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电影唯一正面的角色就是牙医,至于主人公姜戈尽管比牙医表现酷炫,但是如果看不出导演对这个角色的明褒暗贬那就真是不仔细了。
如果说医生的所作所为是为了追求平等自由,那他解救的这个人追求的只是对白人的仇恨。
咱们来看看姜戈进了小李子庄园后的所作所为。
1.小李子的律师一见面就对他很客气,他却上来就是一句你是他的奴隶挑衅对方被医生圆了场,后来人家也没介意还主动请他喝酒,始终没有对他有任何不敬,最后的下场却是被他无端枪杀。
2.三番五次因为别人的一两句话(并不是针对他,只是他听不惯)就准备拔枪杀人,被人开了句玩笑不但打断了人家胳膊还不依不饶盯着别人叫娘炮。
3.只有他老婆是人,其他黑人都不是人,阻止医生救人看着别人被狗吃掉,被黑奴多看一眼就放狠话。
4.其实医生打死小李子后根本没想再开杀戒,因为小李子虽然触犯了他的底线却没有犯罪。
作为赏金猎人医生杀害无辜以后肯定是想以命抵命,否则以他的身手怎么可能束手待毙。
那个枪手打死医生后也未必打算再为难姜戈,否则姜戈哪里还有命在。
可姜戈莫名其妙地首先杀了手无寸铁的律师。
5.用计杀害那三个监工的情节也是很不光彩。
昆汀一上来就说我们可不是土匪,说明这三位是规矩人。
而且了解西方文化的人都知道西部牛仔最重承诺,可以随便杀人也不会随便承诺,只要成交绝不会反悔。
所以那三个人听到姜戈的承诺后也很痛快的兑现了自己的承诺,结果更痛快的送了命。
6.最后一枪打飞全片都没有黑点的小李子姐姐更是表现了姜戈的不分青红皂白。
姐姐连在参加完葬礼后心情极差的情况下让女奴倒杯咖啡都用请,可想而知平时能坏到哪里去。
还有人说姐姐最坏因为她把姜戈卖到矿山做苦力,可是做苦力本来就是大多数黑奴的日常工作啊!
难道会比割掉蛋蛋还残忍?
她甚至连姜戈的危险背景都没对买主描述!
对一个杀了家里这么多人的黑人,难道非要她把姜戈客客气气礼送出门才算善良?
你们自己能做到么?
最后说下那个被认为甘心做走狗的老管家,昆汀其实完全没有把他当成一个丑角。
请注意他对小李子卑躬屈膝只是在客人面前做做样子,在书房时威严的神态言行完全和小李子是平起平坐的,甚至对小李子用命令式的口气!
由此可见昆汀刻画人物才没有你们想象的这么简单!
塞吉奥•考布西拍《姜戈》的时候,决计想不到在近半个世纪后,会有一位大洋彼岸的导演专门拍了一部影片向自己的电影致敬,而且新片中还云集了一位奥斯卡影帝、一位戛纳影帝,以及一位时下最有票房号召力的好莱坞巨星。
因为片中的血腥暴力,《姜戈》在当时的多个国家被禁映,但对昆汀•塔伦蒂诺来说,这种电影才是他的最爱。
录像带租赁店小弟出身的昆汀一直怀有浓厚的电影史情结:在《杀死比尔》里,他向邵氏功夫片和李小龙致敬;在《金刚不坏》里,他向好莱坞B级片前辈“磨坊电影”致敬;到了《无耻混蛋》,昆汀索性安排了一个影评人的角色直接出镜,喋喋不休的炫耀他对“高山电影”的热爱,并在片中通过各种细节透露出他对欧洲电影史的熟稔于心;此番推出《被解救的姜戈》,昆汀•塔伦蒂诺则大张旗鼓的向塞吉奥•考布西、并通过塞吉奥•考布西,向当年的“意大利通心粉西部片”表达了发自肺腑的敬意。
野路子出身的昆汀总有股挑衅学院派的“杀气”,从以上描述中我们不难看出,昆汀很少对那些载入电影史教科书的“殿堂级”老电影表示好感,而是对各种“下九流”的老电影推崇备至。
