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回百转的剧情片,喜欢。
貌似这部是翻拍,有机会看看首拍时是怎样的。
Amanda Seyfried美得相当妖孽,剧中的她只是赚取金钱来实现别人的美梦,但当她第一次认真地去做属于自己的梦时,梦差点儿醒了,所以最后她选择放手,华丽丽地飘去,但至少还在梦中。
美丽的发簪,她说那属于她的母亲,当她第一次在卫生间哭泣时,隔壁女人温柔的问候,也许使她找到了那久违的被母亲疼爱的感觉。
无论她打喷嚏、她骑车跌倒,这个女人总是貌似无法忍心离她而去,永远耐心的对她嘘寒问暖,她也许就是不知不觉迷失在这母爱的温柔乡里吧。
当她以为她真的拥有了一段感情,她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送花给她,百合花,她以为她们的爱是纯洁的,但当一束百合换来的是一张支票时,一切都变了。
最后,有梦的人继续做梦,梦醒的人继续生活。
《克罗伊》这个故事,就是《本能》+《致命诱惑》+《挪威的森林》+《美国美人》,虽然说是改编自法国的《Nathalie》,但原著我没看过,不好比较,就我的观影心得,那就是这四个的综合体。
有人说此剧剧情跌宕起伏,我却是一路看一路和我先生评点,说这里是女主的猜想的,那里是女孩在编故事,到最后我说那个发簪就是《本能》里的冰锥,肯定要扎进谁的喉咙,连最后一个定格镜头,发簪别在了女主的发髻上,都和《本能》里最后一个镜头冰锥在床底下闪着寒光一样。
这个片子没有带给我任何惊喜。
朱丽安摩尔还是一付良家妇女冰玉洁的脆弱神经质模样,演少女的阿曼达·塞弗里德性感而肉欲的嘴唇,微向外凸的眼睛,很甲亢的样子,透露出带着控制欲的眼神。
中年危机啊,我从前看了《美国美人》说他们就喜欢拍中年危机,果不其然,这次的主角和视线,关注的对象换成了女性。
怎么就男的有中年危机,女的就没有吗?
不就是一中年危机吗?
咱也有!!!
就像我在一论坛看帖子,有LOLI发帖说,为了对仗,她发明一个新词叫“乳酸”,对应“蛋痛”。
如今的LOLI凶猛啊,什么话都敢说,什么事都敢做,不计后果,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话语权。
LOLI妹妹CHLOE,发现有个寂寞中年御姐(这是《美国美人》的女性版),就先是遗簪留情,后是语言挑逗,再是编造和她老公XXOO的详细细节,逼得寂寞御姐硬是和她共效于飞(这是《挪威的森林》那个御姐的故事),然后御姐和老公冰释前嫌,御姐和LOLI要分手,LOLI就炸毛了,去勾引女主的少年儿子,跑去她家上她的床睡她的娇儿,最后以发簪划破她的细脖子逼她说她们是相爱的(这是《致命诱惑》,小三想上位,跑去男主家里用他家锅煮男主小女儿的宠物兔子),最后LOLI失足摔死,留下男主抱着女主安慰,一家子又合好。
发簪绾起女主的秀发,发簪闪亮(这是《本能》)。
LOLI真是无辜,无端做了人家中年危机的药引子,治不治得好病先两说,起码挖出了病根。
中年的大叔也好,御姐也好,全是以她们为幻想,拚命想揪住青春的尾巴,事业再成功,没有青春,就啥都不是。
于是中年大叔心里在YY和LOLI怎样怎样,怎样怎样,御姐就怀疑她们勾引自家老公,疑神疑鬼,又对她们鲜活的肉体和飞扬的青春嫉妒不已,以为通过和她们深层接触,就可以使自己暂留青春。
可是人家LOLI为什么不去和年轻帅哥打啵,要纠缠在中年人疲劳的躯体和精神里呢?
说到底,那也就是中年人的性幻想,以为会有年轻的生命为他们的学识阅历成熟风度而驻足而微笑而动心,只是,LOLI只要不在30岁前从楼梯上摔下去摔死,总会变成风度翩翩的大叔举止高雅的御姐,跑不掉逃不掉,那么,如此热烈地要迫不及待去拥抱中年却是为何?
真要有这样的爱心这样圣母的情怀,LOLI们去爱她们的妈妈就好了,那样还不用搭上生命。
对大叔来说,青春就是LOLITA,对御姐来说,青春就是CHLOE。
可怜的美少女们,就那么在中年人的空虚世界里疲于奔命,献了青春献生命,焉知她们愿不愿意?
