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故事,波巴费特的尤其精彩,而且相较于曼达洛人的童年阴影,我更喜欢波巴费特在疗愈中的几段回忆,这种并不短暂的呈现方式塑造了一个伟大的形象。
如果说曼达洛人是特立独行的自由侠,那么波巴费特则是策略统御的领导者。
一个是未知的冒险,另一个则是运筹帷幄之中。
夸一夸最后两集,真的太圆满了,看来增添人气还是要曼达洛人和尤达宝宝嘎嘎,当然主角骑着怪兽战斗也是帅的一批。
得嘞,领袖的辉煌已经见证,此刻再见。
《波巴·费特之书》(The Book of Boba Fett),更应该叫《反派洗白之书》。
Boba Fett以擅用计谋的形象初见于星战宇宙(就是那部奇葩电视电影《星球大战假日特辑》,里面有关Boba坑害星战主角团的动画成为唯一亮点),后在《帝国反击战》首次在电影出场。
他沉默寡言,冷酷无情,连Darth Vader这样的恶霸,都怕他杀得兴起、令赏金目标尸骨不留,特定要求他捉拿Han Solo时“要留活口”(No disintegrations)。
《绝地归来》中,被Han瞎子抓老鼠式送进Sarlacc口中后,Boba好不容易迎来自己当主角的星战真人电视剧。
然而冷血赏金猎人,变成一位重情重义、和蔼可亲的“地方乡贤”。
洗白后的Boba整天搞以德服人,满口嘴炮。
尽管在旧正史中,Boba也一度与所谓“英雄”的主角团体站到同一阵线,但整体而言是还是老谋深算、当机立断,不能简单地用正派、反派来定位。
电视剧完全摧毁了这个形象。
新的Boba老则老矣,却毫无谋略。
请其他黑帮大佬来吃鸿门宴,竟然最后被轻易反水,可怜两名忠心耿耿的“猪头人”被推下悬崖,还有那一堆被反骨仔们白吃掉的丰盛大餐。
单单洗白主角还不够,《波巴·费特之书》采用“全员洗白”为核心创作理念,包括:洗白Wookiee赏金猎人Krrsantan:“大黑K”在新正史漫画《星球大战》系列的原创新反派之一,为Vader、Jabba the Hutt卖过命,跟Obi-Wan Kenobi、Luke Skywalker拼过命。
现在“大黑K”不但加入了Boba团队,甚至被Boba救过两次命后(一次是暗杀Boba未遂Boba放了他一马,一次是最后决战把他救回到掩体),搞不好要欠Boba“生命债”,从此像Chewbacca忠于Han那样,跟着Boba一起“洗心革面”。
半洗白人类赏金猎人Fennec Shand:Fennec最早登场于《曼达洛人》电视剧。
即使她曾与主角Mando为敌,倒不能完全说是反派。
在动画片《异等小队》(The Bad Batch)中更加扮演“有准则赏金猎人”角色,可以说已经没什么“黑”的成分。
不过在《波巴·费特之书》中,Fennec一副对Boba忠心耿耿、死而后已的形象,也还是有点过于伟光正,就算剧集中有所反映她的阴狠(例如建议Boba维持高压治理风格、屠杀黑帮众大佬等)也掰不回来。
半洗白Gamorrean守卫:在《绝地归来》中,猪头守卫用作映衬Jabba的凶横跋扈。
不过剧集主创抓住他们的“忠诚”属性做文章,让他们成为Boba阵营中蠢呼呼、傻憨憨的吉祥物,跟“Baby Yoda”一样绿得可爱。
半洗白猛兽Rancor:主创们也许想说明“没有坏的宠物、只有坏的主人”的道理,在《绝地归来》中吃人无数的大怪兽Rancor,到剧集中变成Boba坐骑(虽然不是同一头),在结局大战中发挥关键作用。
至此,一堆最初创作出来给不同作品的主角(尤其是正传角色)搞破坏的角色或生物,都已经变成本剧“改邪归正”的主角的好搭档了。
另外,本剧中的反派也要被洗白。
那个见风使舵的市长助理在结局一集中找了维修师Peli Motto当靠山,估计以后就给Peli的维修场当个市场总监、媒介总监之类的,再也不用做反派走狗了。
在过去的星战作品中,Boba以忠于自己的特殊价值观、不能轻易以正邪定位而形象鲜明,现在把他搞成一个地方自治楷模,形象转变过于猛烈。
再加上故事发生在黑帮横行的Tatooine,我对故事主线的预期也是一众角色怎样“黑吃黑”,而不是指望主角团因成为地下势力的道德模范而得到歌颂。
就算主创们搞不出《教父》、搞不出《一个字头的诞生》,至少也要做到《古惑仔》的水平——出来混迟早要还(我知道这是《无间道》台词,但有点意义的黑帮片都多少有这种思想),陈浩南当年在铜锣湾快意恩仇,然而爱人、兄弟都没有了,有个所谓地盘“揸Fit”有个鬼用?
