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堺雅人的时候,就看到了自己。
从查出抑郁症到现在一个多月,经历了叔所有的表现。
连头发也永远和叔一样,翘起来一撮。
别人说起来,也只是按一下,但其实并不介意,也无心介意。
吃不下饭。
最差的时候,是真的一点都吃不下。
看着同事和朋友吃得很香的时候,是真的很羡慕。
别人大口吃菜的样子,自己什么时候才能有哪?
在公司还是和代理和领导点头哈腰。
明明很不想做,很压抑,却还是告诉自己不能不去上班,还有很多活儿等着我。
连朋友叫我看病的那天还在想着想考上岗证,我怎么能不去公司哪。
后来一些同事知道了,他们会像卷发男一样,帮着分担了你的部分工作。
你会觉得有点爽,不用干了。
却也觉得自己的价值越来越小,开始怀疑担心自己这样怎么办,以后还要怎么在社会生活立足。
刚开始吃药的时候也是,难受得直不起来,时刻都觉得自己要吐出来。
后来领导让我回家休息了。
我想着我下午约好的代理还没有去怎么办。
最后小徒弟说他替我去了。
我觉得很难过,因为我生病拖累了大家。
小徒弟拍着我的背说,这不都是互相帮助嘛。
然后我坐在我的座位上眼泪刷刷地就往下掉。
也就几秒钟的时候,好几行眼泪往下掉。
电影里的叔和小晴坐地铁最后一天去上班,小晴说老公你好厉害,这么多年你都是这么挤着去上班的。
然后叔的眼泪在地铁中就肆无忌惮地往下掉了。
有时候情绪来了,不管在哪来,就是会这样。
然后你开始吃药。
慢慢接受这个事实。
第一个礼拜经历了痛苦的和父母坦白之后,看到他们神伤我也非常难过。
我觉得我毁了他们的三观,让他们很操心。
我看到他们难过,我也非常非常难过。
我抱着我爸死命地哭,哭到那段时间整个人都是肿的。
朋友也关心你。
领导和同事也关照着你。
你突然觉得世界好像一下子就变明媚了。
在第二个礼拜的时候,叔突然就心情大好。
可是后来他又反复了,心情又down回去了。
没错,就是这样。
在经历了世界晴天之后,你发现谁都帮不了你,医生也只能给你开药。
朋友的关心会较少频率,你也不好意思一直打扰别人。
然后你发现一切都回到了原点。
你不能像叔那样辞职,没有一个老婆这么关怀你,没有那样的岳父岳母。
你还是像没有并宣判抑郁症之前一样。
但是好像一切又都不一样了。
连确诊的那段也很真实。
真的被医生确诊的时候,好像还松了口气。
好歹,之前的种种都有了解释。
叔的哥哥的出现,也是这个社会很多人的缩影。
“男子汉大丈夫,就是要扛很多东西。
”“你看起来很精神啊,没我想象的那样严重。
”社会无形之中会给你压力。
虽然得抑郁症只是一种心灵感冒、精神感冒。
但这个病似乎还是有倾向性地会在本身就敏感细腻的人身上发生,就好比这些人的免疫力比较差容易感冒。
之后,当你发现一切回到原点的时候,你开始疑惑。
之后,你究竟可以做什么。
你还能做什么。
觉得自己特别没用。
看到别人都在往前走,为生活努力,赚更多的钱,被更多的猎头发现。
可是自己却特别没用,要吃很多很多的药,还是没能改变任何的现状,没有换工作(治疗三:改变现有的环境),没有搬出家里,没有往梦想在努力。
其实小晴说她自己的时候,我也有所感悟。
小晴说,以前一直在老家,是个没有自信的人,又是个特别懒的人。
直到她到了东京学画画,那是她一辈子做的最勇敢的事。
或许,真的要踏出自己的舒适圈,才能真的有所改变。
可是电影里面说的:我才不努力哪。
”如果觉得痛苦,那就不要努力了,保持平常心就好了。
”这好像才是我的人身观。
不是消极啃老。
可是真的好想给自己的人生按下暂停键。
我也希望可以辞职或者修养一段时间。
但是转而一想,又觉得自己是在逃避。
看到别人都在努力工作,真的会产生叔那样“对不起社会”的感觉。
最后一段堺雅人的发言:“要说这个病教会我的事,真的有很多很多。
其中一个,无论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都是能够以最真实地生存着的自己而感到自豪和骄傲的。
不论是因为病痛而苦闷的人,还是在周围支持着他们的人,他们的生活姿态本身,就应当是一件十分值得骄傲的事。
”“这本书中描述了很多我丢人的姿态,还有令人感到羞耻的姿态。
可是我,对于其中种种的自己,甚至包括自暴自弃,自感羞耻的自己,如今都感到些许的自豪。
