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星不能再多了,槽点太多,不想赘述,其他评论里都有,如果是搞笑喜剧片,怎么拍都无所谓,只要看的开心就好。
但既然是颜严肃剧情片,还是讲点逻辑的好,太多不合理的地方,心大的可以随便看看,但我这种看电影很仔细,注重细节的人看了会很尬。
以上非专业评论,纯粹个人感受,知道拍一部电影不容易,但是不代表辛苦完成的都必定是高质量的,不乱喷但是也不盲赞。
补影版三生三世的时候想起来当年心心念念的《烽火芳菲》(中国寡妇)没看,翻来覆去在各大软件上找不到片源,只好看了网上的资源,发现国外上映的版本叫 藏起美国大兵(误),一开始还以为找错了片源,结果看完之后,发现如果中国也叫这个名字的话,整部片子就顺多了,毕竟编剧都是美国人,视角转换为标准的美国个人英雄主义战争片,就不觉得有太大的违和感了。
我自己一个是不喜欢战争片,另一个是实在对近代史不怎么感兴趣,所以主动看过的抗日片实在少之又少;不过倒是想到之前刷过的《一把青》,看完觉的不过瘾还去读了白先勇先生的小说;算是难得认真看过的中国当代战争片,两部作品反而能够在我身上引起很大的反战情绪。
因为叙述者角度的不同,使得两部作品能够把角色作为人的需求作为主要的讲述目标,让它在战争这个大背景下得以实现、得以破灭,容易让人觉得感同身受、为人物惋惜,再体会到和平之可贵。
否则按照另一种角度叙述,这两个故事就应该是英子是一位一心参加游击队的农村妇女,而不是努力劳作想在城市展开新生活的乡村寡妇;朱青也该是积极参加学生运动闹革命的进步青年,何故沦落至风月场,唱起东山一把青。
反面角色也没有用了猥琐易怒下一秒就会失控的形象来刻画,看起来也舒服很多,《烽火芳菲》中大佐少校对英子的觊觎在前期用大佐的镜头铺垫了很久,即使到了发生那一刻,也是用了不打开窗户和让英子坐的再近一点时的话术来反复递进,起码坏人也终于不是一头饿急了见人就扑的怪兽了。
英子偷看大兵洗澡和吃鸭子前换上了结婚时的衣服(如果没记错的话)两个镜头真拍的很妙,英子救下轰炸日本的美国大兵,可以是为了民族的正义,但也不妨碍她的暗生情愫,民族大义可以和个人情情爱爱交织在一起;而这些情爱,却不是因为杰克代表正义而产生的,而是产生在终年无人修缮的漏雨屋顶终于有人修好,常年阴雨的地方,家里终于不再滴雨;也可以产生在,语言不通,我们却依然能沟通、为彼此着想,英子急的以袖抹泪,杰克却承接住了这些焦灼;甚至连英子的孩子逐渐打开心扉和杰克玩在了一起,终于有了三口之家的氛围。
这些情感是找得到来处,寻的到脉络的,所以最后破灭的时候,会发自内心的感叹战争的残酷。
冲着男主角和女主角去看的。
看之前瞄了下评分才5.9,看了之后给了5星。
错过了电影院,一年多之后才在家看了。
感人。
感动我。
故事简单而真实又残酷。
刘亦菲和公公婆婆的关系,说明编剧还是比较理解中国文化。
小女孩交给洛杉矶中国人夫妇,也是先知了,不用继续经历中国之后几十年的那么多变故了,而且也是微妙,没有跨种族养育,或多或少呼应了整个故事里面男女主角语言都不通,却有一种白人和中国人相敬如宾的感觉。
从大的方面说,那会儿中美关系真的很好,也怪不得罗斯福力排众议推中国当联合国5常之一,后来联合国宪章蒋介石还是第一个签字人。
小的方面没那么多转折,却简洁又真实。
想到了小时候学的课文,一个美国伞兵躲到法国人家,促使那家丈夫被德国人杀了,伞兵再次躲,妇女没有犹豫地继续庇护。
也想到了拯救大兵瑞恩,为了救一个平凡之人,不幸牺牲了好多生命,只因为那是该做的事。
据说根据真实事件改编!!!二战时期,珍珠港事件后,美国轰炸了日本东京的工厂,医院以及学校,飞机燃油耗尽后飞往中国(由于国民党军官犯了一个重大错误,误判认为是日军飞机,关闭了机场跑道的灯,导致美国队员无法看见机场跑道只能跳伞坠机,一个忧伤的故事在中国一个小村庄就此拉开序幕的抗战电影。
看得出来语言不太本土化,英译中痕迹过于明显(我是去看刘亦菲的哈哈哈)虽然豆瓣评分较低,还是推荐看吧!