时下流行“邪典电影”的说法,意指那些剑走偏锋、风格独特、带有创作者强烈个人特点,并不以主流观众为对象的低成本电影。
昆汀的作品显然可以全部归入到“邪典电影”的类型中,不过北美电影市场的代际更替风起云涌,昆汀的邪典电影这几年实际上已经慢慢跻身于主流商业电影的格局中,而里程碑式的转折点就是《无耻混蛋》,这部在全球取得了三亿两千万美金票房的电影,由好莱坞当红巨星布拉德•皮特领衔出演,从票房和演员阵容上来看,与传统的好莱坞大片已经毫无二致——现在看来,上映一个来月的《被解救的姜戈》已在全球取得超过两亿五千万美金票房,还有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的粉墨登场,重现《无耻混蛋》的辉煌,应当问题不大。
昆汀对暴力美学的热爱贯穿于他创作的始终,应当说,这是一个有点“不登大雅之堂”的爱好,要在主流电影市场中呼风唤雨,沉迷于对于暴力细节的刻画,很难服众。
《杀死比尔》《金刚不坏》都被昆汀套上了女性复仇的外衣,观众在情感上较易认同,也给全片的暴力涂抹上了一层“正义”的思想色彩;而在《无耻混蛋》中,昆汀更是把暴徒们放在了二次世界大战的背景中,让这群杀人不眨眼的家伙对着纳粹大开杀戒,让他们端着冲锋枪在电影院里扫得血流成河——首先,这极大的满足了昆汀的暴力趣味;再者,由于命丧枪口者是希特勒、戈培尔这些纳粹头目,暴力拥有一层“正义”的光环,则完全符合普世意识形态的“政治正确”原则,昆汀玩的起劲,观众也不会反感。
《被解救的姜戈》也延续了这一套路,考布西的《姜戈》主要讲述了牛仔杀手和土匪黑帮之间的恩怨对决,虽然有道德上的强烈倾向,但基本上还是个“黑吃黑”的故事,至于拉美土著,在《姜戈》里则以土匪和平民受害者两种角色出场,全片并无黑人角色。
昆汀则把《被解救的姜戈》放到了黑奴制的背景下,昆汀的姜戈是个恢复自由身后勇闯南方奴隶主庄园、寻找被迫害妻子的黑皮肤英雄,这与考布西塑造的白人牛仔兼黑帮杀手截然不同。
资深帅哥迪卡普里奥终于在昆汀的导筒下过了回坏蛋的瘾,他在《被解救的姜戈》里饰演一个荒淫暴虐、沉迷于黑奴“曼丁哥决斗”(残忍的生死格斗)的南方奴隶主;而《无耻混蛋》里饰演纳粹军官的瓦尔兹则摇身一变成解放黑奴的赏金猎人,在他的帮助下,姜戈成功的混入南方黑奴庄园,最终举枪一阵横扫,抹平庄园后带着受尽蹂躏的妻子远走高飞。
总统都是黑人,拍个争取自由的黑人英雄当然很讨巧,就算他有点暴力嗜杀,但有了“政治正确”的原则护体,邪典亦主流。
当年从美国舶去的“意大利通心粉西部片”,半个世纪后就这样被昆汀还给了美国。
(刊载于《南都周刊》2013年第6期)
事实上我本人并不觉得本片有什么无法理解的情节。
只是看到评论中有那么多人提出疑议。
所以我想就我自己的想法给出解释。
第一点,有人说牙医作为一个白人,为什么他没有歧视黑人。
甚至有人说他是德国人,更应该支持奴隶制。
好吧,我想说正因为他是一个德国人,所以他才不会赞成奴隶制。
希特勒还要过二十多年才出生呢好吧?
不是所有的德国人都是纳粹好吧?
普鲁士早在1807年就已经废除了奴隶制。
甚至英国也早在1833年就通过法律禁止贩卖奴隶。
法国更是大革命后就成为欧洲第一个废除奴隶制的国家。
不然大仲马也别想写小说了。
虽然他只是一个混血,但是根据美国的一滴血法律,大仲马到了美国也就是个黑奴。
所以,虽然全片的美国白人都是坚定的奴隶制拥护者,可是牙医作为一个德国人不应该也不可能支持奴隶制。
第二,牙医为什么要帮助姜戈?
牙医是Gay?
爱上了姜戈?
