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不错的片子,可是主题升华后却得出一个很荒谬的结论:官员之所以腐败,是老百姓拍马逢迎造成的;官员受贿,是因为老百姓行贿造成的;官员嚣张,是因为老百姓纵容的。
中国的老百姓真是贱啊!
出钱出力让当官的糟蹋自己!
引子 《突围》虽高开低走(详见《突围》为何会高开低走),有很多不足欠缺,但不失一个好剧,还是值得一看。
由《突围》引起我与家人对反贪反腐题材电视剧的兴趣,我们挑选了评分很高的2007年播放的电视剧《高纬度战栗》。
《高纬度战栗》讲述博学的副市长祝磊开枪杀人,并在看守所自杀,他的交代材料牵引着各方的神经。
公安厅刑警总队大案要案支队负责人劳东林为了查案脱掉警服去了陶里根做了盛唐集团的保安经理,与盛唐集团老总饶上都彼此心照不宣各施手段明争暗斗,当案情渐渐明朗马上就要成功之时劳东林不幸被谋杀;从基层调到省公安厅的邵长水11次往返陶里根和省城之间(每次往返1000多公里),从开始阻止劳东林到帮助劳爷,到查劳爷死因,期间各方势力扑朔迷离、迷雾重重。
此片虽然是2007年的,但立意高远,值得思考,不同于其他一般意义的反贪反腐主题电视剧。
它用荧屏语言讲述反贪反腐的不容易,尤其是来自高层的贪腐,官官相护官商勾结。
同时,它用神探劳东林劳爷的迷茫来探讨贪腐表象下更深层次的东西——那就是这些曾经政绩斐然被人称颂的现在却堕落贪腐的官员们,他们为何会走着走着就变质了,他们为什么要贪腐,责任在谁?
如何规避、防止贪腐?
剧中通过劳爷与反腐英雄寿泰求、代省长顾立源的两次谈话给出的解释是:除了官员本身的原因之外,还有他们身边的人的原因,是他们的温顺、供奉、依赖滋养了、助长了他们的贪腐之心,没起到监管的作用,反而推波助澜,他们正是在周边人的推动下一点点地变质,堕落、腐化掉的。
防贪腐,除了官员自身要有坚强的意志,要保持党性,身边的群众也要担负起监管的责任。
注:此图为劳东林劳爷与顾立源在白桦林里的对话 但我们讨论分析,除了剧中上述的两条还不够,还要再加上一条,那就是还要靠制度。
当党性和意志薄弱的时候,当身边的人缺乏勇气的时候,制度上的监管要让其想贪而不能贪,不给贪的机会,这才是真正防贪腐。
怎样制定一个充满力量的制度,一个合理的制度,才是防贪腐防苍蝇老虎的王道。
是人就有弱点,光靠人的主观能动性是绝对不够的。
而绝对的权利必然导致绝对的腐败。
比如,《突围》中这个问题也很突出。
有才干的董事长林满江为何会在中福集团一言堂,纪委书记张继英是否也是推波助澜之一?
在京州中福的干部逆淘汰问题上我就没有看出她应有的作为,在林满江的强势下,她不敢大胆地表示自己的态度,唯唯诺诺。
《高纬度战栗》中顾立源是一个能做事敢做事的好官,在他的带领下陶里根由县变市,改革中饶上都、祝磊是他的左膀右臂,可是随着杰出的政绩和不断高升的前途,同袍的情谊淹没了本应坚守的原则,他利用手中的权利,接二连三地违规操作,越走越远。
《高纬度战栗》现在看来它的许多影视剧手法略显老套,但剧情不错,演员很棒,立意更好。
祝磊的交代材料,不是交代他的冤枉,而是陈述事实,以此为例,引发思考,解决问题。
陶里根,一个高纬度的边境城市,副市长开枪杀人到自杀,牵扯出代省长顾立源、民营企业家饶上都等官商勾结、贪污腐化等一系列的问题。
“高纬度”不仅指事发地点,还指地位、官位,“战栗”的是人心,身居高位要位要时刻保持清醒和持戒,心存敬畏,才能无畏,方能进退有据行有所止。
番外:窗子和镜子的差别 摩天大楼里,一位富翁去见一个哲学家,哲学家将他带到窗前,指着外面问:“向外看,你看到了什么?