现在主创们却是简单粗暴,把Boba搞成个通情达理、德高望重的圣人,打完一场地盘争夺战后还有字面上的“好果子”吃,把我的预期炸得像Razor Crest一样荡然无存。
我曾经高度评价《曼达洛人》剧集所体现出的“朴素伦理观”(猛击回顾: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13056822/)。
“This is the Way”让人豪情万丈。
但《波巴·费特之书》照搬这种玩法就水土不服。
他在电影中台词不多,一句“Han活着比死了更值钱”既表现出他不怯Vader的胆识,又展示了利字当头的个性;他老爸Jango Fett(不用提醒我Jango不是真正的老爸呀)跟满口仁义道德的绝地周旋,差点把Obi-Wan炸成小行星带的一颗微尘。
这种一登场就往超级恶人方向塑造、有老爹恶人血统传承、有大量其他作品构建起游走正邪的复杂角色弧光的人物,到了属于自己的剧集中,竟然要强撑一个有理有据、不怒而威的鬼样,一点也站不住脚,脆弱得就像他没找回自己盔甲时那套纸糊似的替代品一样。
再加上《曼达洛人》中,Mando开口闭口就“This is the Way”,属于朴素伦理观的忠实执行者。
而Boba几次三番表示把“Way”当作鬼话,显然他的正派人行为,就不是由“Way”来驱动。
那么究竟是什么东西令Boba从为钱卖命变成为民请命呢?
本剧完全没有给出可靠的答案。
旧正史有一部小说集,叫《赏金猎人的传说》(Star Wars: Tales of the Bounty Hunters)。
我也写过本书书评,标题就叫《赏金猎人洗白记》,因为《帝国反击战》中被Vader派去追逐Han的六位赏金猎人,有半数都被加入了正面角色的元素。
里面的Boba也是半洗白,但洗出来的是Boba在我们过去心目中那种黑中渗白的复杂形象。
他在结局中与Han互相对峙的那番话,我再次拿出来,让大家看看真正有魅力的Boba。
当时他对Han说:“我不知道,”费特淡淡地说,“敌我之间,很难互信。
也许我们应该继续战斗;也许,汉·索罗,我们应该各走各的,再一次让命运决定谁能活到最后,就像我们年轻时候那样。
”("I do not know," Fett said softly. "Trust is hard, among enemies. Perhaps we should return to the battle; perhaps, Han Solo, we should let fly, and once more let fate decide who will survive, as we did when we were young.")。
一句“敌我之间很难互信”,真实反映Boba当年凭借什么信条,成为令银河闻风丧胆的冷血赏金猎人,反映Boba如何有原则、但又不会被无谓的道德观束缚其达成目标。
要是让《波巴·费特之书》的主创改编,怕不是Boba和Han最后握手言和,然后搞个后记,Han请Boba帮忙的时候,Boba说,“This is on the house.”(“这一票不收费”,剧集中Mando答应帮Boba时的台词)。
其实我也不是反对洗白Boba,只是反对Boba从Sarlacc肚子爬出来后就性情大变。
主创们继续玩朴素伦理观的把戏,充分反映出这部从《曼达洛人》衍生出来的剧集的尴尬定位。
Boba名为主角,最终却更像给Mando搭建继续活动的舞台的苦力。
以Mando为主角的两集争议极大。
如果这100分钟能摊分出来去描写Boba怎样改变观念,本剧恐怕能少挨一点口水。
事实上,在作品主线中突然插入支线的星战作品很多。
例如《星球大战》漫画的时代背景是《新希望》和《帝国反击战》之间,但插入了几期故事,描写Obi-Wan早年隐居Tatooine的经历。
小说《余波》(Aftermath)系列,每几个章节之间会插入一个跟主要故事毫无关系的“插曲”(Interlude)章节,介绍Palpatine驾崩后银河各处发生的事件。
《曼达洛人》和《波巴·费特之书》那位拉风的Freetown警长Cobb Vanth,就最早在“插曲”中登场。
但上述漫画和小说,都是在很长的故事主线中,偶然插入支线内容做点缀。
而《波巴·费特之书》的Mando情节,占了剧集总篇幅近30%,而且让Boba连续两集几乎隐形,这就是彻头彻尾的喧宾夺主。
不说这对主角角色塑造带来的破坏,就叙事节奏来说,本剧也大失平衡。
最后用一张图说明,《波巴·费特之书》为什么最后陷入如此尴尬。
在主创眼里,谁是“亲生儿子”?
谁是“无主孤儿”?
