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稀碎啊,稀碎,逻辑不通,好多地方都连不上,推进生硬,前面拖沓,最后剧情推进真的好突然,感觉只适合10岁以下,可能他们会觉得好看吧?
唉,能不能来点好编剧了。
有一种当时看杨戬的感觉,但人家杨戬视效至少很好啊。
然后这个剧有一种硬凑CP的感觉吧,那个将军和吹笛子的少年,御姐和甜美。。。
目的不要太明显了。
唉确实是愿意支持中国动画的,但是要是都这个质量,我真是支持不起了。
现在忽然又觉得深海的剧情真的很好了。
【物灵与人,休戚与共】你相信万物有灵吗?
你相信灵会化身为人形与你对话吗?
你相信即便目不能见耳不能听,也依然会有物灵想要传递他/她的情感吗?
《伞少女》就是这样一部在点滴清雅的国风之中不断卷涌开来的渲染式的动画电影。
所谓念物阁,我以为便是【念念有词·物有生命】,所有的独特的物件存放在这一空间之中,他们在自己的主人生命、经历、情感结束之后,开始拥有了自己的生活。
【当伞成为少女】作为拟人动画的一种,为器物赋予拟人的特性其实是一件非常难做到的事情,因为器物的本体是存在于现世之中的,器物本身有自己的专有名称,而当它成为人形之后,也会拥有独特的命名,因为这个名字是被人所唤醒的,同时也是验证着他所拥有的可移动的生命体验,而不仅仅是作为一个器物放置在那里,跟随着人的经历而不断行走。
就像青黛和青罗伞一样,就像忘归和墨玉剑一样。
那作为物体而存在的器具和那作为人类而存在的物灵,也是需要不断的去在这两种不同身份之中来回转还因为前者意味着他们需要延续主人未曾完成的遗憾、心愿、使命等等,而后者则是要活出他们自己。
活出自己何其难矣,人类都很难做到,对这些物件来说在被锻造出来的漫长的一生中,他们是被赋予了更多的非自己的心绪。
所以我们就会看见这些物灵的性情,一方面受到自己主人所经历一切反馈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受到自己作为这个物体的使命的影响。
青黛是因为时代变迁,所以不知道自己的使命应该去往何方,她的主人早已不再是皇室的公主,所以她的职能似乎也在岁月之中变得模糊。
尤其是作为一把象征而不是实用的伞,青黛在整个电影的进程之中,都是在不断寻找自己与他人、与世界如何相处的过程。
忘归则是非常执着的恪守自己的使命,那就是作为剑的使命。
不管是传说还是现实,上古宝剑一出鞘,必定会引来杀戮。
而引来杀戮这件事情本身虽不是剑自己所想的,却是她所现世而成的。
所以随着日复一日的递增,她便把这一切都当做是自己必须要完成的事业。
一个是过于迷茫,另一个则是过于执着。
殊不知物体虽没有支离破碎,其心灵却已是亟待修复,所以便引出了墨阳的故事。
【当伞修复少女】墨阳和青黛一同上路,他们所做的其实并不仅仅是找到忘归,并且把她带回来,因为他们没有任何能力阻止忘归。
但是他们在这个过程中却从需要被帮助的人变成了助人者。
90分钟的电影,中间便给出了他们帮助三位物灵完成心愿的故事:一个是作为离开念物阁的引子,帮助春桃送出他主人的信件,从念物阁来到人世间,其实时移事异早已不同,那个需要送出信件的人也早已魂归故土。
但是那又如何?
思念、情感,不会因为身体的消失而消散。
虽说春桃的模样并没有任何变化,但它却因为自己没有办法完成主人的使命而逐渐变得透明——这是一层缺失。
第二个是修复梨花簪的故事。
修复与还原其实正是见证着时间、情感,母女分别放下芥蒂的种种具象化的体验。
还原到何处?
如何还原?
