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回西藏

回西藏,老孔和久美,孔繁森前传,Kong and Jigme

主演:宋洋,金巴,索朗旺姆,丹曲,陶海,益西旦增,次仁旺姆,索南曲扎,卓玛木,旦增多杰,巴桑,旦志,达杰丁增,刘胜,玄忠一,扎西达杰,尼玛洛桑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22

《回西藏》剧照

回西藏 剧照 NO.1回西藏 剧照 NO.2回西藏 剧照 NO.3回西藏 剧照 NO.4回西藏 剧照 NO.5回西藏 剧照 NO.6回西藏 剧照 NO.13回西藏 剧照 NO.14回西藏 剧照 NO.15回西藏 剧照 NO.16回西藏 剧照 NO.17回西藏 剧照 NO.18回西藏 剧照 NO.19回西藏 剧照 NO.20

《回西藏》长篇影评

 1 ) 转山是一种信仰,为人民服务也是

换票时被问,你背着八部半的包拿着好几张安哲的票根,怎么会来刷这部片子?

嗯,我原本想该问题的底层逻辑是这部片子就提升空间巨大了?

又一想算了……我说我刷过万玛才旦在资料馆放映的所有片子,穿越大半个北京带亲朋好友刷塔洛,羊和气球(排片太少了),我知道藏语片上线难,我努力支持每一部藏族相关电影。

电影开篇,老孔因为高反呼吸困难吸氧。

演员状态很真实,特别像我在纳根拉山口上看到的那些男生高反。

高原反应,当地人有欺男不欺女,欺老不欺少的说法。

可能没太多科学依据,但是我观察到的在海拔3500米以上很多男生高反严重,大多数女生的状态会好很多。

而酥油茶其实对缓解高反有神奇功效,但大多数汉族同胞可能觉得味道古怪喝不下去。

此处可以参照很多人到北京第一次喝豆汁的反应……其实最好喝的酥油茶,不在那些网红店,也不在街边小店,而在藏民家里。

糌粑同理。

看到藏民去拉萨在大巴车上唱歌,我瞬间回到10年前,泪目。

嗯,能歌善舞的藏族同胞啊!

2012年8月底,从拉萨回北京火车上(Z22)偶遇很多藏族学生,过了那曲还没到格尔木,大晚上她们不睡觉,拉歌……我被吵醒,然后反正也睡不着,索性加入他们的行列。

一个女生起头,大伙儿一起唱,随着越来越多像我这样的同学的加入,他们从藏语歌切换到汉语歌,从beyond到李宗盛……没有技巧,全是感情,纯用嗓子在火车上喊着唱,喊了多半宿,我生命中最疯狂的晚上。

转山,当地人说马年转山,羊年转湖。

可以积更多功德。

我们可以不信,但是请尊重他们的信仰。

刷了3遍《冈仁波齐》后,我冲向了冈仁波齐,嗯,说走就走的旅行,在卓玛拉山口,体力不支加高反,好在有靠谱队友带着氧气和药救了我。

大多数藏民都转山,不登山。

珠峰,冈仁波齐等在她们心中无比神圣,她们希望与神山和平相处,而不是征服……去过冈仁波齐后,才真的理解她们说的。

人在自然面前有时候真的很渺小。

我们总说人定胜天,这句话太绝对了……藏民一路磕长头过来的转山路,我徒步都觉得累。

也许她们物质上并不富有,但她们的精神财富我永远比不上。

曲珍奶奶逝世,画面我感觉是天葬,也是藏族文化的一部分,是希望灵魂不灭……其实可以感觉到导演有很多想表达的藏地文化和信仰,以及两种文化间的融合,但是为了上线做出很多牺牲和调整,比如那个莫名其妙的结尾,比如很多欲言又止的点……简介上羞答答写着老孔,男主写出冰山愈冷情愈热,耿耿忠心照雪山时,我以为接下来就要唱《说句心里话》了,还好还好,导演有他的想法,努力让剧情往藏地文化方向发展但不煽情,嗯这点特别打动我。

 2 ) “回”?