拜托,咱不扯这个好吧。
前面已经说了,牙医根本不赞成奴隶制。
所以他更多是把姜戈当成伙伴,当成朋友。
导演在片中给了一个解释,姜戈的老婆名字与德国神话不谋而合,而他作为一个德国人有义务帮助一下神话中的主角。
当然这是医生给姜戈的解释。
其实让姜戈自己一个人去救老婆无异于让他去送死。
而作为朋友,作为一个白人出面协助一下,可以让这件事风险降低很多。
他作为一个白人去出面买个女黑奴不是什么要命的事。
医生可没想过要去送死。
至于为什么不直接花一万二买hildi?
这么说吧,如果你接到个电话有人说看中了你去年在旧货市场花500块买来的旧电视,说愿意花1W2买下来。
你肯定马上骂一句去你妈的死骗子,然后把电话挂了。
第三,小李子拆穿了他们的谎言后,为什么不直接干掉他们拿钱。
而是要跟他们做生意?
拜托,小李子是个庄园主,不是强盗好吧。
是,当时的美国西部是挺乱的,但是还是有法律的。
没看见赏金猎人到处窜吗?
犯了法还是会被通缉的。
小李子不但不能杀了医生,连姜戈也不能杀。
因为即使是个黑奴,他也是别人的财产,你无权过问。
让Butch用枪指着他们是让他们不要轻举妄动,不是让他们把钱拿出来。
小李子拿锤子要砸死的是自己的黑奴,他有权力这么做,这是当时法律所赋予的。
所以把Hildi 1W2卖给医生,是一桩合理合法的交易,可不是强买强卖。
第四,为什么牙医不肯与小李子握手,而要把他枪杀呢?
对于这个,我想说只是出于两个字,尊严。
小李子为什么趾高气扬的非要与牙医握手呢?
完全是出于践踏对手的尊严的目的。
不但你要乖乖的把钱拿出来,而且连握不握手这样的小事,你也无从选择,你不是生气的要走吗?
我非要你跟我握手,我要把你最后一道防线,最后的一点尊严也彻底击溃。
所以,在尊严面前,1W2是小事,握不握手才是大事。
而且,导演对牙医的精神状态也有描写,他不断的回忆达达尼昂被撕碎的场景,这件事对他的精神打击很大。
所以才会在最后忍无可忍,开了那一枪。
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没忍住。
最后我想说,克里斯托弗·沃尔兹为什么算配角啊?
谁说一个片子只能有一个男主角?
明明应该拿最佳男主角。
把最佳男配角给小李子或者塞缪尔·杰克逊好了。
丹尼尔·戴·刘易斯?
好吧,你的《血色将至》演得不错,但是林肯要拿小金人还是差点吧。
暴力、恐怖影片我基本不看,因为不敢。
这次在国际航班上,隔壁座位的大叔看这部片子,瞥见居然有个容貌清丽的黑人姑娘,所以鼓起勇气点开这部电影。
一边看一边被吸引进去,导演不愧是暴力美学诠释者,屏幕上都是四溅的红色,要是没有彬彬有礼温情脉脉的克里斯托弗·瓦尔兹,我简直怕了!
我好喜欢这样的配置,简单的故事,不简单的人性;直接的暴力,复杂的内心。
小李的表演要讲几句的,是不是他接的都是差不多的角色,感觉和飞行家和了不起的表演风格雷同啊!
这么多年,你长点心吧。
很讨厌姜戈那副不可一世的样子尤其是当舒茨医生要救那个不愿意再角斗的老奴隶时姜戈为显示自己的冷酷与特别的个性阻止了舒茨医生结果老奴隶被庄园主放狗 活活咬死从这一刻起我希望姜戈死对主人公无以复加的讨厌如果当时被咬的是他的妻子他还会冷酷的阻止吗本篇电影最最敬佩的舒茨医生一颗星给舒茨医生 一颗星给配乐
我得说微博上早早就传开的Leonardo拍烂手仍不NG,继续嗜血飙戏的viral实在是个非常成功的案例,以至于成了我看这支片的最大动力。
只是胃口吊high上去了,劲头却没能推波助澜。
整体看下来,昆汀在吃老本的感觉。
我还得说Christoph Waltz是个值最佳男配角的汉子,但绝不该是这支片子,话说Samuel L. Jackson甚至是那个黑人老管家都演的赞过他好吧!
于是更不理解Leonardo的空血手而归了,奥斯卡你是有多憋屈他啊!