修复者在其中寄托了怎样的情意,这边需要墨阳与清黛。
站在人类工匠和物灵的角度不断串联。
梨花簪初始的模样便是早已被扭曲之后的样子,那是失去了自己原本如同鹅黄和洁白一般的色彩——这是二层缺失。
第三个则是修复鹰笛的故事。
鹰笛的故事又引出了寻找忘归的主线,如同串珠式的散文结构在第三个故事中又被重新连缀起来。
其实鹰笛原本不想被修复,因为他觉得自己的身上有主人的血迹,想留住这一痕迹,可是物理上的留住与真正将情感、将音乐的留住是两种不同的路径——这是三层缺失。
漫画《伞少女梦谈 》将整个故事延长的更长,青黛以自己的眼,走遍这人间尘世,帮助每一个被遗忘的物件,找到自己的记忆、找回自己的故事、找到主人的使命和情感。
【当伞撑起少女】无论是迷失还是执着,其实都是一种自我的迷踪。
所以古镜的话并非全无道理,古镜便是这样一个没有办法生成物灵的存在,因为他永远无法找到自己的形象。
这倒是让人想起这部动画其实是一个二维风格,尤其是非常具有水墨感的作品。
中国画在青绿山水之间,不是如同西方那样,必须要经过极其强烈的透视感来塑造一种立体的空间,而是在渲染泼墨之中,将一幅画卷的所有时空都腾挪回缓于此。
在这二维空间之上,竟然也能够将重峦叠嶂层层尽数。
最后动画选择“古镜”,用于表达那些在漫长的人生沉浮波折中消散的物件的怨念,其实并无不妥,被镜像化的人生和境遇不是真实存在的,甚至还有可能会扭曲物的情感,但他们也并非完全虚假,那是由信念、由执念、由所念所铸成的。
所以古镜不是被打败的,而是被逐渐修复的。
墨阳进入古镜之内不是为了将它一一击碎,而是通过自己的针线缝补,把它重新变回原状。
沈杰在接受采访的时候就说,这部电影其实是《伞少女梦谈》的前传故事,是那位不断在世间寻觅物件心愿的青黛姑娘的前世。
【因愿未达,物而化形,所求不得,无以善终】。
可是真的是因为心愿未有,才变成人形守护这份情感吗?
物本身的心意,它的主体或许也可因为所见这千般百事而生发心念。
只是物才寄托了人之思念吗?
我看未必,在《伞少女》中柳老板所跳之舞便是<月中仙>,这是浙江小百花越剧院李云霄老师的越歌一曲,现世里的舞蹈在动画中被一点一笔勾勒生花,虽没有物之实体,却有情之灵动万般。
“器物之用不全在天然”这句不该是男主告诉女主,至少不该是在结局的时间点。
而女主的一句“不值”,直接把女主的人设干的稀碎,我当场麻了,个腌入味的恋爱脑。
做个简单的类比,你的朋友家人所有认识在乎的人马上要嘎了,你的对象来拯救,你说“不值”。
忘归的目的是“复仇”,男主的目的是“修物”,他们的目的都是自发的。
女主前期的目的是“陪伴忘归”也就是继承主人的信念,她放忘归走是个非常重要的节点,意味着她放弃了前期目的,而她必须找一个新的目的,否则没有能动性她凭什么当女主?
很好,影片两处暗示,她的将要的新目的是“成为不依靠主人的人类快意江湖匡扶正义”。
一处乌龟的故事,一处女主说把主人的信念化为意愿。
太弱了,绝大部分时刻女主是一头被牵着走的驴。
我的问题,为什么主创把行为高光和语言(思想)高光全部给男主?