那不,还有一出名叫《处女自杀》的电影呢。
看《克洛伊》满脑子都是想睡朱利安摩尔,想睡,想睡,想睡,想睡,想睡,想睡,想睡,想睡,想睡,想睡,想睡,想睡,想睡,想睡,阿曼达也想睡,想睡,想睡,想睡,想睡,想睡,想睡,想睡,想睡,想睡,想睡,想睡,两个都想睡,睡到哪个都行,想睡,想睡,想睡,想睡,想睡,想睡,想睡,想睡,想睡,想睡,想睡,想睡,想睡,想睡,想睡,睡不到我要死了,想睡,想睡,想睡,想睡,想睡,想睡,想睡,想睡,想睡,想睡,想睡,想睡。
1. 这部讲述了在爱情与婚姻中关于信任与背叛的情感伦理剧,翻拍自法国女导演安妮·芳婷2003年的成名作《娜塔莎》。
时隔7年,加拿大导演阿托姆·伊戈扬,这位徘徊在商业主流电影之外,始终坚持着个人独立艺术风格的导演,重新翻拍了这个充满着悬疑戏剧色彩的故事。
作为一部优秀电影的翻拍之作,本片自然有着太多来自与原作比较的压力。
诚然,本人没有看过原作,自然也就无法进行详细的比较。
倒是在看过原作的剧情介绍之后,多少了解了这两部影片在剧情上的不同。
本片在剧情上就原作的基础进行了很大的改动,影片关键人物克洛伊的背景与身世不再是原作中的变身为妓女的女私家侦探,而是一个来历不明身世不详的年轻女孩 ,一个混迹于高级酒吧俱乐部中,勾引有钱有势的中年男人的从而获得收入并以此为生的高级妓女。
这个对主要人物的改动,对于本片来说有利有弊,有利之处在于,克洛伊这个人物区别于原作来说,对于本片她成为了一个全新的人物,完全没有背景和身世的交代,则使得她从故事的开始到结束,都充满了奇妙的神秘性,这样的神秘性赋予了这个人物不一样的质感,使得观众把更多的精力集中在了探索她神秘的情感世界中去,从而使得这个人物在新作中充满了让人扼腕痛心的悲剧性色彩。
敝处在于,对于很多过于缺乏耐心的观众而言,本片从一开始克洛伊的出现直到与妻子凯瑟琳的偶遇和相识,几乎跨越了很多个过程,稍微让人有一些摸不着头脑,如果不是耐心观看到影片的最后,追寻着克洛伊的情感轨迹来回看的话,很多观众不免会对这样跳跃性和高戏剧性的剧情不满。
毕竟,这是一部以两个女人私密情感发展线路主导剧情走向的影片,而情感又是最为细腻细微的一种表达方式,观众稍微的疏忽和对人物情感的不解,就可能导致对这部影片故事最终的不解。
而始终笼罩在神秘薄莎下的克洛伊与始终笼罩在怀疑与不安中的中年人妻,使得这两个主要人物,一个就像清楚印在白纸上的黑色墨迹(中年人妻凯瑟琳),而一个则像落在白纸上的透明水迹(克洛伊)。
我们能够很快理解人妻凯瑟琳的心理情境,但是却很难从影片一开始进入克洛伊的情感世界。
她们一个在明处一个在暗处,一个清晰一个模糊,这是本片人物刻画展现方式的一种严重失衡。
说到这里,就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我个人是非常喜欢这样“失衡”的表现方式的,因此非常满意本片对原作故事主要人物的改编,这样的改编赋予了本片不同于原作的情感表现方式,也赋予了克洛伊(原作中的娜塔莎)这个人物不一样的特质,更重要的是,这样的人物改编使得本片比原作具有更深的悬疑戏剧性,本片的悬疑性不仅仅是像原作中娜塔莎那样的侦探或是妓女的神秘身份所带来的,而是把人物的神秘性更深入了一步,用人物神秘的情感世界作为剧情发展的牵引线,从而用神秘的情感作为整部影片悬疑色彩的主导。
2.观看这部影片是一个抽丝拨茧的过程,不到影片的最后一分钟,你也许永远都会处在一种不解的状态中。
抽丝拨茧的是克洛伊的情感世界,是慢慢抵达她内心深处的过程。
影片的编导聪明的用两个女人的视角,成功地忽悠了观众。
这两个女人,她们一个是事业有成的中年人妻,一个则是能够让男人第一眼就神魂颠倒的美丽性感的高级妓女。
理智来看,她们的世界本身不会有交集,因为像克洛伊这样的女人,他们是已婚男人身边的情人,是带给已婚中年女人关于丈夫偷情出轨可怕梦魇的主角,是中年人妻凯瑟琳最为憎恶的对象。
克洛伊这样年轻女孩的美丽,就像一种透露着新鲜光泽与香泽气息的诱人果子,实则充满着可怕致命的毒性,让年老色衰的中年女人嫉妒,让男人们欲罢不能地想拥有。
影片开头,我们看到凯瑟琳与克洛伊的关系从金钱的雇佣关系开始,凯瑟琳雇佣美丽的克洛伊去诱惑自己的丈夫,从而通过这样一种极端的方式,证实她内心丈夫与年轻女学生偷情的猜想是否是真的。
慢慢展现在观众面前的是,凯瑟琳是一个无助的被欺凌的可怜中年女人,因为丈夫忙于工作因此对她很是疏忽,处在青春期的儿子又对她无缘无故的不满,整个家庭的状态对于凯瑟琳来说就像影片中的寒冬一样冰冷。
她努力想要成为一个贤妻良母,希望得到的效果却总是与自己希望的背道而驰。
这个时候,她用克洛伊这样的女孩去满足她那种想要窥视丈夫另一面的心态,克洛伊则用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和公事公办,甚至是非常得意的表情,述说着与凯瑟琳的丈夫从勾引、调情到发生性关系的全部过程和细节,用凯瑟琳教给她的方式去进行这场妻子谋划的丈夫出轨的行为,凯瑟琳则哽咽地听着这一切。
克洛伊对于凯瑟琳来说是多么的可怕,这两个女人的关系,在影片伊始,是以克洛伊为强者,凯瑟琳为弱者进行表现的。
观众同情凯瑟琳,鄙视克洛伊,但是,当影片故事慢慢地发展下去,当真正抵达真相的内核,我们就会发现,我们所有人都错了。
在这场关于爱情、背叛与人性纠葛的大戏中,真正悲情的人物其实并不是凯瑟琳,她至多有些可悲,而真正悲情真正值得让人同情的人物却恰恰是克洛伊。
虽然我很想就克洛伊的情感世界,做出我自己的分析,但是为了使得看到这篇影评的人不会因为这样的分析看到过多的剧透,我不得已只有作罢。
克洛伊是这样一个你或许永远也猜不透,实则却非常简单的女孩,阿曼达·赛佛里德的饰演更是使得这个人物充满了非凡的魅力——她是那么的美丽和单纯,明媚的双眼瓷白的肌肤纯真的笑脸,在声色场所浓妆艳抹的性感裸露下,在她那一切故作出来的妖娆妩媚动作下,她不过是一个渴望爱需要爱的简单女孩,卸下那一切的伪装,你真的会以为她是降临在人间的美丽天使。
最大的悲剧性来源于,当她穿梭于各种声色场所,当她与各种男人在酒店阴暗的房间里肆意地宣泄着性欲满足着对方的各种欲望,做着各种下流的动作发出着淫荡的呻吟时,这个没有身世来历,我们甚至不知道她的真实姓名与年龄的女孩,就像一个悲情的洛丽塔,在早熟与纯真的夹缝里,在渴望爱却得不到爱与关怀的情况下,她只能用自己的方式,去期盼爱去得到爱,像飞蛾扑火不管不顾那般极端而让人心痛。
最大讽刺在于,作为一个高级妓女,做着为人不齿的事情,在她面对的人群中,有那些厌倦了婚姻的男人和女人,有那些不再懂得纯粹的爱,通过偷情、包养情妇高级妓女来放纵的人面前,她因此显得那么的美好,至少,她还懂得何为爱,至少她还可以为了一个爱的人,炽烈地纯粹地去爱,哪怕最终粉身碎骨也再所不惜。
影片最后的那一幕,才让我们对这个女孩的误解得已烟消云散,从而能够进行反思,这一幕悲剧的上演,难道仅仅只是一个神经质的中年人妻对丈夫的怀疑所引起的吗?