我并没有痊愈。
此后的日子,也打算更加得心应手地去对付这个麻烦的病。
大概如此,才是寻找自己最好的一个方法吧。
“
每年到了开春,伴随着花儿们的绽放,地方报纸新闻里出现频率最多的便是某某大学一名学生跳楼自杀的消息。
身在大学众多的武汉,这样的事情也就似乎翻倍地多。
自杀的原因各不相同,但大都可以归结为生活学习感情上的不顺遂。
后来看日剧里,知道了“五月病”的概念,放在我们这也是通用的。
毕业季作为学生的自杀高峰期并不难以理解。
人到告别当下需要出发去别处的时候总是会格外惆怅,以前不曾想得事情不曾考虑过的现实这会全都一股脑地出现在眼前。
就像是寒暑假的家庭作业,刚放假时觉着用个一两天就可以做完,到了快开学,才发现前所未有的多。
现实这东西,一想起来就不免让人长吁短叹,没有旁人的对比还好,在毕业季里,当大家都摆在一起,比较时,对比就出来了:谁谁要出国,谁谁上了名校的研究生,谁谁签了年薪多少万的公司,谁谁考上了国家公务员,在看自己这边,完全一三无人员,再没心没肺也会在晚上沾上枕头时感叹下。
当着感叹长时间的持续,当这对比之下愈发觉着自己卑微的心情蔓延着,以前新闻上看到的,“某某因为找不到工作跳楼自杀”之类那时觉得不可思议不能理解的事情,在此刻突然觉着可以体会他们的心境了,黑漆漆的内心控制不住地浮现出“啊,好想死”,“死了就没这么烦恼痛苦了”等的字样。
于是在看到《丈夫得了忧郁症》里,堺雅人拿着水果刀指着自己,迷茫地说着“啊,好想死”时,我不厚道地“扑哧”了下,继而觉着这片亲切动人起来。
雅人叔在里面得了忧郁症,具体是什么原因得了,没有详细说出。
但是人物的性格,工作的环境都为这个忧郁症埋下伏笔。
干男是个依星期几决定今天的领带和食物的一丝不苟的人,在细节上格外较真,日本上班族天然的高压环境和每天上班俨然沙丁鱼般的挤压,日复一日,难免会心生出“活着究竟是什么”般的感叹和疑问。
若是粗神经的人,这疑问如同打出的喷嚏,霎那即逝。
但对于心思细腻的人,特别是容易钻牛角尖的人,这本是喷嚏的事则加重衍化成了“心灵上的感冒”。
于是,平日里脸上的云淡风轻变成了现在的愁云惨淡,平日里擅长的料理突然不会做了,日复一日做着的“沙丁鱼”不干了,切乳酪的刀控制不住地想要对着自己,不知怎么得想得尽是“啊,好想死”的事。
被医生诊断出“忧郁症”。
从第一次认识到这个病。
说到忧郁症,我之前总觉着是离我很遥远的事情,大概很多人也是这样想的:这不是自己和自己过不去,心思太多造成的吗。
但正如电影里所言,这其实是人人都可能得的病。
在名为人生的道路上行走,如同超级玛丽闯关,会幸运的得到金币,吃大蘑菇,踩飞乌龟等障碍,一路畅通前行;也会不小心被乌龟袭击,掉到阴沟里。
于是,挫折,失败,晴天霹雳牵扯出的迷茫,无助,世事无常,对自己的不认同等赶也赶不掉的情绪笼罩着自己。
像是电影里蒙在被子里哭泣的干男,说着自己的没用,说着自己的渺小,说着自己“什么事情也干不了”。
这样的场景不陌生,在某些时刻它来临,掐住你的脖子,击打你的心脏,“我什么也不是,死了也不会有人在意”“不想前行了,太累了”某些时刻真想就此停住,未来太远,死亡却很近。
这种想死的心情不是小学“热死了累死了烦死了”,不是赶作业大叫“要死了”不是“让我搭一班会爆炸的飞机,飞到台湾之前就炸死”,这种心情是站在阳台,想到那些跳楼自杀的人,想到翻下去会是怎样,是电影里踱步到栏杆外的干男。
“啊,好想死”似乎是越大越有的体会,似乎不是电影里干男才会有的体会,虽不是说我们都有忧郁症,但这种忧郁的心情却是或多或少都曾共有的感触。
但正如电影里小葵所言“不去想忧郁症的原因,而是想它的意义。
”干男在妻子的打气中,渐渐走出了阴霾,虽不是说就此痊愈,但似乎已过了最黑的深夜,天空已泛白。
“啊,好想死”后;站在阳台,想着翻下去也不错之后;在别人的衬托下,觉着自己渺小找不到生存的意义之后,我们会做些什么呢。
除了少数人真得会就此执行外,大抵我们会洗个热水澡,睡个觉,然后第二天继续该干啥就干啥。
并不是伤痛就此没了,并不是就此就觉着自己伟大了,只是或许人是有自愈能力的,睡觉是能治病的,或许“明天又是新的一天”这句话是对的。
“能一直完好无所便是价值所在”电影里,小葵对着丈夫说。
不起眼的粗糙玻璃瓶隔着数十年上百年依然完好无所地被现实人所看到,它的粗糙它的不精致也沾染着时间的磨砺自成一种风格。