我开始制冷了,怎么改。
首先,女主必须是自己找到自己,不能或少量借助外力。
我称之为觉醒三幕第一幕 回忆公主坐在伞下翻阅古书,女主日复一日陪伴,某天她听到公主在一字一句念读,“器物之用不全在天然”,处于混沌状态的女主抓住了一缕思绪,当时的她还不懂,只是默默记住了。
(将军练剑出镜,剑光作为转场直接转到现在镜子里忘归的侧脸上)第二幕乌龟讲故事时,给一个女主思索/向往的镜头,再加一个追问“她是如何做到的呢”。
第三幕雨中忘归点醒女主,忘归背弃主人的意愿,执意复仇,这让女主发觉原来物灵也可以求得自己的愿望,不论对错,但是这太难了,忘归与镜子的堕落交易,她不能,如果有肉身就能做出更大的影响吧,在这里女主就应该出于自我意志注入完全的新的目的。
这个线顺了,经络和立意就通顺了,结局牺牲就有了价值。
女主处在两难时刻,是跳下去救大家救忘归,还是活下去。
变成人的前提是活着,就是要让她纠结、犹豫、私心,不按照原本设定好的程序“全然无我”进行下去,才有了人的特质,有了人性。
有选择就有冲突,有冲突戏就好看。
你说是让一个渴望活着的人去死更有悲剧色彩,还是一个对生死无所谓的人。
这样,一层层递进,“器物之用不全在天然”得女主自己说出来。
男主的作用也不会消散,甚至“不值”也可以保留。
只要改成男主本有一线希望活着,但他选择献祭自己给女主肉身。
(让他提前知道有这回事就好)女主哭“不值”男主笑“我知道这是你的愿望,我一直想完成你们的意愿,可惜……”我去合情合理了,人类和物灵的身份转变,妙啊。
物灵对主人的爱,主人知道吗,不,甚至不知道他们的存在。
而男主这句话相当于给女主,给所有物灵一个爱的回馈。
俗套吗,可能吧。
比现在的情节好多了,可以赚的泪点变多,女主也减弱了人机属性。
再改两点,让cp更好磕第一公主和将军,他们最好有关系,最好是爱情,就设定为他们已经定亲,没来得及结婚就上了战场。
大军未溃,大势已去,国破家亡,将军自刎,公主殉国。
节约篇幅可搞几个青梅竹马闪回镜头,再切到将军兜里一封永远寄不出去的家书。
这样可以多磕一个cp,而且作为将军和公主遗物的剑和伞也就有联系了,是不是更好磕了。
第二伞的宝石碎了,电影里是男主让女主选一颗换上,女主不知道怎么选,最后是男主换上了。
改成男主嘎了之后,女主自己换上的,改点在于,1.女主的回答迟迟,男主再也听不到了 。
2.女主可以选男主眼睛或者忘归眼睛的颜色作为宝石,磕点加一。
3.女主成人,具有肉身,独自修复伞的过程也是灵魂自我救赎找寻本我重新建构的过程。
删几点:1.属实貌美的将军和笛师的戏应该删掉,好磕但无任何新意,流水线cp,一天能写八十个,对主线无用。
2.小梳子戏删掉,老是提她干嘛,搞得我猜她是反派之一,结果是可爱担当,不如和小剪子合并。
3.再删删女主和器物罗里吧嗦无信息量的对话,不用写两大场赞美男主手艺高超的戏,因为后面会重复,删了不影响。
4.那场火干嘛用的,直接引出忘川不行吗,女主冲进去啊,直接上戏啊,人物得动起来不要躺在那里念对白。
主创也想不通吧,所以直接用黑屏转场。
好看点:画风 取材 柳老板跳舞那段bgm挺喜欢忘归最后说“被爱意包围的人,就算迷路,也像是一场旅行”我给一分的原因是它好看的点没有好看到忽视剧情的地步,立意很好,可惜不成立,甚至歪得很。
对于重要角色青黛、忘归的塑造极其失败,小故事衔接粗糙与主线毫无关系,贪多贪足这也想占那也想要,高潮反派没逻辑工具性也不遮掩一下,以至于墨阳、忘归牺牲时我只想笑,而它的叙事不足以让它成为一部电影。
(主要是不值票价)关于我为啥通篇都在说墨阳是男主,他就在男主的地位上,不必掩耳盗铃,但《伞少女》海报画的不是双女主吗。
我的怨恨:你要是纯粹的史就算了,懒得写评价,整这精细的画风和催泪戏腔,太恶毒了。
要是正常人一眼看出草这是史,端上来干嘛,捂鼻跑开,可巧克力包史,只会让人以为它是巧克力,这是啥?
舔一口,味道不错,滋溜一口,我拿给别人也吃吃。
影片一开始对于“物灵”的介绍让我想起另一个国外电影《玩具总动员》,因为它们都是把非生物的东西赋予生命力的概念。
很多人小时候的心灵纯洁无瑕,通常也会把身边的物件看作是有生命的东西,孤独的时候会与其进行玩耍与交流,这也是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中前运算阶段提到的“泛灵论”。
但是通过逐步观看影片又觉得这么类比不是很恰当,因为我国古代早已有“万物有灵”的说法。
而且该影片与《玩具总动员》也有着很大区别的设定:《玩具总动员》是以活着的人身边的多个玩具为生命体开展的故事,而且每个生命的载体是玩具本体;而《伞少女》则是以一个人身边最重要的东西赋予生命,这些人大多为消失或者逝去的状态,并且“物灵”是可以脱离于原物体的存在,相当于物的灵魂,更符合我国古代提出的“形而上学”的概念。
而我认为这也是中国区别于国外独有的浪漫,因为当一个人分别或者去世的时候,他的大多数东西会被带走、遗弃或者焚祭,但是总会有一个对他最重要的器物被保留下来,以此来达到睹物思人的精神寄托。
而国外这种“泛灵论”的手法总是运用在主人公身边的多个物件上,这样便会使感情的赋予分散化,也就是说每个物件平均分到的情感表达可能远不如一件来的强烈。
对于“泛灵论”,除了小朋友,我们可能喜欢逛博物馆的观众深有体会,我们在对文物的观赏中不免会与其进行一种“灵魂交流”,我们在想这个东西是谁当时坐过的马车零件、又是谁家里摆放的精美饰品,他们身上带着哪一段故事和文化要和千百年后的我们诉说?