答案一目了然。
仍然是靠简单取胜,而且尤为明显地延续了星战IP受西部片和武士片的类型影响(最后玩了下《金刚》是我没想到的),最为打动我的部分正是最后的决斗,久违的冷兵器战胜了热兵器,不可不谓是对传统的追捧和执念,我不禁想起《七武士》中死在枪口下的四位武士,从塔斯肯部落的桥段,到决斗二人关于时光流逝和身份争论的对话也在明示这些,波巴•费特这一次未免不是圆了这一种遗憾。
对于本剧的评价我看到了两种声音,第一种莫过于夸赞迪士尼把衍生的衍生都做的这么好看,而第二种声音恰恰是表达了对这一点的担忧。
本来,衍生的衍生地位就比较尴尬,就连衍生都像神盾局不能影响主线,更别提这个了。
波巴•费特符合地面老大的形象,主角相却是不够,令人欢呼却也尴尬的实情是这部剧最亮眼的地方确是来自Mando和小朋友,没办法他俩太可爱了,卢克也露足了脸,于是这部剧就是妥妥的曼达洛人2.5季,仍是为曼达洛人做嫁衣,所以我也同意对这个系列未来的担忧。
我所希冀的倒是不高,只要能继续保证现在稳稳不翻车的剧作质量,this is the way,我就能继续看下去,更何况,将要再次见面的可是那位老师傅……
中俄的关系有点像星战里的波巴.菲特和凯德·贝恩。
(以下皆为中二脑补,和同名剧集无关)波巴在最无助的时候跟随了贝恩,做了他的学生。
师父心狠手辣,冷酷无情。
学生无时无刻不想着脱离师父,也看不惯师父的做法。
波巴学艺略有小成便很快和师傅分道扬镳,两人一度交恶,你死我亡。
但是面对强敌,他们又不得不联手,把后背交给对方。
等到大战之后,尘埃落定,他们再在夕阳下来一场快枪手的终极对决,胜者为王。
两声枪响,老师父轰然倒下。
波总仰天长啸,众喽啰纷纷跪下……
《波巴菲特之书》七个章节。
前几个章节很好,回忆和现在穿插讲述这个传奇人物,尤其是和沙人学艺那一章拍的非常棒。
后半段靠曼达洛人来救场,重心马上转移到了曼达洛人,Baby Yoda和卢克这边,波巴菲特变成了曼达洛人第三季的铺垫。
从波巴招募新人开始,尤其是那几个不伦不类的机车人的加入,就毁掉了这部剧的气质。
最后一集几里咣当一顿乱操作,太低幼。
机车一现,画风大变
这部剧显然对波巴菲特这个人物挖掘不够,主创有点偷懒,波巴菲特这么有魅力的人物,你多花点心思,肯定又会成为爆款,在号称波巴菲特之书里,男主角居然只开了个头,后半段别说和曼达洛人比了,戏份居然被女助手Fennec Shand夺去了光彩,很想跟波巴说: 波巴,女助手替你说话,曼达洛人替你打架,究竟,这本书还是写你的吗?
最后,罗德里格斯那些花哨的技巧很不适合导演星战系列剧。
Keep Rodriguez away from Star Wars!
Disney+于2019年推出的星战剧集《曼达洛人》获得了收视口碑双丰收,不仅为迪士尼家的流媒体打开了前路,也为凭空“星球大战”系列创造了一位高人气角色丁·贾伦(Din Djarin)。
虽说老丁的风头一时无两,可对于许多星战迷来说,他这一款造型的真正“人气王”,还得数波巴·费特——现在,专属于他的真人剧集《波巴·费特之书》(The Book of Boba Fett)来了。
该剧依然由乔恩·费儒及《曼达洛人》的团队担当制作,还是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貌似与《曼达洛人》雷同,细看之下却有着不一样的风味:如果说前者是西部片、公路片,那么《波巴·费特之书》便是同样带有科幻元素与史诗气质的西部片、武士片和黑帮片。
【友情提示:下文会有剧透,请酌情阅读。
】为照顾新老观众的观感,首集开头用几个闪回简单交代了波巴的过往。
作为著名赏金猎人詹戈·费特的克隆人,波巴与其他被迅速“催熟长大”的克隆人士兵不同,他被詹戈留在身边当儿子抚养,直到詹戈在电影《克隆人的进攻》里身首异处。
多数人对波巴的记忆,则源于《帝国反击战》和《绝地归来》两部电影,在塔图因乱战中,波巴不慎落入沙漠怪物“沙拉克”的口中,就此杀青。
关于波巴是如何逃出生天,虽然曾经有过几个漫画版本,但按照剧集来看,他是用火焰喷射器烧洞后爬出沙拉克的。
在《曼达洛人》中,波巴救下了重伤的芬尼克·尚德,并从丁·贾伦手里拿回了自己的盔甲,最后回到塔图因干掉了贾巴的继承人比布·福图纳,准备成为新任黑道王者。
波巴艰难逃生后是怎样重振旗鼓的?
自封“老大”后,他又会受到什么挑战?
