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画风,制作精良用心,给了三星。
但是首先声明,本人女,因为我觉得对《虚构推理》的不喜欢是不是会和性别相关?
原因如下:一,我不喜欢女主。
动画塑造的是冷艳萝莉,由于先入为主,回头看漫画的时候不自觉地也带入了。
我并不是不喜欢冷艳萝莉,《gosick》里的维多利亚我真的是爱死了!
长得美,智商高,有人格魅力!
对久城的爱,甜死我了!
至于岩永,我不喜欢她追着男主死缠烂打的剧情。
看完喜欢岩永的理由后,我最受不了的一条就是喜欢她说骚话……她说的这些骚话是什么前提条件下的呢?
是男主完全不喜欢她啊!
代入一下,一个女孩子缠着另一个不喜欢她的男孩子,什么咸湿之事之类的话挂在嘴上……早就被人骂了吧。
岩永和男主我锁不起来,反而我嗑男主和他前任。
而岩永喜欢男主的理由也很肤浅,就是长得好看,靠这个理由支撑了两年。
wtf?
因为好看单相思了两年,之后死缠烂打?
可能会有男生喜欢这种有美丽萝莉死缠烂打的剧情,而我看得难受到爆炸啊!
不自尊不自爱,很反感。
以及,我完全get不到分手之后的男主的人格魅力。
男主在和学姐在一起的时候才是完整的。
男主被甩和与岩永在一起的时候,一直都是郁郁寡欢提不起精神,而一看到学姐,整个人才亮起来。
三角恋中,我喜欢七宫,喜欢牧之原,因为她们都知道成人之美,都希望自己爱的人可以幸福,,牧之原甚至可以牺牲自己的生命,换来自己爱的咲太和麻衣的幸福。
反观岩永,任性、用言语挑衅伤害有心理阴影的学姐,教唆鬼小孩骚扰学姐、吓学姐= =所以,岩永我真的喜欢不起来……二,我不是很理解究竟推理在了哪里。
女主的智慧体现在了哪里,遇事不决,去案发现场找鬼魂问一下。
我不赞成推理案情和鬼神挂钩,以及不重视真相,真的不支持这种观点。
大蛇篇,于是究竟得到了什么结论呢?
推理被证实了么?
一个妹子,一坐坐一晚上,讲了两集,全是虚拟和假设,以及钢人篇,明明三人成虎的道理,之前就有暗示,又花了一集多来阐述道理,这个剧情节奏真是拉了胯。
如果说动漫看不下去,那么漫画我也不行。
成篇女主的独白,真的不符合推理啊,都是主观臆断。
哎,我这不喜欢的两点,正是戳中喜欢的人的两点,各抒己见吧。
经常去动漫论坛的人会注意到,动画开播后,原作党几乎是清一色的唱衰,考虑到本作在制作上几乎无懈可击,论作画质量和画风堪称2020年一季度最强,这种唱衰就显得尤其异常。
原因是,原作真的是一个很另类的作品。
看简介的人会知道,本作是一个“已知真相,编造假象骗过大众”的反推理忽悠故事,而且也是靠这种神奇的创意获得了推理小说奖。
这个思路虽然新奇,但却缺乏悬念。
推理小说是悬疑类下面的一个分支,一旦故事没有悬疑,对读者就毫无吸引力了。
因此本作真正的卖点并不是案件和忽悠,而是前女友和现女友的撕逼,以及现女友清纯大小姐外表和昭和恶臭大叔内在的反差。
动画制作组对这一点看得还是比较清楚的,在动画前几集尽力安排琴子多出场,还把大蛇篇放到开头作为过渡。
但再好的改编也无法改变后半段那一大堆没意思的嘴炮剧情。
动画从第6集开始就会陷入大量对话分析当中,无聊得让人想睡觉。
由于这个故事长得离谱,因此编剧删除了琴子很多的骚话,让剧情进一步无聊了。
这还没提到鬼头明里用的声线年龄偏大,没法表现出合法萝莉那种奇妙的背德感。
如果原作都是像钢人七濑这个故事一样,那也就不会火了。
恰恰是在这个故事完结后,原作方向进行了大规模的修正。
从“已知真相,编造假象骗过大众”,变成“先甩给读者一个假象,然后慢慢将真相揭示给读者,最后再编一个假象骗过大众”,完全弥补了第一个案件缺乏悬念的缺陷。
动画倒霉就倒霉在,只预订了一季12集,勉强能做完钢人七濑和大蛇篇,而原作恰恰是从这以后才进入佳境的。
除了案件本身的魅力增加,撕逼也更上一层楼,变成了“真前女友和现任老婆之间的战争”。
如果有24集的话,这分明是一个五星的剧集,可惜日本动画业预订2020年完蛋,不合理的制作委员会制度拒绝给本作半年番的机会……