我们不自觉的将文物赋予了生命,也就是传奇与神秘的色彩。
这点《伞少女》完美的将其具象化的表达出来,我们看到里面每个东西,有贵重的文物,也有很平常的物件,它们的“物灵”都有着属于自己的浪漫故事,正因为我们对古老文明保持着这种浓厚的感情,才有了延续了上下五千年的文化。
除了“泛灵论”的设计外,我还想重点提一下其中表达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伞少女》在上映前一直有着“绝美国风”的宣传,除了二维唯美画风外,我更在意其中内容包含的“国风”,通过电影可以看到其中所有的器物都是我国古代的工艺,比如片中提到的“青罗伞”、“非遗绣台”、“龙鳞装书”、“绒花”、“鹰笛”等等,甚至还看到了“三星堆神树”。
除此之外,一些设定也是蕴含着许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比如“龟甲爷爷”可以知晓万事,就是古代龟甲常用来占卜的作用;比如“月中仙”曲段表达的意境是思念,也是古人经常借月思人的手法,而“物灵”托梦让柳老板理解母亲也是借物抒情、故人托梦的传统思想。
然而还有个很重要的人物也蕴含了古代的思想,就是男主人公“墨阳”,我觉得其中一个起名缘由是因为古代也有个同名的人是铸剑大师,而影片中一个很重要的器物是一把“黑玉剑”,但是我觉得这个释义不足以撑起他在片中的作用之大,因为他维修的不仅仅是剑,而且各种器物,所以我觉得另一个起名缘由是诸子百家里的“墨家”,我们都知道墨家在诸子百家里算是一个很神秘的思想,在诸多只探讨“人文”的思想中,它却蕴含着科学中“术”的思想,但是很可惜没全流传下来,墨家精通机关术,《墨子》多次记载力学、光学等物理学理论,并且擅长制造机械,是有名的工匠流派,而且墨家强调“兼爱非攻”的理念,喜欢和平,所以墨家的思想是非常符合墨阳这个人的,“念物阁”的灯笼也着重写着“墨”字,因此我相信墨阳的名字更符合墨家的观念,而片中始终未露面的墨阳师父我认为可能和我国最著名的木匠鲁班有关,因为《韩非子》记载过墨子与鲁班比拼手艺的故事。
墨阳通过双手拯救了一个又一个故人的重要遗物,挽回了人类的在人世间残存的最后念想,也能让观众对文物修复工作者肃然起敬。
而片中镜子的设计更是突出了一阴一阳、一正一邪的古代阴阳对立观,因为青罗伞和黑玉剑是两个代表相反征兆的器物,而且主人一直是一个人,所以它们的物灵也就通过镜子来进行正与邪的较量。
最后我想谈一个我理解的伏笔,墨阳是唯一可以看见“物灵”的人类,片中并没有明确说明为什么,而片尾似乎给了我答案。
因为墨阳进入了古镜,用生命救出青黛后,青黛便能拿起了东西,成为了人类,而且“龟甲爷爷”也说原来人类愿意为物灵付出生命,这个物灵也便会变成人类,而此时的青黛不光能拿起人类才能够触碰的东西外,她同样还能看见物灵。
那么反过来思考,或许墨阳原本就是物灵,也被某个人类拯救过,他便成为了能看到物灵的人类,只不过可能记忆消失了,他才不知道原因,那么这便也体现了中国古代的一种“轮回”的思想。
同样的证据还有彩蛋,因为“龟甲爷爷”说物灵进入古镜尚有一线生机,而人类进去就会万劫不复,而彩蛋中困在古镜的墨阳并没有陨落,还是存活的状态,或许人类与物灵的大框架设计就是相互转换的过程。
最后声明一下我没有看过原作漫画,影评如有偏颇望理解,希望国产动画越来越好!