故事性与艺术性的糅合、实与虚的相互渗透,是《回西藏》有别于大部分真人改编类影片之处,细细分析,这样的处理既是孔繁森这一人物所需——他的事迹早已家喻户晓,也是创作者的一次有意的大胆尝试,而影片所有的好与不好都归在“回”字之上。

回,“返回”之意,对照剧情来看,影片大量篇幅讲述的是老孔第一次到西藏的故事,回西藏这一行为,在影片末尾方才出现(采用虚实结合的方式),从比重上来看,影片应当叫做“到西藏”反而更合适。

编导选用《回西藏》为名,指向的应当是孔繁森人生中最重要的抉择,并试图在他第一次进藏工作的历程中找出“回西藏”重要的精神依凭,但遗憾的是,从影片中我并未找到支撑老孔“回西藏”的可信原因。

编导给出老孔与久美的友情岁月,并且有意的拿掉老孔的“神格”,将它交还于西藏这片土地,最明显的是,在讲述“处理病羊”和“修建水库”两个故事的时候,老孔并没有被塑造成孤勇者,而是老孔、久美、藏族乡亲等几方力量共同付出的结果,也就是说,编导想要塑造的老孔是一个普通的真人,他不能独立成神,也不能摒弃人间烟火,这种处理方式没有问题,但如此一来,影片并不能为“回西藏”这一行为提供坚实支撑,编导为影片制作了一个大帽子,帽子底下藏着的是一颗小脑袋。

但,如果编导所期的《回西藏》,是以影片的上映为引子,带领更多观众将目光重新投向孔繁森和他的故事,《回西藏》这个名字倒也立得住脚,但仍稍显牵强。

 3 ) 一部不像主旋律的主旋律

主旋律的味道被淡化了不少,加之藏族文化自带的神秘气质,整体上是很文艺的基调。

虽然叙事比较平,但是还蛮喜欢。

特别是最后那段梦境与现实交织的蒙太奇,以诗性的方式隐晦地拍出死亡与告别,就像映后我起来分享的时候说的,“我觉得最后15分钟让整部电影一下子就不一样了”。

主旋律的结尾也可以不升华,也可以采用这种含蓄克制的处理方式。

如果以后的任务片都能拍成这种质感,那我还是非常愿意买单的,用心与否高下立判。

非常感谢拉华加导演的回答,好长一段,但是我光听去了就没有录下来。

从梦里的一群人到最后只剩老孔一个,一句句扎西德勒和一个个无言的告别。

片头看到艺术指导是万玛才旦的时候不知怎么突然眼眶一热,上次在大银幕上看到这个名字还是他儿子拍的《一个和四个》,是很好的传承啊……遗忘才是最终的告别,我们能做的就是记住。

离开的人其实从未走远,你可以从他离开之后的某一部电影里得以窥见他的气质,也可以在代代相传的红色故事里领悟他的精神。

感恩。

铭记。

 4 ) 另辟蹊径的平庸之作

平庸之作的平庸之处,其实都是我们国产电影爱好者没有看过十部也看过八部的国产电影的通病。

那,《回西藏》这部电影究竟另辟蹊径在哪儿呢?

就浓缩在豆瓣某辣评所说的“主旋律版本Call Me By Your Name”中。

Call Me By Your Name,是近年来一部描述同性之爱的经典电影。

画面恬淡清新,感情细腻忧伤……好,了解到这两点差不多就够了,因为基本上这两点就是《回西藏》的突出亮点。

在陈国星和拉华加这一汉一藏、一老一少两位导演的摄影机下,西藏的辽阔竟然被拍出来了一种清新感,无论是两人夜里走过的那片被月光照彻还隐隐响起狼嚎的银黑戈壁,还是老孔梦境里久美骑着黑骏马走过的紫色花海,以及两人同心协力争取来的水坝建好后生长出的嫩绿农田……《回西藏》中的西藏美得愣是像从苍凉中长出了一朵小花般触动人心。

