑,竟忘了旁边站着一个人。
或者不能说是“忘了”,是故意,是明显的下马威,你忘了旧时代“媳妇”是不能上桌的麽?
第二,大雁本身的脾性也并非能忍之人,她骨子里的是有一份清高傲慢的,她并不会因为自己依然是“大女”而屈就自己。
你看她的言辞相对,她摔门而出,她一回一回的想要忍住,却又忍不住要反驳,夺回自己的尊严。
所以导致有些人说大雁的脾气是很怪的。
其实,只因她有些自卑了,但却不明白自己为什么要自卑,大龄未嫁有错吗?
她不能理解自己的低下,别人对自己同情的眼神,所以越发的怪起来,也越发的容易发脾气,自尊心越发的强烈起来。
每一回,大雁都因为家中的压力想勉强自己,和身旁的男人结婚。
和彭坦也不例外。
大雁妈妈和医生朋友联合起来,演了一场病入膏肓的戏。
善良孝顺的大雁自然想在母亲临走前看到自己高高兴兴的嫁出去了。
因此她选择了向彭坦低头,和他结婚。
然而她是了解很多的,他的缺点。
他叫人打了张耀阳,她可以忍;他有个心机重,飞扬跋扈的母亲,她也可以忍;到后来两人商量买房过日子的时候,她终于了解更多了,这个男人骨子里是大男子主义,还是不懂得婚姻、情感是什么呢?
他以为婚姻就是两个人签合同过日子,两个人合租一个房子,关起门来还是各过各的,各付各的钱?
或许说一人付一半,那还没让人那么揪心。
但你看看他怎么说的:我打算接我妈过来,生活费我出三分之二,你出三分之一。
这样的分法不让人痛心么?
当然有人酒越老越醇苏如是已是年届六十了。
当我们听到三十三岁的大雁想和五十九岁的苏如是在一起,我们定是和她的知心朋友一样,怀疑,不赞成。
六十岁的人了,再过十年,他已是古稀之年了,那是你还只有四十几,那日子如何过呢。
这是他们最担心的事。
不过对苏如是多些了解,我们会知道,这个男人依然“风韵犹存”呐,他那么的有魅力,有种气场,吸引你往他靠拢。
大雁是动心的,她主动向他表白了。
她才不顾那些年龄问题的,她是依着自己心里的感觉。
“好不容易遇到一个让自己有感觉的人,为什么要放弃?
”但是年龄大的男人,过去也就多了。
他虽是单身,但不代表他是一个人的,可以和你远走高飞的。
苏如是有女儿,有个离婚的老婆。
女儿是他的命,他生命中最重要的女人。
这个从刚开始他放弃了彼此相爱的助理师一样的。
大雁早该明白的。
然而在电波中那传来的有磁性的男子声音,那有情感,略带烈士暮年感伤的一句句终究还是打动了她,她像一个最普通的粉丝一样,喜欢了这个男子。
然而,苏如是终究不是她的,他终究会离开的。
年轻多好张耀阳是年轻的,他的阳光,青春,自信,浪漫是大雁所失去了的。
所以带着一种新奇或者说是怀旧感,她被他打动了。
张耀阳对于大雁的穷追不舍也是可以理解的,年轻人从不懂得什么是放弃,什么失败。
他总相信她会给他机会的。
她的成熟,稳重,知性使得他沉迷。
年轻的他哪能懂得年龄差距带来的问题,哪能懂得心理年龄的障碍就是一堵攀越不过的墙。
正如大雁说的,他喜欢通宵在夜店疯狂,她却喜欢窝在家里感受安静。
这本是不可磨合的。
所以张耀阳是个过客,也是必然的。
张耀阳在戏里面是唯一年轻的主角。
他的出现也引发了很多我们对于年轻的思考。
我们会想到,年轻多好,年轻可以通宵达旦,第二天依然可以没事一样的工作着;年轻可以持有好几张信用卡,今天花明天的钱;年轻可以觉得婚姻离自己很远,抱着过客的心态,或者潜意识的“试试”的心态去面对每一个“异性”。
所以,他的乐观也更加的反衬出年纪大了的人的苦恼。
我们看到,大雁她们那四个“大女”里面,除了心理师小文总是冷静些外,其他人都是着急的,忧虑的,更甚者,自卑的。
小媛害怕自己到了四十岁还是处女,她渴望爱情,渴望婚姻,从小到大没有被人欣赏过,那是怎样的自卑呢?