那么,人也是这样,能够完好无所,能够在“啊,好想死”后,依然拨开心中的阴霾继续前行,是不是本身就是一种值得鼓励的价值呢。
性格悲观容易放弃的妻子因为得了忧郁症的丈夫担起了家庭的担子,而借此认识到自己真正喜欢的东西,回到了画漫画的原点;得了忧郁症的丈夫,也因此认识到妻子,岳父岳母,周围的人都是以各种各样的姿态存在着。
存在即合理,包括那个“啊,好想死”的自己,那个在被子里抽泣的自己,那个觉着自己渺小感到自卑的自己。
但谁说人生就不是由这样那样的自己构成的呢。
“啊,好像死”的是自己,努力前进的也是自己,在“啊,好想死”后能够完好无损地继续前行的的自己,则是值得为之骄傲的自己。
《丈夫得了抑郁症》。
有影评说对抑郁症的描写太肤浅了,但确确实实安慰到了我这个貌似是在强说着愁在周边徘徊的人。
丈夫辞掉工作后,宫崎葵在日记上看似任性的写道:我才不要努力呢。
然后安慰女友时说:痛苦的话,不努力也可以的。
像清朗的阳光,安静温和地撒进潮湿已久的心田,温柔而妥贴。
相比起来,丈夫哥哥那一连串的努力,显得干硬而可笑。
对于大多数普通人来说,努力是一种义务和本能,但也许,有时候的症结并非是不够努力,而是因为想要努力的负罪感把自己逼得更加逃避。
不如,就用平常心,不因这痛苦而要努力去改变什么,也不因这痛苦而特别的对待自己。
宫崎葵的眼神,鹿般清澈,湿润,明亮,柔软干净得看进心里。
她捧着那只古老的小玻璃瓶,手感温润,视线里是软软的美好:完好无损才有价值。
努力,也许并不是生活的第一要义,创造价值之前,首先要保持价值。
这样的女子,看似过着平凡而懈怠的生活,却在面对困难时保持了温暖的韧性和坚强,忍受生活,面对生活,未尝就不需要比抗争生活更大的勇气。
她说,她这一辈子唯一勇敢冒险的事,就是去学画画,成为一个半吊子的漫画家。
她说她自己消极而懒惰,看着她在榻榻米上无所事事咕噜噜的滚来滚去,我却在想,有多少人,不消极不懒惰,却因各种理由无法做自己喜欢的事,甚至连自己喜欢做什么都不明了。
她给母亲说,我开始想,不去问得了抑郁症的原因是什么,而去想得了抑郁症的意义是什么。
她的母亲看着她,说晴子,你懂事了一点,嗯,不,是很多。
我这个对因果有执念的人,看到这里时,心弦微微被拨动了。
我这样在意,什么原因导致了现在的结果,我希望事理明晰可辩,可控的学会避免,不可控的学会接受。
我已经开始察觉到,遭遇的祸与不顺,对当下都有着意义,推动生活朝着一定的方向前进,促使自己做一些决定,改变自己的想法,明晰自己的心态,甚至于,在这纷扰间,能认识自己真正想要的,愿望,或自己的样子。
影片并没有以痊愈作结,抑郁症的困难与反复,也许是正常人难以感受的。
晴子只是说,就算是再黑的黑夜,也会迎来黎明;就算是晴天转阴,也比黑夜要明亮得多。
在数个凌晨对生活悲观到绝望的我,也被这故作明亮的话语些许的振奋了。
太过远虑,也许反而会加重近忧。
日子,也许在这些担忧中已经过成自我折磨。
生活中许多真正重要而美好的事,并不是用努力就能换来的。
从十二岁时日记本里就不曾舍弃过努力与奋斗的自己,在突然意识到这一点时,微微感到了苍凉的解脱。
人生,首先是为了感受这世界的美好才来走这一遭。
这与工作用不用心,工资和别人比高不高,能把妆容化得多精致,可以消费多贵的东西,甚至,能为社会创造多少价值,都不成正相关。
可以不窘迫的活着,已经可以满足。
再多,就要区别,是这社会的期望,还是自己的期望。
而真正美好长存感人的作品,首先是自私的愿望,而非其他什么听上去更伟大的目标。
这个迷茫而多有燥意的秋日,分了三次才看完的片子,每一段,都让我更加的,平静下来。
我感激这样的邂逅。
2012.10
《编舟记》之后,看了宫崎葵的另一部作品《丈夫得了抑郁症》。
说起抑郁症,最容易想到的是痛苦和煎熬,比如之前热映的电视剧《我们都要好好的》。
《丈夫得了抑郁症》这部电影淡化了抑郁症带来的普遍绝望和沉重,只是简单的日常,没有很用力,给人的感觉是平淡、清寂和温暖。
宫崎葵饰演的妻子小晴,是个不太有上进心的业余漫画家,结婚后就在家画画漫画,做做家务,跟宠物蜥蜴玩耍,懒散又舒适,心安理得地过着自己的小日子,直到有一天,丈夫高崎得了抑郁症。
