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亲爱的爸妈网上说这是温暖现实题材,看的时候我觉得就确实挺现实的 联系到现实,电视剧还蛮真实的就是那种大家都在生活着,家里的父母等人都在营造一种幸福的氛围 但是有时候现实就比较真实残酷的,一些悲剧还是会发生,但是电视剧将这些悲剧演绎得又似乎不是传统意义的悲剧,而是仍然有希望的。
里面的主人公也都很有勇气,勇于找到自己内心所想,即使曾经失败过。
那么悲剧在人生的长度里就不是悲剧了,只是一场经历,甚至在影片里都不把它定义为坎坷,因为基调总是诙谐欢快的,虽然在困难的时候,也有落泪揪心的时候。
就比如现实的我们,我今年经历了亲人的生离死别,爷爷奶奶经历了突发意外,急救送去医院,做手术,康复,从医院回家康复,请护工。
奶奶术后忘记了亲人,这是非常悲痛的事情。
在剧中奶奶确诊肝癌晚期,让我想起了现实中的经历,而柳碧云服侍奶奶也让我联想到我妈妈服侍我奶奶,我奶奶在脑出血术后是血管性痴呆伴器质性精神障碍再加上前几年就有的阿尔兹海默症,也就是痴呆和一点抑郁烦躁。
她现在虽然忘记了亲人们,但是对亲人的态度还是比较好的,因为她大概还能通过相处的感受,感到熟悉。
但是在生活上的事情,各种生活习惯,她都只听我妈妈和小姑的,虽然她一般对她不想做的事情都是反抗,但是我妈和小姑就能劝说她。
而我妈和小姑对她的态度和方式就像对小孩一样,会哄,会逗。
这确实是我和我爸都比较不会的。
我爷爷在去世前几天,仿佛看到了自己可能通往极乐世界,他也和身边的人说他梦见了他的丈人和他说时间不多了,最后走得很突然,但是也似乎没有太多痛苦。
经历了亲人的生离死别,再看到这部电视剧,内心还是很多感慨的。
因为假如我是这部电视剧里面的小辈,我就会看到这个家从分崩离析到重组,再到各个哥哥姐姐做出自己的选择,再在自己的选择上经历各种事情,或者是失败或者是坎坷或者是惊喜成功。
我觉得这部电视剧也传递一个观念,大概就是包容。
他们的小辈做出的选择有时候是确实不明智的,比如江梅因为赌气结婚,比如江雪在前男友和结婚上的事情的处理,比如江森在和改凤假离婚后的有一瞬的犹豫挣扎。
但是电视剧传递出来的是对这些选择的包容,允许年轻人去做自己的选择。
在江森和改凤的故事里,我还是很有感触的。
因为江森和改凤的性格是女强男弱,改凤还是骗婚。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他们确实是一对,因为他们碰到现实问题的时候,总能互相理解,走到一起。
在他们假离婚的期间,江梅努力撮合江森和她好友,柳碧云也表示江森应该有自己的选择,江森高考失败,人生面临十字路口,改凤也一样,家里进行土地改革,自己也同样面临十字路口。
但是在这个时候,看似性格懦弱的大哥江森,并没有在江梅好友玉婷的追求示好下迷失,虽然他似乎确实挣扎过,但是他还是守住了自己的底线,至少在和还在乡下的改凤联系。
虽然他在春节除夕的时候没有写信给改凤,没有做到一个完美的男友该做的事情。
但是,现实不就是这样吗,一段关系里面,有时候总能看到不完美的地方,比如男生会面对诱惑会犹豫挣扎,女方在家里默默垂泪。
但是他们还是相遇了,江森回乡下看改凤,然后就碰到了改凤家想留江森在农村,柳碧云他们出面来解决,其实最后还是改凤妥协,看起来江森似乎没有那种为爱做出什么的感觉,但是现实确实也如此,这个时候是改凤更喜欢江森,而江森也没有放弃改凤,只是并不愿意按照改凤的意愿留在乡下。
改凤我觉得是个确实很有勇气的女孩,一个没有受过什么教育的女孩子,在后来的生活中,能在各种大事上做出勇敢而且正确的选择,也没有在生活中迷失自己,还是和丈夫保持好的关系,还是爱她的丈夫。
她在来到城市后,和江森复婚前自己去求家里人找工作,在结婚后,主动想明白自己不愿意在工厂工作,大胆辞职出来卖茶叶蛋,赚到第一桶金。
而此时也打破了自己怀孕不了的魔咒,怀上了孩子。
在丈夫为婚前的暧昧对象家暴老公出头的时候,改凤甚至拿离婚威胁,但老公却说离婚就离婚。