我认为这是刘亦菲演技最好的一部片子:微表情,眼神都很真实传神。
伴随着淡淡的曲调,上世纪四十年代淳朴的农村映入眼帘。
即使是农妇的打扮,没有了丝毫的粉黛,刘亦菲塑造的英子依旧秀气外露,盖不住的颜值。
虽然正值抗日战争时期,但村子里仍旧显得格外宁静。
英子的丈夫是国军的一个军官,在战争中牺牲。
英子带着唯一的女儿妞妞生活,虽然平淡,但也温馨,带给观众的是温暖的人间烟火气。
而一架美军飞机闯入了她们的生活。
这是轰炸东京的美军轰炸机,因燃料不足,只能降落到中国。
飞行员Jake正好被英子所救。
而日军也随即赶到。
文化的碰撞,战争的冲突,Jake的到来在英子平稳的生活里荡起了涟漪,带给了英子危险的同时又给她带来了似曾相识却又逝去已久的那份温暖。
慢慢的他们产生了情愫。
英子知道这一切不会长久,但她却仍珍惜此刻短暂的幸福。
结局也在情理之中,英子最后死于日本鬼子的毒手。
英子虽然走了,但她回忆的最后时光确是幸福珍贵的。
淡淡的音乐再次响起,而留给观众的确是深深的伤感。
扼腕叹息的同时,也叹幸福的不易,珍贵的幸福一刻也是值得的!
电影《烽火芳菲》海报 前几天,在网上看到了电影《烽火芳菲》幕后分镜分享的一篇文章,字里行间,感受到了这部电影幕后制作的诚意,便想找来这部电影看看。
无奈,各大视频网站均无版权,随口在朋友圈吐槽了一句,谁曾想到这么一说,微信好友里一热心人士便给我发来了影片资源。
刘亦菲 饰 英子 说回电影,导演比利·奥古斯特,曾获得一届奥斯卡奖和两届金棕榈奖,我很期待这样一位大师级的欧洲导演,会以什么样的视角,来讲述中国故事?
主演刘亦菲,在电影圈摸爬滚打多年,演技备受争议,与这位国际名导的合作,又能否突破自己,完成角色?
这一次,刘亦菲的表现超出预想,可以说是非常惊喜。
埃米尔·赫斯基 饰 杰克 有人说,这部电影太过简单,对此我也没有什么可反驳的。
这部影片的确是在讲述一个简简单单的发生在战争年代的故事,讲述了美国飞行员被迫降落在浙江一带后,浙江军民竭力营救美国飞行员的故事。
但是,与其说是简单,我更愿意用纯粹去形容。
影片不仅仅是在描述一个动荡的战争年代,又展现了战争年代的“人性的大爱”。
李芳淙 饰 妞妞 不得不说的是,比利导演,他是位智者,他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他没有把自己主观的情绪带入到电影,而是实实在在讲述了一个烽火年代的温情故事,更多的是引发观众去思考。
通过对人物各种细节的把控,展现了处于动荡时代的人们的克制,又处处体现了战争的残酷。
电影《烽火芳菲》剧照 又有人说,这部电影受题材限制,受众太小。
但这又有什么关系呢?
这是一段历史,一段不应该被遗忘的历史,只要有一个人看,这就是值得的。
或许这部电影并非是大众常看到的传统意义上的战争片,这是一部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来讲述的一段中国历史,更能直击观众的心。
历史背景还是很感动的!
珍珠港事件后,为了鼓舞士气,美国时任总统下令轰炸东京。
在任务完成后,由于燃油耗尽,杰克·特纳上尉以及他的队员迫降在中国浙江省境内。
英子和她女儿无意中发现了昏迷的杰克,尽管冒着极大的生命危险,英子依然没有放弃这位需要救助的美国人。
尽管他们语言不通,但这段感情注定将会影响他们一生。
刘亦菲是有那么一丝丝的进步 但刻意的表演还是使本该很感动的剧情失色了!
看过了电影 才去了解那一段尘封的历史 细细回味才会发现电影中所展现的那一个个场景是多么写实 真诚地强烈推荐大家看这一部电影 有些感情需要细细品味才可意会比利导演每一次的电影都会与人惊喜 亦有震撼 二战这段尘封的历史在他的娓娓阐述下 我觉得我是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他所要表达的情感 很感谢比利导演为我们带来一部这么好的电影!!!