这个7月,讨论度最高的电影,不是那些院线大片,而是一部温暖治愈的小清新国漫——《伞少女》本来是冲着CV的全明星阵容和李云霄献唱的越剧片段去看的,没想到还是给了我很大惊喜的。
15年之后的国漫之作全都偏向于3D或2.5D,由于制作技术的问题,画面良莠不齐。
有过令人惊艳的3D作品,也有如鹅厂出的三体动漫一样卡成PPT,僵硬难看。
而伞少女的纯2D动画,画风唯美精致,娟丽秀气,动作流畅自然,让人眼前一亮。
“万物有灵,而生物灵”这个世界观的设定本身就很有意思。
每一个物件都有自己的灵魂,自己的想法,每一个人每一个物背后,都有一段属于自己的故事。
类似的设定,国内有经典网络小说《哑舍》,日漫有《夏目友人帐》,都是温暖治愈的路线。
而伞少女里,也有一段段这样感人的故事,借物喻人,说的是物,体现的却是物背后之人的爱与恨。
小梳子的主人和春桃姑娘、柳老板和她的母亲、将军和他的乐师挚友……都是一段段感人的故事,还有青罗伞青黛和黑玉剑忘归,明明是双生之物,却一个代表和平,一个代表战争,可她们的主人前朝公主和前朝将军,一个离开王室,一个自刎于沙场,却都是在用自己的方式,守护天下和平。
我也看到网上有很多诟病剧情的帖子,诚然这不算一部十全十美的电影。
但正如电影的结局,青黛好像完成了“找自己”的这一升华,从只会贯彻主人的心愿,到变成了有自己的意愿和目标,有了自己要做的事情,带上修复器物的工具,踏上了自己的道路……伞少女的故事,还在延续……剧外的我们,也不妨宽容一点,看待这个故事,也看待中国动漫的更多可能性。
这个电影,我很喜欢。
(PS:如果你坚持看到电影片尾曲之后的彩蛋,你会发现这不仅仅是一部电影,更是一部“非遗百科”,展现了绒花、越剧、唐三彩、青花瓷……等等传统工艺和贯穿电影始终的中式工匠精神,让人动容)(PPS:对了!
彩蛋还有浙江小百花越剧团!
)
对不起,我不是想故意黑伞少女,也不是对大鱼海棠有什么不满。
我只是觉得这两个作品真的很像。
绝美的画面+屎一样的剧情。
前期宣传有多好,看完电影心情就有多糟糕。
电影电影,首先它得讲一个观众能看得懂的故事。
没有故事,光是在画面上面炫技,大家看完只会觉得味同嚼蜡。
当然,如果你还花了超过20元人民币以上,你就会觉得它不仅仅浪费了你的时间,更消耗了你的金钱和生命。
就好像一个包装的再像巧克力样子的屎,吃到嘴里,还是屎,并不会因为包装的像巧克力就真的变成巧克力。
话糙理不糙。
实际就是这样。
伞少女是昨天和朋友一起去电影院看的,还是我推荐她去看的电影。
非常抱歉,给她磕一个,毕竟我不是故意想带她去吃屎的,何况电影票还不便宜。
对比我今天自己去电影院看的点映的《落凡尘》,不吹不黑,人家故事是真的非常完整,人物塑造也是非片面化的。
当然,可能是因为先看完伞少女,所以再去看 《落凡尘》 真的觉得一个是下水道地沟油,一个是三星米其林了。
总而言之,谢谢伞少女给我的教训,我以后再也不会只看宣传画面美就去买票看电影了!!!
好久没有在电影院看到国产二维动画了,简直就给二次元的倾情馈赠!
电影根据高分古风少女漫改编,青罗伞的物灵青黛为实现帮主人守护黑玉剑的愿望,在少年工匠墨阳的帮助下,经历重重险阻,阻止了念物阁的危机。
世间万物,皆为人所使。
物尽其用,方能始终。
物灵、念物阁的概念新奇,让人眼前一亮。
物灵,被主人疼爱珍惜的物件拥有灵性,便可以幻化成人。
若是被主人抛弃丟置,便会流浪世间最终消逝成灰。
都说一个人的死亡并非以生命为终结,被所有人遗忘,才是死亡的开始,物灵,亦是如此。
人多无情,世人对于生杀予夺的贪婪是无穷无尽的;物却有义,为了实现主人的愿望,倾尽全力,忘却自我!