我不得不说,睡宿觉起来,连9分都不想给,没有什么特别值得回味的地方,只能降到8分,除了那只血手和他的咆哮,除了有点《乱世佳人》的调调,除了西部味道十足的音乐,没剩什么了。
Django with a silent D is not a slave, Django-hushD is a freeman.I don't understand Samuel, in a way I do for he's the "supreme slave", occasionally getting his moment if his master is too dumb.I admire the Doctor, the man who turns Django into the fastest blood-thirst lion but still couldn't see a weak nigger being eaten alive. So I say Django doesn't have a white master but he did have a white master Shifu, a very cool one.
这可以说是华语影市近年来最黑色幽默的时刻,即使这层本来就异色的幽默还蕴藏着深深的无奈与不解。
昆汀塔伦蒂诺的最新作品《被解救的姜戈》在各方面将近半年的不懈努力下终于获准于2013年4月11日登陆内地院线,虽然影片的BD版早已在网络上流出,内地的公映版还依然遭遇了删减,但大部分的观众和影迷仍表示将去影院观赏本片。
不为别的,昆汀的作品能获准在内地公映本身就是一个极具话题性的现象,这其中包含了迷影的热情,当然,还有那一直被人们挂在嘴边的审查尺度问题。
从片方公布的信息来看,《被解救的姜戈》只是删掉了些许与内地审查标准相违的镜头,形如夸张的飙血和对生殖器的表现,并补充了相应时长的情节,做到了同北美公映版等时长上映。
其实就算是没有这些,内地接受塔伦蒂诺这样的导演,也似乎透露出了审查的逐渐开明,甚至极有可能推动分级制的出台,正当我们这些影迷为此欢呼雀跃之时,《被解救的姜戈》竟然出现了“1分钟”档期这种荒诞的现象,于上映当日突然莫名的撤档,甚至有些影院是在放映途中强行中断的,刚刚放映了1分钟,接着便停止放映了,官方模糊的说是因为技术问题,这不禁让我更加心寒。
可能四月有愚人节,行进到一半的这个月可谓和影迷开了个大玩笑。
刚刚步入四月,还和朋友为《毒战》的上映暗中欣喜,并因为《被解救的姜戈》的接踵而至而为逐渐向大众敞开的内地审查叫好。
记得有人说《毒战》的上映是一个特例,半信半疑的我在看到各大主流媒体和迷影圈子对《毒战》进行各种诠释和剖析外也早早的开始讨论和宣传《被解救的姜戈》,便偷偷欣喜也许这确实是一种进步,而非《毒战》巧妙的周旋化解能力,如今看来,《毒战》没准真是一个特例。
其实,仔细看来,娄烨去年便引起一阵有关审查体制的激烈探讨的那部《浮城谜事》中,最敏感的那段“敲几下”问题,最终通过淡出画面解决,这其实没怎么消弱影片的质量,娄烨放弃署名权也显得颇为浪费。
再看《毒战》,其实影片的情绪还是积极的,虽然暗含着些许敏感的灰色想法和立场。
所以,本质上,静下心来想想,非但不是审查的真正放开,反倒有几分我们这些迷影人自欺欺人的感觉。
这么看来,《被解救的姜戈》取消上映静候消息才显得正常一些,但是,撤档出现的背景实在是没法让人接受这个现象。
关注昆汀的影迷想必从去年就开始或主动或被动的知道了《被解救的姜戈》打算进军内地这条消息,仔细算来,从去年年末引进工作就开始进行了,到如今的四月份,接近半年的准备工作大家几乎是全程关注了下来,这其中,我们接受了“血不能喷的太高”、“虐待场面不宜太过激烈”、“生殖器镜头剪掉”,甚至是莫名其妙的将之前片名中的“解放”改为“解救”,这些我们都认了,因为影片上映对我们来说便已经是莫大的惊喜,但是你突然来个“技术问题”就在首映当日匆匆而又突然的取消公映,就显得十足可笑而不专业了。
什么问题在半年时间里解决不了,非要在上映时才突然发现?
