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没想到评分居然这么低 影片的细节确实经不起推敲 人物的出现和退场没有完整的故事线这个更是让人匪夷所思 这个并不像是影片整体水平该出现的失误但话说回来 作为一部国产喜剧片 能够有如此紧凑不掉档的节奏 和不带有价值硬输入的开放式结尾 已经是难能可贵了 烟花绽放那一小段没有对白已经能看出导演在情感上的克制 整部片子也极少出现感情的冗长堆砌 而结尾的处理虽然还不够极致的细腻 但也没必要极致的细腻 跟影片整体很搭调就够了 恰如其分的处理是绝大多数导演毕生都学不会的功课 而能在结尾的时候做留白 让人在欢笑之余也回看一下自己的人生选择 这对于一部国产喜剧片来说 更是难得 引人思考是一件很难的事儿 尤其是对习惯了看爆米花电影的观众来说 大家像接受预制菜一样接受预制价值 导演们也仿佛认为自己掌握价值宣导的权力 渐渐忘记了电影最重要的是讲好故事 而对故事的解读 是每个观众自己的事情国产喜剧片我看的并不多 这部电影也是我看过这个导演的第一部电影 只是放下情怀和偏好不谈 单纯从听故事的角度来说 近年来的喜剧片这个水平的不多 我愿意为了这部片子在节奏和结尾上的表现多打一颗星
不俗的喜剧阵容,但是一部极其支离破碎的电影。
徐峥的《逆行人生》还是没有给一些人得到教训,做的电影到底能不能得到广大观众的共鸣是关键,而不是自以为是的幻想观众去理解你。
开篇引入完一个失败导演李如意的故事后,就突然莫名其妙开始无病呻吟,哪怕学生写一篇作文都明白交代故事起因,经过,结果,但这部电影没有,塑造出来的李如意对待生活如同过家家一般的儿戏,为了补100w拍电影不顾家人朋友,好像梦想这个主题什么时候都能拿来当挡箭牌。
尤其进入影片中间部分,剧情开始和现实完全脱轨,经典缺钱就为主角设计天上掉馅饼,与《逆行人生》有异曲同工之妙,甚至更狠,100w说送就送,自己家店年年第一,按道理不说百万富翁也应该吃穿不愁,而剧情竟然是让李如意去打压岳父家的火锅店?
自家干过餐饮行业的应该都很难笑出来,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少亏就是赚的时候,影片进入了最难绷的高潮部分,李如意成了百万富翁,却因为没人欣赏他的艺术开始自我怀疑,而全片没有一处写过他为什么那么执着艺术,甚至他给自己火锅店想出的最好的创意就是找一群小姐姐在里面跳舞,而他却希望观众能共情?
李如意一个月把一个破仓库改成全市第一的火锅店,吊儿郎当的赚了100w,然后不停的告诉观众要接受自己的平庸?
我严重怀疑剧本是ai跑出来的,尤其是结尾很浓的一股圆不回来就家的味道。
电影可以拆成好多个独立小品,喜剧班底摆在那,笑点足够也有讽刺,但没有一部好电影是靠一堆小品拼凑出来的,希望真的有一天他们能放下姿态真正体验一下老百姓的生活再试图感动自己。
好消息,这次的东北喜剧终于不是包饺子了!
是热辣有味的火锅。
看电影之前我还挺好奇,为什么几乎全员东北喜剧人,却整起四川火锅?
看过正片就明白了,这是东北女婿“入赘”四川火锅世家的故事。
简单概括,主角李如意有一个导演梦,但是因为才华、运气等多重因素,一直没有取得成功。
他的岳父一心认定李如意就是做厨子的料——这并非是贬低女婿,而是女婿真的能炒出一锅醇厚飘香的火锅底料。
当李如意再一次筹备拍摄电影时,却惨遭撤资,在阴差阳错之下,他以拍摄场地搭建的火锅店,参加了火锅争霸赛。
为什么一个导演搞起了火锅生意?
