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片子有一种迷幻偏执的美感,其实很喜欢结局的处理,真的很希望每一个人最终都能够从阴影中走出去,男主最后的放下其实更能反应现实中大多数人的现状吧,成长后更能去理解,去原谅那些伤害,所以最后放走仓鼠也就是对自己内心世界的放下了,结尾的海边小屋太美太宁静,电影色彩也从最开始的迷幻混乱变得舒适,也说明了男主内心的变化。
电影最开始展示了对同性恋的歧视,可是到后来我看到的更多的是宽容,一方面父亲虽然知道儿子是gay,却始终没有过度伤害儿子,父亲的几次病态的爆发也都是在遭遇儿子伤害他之后,毕竟父亲也是真的孤独,只有孩子了,影片也大多展示了父子之间有爱的相处,也正因为这样,最后男主的钢筋才没有挥向父亲,没有悲剧,只有亲密的人之间的互相原谅。
女闺密和男二号对男主的态度也更能代表这个世界开始包容接纳同性之爱,尤其是男二在树屋对男主的开导和治愈,让男主感觉自己不是那么羞愧,但是我依旧好奇导演对男二的设定,可能无关爱情,只是利用这一角色去展示男主的真实情感,也是引导男主情绪走向的关键吧。
然后本片表达父母对孩子的爱也是大于了伤害,伤害在先,可是我看来母亲一直对男主充满了关心和包容,就算父亲偏执病态,爱的树屋,和最后仓鼠点醒了四次更换仓鼠,都是爱的表现。
更有趣的是男主明知道仓鼠不是原先的那一只,却刻意的忽略,一味把情感寄托在仓鼠身上,所以真正病态的男主啊,是父亲和母亲一直在包容他,他却不自知,一味地给父母憎恨与伤害。
所以最后我从电影看到的是孩子应该学着去理解父母,有了理解就会放下心里的芥蒂,才能真正成长起来。
总体来说很喜欢导演的拍摄手法和剪辑方式,能够能抓住我的情绪和电影一起起伏,可是感觉电影表达还是有些矛盾不清的地方,因为自己也不专业,就不在手法上妄加点评。
第一次写影评,逻辑很混乱只表达自己的直观感受,祝大家观影愉快。
其实短评写不下了就再多写一点点。
含有细节部分的微剧透!
只涉及一些个人的看法并不是实际意义上的影评,所以这也不能算是剧情分析!
家庭不和谐给成长中的儿童心理造成了极大的伤害!
从小就要面对承受成人世界不可预知的羁绊!
爸爸的角色有比较独特的闪光点,像坏孩子一样去表达自己的情感,他是非常爱奥斯卡的,影片中亲手伐木建造树屋睡前故事足以说明。
但破碎的点滴却被动的让他成为了故事中的混蛋。
奥斯卡因为想要去参加变装舞会从背后将爸爸踹到衣柜里那段简直虐心直到最后"闪回"那段,现在你需要创造自己的梦了!
感到爸爸的角色是那样让人爱恨交织,他想要的只不过是一个“正常”的孩子!
只怪这个世界对于小众群体中的孩子们没有更多的包容这也是现阶段同志作品中的一大主题!
关乎于成长还有家庭关系!
影片通过一些迷幻写实的表达方式让奥斯卡身边的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充满了张力因童年目睹对同性恋的暴行产生身心上压抑的幻觉 从小被爸爸换过4次的仓鼠Buffy在结尾告知真相的那一幕,"告别"在奥斯卡的脸上甚是百般人间滋味!
也许人们会认为生活就是这样 每一个人的一生都注定应该要承受不同的困惑与难题!
似乎这就是生活的根源,任何一个"点"都可以成为我们去思考的问题!
这样的故事也可能只有开始却从来不会结束,它发生在现实的每一个角落里,谁又是下一位去经历承受这些“梦”的人呢!
Oscar Madly是东海岸的青少年特效化妆师,面对强有力的父亲,面对困住他创造性的小镇,面对他受限制的家庭生活, 他想要离开。
他从最好的朋友Gemma和自己的宠物仓鼠Buffy处得到了很大的支持。
当他遇到帅气的Wilder时,Oscar决定挣脱束缚自己的铁链,开始他真正想要的新生活。
这部电影主人公的自我认知是和家庭的矛盾结合在一起的,可能其他观众会觉得这个安排很刻意,为了显示自我认知的艰难,又加了一场家庭矛盾。
但这部电影给我很重要的一个共鸣就是Oscar的家庭。
家庭矛盾让他变得害羞,胆小,我也是这样。
看到电影里Oscar爸妈的争吵,我一阵烦躁,在那些瞬间对我父母有一种咬牙切齿的埋怨,为什么他们作为成年人,连最基本的安稳的家都给不了?