这也太有损职业精神和专业形象了吧。
其实,无论是什么原因,如此做法不仅是对影片的亵渎和对观众的不敬,更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先把一个人阉割释放,接着又突然抓回来判个死缓,其中的荒唐不言而喻。
从另一个层面讲,此现象不仅没有彰显审查的进步,反而暴露了审查的不严谨和无原则,不但扫了影迷的兴,还打了自己的耳光。
救赎的路漫长而似乎看不到尽头,指明灯握在少数人手中,身为观众的我们带着脚铐行走在黑夜,带着怀疑跟随着微光。
并不是人人都会遇上舒尔兹医生,我们之中也没几个是成为南方第一快枪手的料,何时观众才能真正被解救?
谁也说不准,只能继续没有意义的猜测和吐槽下去。
第一次写影评,献给今年看过的最有意义的电影。
姜戈认为牙医不是一个好人,因为牙医让他在孩子面前杀死父亲,虽然杀死的是一个该死的恶棍。
在那个尔虞我诈的社会,从事赏金猎人这个高风险职业,就不可能当个单纯的好人。
从影片的前大半部分来看,这个来自德国的牙医聪明,狡猾,大胆,面对一次又一次凶险的局面,总能能从容淡定的化险为夷,直到他与莱昂纳多的对决。
老莱是一个奸诈狡猾、心狠手辣的奴隶主商人,从小生活在奴隶主家族,他早就变得残忍麻木,他适应这个环境的游戏规则,并且玩得很好,因为他也有自己的原则。
这次对决,老莱取得胜利。
过程相当精彩,而老莱那炉火纯青的演技,更是把奴隶主商人的奸诈狠辣刻画得入木三分。
到此,双方都是按照规则来玩的,钱包里虽然有很多钱,老莱也只是拿了应得的12K,他更享受的是这场胜利。
作为输家的牙医,也很坦然的接受了失败。
接下来就到了这部电影的高潮,也是整部电影最耐人深思的环节了。
老莱作为一个胜利者而沾沾自喜,并大方的请牙医吃蛋糕、还让乐手演奏德国音乐家贝多芬的致爱丽丝,尽显赢家的气度和对对手的尊重。
听到这曲子,牙医陷入了沉思,脑海里浮现出那个叫达达里奥的角斗士被恶犬撕裂的画面。
贝多芬和大仲马都是崇尚自由平等的先锋,致爱丽丝怎么能作为这桩肮脏交易的片尾曲?!
而达达里奥作为角斗士的名字,简直就是对大仲马的侮辱。
一股悲愤之情在牙医心理油然而生,同时这种厌恶感也让他决定与老莱划清界限——对不起,我跟你不是同一类人。
于是他阻止了乐手继续演奏,愤怒的走进书房。
老莱觉得牙医因为输了这场对决而恼羞成怒,走进书房想安慰一下牙医,这样,他更能享受胜利带来的成就感。
可是他错了,在自己眼里,牙医只是一个输不起的输家,而在牙医眼里,他却是一个卑鄙的赢家。
老莱怒了,大家都按照游戏规则去玩这场游戏,作为赢家,老子已经很尊重你了,凭什么你却不能给我尊重?
于是他坚持要牙医握手完成这场交易。
当牙医伸出手走向台阶的时候,我一度认为他要屈服了,他知道开这一枪的后果。
可是对于这个原则问题,他还是没能忍住。
假如是我,我会开这一枪吗?
不知道,多半是不会吧。
敬佩他!
随后泛起一阵淡淡的感伤,为自己那渐渐逝去的血性。
后面的剧情就很俗套了,但是还是无法阻止我给这部电影五分
在各种各样的评论中总是看到对于昆汀的评价,所谓昆汀的类型片,只属于昆汀的类型片等等。
但是始终也没说什么才是昆汀的类型片,总之其实我理解的是,这其中想要表达的意思是:昆汀!
牛逼!
昆汀的片子!
牛逼!
