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怎样的态度来看电影我曾经是个一直做电影梦的骚年,顶着一百万分的困意在大学宿舍夜夜啃食八部半穆赫兰道樱桃滋味,也在公车上颠簸的用小本嗖嗖的记录伟大的小灵感,甚至买DVD没钱吃饭,拒绝谈论商业大片儿,精神洁癖般的装着文艺电影拯救人类灵魂的逼。
这就跟高中把摇滚乐当神佛供奉的时候俩人凑一个月午饭钱买把贝斯搞乐队时的热忱一样。
后来,我以极大的小聪明曲线把持着自己的音乐幻梦。
电影则成了我生活中微不足道的一个小爱好——而且只限于看。
当我无数次的被段子喜剧和类型煽情的片段搞得像神经病一样一会哭一会笑之后我也曾经揉揉肚子擦干眼泪写上两句臭不要脸的恶评。
总体感觉,跟爽完了点根烟开始指手画脚的嫖客无异。
所以有时候我也开始反思,我以怎样的态度来看电影。
电影早已拯救不了我的灵魂了,文学也不能音乐也不能——钱也不能。
因为我根本不需要被拯救,当个堂堂正正的屌丝有怎样的不可以呢?
无非是一场秀,你期待什么,他表演什么,有没有共识,有没有惊喜,这就是整件事情。
我喜欢看赵本山的小品,看他在残障的可怜人身上再踏上两脚也喜欢听郭德纲,听他对够不着的权贵背后吐两口浓痰周立波也不错,就是人恶心了点儿。
恶心就恶心吧,网上免费下载,无非耽误了个把刷微薄的功夫,时不时笑上一下,跟人聊天多个谈资,已经是赚到了。
当然对于一个曾经洁癖过的人,干净的马桶总是让人大便顺畅。
我也希望一直能够享受视觉奇观、体验想象力爆炸、摸索智力竞技、或者是瓷瓷实实的升华一下情怀。
但是不需要也不能够次次高潮。
你会留恋一个床技极佳的炮友,当然不是因为她和你惊天动地的爱过。
风尘虽不及风情高尚,但甩手而去的畅快人人都在心里意淫过。
电影在我心里早就没了“神圣”这标签,我更愿意把他当成酒肉兄弟。
他招我即来,我挥他便去,醉到深处偶吐衷肠,那一时的惊天动地也不会真的成就八拜之交。
电影当然仍是我心目中至高无上的艺术品,遇到心仪已久的好片我会翘首以盼沐浴焚香,结束之后伴着音乐过完根本看不懂的卡斯走入黑场,虔诚的像拥抱着心中女神。
但他也可以是逗你乐的段子、让你骂的婊子。
怎么你还指望他真的爱你?
咳咳,好像还没提一句关于此片。
为了更好的娱乐自己,我必须得把导演梗抓到所以我下了2个不同版本的字幕对比看,再加上对粤语的一点点理解和想象也许大概应该是基本掌握了片子想说的精髓。
所以,我被狠狠的逗乐了。
甚至在杜汶泽电话留言说决不放弃女儿的时候我还感动了甚至我觉的爆炸妹真美好很想试试爆炸糖也可以来盘牛欢喜至于驴大嫂那还是算了我在笑赵本山的时候丝毫不觉得自己也是个屌丝在笑周立波的时候也不觉得自己是个外地硬盘所以看彭浩翔的时候我觉得自己是个香港人也担心奶粉被内地人抢光、觉得吃牛逼操驴子很变态广西人很土鳖粤语粗口很有文化对此,我表示没有鸿沟,可能也没有尊严吧。
但这就是我看电影的态度。
导演当然会选择观众,如果你想体验一场电影的愉悦,你完全可以成为那个目标受众。
当然你会说这是走狗意识,缺少观众的良知?