还有,很多人已经看够了拔高英雄人物到几乎脱离正常人性的主旋律。

在影视剧之外的真实世界中,英雄之所以成为英雄,是因为他们做到了把人当人,绝不是因为他们做到了把自己当作高于普通人的超人。

《回西藏》的另一令人惊喜之处,就是把已经盖棺定论的英雄作为一个普通人来表现。

老孔,是一个进藏也免不了受高原反应折磨的人,一个不懂怎么吃青稞粉被呛得半死的人、一个手头紧不得不从寄给家人的汇款中抽钱去买种子的人,还是一个死皮赖脸求着救命恩人当自己翻译的人,一个会在玩幼稚的拍手背游戏时欺负木讷朋友的人……于是孔繁森,已经不仅仅是出现在事迹材料中冷冰冰的三个汉字。

也许,就是因为这类英雄模范作为一个常人和他人建立联系(培养感情)的细节太少出现在主旋律人物片中,所以观众感到格外陌生,乃至于产生了“这难道不是爱情(不是)”的感叹。

退一万步,老孔和久美一步一步建立起深情厚谊,也就是孔繁森作为汉人干部一步步走进藏族百姓心里的缩影,哪管它是爱情还是友情,总之是情就好。

《回西藏》的英文译名叫做 Kong and Jigme。

语言的转换是奇妙的,让个人回归于个人,你是你、我是我、他是他,我们是 Kong和 Jigme。

剥去中文世界政治、民族和文化加诸于孔繁森身上厚重复杂的意义,很开心能从一种新的角度看到老孔。

 5 ) 美学上的氛围感使这部电影瑕不掩瑜

首先感谢有机会能借浙江电影周的机会在杭州看到这部片子,也让我觉得在与其同时段的其他影片中选择这部进行观看是一件值得欣慰的事情。

这部片子在主旋律创作的任务下很大限度发挥了电影的艺术性与文学性,让观众在轻叙事的状态下真切感受在藏地发生的一切:远处未完全消融的雪山、尘土飞扬的奔马与旧吉普车、属于海拔四五千米的载歌载舞、让小偷从内心伏法的寺院以及各种发生在援藏建设与老乡们信仰坚持间的冲突……并从冲突中引申出的对人与自然的思考和对生死的理解也让本片主旨愈发明晰。

而我更想谈的是本片在美学上给观众(至少是我自己)带来的诸多感受。

首先是一种由“粉尘”带来的朦胧感,不仅体现在老孔最初的梦境中,在各种车马同行的路上、在抓小偷与打架过程中的脚下、在祈祷吉祥后用手抛起的天上、在老孔回西藏梦境的独舞镜头里,时刻弥漫着一种淡淡的烟雾感。

其次,对于人物脸部特写的处理,借助床前的烛光与镜头的虚焦,给了弥留之际的奶奶一种平静的人物弧光;借助漫天星幕下的火堆与侧脸的定格,给了唱着“oh Danny boy oh Danny boy”的久美忽明忽暗的神秘感与对生死的超然理解。

最后,是在全片在临近夜晚的淡蓝色与白日广袤的土黄色交织中,平凡的人们在这片土地上被问题烦恼着、对生命敬畏着、向故乡依恋着。

在老孔与久美去拉萨的车上,在藏族老人们唱起的那“翻过那一座、两座、三座山”的歌谣声里,我想我们都完成了一次银幕上难忘的生命体验。

再次怀念作为本片艺术指导的万玛才旦导演,愿更多更好的藏地电影表达出现。

 6 ) 《回西藏》——写给藏地生活的散文诗

这部片子和传统主旋律不一样,没有说教,没有刻意煽情,没有故意制造矛盾,就像缓缓流淌的小溪,向大家娓娓道来藏地文化与汉文化不断融合的过程中发生的琐事、趣事。

服道化讲究,剧情不悬浮,配乐很感人,可解读的空间也蛮大。

“躯体犹如空壳,何时亡亦无憾;智慧如同金子,惋惜一同逝去。

”感谢导演的坚持,让我们看到一部特殊的、优秀的主旋律藏地电影。

PS:映后的分享会,导演表达欲非常强,蛮有意思的。

《回西藏》映后见面会

导演认真回答影迷的问题

和导演、制片人合影

团队小伙伴和导演合影 好开心

 7 ) 第一次写影评,献给《回西藏》,求别吐槽我絮叨

《回西藏》首先,因为我买的《年会不能停》是在20:12结束,《回到西藏》是在20:10开始,导致“年会场”看完立刻冲进“西藏场”时,还沉浸在“年会场”的幽默与感慨中。