可能我看不出来什么才是昆汀特色是因为我对于个人色彩这种东西非常的不敏感,大概也就泛泛的人云亦云,说几句黑色幽默啊,暴力美学啊,荒诞性,戏剧性,人生无常等等,一言以蔽之,就是总结无能。
改变我一贯的影评风格,该死,我又在说风格这件事。
首先说一个小细节。
舒尔茨医生冲着弹竖琴的美女大喊大叫:不要再演奏贝多芬了。
相信稍有音乐常识的人就可以知道这首曲子是贝多芬所做的《致爱丽丝》钢琴奏鸣曲。
这首奏鸣曲背后有这样那样的八卦爱情轶事,我就不再赘述。
这个小细节很有意思,有意思在它非常具有讽刺意味。
首先,舒尔茨医生是一个德国人,贝多芬也是一个德国人,而巧合的是,那位美丽的黑珍珠的名字中间有一个“凡”字,而贝多芬的全名则正是路德维希 凡 贝多芬。
所以你能想象在一个奴隶交易的现场,一个讨厌奴隶制的德国人听到贝多芬的曲子会是如何的焦躁不安么。
事实上,这些聆听贝多芬的人一点也不懂的什么是真正的高雅,一边杀人放火,干尽灭绝人性的事情,一边听贝多芬,至少,我个人感觉,他们没太听懂。
另外一个小细节,在书房里。
舒尔茨医生讲到达达尼昂,稍微有些文学常识的人就应该知道这个名字,而且影片中也说到了。
舒尔茨先生说糖果先生肯定是大仲马的粉丝,因此才用书中的主人公给他的奴隶起名,而在下一刻,他说:大仲马,是个黑人。
糖果先生有点儿尴尬了。
事实上大仲马这个人有意思的很,在此我想多说两句。
为什么我刚才没有多说贝多芬,而现在要多说大仲马呢?
往下看就明白了。
大仲马事实上是一个侯爵与黑人女奴的私生子,而他的儿子,著名的小仲马,也是大仲马的私生子,大仲马理应知道作为私生子的种种痛苦,而更加疼爱小仲马,但事实上恰恰相反,他就像别人当年对待他那样对待自己的儿子。
那么为什么?
是出于自私吗?
只考虑自己,不考虑别人,哪怕是骨肉?
恐怕不尽然,这其中的原因,也与我对于本片想说的一点评价巧合,那就是社会意识形态对于人性本身的扼杀。
对于大小仲马,社会意识形态说的是对于私生子天然的反感与歧视,而在本片中,这种社会意识形态便是黑人奴隶制度。
首先要提一下的就是黑人奴隶管家。
种族意识是个很奇妙的东西,非常奇妙,可以说其中包含着某种群体认同感,而其实本片中所揭示出的这一点,是非常发人深省的。
所谓种族意识,实际上或许就是一种变形的集体意识。
本质在于人对于哪种意识形态的认同感更为强烈,或者说,人认为自己在何种意识形态之下生活更符合自己的诉求。
片中的黑奴管家,对于与自己同样肤色的人遭受种种非人的待遇毫无同情怜悯之心,反而助纣为虐。
可以说,在揭露舒尔茨医生跟姜戈的谎言中,是个至关重要的人物。
而反观糖果先生针对那具头骨所做的颅相学阐述,会让我们发现,其实黑人奴隶管家的角色是一个非常悲哀的角色,首先,他认同黑人奴隶制度,并且认为自己已经融入到了上等白人的阶级中,但同时,作为天生带来的肤色与身体构造,却无法完全抛开作为黑奴的这种身份。
也难怪糖果先生所做的分析奴性的演说是那样的振振有词了。
但与他说的不同的是,奴性这种东西,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长期的文化与意识形态的那双看不见的手之下长期演变而成的。
这跟身体构造没有什么太大的关系。
而在社会意识形态这方面,舒尔茨先生可以说是黑人奴隶管家的反面。
而这个人,作为主角之一,用一个非常土鳖的词来说,就是亦正亦邪。
这个人物也很有意思,价值观非常的独树一帜。
可以说非常奇特,但同时也非常简单,也可以说是非常具有职业操守。
作为赏金猎人,就是要杀人拿钱,所以,构成职场障碍的,就一定要扫除,而由于职业惯性,所以挡路的人往往是死路一条。
但舒尔茨先生让人感觉到可爱的一点就是,他往往是先礼后兵,而且不忘要走正确的法律手续。
但是角色的魅力并不在于他把某一件事情发挥到极致并不断恪守。
影片通过情节的推动,把舒尔茨医生塑造成了一个有血有肉的人,而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为钱卖命的亡命之徒。
之所以解救姜戈,甚至是解救布鲁姆希尔达,可能就是源自他对于奴隶制度的反感。
但如果细细观看影片的话,就不难发现,原因不止如此,或者可以这样说,对于奴隶制度的反感只是表面的一种情感与个人好恶,而更深层次的,是人对于自己讨厌的人与事的拒斥。
