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边的女人男人和女人是不同的,男人较为理性、女性较为宿命论,这是男女生理结构决定的;事实上唯有一种方式可以沟通、那就是说谎。
《海边的女人》大致探讨女性可以接受多大程度上的真实。
片中和男主角做爱的有两个女人,第一个是音乐家,可以说是文化素养较高的女人、第二个是普通妇女〔跑步女〕,文化素养较低。
比如说两件事,第一件事是她们对星星的看法,音乐家和星星有感情,跑步女则小时候对星星则没怎么注意过;音乐家明显对精神的要求比较高。
第二件事则是在导演和跑步女睡觉事情之后,跑步女不甘心便告诉音乐家她和导演睡过,颇有埋怨音乐家的意思,而音乐家却是“我们都是女人,不应该互相怨恨”;此点在普通妇女身上是看不到的,大部分是没完没了的怨恨。
音乐家女文化修养会高一点。
但其中有趣的一点是,片中的导演〔男主角〕也是宿命论者,譬如说他没有灵感跪拜在树木中。
这一段内容我刚开始也没明白,后来才想到“灵感创作性的人可能也是宿命论者”于是仿佛变成了女性想要真实、而男性拒绝给予真相,因为他认定女人的宿命论无法接受真实的事情。
我对女人的看法和男主角差不多,我的恋爱失败之处就是对女人说了真话。
不过片中的女主角是可以试一试说真话的角色,可以了解一下她的底线、每个女人都有不同的对接受真实的底线。
2011-2-5
我对这位韩国最为独立的导演了解并不多,看过的作品只有《处女心经》和《剧场前》,无论是《处女心经》的五段式还是《剧场前》的戏中戏都体现了洪尚秀对于电影结构的迷恋。
洪尚秀对于结构的运用在于段落和段落之间的重复和变化,并在其中透射主人公的心理状态。
以《剧场前》为例,电影本身划分为两段,前半段是一段电影(戏中戏结构),后半段是电影导演的一个朋友追求电影中的女主角,而前半段的电影又可能来自于后半段的男人过去的亲身经历。
因此电影和现实两者具有一种模糊的相似性,而细节上的差异有让我们不得不否定电影对于现实的反映,这种艺术媒体的自我重构削弱了现实和电影的差别,从而得到洪尚秀所期待在电影中体现的“亲切的虚假性”。
然而,新作《海边的女人》中,洪尚秀消解了其拿手的分段式结构,将电影圆润到一起。
电影讲述了导演金在海边写剧本的过程中先后和两个女人发生性关系得故事。
电影本可以段落为先后两次性经历,一次是和叫做文淑的女音乐家,一次是和叫做善姬的咖啡店老板。
“相似性”是整个电影表现的一个基调。
导演来到海边本身就为了写一个关于“相似性的奇迹”的故事;他在文淑发生性关系之后,由于文淑的过去和自己妻子的过去对他造成相似性的幻想,因而刻意疏远文淑;他和善姬发生性关系,是因为他认为善姬和文淑长相很相似;而他与文淑和善姬的交往过程本身就具有某种相似性。
导演金的成功和失败,他的自我困境在于对世界或者是命运的相似性的过份着迷。
从某种角度来看,导演金就是洪尚秀自己的化身。
金所表现出来的处女情结和对相似结构的迷恋或多或少就是洪尚秀的自我困境,或至少是他所热衷的主题。
但在金与善姬发生性关系之后,闯入的文淑,则打破了这种相似性,由此两段式的结构也在此被消解,这也就是洪尚秀的自我解构。
在男人身上的相似性结构被瓦解之后,洪尚秀又在两个女人身上重新结构了相似性,或者这也可以看作是洪尚秀女性视角的体现,并应合了前作《女人是男人的未来》。