我相信,我们每一个人都会在影片结束后,有我们每一个人不同的反思的方向。
就像影片开头那样,镜中的她,裸露的性感的肉体,现实中的她是简单和纯粹的,那些我们不得而知的现实因素,胁迫着她不得不以这样的方式在残酷的现实世界里生存下去。
我不知道你会不会和我一样也爱上这个名叫克洛伊的美丽女孩,她的生命犹如昙花一现般,美丽炽烈短暂地存在最后又让人扼腕痛心地香消玉损。
3.在这部以中年女性心理以及婚姻家庭危机作为背景的影片中,编导另辟蹊径用另一种方式与视角去更深地挖掘了家庭情感伦理这一主题。
不再只是单纯地表现婚姻家庭情感问题,而是加入了另一个局外人的视角也是就克洛伊的视角去表现,同时通过两个女主角非正常充满悬疑戏剧色彩的关系和情感去挖掘出主题的更多面。
一开始,观众会以为这是一部类似于《美国美人》那样主要表现和讲述家庭婚姻和中年危机的故事,通过影片故事的发展,观众可以看出本片的故事则是通过对那位插入到婚姻危机中的“美国美人”克洛伊的表现,从另一个侧面去反衬出一个中年已婚女人的心理状态,以及展现出了爱情婚姻信任危机严重的社会大环境。
总之,克洛伊这种女孩的存在,有她存在的理由和市场,但是她的存在和悲惨的结局却恰恰也是对这个时代是否还有纯粹的爱情和婚姻最有力的诘问,是没有身世背景生活在边缘状态下的年轻妓女,与中产阶级有钱有权家庭的碰撞。
而性在婚姻生活中,以及在情感世界中的重要性,不过只是影片故事矛盾中的一个,它并不是这部影片所要要展现的所有,但是却也是这部影片所要表现出的一个关键内容。
可以说,凯瑟琳通过极端的性爱的方式,在克洛伊身上寻找的是被丈夫轻视之后带来的肉体的绝望,通过这样的出轨方式去求证去满足去寻回婚姻生活中日渐稀少的性爱。
凯瑟琳对丈夫的怀疑也起因于对自己外表和性魅力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的消失。
克洛伊则在她的客人们身上,在一次又一次的性交易中,看到了太多已婚男人对妻子的背叛,从而显得有一种与年龄不符的早熟。
凯瑟琳处在青春期的儿子,则在对性的初步尝试中,试图去理解爱情以及父母的婚姻状态,可以这样说,在成人的世界里,在婚姻家庭生活中,在他长大后所要面对的这一切面前,性不过只是其中的一环,很重要但那并不是全部。
朱莉安·摩尔用她那种独有的优雅的气质,她那苍白的肌肤,瘦削的身材,完美地饰演出了一个人到中年,美丽开始褪色的情感脆弱的妻子,她的神经质,对丈夫的怀疑,使得她完全陷入了由自己导致的一种焦灼的心理状态中,与漂亮年轻的阿曼达·赛佛里德饰演的克洛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却又如此的相得益彰。
这两个女演员之间擦出了惊人的情感火花,一个老戏骨一个新演员的搭配,两位女演员特有的独特的表演风格以及精湛的演技,使得这部影片没有因为太过于戏剧化而使得人物流于肤浅和俗套。
更加让人敬畏的则是,凯瑟琳丈夫的扮演者连姆·尼森,在拍摄过程中他的妻子不幸因为一场滑雪事故和去世,却还是敬业地坚持演完了所有的戏份,不得不叫人深感佩服啊。
可以说,这部影片的成功离不开三位主演的精湛演技。
(芷宁写于2010年5月7日)尽管法国女导演安妮·芳汀自己不满意她03年的作品《娜塔莉(Nathalie)》,并对艾琳·克雷斯达·威尔森编剧、阿托姆·伊戈扬执导的翻拍版《克洛伊(Chloe)》充满了期待,但有影迷已先入为主地认为还是旧版好。
比较新旧版后,感觉各有优势,只是所代表的人物心性不同,且新版在探讨两个女人的关系方面做得更大胆一些,如果把《克洛伊》当作一部全新的电影来看,会发觉这是一部整体成色不错的影片,结构清晰,节奏流畅,画面质感,运镜细腻,仿佛每个滑过人物面部的镜头都带有深情的审视,人物塑造真实立体,颇有现代感,两个女主角的对手戏也很有看头。