《波巴·费特之书》用两条时间线分别讲述了波巴的故事,下面咱就分开来瞧瞧。
黑道之路先说说波巴颇为坎坷的黑道生活。
刚坐上塔图因最大城市莫斯埃斯帕“地下之王”位置的波巴,接见了数批觐见者,其中既有乖乖上贡的前雇主达克·斯特拉西,也有派个管家来打招呼的莫克·谢兹市长。
波巴上位后的第一个挑战,便是尽快在莫斯埃斯帕树立自己的威信。
在收服两个猪头…啊不,加莫人保镖后,波巴就立刻带着仅有4人的小团队上街去宣告他的存在了。
从波巴不愿坐轿子的言行来看,他决心要走一条不同于前任的黑道之路:少些恐惧和威慑,多些实干和威望。
尽管他们顺利从圣域堂的加莎夫人(詹妮弗·比尔斯扮成一个提列克人都难掩姿色啊)那儿顺利收到了保护费,但芬尼克还是认为波巴的方略难度大、见效慢。
芬尼克的忧虑不无道理,莫斯埃斯帕经历了太久“贾巴式”的统治,突然换了种更温和的统御风格,容易会被认为软弱可欺。
接下去,借着夜风刺客团的袭击,我们见识了本剧第一场够分量的动作戏,并欣赏了一番在塔图因城市楼顶上的跑酷追逐。
抓回俘虏后,芬尼克借着“兰克兽”的凶名诈出了幕后主使者是莫克市长,一行人又立刻前去兴师问罪。
莫克·谢兹不愧是官场上的人,论讲场面话和养气功夫比波巴强出太多,不但下令干掉了俘虏,给了波巴赏金,还把矛头转向了加莎夫人。
此时波巴最大的劣势是没有多少根基,只能凭借仅有的线索团团转——接着,加莎夫人又把锅甩给了赫特人双胞胎。
随后出场的双胞胎是贾巴的表亲,他们大搞排场的作风,确实更有“当地特色”。
现在问题来了,袭击波巴究竟是谁的主意?
可以说,目前出场的人都有动机:莫克市长想趁着新旧大佬交替之际出现权力真空时,进一步攫取实权,问题是他并不需要下死手;双胞胎最有理由偷袭,但看他们首次见面时的态度,似乎更想先谈谈;加莎夫人说不定也藏着撺掇别人互相残杀、最后自己上位的心,只是看上去过于弱小和顺从。
无论真相如何,波巴都处在风口浪尖之上。
此外,作为角斗士、赏金猎人、雇佣兵保镖的伍基人黑克尔桑坦也出场了,颇为期待他后面出手的风采呢。
沙漠战士相比起上条诡谲刺激的时间线,波巴在沙漠中历练成长的时间线,或许更能代表《波巴·费特之书》的气质。
话说逃生后的波巴真惨,先是被贾瓦人剥去了铠甲,又让塔斯肯人(沙人)绑走做了奴隶,被班萨拖着走,好不容易攒够力气逃跑,还要受罗迪亚人奴隶拖累。
通过波巴再次被抓这场戏,塔斯肯人一改从前相对脸谱化的“野蛮未开化的土著人”形象:他们没有单纯放“狗”或群殴,而是用决斗的方式降伏了波巴。
此举多少让波巴更服帖了一些,随后依靠挖掘黑瓜时格杀一头沙兽救下孩子的举动,波巴得到了部落的尊重和礼待。
塔斯肯人拥有自己的部落文明,尚武、虔诚、顽强,伴随着每日接受首席武士训练的生活,波巴日渐融入了这个部落。
然而,派克人的装运火车过境时带来的枪击,令波巴意识到了塔斯肯人生存环境的严酷……由于塔斯肯人排斥绝大多数先进技术,对火车无计可施,波巴决心帮他们一把。
不得不说,波巴一枪一杖勇闯维修站干掉尼克托人飞车党的戏,真是满满的西部片酒馆范儿。
第二集“截火车”的高潮戏,很难不让人联想到《阿拉伯的劳伦斯》,而这部经典电影又是《沙丘》的灵感来源之一,再结合后面提到的桑桑那香料,可谓是“沙丘上与狼共舞的劳伦斯”了……
波巴的作战计划很简单:把塔斯肯人分成三队,在下次火车过境时,一队人照常开枪射击吸引车上的火力,同时让孩子发信号给远处的另一队伏兵进行二次打击,波巴带领学会驾驶飞艇与跳车的最后一队全速贴靠火车。
在付出一定伤亡后,波巴他们终于登上了塔斯肯人原以为无法追上的“长火龙”。
这场扒火车的戏说穿了很老套,无非是把蒸汽有轨火车换成了悬浮飞车,把快马或摩托换成了飞艇,其他诸如火力压制、车顶打斗等等都是大同小异。
可正是因为这些带着科幻属性的要素替换,令这场火车大劫案又有了新鲜感。