两个女人的一次谈话,不仅达成了彼此相似性的认同(在于说话的方式),而且帮助她们摆脱了各自情感上的困境(文淑之于导演金,善姬之于她的丈夫)。
但是女人对于相似性的命运并不痴迷,而更加注重其内在的不同,以及个体之于生活的不同感受和反应。
文淑并不过分在乎“是否金和善姬发生了关系”,而更多注意“是否有他们从她身上跨了过去”,因为性关系对于文淑而言行为本身在她的身上具有相似性,而“被跨过去”所体现的差异性更让她无法忍受。
《海邊的女人》,第一次完整看過洪尚秀。
人稱東方Eric Rohmer,減去一點年代差異與很多的文化距離,坦白說洪尚秀易看得多。
若然要找神韻意象、深邃內涵或撩人氛圍,不用看此作,也大概不用看洪尚秀。
但最少在此作裡你會看到洪尚秀的一個絕藝:把事情拍得稀疏尋常。
是的,你幾乎覺得有點反電影。
但他拍的事情是,勾引、自欺、欺人、背叛、利用、偷情---他把事情還原到跟你的日常生活只有呼氣之隔,一邊你在取笑主角的可憐復可悲,一邊你又遭遇心寒。
影片裡有一句對白「三十歲前我做事講究邏輯道理,現在我更傾向於對自己寬容一點,隨心把事情做了,日後總會找到原因」。
說得動聽,但也意味著洪尚秀的成人世界---不再拘泥於道理,同時把手段磨練成熟的人---他們連偷情都說得這麼動聽。
前七部片中,洪常秀的女性角色越来越有独立意识。
前两部《猪堕井的那天》《江原道之力》中女性都是男性情欲游戏的客体,对象,及受害者。
第三部片《处女心经》中,女性成为权衡利弊作出选择的主体(虽然在男性视角里依然是一个被征服对象)。
第四部片《生活的发现》出现了比男性更具游戏心态的女性,女人抽身了,男人留在原地。
第五部《女人是男人的未来》,男人留恋过去,女人迎向未来;情欲游戏过后,女人轻舟已过万重山,男人徒留落寞与忧伤。
第六部《剧场前》女人是偶有需求才让男人得逞一下的主宰者,且游戏不可重复,因为女人不总是有玩的兴致。
他片中男人倒是没什么变化。
只是换了个皮囊,换了个身份。
心理结构异常相似。
见到好看女人自动被吸附。
这就让种种真情表白如同笑话。
无论表白时多么显得真诚。
或显出理论的高深。
洪常秀的悲观体现在对男性的悲观。
也是对自我人性的悲观。
仿佛在说,“作为一个男人,我不相信我会是个人——无论我看起来多么像个人”。
一群男人在女人面前,就如在丛林里搏斗。
第七部影片《海边的女人》沿袭了这些元素,同时又有新的探索。
本片也是两段式结构。
男主角照旧是个导演。
两段都是等腰三角形结构。
第一段中,两男与一女。
第二段中,两女与一男。
洪常秀善玩结构,或者说,他善于建局。
设置不同情景,将人扔进去。
就像把小白鼠扔进他的试验盒子。
边玩笑般看着小白鼠奔突动作。
边兴叹,看呐,这可怜的小家伙。
第一段中两男与一女的情欲游戏。
两男是哥们。
女人是一哥们的女朋友(或曰准女友)。
洪常秀设置情景让他们三人开车到海边度假区。
两个男人表面上友好,暗地里却展开了情欲角力。
那个从柏林留学回来的女人,很快就自我供认并不是她男朋友的女朋友,戏剧性的细节揭示出,那男的已婚,这女的疑似小三。
她自然不甘在“朋友的朋友”面前显示这般有损自我形象的身份。
这些冲突和尴尬发生在三人聊天过程中。
洪常秀电影中精彩戏剧性时刻往往都是人在聊天时产生的。
往往是熟人间聊天。
突然某种隐藏的东西被尴尬地抛出来,造成通常是主角的那个人物在社交关系里的失衡。
他需要补救。
于是戏剧冲突产生。