很凑巧,近期看了两部朱莉安·摩尔的影片,一部《单身男人》、一部《克洛伊》,出演的都是失落的中年妇人,而且一个比一个神经质,当然《克洛伊》的表演空间和塑造余地更大,更适合演技派摩尔发挥。
近期也看了两部阿曼达·塞弗里德出演的影片,一部《分手信》,一部《克洛伊》,就表演提升度而言,自然是《克洛伊》,何况机会难得,和摩尔飚对手戏,如果接的住招的话,便可大大的磨练并提升演技。
朱莉安·摩尔很适合出演那类受到折磨又自我折磨的神经质女人,她善于运用眼神和面部表情的渐变来表现人物的内心活动,作为文艺片常客,摩尔总以投入而饱满的内心戏、写满潜台词的举止演绎着一个个令人过目难忘的女性,哪怕是落寞的背影也能突显人物特质,如《木兰花》、《不羁夜》,《时时刻刻》等,此次,她出演的绝望女人凯瑟琳,内心戏依旧丰富,每个表情都值得玩味。
不似旧版中芳妮·阿尔当饰演的强势妻子,摩尔的凯瑟琳很脆弱,而她那看上去成功美满的中产家庭也很脆弱,很容易就被打破和睦的平衡——她生命中的两个男人——丈夫和儿子,这两个她生活的支柱近来都在疏远她,一个花心在飘,一个正当叛逆,凯瑟琳对自身对婚姻对家庭失去了把握,她迷失又迷离,得不到和家人沟通的机会,她选择用一个极端的方式去干预这种失衡。
事实上,新版的凯瑟琳心境更趋复杂,也更真实,对丈夫、对儿子、对她雇来的克洛伊,都充满了复杂多变的心态,猜疑妒忌、失落失意、茫然无助、不甘纠结,特别是对年轻漂亮新鲜娇嫩的克洛伊,不经意的艳羡、对青春美好的留恋、潜意识里的好感……这一切让凯瑟琳渐渐混乱,让她感到筋疲力尽。
而作为一个爱着家庭的女人,新版的凯瑟琳更接近现实中的那些以家为人生目标的女人,那段和丈夫戴维(连姆·尼森饰演)的最终沟通,发自肺腑,声泪俱下,很容易引起现实中有潜在中年危机的女性观众的共鸣。
有人诟病凯瑟琳的痛哭流涕,认为此刻的她像个乞求怜悯的弃妇,然而,那是一个“美人迟暮”的女人、被家人忽视的女人的恐惧、无奈、诉说和力争,这段戏,编剧太有生活了,话说再自信的女人在岁月面前也抵不过它横扫的镰刀。
不同于艾曼纽·贝阿饰演的那个看上去喜怒不行于色的娜塔莉,阿曼达·塞弗里德的克洛伊眼神纯真,对喜爱的人和事有着简单的执念,虽然游走于高级欢场,但她的内心是清澈的,更是执拗的,强烈渴望着爱与被爱。
有场戏,克洛伊摔伤了膝盖,凯瑟琳给清理伤口,克洛伊看向对方的大眼睛里流露出小女孩般天真的迷恋,而旋即嘴角微微的上提,则显示出她内心的诱惑和此刻的情绪波动,作为演艺界的新力量,塞弗里德以这样瞬息流露微妙而繁复心境的演技表明她很有未来。
可以说,该片是一部女人戏,男主角连姆·尼森的出场也仿佛是为了给两个女人搭桥铺路,推动剧情。
片中的两个女人,一个工作生活在有着大玻璃窗的房子里,她的一切仿佛一个标本展示,而另一个,只有职业特征,对其家庭出身都采取了缺省状态,仿佛那类生活在背阴处的娇艳花朵。
一直只用胶片拍片的加拿大导演阿托姆·伊戈扬手法很细致委婉,影片呈现得很有质感,具有相当的观赏性,当然也有惊悚情色的成分,仿佛在触碰女人的极微妙世界。
影片大量采用了镜子、玻璃作为道具,让本体和镜像相互反射、折射或透视,从而引带出多重的镜头语汇,延展了人物心绪,让形象更立体丰满。
http://nicolew.blog.hexun.com/49570826_d.html
我很想当面问一个我总是想念的人,你是否相信人与人之间虚无的联系?
如果相信,你能否感觉到我的想念。
本片给了我一点这样的庆幸。
两个女人在茫茫人海看起来是那么的遥远,一个高级援交和优秀女医生之间,若不是微秒的磁电感应,真的无法解释怎样生拉硬扯的将对方拖入自己的生活。
凯瑟琳的生活被克洛伊弄得一团糟,这是剧情铺设好的视角,谁又能保证克洛伊的世界没有被凯瑟琳彻底颠覆呢?
如果不是对于女医生有什么自己也说不清的期待,为什么要卷入这场游戏,JUST FOR FUN?