但落座没几分钟就被电影《回西藏》的摄影吸引到了(爱摄影的同志们一定要看)先从故事内容讲起:电影主线是歌颂老孔修水坝的伟大壮举,克服了百般困难造福于老百姓。

老孔的故事最早在中小学课本里有所提及(PS:不装,我是真的不记得这篇课文,是和我同行的学霸紫郢同学在开场出现主人公时跟我说在中小学课本学过)可能很多人也都知道,如果是忘记了的学渣建议和我一样去百度复习啦~本片最让我动容的地方就是老孔对人民的热爱和藏民对信仰的虔诚。

抛开主线,第一个让我有所感触的地方,偷马。

(看过的朋友可以忽略我对剧情片段的表述)有藏民盗窃了久美的马而不承认,久美和他们动手,老孔制止了久美,老孔认为久美没有证据不可以随意污蔑别人。

久美直接拽着他们到了寺庙面前,说:你敢对着寺庙发誓吗?你说出来我就信。

窃者低头久久不语。

久美对老孔说:这就是证据。

我想,信仰大概就是比道德更能约束人的东西。

小偷有了信仰,也会敬畏神明。

突然想到了我对佛教敬畏之心的起源,发个牢骚(在文末)。

针对故事本身,窃贼有了信仰(不只代表宗教),那这个人可能也真的坏不到哪里去。

电影中还刻画了主人公与久美的最大矛盾点,来自于曲珍奶奶病逝,我觉得也是两个民族间思想的碰撞。

藏族老人希望安静的离开,也是他们想要的方式,久美认为顺从也是一种孝顺,而老孔的观念是一定要送曲珍奶奶就医,这也是全片老孔与久美的最大矛盾点,导演拍的也并没有偏向,真诚而平等。

还有一幕,很多人花了几年时间三拜九叩去朝圣,让我瞬间想到了去五台山时,数不清的人三步一跪拜走上了黛螺顶,我为之震撼,第一次亲眼见到如此多虔诚的信徒,当时那一刻,只愿他们所求皆所愿。

“我不想把自己的照片留在世上”来源于久美对于家庭的自卑,最终,还是在老孔的再三邀请下,拍下了久美的唯一一张照片。

每个人都有自卑的地方,内心底的自卑大多都是对自己的心理暗示:我不配。

真诚的友谊真的是可以化解自身的很多不足,就像老孔和久美。

当然我也希望我和我朋友都可以一直真诚下去(但是,看完了《年会不能停》,我对里面的Magic的情商大为赞叹,我现在,此刻,即将的23:00,我也想学一些人情世故了,所以刚刚的这个“一直”先待定哈哈哈哈)电影的结尾,我觉得非常“浪漫”,久美与老孔相遇,寺庙的钟声响起,终究是自己的梦,是隐喻,是结局,也是遗憾。

我个人喜欢一个人看电影,对电影的喜欢起源自19年,以往的看电影可能就是一个闲暇时的去处,开始真正喜欢了看电影,还要感谢张京墨同学的带领。

关于这部电影,无论你是电影爱好者还是电影人,还是摄影爱好者,又或是信徒,或是喜欢文艺片的陌生人等等,我非常推荐!

《回西藏》整片主线虽然在歌颂老孔援藏的伟大壮举,但结尾表达的是老孔对久美的情谊,也是对剧情的升华,大家所看到的英雄,也是一个重情重义的有血有肉的人,这也是我觉得导演精妙的地方。

音乐,也是我不得不称赞的地方,那种特色民俗音乐一起,感觉燃起了我逝去的炙热的灵魂,文化有限,大家可以进院细品。

最后说一下主角,宋洋,第一次看宋洋的影视作品是在我十二三岁的时候,因为我家离学校比较远,大概要走二十分钟的路程,每天早晨五六点就要起床,起不来,自从我的母亲发现,每天早上打开内蒙古卫视,看儿女传奇,成了我瞬间可以起床的开关,并且,小时候不知道真名,只觉得他好帅哈哈哈哈。