堺雅人饰演的丈夫高崎,和小晴是完全不同的人,做事一丝不苟,敏感细腻,从星期一到星期天搭配固定颜色的领带,吃固定口味的奶酪,他活在一个固定的格式中,为自己划好了各种条条框框,背负着所有的道德律,已经忘记了抬头看看头顶的星空。
他有着典型的日本男人的枯燥、孤独和深刻,巨大的工作压力,让他成为了一个焦虑的、蜷缩成一团的抑郁症患者。
小晴以离婚相要挟,让高崎从不喜欢的工作中辞职回家。
辞职回家后的抑郁症丈夫是这样的:不敢打电话,不敢坐电车,不敢睡午觉,做不了任何事。
觉得自己对不起宠物,对不起妻子,甚至把小晴漫画卖不出去的责任也揽到自己身上,经常躲在被子中哭泣,无法坦然面对所有的一切。
小晴有一种恰到好处的力量,很温暖,很治愈,扎着丸子头,有少女的可爱,也有为人妻的责任感和魅力,她与生俱来的静气和恬淡,是高崎走出抑郁症的关键因素。
结婚时,高崎的誓言“小晴,你专心画漫画,我来养你”,让原本自卑的小晴有了一个宽松舒适的环境与自己的爱好共同成长,现在高崎生病了,小晴决定从自我的小世界中走出来,与他共渡难关。
高崎什么事情都做不了,小晴就说,那你就不做了,不做事情是你自己的选择,不要给自己压力。
高崎对一只小乌龟一见钟情,她就买下那只乌龟送给他,并且给乌龟取了一个可爱的名字。
她安慰离婚后元气大伤的朋友,如果痛苦的话,就不要努力了,保持平常心就好,我丈夫得了抑郁症,但是我决定不努力,无论多辛苦多难受,都不努力。
她对担忧的母亲说,我不应该苦苦寻找抑郁的原因,而是要去发现抑郁症的意义。
等失业保险无法维持家用的时候,小晴开始出门工作,从事与漫画有关的工作,坦然跟别人说自己的丈夫得了抑郁症,不再觉得羞耻。
喜爱漫画的小晴,让我不自觉想起《重版出来》里面的漫画编辑和作者们,他们身上有着和小晴一样的热爱和眷恋,那份热爱让他们像光源体一样,吸引人不自觉靠近。
她每天用画笔记录心情和感受,顺其自然,让抑郁像水流一样在家庭中流动,不焦躁,不特别对待抑郁症这件事。
影片中夫妻俩感情的呈现也是平平淡淡的,只有琐碎的细节和真实的生活,只有两次情绪激烈的场景。
一次是小晴陪最后一次上班的高崎坐电车,在拥挤的密不透风的电车车厢,小晴吃惊又心疼地说,老公你每天都要挤电车上班,辛苦你啦,还好今天是最后一次。
高崎旁若无人地痛哭起来,委屈,心酸又痛快地哭泣。
另外一次,是埋头画画赶稿的小晴,吼了高崎,高崎缩回浴室中哭泣,无声又绝望的哭泣,绝望到想离开这个世界,在自杀的关头被小晴发现,两个人抱头痛哭。
两人互相扶持,互相取暖,像两只孤独的小兽。
抑郁症让两人的生活有了沉沉的重量,新的很有质感的东西,突破痛苦的茧,慢慢长了出来。
高崎根据心理医生的建议,每天写日记记录自己的心情,小晴也每天用手账记录抑郁症丈夫的日常生活和细微变化。
等到小晴想写书的时候,这些都成了非常棒的素材,手账中的字画,像精灵一样飞了出来,让她完成了和电影同名的书籍《丈夫得了抑郁症》。
这本书让人们更加理解抑郁症,也帮助很多抑郁症患者走出困境。
初心心理创始人李雪老师曾在多篇文章中提到自己的抑郁症:跟这种要死掉的感觉在一起,真的挺恐怖的,我经常一整天都像僵尸一样瘫在床上,不吃不喝,跟自己的眼泪在一起,甚至连眼泪都没有,就那样摊尸。
这个过程并非体验一两次我就解脱了,我整整体验了近10年,每隔一两个月,就要掉进去一次,好像永无止境,但是每次掉进去,都比以前对自己的了解更深。
她说,人在面对痛苦时,要身怀敬意,并向其学习。
影片中的小晴和高崎,他们面对抑郁症的态度,与李雪老师不谋而合,坦然面对抑郁症,适应它,与它相处,向它学习。
最有效的疗愈方式,其实恰恰是最日常、最不用力的。
用黑色的眼睛见过黑夜的人,不会不知道绝望和冷。
背痛,腰痛,没有食欲,不想说话,怕见生人,觉得一切都没有意义,觉得自己没有用,没有性欲,睡不着,或只想睡。
不用去问这个丈夫得抑郁症的原因,要去思考他得了抑郁症的意义。
丈夫锁着眉头那表情,是我印象中日本人惯有的谨小慎微、兢兢业业、为了别人而活。
小妻子梳着小龙人的发髻,懒洋洋地躺在家里的地板上,轻轻地告诉丈夫:不辞职我们就离婚。
她用自己最擅长的漫画,记录了丈夫得了抑郁症后每天的变化,良善的妻子,盯着一个明治时期的小花瓶,花瓶存在的价值是因为完整地保存至今,妻子决定用守卫的姿态,接受心灵感冒的老公的一切,她要守住蜷缩在小瓶子里的老公,不要让他落在地上摔到碎。