洪常秀喜欢观察社交场,所以他的片中场景常常是小酒馆,咖啡馆等地。
小型社交聚集最常发生的地方。
他电影中极少出现大型酒会,舞厅,PARTY之类场景,我恶毒地想象一下,一来洪常秀本人不喜这类场合,不熟悉也就不知怎么拍这些场合,二来,他都是低成本拍片,稍微复杂一些场合势必造成角色与场地成本大幅攀升,这对他来说是不必要的。
他善于在最平淡日常画面中捕捉到如侦破片一样戏剧性场景。
拍好日常生活画面,就能出神,像传奇的小津那样。
在这个三人组A段故事里,“男朋友”很快被边缘化。
这初步可归因于性格。
那个带她来度假区的男人,谨小慎微,有着过强道德感,与片中男主角很快就一点小事发生难以缓和的冲突(因为男主角进入海边小饭馆时对接待不周的服务员吼七吼八,“男朋友”认为他这种态度伤害了无辜者,坚决要求他去道歉)。
作为观众我们也会感到“男朋友”严肃得有点过火。
关键是,“女朋友”也是这么认为的。
并且在此后场合,奚落了“男朋友”这种表现。
从情感上,她反而更认同男主角的习性(她见到男主角之前已在“男朋友”推荐下看过他导演的电影,成为他粉丝)。
她与男主角似乎有着更深默契。
性格与价值观一致。
两人迅速跨过“男朋友”这道人际障碍,走得更近,打得火热。
我作为观众,真是为“男朋友”感到难堪。
他人也不坏。
虽然严肃了些。
但这场三人度假对他来说完全是场灾难。
他成了处处被看作不上道的那个人(在他“女朋友”眼中)。
很快,“女朋友”以避开他与男主角上床为浪漫目标。
“女朋友”与男主角合谋将他蒙在鼓里。
即便“女朋友”与男主角事实也有着明显不同,这种不同在争论韩国女人与西方男人谈恋爱这件事情上暴露了出来。
此前看似洒脱无比的男主角谈起韩国女子与白人谈恋爱,便骂骂咧咧,其狭隘见解令她也目瞪口呆(话题由她在柏林期间谈过几任白人男友展开)。
他也自知失态,暂时离开了三人酒桌。
这个分歧并未阻止二人随后继续的互相追逐,以及在床上寻求刺激浪漫体验。
仿佛瑕不掩瑜,一见钟情得以圆满。
但紧接着第二日,男主角突然冷淡起来。
他心里,还对她在外国留学时谈过几任白人男友的事耿耿于怀。
找了个借口提前结束海边度假。
本以为浪漫之情会在回到所在城市后继续。
但事实上,男主角又悄悄独自回到这片海滩(有写剧本的任务在身)。
于是故事进入第二段。
人物关系进入第二个三人组。
洪导玩了点小把戏。
将两个搭伴在海边度假的女人推入男主角视野。
男主角过去搭讪,借口为剧本找灵感,约其中一名女子采访。
被他搭讪那名女子以为他想采访她,事实上他相中的是另一个——个子更高,更漂亮。
男主角说,她跟他剧本中要写的角色很像(事实上,就是A故事中“女朋友”)。
高个女人接受他采访后,很快就对他表现出好感(她单独与他见面时马上吐槽她的闺蜜,真是女性友谊好榜样)。
她说她认识男主角,看过他拍的电影。
而她本人处在离婚边缘,期待浪漫放飞的机会。
他们很快滚了床单,度过浪漫一夜。
此时,真正三人组才开始确定。
A段故事中女朋友回来找男主角了。
她认为他还爱着她,在接到他暗示自己回到海边的信息后,就独自开车来海边找他。
结果看到他与新认识的高个子女人进入度假屋房间(他回到海边时因感孤独给她发了条信息,但很快遇到高个子女人)。
一场闹剧得以上演。
她喝多了跑去用力锤门。
他和高个子女人躲在屋内不敢开门。
许久后外面消停了,他悄悄打开门却发现她在门外地上睡着了。
他们如何巧妙脱身?