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舒尔茨医生宁可冒被杀的风险射杀糖果先生,也坚决不跟他握手。
如果从过度诠释的角度来说的话,那么其实即使舒尔茨先生做了一件非常伟大以及有骨气的事情,但这种行为中间也暗藏着人作为个体的过分自由的狭隘性。
有意思的是,舒尔茨医生在杀掉糖果先生之后没有立刻向别人开枪,而是说了一句:抱歉,我就是没忍住。
结果就被一枪干掉了。
这个举动非常奇怪,但也在某种程度上于舒尔茨先生的性格与人物特点相符合。
却也不得不让我怀疑,舒尔茨先生的死,是昆汀的故意而为之,因为这里面,多少有一点昆汀风格,抱歉,我又说到了风格。
不妨假设,如果舒尔茨先生没死,那么姜戈就不会获得独挑大梁的机会,所以,舒尔茨得死,而且必须死,不然,姜戈无法完全被解放。
终于说到了姜戈,被解放的姜戈。
这个主角多少有些命好,莫名其妙得救了不说,还找到了一份工作,同时获得了骑在马上的资格,可以拥有枪支,并且可以和白人平起平坐。
这在那个年代可是了不起的一件事情,尽管这在现在看来是很稀松平常的。
姜戈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象征解放的符号,或者说骑在马上的姜戈是一种符号。
这种符号背离主流意识形态,所以,白人表示惊讶,同时黑人也表示惊讶,可以说所有人,除却舒尔茨之外,都很惊讶。
所以,黑人奴隶们用仇视的眼神看着他,因为他被看作压榨同类的走狗,同时白人仇视他,因为他被看作叛逆法律常理的逆贼,黑人管家也仇视他。
补充一点刚才忘了讲的黑人管家的细节,黑人管家对于姜戈非常反感,因为在他看来,黑人天生是奴隶,但这也是非常奇怪的,因为他竟然没有想到自己也是黑人奴隶。
是不是可以说,在社会意识形态的压迫之下,人已经开始了自我否定,或者说是自我催眠。
说回姜戈,姜戈虽然成为一个符号,但同时,影片中体现出了姜戈作为一个独立个体的魅力,这个人拥有思想,同时想要保护自己的女人,同时,身手不凡。
在他觉醒的人性里,首先出现的,就是动物本能,以暴制暴,犯我女人与族人与我者,虽远必诛。
在姜戈身上,当然,也无可避免地出现了商业元素,终究还是没有黑色到底,因为传说中英雄的弹道跟反派的弹道是不同的,同时反派的智商是硬伤,这一点相信从影片中可以充分看出。
这也无怪乎最后姜戈只身闯入龙潭虎穴,全歼敌人,并扬长而去,个人认为,在炸毁糖果庄园的那一幕中,昆汀不妨借用一下《v字仇杀队》中所用的1812序曲,让欢庆气氛更浓郁一些,当然,这只是我的个人浅见。
片名被解救的姜戈,而我想说的是,即便一开始姜戈就被舒尔茨医生解救,但他真正自由,个人感觉,是在骗杀三个押运者之后。
在这一幕里,我们可爱的昆汀导演也客串了一把。
说回来,这一幕里,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情节,就是姜戈在解救自己的同时,也解救了三个黑人同胞。
这三个黑人同胞,曾经向姜戈投以仇视的目光,但此时此刻,他们用一种崇敬的目光看姜戈,不得不说,偶像的力量,是无穷的。
当然,很有意思的情节说的并不是这一点,而是,姜戈在解救三个黑人同胞之后,只是说把炸药包扔过来,然后就扬长而去。
但我们不妨回想一下,舒尔茨先生当时也解救了几个黑人奴隶,但他为黑人奴隶提供了两个方案。
这个地方很有趣。
我们不妨大胆猜测,其实,在舒尔茨医生的眼里,黑人,确实低人一等,他们的思想,并没有解放,这个思想是根深蒂固的。
其实在舒尔茨医生的话里,可能对此早有暗示,那就是舒尔茨先生在刚刚解救姜戈之后,说尽管个人非常讨厌奴隶制,但是现在不得不使用奴隶制来为自己获得一点小小的利益。
但是姜戈在解救黑人同胞之后,什么话都没说,这个时候,我们不妨大胆猜测,这象征着一个群体意识的解放,因为,此刻,已经不用啰里八嗦说什么:你自由了之类的话了。
影片中的内容大概想说的就这么多。
但是还想提一个题外的话,那就是,被解救的,解救人的,杀人的,取乐的,都是男人。
影片中的女人着墨甚少,可能男性的动物本能更加强烈,更富有表现性吧。
但我还是很高兴看到我们美丽的黑珍珠最后也跨在马上,手持双喷,英姿飒爽。
而在影片中,糖果先生的姐姐,其实个人感觉,对于舒尔茨先生那是非常有意思的,尽管舒尔茨先生点名要我们的黑珍珠陪他过夜,这也不影响糖果姐姐对舒尔茨先生暗送秋波。
当然,这在影片中没有太多体现,也算作是本人的一点小小的猜测吧。
昆汀的风格,究竟是什么呢?