天真懒散的小丫头长成了用心画画的职业漫画家,认真压抑的老公在一个悠长假期里学会了跟自己相处,妻子告诉自己,我不要努力,不去努力追求不想要的东西,不去努力逼老公一定要健康要快乐,顺其自然,就好。
最幸福的人生阶段,大多是在困苦中体验那份安然自得。
虽然一开始很是看不上她家养的宠物蜥蜴,后来看到这小小爬虫居然是治愈系,还是丈夫试图自杀之前提醒女主人去注意,心里一下子温暖了起来,以后居家一定要养宠物,家猫家狗都好。
之前看<最高的离婚>的时候想着,「能多晚结婚就多晚结婚好了。
婚姻生活看起来真的很可怕呢,要包容对方真的很不容易呢。
」这样的想法持续了很久,直到今天看<丈夫得了抑郁症>,大概是长这么大头一次(终于)有了「原来可以做到这样啊」「啊啊结婚真不错啊~有点想结婚了呢~」这样的想法。
萌得让人又相信爱,真是让人有点惊讶。
这里不说电影展现的抑郁症的各种症状,只说说最打动我的一个点。
因为一直在创作进入苦手阶段的小晴身边磨叽,干男被凶了一顿,于是默默地去浴室蹲在浴缸里画圈圈边画边哭,还小心翼翼地不发出声来。
后来自杀未遂,他说,“刚才(你创作的时候)我感觉离你好远好远,可是,我却不停地烦你打扰你,真的好讨厌那样的自己。
”“讨厌那样的自己。
”而不是“讨厌那样的你”。
即使吵架也想着对方,即使吵架也想在一起,即使吵架也不想离开对方。
夫妻俩,要组建新家庭,说到底就是这么回事吧?
另外还有一幕。
“纳豆的话,还有点食欲。
”“你喜欢吃纳豆?
”“嗯,至今为止一直没说,因为你不喜欢。
”喜欢吃的东西呢,一直没说,也不做,因为你不喜欢。
小晴这样可爱的妻子,也有很多让人动容的地方。
“不用努力也可以哦。
”“完整地生存下来才有价值哦。
”“不用去想为什么会得病,去找得病的意义所在就可以了。
”虽然不用努力也可以,但我还是想努力做一个这样的人哦。
若是很多年后,能再次读到结婚誓词,但愿彼时也欣慰地想我能爱他、安慰他、帮助他,一起成为真正的夫妻。
然后呢……夏天跟旦那一起懒懒地躺在地板上,吹着风扇,igu趴在旦那的肚子上。
在家里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抬头往外望,发现旦那坐在檐廊上睡着了,igu趴在旦那的肚子上。
ツレがうつになりまして。
-2011Melancholia-2011Helen-2009三部抑郁症电影。
其中“Helen”我觉得是最真实的。
影片开始是快乐的生日聚会,突然女主角有抑郁症,原来她的前夫也是因此而离开。
女主的学生,也是抑郁症患者。
抑郁症的世界,只有她们两互相扶持、互相了解。
起初,是学生的情绪比较稳定,她努力帮助Helen,她们聊天玩列举,Helen说“十个要死的理由”、学生说“十个活下来的理由”。
然而,当Helen逐渐好转,她才开始去了解这个女学生,而学生也正在此时情绪转坏。
一方面,女孩子在努力帮助Helen,然而她自己却也无法自救,而Helen也救不了她。
最后,以寻找小狗为由从屋顶纵身一跃。
我喜欢这部电影中的相互扶持,抑郁症患者,他的身体一点毛病都没有,但他就是觉得自己浑身都是毛病,这些感觉都是旁人无法理解的。
只有他们自己才能互相取暖。
而获得更多帮助的那一方,却始终没有去了解另一方的真正感觉,只是等待救援。
这个故事就是一首悲伤的大提琴。
冯提尔的“Melancholia”开头的八分钟,不错。
抑郁症什么感觉呢?
难以言表的孤独、一步都无法前行。
孤独的花园、夜晚、新娘要往前,森林里的花草树木荆棘都霎时跑出来阻止、捆绑、寸步难行。
这个婚姻还没开始已经行将结束。
老板同事步步紧逼。
可惜的是后半段科幻行星部分,把影片从单纯的抑郁感转变成毫无意义的科幻恐慌之中。
弄得不伦不类。
“ツレがうつになりまして。
”是一部充满温情和爱的抑郁症影片。
妻子是漫画作者,丈夫是公司职员。
抑郁症就像感冒一样,任何人都有可能患上。
抑郁症,就是莫名其妙的背痛、头痛、心神不灵、无法集中注意力、茶饭不思,这些通通说不出理由来。
两夫妻共同面对抑郁症,他们都没有高昂的意志,他们不是信誓旦旦要战胜什么抑郁症,而是两个人战战兢兢、努力地去做自己、努力去爱对方。
他们重温自己的婚礼誓言,无论对方贫富、健康还是疾病,都要继续爱他支持他。
看似简单的誓言,又有多少对夫妇能够真正做到?