不自卑也自卑了。
吕薇为了能够钓得如意郎,不惜成本的去整容,还主动的对程闯发起了猛烈攻击。
这些我们看起来其实是有些悲哀的。
所以啊,年轻多好。
好人卡的得主大志是个绝对的好人。
但不是适合的人。
他至始至终陪伴在大雁的身边。
看着她经历了几个男子,几段感情。
伤心难过的时候陪着她喝酒,听音乐,兜圈。
其实他心态是好的,在一开始的时候,他知道自己配不上她。
这个“配”当然是要讲前提的,从人品,收入,相貌,年龄等等方面他绝对是配得上的,然而他大概是文化程度太低了,这是可怕的。
我们并非看低学历低的人,他们有他们美好的生活,他们人也很好。
但是大志和大雁却没有共同语言的。
他跳舞不行,看歌舞剧大概也不行。
你看李问琴还能跟大志聊聊油价等,大雁呢?
不行,她只会说你吃啊,你吃饺子啊,然后就埋头吃了。
还有一点,她心里是没有他的。
她善良,她容易被感动的,然而感情不是感动。
山区来的教师用“山区里的教师”来形容程闯其实并不恰当,但戏里面他的身份地位就是这样。
大概于小伟饰演的程闯给人的印象是个彬彬有礼,伟岸才俊的中年男子。
这样跟“山区”几乎就挂不上勾了。
所以很自然而然的觉得他跟大雁是很般配的,也不觉得大雁委屈了什么。
不过看了些帖子才了解程闯的角色是有些另外作用的。
他的身份地位收入等有些都比不上前面的男的,最终大雁还得随他从北京这个大城市去一个山区里面搞教育,以此来说明“大女”看重的并非财产地位,而是“感觉”。
我对程闯这个人没什么特别想评价的。
只觉得他是个当兵,处处体现出了个“兵哥”的好品质,替人着想,公私分明,克制感情不伤害他人,负责人,热心等等。
那一家人一家子是很有情感的。
对于现在一些分崩离析的家庭,这一家子三代同堂,其乐融融。
虽然中间总有些哭哭闹闹,但出发点都是一个“情”字。
在这部剧中,我相信更多人受感动的还是家庭的这种互相关爱的牵系。
一大家子为大雁找对象这件事用了多少心思,虽然很多时候总是帮倒忙,但我们很清楚,那一个没有说出来的声音是,这是亲人的“关爱”。
他们不是怕这个未嫁的女儿占用了家里的空间,多吃了家里的饭,或者在邻里之间名声不好,而是为了女儿的幸福,希望女儿高高兴兴的找到相伴一生的人。
还有奶奶的死,我们看到的是每个人眼里噙着的眼泪,那种无言的痛心。
到最后大雁误查的癌症也一样的,看得出他们之间情感有多深。
最近因为家里叔叔伯伯之间也发生了些事,加上之前爷爷奶奶的去世,我看到这些的时候都痛苦不已,我想,若是每个家庭的亲情都能像电视剧的那样简单,那该有多好啊。
年老的奶奶是剧中最“活”的人。
这个可爱的小老人,喜欢吃甜品,永远惦记着吃。
时不时的冒出些笑话,让这部电视剧的轻喜剧成分添加了不少。
奶奶永远是在“笑”的,她即使担忧,焦虑,生气,她依然是慈祥的,依然有种“笑”的成分在里面。
看完了电视剧,依然会记得她那滑稽的一面,她那些故作严肃却仍让人忍俊不禁的表情。
布满皱纹的脸,竟令人最难忘。
说着说着就说多了。
最后说说大雁吧。
小宋佳的演技是好的,她的矜持,欢喜,忧伤,痛苦,都表达的很到位。
我喜欢她的哭。
不是喜欢看别人忧伤,而是觉得她那像孩子一样有声音的哭是最自然的。
有些人很厉害,说哭就能哭,可他们只是无声的,眼泪顺畅的流下来。
真正的痛哭,真正最无助的时候,真正想放弃一切包袱,痛哭一场的时候,那该是怎样的声嘶力竭呢。
电视剧仍是有些鼓励人的意味。
从大雁经历的这六个男子,这部电视剧大概在告诉你,年龄不可怕的,真爱不会随着青春的逝去也随风飘逝。
每个人都有追求自己幸福的权利,也有这个机会。
大家都不喜欢“剩女”这个称呼,为什么就说是“剩”下呢?
又不是被挑来挑去别人不要,怎么能说是“剩”下呢?
只不过是没遇到,时机不对,人不对罢了。
再说了,难道非要有个伴侣么?
大雁是高傲的,也是带些自卑的。
这个很自然。
她的标准其实比谁都高,有“感觉”的人是最最不容易碰到的,然而她总在某些时候又说服了自己,勉强勉强吧,你都几岁了,不要再相信感觉了,将就将就吧。
等到真正相处时才发现真的不行,勉强不了了。
所以磕磕碰碰的,一路走来、、、不过最终还是好的。
愿天下所有人都找到有“感觉”的人。
這裡的影片中是記錄下一個二千年前後時期的歌手怎麽以一首歌紅遍全球在講她的生平因為歌首首歌聲動人,感人心弦,像是在講大家的生活中的點點滴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