这种性格无疑给Oscar的自我认知造成了困难,因为他的自信需要慢慢培养,可能因为家庭让他觉得自己低人一等,于是他把这种别人比自己好的感觉迁移到了自己的性取向上。
再加上他的生活环境,在追求自由快乐的生活道路上,他举步维艰。
这部电影的另一个主题就是这个人群的孤单。
Oscar辗转于爸妈之间,感觉自己不属于任何一边。
一面是爸爸的疑神疑鬼,对上一段婚姻的偏执,另一面是妈妈开始了新的生活,开启了一个Oscar无法加入的家庭。
电影最后,Oscar住的那个面朝大海的小木屋,旁边没有其他宿舍,更是再次显示了这个主题。
他妈妈对他说,可能你一辈子都不会容易,听者有意,Oscar肯定是慢慢体会到这种感觉了。
妈妈对Oscar说这句话的时候,我觉得电影并没有要体现妈妈的愧疚,而是她对儿子的境况非常理解并接受下来,毕竟她的愧疚也不能还给儿子一个温暖的家和一个快乐的童年了。
电影最后是正能量的,因为Oscar的爸妈虽然对对方有意见,也没能给儿子安稳的成长环境,但是他们都深爱着Oscar,换仓鼠这个安排也很巧妙,先是Wilde跟Oscar说仓鼠是雄的,然后电影结尾解释了这个片段,换仓鼠,给Oscar一个寄托,正是他们对儿子的爱最细致的体现。
另外就是Oscar虽然经历了这么多,但他最终也进大学学自己喜欢的专业了,慢慢开始夺回对自己生活的掌控权,小仓鼠(Oscar的潜意识)也跟他说了Oscar现在很快乐。
但就我的理解和经历,我觉得Oscar不管日后多开心和成功,他对美好家庭的向往也只能是向往了,他和父母之间的隔阂也未必能消除,爱一直都在,但也许爱也消弭不了他心里的孤单。
看到豆友说:加拿大导演作品 加拿大多伦多电影节获奖 地方保护性质很强。
hhh不拿几个奖谁会去关注,每行的都是这部电影我是在广州lgbt电影节加领馆看的,看的英文版,我的英语能力还不足以支撑我能看懂听懂小部分英文,所以只有一些使我印象深刻的并且我看懂了的,我会写下来这部片子讲了一个男孩小时候受到创伤,然后导致心理阴影以及性取向变化,最后得到温暖,回到最初还啥也不懂的小男孩这部片子最有特色的就是他的特效,然后混上谜一般的音乐,二者结合,有一种恍若梦境一般。
尤其表现在他去wilder家参加聚会那一段,磕了药,镜头描写他的主观视野:夜店灯光,夜店音乐,wilder亲吻女孩的脸在晃动,一男人过来找他,挡住他的视线问oscar:你在等谁?
这时焦点从男人转移到他在意的wilder身上,这里镜头的聚焦非常的有意思;还有后面两人在厕所里的战斗戏,镜头晃到头晕,一股梦幻的效果,他喝醉了,是不清楚自己在干什么,就只是享受这一刻的快感罢了。
最后那段他发现仓鼠死了,从肚子里终于掏出了那根年少时候的凶杀现场的铁棍,向正在争吵的父母挥去,音乐加上特效加上不断重复的镜头,节奏是非常的紧凑。
这部片子用的比较多蒙太奇,比如说oscar和wilder在床上准备接吻时,插了波涛汹涌的瀑布画面,这里用了隐喻蒙太奇,第一次接吻一个你非常喜欢的人的时候,你的内心难道不是波涛汹涌,激动的恨不得马上融入另一个人的身体。
然后还有重复蒙太奇...其中oscar和wilder两人开车撞到树那段中,oscar看wilder弹烟头那里的镜头放慢,生活中也是如此啊!