后来也相继看过宋洋老师的一些影视作品,但跟身边人提起时,宋洋这个名字依旧并未被很多人熟知,但,我相信,无论从演技,形象,我觉得就是下一个刘德华。

近一两个月看的很多电影,我觉得无论是《涉过愤怒的海》《三大队》《一闪一闪亮星星》《非诚勿扰三》《前任四》《动物园里有什么》,看完都没什么感觉(仅代表个人意见),但《年会不能停》和《回西藏》五星推荐,期待陌生的朋友进院观影~Ending……第一次写影评,写完后自觉像一个流水账般的分享,便想找一个文笔不错的朋友,想让他帮我修色修色,他看后:你这一点都不是影评,这简直就是一篇观后感。

哈哈哈哈哈哈哈,他继续说:观后感也蛮好的,我觉得你写的很真诚,这一直都是你最能让人动容的地方。

so,没有修色,现在我就准备发出去了,后面的牢骚是他建议我放在最后,所以我剪切到后面啦。

不忙的朋友可以看一下我的牢骚,也是唤起了我的一段记忆。

在2022.7.17我的师父,释演相师父给我赐名“妙”,在市井中,可能修佛中老年人群偏多,我可能算是当时我的师父接触到了解佛学较小的女性,师父赐名“妙”有2个寓意。

第一个寓意便是“妙”字拆开的字面意思:女少。

第二个寓意是取了“观世音菩萨”在之前俗家的名字,取“妙”,大概师父是希望我像“观世音菩萨”一样慈悲。

可惜,我还做不到“慈悲”二字,目前我依然是一个我行我素的俗人,希望我在未来可以成为师父所希望的样子。

但在师父赐名时,我还没有真正的了解、接触过佛学,只是单纯的对佛家的一些理论表示认同和感兴趣,真正的到敬畏、信仰,是在我曾经在寺庙许下的三个愿望,直到第三个愿望实现之时。

这里,我并不是在宣传迷信,也许有科学解释,可能我的认知有限,我的解释就是:心诚则灵。

还愿,寺庙的香客排成了长队,有的来往虔诚,也有的欲望满身,我踏入殿门,我心里无比平静,三拜后,我向佛菩萨发出了我的祷告。

我好像跪了很久,身后的人也没有提醒,谢谢陌生人的慈悲,起身时低头的刹那,眼泪像珠子似的掉在了地上,我怕别人看到,走到旁边摆放的“挂饰”(可能不太礼貌,但我确实不知道如何称呼),假装欣赏,快速的擦掉眼泪,扭身走出了殿门,写到这儿,眼泪又止不住的掉了下来。

分享这段经历的缘故,可能是首次看到有涉及宗教的电影,让我有所感触,还有一方面原因,是来源于我为什么会对佛学产生如此的敬畏,当然,这里一定要感谢智定居士一路以来的指导。

另一方面,如果有人能因为我的这段经历而对佛学、寺庙产生了敬畏或想接触的心,也算功德一件了嘿嘿嘿,好了,不嬉皮笑脸,各位球友们(Earthman),希望大家快乐,这是我最诚挚的祝福。

我是大宝耶✌好了,雨露均沾,顺便去写一下“年会场”吧~

 8 ) 只是两个人,却是几千年的秘密

如果你是想了解华夏民族,如果你还在思索,为什么这个民族可以几千年民族大融合,屹立不倒。

或许你读懂了这部电影,那么或许你就有所感受。

老孔可以代表老孔,也可以代表来到西藏这片土地的每一个人;或者,也非西藏,可以是云南,可以是新疆;或者,那些几代华人与世界各国、各地、各民族的,扎根、生活、怀念、眷恋。

结尾老孔的幻境,不止是对久美的遗憾,还有对自己过去的留恋,对西藏这片土地的热爱。

“因为每一片土地都有着他们的美好,我对此感动并热爱着。

因着热爱,我守护着,属于他们的美好。

那也是属于我的美好,我依然是我,他们依然是他们,彼此守护着自我,彼此守护着对方”