我感觉好像他们俩相处就像一拳打在棉花上的感觉,改凤太猛,江森又太躲避。
但是他们俩好在还是爱对方理解对方,退让和妥协都是有度的,所以还是和好了。
江梅也是个很有个性的人物,她的经历就像现实中的个性太冲太自我的女孩子。
她能做环境恶劣的工厂工作,小时候就能和男生打架,在碰到喜欢的男生不喜欢自己之后,遇到了自己解决不了的事情,还输给了自己的妹妹,做出了赌气的婚姻选择,欺负喜欢自己的男生。
但是现实也没有让她得意多久,她也离婚了,离婚后她也经历了几段短的桃花感情,但是也都没有下文,但是这段经历相信她也得到了成长。
工厂让她下岗了,看得出她也是很受打击,她的自尊心也没有让她去主动讨取下岗补贴,而是二话不说,重新开始职业生涯,开小吃店,但也做得不错。
人的前半生过去了,江梅也经历了许多蹉跎,但她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幸运,像普通人一样,在世间做过错的选择,被现实教育了,但生活也没有抛弃她,她还能再做选择,选择对的事情,而她也始终还有做出选择的勇气。
柳碧云是剧中的女一号,我认为。
因为她,我们看见了一个想成为舞台明星,但是却成为了生活中的平凡人的人。
而平凡人容易吗,不容易。
那么多挫折,那么多挑战,那么多坎坷,生活还总是有些巧合似的讽刺。
两个女儿和同一个男人有纠葛,结果两个人都离婚了。
两个儿子都喜欢自己的徒弟,结果自己的亲儿子选择了离开,但也是对的选择。
剧里也很现实,描绘了一个她和江天怀相亲相爱的场景,但是江天怀在她的绝唱演出上,居然没有发现或在意舞台上的主角不是她。
江天怀爱的也许一部分是舞台上的那个明星一样的她。
甚至每次看这个剧,听到片尾曲都很感慨,片尾曲是心若向阳,柳碧云的设定大概就是,她从想成为阳光,到成为了一个在平凡尘世间但也心怀阳光的人。
李冰则是剧中童年不幸的角色,父亲嗜酒打人,父母分离。
但他后来也还是感受到了母亲的爱和保护。
但他的性格比较能屈能伸,会为了自己理想的事情做出付出和改变。
他一贯的低沉的性格,在离开家庭到深圳后逐渐慢慢缓解疗愈。
剧中还是歌颂父母亲的,原生家庭,也是现在很火的词,有的人,可能要用一生去疗愈童年。
原生家庭,并没有剧里阐述地那么简单,剧里的剧情不简单,但是逻辑还是比较简单的,在父母的关怀下孩子慢慢成长。
但也从剧中剧情看到了自己生活的缩影,让人感动。
柳碧云一路经历的事情太多太多,可是她的善良从未改变,对待艺术的态度也未改变,柳 碧云有许多身份母亲、妻子、演员、媳妇,但再多再多的事情都无法改变碧云的对京剧的热爱态度。
柳碧云每次遇到京剧表演相关发言的时候,都好自信!
在每一个对《锁麟囊》和薛湘灵的阐述中浑身都散发着“姐就应该演薛湘灵”这股slay的劲儿那句“让观众去体会,去思考”真是戳心,这就是柳碧云都共有的特点吧,对自己的演艺事业永远不含糊当柳碧云又一次阐述了自己对《锁麟囊》的见解,呼吁艺术演员要将戏剧中的角色差异化,客观主动地将每一个角色表现好。
越来越能感受到,柳碧云这个角色的人设和台词都散发着独特的魅力,抱着对表演事业的一腔赤诚,只为贡献出优秀的作品。
对于生活上遇到的困难,柳碧云都云淡风轻地挺过去了,但是在她热爱的京剧事业受到打击时,她还是忍不住喝醉哭了出来。
艺术家对热爱的执着就是这样吧!
真正能伤害到她的,只有她内心最深爱的东西。
去看年迈的师父,而师父却因为老年痴呆认不出自己了,看着师父的模样,柳碧云伤心到落泪,还在师父面前唱起了京剧。
师父说“爱徒唱功日渐精进啊,虽然教你戏比天大,但人非圣贤”真是让人一个爆哭。
在事业上,真的是只有师父才能安慰到柳碧云,也只有师父才是最懂她。
从师父到柳碧云,让我们看到了他们对于传统文化的热爱,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
年轻演员太拉胯,除了张逸杰演的还可以外,其他的都太拉胯,秦牛太出戏,全程只有一个表情,眼神空洞像盲人;翟潇闻的台词嘟嘟囔囔的不看字幕都听不清;戴燕妮表演痕迹太重,脸也出戏,最重要的是剧情是什么玩意!