”富翁说:“许多人。
” 接着,哲学家将富翁带到一面镜子前,指着镜子又问:“你现在看到了什么?
”富翁说:“我自己。
” 哲学家说:“窗子和镜子都是玻璃,分别在于一层薄薄的银子,但是,正是这一点银子就教你只看到自己而见不到别人了。
”备注:图源网络侵删
很久就加入待看影单了,但是一直没有看,首先是因为时间比较久远,然后就是清晰度不太好,但是看了一集之后就被吸引住了,李雪健老师的表演真的入木三分,而且里面的情绪推进真的完美,有好几次都被感动到了,对于李雪健的孤胆英雄的感动和敬佩。
故事里面穿插的“李主任”真的是点睛之笔,特别佩服“劳爷”的一幕是他说服那个杀人犯缴械投降的那一部分,真的将谈判的技术和劳爷的魄力变现得很出色,很佩服。
唯一觉得不足的地方是,结局结束的太仓促,就最后小半集就结束了,有点太仓促了。
反腐剧这两年改成现实版演绎了,荧屏上反倒少见了,一众婆婆妈妈剧。
这部剧早些年也注意过,但是总没机会完整看完。
这次找出来看,真的相当的好。
节奏把握好,人物也丰满,谜底并不出乎意料,也并不是最最重要的。
这部剧最成功的是演员和导演吧。
作为一名普通的面相学爱好者,不得不说这部剧的演员选得太好了,全都跟人物的命运相吻合。
劳爷,李雪健老师,本身就曾经得过重病,养好身体复出后,佳作很多,低调的同时,亲和力十足,最重要的是在他那张枯瘦干瘪的脸上,正气是不褪的,良善和坚决总是从那张最不出众的脸上溢出,那样的热情纯粹不掺假。
劳爷死后,众人的回忆中,这个人物更加的饱满。
从他一次次的调查和不断的拷问中,打从心底里被他感染,被他的责任心感染,做好自己已然不易,能去关注社会渴望完善社会的心更是难得。
高调的也不多说了,放在心里吧。
但愿这种精神能感染更多人。
饶上都,李强不止一次扮演反角了吧,每次都是老谋深算的样子。
最后一集,觉得他的表演真出彩啊。
当饶架着枪准备射杀邵长水的时候,发现医务人员和所谓的尸体,脸上渐渐绽开笑容,最后不能自控的狂笑。
虽然这是个坏人,虽然他在做着世界上最最狠毒的事情,虽然他的笑容和庆幸是那么的不道德不应该,但是你却能理解,理解这个穷途末路的大恶人最后的狂欢。
李强为嘛常演奸角呢?
感觉跟他的大小眼深眼眶大耳朵无耳垂有很大的关系,总之这张脸不演黑社会奸商就可惜了袁厅长,这张脸注定是要当大官的。
看到袁厅长第一集出场,就特别想知道这个演员的名字,因为面相太好了,和善正义慈祥,如果当官肯定是好官,就怕他这样的面相会不想当官只想做个慈祥的老人。
祝磊,善良纠结的市长,他所信非人,但是却宁可杀人也不肯跟坏人同流合污,这与他定海神针般的佛耳不无关系,这样的耳朵,是一定会悬崖勒马,做不成贪官恶人的。
顾立源,注定会被恶人同化掉的官,那种注定会把持不住的面相啊,可惜了。
但是好在眼神还有的救。
焦副厅长,为什么他成了最大的内鬼,与他大大的眼袋分不开啊,为了自己的孩子劳心费力(最近的李大将军也有这样的眼袋,儿女不省心),坑爹的娃啊。
李主任,确实隐藏的很深,紧锁的眉头和官腔总是让人猜不透,确实是枚高人呐。
曹楠,唉,找老婆要慎重啊,虽然二人年龄拉开了距离,但是这种女孩呆在身边还是很定时炸弹的。
性格神马的不说了,说点虚的吧,面相不行,很不幸张伊青,难做正妻的面相啊,就算跟饶上都是真爱又怎样,窄鼻驼峰都预示了其婚恋之路的崎岖。
当然了演员岳丽娜是郭靖宇导演的妻子,这一点倒是猜到了(演员的面相符合人物,但是现实还是不同的,面相的事情更多的要靠自己把握,祝福)。
张立功,根据我的推断,早年间,张立功,刘义,饶上都等是一个称兄道弟的犯罪组织(黑涩会),并且他们肯定是按年龄论资排辈的,但最终饶上都却后来居上,力压前面几位大哥,为毛?