 9 ) 有点遗憾

很喜欢一个段落,就是老孔和久美去水利局的路上,空旷而荒凉的的草原,大巴车远远驶来。

乘客们齐声唱着歌“翻越一座山两座山,当翻越第一座山时想起了慈母,我不得不想亲爱的慈母,人生的第一顿饭是慈母给的……”,这是中国自己的西部片氛围。

大巴里面的乘客愉快的交谈,吃东西,或者假寐。

甚至唱起了歌。

当然,作为电影观众并不清楚这组镜头是导演和编剧对藏族同胞的想象,还是真实存在这样的事情。

只是这很符合外地人的刻板印象。

电影里也提到了本地人的信仰问题。

包括得了瘟疫的病羊的处理,已经老奶奶平静地离开人世。

这是外地援藏干部,都要面对的一个问题。

作为切入点,是很好的选择。

不过,关于病羊问题是我个人感觉处理的不太好的地方。

在本地文化里,羊得了瘟疫 那也是羊的命,人类不需要干涉养的命运,县政府给钱也不行,这不是用钱就能解决的问题。

面对这样一个需要援藏干部必须面对的问题,也是援藏的干部最需要找到解决方案的问题,即便这一次老孔可以借助久美的帮助,顺利处理。

但这种类型的问题,终归还是需要一个能够贯彻执行的解决方案的。

然而电影里并没有给出后续的交代。

这样的略写,其实不利于对老孔形象的塑造。

老孔是一个真的做实事的干部,他不是去镀金。

虽然对他的了解很浅。

但是,以前曾经在知乎上看到现在的一些还在做扶贫工作的一线干部谈到自己的工作,是真的每一件事情都要落地,要跟踪,要记录,要达到最初定下的目标的。

老孔他们这些最初援藏的干部,身上甚至配枪,他遇到的困难只会更多,更难。

然而电影里貌似重点更侧重于人物之间的关系,而不是老孔做的事情。

让人觉得有些遗憾。

包括喝多了会唱“北京的金山上”的水利局张总,他应该也有自己的故事。

其实也可以通过台词或者其他方式交代一下。

因为老孔所处的时代环境就是这样一个大家众志成城的环境。

交代其他角色的经历,正可以衬托老孔的选择。

导演的表达重点与我个人期待的内容不是很一致。

或许,导演想更多表达人性和情感吧。

然而,对于老孔这样一个人,他的选择、他的经历、他面对困难时的态度,是更有力的提现他的性格特点的证据。

 10 ) 躯体犹如空壳,何时亡亦无憾。智慧如同金子,惋惜一同逝去。

《回西藏》像一篇隽永的散文诗。

去过很多次藏区,影片中的很多场景都很熟悉。

比如天葬,比如磕长头,比如挤满了人的小客车……所以看着电影,感觉精神上也随它“回”了一次西藏。

我甚至都能透过银幕闻到屋子里那种混合着藏香的奇怪气味。

老孔和久美,都是有真实人物原型的。

老孔就是孔繁森。

所以宋洋要说着一口我一个山东人都听不出是哪里口音的“山东方言”(导演说是聊城话)。

有点别扭,但问题不大。

久美,一个表面粗犷但内心细腻的藏族汉子,也是唯一一个能在语言和精神上和老孔交流的人。

唱英文歌那段,很反差萌。

片尾字幕说他去世前按照习俗处理了所有的身外物,但却留下了和老孔的唯一一张合照😭看到这脑中某个“雷达”动了一下,但立马又被我掐断了。

是友情!

当然是友情!

片尾老孔的梦,导演说是在告别,也是送别。

每绕过一次柱子,就少一个人,最后只剩下他自己。

而那个在片头片尾出现的少年,陈国星导演说来自他的真实经历。

他年轻时在青海出过一次车祸,幻觉中就看到有个拉着马的小孩在看着他,他就觉得有人在救他,等醒过来人就已经在诊所了。

他觉得西藏很多人都是天使,会给予到那片土地的人很多恩情。

所以那个小孩,就是天使的意象。

观影时旁边有位大叔睡了大半部电影的时间,结果见面会结束后陈国星导演过来跟他打招呼。

原来是熟人😂

《回西藏》短评

24.3.29 片名叫回西藏,可是他在去新疆的路上遇车祸去世,再也回不了西藏。

5分钟前
  • 🤔 Spencer玄子
  • 力荐

和万玛才旦有差距,最没想到是个主旋律电影

7分钟前
  • lacily
  • 较差

爱的最高境界,就是爱人民。

11分钟前
  • Sun
  • 推荐

电影都这么拍,那肯定是大有希望!