我不太认同。
女人,如果爱上一个人,第一反应通常不是性,而是渴望无限接近。
这个交易的好处,就是可以让看似尤物的纯情女孩无限接近她的爱人,或许此时她并不清楚自己抱有的到底是一种怎样的情绪。
凭着本能行事,是年轻人的特权。
克洛伊就是可以任意挥霍,只顺着自己的心意走,凯瑟琳就不行,她老了,被中产阶级幸福家庭的牌子压的喘不过气,和丈夫貌合神离,疑心他出轨却忍而不发,没有勇气开诚布公的谈谈;关心孩子,却拒绝让孩子知道自己的真实状态,实际上是把他推离自己,年轻的孩子们自己想象的情况绝对会更糟,这点我深有体会。
这个故事不是第一次搬上荧幕了。
我认为人物的背景设置很经典,老公是大学教授,有时间和条件和大票美丽的年轻女性打交道,产生点火花也很正常;女主人工作很忙,身心俱疲,工作上如鱼得水,对自己在老公心目中的地位很没有信心。
女医生,年长,刻板的符号化,缺乏激情,年轻的应召女郎恰好在她的对立面。
当她们第一次相遇时,女医生的心中就产生了一丝涟漪,然后她假装是对女孩说,其实对自己说,我得去找我丈夫汇合了。
在她的潜意识里,长久相对的中年丈夫和初期相见的金发少女是极大地矛盾,选择丈夫,结束谈话。
多好的伏笔啊所以克洛伊,你成全爱情的方式,只能去死了。
人生没有如果,电影也是。
办公室的戏不能在孤岛上演,床上发生的和公园里总是不同。
如果丈夫能更体贴一点,如果凯瑟琳不那么多疑,如果克洛伊对于凯瑟琳没有那么扭曲的执着,甚至如果小帅哥和母亲的关系能亲密点,这一切都不会发生了。
没有缘分就没有故事。
人与人之间虚无的联系是存在的,但有时会成为彼此的灾难,人们叫它,孽缘。
影评之外的吐槽:1、摩尔的果体看起来真年轻,完全不像中年妇女。
2、阿曼达涂了油的指甲看起来不太美观。
Amanda Seyfried无愧为目前好莱坞的当红炸子鸡。
此妞先是在[Mean Girls]里扮演胸大无脑的花瓶陪衬Lindsey Lohan;然后跑进[Mama Mia]里又跳又唱和老戏骨梅姑飚音乐剧;再来与另一只当红炸子鸡Megan Fox小姐在[Jennifer's Body]里血腥斗法,大玩暧昧亲亲;之后马上化身成[Dear John]里的纯爱女主角展开两地恋赚人热泪。
伊其实算不上传统美女脸,但胜在可塑性强,能伸能缩。
眉眼绽开笑颜烂漫就是清纯派,眼神凌厉卷发吊带袜就变身魅惑女,亦正亦邪之间游走得不费吹灰之力。
加之魔鬼身材,演技可圈可点,又很会选戏, 短短几年便交出亮眼成绩单,迅速上位成新生代抢手女星。
这回,她叫[Chloe]。
故事一开始很简单,大学教授David(Liam Neeson饰)和妇科医生Katherine(Julianne Moore饰)是一对典型的中产阶级夫妇。
事业有成,品味优良,儿子已经到了偷偷把女友带回家过夜的年纪。
两人的婚姻生活正如他们居住的极简风白色调大宅,透过一面面光洁的落地玻璃墙,看上去一览无遗毫无瑕疵的家,其实蒙着随手可触的灰尘。
于是中年危机准时来临,Katherine发现成熟魅力十足的老公可能与女学生有染。
作为一名有自控力的职业女性,Katherine显然没有一哭二闹三上吊,而是棋出险招,找来娇艳魅惑的高级伴陪女郎Chloe,请其色诱老公,企图挑战老公的自制力,抓住把柄。
Chloe很干脆地立刻投入角色,似乎与David一拍即合,每次都会在幽会后把香艳细节主动回报Katherine。
这个时候,故事跳出典型小三儿套路,观众们开始感觉到不对劲了。
Katherine开始沉迷于Chloe一次又一次的口头汇报,嫉妒痛苦之情混杂着异样的兴奋悸动,欲罢不能,只为了“这样感觉和丈夫更接近”。
然后真相揭露,原来Chloe真正痴迷的人是Katherine,和David的激情色诱故事纯属幌子,只为了可以进一步接近Katherine。
夫妻俩大吵一架交了心,发现看似花心的老公其实并没越轨,而寂寞情动的老婆却和自己雇用的年轻女孩上了床。
故事的结尾为情所困执迷不悟的Chloe潜入大宅与Katherine作最后的纠缠,意外跌落窗外(谁叫墙都是玻璃的),从此完美跌出夫妻俩的生活。
一家三口重回正轨,好莱坞式的大团圆。
作为一个非典型出轨故事,电影完全是两个女人的对手戏。
男主角丈夫看似为一切的诱因,却始终为一抹背景色。
得知老公可能和年轻学生出轨,妻子直接跳入不信任的心理状态,并未查核事实,而是先入为主地认定丈夫的不忠,从而为后面的情节发展定下自我否定信心缺失的基调,即你肯定对我没兴趣了,因为我不再年轻。
之后年轻女孩Chloe加入,其实是把妻子的自我人格一分为二,形成天平的两端。
一端是”现实的我”,一端是“曾经的我/我想变成的样子”。
Katherine一方面挫败于Chloe动动手指头男人就俯首称臣的蛊惑力,一方面又挣扎着辩护她与丈夫曾经多么如胶似漆。
而Chloe和David所谓的关系,仅限于语言的叙述。