面相啊老张的面相注定只能年轻时耍耍横,老了倒也积聚了些本事,但绝对不是当老大的料,五官细小紧凑不开阔,没饶上都埋得深想得远。
而做了炮灰的刘义,注定是永远混不出来的老混子,那歪七扭八的面相,一辈子都不会有出息,三分之二的人生都得在牢里度过,出狱了还要被利用,然后被生生的炮灰掉。
这世上的大奸大恶,是需要强劲的广阔的面相支持的,否则你就是想当大恶人都没那本事啊。
邵长水,虽然很想叫他一声邵爷,或许编剧导演也很希望或者说给出了暗示,他早晚会成为劳爷之后的邵爷。
但是很遗憾,劳东林会成为劳爷,但是邵长水却很难成为邵爷。
为毛,还是面相,邵长水会成为老邵,邵队长,但与这个“爷”字是无缘的,这个“爷”字是需要有容乃大的鼻相支撑的,未必够厚重,或许因为积劳成疾,还略显单薄,但是鼻相要有量。
邵队长很可惜的没有。
赵五六,宽阔的脑门预示了这个人是有头脑的,但是中停下停开始略收,M头,彰显了赵队长早年也是位热血的警察,但随着年龄的提升,虽然他的正义感并未减退,但是在仕途上有所发展的心思与热血有时呈此消彼长的态势。
当然了赵五六还是个好警察的,否则劳爷也不会收他做大徒弟。
徐辉,这是个热血的警察,头脑上却又欠缺,但是在查案的时候会很急躁,眼神很狡黠。
(实话说,这个演员的面相有些忘恩负义的架势,我一直以为他会变节的。
)好了,作为一名业余的面相学爱好者,说不深也不敢说太深了。
这些也都是学习面相后的二把刀分析,自娱自乐,不要太当真。
八过,我还是要说,选角的老师也是学面相学的吗!?
怎么能选得那么契合人物啊,佩服啊佩服。
一部影视剧的成功绝对绝对跟面相学有关系的,要选择契合人物命运的演员面相,否则很难得到观众共鸣。
因为面相是一种潜移默化的东西,就算不专门学习,也能感觉到。
面相学是深奥的,二把刀戏说一下,不可当真
剧中劳爷在评价邵长水时用了三个字,“好警察”,怎样才是好警察呢,至少在这部剧中,劳爷告诉我,好警察首先要有坚定的信仰和信念,劳爷为了真相和正义可以脱去警服,舍弃生命,这绝非名利可以驱使,而是为了心中的信仰与信念,没有信仰和信念的人,即使工作能力再出色,也做不好一名好警察。
二是要有过硬的业务能力。
劳爷是全省十大神探之首,公安部二级英模,别人几天破不了的案子,他去现场走上三圈,便圈定了嫌疑人,一名警察要主持正义、揭示真相,没有过硬的业务能力是绝对不行的。
这里的业务能力既指细致的观察、缜密的推理,更指对人心的参悟。
三是要有一颗善良的心。
作为全省大案要案支队的负责人,劳爷一辈子都在与世界上最肮脏、最自私、最邪恶、最凶残的人打交道,但他却不曾忘记和忽视罪犯心中的那一丝善念。
对待罪犯,劳爷不是一味将他们赶尽杀绝,而是让他们真心悔过,甚至唤得浪子回头,对待马三是这样,对待顾立源也是如此,因为在劳爷心里,他们绝非大恶人。
身处黑暗却心怀光明,这就是一名好警察。
1、这部电视剧最后几集的对话探讨了反腐败根源问题,把整部剧的纬度拉高了。
当然高纬度最初的含义是北方高纬度边境地区。
2、劳东林的形象是典型的中国有良心精英的形象,这种人一般人接触不多,但是不少。
社会中坚对社会和国家制度的思考往往带领着社会走,城市需要这些精英,我们需要更多的有道德有能力的劳东林。
3、整部剧最亮眼是劳爷的刻画,让我想起了科恩兄弟的某电影中也有一位“都爷”(都是独立特行的人物)。
劳爷在片中的形象有老公、警察精英、和蔼的长辈( 徐辉 、曹楠、马三)、公司高管、反腐败思考者、惺惺相惜的朋友(邵长水、党员大妈)、部下(老书记)……相当饱满,最后是以对反腐败的质问者升华、总结、收尾。
抛却剧中夹带的某些私货(比如揭发检举制、对民营企业的刻画),劳东林这个形象堪称中国影剧史经典。
4、描写当代边境地区的影视在国内外都有不少。
边境就是人口复杂、地处远离监管之边缘、还有边境给人固有的“危险”的印象,又碰上了劳爷这样的主儿,注定是跌宕起伏的剧本,编剧不错。
非常好看的一部电视剧,发人深省!