我最初对虚构推理的理解,是介于人类与妖怪之间的女孩,通过虚构故事的方法,编造人类可以理解的故事来解释妖怪制造的某些现象,从而平衡妖怪与人类世界,保证双方相安无事。
影片前期反其道而行,将妖怪设定为智力低下,需要让琴子向蛇神解释人类抛尸入湖的行为。
本来这样的设定也挺有意思,站在妖怪的视角,通过不同的案件来审视人性,本以为会用单元剧的形式多讲几个案件,结果全番除了最初的蛇神抛尸案,就只有钢人七濑案,展开度不足,更谈不上什么人性探索,只有一个案件也行吧,但这剧本也实在难言精彩。
钢人七濑是由人的信念聚集产生,要消灭她就要动摇那些坚信她存在的网民,琴子发出的帖子中一共提出了四种可能:警官因感情纠葛被女警杀害(转移舆论注意力,从幽灵存在与否变为警察办案进展)、七濑被父亲自杀陷害无法成佛(暗示大家一起超度她)、七濑的姐姐的暗恋者捏造钢人传说(转移舆论注意力,从幽灵转向对姐姐的保护)、七濑以替身假死(暗示网站管理者身份存疑)。
这四种说法显然不是层层递进的关系,而是把网民分类,用不同的说法来说服不同类别的人,但说实话这些解释都非常牵强,而六花的反驳也显得无力,两方交锋毫无亮点。
琴子与六花在键盘输出,九郎一人浴血奋战更显得剧情荒谬,哪里是什么妖怪与人类的搏斗,不过是两中二键盘侠在贴吧看谁节奏带的好罢了,只负责开车OB的纱季显得非常多余。
值得一提的是,琴子直接把纱季小姐设定为嫌疑犯在网络上发表,后续极有可能产生网络暴力,但后续剧情又不叙述,直接结案。
全番乏善可陈,除了几个软色情段子以外,真没什么可看的。
一直非常讨厌那种男女主1v1却出现许多男配女配的例子,但这部番却并没有让我生出这样的感觉,也是蛮奇怪的。
整理了一下,大概有如下理由。
1.作者把男主和纱季、姐姐明确分割。
点明彼此世界观的差异造成巨大的鸿沟,导致男主和她们都不能修成正果。
姐姐姿容绝色又在童年对悲惨的男主关心爱护,年少的男主产生好感再正常不过。
随着男主年岁的增长发现姐姐和自己世界观不合,她对于恢复正常人的欲望高于一切,不惜以伤害他人、危害社会秩序为代价。
虽然如此一时间爱意却难以割舍,爱与恨折磨着男主的心智,于是他找到了和姐姐外貌类似却性格开朗的纱季。
剧集最后男主承认仍然对于姐姐有着喜欢之意,但仍然在坚定地和琴子一起前进。
虽然他的心还没有完全敞开,但已经绝对不会再回头了。
有一说一最惨的真的是纱季,表面上是男主在追求她,实际上却是她成为了姐姐的替身。
男主心里她只是姐姐的影子,而自己心里却让男主扎了根。
同时纱季始终无法接受非人的存在,最终演化为心理问题,乃至荤腥都不能下咽。
男主的身份障碍+替身的心理折磨,这可以说是我在本剧最为心疼和遗憾的角色了。
而且她也是剧集中唯一的正常人和善良角色,被男主和女主同时利用却默默承担了所有(一瞬间甚至感觉有点圣母)。
剧集划清了男主和两位女配的三八线,没有任何媚男情节,三观很正。
没有感情就绝不会有什么亲嘴埋胸搂抱洗浴暗室心跳等等等等ntr情节,原本是人之常情如今却成为了优点,不得不让人生出业界药丸的感受……虽然男主的心里在姐姐说要做家务时有所动摇,但我坚信琴子也没有真正爱上他。
在没有真正心心相印的时候,作者和男主能够管好肉体也就足够了。
2.女主对男主有着两位女配完全无法比拟的影响力。
前两人其实本质是一类,都是男主在黑暗中努力寻求的慰藉,是在冰天雪地里暗淡的火柴光芒。
但女主的出现彻底融化了男主心中的坚冰,是春回大地,鸟语花香。
姐姐一直为男主洗脑说我们都是怪物是必须相依相偎的存在,纱季的逃离则让男主更加加深了自己内心的内心厌恶。
但女主的出现让男主首次肯定了自身的价值,不是茕茕孑立的怪物,不是为一个家族牟利的工具,而是真正能燃烧己身为社会做出贡献让世界变得更好的存在。
只有琴子能让男主发挥自身的价值,也只有男主能抓住琴子需要的未来。
3.女主洞明透彻,是情和理的完美结合。
女主表面上主动,但内心恐怕并没有多少真情。
男主心里装着别人和主动出击的女主建立男女朋友关系,女主道德绑架男主利用他的身份扫黑除恶,彼此之间都不是纯粹的爱情。
女主冷静智慧,但面对男主却总喜欢调戏引诱,车开得多了就显得过犹不及。
不禁让我怀疑她是真的喜欢男主所以如此,还是单纯觉得观察人类(?