但是我相信人都辨别美丑的能力,选择属于你的智力范围和接受下限的作品,这是一个观众的基本素质,你不是傻子,你收拾好心情等待的是别人的取悦而不是羞辱或者嘲弄。
这就是我看电影的态度而且笑完之后,我还感慨杜汶泽的文艺气质、邵音音的宝刀不老、雷宇扬的CULT气场、陈静的骚纯相依以及郑中基戏可以收一收和薛凯琪不化妆真屌丝……至于什么叙事方式结构线条镜头语言什么,摊摊手忘了他吧。
这些,足矣。
请问:您是有多不快乐,才忍心再一次而有一次的拒绝被取悦?
这可不是我看电影的态度。
这是一部有《志明与春娇》杨千嬅、有《无间道》杜汶泽、有《我爱香港2012》邵音音、有《3D肉蒲团》叶山豪、有《龙咁威》郑中基,更有香港新晋导演彭浩翔的大烂片。
即使是这么多笑星聚在一起,即使主角杜汶泽还算有所谓的演技,但是,碰上一个这么烂的剧本,的确很难有火花。
最后搞笑不成,搞得观众一头雾。
戏中的重点,会放在有没有插驴这件事上,人与动物配,这一招,已经在《黑镜》中被发挥得彻彻底底,淋漓尽致。
其实,真的没什么新意咯,而且也不会让人觉得好玩,只是觉得恶心。
该剧因有大量粗口,及不少不雅镜头,而没在内地上映。
其实这一点也推高了我的期待。
电影这种东西,不就是越禁越想看个究竟嘛,而且我也承认,彭浩翔是有点想法的人。
结果,大失所望……貌似就是为了粗口而讲粗口,为了低俗而低俗。
整到最后还没个所以然。
最后,不像喜剧片、不像情色片,也不像文艺片。
导演,您到底想说什么?
不涉及主演和导演的某些立场,单纯从故事来看,还是不错的。
例如最开始对现场演讲的学生用手机拍摄的吐槽。
再比如影视公司没钱把场地租给摄影爱好者拍模特。
还有乱改剧情导致投资方翻脸的导演ppt.与其说这是“喜剧”,倒不如说一种无奈,在黑色幽默掩盖下对现实的屈服吧。
阳春白雪三月红,下里巴人千年香。
看电影,也就图个乐,不是吗?
视频版:“大”未必就有多了不起,“小”也可以有小的可爱;我是说彭浩翔的喜剧[sunday]_哔哩哔哩 (゜-゜)つロ 干杯-bilibili《低俗喜剧》是彭浩翔于2012年拍摄的影片,从片名即可看出,这是一部以低俗笑料为卖点的喜剧。
你可以选择享受影片中密集的粗口段子,也可以继续演出你受难般的严肃表情,在拒绝这个世上任何微小的快乐和喜悦中度过一生。
毕竟,这是你的选择。
彭导用《低俗喜剧》描绘了电影圈里的种种:电影监制是一撮缓和各部门磨擦的阴毛,电影导演没戏拍,只能靠开赌档维生,投资者是迷恋艳星邵音音的黑社会,女星靠口交才有演出机会……在这种畸形的生态环境下,彭浩翔仍发出最真诚的宣言:究竟一个人可以为电影付出什么,可以牺牲到何种程度?
在《低俗喜剧》中,监制可以为电影去X一头骡子。
你可以选择接受这些浮夸的设定,也可以选择占据道德高地,鬼哭狼嚎,痛斥礼崩乐坏、人心不古。
你很可能会如此,对吧?
因为这是你一贯的作风,椅子上没有钉子的普通观众,会被影片天马行空的剧情吸引,并从那些低俗恶搞、重口段子、三俗画面中获得非常肤浅的享乐。
而且这毫无问题。
为什么?
因为彭浩翔知道不是每部电影都要拍成《霸王别姬》,然后去角逐金熊金狮金棕榈。
这部影片是拍来消遣的,不是拍来给学院评审的。
你真的以为编剧和导演是想要拍一部大师作品吗?
当然不是如此。
所以,请闭上你的嘴吧!