潜台词即这些激情时刻Chloe可能与之发生但其实未发生的,同样也可理解为Katherine想与之发生却无法达到的。
妻子与丈夫的亲密瞬间只存在于另一个女人的语言之中,而生活中和丈夫的互动却是冷淡而克制的。
一个女人的欲望,从另一个女人的口中吐出。
在这些叙述中,男人的实体是缺席的,Chloe成为Katherine自我发掘及自我袒露的媒介。
而Chloe对Katherine的迷恋,也不是全无来处。
因为不管是母亲形象的投射也好(影片中这部分交待很有限)还是别的原因,对Chloe而言,Katherine也是她天平的另一端,是她渴望得到的目标。
当丈夫和妻子终于敞开心扉大和解的时候,才发现所有的隔膜只因彼此都以为是对方冷淡自己,其实完全是缺少沟通的结果。
Katherine此刻的天平慢慢开始趋于平衡。
而到影片的结尾,Chloe消失,好似从来都不曾存在过,唯一的痕迹只是Katherine别在发上的那根银发钗。
影片中对于Chloe一角的背景交待着墨不多。
我们只知道她应该是对男人手到擒来的魅惑女子(这是Katherine认为的),其次她把母亲的银发钗两度送给Katherine。
据说英文剧本中有更详细的背景交待,使其人物的行为动机更合理化。
影片最终这么表现,不知是否为刻意留白。
Julianne Moore真不愧是资深女伶。
面对Seyfried咄咄逼人的亮眼青春美色,她将谨慎正统的妻子压抑克制又时刻被撩动的心态表现得入木三分,情绪层层叠加,丝毫不逊色。
新生代与中生代两大美女的大尺度床戏也拍得很唯美,实在敬业。
有趣的是,Moore和Seyfried的生日是同一天,能有机会一较高下,是命运也是巧合吧。
我要承认,看《克洛伊》的过程就是一个惊喜不断的过程,当然,首先是满足我低级趣味上的。
最初看这部电影也没去了解剧情,单纯就是因为关注阿曼达•塞弗里德,说来也怪,个人也觉得这个金鱼眼长的实在不算好看,但是却有种特别的味道让我对其作品颇多珍爱。
所以,当影片开始后,从她的暧昧的一举一动,到竟然脱衣激情,让我自然倍感满足,值了,冲阿曼达激情戏都值了。
当然,这部电影让我喜欢的也并不只是满足了我色眼而已,更重要的在于其情感悬疑下一波三折的剧情。
影片一开始就暧昧气息弥漫,阿曼达扮演的克洛伊自述着一个应招女郎的生活状态,显得颇有韵味和格调。
接着影片开始了对美国中产阶级家庭虚伪性和脆弱性的展现,一个看起来有钞票有知识的家庭,男的是知名教授戴维,女的是知名妇科医生凯瑟琳,虽然儿子到了叛逆泡妞的年龄,跟当妈的时有冲突,但是看上去,这是个幸福美满的家庭。
任何现实的揭示都需要一个看似平常的引爆点,一天,妻子准备给讲学归来的丈夫举办惊喜生日派对,却不想丈夫没有按时回家,于是,妻子对丈夫的猜疑爆发了,加之偷窥丈夫手机发现的可疑短信,丈夫的一丝冷淡,夫妻间的不稳定平衡被打破,妻子处于一种看似弱势的地位,在夫妻关系中,信息不对称常常是不亚于实际出轨关系的令人不快的不平衡,一方发现另一方出轨的不快常常很大一部分来自于“这么长时间我居然不知道”的失落。
于是,不明真相的妻子希望取得信息优势,希望扳回一局,哪怕以引狼入室的方式制造这种信息。
克洛伊就这样进入了凯瑟琳的世界,凯瑟琳邀请克洛伊去诱惑丈夫,探出丈夫在情爱关系上的真实心态。
然而,结果却收到的是一次又一次令她失望的报告,而这种状况下,吊诡的事情发生了,凯瑟琳试图以克洛伊的钓鱼式诱惑获得信息上的平衡,却不知不觉间陷入了另一种信息不对称中,每一次,她听到的都是克洛伊的口头汇报,却看上去没有丝毫怀疑,没有让克洛伊提供充分证据。
这不应是个编剧的漏洞,而就是凯瑟琳的真实情感反映,即在怀疑丈夫出轨后,她的调查已经预设了答案,即她认为丈夫就是出轨了,她几乎就是要搜集罪证,可以说,她本身就“希望”丈夫是不忠的,让她获得前面失望和情感挫折后的道德优势。
但是,她的心情又是矛盾的,克洛伊传达的现实又是残酷的,在这样的残酷现实下她痛苦中的精神无疑又是脆弱的,于是脆弱的状态下和报复性的暗示下,克洛伊的点滴诱惑就让她走出了危险的第一步,老将朱利安•摩尔和新星阿曼达•塞弗里德间一段女同般的情爱表演非常出色,那种暧昧和紊乱的精神状态都很到位,同时也将其中隐隐的危机氛围营造于看似温情的关系上。
在夫妻关系中,这样的情况并不鲜见:你以为(“希望”)他出轨,于是他真的就出了轨。
很多时候,正是这样的猜忌下的相互争斗,让双方关系变淡,为出轨打下了基础,而本片则以更激烈的方式表现。
当凯瑟琳与戴维争吵,并以“出轨有理”的报复性逻辑解释自己的一夜情时,实际上也将丈夫拖入到了一个可能的恶性循环中。
接下来,可能丈夫也将以此逻辑一夜情,渐渐的,一夜情变成婚外情,婚外恋就可能这样无中生有,一个家庭就可能这样破碎。
而克洛伊看似其中的“凶手”,其实只是个催化剂和旁观者而已,如果没有家庭内部的缝隙,又怎能让克洛伊有机可趁?