我们爱上某个人的时候,爱的是健康的他,而不是生病的他。
当他真的生病了,我们真的能够有足够的耐性、爱心去陪伴他照顾他吗?
有点小胡闹、小快乐的抑郁症,说的却是大大的幸福。
同一个题材,抑郁症,可以很悲伤、可以很装逼、也可以很快乐。
假如真的要得抑郁症了,你想要一个悲伤的、还是装逼的,还是快乐的呢?
《戏疯子 抑郁症》戏疯子堺雅人当然没得病,而是剧中丈夫从患上抑郁症,通过不断治疗、家庭温暖、同道鼓励、社会关怀,从而治愈,重回社会的励志故事!
本片之前作,还有2009年的一部三集同名电视剧,由著名影星藤原纪香主演!
电视剧和电影都源自改编自细川貂貂的同名漫画绘本!
细川貂貂,日本当代超人气绘本女作家之一。
作品也是和其他人气作家一样,大多以阐述自我身边发生的真实故事为蓝本,叙述的也大多普通人、普通事。
这是日本绘本走红的一种模式。
《毕业以后怎么办》,是细川的处女作,也是她的登龙门之作,同时也是第一本引进中国大陆的作品。
书中讲述了自己高中毕业后,在寻找职业、自我定位过程中的种种迷茫、挫折、痛苦,以及最终找到适合自己的道路时的欢欣。
在整个故事中作者描述着自己的即时感受,与读者作直接的情感交流,可触可摸般真实清晰的喜怒哀乐,足让读者或扼腕叹息,或额手称庆。
而简洁朴实的构图,也是典型的细川风格。
细川的一系列深受漫画迷喜爱的作品,均以自己的经历为框架进行创作,如《丈夫得了忧郁症》、《爸爸一年级》等都是如此,感受性强所以亲和力也强。
http://gensun.org/?q=%E7%B4%B0%E5%B7%9D%E8%B2%82%E3%80%85我观此片,是偶尔从百度“堺雅人吧”而得知。
http://tieba.baidu.com/p/1772588080?pid=22736077469#22736077469更是被吧中转发的有趣剧照而吸引,于是找来一看。
http://imgsrc.baidu.com/forum/w%3D580/sign=393dbaa80cf3d7ca0cf63f7ec21ebe3c/e0f62e738bd4b31c261e692d87d6277f9e2ff826.jpghttp://imgsrc.baidu.com/forum/w%3D580/sign=e7f4997c81cb39dbc1c0675ee01709a7/7b43ccbf6c81800a23e87498b13533fa828b4736.jpg日本影片,多感恩、多鼓励;更不缺温情与人情,尤其通过戏疯子堺雅人演绎,更是精彩纷呈。
当然,宫崎葵这位85后四小天后之首,演技与人气也兼具!
不过在温情之下,我们确实看见日本社会低速增长而带来的巨大现代病问题。
自杀之普遍,已经多有报道,无需赘述,关于本片主题之抑郁症:抑郁症是日本职场上一个日趋严重的问题。
据政府统计,1996年到2008年,抑郁症患者人数增长了两倍以上,从20.7万增加到70.4万。
另外,在这十来年内,包括抑郁症在内的情绪障碍症患者人数增长了一倍以上,从43.3万增加到了104万。
因为问题严重,所以相应发展出来的医疗、心理治疗以及各类课程、教材与辅导都应运而生。
题记:很感谢豆瓣上这么多素未相识的筒子们的回复。
同样挣扎在病痛和现实的筒子们请继续加油。
认识周边朋友们中有这样情况的筒子们请给予鼓励和宽容。
虽然不知道为什么上天会给我们安排这样的命运,但请相信一切挣扎和痛苦的过程都会有丰富的收获和财富。
我们天生不是完美的,我们的人生道路也不会是完美的。
从内心深处接受有缺陷的自我和人生,并不断自我进化,才是生命真正的意义。
看到宫崎葵的名字就知道,这一定是一部很温情很治愈的片子。
甚至影片里还穿插了不少抑郁症患者特有的情况。
情绪极其脆弱,无法正确看待自己,要么就失眠整夜整夜流泪,要么就整天睡个不停。
头痛,恶心,呕吐。
感觉自己什么事情都做不了,无法集中精力,甚至还有短期失忆的情况。
还有时不时冒出的轻生的想法,例如盯着一把菜刀一个小时以上想应该怎样划自己胳膊;默默地一个人走上大楼的顶层愣愣地望着下面想该不该跳下去;偷偷地收集安眠药止疼药等想着积攒够了就一起吞下去。
呵呵,写着写着就把自己的症状一并写了进去。
其实我自己得抑郁症已经很久了。
事实上早在自己还是初中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不太正常了。
只不过自己擅长装,父母也不是太上心,很多童年时代的痛苦缓缓地积压而从未消化,直到自己20多岁的时候,因为一件事情一个人,而一并爆发了。
进过三次医院吞过两次药,之后过了很长一段时间的沉默期。
不知道自己是谁,不知道能否继续活下去,不知道怎样活下去。
片中的丈夫,无疑是幸福的。
他的身边一直有不离不弃的妻子的陪伴。
其实这样的相依相随,是以前的我最最渴求的。
我从始至终都是一个人。
只不过,上天用了另外一种方式告诉我应该如何活下去。
我始终记得,在自己近乎昏迷状态下被送进医院之前,身为医生的母亲哭着对我的阿姨说:“不要送入我工作的医院。
如果被人知道我女儿这样自杀,我的老脸往哪里放啊?