注意,这部影片没有要成为经典的任何企图。
它是一部90分钟的喜剧,一堆演员在那里耍宝卖贱,开黄腔,只是为了让你放松神经。
所以,你何不放下你那高高在上的姿态,或者是其他什么操蛋姿势。
其实,如果你能舍弃你那道貌岸然的态度,放松片刻,你也是能够享受到影片中的低俗笑料的。
(你个傻屌)。
没错,我说的不是电影,我也没打算说电影。
我要说的是你。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你就变了。
你遗失了你童年时的好奇心,枯萎成了洋洋自得的渣滓。
你翻着白眼,对着那些只想坐在黑暗的电影院里,嚼几口爆米花儿,暂时逃开残酷现实的人,指手画脚,夸夸其谈。
说真的,你扪心自问,把生活搞得这么艰难真的能让你感觉良好吗?
你应该明白,这就是为什么大家不喜欢你,对吧!
每次你去指点江山,批评通俗文化时,你都是在让你的朋友躲你更远一些。
继续努力,保持下去。
总有一天,你会独自一人,默默地吞下自己所有的怨气和愤恨。
你知道这些怨气和愤恨,最终会发泄在谁的身上,没错,就是你自己。
你会厌恶你自己。
一个月离职三次的我染上了每天早上八点钟起床的坏习惯最操蛋的是晚上刷牙已经坚持了半年但还时不时蹦出不太想刷的念头。
我自认为这来源于焦虑不找工作会饿死而不刷牙则不会更可怕的是每天八点自然醒在某些人看来是求之不得的。
对工作的厌恶让我在上家公司的鸡汤中清醒看到自己前半生的一个个错误选择只换来别人实在无法与我沟通后被迫说出的忠言。
最近听到的很有意思的一句话就是艺术院校的学生之所以没成名的占多数是因为他们对艺术这个形态的执着。
这句话和今天早上看的《低俗喜剧》真他妈绝配因为彭浩翔估计就是以前这样后来才明白艺术其实只属于自己的人。
我对其中杜汶泽前妻说他上学时候把饭钱拿去看电影而问她借钱吃饭的片段很有印象因为杜汶泽就是一个所谓为爱好打工的的电影监制。
电影里解释为爱好打工=付不起女儿抚养费见不到女儿=向就要看三级片的内地土豪低头=吃牛欢喜逼与兽交被枪指头=被前妻指责人生=要把投资商爱骡加在自己电影里=用自己奇耻大辱炒作新片。
这片在豆瓣上只有6.3及格分所有打一分的评论基本都是一个观点那就是彭浩翔不想再拍电影了而且还把粗鄙不堪的东西搬上台面作为香港电影文化的一部分当然还诟病了影片上映时他在微博上的宣传攻势。
观众其实说的没错跟《出埃及记》相比《低俗喜剧》太线性也太直白没有意味深长的镜头只有直抒胸臆的黄段子。
可玩了大半辈子黑色幽默的彭浩翔其实也没毛病《低俗喜剧》够荒诞够黑色够剧情不觉中给了那些盯着陈静E奶听着黄段子笑出声的人一记记响亮的耳光还让他们不自知。
锅只能让摆什么姿势都差点意思的艺术来背谁让你没有一个端庄的姿态什么解释都可以当做标准答案?
这让我一度想到《让子弹飞》如果问那些给《低俗喜剧》打一分的“彭浩翔是不是应该去姜文那儿补补课?
”Ta们会怎么回答?
一个故意让你回味一个你轻易不会回味所以就一般不去回味到底哪个才更有被回味的价值或者说哪个才更“艺术”?
三个问题求的都是一个答案——不管男的女的都他妈好色成性没一个奔着电影去的。
一如既往的彭导风格。
他的叙事风格一向都是非传统,这部也是。
整个故事说穿了也是极其的简单。
虽然看过他的几部作品,对他的“三俗”也早有心理准备,但还是被这一部的大尺度给吓了一跳。
看的字幕翻译很给力,把各种原汁原味都翻译了出来,让人嗔目结舌。
不知道为何豆瓣评分如此之低。
虽然这一部笑点大多是低俗点,但毕竟还是有笑点,评分七点几才算是正常吧。
最后我就知道一定有彩蛋!!