影片渐渐的暴露了克洛伊言辞的漏洞,让这个女人显得充满了危险,但是并没有让她成为一个恶女,而是让其身上带上了一丝悲剧色彩。
克洛伊对于凯瑟琳有着一种让人琢磨不透的爱与依恋,片中没有足够的铺陈,相对影响了最后的余味,但是阿曼达却将这种爱的浓烈、疯狂与哀怨演绎的非常动人,以至于最后她的报复与自我毁灭都让人很难再对其产生恨感。
而更多的是,为一个家庭如此轻易的就在一个少女疯狂的爱下风雨飘摇感到一丝遗憾,这样的悲剧实在让人感叹,凯瑟琳的多疑和强势引爆了这场悲剧,而戴维本身生活中的弱点,一丝优柔寡断的个性和沟通的不畅也加速了悲剧的发展。
最终,就如丈夫所述,他们从一夜做几次爱,到很久不做爱,直至隔阂到这样的地步。
在片末,凯瑟琳戴着阿曼达留下的信物,继续自己的家庭生活。
对于结局,我有个更残酷的想法,即,片末,一个细节告诉我们,戴维实际上确实和克洛伊有染,从而以这样的反转加强一丝讽刺和悲剧性,但是想想,片中几位确实疑神疑鬼的够遭罪了,导演给出的结局也算教育一番后,还是给个重新开始生活的机会吧。
http://hi.baidu.com/doglovecat/blog/item/96c1e2c421b600a48326acbd.html
在我们某些病态的想法里透露着我们最本真的欲望和最肆无忌惮的爱。
克洛伊到凯瑟琳的诊所里送体检报告,工作人员问她你有预约吗?她说,“没有,我是她朋友.”这个时候克洛伊脸上洋溢着因为亲近而产生的喜悦甚至骄傲,那么珍贵.克洛伊描述的她与凯瑟琳丈夫第一次发生接吻的地方那么美丽,她说很少有人知道,仿佛世外桃源.其实,那是她纯净的内心,富有活力,充满希望与幻想,她想展示给凯瑟琳她最宝贵的那片土地.她用她蓝色的眼睛就那样直勾勾地盯着凯瑟琳,描述着她与凯瑟琳丈夫的亲热.这在凯瑟琳看来只是背景描述的言语里,透着克洛伊最想和凯瑟琳共同经历的美景.无奈的是,只能将这片美丽化作丑陋与肮脏的陪衬.羡慕凯瑟琳的儿子,羡慕他可以和她无限地亲密,不需要缘由,不用伪装.你很像她,盯着他仿佛发现一块宝贝.再一次地约出来,她一丝不挂地闪过,然后披上浴袍,头发半干,窝在沙发上讲述着自己虚构的故事.非常私隐,具体到凯瑟琳几乎要落泪,而她,内心矛盾着,做着既要接近她又要伤害她的故事.凯瑟琳拿出装钱的信封,问她你不需要数数吗克洛伊漫不经心地说its ok.这对她来说根本不是重点,轻轻地丢下信封,自己就这样被丢下。
一句他是如何触摸你的?
中间仿佛也是夹着凯瑟琳丈夫,即便如此克洛伊依然陪她上了床。
当克洛伊拿着百合花来找凯瑟琳,凯瑟琳看到昨晚的照片、质问她,然后态度缓和地问她钱不够吗?
克洛伊不知所措地说着no,和钱没关系。
你是我花钱雇来的,什么时候和钱没关系了,凯瑟琳说这一切时候的理所当然深深地刺痛了克洛伊。
克洛伊的少有的笑容彻底不见了,竟然像个孩子一样理论起来,这不是在交易,一切都那么真实,你知道的!
昨晚算什么,、、克洛伊像孩子一样地说着喜爱,得到了来自凯瑟琳的驱逐。
因为她的爱太明显了,太锋利了,毫无掩饰,所以凯瑟琳感到了不安。
她就那样将她用钱打发了。
克洛伊依然像个孩子,爱与报复都不计后果。
她来到了凯瑟琳儿子面前。
连没有对准焦的背景都记得如此清晰。
而凯瑟琳约出来丈夫,丈夫一脸茫然地问那是谁?
克洛伊的秘密花园就这样被世人发现了,她仓皇离开,带着伤口,失望,气愤,希望来一次和这个世界同归于尽地报复。
凯瑟琳和克洛伊在一起的晚上,只不过是为了更接近她的丈夫。
她对丈夫解释着,那样会让她绝对丈夫更加有魅力,每一根白发,每一条皱纹,每一个特质。
克洛伊又何尝不是这样,她和凯瑟琳的儿子在一起,欺骗凯瑟琳更是因为她迷恋上一个女人的每一根白发,每一条皱纹,每一个特质,为了更接近她,到凯瑟琳不肯告诉她的家里去,看她的照片,看她生活的空间,卧室,她的梳妆台,鞋架,衣架…在一种上瘾又无法抽身的世界里高潮着、痛苦着、快感着…“你究竟想要什么?
”“我希望你吻我。
”克洛伊终于不用再说谎。
美丽的冬夜,放手或许是为了定格你亲吻我的画面。
整部电影都安排在高端环境中,高端社区,高端餐馆,高端诊所,高端人物。
电影取名《克洛伊》(Chloe),克洛伊是一位高端妓女。
电影由她对着一面高端的镜子戴高端的胸罩开场,她解释自己的工作说,我可以成为你的第一个吻,或者你9岁时读的那份杂志上的女郎,而且事后即消失。
克洛伊的英语没有任何特殊口音。
镜头展开以后,我无法判断故事发生地。
我猜过伦敦,但没人用英国口音,而且马路上的车辆都靠右行驶。
肯定不是美国。
另一位女主角凯瑟琳查看iPhone的时候,我注意到运营商为FIDO,而iPhone在美国只有AT&T一家经营。
故事发生在加拿大的多伦多,导演阿托姆 伊格扬(Atom Egoyan)也来自加拿大,他曾经获得过奥斯卡最佳导演奖提名。
凯瑟琳是个妇科医生,她的丈夫是音乐教授大卫。
夫妻俩有一个帅哥儿子麦克,他们住的那栋房子如果参加当代建筑设计比赛可以获大奖。
这个富裕家庭的生活看起来接近完美,但iPhone收到的信息暴露出问题。
iPhone属于大卫,邮件来自他的一位女学生,“昨晚…谢谢你!