本来以为就是普普通通的一个破案剧,万万没想到,后面的电视剧主旨如此的感动。
很少有电视剧是越来越好看的,28-31集简直是封神的存在。
后来看到劳东林做的一些努力,真的是要泪目了。
李雪健老师的演技简直太牛了,每一份无奈,开心,害怕,彷徨,都非常感染人。
一开始进度确实比较慢,但是真的很精彩。
当然,这个剧还是存在一些不合理的情节,但是都是很小的一部分。
我要再说一遍,劳爷太牛了,邵爷太牛了,徐队太牛了,李主任太牛了。
老实说,有些片段值得反复观看。
特别是劳爷的自述 以及28-31集对腐败、群众监督的探讨。
针对剧情说,百姓对于官员的堕落富有监督失察之责,从理论上来说,是这样的。
但实际上,当群众想要行使监督权时,却老是会被打击,被破坏。
所以,百姓还是没有监督权。
什么样的路,一条悲壮的路。
即是我向往的,也是我害怕的。
即是我害怕的,也是我渴求的。
副市长:一念之差,国家失去了一个好老师,一个笨官,一个贪官,一个开枪杀人的官。
我再跟你说最后一句话,一个人一辈子应该选择自己热爱的职业,选择了之后,就不要动摇。
最近重新在看这部剧,好看的剧在看也觉得好看,李雪健饰演的劳爷,帅气、幽默、忠于职责。
讨女人喜欢,先后结了4次婚。
他除去荣誉,孑然一身,走上这条如逆水行舟的侦查之路。
他在白桦林和副省长顾立源的对话振聋发聩。
从老百姓和执法者的角度关注社会,俯瞰罪恶。
李雪健的演技毋庸置疑,很稳很到位,还有王志飞、李强、翟万臣都很👍。
印象深刻的两场戏:劳爷在废弃工厂跟马三的对手戏,真把我看服了,设身处地我是歹徒我可能中途就放下枪了;劳爷跟外省的姓寿老爷子关于改革开放利弊,腐败根源和防治的讨论。
感觉这场戏才是导演或者编剧真正想向观众表达的,如何防治腐败,剧里说是腐败是因为改革开放以后群众观念拜金,自私,周围的人推波助澜,没有进行有效监督,人性的复杂性,多变性。
十多年过去了,现在二十大都过去了,我们提出了另外一种保持队伍纯洁性的方式,即自我革命,比起如今只能靠网络实名举办的日益弱势的群众监督来说,确实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式,但是仍然是人治,领头人至关重要。
吐槽一下,不知道为什么,以前的老剧老是有几个智商堪忧的女性角色,真的很妨碍观剧体验。
陆天明(国家一级编剧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团成员),生于昆明,长于上海。
十岁丧父。
十二岁第一次发表作品。
十四岁离开上海的家,响应号召,去安徽当“祖国第一代有文化的农民”,曾在黄山脚下的小山村里当过两年小学教员;后因病返沪,病愈后又去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边疆,保卫边疆”。
在那儿,当过 农工班班长,师武装参谋,老兵连代理指导员,农场场部宣教组组长。
七十年代初,在一个滴水成冰的冬日里,向农场领导请了七天假,躲进一个不能生火的仓库,写了他一生第一个大型作品:话剧《扬帆万里》。
一九七五年年底奉调进京,就职于中央广播文工团电视剧团编导组。
八十年代初调中央电视台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文学部任专职编剧至今。