美国大兵何德何能,居然吻上了天仙!!!!!!!!!!!!!!!!!!!!!!!!!!!!!!!!!!!!!!!!!!!!!!!!!!!!!!!!!!!!!!!!!!!!!!!!!!!!!!!!!!!!!!!!!!!!!!!!!!!!!!!!!!!!!!!!!!!!!!!!!!!!!!!!!!!!!!!!!!!!!!!!!!!!!!!!!!!!!!!!!!!!!!!!!!!
感情戏拍的很好,很唯美,只是太少了感觉不够看的!
空军上校杰克和四名战友轰炸日本后前往中国,一名中国军人误以为来的是日本飞机,关闭了所有路灯,导致杰克等人无法降落,只好弃机跳伞。
杰克掉在树上,伤了左腿,被寡妇英子(刘亦菲 饰)和村长所救。
一个营的日本人前来搜查,少佐当场击毙了不愿开口的村长。
英子和女儿妞妞继续窝藏杰克,不料一天少佐企图侵犯英子,杰克将之击毙。
妞妞的老师带着杰克、英子、妞妞去寻找中国游击队,途中他们遭到日本人追杀,包括老师在内的一大群游击队员牺牲,英子也不幸遇难,而杰克带着妞妞安全返回美国。
片尾字幕:中国人协助了56名美国人回国(不记得是56名还是64名了),导致日本人展开报复,杀害了25万中国人。
电影的剧情很简单,但正因为如此,你很容易发现许多问题。
革命先烈英勇牺牲的确值得铭记,也应该尊敬,但爱国和看电影是两回事,我不能因为这是抗日题材、这是歌功颂德就打高分,我还是要理性指出缺点。
一、凭什么为了救一个美国人,牺牲一群中国人?
整部电影都是以拯救杰克为主题,为了救他一个人,村长、英子、老师、还有一群游击队员纷纷遇难。
尤其是片尾字幕,救了几十名美国人,导致25万中国人惨遭杀害,相当于一命抵五千命。
一个人再伟大,能比五千条性命更重要吗?
这真的值得宣扬吗?
这都什么年代了,还在宣扬这种与黑暗势力作斗争的价值观?
我觉得这是无谓的牺牲。
也许片尾字幕陈述的是事实,但事实和电影是两回事,所有抗日片都是根据真实故事改编,但拍得好才能表扬,拍得不好就要批评。
我们应该为历史事实点赞,但不一定要为电影点赞。
要不然,岂不是以后的抗日片只要加上《烽火芳菲》的片尾字幕类似的话,我们就要纷纷打高分?
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观念早就不适用了,现在正确的教育观是,当你看见恐怖分子挟持人质,看见有人跳河,看见火灾,看见坏人、歹徒、劫匪,首先想到的不应该是逞英雄,因为那等于是去送死,正确做法是先保护好自己,再去帮助别人。
即便是有必要反抗,正面对抗也绝对是下策,上策永远都是像《红色》和《潜伏》那样用计谋和智慧,或者像《敦刻尔克》那样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保存实力为日后反扑做准备。
幸亏是杰克活了下来,如果他没活下来呢,那么多人岂不是就白白牺牲了?
最后,美国说杰克是英雄,更是让人倍感不适。
他被一群父老乡亲救了,英雄不是他,英雄是那群父老乡亲!
换言之,电影所传达的思想是,美国认为英雄不是牺牲的25万中国人,而是那几十个安全回国的美国人。
这电影把中国人拍得太傻了,25万中国人不求回报送吃送喝送命,最后还无名无分。
二、凭什么让老百姓为别人的错误买单?
一名中国军人误以为飞来的是日本飞机,所以关闭了所有路灯,导致杰克只好跳伞,才有了后来一群人为了救他而牺牲的故事。
这是不是黑中国军人暂且不说,但电影重点完全没对,那名军人只出现了那么几次,印象比较深刻的一次是他在没有调查的前提下,毫无根据张口就说来的是日本飞机;另一次是说他弄错了。
他那几句话就间接导致了一群人的牺牲。
如果他没有犯错,杰克就不会掉到村里,日本人就不会来搜查,也不会杀那么多人。
死那么多人,全都是那个军人的责任,然而导演、编剧轻描淡写几个镜头就把他的戏份概括了,也没说他最后受到什么惩罚或者感到愧疚。
导演、编剧的侧重点不应该是“牺牲很光荣”,而是“犯错很严重”。
导演、编剧只告诉观众要不怕牺牲,却不告诉观众要避免犯错。
电影中所谓的感动,全都是在为一名傻逼买单,恕我不能理解这种感动。
三、杰克和英子强行相爱二战时期的中国女性都是很保守的,这也是为什么英子守寡多年也不改嫁。
然而杰克来了之后,两个人连语言都不通,相处几天顺利就相爱了,毫无铺垫,毫无说服力。
英子长得好看,还冒着生命危险照顾杰克,我能理解杰克爱英子,但英子为什么那么容易就爱上杰克?