)的反应很有意思。
女主早已看破男主,自己就是天上地下唯一能与之相伴的存在。
男主凄风苦雨死去活来,女主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真的很难说谁比较渣。
总而言之,成年人的恋爱就是和前任划清界限,只用真心换真心,绝不痴情付流水。
P.S.看到很多人打低分说女主胡扯,但没有见到一个人条分缕析说明如何破解女主的胡扯,只知道带着众人皆醉我独醒的优越感bb。
虚构推理的魅力不是探寻真相而是自圆其说取信于民,不感兴趣可以点叉。
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你不喜欢非要到别人的净土泼一坛狗血,就别怪人骂回来。
我并没有看过原作,只是谈谈我对这部动漫的个人感受新番上了一批后我就注意到了《虚构推理》这个名字,感觉会是一个烧脑推理片,但当我看了几集后,感觉...是个恋爱番?
哈哈哈哈哈哈,但不论怎么说女主还是非常可爱的!
以及男主的设定也挺有趣看到现在还有点喜欢男主姐姐,都是厉害的人物啊!
这部番最近的一个故事讲了太多集,感觉有点拖沓了
在钢人事件中,琴子的手法是利用互联网传播速度快范围广的特性,在极短时间内快速引导风向,让极少数怀疑者转变为大多数。
因为没有一个人手握证据,所以没人能在短时间内证明这个说法是谎言,因此大家都是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说法来相信。
如果短时间内大部分人都对这个都市传说产生质疑,“钢人七濑被打倒”的世界线就更容易被九郎所抓住。
因此就算后续警方通过DNA证明了七濑花凛已死,但网站已经关闭,钢人七濑消失,琴子目的就已经达到了。
我觉得这部作品设定的巧妙之处有二:一是九郎能够抓住自己所期望的世界线的能力,可以把99%转变为100%,就算有少部分的人依然不信琴子的说法,但可以保证“钢人消失”成为必然事件。
二是“操纵人心”这个题材本身。
在影视题材中,“心理学”本身虽然能被客观理论化,但人心依然是主观不可控的,因此是个非常有勇气的尝试。
而能够创作出大部分观众觉得信服的剧情,也算是城平京的过人之处吧。
这是一个残障萝莉一本正经的反推理故事,加入了奇幻、恋爱和搞笑的元素,钢人七濑篇最能展现本番的主旨和他的特别之处——虚构推理。
我是从漫画入坑的,喜欢画风和设定,故事性也可,看到第一话女主的直球告白就决定追了。
不正经萝莉大小姐x傲娇冷酷直男,无论从性格还是能力上来说,这两人绝配。
但是动画配音女主的声音略显成熟,少了点点可爱的特质,而且钢人七濑篇后半段大多都是文字推理,没有男女主间的互动就会有点无聊。
角度很新,也是真正吸引我的地方:用谎言掩盖真相去维护理应存在的秩序。
这一点前几集没有体现出来,尤其是女主解决大蛇的疑问时我甚至满脸问号,对于当时的我来说她只是从万千可能中挑选了一个符合现实的解释,但这不一定是真相本身。
要不是剧情最后说明这只是为了解决事件,这样的推理就很扯。
前几集比较枯燥,但是如果看作是为了之后的钢人七濑事件构建世界观那么也是可以理解的。
角度的新颖加上女主在钢人七濑中精彩地一步步解构真相,是我给这部番好评的客观原因。
主观原因是画风、喜欢男主,以及mamo!!!!!