在你喜欢的人面前,你喜欢的人所有的动作,都想去一帧一帧的观看,深入地去研究。
《Mannen som elsket Yngve》(我爱英格)中英格看他喜欢的人也是如此。
片尾男主人公回到开始的梦境,他爹说:闭上眼,你可以做任何你想做的梦。
然后睁开眼,又是一个新的人生。
这部电影会让我想到《穆赫兰道》,两者都有利用心理、梦境的元素在里面吧。
*剧透*不能够只说是同性电影,这是我看过最好的电影。
整篇故事冰冷、危险、黑暗、尖锐、恐惧、痛苦,但与迷惑和混乱毫无关系。
条理清晰、叙事明白。
从目睹了恐怖仇恨犯罪的创伤心理暗示,到家庭关系和shitty father着手的毫无安全感的成长模式,从自我认同到厌恶,以及从来没有拥有过任何美好事物的巨大孤独,每一处都详尽细致而巨大丰富。
而这样的故事并不只是关于逃离、痛苦和悲伤,他的反抗,从痛苦中抽离,从身体里拔掉最致命的恐惧,与过去的失败彻底决裂的生命力,让沉重低潮的电影终于达到高潮。
我本以为他死掉的仓鼠是非常隐晦地暗示死亡,因为接下来的大海天空还有海边美得出奇的五边形白色小屋都太理想化了,我想到所有死在小镇的酷儿,和他们永远走不出的困境。
但我又立马想到了那个理想化的男孩,那个不爱他,却成为了他生命里唯一一道光的男孩,我意识到这是电影最大的美丽之处,因为它可以有温柔细腻包容动人的角色穿插在你的生命里,它不仅仅描绘一个人的死去。
他也终于走了出去。
爱人怪物,我格格不入的肉灵。
这部电影整体我觉得一般只能说是好看的剧情片重点是LGBT,作为导演的处女作也算是可圈可点。
吸引我的是它迷幻风格的配乐,每个场景都运用得很巧妙,体现出了奥斯卡内心的偏执纠结和转变。
本片带有浓烈的魔幻色彩,不管是从小到大和仓鼠的对话还是派对上呕吐出钉子,以及和父亲争吵后从身体中拔出的钢筋。
种种臆想都是奥斯卡对自己同性恋这个身份的恐惧和反抗的体现。
然后前期色彩风格相对浓郁迷幻点,最后的海边小屋环境很舒适平静,结局挺好的不是大喜大悲的那种,美好又自然。
奥斯卡在海边印象比较深的有两段,一个是小奥斯卡在目睹同志遭受暴虐后听从父亲的意见自己对着镜子剪头发,这里算是抗拒真实自我并决心隐藏的开始吧。
小奥斯卡和父亲还有他的树屋另外就是和韦德的那段吻戏。
我挺喜欢韦德这个角色的(主要是阿廖沙.施耐德很帅)但是我觉得他们之间的感情还算不上是爱情(如果能发展一下也挺好的😉)
韦德裹挟着瓶装水的朦胧少年之吻切换着奔腾的瀑布湍流,满屏的肉欲却不显色情(这一段感觉和哈维尔多兰的手法很像但是我不专业所以不做过多评价)
说到韦德,往坏里说他就是个无聊找情趣的双性恋,挑逗一下奥斯卡。
但是往好里说他是彻底打开奥斯卡心中柜子的那把钥匙,他激发了奥斯卡的情欲也有好好引导他面对真实的自己。
没有看懂的就是他和奥斯卡说自己要去柏林但是朋友却感知奥斯卡他其实是回家,没看明白他为什么撒谎。
1.Wilder:What are the words?Empathy.感同身受.2.Wilder:Smoke her out.Told you.(弹烟的动作).3.Oscar:Give her to me.Wilder:It's him.4.Wilder:What do you do up here?(what you do p here).5.Wilder:If you don't hate your parents you'll eventually became them.6.Oscar:Sorry to impose.7.Buffy:I'm just happy you're not gonna set me on the fire.8.Buffy:But you know I'm not the original hamster from your childhood right?I mean,it has been 10 years.Your parents replaced me,like,4 times.Oscar:What was that?Buffy:Oh,nothing.
Oscar自幼有着悲惨的童年,母亲因为忍受不住父亲的控制欲而选择了离开了自己和父亲,自己只有和父亲一起居住。
父亲的控制欲干涉了Oscar的生活,偏激的态度甚至让他的生活和学习出现了问题。
最后柜中的野兽觉醒,自己也离开了故土,选择了在另一个地方进行生活。
电影的情节比较简单,甚至可以说是比较无脑。
就是“质疑-接受”的过程。
很巧妙的是,作者选用了钢筋这个意象来讲剧情串联起来。
钢筋是Oscar小时候看到queer被欺负时的施暴工具,同时也是从那时起深埋进自己心底的同志情节。
每一次Oscar同志意识觉醒的时候,钢筋场景都闪回,给自己以莫大的恐惧。
别人的亲吻,接触,或者是心动,钢筋放佛Oscar身体里面的寄生虫一样呼之欲出。
钢筋是痛苦的根源,也是Oscar对自己的性取向从质疑到接受过程中所遭受苦难的器具。
而最后伴随着自己的同志意识觉醒,Oscar也摆脱了藏在自己心底里的钢筋,和儿时的恐惧场景觉醒,正式的接受了自己的性取向。
是什么让Oscar如此痛苦?