后半部剧完全没逻辑可言,糟蹋了两位老演员的演技了,希望两位老师以后别啥剧本都接,要不然看在俩老师的份上半星都没有
看前几集的时候还挺欢乐的,柳碧云和江天怀的智商和情商也在线。
江梅和柳碧云斗智斗勇,江梅憨憨的很逗,柳碧云知道江梅心理有道坎过不去,所以只要不过分,也不和江梅计较。
江天怀负责和稀泥,调和江梅和柳碧云的关系。
但是从江雪出现后,剧情就开始垮了。
江雪部分的剧情节奏拖沓,十分钟就可以讲明白的问题,拖拖沓沓的水了12集一整集,给足了江雪时间表演自己,结果,江雪的演技真是一言难尽。
后来和向东结婚的进度倒是挺快,咔咔咔的就决定结婚了,剧情像走过场,该有的程序都有,但全是对付的。
江雪出现后,柳碧云人设也垮成绿茶了。
柳碧云对待江梅问题的时候很清醒,但是在江雪的问题上就很自私,一直在江天怀面前夸奖江雪怎么怎么好,但是江雪怀孕这么大的事情却隐瞒江天怀,还想让向东做接盘侠,太假面太自私了。
江天怀的孩子相对开朗,话和事儿都是说在明面儿上,做在明面上的,柳碧云的孩子心机都很重,而且没有感恩的心,比如李冰对江天怀的示好嗤之以鼻,江雪在后爹和亲妈面前判若两人,活脱脱的一个小绿茶。
还有,江雪人格得有多分裂,一边口口声声说柳碧云的流言蜚语让自己没脸做人,一边又要生自己的未婚子,这个时候她就不考虑肚子里的孩子以后有没有脸做人吗?
垮掉的除了柳碧云还有江梅,本来江梅挺欢乐的,但自从江雪出现后,江梅的疯病就犯了,一系列疯操作让人无语。
再说演技,王砚辉的演技还在线,闫妮太端着,难道京剧演员的平时都这样面无表情的端着?
演江雪的那个怕不是想成为AB第二吧,用一个表情应付一切。
本来是当喜剧看的,但是江雪出现后就越看越生气。
把一个自私自利,横行霸道的女儿当成“主角”,给了如此多的戏份,实在让人倒胃口。
祖孙俩蛮不讲理,胡搅蛮缠,还自我感觉良好,简直让人无语。
不知道编剧和导演想表达什么主题? 还有没有底线? 即使男女主角演技在线,再怎么努力,也没法挽救这么不堪的剧情啊?!
一边嘴上说着廉洁奉公,一边利用权利和关系把孩子的问题都逐一解决了。
好像这个社会只有他们的孩子才是人,眼里哪有百姓和群众啊?
这么奇葩的一家人值得宣传吗?
这部剧感觉就是高开低走,前边的剧情真的是还挺好的,可到后边,那欧阳红真的是整部剧的败笔,我觉得有他,他真的无所谓,而且有他反而感觉让我看这部剧可不舒服,且她的长相也让我感觉很难受还有就是那江雪,秦牛正威的演技也太差了,感觉真的是太尬了,他接不住人家老戏骨的戏,就感觉不会演,难道导演都找不来人了吗?
秦牛正威的人还可以,就这演技也是真的无语了
随着江梅江雪和陈向东的结婚大混战,《亲爱的爸妈》剧情逐渐白热化,江家两个姐妹都嫁给了喜欢自己但自己不喜欢的人,本i热闹狠狠被吸引到了,越看越上头啊!!
江梅选择和黄海军结婚,并且和江雪同一天婚礼,最后婚礼当天还让陈向东背自己上车,她在咬陈向东肩头的时候,我相信“再任性最后一次”的江梅是彻底放下了对陈向东的喜欢,这一段一厢情愿的追爱之路也划上了句号。
婚礼上,敬茶环节江梅夺过了柳碧云的茶,然后倒在地上给自己已逝去的生母。
这一段倒也能理解,一方面是江梅觉得柳碧云不要自己的“旧恨”,另一方面是因为感情问题新添的“新仇”,只能说江梅会养成这样个性自我的性格,和从小的环境脱不了关系,江奶奶就是那个年代极具代表性的形象——思想很老旧、传统的老人,江梅跟在她身边被娇惯着长大多少会耳濡目染一些价值观,不过江梅也有自己的可爱之处,比如从不欺负比自己弱的,有正义感为李冰出头,而且爱恨分明。
有一说一,这个演员的演技是真的不错,人物塑造很成功。
然后再来看看这场戏闫妮的表现,柳碧云被江梅给了那么大的难堪,但是她还是理性的,体面的,没有丝毫的怨言,她的内心戏都体现在眼神的深意中,虽然她静静的看着江梅什么话都没说,但她所受的委屈和隐忍都能被观众共情到,这一段闫妮演得实在是太精彩了。
话说回来,给江梅如此大影响的江奶奶,在江家作了一通之后,终于走了!!!