亮瞎了我的眼……
这个片子的结构很独特,我想从头捋捋顺。
首先,彭浩翔这次是想讲一个监制的故事,阐述一个监制的工作和生活状态。
最简单的就是从头到尾讲述监制拍一套电影的前前后后,从找投资到最后上映。
同时还要贯穿这个监制的私人生活,所以中间穿插了他的前妻、女儿、新任女友,包括那个助理。
所有这些事情串联起来,便可以轻松一窥一名香港电影监制的生活状态的全部。
但是就这么平铺直叙的讲一个人的故事太没趣,这个世界上每个人每行每业都有自己的故事,用怎样的形式把普通的故事故事讲得有趣而引人入胜就是彭导发挥才华的地方。
他用了cult应有的伎俩:黑色,悬疑,幽默。
可能是去浸会大学给电影学院的学生做过类似的讲座,用监制本人自己讲故事给观众听,一边口头讲(实际上起到评论时事件、卖关子、转场、推进剧情的作用),一边用影像做插叙。
让影片主角站出来亲自充当讲故事的人,吸引观众,与讲座的观众对话就是在与电影观众对话。
这种串联结构的线索的这种做法,我不知道西方哪部片子有过异曲同工的做法,但起码对我来讲颇具新鲜感。
这样的影片结构把一个普通的故事讲的高端大气上档次,充满铺垫、悬疑和惊喜,我在这里先给彭导一记掌声。
同时,作为一部电影cult片,片中很多小的桥段也很出彩。
印象蛮深的是拍驴屁处,两人抽完烟后“赶赴刑场”的悲壮场面,镜头慢放,配悲壮音乐,男主角再夸张的转身、甩甩下衣摆、大跨步······多么一幅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的场面。
事实上,这种用法很多导演都用过,但依旧屡试不爽,效果不错。
印象最深的就是姜文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一帮小孩儿要去找敌方小孩儿干架,大半夜的,一行男仔从大院城墙一个个慢动作走出,国际歌响起,把男孩儿青少年时期那英雄情结怀了一把大大的旧啊。
但事实上,cult片是很容易被烂导演拍成低俗非喜剧的,但这部低俗喜剧显然超出了它片名的期望。
7.0/10 分。。。
豆瓣加一星,给4星。
前面真的比较搞笑。
个人觉得很不错,很有创意,至少这种题材(指拍摄电影的台前幕后消息和情况)就很少。
邵音音的片子我没看过,这里她出来的时候,简直吓了我一大跳,以为是故意这样化妆的。
后来我才知道她是整容失败。
真的太丑了。
还好有陈静压压惊。
杜汶泽这个人的个人道德,我毫不了解,也没兴趣。。。
我在这部片子里看了,觉得他演得可圈可点,值得表扬,演技秒杀内地所有当红小鲜肉。。。
平心而论,作为一个香港电影骨灰级粉丝,还是非常喜欢彭浩翔的。
整部电影下来,除了杜汶泽和爆炸糖那条奇怪的感情线,整部电影堪称完美。
这部电影是会讲粤语的观众的盛宴,所有骂人的字眼都齐哂,最喜欢林雪的口气,对于会粤语的观众来说,真的引起不错观感体验!
这部电影志在揭露电影圈的丑相,真的无比佩服电影人的勇气,相比于内地电影的制度的隐晦,我向往香港对电影的自由度。
个人认为这部电影是郑中基的演技巅峰,这个被电影耽误的歌手,在电影方面亦交出了不错的作品。
把痞气演得丝丝入扣。
只有我一个人听到FI的声音就有点硬硬地吗?
我相信不是,彭浩翔真是绝,明知少女FI演技不好,就让她演这个有点尴尬的角色,把尴尬当特点,确实高招,搞到我再唔敢轻易讲个吊字。
这个性感尤物真的好美,除了台词有些尴尬和感情线无聊,确实令我们这些麻甩佬赏心悦目。
这部电影是彭浩翔回归之作,令人感觉那个拍《买凶拍人》,《维多利亚一号》的人从未离开过,王晶曾做过无数商业奇迹,相信彭浩翔亦能吧!