也有缺点,全片说白了就是靠女主,其他都是工具人,尤其男主,太惨了太惨了根本就是工具人本人。
我更喜欢各角色都能尽情散发自己的魅力。
这部能出彩主要是靠推理,人物形象感觉也挺单薄的,op非常普通,ed甚至让我觉得有点尬。
给四星看在男主的份上。
看前面设定一脸鄙视这不是推理,怎么得的奖?
看完真香,让人确实看到了正统推理的光辉。
妖怪的存在看成战争瘟疫之流的时代设定就好,推理的浪漫不就是迷和解么?
阅读推理小说即是参加一场贵族的围猎,比起新本格突然掏出个核弹的突兀,这种不过是林子里存在异兽,反而说更吸引人吧。
一看作者城平京。。
推理之绊啊!
当年精致得不似漫画!
甩大家几条街的布局手法!
本格小说赏实至名归。
《虚构推理》这部番也快接近尾声了,虽然最后的四重解答还有一重尚未出现,但也不妨碍我们来分析一下《虚构推理》这部番——或者说《虚构推理》的《钢人七濑》篇的原作——其创新性在哪里?
(注:本文会简单介绍最后的四重解答,虽然不会涉及具体的谜底,但是多少会让一些敏感的观众猜到答案,所以担心泄底的朋友们可以先回避,或者跳过泄底部分)(注:以下《虚构推理》一词指《钢人七濑》篇的原作)一、《虚构推理》究竟是不是推理小说?
《虚构推理》是推理小说,这是显而易见的结论。
如何去定义推理小说,这又是一个非常庞大的问题,且与本文想要交流的内容无关。
但如果我们去分析推理小说的共有模式的话,会发现大部分推理小说都有以下几个共同的要素——谜、解答与支持解答的伏线或推理。
纵观整个推理小说的发展,无论是早期的《福尔摩斯》系列(虽然这个系列的伏线相对缺失)、古典推理时期的阿加莎·克里斯蒂、约翰·迪克森·卡尔、埃勒里·奎因三位大家的名作、还是日系新本格之后的作品,早期如绫辻行人的《钟表馆事件》,最近如今村昌弘的《尸人庄谜案》等,哪怕如隔壁《异度侵入》的编剧(没记错的话)舞城王太郎的作品《迪斯科侦探星期三》,在电波与狂气的设定与解答之中,依然能看到不少能支持解答的伏线。
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虽然我们无法从定义上去确认《虚构推理》一定是推理小说,但从一般论上来看,《虚构推理》符合了1)谜——如何解释钢人七濑的事件;2)解答——岩永琴子给出的四重解答;3)伏线——解答所用到的各种线索,如笔记本的存在、七濑姐妹的关系、香烟、被害刑警的设定等等都在解答之前出现过,因此可以说,《虚构推理》就是推理小说,这点是毋庸置疑的。
二、推理小说中的多重解答在详述《虚构推理》一作的创新性之前,首先要介绍的是推理小说的多重解答。
多重解答,简单来说就是同一起事件,用前文伏线可以推理得出不同的解答,而最后的可以完美解释真相的解答为“真解答”,而除了“真解答”之外,并非切合真相的解答则是“伪解答”。
大部分读者或观众最熟悉的应该是由非侦探给出一些不完全合理的“伪解答”(如大家很熟悉的毛利小五郎),在最后由侦探给出“真解答”,“伪解答”的意义似乎仅是为读者或观众排除干扰项。
但实际上,在推理小说中,“伪解答”并非只是“排除”的作用,有的“伪解答”其逻辑的严密程度、伏线的回收程度、诡计的奇想程度都堪比“真解答”。
例如在麻耶雄嵩的作品《有翼之暗》中,前前后后抛出了多个非常有质量的“伪解答”,其中的某个伪解答,更是赢得了许多推理小说爱好者的欢迎,尽管这个解答是“假”的。
小说的最后甚至没能确认最后一重是否为真,看似“真”的解答也有可能是“伪解答”。
例如在井上真伪的作品《圣女的毒杯》中,数个平行的“伪解答”甚至成了小说的主体。
为何会产生多重解答这一魅力无穷的形式?