唾沫都可以把我淹死啊!
” 还有自己心爱的人对自己说:“你有抑郁症么?
那我更不敢和你在一起了。
如果你哪天抑郁了,把我杀了,把孩子杀了怎么办?!
你为什么不去死呢?!
”那句话像寒冰一样插入了我的心。
我反而从未有过冷静地思考了整个周末。
上天并不会因为你有抑郁症而特殊照顾你,让你少受生活的磨难。
反而如果你自己因为抑郁症而无法振作去面对生活,你会受更多苦难。
虽然说有抑郁症可能让自己在某些时候情绪和思想无法自控,那么就算用什么办法,哪怕是用刀割伤自己的手臂,让肉体的疼痛转移内心的痛苦和焦虑,也要让强迫自己平静下来。
刚刚和男朋友吵架分手的Lyne跑来和我哭诉说:“他是我男朋友,为什么不可以容忍一下我例假前的焦躁和不安呢?
” 我说:“凭什么你男朋友就一定要承担你的不良情绪呢?
没有人这么规定过吧?
”同理,凭什么抑郁症的患者就要他周边的亲人不断地鼓励耐着性子陪伴呢?
他们也很辛苦,他们也有他们各自生活的压力,为什么一定就要背负上你的负担呢?
往往亲人一旦表示出不耐烦,对抑郁症患者就会是无情的打击。
正如被小晴说了一句的丈夫躲在浴缸里抽泣甚至轻生。
不得不说,那段丈夫的绝望和悲伤,演员表现得很到位。
以前我就经常这样躲在浴缸里哭,放冷水冲头,躺在冰冷的地板上无法动弹。
小晴最后还是跑到丈夫身边紧紧地抱住了他。
没有人跑来抱住我,但是,我一个人还是挣扎着活了下来。
要积极地自我暗示,就算不可以不行没办法做到,也要积极地自我暗示。
不自救者无人救之。
这个世界上最终只有自己才可以救自己。
活下来,不仅仅是呼吸着就算是活下来了。
行尸走肉总有一天还是会回复老样子。
只有有目标地积极地挣扎着,前进着,才是真正的活着。
很喜欢丈夫最后的一句话,以自己现在的姿态骄傲积极地活着。
和一个好友说起自己的理想,被笑着说道:“你作为一个抑郁症患者,还想要去追求这么多?
还想让自己这么辛苦?
你不怕再一次地垮下来么?
” 我对她说:“就是因为是抑郁症患者,所以才要以一种更为疯狂的状态活下来,才更要用尽自己全力去经历生活的磨难,才更需要一个强有力的信念和未来支撑自己。
不然,躲在抑郁症的龟壳里,你永远不知道,自己可以如此强大,如此美丽。
”还有就是,抱着一颗感恩的心。
无论是温柔陪伴自己的人,还是用言语深深刺痛自己的人,正是因为他们的存在,我才能从抑郁症中自我解放出来。
《笃姬》里的堺雅人和宫崎葵再度携手饰演起了夫妇。
高崎晴子悲观懒散凭兴趣画着漫画,家务活基本都不擅长,去超市卖点蔬菜都累得呵呵的。
丈夫干男完全相反,凡事一丝不苟菜单和服装一周七天都有固定搭配。
就在晴子没有留意的情况下,丈夫患上了抑郁症。
晴子开始照顾丈夫的起居,让丈夫辞了工作专心修养,甚至鼓起勇气去求漫画编辑给了自己一份工作。
经过一年的反反复复,干男慢慢的好转了。
影片里将军大人在御台所的帮助下治愈抑郁症重拾生活信心,大部分有抑郁症的人在现实生活中都是一个人面对的。
这种孤立的局面很多时候会强化抑郁的状况,越无助,越糟糕!
现就本人的个人经验结合影片情节给出一些自愈方法,当然,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并非一概适用。
第一次抑郁症的时候上高中。
一开始就是失眠,(我小姨有句精辟的评论叫做一切精神病都从失眠开始。
一般论)然后陆续产生对自我的怀疑,对周围所有人的不信任,对事物的认知偏差,基本上没有任何事可以顺利进行,每天只是努力勉强自己去学校而已。
那时候可以说是世界观人生观尚未形成吧!
再加上一些所谓少年的孤独,也没有真正刻意倾诉或者交谈的对象,对于自己实际发生的变化,认知上的偏差都无法了解。
唯一缓解情绪的方式,就是对着镜子把所有想说的话全部说完。
然后就进入了嗜睡状态,作为一个高中生常常一天睡十五六个小时,算是实现了大部分人的梦想吧!
当时只有一个信念,就是我不会一直都这样,自绝的想法也只是一瞬间,等我真正成年的时候,应该就都结束了吧!