因为火锅比赛的第一名可以得到100万,正好够他们拍一部电影。
——心怀梦想的导演,在追求梦想的路上,真的是想尽了办法。
其实是一个蛮心酸的事情,但是导演用喜剧化的方式呈现出来了,而且,还挺成功,影院里的观众都被逗笑了。
开店原则是:“把顾客都当做导演,导演有什么需求都得满足”。
所以,即便没有火锅食材,他们都要跑到别的火锅店下单。
就这样把火锅店开得红火起来了。
导演组转行开火锅店,不仅仅是适应,仿佛再就业来到了“统治区”:对讲机不讲戏了改传菜;有服装组在不用担心顾客衣服溅到油了;有道具、有统筹,竞争对手来“找茬”都不在怕的。
电影看完,真的感觉看饿了。
冬天来了,谁能不想吃热乎的火锅呢?
导演镜头里对火锅的特写镜头,着实把人看馋了。
这部电影把喜剧和火锅的元素结合得很好,喜剧电影,欢快、热闹,好看还好吃,正适合一家人走进影院热热闹闹地看上一场,看完之后再约上一顿火锅,烟火气足足的。
电影不仅有笑料,还有深度。
这是一部建立在“阴差阳错”、“误解”和“伪装”的情况下发生的喜剧故事。
当李如意成功地拿下火锅争霸赛的冠军,领到一百万的拍摄资金时,却得知当初被撤资的真实原因是自己没有导演才华,拍摄的东西别人都看不懂。
对于一个导演来说,没有钱可以想办法拉投资,没有才华却是致命的。
李如意消沉了,成为导演的梦,真不如意啊。
好在他的妻子和岳父还在支持他,一直鼓励他。
——人在社会上会被摔摔打打,但家里永远都会接纳不完美的自己。
这次的东北喜剧真的没有在包饺子,直到故事的最后,李如意也没有取得世俗意义上的成功。
但是他有可以暂时躲避思索是放弃还是继续的港湾,他可以在家里得到疗愈,再做下一步打算。
片名:《火锅艺术家》,是可以拆解的三个词,火锅代表现实生活,艺术代表李如意追求的导演梦,家则是接纳李如意可以做任何选择的地方,是可以休息,获得能量的地方。
电影前面是爆笑喜剧,后半程则回归现实,搞笑又贴合实际。
最后的片段如一片雪花落到温暖的土壤——当妻子问丈夫,“火锅和艺术,选择什么”,丈夫的选择是家——如春风化雨,着实让人心里充盈着暖流。
在天赋与机遇的夹缝中,影片用一锅翻滚的红汤,煮透了当代人关于梦想的执念与释然。
导演借落魄导演李如意的荒诞创业史,抛出一个辛辣的命题:当理想撞上现实,我们是否只能头破血流?
或许答案就藏在沸腾的火锅底料里——人生本无标准配方,此处不开花,他处亦可沸腾。
天赋的错位:导演拿起了炒勺 李如意的人生像一场错位的喜剧。
他自诩为“艺术家”,却因拍烂片负债累累;他抗拒继承岳父的火锅店,却在阴差阳错间将剧组仓库改造成火锅帝国,拿下第一名。
这种荒诞的反差恰是现实的隐喻:我们总在追逐月亮时,被脚下的六便士绊倒。
影片用夸张的东北喜剧风格消解了这种挫败感——当宋小宝饰演的剧组灯光师抡起炒勺颠勺,当乔杉扮演的场务用道具酒瓶吓退闹事者,观众在爆笑中品出了命运的黑色幽默。
现实的解药:火锅里熬出的新赛道 导演刻意模糊了“成功”的定义。
李如意的火锅店在比赛中夺冠,却未如观众预想般重拾导演梦;剧组同事沉迷火锅事业,甚至要为他搭建“火锅片场”。
这种反套路的处理,撕开了传统励志片的糖衣:不是所有坚持都有回报,但放下执念或许能开辟新天地。
就像片中反复出现的火锅底料特写——牛油与辣椒的碰撞本无章法,却意外调出令人上瘾的滋味。
和解的哲学:沸腾人生无需单一配方 影片最动人的笔触藏在细节里。
李如意卸下导演身份后,反而在火锅摆盘中展露艺术天赋;岳父从强硬反对到默默支持,暗示着世俗成功标准的松动。
这让人想起古希腊神话中的代达罗斯——那位飞向太阳的工匠,最终在陆地创造了更伟大的建筑。
导演用火锅的包容性作喻:毛肚与黄喉共冶一炉,清汤与红汤鸳鸯相融,人生的可能性何尝不是如此?