与此同时,这场动作戏的节奏感也很好,尤其是首席战士驾驶飞艇撞车进车厢突袭的部分,配合上波巴慢慢杀到火车头驾驶室急停的咬合,观感非常舒适。
这里还是得再提一嘴《阿拉伯的劳伦斯》,第二集片尾那张塔斯肯人飞奔向损毁火车的原画,分明就是照着电影逐帧画的(感谢豆瓣网友“Tinston”找的图 )……
几次三番地向一部电影致敬,不得不让我联想剧集背后是否所有隐喻。
《阿拉伯的劳伦斯》以一战期间土耳其入侵阿拉伯半岛为背景,讲述了英军情报官劳伦斯带领阿拉伯游击队炸毁铁路,成功使阿拉伯各族维系在一起的故事。
故事背后虽然仍有大国间政治博弈的影子,但影片中反帝反殖民斗争的积极精神也是客观存在的——再看剧中波巴对派克人说的话,同样有点这意思。
考虑到《波巴·费特之书》的西部片属性,这一幕恐怕还有暗示美国西进运动中印第安原住民血泪史的意思,不管剧集最终的落点如何、效果怎样,它的野心都绝对不小。
立完规矩后,波巴放了派克人一马,从此以后,这块土地得由原住民塔斯肯人说了算,过境的走私及贸易盈利,也得分他们一杯羹。
波巴的壮举赢得了族长的认可与接纳。
入夜后,族长向波巴讲述了塔斯肯人的历史:在塔图因环境巨变之后,分崩离析的塔斯肯人分裂成了许多部落,在严酷生态和外来者侵扰下艰难生存。
波巴对此就不乐意了:你们是骁勇无畏的战士,不该这么躲起来处处被动,现在你们也有机器了,加上比任何人都更熟悉这片沙海,你们才是这颗星球上的主人。
这样一看,波巴更有劳伦斯的意思了——如果他真能把四分五裂的塔斯肯人部落联合起来的话。
且不提族长如何看待波巴的构想,眼下他有一件更重要的事做,那就是“送礼”,带波巴去神树完成试炼。
这一段戏的蒙太奇画面选用和切换很见心思,大体上还是考验波巴的意志力和身体素质,同时附带了“彻底认识并接受过去”的功能。
等波巴折了树枝回来时,他就成为了这个部落真正的一员,全身上下穿上密闭的黑衫(不覆脸算是对他的优待),还让首席战士带着制作属于他的战杖。
神树试炼、穿戴黑衣、自制战杖,以及后面围着篝火跳起的战舞,都实实在在地烘托出了所谓的“仪式感”。
可能有人会说这套神神叨叨的玩意儿显得虚头巴脑,但古今中外男女老少吃的就是这一套,全看你整得好不好。
目前看来,《波巴·费特之书》无疑是成功的——本来我不打算写这剧,因为看完第一集后觉得比较平庸,可第二集的质量瞬间提升了许多,这才改变了心意。
把最简单做到最好《波巴·费特之书》免不了要与《曼达洛人》相比较,但它有一个非常致命的劣势:观众的审美疲劳。
这也是该剧上线后反响不够大的重要原因。
想要突破这点,要么在原基础上做得更好,要么探索发展出新的特色,《波巴·费特之书》走的是后一条路。
就拿主题音乐来说,《曼达洛人》是把交响乐和电子乐结合,加入了讯息鼓和长笛等乐器,突出太空史实和西部冒险的气息,而《波巴·费特之书》在此基础上加入了男声的哼唱与集体吟唱,同时加重了鼓点的重击,更富有蛮荒的野性和力量感。
此外,本剧还保留了在片尾放原画的好习惯,再联系起波巴剧中的穿着打扮以及动作风格,丁·贾伦和波巴·费特的区别就慢慢显现了:前者更像是风度翩翩、飘逸神俊的侠客,后者更偏于威风凛凛、深沉浑厚的枭雄,前者使剑,后者佩刀——剧中两人的冷兵器,老丁用的是贝斯卡钢长矛,波巴用的是塔斯肯神木战杖,更显出两人不同的气质。
看到这里就会发现,从《曼达洛人》到《波巴·费特之书》,它们优点都是易可视、易理解的,即尽心尽力(加钞能力)把最简单的东西做到最好。
眼下剧集的故事还有不少疑点,主要是两条时间线以及与星战电影时间线之间的关联:波巴究竟让塔斯肯一族改变了多少?
他是否以体面的方式离开了沙漠(劳伦斯走得可不体面)?
《原力觉醒》等新三部曲中并没有波巴的身影,他黑道大哥的位置坐稳了吗?