不去考虑多余的问题,单纯地抱乐观态度享受生活。
就这样,居然慢慢好转了。
第二次比较严重的时候是在国外。
这时候心智上算是比较成熟了一些,发现自己情绪波动反常,马上就开始应对。
就像影片里妻子对丈夫说的不要过分逼自己努力,对于抑郁症的人来说,健康完整最重要。
失眠的时候还是要尽量睡,没食欲的时候就吃好吃精细一点。
我基本上是自己做饭,以吃素为主,米饭辅以绿豆赤豆黑豆,鸡蛋乳制品常有。
虽然一天只吃一顿,也算营养齐全。
影片里雅人桑吃的是生鸡蛋拌纳豆,新鲜蔬菜,热牛奶,差不多的饮食结构。
还有一个问题是抑郁症犯的时候常觉得自己什么都做不了,工作生活没办法进行。
不是每个人抑郁的时候身边都有妻子和长辈悉心关怀,还是要靠自己调节为主。
工作我是尽量去做,不要求做好,但是要有始有终的做完,保持一定的工作量和人际接触,对身体和心理都有益。
总结这两次犯病,都是秋冬季节,在人际交往锐减,情绪波动过大导致认知偏差。
关于认知疗法,豆瓣上有本很红的书叫《伯恩斯新情绪疗法》,我看过,的确有帮助。
还有就是看推理小说和做初等奥数题,有一个理清思路寻求答案的过程,又不至于找不出答案钻牛角尖。
看哲学类书籍也有一定帮助,毕竟哲学是人类的心药。
其他诸如积极乐观适度悲观加强运动什么的就不多说了。
伯恩斯一书中说抑郁症是精神紊乱领域的流感,保持健康的体魄自然会少感冒。
即便这一季偶然风寒,也不必过于慌乱大惊小怪。
久病成良医,慢慢自会找出适合自己那份防治感冒的方子。
对抑郁症的表现似乎不够深入,不过不离不弃的爱情很感人。
。。。。。看的人都快得抑郁症了 难怪日本一天自杀的人那么多
可是,夜就算再黑,也有黎明会到来。即使晴天忽然转阴,也一定比黑夜更加光明。好温暖!
我知道这样的片子很温馨 我知道雅人叔和宫崎葵很配 我也知道淡淡悠悠是日本电影的特点 然而我还是看不下去…ps 看的时候弟弟从边上飘过 说 这女的长得好像凤姐啊…是的 没错 他说的就是宫崎葵…
日本电影典型的做作感。宫崎葵清纯的一米,爱死了滚来滚去那一场戏!
抑郁症,如影随形,谁都可以存在的病症,情绪失控,饮食睡眠都是混乱的,需要时间,需要支持理解,是否能完全恢复,是个艰难的过程。不努力,就这样顺其自然,不去强迫改变,一切都是注定的。
可爱的两个人,温暖的小情怀和无限治愈的清淡底色,对于夫妻间生活的描摹始于爱止于爱。很多动人的画面和令人窝心的台词。相反抑郁症只是一个小小的引子,铺陈开来的却是二人身份的转换和爱的支撑。这样细腻的叙述很是难得,男演员的表现非常可爱。
我已经看中了他们家!我也要要那样的房子!
我应该是很爱这类型的片纸的,只是...看的时候为啥提不起劲儿~~~~(&gt;_&lt;)~~~~
结婚誓词曰:无论顺境还是逆境,无论富有还是贫穷,无论健康还是疾病,无论青春还是年老,我们都风雨同舟,患难与共,同甘共苦,成为终生的伴侣!”这短短的几行字,实践于现实生活中难于上青天啊!好在本片得益于2位主演出色的演技、潺潺流水般朴实的夫妻感情加上根据真人真事改编,极具说服力!
青年抑郁症患者演的是不是有点老年痴呆症?
小可爱+小清新,看着男主的笑眼痛哭,有点儿搞笑。最爱看老岳父的表演,看来“怪怪怪”我还是没看够啊~
雅人大叔背着瑞典小狐狸书包的背影太萌鸟~~
她老公其挺适合居家
抑郁症确实需要身边家人朋友的关爱。是部好剧,不过剧情吸引力不大
能娶宫崎葵那样的老婆,愿得堺雅人那样的抑郁。有座单门独院的宅子,养点爬虫两栖,吃个把月失业金,照样摆得起苹果。啥叫生活?我在中非人民共和国
虽然节奏缓慢显得平淡但还是很真诚的,有几处看的差点要哭了。只是真的不太喜欢宫崎葵。。。
就剧情来说的话太淡些了,台词镜头之类也不怎么讲究。针对抑郁症说的话,太儿戏了些,这其实是个好题材,而且也比较少涉及,能再社会化而少言情味一点就好了。雅人叔……我是爱你的,但你是面瘫的。当然面瘫不妨碍我爱你,但是有点妨碍角色呈现。你气质真好,可演技真差啊
总体来说都比较一般…堺雅人虽然演技略浮夸倒还是蛮入戏的~宫崎葵实在是不怎么耐看= =
有几处很温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