影片的结尾是开放式结局,我们不知道李如意未来的选择到底如何?
也许他还会继续坚持自己的艺术梦,并在未来的某一天终于一鸣惊人。
也有可能他认清现实,放弃艺术道路,在火锅领域耕深细作。
其实,或许真正的艺术,从来不在某个特定领域,而在认清现实后依然热爱生活的勇气。
哪条路都好,只要自己喜欢,只要自己在路上,在努力,就有机会光辉灿烂!
影片里那翻滚的火锅汤,就跟咱的生活大熔炉似的,把失意导演李如意,就是崔志佳演的那个角色,他的窘迫和不甘心全给熬在里头了。
这是部荒诞喜剧,拿火锅当线索,巧妙地展现出当代人在理想破碎之后,是怎么挣扎、怎么自我救赎的。
电影一开场,仓库里灯光昏黄,债主在那大声叫骂,一下子就把李如意的落魄样儿给表现出来了。
但你看,当仓库要改成火锅店的时候,画风 “唰” 地就变了。
辣椒、香菜在牛油锅里翻腾,蒸汽带着香味直往鼻子里钻。
通过色彩和剪辑手法,火锅的烟火气一下子就变成一场视觉盛宴了,那些食材、蒸汽,还有食客,都好像在 “说话”,特别有意思。
崔志佳把李如意这个角色演得可立体了。
你看他数硬币的时候那副窘迫的样子,还有参加比赛时的癫狂状态,特别真实。
焦俊艳演的那个角色呢,就像一杯酸梅汤,用冷幽默把李如意乱糟糟的生活给调和了一下。
还有张琪演的那个 “戏精” 贾总,把虚伪的精英形象给彻底解构了,演得相当到位。
这部电影可会用无厘头的笑料来反映社会现实了。
比如说用分镜去设计火锅摆盘,这就是在调侃艺术上的 “形式主义”,还有资本对创意的扭曲。
在火锅争霸赛上,“996 福报锅” 和 “躺平养生汤” 互相对着来,那讽刺职场现象,可太辛辣了。
在电影里,火锅还是人际关系的融合剂呢。
李如意和债主一起涮肉,矛盾就化解了;剧组靠火锅赌局来决定去留;宋小宝在灵堂那一段荒诞情节,更是让火锅成了连接生死、哭笑的关键东西。
到结尾的时候,李如意没再想着重拾导演梦,而是在火锅店挂出了 “接受电影票抵债” 的招牌。
这种反高潮的处理方式,让咱们观众直接面对生活的本质:当理想被现实冲击的时候,咱坚守的那份倔强,才是生活真正滚烫的地方啊
(欢迎关注辉兔的影音杂货铺公众号) 以下内容涉及剧透,不喜勿看春节期间,看点轻松一些的电影,由崔志佳自导自演,各路喜剧明星客串的《火锅艺术家》引起了注意。
能把于洋、乔杉、宋小宝、魏翔、艾伦、文松、孙越、潘斌龙、张一鸣、修睿、张子栋、衣云鹤凑在一起,说不感兴趣,没有期待是不可能的。
崔志佳饰演导演李如意,讲述自己在梦想与现实之间,从挣扎徘徊,到奋发图强的心路历程。
剧中引用了很多励志的台词,也强调认清现实,选择大于努力的重要性,共情肯定是有的。
从整体观感来说,觉得比《沐浴之王》还要好一点。
不过前二十分钟的铺垫太磨叽了,进入主题的速度太慢,完全可以先开张火锅店,再逐步穿插拍戏的回忆后面的剧情渐入佳境,于洋和宋小宝功不可没,增加了不少兴趣点。
新意不足,胜在接地气,再配上亲情的温馨升华,对于这部电影来说,情绪价值已经足够了。
李如意作为导演没有任何天赋,没有人看好他拍的作品,投资人纷纷撤资。
但是他的老丈人袁飞,认为他能成为火锅界未来的扛把子,一直希望他回来接手家业。
他的第三部戏眼看就要杀青,再遭投资方撤资,恰逢七哥要拿剧组仓库抵债,逼不得已之下,李如意临时将仓库改成火锅店应付眼前的危机。
李如意对于火锅店的经营管理相当有经验,于是他一边四处借钱,一边让剧组员工继续开火锅店挣钱。
钱是一分没借来,火锅生意搞得那叫一个火爆。
为了理想,李如意决定参加火锅江湖争霸赛,争夺第一名拿到一百万奖金继续拍戏。