主要作品有:中篇小说集《啊,野麻花》;长篇小说《桑那高地的太阳》、《泥日》、《苍天在上》、《木凸》、《大雪无痕》、《省委书记》;电影《走出地平线》;电视剧《华罗庚》(六集)(与人合作)、《不散的军魂》(十集)、《冻土带》(三集)、《苍天在上》(十七集)、《李克农》(十八集)、《闻一多》(七集)、《大雪无痕》(二十集)、《省委书记》(二十集)等等。
一九九九年,在事隔二十多年后,又创作了一个多幕话剧《第十七棵黑杨》,由中国青年艺术剧院在北京首演。
作品曾多次获各种国家奖项。
作为有特殊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1、不算是悬疑剧,只是犯罪剧,探讨高管为啥腐败的问题,有一定深度,位高权重之人被众人追捧奉承,享受权力带来的力量,逐渐迷失初心,走向腐败,高官自我修炼不够是一方面,下位者及普通人对高官的无限奉承也是一方面。2、劳长林为了追查祝磊之死后面的人愿意脱下穿了40年的警服让人敬佩,高位者(袁厅长及以上领导)让他一个人深入虎穴而没有做相应保卫工作让人疑惑,劳长林走后公安厅基本就剩下新来的邵长河一个人在干活,剩下的主要人物就是几个领导,整天云里雾里阻挠劳长林和邵长河,让邵长河来回跑,很多事情没必要让他跑回来说一声又让他回去,折腾。3、劳长林得知邵长河开他的车被枪击像个没事人一样,邵长河描绘出马三的长相画像了、但他自己不认识,马三怎样得知劳长林夫妻在曹不泉酒厂的?都很不合理!
把借刀杀人、仗势欺人、阴险算计等等阴沟蛆勾当算是玩明白了
"我就是觉得每天跟你都有说不完的话" "我也有这种感觉, 这都是因为想听的话没说"
这部剧全靠李雪健硬撑着,明明20集就可以结束非得多拍十集,唯一的悬念是那位保护伞最后几集才出现,最搞笑的是那个军师会被一顿饭功夫稀里糊涂的会脱不了身,最后被控制住并交代问题,啊,无语
太多说教和套路
李雪健老师和王志飞演的太好了!正是有无数公安干警不分昼夜地调查,才让那么多腐败大老虎落马,这部剧放在现在也很有教育意义!只可惜人性的弱点让腐败问题屡禁不止,在金钱的诱惑下需要多大的定力,才能像祝磊那样不为所动!
李雪健的演技已经浸入到空气中,到泥土里了。
一条悲壮的人生路。ps:导演郭靖宇,追、高纬度战栗、我非英雄、刀锋,看来他挺喜欢李强的,不过李强似乎也演不了什么正派角色。
一般
劳爷牺牲前7分,牺牲后9分
虽然是反腐,其实悬念不大,主要说两代干警的努力精神和一些干部的功过是非评价,李雪健有点太使劲了吧
越到后面越觉得这部电视剧很精彩啊……邵长水同志太帅了,劳爷的演技超精彩……还有赵五六,袁厅长一个个都很精彩……
讨论的问题绝不是反腐这么简单,并且给出了自己的答案,真的很不错!
看着感觉很沉重,可也很过瘾
李雪健演技没的说
2024.09.01-09-04 腐败产生的原因,对待zz人物的评价态度。
太适合期末看了,食之无味弃之可惜。郭靖宇用前18集证明他确实有拉出《娘道》的下限,又用后12集证明他同时也有导出《追》的上限。几对老夫少妻的设定真是毫无必要,建议加个副标题《高纬度战栗——妻道》。
x
全程没什么废话,单这点而言要比现在热播的那部反腐剧更好。
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