其原因还是在于推理小说的本质——即谜、解答与伏线上。
“谜”是一个待解的问题,“解答”是解决问题的策略,而“伏线”作为若干个可解的工具。
例如我们要修理一台坏掉的电脑(谜),我们可以自己动手,可以联系买方,可以呼叫亲戚朋友,甚至可以向上天祈祷(解答),自己动手或是呼叫朋友,前提都是需要这个人拥有修理电脑的能力,哪怕是向上天祈祷,只要“这个世界确实有修理电脑的神灵存在”这个规则被建立起来了(伏线),这个方案依旧是可以成立的。
推理小说的乐趣并非只是事件的真相,而是在前文的铺垫下,事件会有怎样的解答。
多重解答的趣味(或者说推理小说的趣味)正是建立在此之上。
三、《虚构推理》的创新性在哪里?
在推理小说的大类中,其实存在着很多各具特色的作品。
但最为经典的模式,莫过于传说杀人。
大家很熟悉的推理漫画《金田一少年事件薄》、《名侦探柯南》中也有很多传说杀人。
这类“谜”的设置,常常是某个妖怪或亡灵在作祟,造成了不可解的犯罪(如密室)。
当然,最后在侦探做出解答后,所谓的妖怪或亡灵的伪装都被揭了下来,凶手往往是普通的人类,用各种魔法般的诡计来实现不可解的犯罪。
如果我们来分析一下这类推理小说的结构的话,我们会发现,这些作品的“伪解答”常常是亡灵杀人,而“真解答”才是人类作案。
而这些“真解答”带来了一个致命的矛盾——现实性与故事性。
现实可行的杀人在推理小说里可能不是那么有趣,而一些不切实际但是很有想象力的解答才是推理小说的浪漫。
这很容易理解,因为正如上一节所说,推理小说的乐趣在于“会有怎样的解答”,如果解答只是“躲在门后”,“趁人不备丢下钥匙”,虽然很现实很可行,但却不能突破我们的想象范围,因而不太有趣。
而《虚构推理》正是解决了这个矛盾——将传统意义的“真解答”变为了“伪解答”。
既然推理小说的乐趣在于编出不现实的吸引人眼球的解答,那就这么做好了。
于是,《虚构推理》的舞台被搭建起来了——为了消灭因人们的想象而诞生的亡灵“钢人七濑”,必须要吸引网上那些人的注意,用一种吸引人的、有趣的、推理小说式的解答(故事),来让舆论的风向改变。
让推理小说成为“推理小说”,由此就很好地解决了“真解答”的现实性与故事性这一矛盾。
之所以说是“推理小说式”的,原因在于《虚构推理》中的四重伪解答,几乎都运用了推理小说中的常见元素。
【注:以下内容涉及部分泄底】如第一重解答:物理诡计,应该是《名侦探柯南》的爱好者最熟悉的类型;但除此之外还有意外性凶手这一推理小说中常见的模式(尽管我本人并不喜欢这个名词);第二重解答:自杀陷害,也是不知道为什么会非常常见的一类常见诡计;第三重解答:关系人的误解,是推理小说中常见的逻辑,虽然不是单独的诡计,但是作为反转点非常常见;第四重解答:同一性论证,也是推理小说中常见的反转点。
【泄底部分已结束】因此我们可以看到,《虚构推理》完全逆转了传统推理小说的结构,将亡灵杀人视为“真解答”,而推理小说中常见的诡计要素视为“伪解答”。
尽管如此,写多重解答的推理小说作者们最喜欢用的手法,将伪解答串联起来作为真解答的依据,也被用在了《虚构推理》的第四重伪解答中。
最后一重伪解答虚实结合,颇有伏线回收,串联解答的味道。
从这层意义上来讲,《虚构推理》果然还是标准的推理小说。
四、小结与作品推荐以上就是对《虚构推理》这部作品的简单分析。
总之,《虚构推理》作为推理小说,逆转了传统推理小说的结构,使得传统推理小说中的“真解答”所带有的矛盾合理化了。
但是其中又能看出很多推理小说常见的要素和手法,可谓是在继承了其精神和框架的前提下进行的一次大胆的创新。
当然,作为一部特殊结构的推理小说,不知道动画化之后会不会对非推理类作品的观众不太友好。
因此,我才想着在这部番快结束的时候写一篇长评来介绍一下《虚构推理》这部作品的魅力在哪里。
诚然,我并非这部作品的真爱粉(因为不喜欢将一段话一直重复的叙事风格(没想到动画化之后这个缺点居然还在)),但我还是对《虚构推理》的创新性非常赞赏。
如果有对《虚构推理》的多重解答风格感兴趣的话,以下推荐几本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欢迎阅读入坑!