一个人一生可以拥有很多物,但对有些物,他们想做的事,都是主人的愿望,他们带着忠心和对主人的怀念消散于人世间,着实惋惜可惜。
青罗伞华美精致,作为伞的意义本身,是遮风挡雨具备保护的属性;黑玉剑经过烈火锻造,高光时刻就是为主人战斗。
故事里人与物之间,物灵与主人、物灵与物灵之间的情感,温暖又治愈。
自己也因喜看电影收藏了很多周边,虽然没有电影里那样件件珍贵,只是一些海报和票根等小物件,却喜欢的不要不要的,经常会翻箱倒柜拿出来美美宠幸一番,不知道会不会也有可爱的物灵。
电影角色的名字极具古风,画面唯美,从人物到各种小物件,满天落花、还有雨景中的雨滴,包括庭院楼阁,雕梁画栋等做的都十分漂亮精致,就连叶子上露珠这样的小细节都没有放过。
伞少女维持原作极致画风,青罗伞上的纱幔转到我心里去了,完全是视觉盛宴,浓墨淡笔间将古风的唯美展现的淋漓尽致。
从人物情态到服饰随风而动的那种灵动,让人完全沉浸在这幅山水画卷中,被极致东方浪漫美学秒了!
墨阳对青黛一路上互相陪伴,并鼓励青黛勇敢做自己,做一个可以为自己活的物灵。
有人愿意为物灵牺牲生命,物灵就会变成人,墨阳牺牲自己保护青黛,青黛将墨阳的手艺传承,这种双向奔赴的感情最让人感动。
就像片尾里说的那样,即使没有阳光,你也是自己的星辰。
通过对主角青黛的性格和成长经历的描写,展现了少女成长过程中自我认知,并逐渐成熟的过程,关于人生、爱情和友谊方面都有比较深刻的内涵。
就像青黛最后选择了“可能不搭、但我喜欢”的琉璃珠,这种看似小任性其实带着很强的主观意识的选择,听从本心,无问西东。
成长的路上总有风雨,要记得为自己撑一把伞,好好爱自己,愿你我都能勇敢地与自我和解,坚定地为自己做出选择!
《伞少女》刚刚看完,再一次被国漫惊艳到了。
这是我久违的在大荧幕上看二维国漫,精致的画风,绝美的配色,还有可爱的物灵们,故事氛围恰到好处,不得不自豪地夸一句,国风YYDS!
【念物阁奇妙夜】特别喜欢影片前半程在念物阁里的场景,各种精致的古物,各有神态,各有喜忧。
在夜幕十分,他们都开始“活动”起来,颇有一种《博物馆奇妙夜》的感觉。
主创团队很好地运用了“万物有灵”这样的概念,给予各种器物以生命和灵气,观众在荧幕前就能感受到那种生命力。
影片里的男主,对应现代的职业就算是物件修复师吧,很喜欢看墨阳一心一意、耐心细致地修复各种器物,这让我联想到之前看过的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
墨阳作为男主角的魅力,并不在于样貌,而是通过看他认真修复器物的样子,发现他是心思细腻,有同理心的男孩。
他深知这些以及破旧的器物对他们的主人有多么重要的意义,更明白修复好这些器物,对于物灵本身的意义更加重大。
万物有灵,物灵们都是心心念念自己的主人,想在自己主人身边长久陪伴,希望主人快乐幸福,帮主人实现心愿的。
墨阳懂他们,也心疼他们,所以他每一次对器物的修复都尽心尽力,尽最大所能。
墨阳的工匠精神,体现在他精湛的修复能力,更提现在他对万事万物的同理心。
【治愈力和生命力】伴随着电影绝美的画风,跟随着主角的一路旅程见闻,观众也随之开展一场治愈之旅。
青黛是公主的青罗伞,忘归是将军的黑玉剑,她们本是双生物灵,但是又有各自的执念和坚持。
青黛和忘归在雨中对峙的部分很虐心又很值得我们思考。
——即便是作为一心一意心向主人的物灵,心里除了主人之外,有多少在考虑自己呢?