要明白,从披上黑袍到穿回盔甲,在这之间波巴的心路可以转好几道坎……故事,还长着呢。
总之,《波巴·费特之书》已经把我的兴致吊起来了,如果后面的几集足够精彩,我还会接着写文的,敬请期待。
【也欢迎关注我的公号“有爱评论区”。
】
本来期望值很高,以为是又一部曼达洛人级别的好剧,没想到第一集只看了几分钟就已经受不鸟了。
节奏拖沓,剧情沉闷。
上来男主一通挨揍,然后不知为何就有了温明娜辅佐,还忠心耿耿。
宝强一样男主像个农民的长相已经让人惊愕,打不过别人还声称以理服人。
打斗的虚假已经超过了抗日神剧,温明娜在神盾局里的英姿哪儿去了?
不敢相信这是卢卡斯工作室出的。
在星战这个本来能翻起轩然大波的IP被糟蹋完之后,它的救星出现了。
几年前开播的曼达洛人引起了观众们的广泛好评,这也为星战IP未来的支线指明了道路。
一年之后推出的曼达洛人第二季也同样收到了大量的好评。
现在到了2022年,迪士尼决定延续这个路线,可是如果单单做曼达洛人第三季热度可能会有所下降,所以懂行的制作组决定将boba fett这个当年热度很高的并且很曼达洛人沾边的角色拉进来,做了一个曼达洛人有一半戏份的boba fett传记。
其实观众们对这种粉丝向大IP剧集的要求很简单,只要你用我们喜欢的角色,里面适当放入情怀要素,然后剧情不要太拉垮就是好剧。
当然这三点这部剧全部都做到了。
迪士尼先是让boba fett起死回生,引足了星战老粉们的关注,再在半途将近期新热度曼达洛人放进来,吸引了可能不是星战迷但知道曼达洛人的观众。
这样一来所有要求都满足了,怎么会缺人看?
在情怀要素这方面没人比星战制作组更懂得炒冷饭。
第一集开头就是boba fett从沙漠中爬出,完美衔接正传中的场景。
接着是他与曼达洛人的并肩作战,这个场面不知是多少星战迷梦中的画面。
在这之后到了曼达洛人的主场,他手中的黑色激光刀是我认为最唯美的星战武器设计,深入人心。
小尤达的回归还有卢克天行者的露面也算是给粉丝的惊喜和回馈。
最后再说说剧情。
前两集回忆过往,再两集现状,再两集曼达洛人,最后两集双厨狂喜,紧凑不拖沓且没有槽点。
且产生了很多名场面,曼达洛人拔黑刀,boba fett的火箭弹,以及小尤达在光剑和链甲间的抉择,属实满足了所有星战迷的畅想。
总价来说,本剧作为ip向的续作是非常成功的,有情怀,有质量,剧情虽然没有很突出的点,但胜在紧凑打点。
评分8.5/10,很推荐:)
《波巴·费特之书》自《曼达洛人》第二季季终集首次亮相以来便不得不迎接来自星战迷们的灵魂拷问:如何让这位自《星球大战:帝国反击战》以来便始终保持着高度神秘感的赏金猎人的后传故事在保持角色辨识度及吸引力的前提下又能延续《曼达洛人》式的星战复兴之路?
随着《波巴·费特之书》季终以及《曼达洛人》第三季帷幕的徐徐降落,这一问题似乎早已被主创们遗落至历史长河中。
《曼达洛人》的成功无疑给“星球大战”这一IP打了一剂强心针——它不仅挽回了众多死忠因为后传三部曲而丧失的忠诚度,而且凭借Din Djarin/The Mandalorian x Grogu/Baby Yoda这一似乎无懈可击的角色羁绊与翔实多元的剧情吸引了大批拥趸,包括Boba Fett以及CG版Luke Skywalker在内的角色加盟也显现出Jon Favreau与Dave Filoni等主创的野心。
但不同于Din Djarin这一几乎白纸一张的形象,Boba Fett早已凭借其早期“人狠话不多”(正传三部曲里一共就讲了五句话)的角色刻画以及之后在包括漫画、小说等的铺垫让其成为星战迷们心目中的冷峻杀手,而最不凑巧的是,在刻画Din Djarin这一角色时主创们便已经从Boba Fett手中借用了其本就不多的角色特质。
主创们很清楚,继续延续Boba Fett旧日形象这一做法也只会在充当配角时适用,一旦在其个人剧中也如法炮制,势必会让许多不太了解这一角色的观众一头雾水:你这不第二个曼达洛人嘛?
于是主创们选择了一条最快捷省时但同时也最容易崩盘的做法:洗白。
当《波巴·费特之书》正式预告中Boba Fett说出“I am not a bounty hunter”以及“Jabba ruled with fear. I intend to rule with respect”这两句程度堪比后传三部曲中年迈的Luke Skywalker扔掉属于自己的光剑一般的台词时,《波巴·费特之书》传递出的洗白气息可谓是有过之而不及。
通常来说,对角色进行洗白这一做法并没有任何问题,比如乔治·卢卡斯便成功将星战经典反派Darth Vader这一角色从杀人不眨眼的邪恶西斯转变成误入歧途但良心未泯的昔日绝地,并在他为了子女的安危而选择与Darth Sidious同归于尽的刻画中实现了角色的升华;但洗白的首要原则便是保持“坏→好”这一过渡的逻辑自洽,而在短短的七集中,主创们似乎完全没兴趣对这一原则展开深层次的探讨。
在这里肯定会有人反驳:前面几集的回忆桥段不就是一种探讨手段吗?