作品推荐——埃勒里·奎因《希腊棺材之谜》(想看非常严谨的逻辑推理的客官往这边请)麻耶雄嵩《有翼之暗》、《独眼少女》(前者非常具有奇想性,后者则是奎因流精神续作)井上真伪《那种可能性早已料及》、《圣女的毒杯》(两本为同一个系列的作品,“你说的那种可能性,我早已料及”,同样是逆转推理小说结构的作品,同时也是推理爽文,爽就对了)深水黎一郎《推理竞技场》(大量写作叙述性诡计的文字游戏,不能接受文字游戏的务必慎入)舞城王太郎《迪斯科侦探星期三》(隔壁《异度侵入》的编剧(不知道有没有记错?
)的作品,对电波系不感兴趣慎入)
哈 挺可爱的挺甜的,第10集感觉逻辑有点多余,但是为了12集这个节奏倒也还好
算是怀念一下bbs吧
推理評論。
出发点很特别的番,女主适合当律师或者公关,把没得说成有的,撒谎撒得有鼻子有眼,圆谎大师
推理的还是挺华丽的
前女友党 一星
真就乱说呗… 男主真帅以外什么都没了
没有推理,只有虚构。。。
看了三集,除了女主女二好看之外,其余都无法称赞的一部番,剧情平淡到比喝水还让人感到无趣。总以为下一集会高能,看了三话觉得是我自欺欺人。很少能够见到魔幻超现实或推理题材做的特别无聊的番剧,这部把这二个元素集大成的做成一部白开水中的白开水。虚构推理除了张嘴胡扯,没有一点逻辑可言。如果喜欢可爱妹子可以闭眼打高分,那当我没说。
忘了好多,但是记得感觉推理一般,女孩子们很好看,喜欢姐姐_(:з」∠)_
4.5,精彩又丰富!非常漂亮的一个传播学案例、民间文学和后理论文本。想象力的怪物对应游戏性写实主义,都市传说的传播、民间故事的集体创作和变异性、网络时代大众对虚构的参与、网站作为媒介糅合原型与想象、舆论场上解释权的争夺......“现实是这么容易被侵蚀的吗”,其实是现实的概念转变了,是有别于现实的另一种现实(新的现实、情感现实),重要的不是外部真实,而是内心真实,即想要相信什么、对可信度更高的叙事进行选择,是虚构转换成真实的运作机制。虚构一个现实,这是情动的现实,即相信某事可能(有能力)存在,那么它就一定存在(现在不在将来也在)。角色有为了活得普通而不断背离普通的矛盾者、包容但无法接受异常他者的普通人、“异常”的他者、中介者,每一个都有特点且讨人喜欢。只是日本人一写异性恋我就想笑,磕三女主去了。
有点不爽
果然岩永琴子人设出来后就可爱度加成了,每次出场换不同裙装这个细节做得很用心,唯独假眼和假腿没有设计出区别于真物的异样感。尽管制作已很努力,但还是觉得原作从基调到展开都过于平乏,或许走魍魉之匣/Another的悬疑恐怖风会不错,要不就设定一个正常人侦探从零开始领悟异常。现在男女主一个是不死+预言一个是妖怪王,剧情张力便弱了。另外,和读完小说的感觉一样,尽管对于钢人七濑死因的探究及传言的篡改进行再三颠覆体现着一定的本格逻辑美,但解决这个问题更直接的方法或许更接近ReCreator所述,需要的不是警方信息和大费周章的真相公示,而是媒体,同人画师,以及广大宅友的妄想力。
不是噱头那味儿。
主题和形式的展开都蛮有趣的
第一集非常惊艳,以为会很喜欢,但后来看了几集,因为题材不是我的菜,就没有看完。感觉制作很精良,虽然知道是个不错的作品,但因为口味不同,所以享受不来。
推理部分还是有可取之处的,而且是真推理,但男女主之间过于“刻意”的化学反应还是略显尴尬,故事的节奏也欠佳
設定有趣,故事有點弱。
挺有意思的
都要播第二集了还在提示:本剧尚未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