自己的心愿,自己的喜与悲?
就像现实生活里很多人承载他人的期待和喜爱,逐渐忘了自己本身的追求。
——这样的拷问和思考,是成长所必须的。
总体而言,《伞少女》是一部有诚意的国漫,它的可看性不止于唯美的中国风,还有哥是各式可爱角色带给观众的治愈,还有很多能引发我们思考的点,比如家国情怀,比如自我价值,这些都被影片捕捉到,被挖掘,被升华,最终我们都能在这部影片里被治愈,获得力量感。
之所以去看这部电影,还是因为之前b站一直在直播画稿,有时候闲的没事儿会去看看。
客观来说画风是我很喜欢的类型,几个主角配角人物塑造都各有特色,青黛的设定让我幻视哑舍。
再加上阿b大力宣传,就顺便去看一眼,还好心里这么多年对国漫还是有预期的,当个精美ppt来看总不至于太失望。
电影的质量真的挺一言难尽的。
豆瓣有个短评形容的好:“我像是在看大学生的毕业作品”。
不过我得指正一下,这电影的故事水平很可能还比不上真正好看的导演系毕业作品,像《识途》之类相似题材的作品都是要甩这个“小小姐”故事几条街的。
至于“橘势大好”这样的问题,我个人倒是觉得没有太大可以指摘的地方,这部电影在女女方面的描写之所以会受到批评单纯就是因为写的太烂。
随便举几个例子,芳文社的《恋爱小行星》、入间人间的《终将成为你》、京阿尼的《利兹与青鸟》甚至是《玉子爱情故事》里的小绿,别人的情感为什么能写的感人至深,我想这应该不是取向的问题。
而电影的本身给我的感觉用八个字形容会很贴切:心比天高,命比纸薄。
一部95分钟的电影,塞进了包括主线在内的四个故事,每个故事平均分摊的时间不超过25分钟。
时间的不足也同时意味着背景的缺失、人物塑造的不足以及感情线的莫名其妙,具体在电影中的体现就是主角和配角都常常在“发癫”,每个人的行为逻辑都是爆发式的。
女老板一念之下就迷倒男主“谋财害命”;铜镜仅仅因为别人照镜子就心生嫉妒;男主在不知道青黛出铜镜会变成人的前提下就莽撞的送死……
电影里很多逻辑都经不起推敲,而电影却一味的吹捧自己“画面好看”来遮羞,确有挂羊头卖狗肉之嫌。
2016年,在看《大鱼海棠》的时候尚可以说追求画面没有过错,但《大鱼海棠》除了人设在现在看来逆天了,故事还是完整的。
这8年过去,怎么能在剧本方面还有退步的情况出现?
而即使仅仅就画面而言,在我看来《伞少女》的审美也和《大鱼海棠》差距明显。
先不讨论眼睛的画法和瞳孔为什么要做成日漫风,单就女主青黛的整体造型,设计师敢说和《药屋少女的呢喃》一点关系没有?
当然了,和“旋律相似不达到八个乐节就不算抄袭”一样,这都是死无对证的事情。
只能说,《伞少女》是一部把宣发玩明白的电影,这可能也是近期国漫的缩影。
想仿照《大鱼海棠》、《大圣归来》,但人家的优秀很大程度上是“时势造英雄”,拿前朝的剑斩本朝的官多少有点没眼力见了。
想学新海诚玩壁纸狂魔,且不说新海诚从《天气之子》开始自己都玩不明白电影了,哪怕是他的前中期作品,在精美的前提下都有着足够改编小说的剧本。
《言叶之庭》49分钟的故事比《伞少女》95分钟还丰富,那剩下的也不好再由我多说什么了。
只能说今年的国漫电影真就一个能到合格线的都没有,虚伪繁荣的动画市场表象下,掩藏着国产编剧的缺失、文化底蕴的浅薄和刻板印象的底色悲凉。
虽然结尾稍显仓促,但瑕不掩瑜!
制作组是懂武侠!
懂仙侠!
够中二的!
想到了《药屋少女》、《仙剑奇侠传》、《剑侠情缘》、《风云》!
观影节奏舒适异常,倒不是说剧情多么多么感人,就是那种整体氛围的营造,让我泪点爆发(还好强忍住了)。
雷雨刺杀后的相逢一幕,更是可以封神!