很遗憾,这些回忆桥段都在粗暴传递中失去了效力。
关于Boba Fett如何从沙拉克中逃脱、曼达洛盔甲如何遗失、如何在塔斯肯社团中“涅槃重生”等补充式桥段都基本通过主角在治疗舱中闭目休养的方式展现,这也是我在所有星战真人影视中见过最偷懒最不负责任的叙事模式,更不用说对这种模式的无节制依赖进一步加剧了叙事的断裂感,使得本应该聚焦的塔图因势力纷争在前半段完全被边缘化。
但这些回忆桥段在我看来也并没有很好地起到充实角色形象和解释主角善恶过渡根源的作用。
Boba Fett自从其父Jango Fett身首异处后便已游走在善恶黑白之间数十载,却在逃出沙拉克食道后经历了一百八十度的性情转变,而这一转变似乎在首集逃脱失败后便被主角理所当然地接受。
这一匪夷所思的变化已经不能用一句干瘪的“加入塔斯肯袭击队让你变得软弱”去解释,反倒是凸显了主创们在重塑这一角色时的手足无措,就算在后面连篇累牍地插入铁链封喉、充满《阿拉伯的劳伦斯》元素的塔斯肯夺车战、巧取Slave I等充斥着史诗元素的剧情也无法掩盖角色本身的空洞。
而这种强制洗白的结果就是让角色所作出的一系列举动都变得异常不合理,而这种不合理在大多数情况下甚至赋予了一种降智的效能。
借用豆友@Royma的评论来说,这种不合理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主创们机械套用《曼达洛人》中Din Djarin的朴素伦理观,而无论是刚开始从冷血杀手到五星级市长的一次性过渡、回忆桥段中不惜以牺牲飞船+队友的方式深入沙拉克内部找盔甲的降智操作、还是之后盲目信任塔图因其余势力在外部势力侵略时能搁置争议共御外敌的幼稚思想(直到最后一集之前我一直以为Boba是表面应允实则会在之后黑吃黑,结果看完整部剧后我才知道他是真的不知道这些人会背叛他......),这些脑瘫剧情的效果便是让Boba Fett失去了以往赋予给这位角色的一切特质,在从为钱请命到为民请命的失序过渡中完完全全沦为了一位教科书式的阴阳人。
作为星战宇宙的一部分,《波巴·费特之书》也同样被赋予了介绍新角色的重任,无论是诸如Fennec Shand和Cad Bane等星战迷们如数家珍但却从未真人化的动画角色,还是像几位驾着时速30km/h高对比度喷漆悬浮电瓶车的塔图因超凡战队,在剧中都或好或坏地发挥陪衬添彩的功能,但中途插入的以Din Djarin为绝对主角的2.5集(而最让人讽刺的是,这2.5集恰恰是《波巴·费特之书》中为数不多的高光时刻)不仅让这部剧沦为事实层面上的《曼达洛人》第2.5季,而且反映出主创们在将Boba Fett“现代化”过程中的无所适从。
在这占据近三成的剧集篇幅中,Boba Fett作为这本书的绝对主角成功被边缘化到了几乎隐形的地步,在为Din Djarin与Grogu的父子团聚呐喊的同时,观众们也忘记了聚光灯本应聚焦的个体,从而让原先便不尽人意的叙事结构彻底失去基本的平衡,原先的主角——The Book of Boba Fett这一标题明显借用了圣经里的经书篇名,比如The Book of Job便从头到尾都聚焦于约伯的故事——也在结尾过家家般的大战中降格为一位没有灵魂的工具人,在深绿曼达洛盔甲与塔斯肯长杖逐步被暗光剑与原力遮盖时,《波巴·费特之书》的落幕似乎重新陷入了叙事重心的怪圈。
当然,诸如拉垮的动作指导(其中便包括被外网玩出花来的Star Wars’ most useless spinning)、主角Temuera Morrison过度的表演痕迹(平均一集咬坏一排牙)等明显的缺陷同样降低了这部剧的质量,但没有一件能比主位缺失杀伤力更大。
Boba Fett的泯然众人不单单体现了迪士尼对星战遗产的随意践踏(后传三部曲中对正传三人组的肢解式刻画便是例子),更体现了主创们既有策略的水土不服,以至于《曼达洛人》的乱入更像是临时搬救兵一般匆忙且生硬。
星战真人剧的未来也因为《波巴·费特之书》的叙事溃败而变得稍许暗淡。
波巴肥特之书第五集(✘)曼达洛人第三季第一集(✔)第五集太棒了,一开播IMDB评分满分,因为辣个男人回来了。