袁飞的火锅店长期霸榜第一名,他的艺术家火锅店从排名二十三,一路飙升到了第三名。
火锅店无缝切换殡葬行这段设计不错,剪辑回放也有点意思。
李如意与袁飞的对决,如同是创新与传统的较量,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最终如愿以偿。
既然没有天赋,就没有必要硬撑,专心开火锅店其实挺好的。
在道具组的忽悠下,在同行对手的帮衬下,同城连锁不是梦啊。
《火锅艺术家》是一部充满欢笑与温情的喜剧电影,由崔志佳编剧、导演并主演,讲述了东北小伙李如意在导演梦想受挫后,阴差阳错成为火锅店老板,并在“火锅争霸赛”中追求百万奖金的故事。
电影将东北幽默与火锅文化相结合,通过各种荒诞不经却又充满生活气息的情节,让观众从头笑到尾。
例如,剧组成员在火锅店中“就地取材”的经营方式,以及用电影桥段吓唬客人的桥段,都充满了爆笑的包袱。
此外,影片中还融入了经典作品的台词桥段,让人印象深刻。
虽然是一部喜剧,但《火锅艺术家》在欢笑之余也探讨了梦想与现实、家庭与支持等深刻的主题。
主角李如意在追求导演梦想的过程中屡屡受挫,但最终在家人的支持下找到了新的方向。
影片通过李如意的故事,传递出“家人永远是支持你的力量”的温暖信息。
忽略个别降智情节的话,还是能达到娱乐效果的。
崔志佳导演,邀请了很多喜剧圈演员。
剧情还可以,讲述一个失败导演(崔志佳)为了筹钱拍戏,化身火锅店老板,誓要拿到火锅江湖争霸赛的第一名,赢取100万奖金。
这时候他们要和竞争对手斗争,还要和原来第一名的老丈人争。
为了获胜,各显其能,各种搞笑的事情就出来了。
最后落脚点是,失败导演既不选电影又不选火锅,而是选择回家。
人生是旷野,没有标准答案。
2025年开年就看了一部喜剧电影《火锅艺术家》,欢笑引爆新的一年啊。
电影是由崔志佳编、导、演,张冠男编剧,焦俊艳、张琪领衔主演的爆笑喜剧电影,讲述了东北小伙李如意的导演生涯波折不断,正当他垂头丧气之时,一场意外让落魄的导演组建成了草台班子,他也不得不当起了火锅店的老板,跨行开起了火锅店,却没想到生意竟然一夕爆火,迎来了事业的第二春,为了追梦,李如意决心拿下“火锅争霸赛”的冠军,获得百万奖金,但在“火锅争霸赛”火热进行的过程当中,各路店家也频频使出了千奇百怪的招数,不仅有“社会人”摇人示威,还有戏精班底现场飙戏,真是上演了顶级的演技大赏。
多位超眼熟的金牌喜剧演员合伙“搞事情”连击嗨点,有滋有味的笑料火辣出锅,让观众开年就大声欢笑!
电影《火锅艺术家》,充满了烟火气息的市井火锅与曲高和寡的艺术结合到一起,火锅这一全国人民都很熟悉的美食元素贯穿了整部电影,并且非常巧妙地将喜剧与人生哲理相结合,以独特的视角探讨了梦想与天赋、现实与理想等人生选择,笑点密集,情感真挚,将东北喜剧的精髓展现得淋漓尽致。
其中出现的经典作品的台词桥段让人印象深刻。
“人生有时候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也让我深有同感,当现实摆在眼前的时候梦想又该何去何从呢……片中一群人一起奋斗的场面也深深打动了我,最后结尾是选择火锅还是选择艺术,李如意也给出了最暖心的回答“家”!
这才是让你“笑着开年”的高质量全员喜剧人的喜剧电影,《火锅艺术家》一定是你新年的不二选择,故事全程笑点无比丝滑,整体轻轻松松的氛围,是喜剧但不是闹剧,火锅店冲榜战热血满满,“不完美主角”李如意也是贱贱的很惹人爱,真的是喜剧人全员爆梗啊!