电影不只是高雅的。
最后还是很向往香港对电影的自由度。
低俗喜劇弊就弊在它只有低俗,沒有喜劇.就算是彭浩翔為電影做的那些預告片.那些訪談節目.都要比電影本身好笑上千萬倍他一直強調不是為了粗口而粗口.但我们要的是好笑.我承認在好笑的時候加多幾句粗口有時真係會更好笑.但在不好笑時就算你全部都係粗口都係唔好笑.笑的是笑話本身好笑而不是粗口本身好笑. 買凶拍人才是成功的示範.對彭浩翔真是太失望.試問聲屌騾仔同爆炸糖好笑在哪兒?!?!我的反應頂多就是:哦 是,我是不會覺得很核突 但是這件事本身就不好笑不有趣.有人總是說:你唔識粵語就冇資格評論,係. 但是我覺得呢部片真係唔好笑.是部戲本身唔好笑.本身唔好笑嘅嘢就算加幾多粗口都係唔好笑. 這部片也不是拍給誰看.是為你那份可憐的自豪感?與人不同?就你能聽的懂?別人都聽不懂?想想買凶拍人那些粗口笑料.那段去咸片的名稱.每個拿出來都可以秒殺這部片.我的不會粵語的朋友個個笑到撲街.這部片能做到嗎?你們只是被彭浩翔利用了.
爆炸糖是亮点,为啥我觉得女主长的很像杨幂呢?
真的没啥意思,一直靠口述加回忆,除了郑出现那段,有些搞笑……
没什么意思,感觉诚意不够
爆炸糖
虽然好多人都高喊着烂片 但是此片深得我心 哈哈 怎么烂了?难不成你们不喜欢就是烂片 ?这片子又让我找到一些以前看青春梦工厂的感觉。
俗的不彻底嘛,可能这就是国人的底线,凯文·史密斯早就操过驴了;彭浩翔有强烈的黄片女主角情节~
我真的蛮喜欢彭导的段子的,不管是牛欢喜,还是不要弯腰捡肥皂。总之,不管是拍电影还是写程序还是卖罩杯,大家都是混口饭的,容易吗?!
某字幕有滴难抓X毛。有广西嗨屎诶——广西人~香港(广东)的东北淫。得把口那位像函数和加薪的混合? 净拍些不三级的三级片。
再一次, 所謂「本土」特色只淪為轉喻的呈現。這種低俗為香港人帶來什麼?如果說是影片訴說香港電影人北上合拍有著「屌騾仔」的創傷經歷, 那麼他也忘記了自己也是既得利益者,而且影片衍生太多旁枝。
6.1;用大學交流會把段子連起來的想法有趣,雖然有些作弊。總之,驢子的想法應該同時致敬了牛群馮鞏以及Kevin Smith吧
三俗也好,地域党也好,市井不就是这个味嘛。
断片!
丢
片中监制心术不正,被钱利诱,说的就是大陆和两地一些包括导演自己本身在内的想通过电影捞笔热钱的人。
“电影是一种虚荣的工业。”/喜欢杜汶泽~/爆炸糖(嘿嘿,嘿嘿)/在我看来,片头的观众警示就是彭浩翔的不自信
唯一的卖点就是粤语粗口。
好笑但没意义
作为彭浩翔粉丝看到很多差评心有戚戚。没想到看得特别爽。非常喜欢。比矫情的《春娇与志明》好百倍!除了粗口卖肉与无厘头,更是对香港电影圈的讽刺。无数的恶搞与致敬:电影断片、三级片,还有结尾让人喷饭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想起了才华横溢的《买凶拍人》《AV》,彭浩翔再玩有脑低俗让我欣慰
再说一遍,以今时今日得便宜卖乖的彭浩翔的水准和诚意,没资格评弹任何一个电影工作者,对,任何一个都不行。连走路上一边走神一边聊天一边睡觉一边看都嫌。
「當一個城市成為文化沙漠不可怕,但卻把低俗與粗口變成一種文化,變成一種"純本土製作"的驕傲的時候,那就可怕了!哪個地方沒有一些獨特的粗口啊?擺上檯面來說就太过了。且堂而皇之的稱之為"文化保育"或"集體回憶"就更可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