这一集讲述了曼哥第二季之后的去向,他到处打听自己氏族生存者的处地(第一季的女铁匠等生存者),果然找到了,女铁匠科普了暗剑的历史和来源,顺便讲述了博卡坦接受光剑后再次成为曼达洛人的领袖,但的能力有限,帝国还是毁灭了曼达洛人的母星(没有主角光环,帝国战斗力上升),这个时候炸鸡叔趁着毁灭曼达洛星可能抢走了暗剑,也揭示了第三季的主题,曼哥虽然为了救咕咕摘下了头盔,但是在氏族信条中还是违背行为,没有任何解释权,只能一个办法那就去曼达洛星泡一泡古老的泉,第三季主要内容可能围绕着这个。
我就好奇这位维兹拉凭自己的能力可以当氏族族长,为什么好好不当氏族长,怎么跑到守望之子这个氏族,大家说一下自己的假设和想法,可能这位维兹拉很小就加入了守望之子。
下一集可能会两种情况:第一种,曼哥会去新绝地武士团圣殿那里看犹达宝宝(小咕咕,有了名字之后有一点习惯不了),由于卢克天行者演员(马克·哈米尔)年过60,特效比较贵,可能不会出现,官方随便编个理由让他缺席(比如去外地招生,或者帮助新共和国处理冲突呀什么的),由其他新共和国时代的绝地武士接待他(希望卡尔出现在新绝地武士团),年幼的开罗人可能客串,曼哥跟小咕咕见面,把他带暂时过属于父子两个人的时间,然后曼哥安心的把礼物给小咕咕,然后离开绝地武士团,去帮波巴打派克人。
也有可能迪士尼觉得特效不是问题那我们可能再次见到年轻版卢克(薛定谔的卢克),要来个全家福最好(汉索罗,莉亚,楚巴卡,但是不太可能)。
但是不要太指望了,上面说的可能第三季我们才能看到,我们的小咕咕可能不会出现,第六集继续讲波巴肥特,关键时刻曼哥回来协助打派克人,跟波巴谈话过程中提一提跟小咕咕见面的事。
评分:前四集综合8.2分,四颗星第五集单独满分,六颗星所以等下一集吧。
马上就过年了,顺便给大家拜个早年!
波巴·费特崛起
曼达洛人2.5季
就那么回事吧,越往后越不能认真。
无聊的一逼
为这碟醋硬包了顿饺子,还给熬成了片儿汤
波巴菲特,史上最挫老大
迪士尼滤镜真可怕,大反派都能洗白还变得怪可爱😓……波霸的故事线很喜欢,可惜半途被曼人抢了风头变成曼达洛人2.5季,心疼波霸😭
第一波霸菲特不是张麻子,他是个职业杀手。迪士尼把原来那个令爵爷都说出“不要碎尸”的波巴菲特 变成了一个会好心解救狱友,一个会为强盗抢劫居民水源而侧目,一个不建立威慑就直接以德服人的好人。真有你的迪士尼。
本来以为是《曼达洛人3》也挺好的,谁知道第六集结尾恶心了一下人,还是好好拍回“波巴费特和温小姐的戏外人生”吧,最后一集的结尾很仓促简陋
本来以为很套路的那种,结果看到第二集波巴被沙人认可的那段,完全被震撼到了
西部风格,巷道战,以德服人…
和曼达洛人差距太大了,廉价B级片导演也只能拍出廉价的B级片,达斯米奇黑心割韭菜破坏IP。看在Grogu和丁贾伦回来的份上给三颗星
只有第六集还可以 波巴线真的无聊…
前四集节奏慢得犹如半百老人吭哧吭哧地爬,直到第五集曼佬归来才好看起来了。
剧情依旧无脑,两次对决其实是比谁腿更粗,但论正经打架,成年人都是渣渣,关键时刻全靠婴幼儿。卢克不要我们宝宝了,那是不是说宝宝就此躲过开罗人了?
这剧如果没有曼达洛人整个就完蛋了
Boba Fett的独立剧被retool成了曼达洛人2.5季。塔图因地下世界的切入点很好,但展开实在是太无趣了,和Mando出现的那几集比起来更是天差地别。罗德里格兹去拍回阿丽塔吧,第一次看星战IP看得这么出戏。
这都拍的啥啊,你们星战观众这么好糊弄的吗。
我陷入了客观评价和疯狂花痴的内心斗争……这是一部好看的Boba Fett剧吗?不是,对角色的刻画似乎不太上心,让观众也像躺在治疗舱一样精神游离,甚至是Shand都更有亮点……为什么要在Boba剧里把Mando拍得这么帅这么好这么直击我萌点???这是什么披着Boba剧外衣的Mando剧啊!!!于是我要把剧劈成两半,前一半3星,后一半5星……秘银锁子甲太有爱了TvT
Bor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