15分钟前
  • 奇爱博士
  • 力荐

这样就可以光明正大地谈社会主义兄弟情了吧。结尾原型人物介绍更是cmbyn了,唯一留下的遗物就是和老孔的合影。

19分钟前
  • 兰捏酱
  • 还行

又是一部藏地电影,拍的真的很不错好像也致敬了孔繁森,来自山东聊城,奉献在西藏

23分钟前
  • 山那边,还是山
  • 力荐

胜在真实

25分钟前
  • fallingraining
  • 推荐

中国版主旋律藏地CMBYN,英文片名就已透露一切,真挚的情感让人动容。两人在崇高事业的惺惺相惜中跨越语言与文化的隔阂,荒漠里的歌、朦胧中的梦,简单的勾勒却让这友情摄人心魄。从微小处切入,让这“爱的最高境界就是爱人民“的主旋律显得落地与信服。宋洋与金巴的表演也值得称赞!

29分钟前
  • SpyLiu
  • 推荐

竟然没有歌颂和弘扬,这就值得及格分了。有些魔幻时刻还挺有风格的。

31分钟前
  • 装老阿姨的少年
  • 还行

以虚写实的文艺风主旋律电影,具有一种被乱石飞沙包裹的缺氧感,以及最动人影像之用蹩脚英语唱Danny Boy。导演无意升华某种精神,却也正是凭借这份潇洒和淡然,让那首关于死亡的小诗凸显出其应许的价值。

32分钟前
  • 烟雨如花转
  • 还行

「8.14北影节」不同文化需要有一定程度的隔阂,不要一遇到不同形态的文化就马上想着怎么融合,甚至站在居高临下的角度思考如何改变对方。有的办法“在这儿行不通”,钱永远不是万能的。很不错的藏地电影,金巴不错的,但主创交流环节那位抖音大V的主持挺烂。万达Prime厅体验超了地质礼堂十条街。

37分钟前
  • Milioti
  • 推荐

有的办法在这里行不通

38分钟前
  • 张丰烁
  • 较差

落点并不坚定的放在两人的关系上,另一方面也只是借助外乡人的眼睛,快速拼贴地展览图博的纯洁,以致这种纯洁显得刻意和掉价

40分钟前
  • 春天司柏林
  • 较差

仿佛套模板拍出来的西藏电影😅,充斥全片的铃声,经典普通话藏语语言不通,但是只是糊弄一下,甚至感觉不出来语言不通有啥困难。突兀的拍一些藏族特色,空旷的画面,低沉的色调,苍白到近乎没有的剧情,支离破碎的镜头。

41分钟前
  • 泰晤士小河1988
  • 很差

想表达的东西和题材都蛮好的,对西部偏远地区的人文探索,与内陆文化的碰撞,在政治经济文化上有所反思,剩下则是情怀,但可惜的是表达的东西感觉都点到为止,没有深入,最后的意向化处理也让我觉得不适(最后说一下今天观影体验非常差,杭州路演场的3排14 15的两女生疯狂叽喳,以及还有很多人不知道手机静音,真的很影响观影心情)

42分钟前
  • 齐马不很蓝
  • 推荐

导演和制片人表示我们是正经严肃的主旋律 不要过度联想

45分钟前
  • 超人叔叔
  • 较差

喜欢结尾的以梦境来告别。醒来的老孔和司机一起出车祸去世了,但在醒来之前,他已经告别过了所有他想念的朋友们。

49分钟前
  • 韩先生的电影
  • 还行

开辟了主旋律电影的新路线——主旋律同志片。

54分钟前
  • yyljssz
  • 推荐

画面太暗了,昏昏欲睡,本BG女磕不来…宋洋演技总给人一种没有融入的感觉,像他的山东口音一样别扭,久美反而表现更好

56分钟前
  • 夜猫
  • 较差

任务片。

57分钟前
  • 樊小烦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