即便你把杰克换成其它人,好像也没什么问题,他们到最后还是会相爱。
导演,你是对中国女人有什么误解吧?
可能有人会说,少佐想侵犯英子,杰克救了她一命。
首先,救了你一命,你就要以身相许?
其次,我们又回到了刚才的话题,如果那名军人不犯错,日本人就不会来,少佐也不会侵犯英子。
换言之,英子接受杰克,归根结底还是为那名军人的错误买单。
导演最应该拍的是,那名军人自我反省或者付出代价,而不是去拍英子的无私奉献。
四、英子的牺牲太刻意任何电影中,谁死谁活当然都是导演、编剧安排,但拍得刻不刻意,观众是能感受到的。
而本片中,日本人的枪法时而准,时而不准,谁都能打中,就是打不中杰克和妞妞。
换言之,导演、编剧想让打中谁,就可以打中谁;导演、编剧想打不中谁,就打不中谁。
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还是导演、编剧,他们一定是一开始就确定了“杰克、妞妞活下来,英子、老师等人遇难”的结局才开始拍的,但是根本没用心拍,给人的感觉就是明摆着要让杰克、妞妞活下来,让英子死亡。
除此之外,杰克还不顾英子、妞妞的性命跑出去修屋顶;杰克用一挺机枪就把飞机打下来……电影的问题还有很多。
我很尊重、敬佩、感谢革命先烈,正因为如此我无法容忍别人把革命先烈的事迹拍烂,比如《潜伏》《红色》《亮剑》我就很喜欢。
但很爱国,但我要给《烽火芳菲》打差评,因为我不允许抗日题材有烂片。
一段对青年丧偶妇女的尴尬性幻想。
可能,又是一个洗钱的项目吧。看了片花就觉得这片子质量不高。孩子想爸爸,直接用对白说出来?这编剧长的是猪脑子吧?就没点儿编剧技巧了?看北美作家的优秀小说,先补补课吧。
语言沟通能力真是人类文明的奇迹。
摊手摊手
不精彩
虽然剧情和表演比较尬,但这基于一段史实,勇敢的中国人,特别是此片中的浙江人为了抗日,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值得更多人去了解和铭记。
美国佬真香?
朴实无华。
我就搞不懂了,为什么每回好莱坞拍这种片都是美国男人和中国女人之间的爱情,而且是带着拯救感觉的,你到是拍一部中国男人和好莱坞顶级女星之间的爱情故事丫……我不是歧视谁,我说的是事实!比如以前的章子怡,巩俐等等都是这样的!啥时候拍一部他们的美国女神和中国男的爱情故事,我就认为他们公平
准确来说不是感情突兀,就是没有冲突,冲突不够深刻。
没办法,朋友非得看只能陪他尴尬九十多分钟!整体感觉拍摄挺仓促的,但质量还不算差,毕竟算是主旋律,剧作上太不走心了人物一个个刻板生硬,剧情苍白无力,而且全是套路,看前面就能猜后面,美国飞行员跟面瘫刘全程尬对手戏,什么角色一给她全毁了,还没妞妞演得好呢!
比利·奥古斯特竟然拍了这么个片,都这么久了,居然还有人相信外来的和尚好念经。
演绎战争中的平凡人性,铭记历史,珍惜和平。
故事的调子淡淡的,说给懂的人听。我不太能够理解这些年的崇日情怀,即便没有刻骨的民族仇恨,我对那个地方也就是淡淡的无谓有无,每每有人宣讲日本环境好,我就想告诉他“亚洲不只在东北角”。
刘亦菲的气质根本不适合这个角色
所以刘亦菲到底演了个什么东西……
他来修好了屋顶,瓦房不再漏雨;却没能修好穹顶,保护战火中的芳菲。或许有一天妞妞远渡重洋再回故里。那里草木葱郁,山洞潮湿。老屋蛛网纠缠,地下室的挡板完好无损。只有她记得,里面藏过一个金发碧眼的大兵,教她用口哨吹出美国国歌。烛火中母亲望向他的目光里,有种叫希望的东西,炙热而熊熊不熄。
剧情总体来说还不错。。。想去看看导演其他的片子了 配乐很棒很棒很棒 催泪 ❤
看到刘亦菲的日常农妇装和她为喜欢的人换的新衣服,打心眼里感动了,真是美过天仙!
如果这不是比利拍的,那它就是一部平平淡淡毫无亮点的电影。但它确实是比利拍的,那它就不仅平淡平庸,还让人大失所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