我其实总结不太清楚,但隐隐地感觉到这个导演不走寻常路,拍的片子都是不完全商业的商业片。
很好看,很劲爆,却也让人可以思考。
这一点实属可贵。
这种风格,尽管说不太清楚,但毋庸置疑的一点是,如果昆汀出了新片子,那我是一定会去看的,这或许就是昆汀的风格吧,拥有一种难以抗拒的吸引力。
全文完
瓦尔兹的德式英语真好听
莱昂纳多好适合演浮夸男,还有血肉横飞太好看了!
那么简单一故事拍快仨小时。
尿失禁般的爽!
我等了一个多小时等到了莱昂纳多,马的戏份好多啊
南方第一强哥,黑霸王 ps.老流氓昆汀挂得好出彩
还没爽完,马上尿点就来了,像早泄一样。--此情况反复N次。
昆汀的被宽容度很高,也不见得是一件好事。
從「無恥混蛋」開始 我就不喜歡昆汀。本來想看完這部之後應該會稍微好一點了 沒想到更討厭了。真是看得跟「無恥混蛋」一樣看得我辛苦無比。昰啊 我是喜歡有才華的人 但并不代表我喜歡別人玩弄才華。恕在下才疏學淺 實在沒看出哪裡好了 又怕別人說我蠢 那再加一星好了~
小人物的高光时刻,完美诠释暴力美学,第85届奥斯卡最佳原创剧本。
一个字:爽!
不喜欢
被解救的姜戈🦁2012,医生死的可惜,姜戈也太开挂了叭,姜戈的三观减分,他老婆的命是命,其他黑人的命就不是命了吗,还阻止医生救被狗咬的黑人,既然能漠视其他人的命,找到他老婆之后这两口子还含情脉脉都被管家看出认识,也太差了叭,姜戈好几次想拔枪的镜头是要害死医生吗,如果不是被看出破绽,医生的计划也不至于失败,and一开始花钱买不就好了么,那么多赏金呢,结果搞得复杂化为一万二丢了命,我一开始把医生当成主演的,没想到挂的这么随意🥭
很拖拉,最后半小时完全可以压缩掉,几个情节解释不通,恶霸已经看穿了他们的谎言,为何还是进行交易?医生为什么要对姜戈那么好,甚至不惜生命?姜戈杀了恶霸为何只是被罚去矿山劳动?塞缪尔的老黑奴和恶霸是什么关系?等等
bravo!枪战爽快,小李一出场就张力十足,据说他一巴掌拍一手血是自己真血,不说他能没停演下去,如果原本没设定有血那他把这血发挥的极好,尤其是抹那一脸。昆汀对自己的爱人真是相当决绝,若要你死下一秒就必须消失,多一个镜头都不给,如同路人,混蛋里的法叔也是。越来越喜欢CW,又贱又坏又可爱
昨天去影院看了,果然很爽。开头音乐一起来一阵激灵,整个配乐都好棒!Waltz叔大爱!!!车顶的牙齿晃啊晃啊萌死了><小李和瓦叔死了之后剧情突然变得好乏力。昆汀现在肚子真大。
瓦尔兹当得起一个男主了啊。混了好多喜剧元素很多地方以至于完全脱线不过对于昆汀来说这就叫风格吧;确实不如[无耻混蛋]看得爽。
还我Doc!还我Doc!还我Doc!心痛死了!糖果庄园这个名字真是好啊,跟糖果盒球场一样的好。姜戈回来杀人颇像武松血洗鸳鸯楼。
值得一看
就算不拖沓也不及混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