由于江奶奶的所作所为已经逼得柳碧云搬去单位宿舍住了,一直在妈妈和妻子之间调和的江天怀也终于爆发了,他认真的和江奶奶、小姨讲明原因,这一段看得实在是太爽了!
能从根本上治江梅和江奶奶的,也只有江天怀了。
另外柳碧云和江天怀的小互动也太甜了吧,柳碧云签字的事情惹恼了江天怀,江天怀嘴上说自己很生气,但仍守在柳碧云身边。
这对“爸妈”,简直就是理想夫妻的样子啊,虽然生活是一地鸡毛,但是他们之间的爱情就像是太阳,温暖而又柔情。
果然高质量的夫妻关系是一个家庭的根本,这对年过半百的夫妻,有好多相处之道值得我们去学习。
接下来就是看江森如何回到城里,江林和李冰的故事线也该展开了,以及江家姐妹的婚后日常,这个实在是太让人好奇了!
还有面对一群不消停的熊孩子们,“爸妈”江天怀和柳碧云还会展现出什么生活智慧解决问题呢?
gkdgkd!
最近利用周末追完了《亲爱的爸妈》已经更新的内容,酸甜苦辣,有争吵,有幸福……并且十分向往那个年代,虽然那时物质条件有限,但大家生活得都挺简单、质朴。
背着不时髦但实用的布包去上学,能穿着双好鞋就不想服装搭配的事儿了,没有手机只有座机和公用电话亭,写信是远距离沟通的主要方式,彩色电视、冰箱还没普及到每家每户都有,结婚不需要多大的礼和场面,获得双方家庭的祝福就万事大吉。
如果有做衣服等手艺,也可以自己想着法儿让生活精致起来。
社会经济方面,正值百业待兴的时候,没有什么所谓的朝阳和夕阳产业,所以入哪行都有前途,不需要互相比较是否高薪。
在江家这个普通的家庭里面让我看到了他们对于中国传统美德最好的继承,以及为下一代做出了榜样。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将有老年痴呆的师父接回了家,一家人对老爷子的态度都很好,柳碧云江天怀做了一个很大的榜样,对师傅养老,老爷子的亲儿子李庆山都不愿意赡养照顾老爷子,但是作为弟子的柳碧云却尽了这个义务。
并且对自己的孩子负责,江森江雪高考在即,一家人在柳碧云的带领下尽力辅导二人!
问起孩子的梦想,父母也没有太多自己的想法可以强加的,还挺看孩子天赋,不是学习的料就干脆不学了,直接找份工作,是学习的料就很支持继续学习。
上体校,当司机,考大学......一视同仁,没有贵贱之分。
同样在,排班买牛奶,保证营养,不光让家里人安静,还和邻居交涉,保证安静的学习氛围,还让江森江雪各单独睡一屋,保证江森江雪足够的休息。
原来那时候的高考压力一点不输给现在啊,现在的高考也是如此,一人高考,全家辅助。
不过高考真的很重要,知识改变命运,无论是以前还是现在。
真的很感谢这部作品给我们带来的感动和那种对于中华文化和美德的传承。
刷短视频时看到了欧阳红出场的片段,真的很吸引人,大概那种女生就是我的理想型吧,就开始断断续续追着看,昨天朋友的视频会员快过期,就熬了个通宵看完了,看完之后真的忍不住想写些什么,欧阳红这样的人物的出现在年代剧里很有必要,但问题在于师徒二人在艺术追求的剧情上大多潦草带过,各转折也都是莫名其妙,显然很多东西被刻意结束了,不知道编剧的初衷是否如此,下面有很多我胡思乱想的东西,感觉勉强能安慰一下觉得欧阳红没有存在意义的老铁们吧。
1.坚持练习的师徒 剧中刻意回避了很多问题,导致了整个剧情缺乏合理逻辑,说实在的在剧情上一直畏畏缩缩为啥制作团队不换个题材呢,柳碧云和欧阳红有热多爱京剧?其实整个问题太好回答了,无论是在干校坚持练习还是学习十年,单单来看感觉一般,但是结合一下剧中的时间,想一想另外一位唱戏的同志程蝶衣,回避干校但事实上剧中前半部分于此密不可分,很多无法串联的剧情应该也是因此而起,我在前面也说了这都是我胡思乱想的疯言疯语,不能说是细思极恐,但是静下来想想心里真的不好受。