物灵物灵物灵,这个设定也太契合我了。
对物件的喜爱、收藏、把玩是从小植根我心底的,记得小时候打架,揍我人没事,可以怂一怂的。
但一旦拉扯我衣服,丢拿我书本,那不好意思,再多人都不怕,再强都要往死干!
于现在,看过了太多人情冷暖。
绝大部分人类对我来说,是不及一只物件重要的。
生命完全没有平等可言,多轻于鸿毛,偶有重过泰山。
想到战国时期,一只茶碗可以抵换一座城池,那放眼现在,我如此言论是大逆不道,冷漠无情嘛?
非也非也,真正把自己当人的还能有几个,我又何必视他们为人?
3.5星,比预期好一些,起码没有什么离奇神经大bug,只是故事本体的体量可能1个小时就够了
剧情台词低幼,受众是初中生的样子,画面像国风动态动漫ppt循环放映
3.5星。2D,画面绝美,精致细腻,每一帧都可以当壁纸。有文物和非遗技艺,绒花那段让人印象深刻。如大家所说,剧本弱,人物的行为动机太弱了,没有强烈冲突,没有看点。以《月中仙》那段为例,本身是个很好很感人的故事,但是短短几个镜头就讲完了,第一遍看的时候真的有点云里雾里。音乐也太现代了,和整体的古风不搭。影院上映的时候没有来得及去看,排片也太少,还是有点可惜,国内的2D动画不多,还是想支持的。
突然发现之前看过忘了记录。题材立意美术剧情都还不错,单人类自愿为了器灵牺牲就非常值得表扬了。但是这个片子结构上和推进完全都是连续剧式的,适合打散做单元剧。台词就是很多国漫的通病,大概主创太爱日漫了,台词写出来都相当中二,配得也普普通通吧。最短板的是音乐,除了戏曲那段还可以,其他仿佛是不知名现代曲库的犄角旮旯里翻出来了一堆其他片的废稿。尤其开头那段,一堆小仙子围着主角飞,配的那音乐……我还以为错进了《冰雪奇缘》的片场……画面上还有人在弹琵琶之类的传统乐器……请问主创团队你看我们哪些传统乐器可以合奏出这种欢乐的和弦啊?《闪光少女》当初要是找你们取取经也没必要那么麻烦了。
画面不错,故事一坨,配乐不行,半小时弃。
一时间,不知道该为美术高兴还是难过…有工资总归算好事吧。
画面很美~然后来来回回哭的泪失禁了都。感恩自己那段时间身体不好没有去影院看,要不咋办啊……我的天…………很理解那把墨玉剑,明明是主人手中征战沙场的利刃,最后却成了结束主人生命的一道寒光。是谁都难以释怀吧……好看又好哭
為國產動畫點讚!好好看,把物靈這件事情講的細膩感人!
对这类电影我给满分,童真多好,美好多好
终于有一部国产动漫终于跳出情情爱爱的范畴了。被大鱼海棠整怕了。
画风真好看啊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念物阁的日常故事可以再挖掘一下,丰富一下,单独出一篇,感觉很有意思很可爱啊。
美术可以,但达不到院线级别,剧情莫名其妙,情绪全靠bgm。做成番会更好,好像哑舍。
今天参加的汉服国风专场,观影氛围太好啦!映后还有交流,大家畅所欲言,油纸伞特别受喜爱,还搞了大抽奖,简直满载而归。再说回电影,以物灵视角为核心,通过青黛与忘归心怀不同愿景的旅途,穿插了一个个小故事,讲述很多传统工艺和无处不在赞扬工匠精神,匠人会用生命来守护传统技艺。画面也很唯美,整体画风娟丽,自带烟雨蒙蒙的温婉江南气息,营造出别具一格的隽永古风感,和今天国风专场好契合呀!
上了一堆价值的文化宣传片我已经不是会为了这个感动的年纪了
好单薄
电影里面的一些画面真的是美爆了,用网上惯用的一句话就是说,电影里面的很多画面都可以直接截图来当背景
没有期待,反而觉得还挺好的,很喜欢前面的两个小故事,要是一直这样云游下去还挺好的,通过修复旧物来治愈人心。后面莫名其妙就出来一个反派,也不知道它图个啥,剧情越来越崩越来越俗,有点遗憾。另外期待节度使和乐师的故事。
我没想与日月争辉,但伞盖所及一定全力守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