根源来讲是他的家庭环境。
在自己很小的时候抛弃自己的母亲,缺失的母爱,母亲角色缺失。
和控制欲强的父亲生活在一起,父亲角色的过度充斥,单一亲情的接受曝光,这无疑是导致他在接受自己性取向过程中变得如此痛苦的原因。
接受自己的性取向,实际上也是暗含着和自己的家庭和解。
与母亲,他或许接受了母亲的意见,离开了自己的家乡,搬到了一个离自己家比较远的地方进行生活。
和父亲,虽然结局之前大吵一架,但在梦中闪回依然有着父亲的身影以及那一句告诫:你现在可以自己做梦了。
Oscar最后还是给自己买花了。
原生家庭对孩子带来的影响什么的....青春电影的干活我好害怕他们太吵了,我不想再搬家了有时候,要是我感觉受到威胁了我就把食物藏在我的颊囊这样一来,不管我在哪儿醒来都不用再出去找食物了它已经在这儿了,在我的嘴里过了几年小仓鼠的台词变成了恐惧的情绪让我亢奋......你们想要它维持多久的?
到永远?
这里没门能坚持那么久 门锁啊门栓啊迟早会坏掉我觉得我陷入了性别困扰这是你的变装吗?
我以为这是真实的你如果你不恨你的父母,最终就会变成他们我不明白为什么我感觉这么孤独你的人生并不容易也许以后都是如此如果你必须在炼狱生活那么最好有坚强的皮肤等你长大你就知道味觉是怎么回事儿了你知道为什么每个你爱的人都离开你吗?
你该知道我不是你童年的仓鼠了吧毕竟已经过去十年了你父母更换了我4次我能做个梦吗?
是时候做你自己的梦了你可以拥有世界上的任何东西只要闭上眼睛那根血淋淋的钢筋是童年的阴影是从此以后把我关在门外的证明(这是主观视角)Aaron Abrams声音不要太好听......嗯....
选歌品味比多兰差一点。天菜也和《幻想之爱》里外型差不多一个型,会说话的人格映射宠物又很《海狸》,啥意思,处女作就要集LGBT导演之大成吗
大抵是成长与逃离,同性标签有些名不副实。
[B-]加拿大式疼痛青春,故事和影像流畅,摄影和配乐加分。
比起对自己的性向认知,更让我感兴趣的是里面的父子关系。不过剧情真的挺一般的,画面拍得非常美,美少年也很好看。7分吧。
最大的亮点就是伊莎贝尔.罗西里尼的仓鼠配音
不用过多药丸,只需要一个精神分裂视角
加拿大出了一个多兰,影响了后面的一代人;某些超自然现象在一部现实题材的电影中突然出现还是会让人不适应,好在一个本不丰满的故事只讲了不到90分钟就结束,并没有注太多水还算紧凑
Vapid and cliche. This is exactly what an LGBTQ movie should NOT be. @FIFF nbcs
有点迷。同性之爱只是一笔带过的那种感觉,几乎没什么存在感。剧情看的我有点晕,看过简介后在看会好一点(我看了后再看的)。按简介的角度电影还不错。但我是从爱情的角度看的,所以感觉不好。主角从肚子里拿铁棒的幻想真的吓到我了,还有吐螺栓,可怕,恶心。有点重口味。
不喜欢
UNFORTUNATELY, we've all been fucked up like that.
当看到仓鼠讲话的时候,我就想说:天啊!千万不要给我来个什么魔幻现实主义。好在导演还算克制,只是男主的幻想……没想到竟然还看到王菲的熊猫妆~
恐惧和禁锢表现得很好
剧情不知所云,可这种少男的小情小调,and细节与配乐挺有意思。钢筋那段看嗨了,以为要高潮了却突然泄了,挺丧的…
吐钢钉那段和抽出钢管那段怎么拍的?
bgm+Connor Jessup拽上天的爆发力+魔幻滤镜=令人透不过气的眩晕的感觉~~~牛掰的OST收了。
很孤独很迷幻的电影,美少年恋爱好评,穷尽一生只为逃离那个童年阴影,逃离那个小镇。剧本没有很惊艳。但是拍摄的影调让人着迷。结尾一丝温暖,仓鼠原来已经不是原来的那一只了
音乐是整部戏的重点。加拿大真村。
接吻那一段,如万马奔腾,江河湖海之水滔滔不绝,无声胜过再大的喘息声。
打着暧昧同性旗实则讲述青少年困惑主题的片,影片点打得太散,没法聚拢来讲是一大问题。配乐虽然清新时髦但配影片很奇怪。另外影片画风一转再转有点莫名其妙。用的说来想法很好,但导的水准还是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