年末意外好看好笑的原创喜剧,新锅新料,每个包袱都咔咔响亮。
喜剧天团爆笑贺岁,笑料出锅嗨爽上桌!
东北小伙拎勺C位出道,加上七旬老汉狂秀十八般武艺火力拉满,还有社会大哥摇人示威反被啪啪打脸,整活抖包袱含笑量百分百啊!
非常适合阖家欢的影片,一起到影院大笑开年吧!
如果你认真看了,会发现男主崔志佳演技非常尴尬,非常出戏。
演的太用力,只会瞪眼撇嘴,融入不了。
可能是短剧拍多了,要用夸张的面部表情来凸显,是没有肢体语言的。
一直在自己给自己找镜头、仿佛怕别人不知道旁边有个摄像机。
拍电影真不是拍定格表情包。
真的不推荐,既没有新鲜笑点,最后还强行上价值。
搁这演小品呢。
除了肖旭德柏,爱笑这批人都出来了。
在三星和四星中徘徊,最后给了四星,刚开始媳妇同事推荐的。我打开豆瓣一看6分多,感觉也没有多大想法。没想到看下来竟然笑了很多次,最后各个电影的经典台词,让人在梦想和现实犹豫,最后的人生没有答案也说到我心里。对于我来说,有笑点有哭点,值得推荐给其他人。
当段子集还挺好看的
开头还行,后面当美食节目看
满满的意淫和自我感动….
火锅版的《烧烤之王》,崔志佳拍了这几年是真的是一点进步都没有,还是那些老套路找一堆明星客串翻拍几个网络烂梗找一堆妹妹唱唱跳跳廉价的煽情和励志桥段。这回这么是过分了,《少林足球》《幸福来敲门》台词都敢放了。咱也不知道你是自嘲啊,还是心里没点比数,拍电影确实不行。
谁还没点白日梦想要实现,看着一群中二又有冲劲儿的年轻人还挺热血的
2025年开年看到了一部好喜剧,好兆头!
148
东北小品电影,剧情漏洞百出,但很搞笑,爱笑兄弟张子栋戏份太少,但这片子还是适合东北人看。结尾不好,应该让片头的那些哥们再比亮相,互相呼应,否则就是虎头蛇尾。
崔志佳,你的自嘲没错,你确实没啥拍电影的天赋,有些梗还是好笑的,但是有些真的不好笑,焦俊艳挂着女主角的名义,出场的戏都没多少。
火锅界竞争挺激烈啊,各种手段拿第一。小品、相声明星客串不少啊。老婆太好了,一直在支持老公。
很适合在春节看的电影,故事很完整,底收的也好
电影在告诉我们接受自己的平庸与之和谐相处,尝试人生的其他可能性。
这种电影有啥好看的…最好笑的是万年老二吧。传授你独家炒锅底料秘方,把姑娘嫁给你,最后你用独门秘方打败老丈人…这个脑洞确实可以,看了几天才看完。2025.03.02
开头能有七分 越往后越不知所云
崔志佳的个人传记电影,或许他也曾经也有搞艺术的志向,可到头来喜剧却才是他的天赋。就像影片中为了那实现不了的电影目标,火锅店一家又一家的开,现实里爆米花的喜剧片也是在一部又一部的拍。从网络视频平台,终于到今天登上大银幕。自始至终都是自己创作的那套三板斧,剧作架子和人物设定都几乎不变。同样的配方不断微调,把控细节,却也是在潜移默化里已经在导演力上提升了很多。但终究认知摆在那里,如果不能在“周星驰”的给养之外找到自我主观的创作发展方向,那这部《火锅艺术家》就注定是崔志佳的巅峰,做精再多细节,上限已然注定。现实从来不是追梦和现实二选一,而“回家”这样暧昧模糊的回答可以作为电影的收尾,却绝不会是人生的答案。借喜剧和流媒体的时代东风,崔志佳终于从小屏幕走上大银幕,但真正决定生涯的抉择时刻,或许才刚到来。
干啥不比拍片强啊
这片子票房快6000万,豆瓣分居然还及格。
幽默,粗糙,庸俗,有进步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