2.京剧的衰落 欧阳红为什么一会说我要好好唱戏一会又要和师父决裂,看着确实很过分,这种不合理的剧情安排,就是因为对于京剧衰落的刻意回避,在剧中三个点能感觉出有些暗示,第一是柳碧云应周医生的邀请去唱戏,柳碧云在给一个即将离开的老人唱戏,老人就是京剧的处境,柳碧云对丈夫说,对角儿最好方式就是存在观众的内心中,结合当时的情况欧阳红就算继续唱戏她也不会再有同龄的观众了,她的观众都源自流行音乐,如果要活在观众心中唱歌才是正路,这是一种挣扎,剧中一丝也没体现出来。
第二就是江林需要钱救朋友那里,剧中欧阳红多次提了工资,但是显然回避了很多,按照历史当时的戏剧团可能已经开始自负盈亏,欧阳红的商演和驻场按照当时的情况,驻场一晚上可能比她在戏剧团一个月的工资都多,当时已经没多少人去看唱戏了,要是按照当时历史来能不能发的起工资都是两说,第三就是剧场的拆除,为什么剧场多年没有翻修,换不起龙骨,为什么剧场最后交由李冰拆除了,一个多年亏损的剧场这些都是必然结果,没有观众没有钱同样也没有未来,在后半段中没有太多展现欧阳红在唱歌这个舞台上的耀眼,也让大家对欧阳红这个角色难以接受。
3.下岗 整个后半段的剧情在下岗情节上处理的轻描淡写,纯就是一上错位时空,可偏偏后半段人物矛盾都以此展开,如此自欺欺人的结果就是剧情矛盾转折好似糊弄小孩,按照历史以江森和改凤的工资差距,跨张的说江森就是被改凤的包养了,这些也无法表现出来,很多朋友们对于下岗的历史不够了解,在现在双减的大潮之下,我们确实该复习一下了,以史为镜也许我们能找到一些生存的智慧,对这段历史的轻描淡写直接导致了欧阳红和江林以及师徒双剧情线的全部崩溃。
首先我们可以看一下欧阳红的背景,自幼学戏,说好听叫童子功说难听就是没文化,如果按照师父的设定,一直坚持戏路,在戏剧团解散那天欧阳红就有了一个新的身份下岗职工,真正给欧阳红机会的是江林,江林的独具慧眼让欧阳红拥有了继续站在舞台上的资格,如果不能理解下岗,理解市场经济刚开始个人所面临的挣扎,欧阳红的挣扎也无从了解,不过这些在剧中只有些蛛丝马迹,不知道是因为剪辑还是因为没敢写,如此潦草就结尾了十分不尊重观众。
最后也是最大的败笔,欧阳红转了一圈又开始上台唱戏了,当然了要是写欧阳红放弃唱戏改行摇滚女明星,这剧本估计直接就白给了,柳碧云最后对着化妆台流泪不如说是愧疚,她给徒弟指了一条绝路,剧场的拆除不正是说明了欧阳红和江林选择的正确,江林和欧阳红的开放结局也显得更加合理。
虽然后面剧情剪的稀碎,还是能感觉出来,整个大框还在,如果欧阳红能把那句我就想好好唱戏改成我就想好好唱歌,也许观感上还能好一点,可问题是只有框子的作品说好听叫半成品,说难听就是废品,也许这个剧本不属于现在吧,也许未来的某一天它能真正的完整起来。
无意中看到老婆在看这剧,瞟了一眼后。
我被恶心吐了。
拍的好不好我不想说,但是起码拿出认真对待的态度好不好。
服化道浪的都飘了是吧?
我老婆告诉我这是77年左右时间背景。
我踏马打死我都不行这么新潮的服化道是70年代的,这是坟头烧报纸哄鬼是吧?
70年代那个女的敢穿低胸的漏沟装?
想当女流氓吗?
老爸扮演者者的眼镜很新潮啊。
看这演员我估计应该是70年出生的人,你摸着良心说你年轻那会是这情况吗?
-
這裡的影片中是記錄下一個二千年前後時期的歌手怎麽以一首歌紅遍全球在講她的生平因為歌首首歌聲動人,感人心弦,像是在講大家的生活中的點點滴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