”昨天晚上凯瑟琳为大卫准备了一个惊喜生日派对,但他没能及时赶上飞机,滞留纽约未归。
大卫属于女生杀手级的教授,他从来没打算浪费自己内里的才华和外在的俊朗,见到漂亮女生非调情不可。
凯瑟琳和大为的婚姻已经基本上进入只有情感没有性感的阶段,中年人大多需要面对类似的困惑和由此带来的一系列不确定性。
对凯瑟琳来说,还要加上青春飘逝带来的烦恼。
她的工作不仅无助于缓解、相反还会加剧焦虑感。
电影提供了不少阅读其心态的线索。
诊所里,一位年轻漂亮的芭蕾舞女向凯瑟琳咨询关于性高潮的事情,她的回答极为冷淡,说没什么神秘的,也就几次肌肉收缩而已。
儿子麦克带小女生回家过夜也让她无名火起。
她忘了,或者不愿意想起,其实自己年轻的时候,没准也有过类似的经历。
故事以流畅的方式展开,到此为止可以看作电影的第一幕。
利亚姆·尼森(Liam Neeson)扮演大卫,茱莉安·摩尔(Julianne Moore)扮演凯瑟琳,这两位优秀演员都能精确表现角色的内心世界。
第二幕是电影的主体部分。
为探清丈夫对年轻女性的抵抗力,凯瑟琳决定雇佣克洛伊(阿曼达·塞弗莱德Amanda Seyfried扮演)。
克洛伊受命诱惑大卫,然后将他的行为向凯瑟琳汇报。
凯瑟琳显然没有学习过科学理性决策之类的课程,她根本不用设计这项测试也应该知道结果。
大卫即使长期读佛经,面对羊脂球一样年轻、丰满、细腻的克洛伊也难免不犯错误。
三两个回合以后,他就利用午餐时间带着克洛伊到旅馆开房。
床上用品也很高端,即使遭到两人蹂躏过后,其品质仍然不容置疑。
毫无疑问,导演对细节的控制相当严谨。
没有任何人对大卫与克洛伊间的进展之快感到惊奇,但接下来的事情将出乎大多数人的意料之外。
克洛伊基本上采用分镜头的方式讲述自己与大卫之间的情色细节,她经常辅之以慢镜头,偶尔还有情节的跌宕起伏。
凯瑟琳伤心、生气、愤怒不说,她的欲望竟然随着克洛伊的叙述而升腾。
很快,两人也上到一张床上。
茱莉安·摩尔为艺术而暴露身体的精神让人感动,她不脱衣服的时候演过的电影已经很棒。
阿曼达·塞弗莱德和茱莉安·摩尔同性相恋的镜头拍得细致入微。
如果注意观察,这些镜头足够让你精确描述她们俩身体的主要特点,尤其是胸部。
我的兴趣不在身体,在两人的头发。
长期以来,我一直以为美国文化中金发女郎代表着最高诱惑,直到去年才偶然发现这种观点很俗。
真正的美国雅皮认为红头发女郎才最让人向往,因为这种颜色既自然又不主流,所有的小资都同时追求这两样。
近20年来,茱莉安·摩尔一直是红发女郎的代表人物。
同时,阿曼达·塞弗莱德给喜欢雅俗共赏的观众提供了一样额外奖励,她是个金发女郎。
电影放映到大约63分钟的时候进入第三幕,我对电影最后半小时的期待值居高不下。
经过两幕的铺垫以后,导演已经触及不少问题:中年夫妻失去激情的婚姻,当代社会中那种无法缓解的疏离感,还有掺杂着恋母成分的同性恋。
他怎么能将这些线索编织到一块,让电影获得一个有机的、有意义的结局?
结果让我大失所望,电影在近乎胡编乱造中落幕。
回想起来,电影的第一幕看着真象个优秀作品,第二幕至少象个情色作品,第三幕只能说象张艺谋最近几年的作品。
凭心而论,《克洛伊》有不少可圈可点的地方。
摄影很讲究,有一段交叉剪辑的镜头尤其出色:凯瑟琳站在浴室的玻璃门后冲洗,大卫跟克洛依坐在公园的温室里偷欢。
两组镜头有相似性,它们都经由某种框架而拍摄,人物与环境因此而隔离开,导演此时显得很有追求。
电影里的配乐也象值得多听几耳朵那种。
但所有这些光彩都被电影的第三幕给彻底遮蔽。
导演如同一个前戏大师,手法高明,火候到位。
等到渐入佳境的时候,他戛然而止,最后以讨论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收场。
克洛伊很美。中年危机彷佛是每对夫妇难以逾越的阶段,此片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Egoyan真是堕落了。贝阿版应该不比这个差,但就非得要重拍啊?
恋母情节引发的血案。
虽然看了开头,已经猜到故事会怎么发展,可是欲罢不能。看的我很难受。中年中产阶级的生活真的就是一件华丽的袍子而已。chloe爱医生,我能明白,可是我不能明白并且真的想不明白医生对chloe的感情。可是爱情这东西,谁能说的明白,太复杂。
我想说,阿曼达的身材真是好啊
姑娘真漂亮啊
amanda is a little scary><
看高跟鞋看到高潮 天!!!!
这女的长的就特适合叫chole
moore和amanda的床戏可以又啊!!!!
年度重口味扯淡片TOP3
妖孽呀~开始还以为是一部俗套的伦理片,后来演变成美艳的女同片,再后来又成了出人命的惊悚片,最后呢,当看到Moore别在发髻上的簪子,才明白其实这是一部别样的爱情片
摩尔的角色不是很喜欢。但是成熟女性的魅力全部体现出来了(¯﹃¯)阿曼达欠火候~
剧情反转还是很棒的,开始以为是老婆请女主抓小三,后来以为是女主勾引老公,最后发现是女主看上老婆为了勾引老婆制造的一系列谎言,最悲剧的是女主以为老婆真的爱上自己,然而老婆其实是更爱她老公的事实。反转反转再反转,女主付出了真心自作聪明耍心机就是个错误,不然最后也不会发生悲剧。
什么乱七八糟的
女人啊!你的疑心到底毁了谁。
可不可以当做《Nathalie》也看过了~ 这是‘文艺’片还是...什么味道都没尝出啊
其实chloe放手的那一幕特写,再放慢点强调就好了。
Amanda的颜是真的可
爱上直女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