他们爬出窗户沿着外墙爬到相邻房间阳台上,从另一房间的门得以逃脱。
然后男主角从门外把睡在地上的女朋友抱到床上,若无其事的样子,好似与别的女人的艳遇不曾发生。
在他心中,显然,还是A段故事女朋友更重要。
高个子女人纯粹只是一夜浪漫。
而女朋友醒来后占据心头的疑问是,眼前这个男人究竟有没有跟别的女人睡觉?
还有一个令她想来就觉得是侮辱的问题是,他们是怎么从房间出去的?
有没有趁她睡在地上之际从她身上跨过去?
这场来自女人的痛苦追问(以及男人的执著欺瞒不承认)成为下半段影片中的重心,这场痛苦追问令人多么熟悉。
好像每一个遇到渣男的女人都经历过。
这涉及到爱与信任。
女人索要答案。
希望看到自己有没有受到欺骗。
而男人则将欺瞒进行到底。
他实在无力承认真相。
甚至搬出高深理论来辩解——男人在纸上画出一个图像理论模型来,告诉女人,由有限的几个点借助想象形成一个图像,这个图像是不真实的,却容易占满脑海,解决之道是要看到生活中有更多被忽略的点,将它们也容纳进来,打破原来那个想象,形成更健全图像。
女人听了这番理论豁然开朗,觉得男主角是个天才,折磨她心灵的魔咒,顿时化解(男主角声言自己也是想象出来的图像的受害者,他因想象着女朋友跟白人谈恋爱发生亲密关系的图像,内心受到煎熬——致使他一度变得冷淡)。
但现实大于理论。
很快证明男主角的图像论只是一种辩解手段。
他确实与别的女人上了床。
两个女人之间也有一场过招。
而当真相大白后,被男人劈腿猜测折磨的女朋友,突然间豁然开朗。
即便男主角事情败露后气急败坏地离开,她被抛弃在海边,当她一旦豁然开朗(不是任何外力影响的结果),笑容便重回脸上,对“情敌”的仇恨也突然间冰释烟消。
一念一天地。
人生如此奇妙。
洪常秀这部影片把男男女女那点事兜兜转转重新搬演了一遍后,为我们奉献了这么一个奇妙结尾。
一种来自念力的愈合能力。
当你看穿一切,无所期待,便再无什么可伤害到你了。
肤浅和粗心的人必将错过洪尚秀和年龄无关和智商有关,冗长的对话其实句句设计巧妙。
性爱只是个游戏而已,该有趣的时候有些人要认真,该认真的时候却玩弄。
只是生活的走向,洪导的电影看到最后,啰嗦和重复的生活逼得每个主角思考起来,纯粹的形而上。
若你连电影都看不懂,怎么能看懂生活?
导演提炼了一个软体给不懂生活的你,每个细节和对话都充满沟通和暗示。
生活的发现……
纳博科夫评价《带小狗的女人》:正是那意外的微小波折、轻巧精美的笔触使契诃夫能与果戈里和托尔斯泰并肩站在俄国文学最高的位置。
洪尚秀的镜头里,“意外的微小波折”俯拾皆是:《海边的女人》(2006)被遗弃的宠物犬:
女主驾车灰尘弥漫,赶紧靠边躲避的路人:
你们在房间里睡觉?
可是我一直在门口,你是怎么出去的?
难道是从我身上跨过去的?
你真的从我身上跨过去了?
对于女主来说,这可不是无关紧要的小事——你可以偷人,可以背叛我,但你们两个为什么要从我的身上跨过去?
你是不是从我身上跨了过去?
你和那个婊子是不是从我身上跨过去的?
告诉我,我不会哭的!
求你告诉我……
男主觉得她完全不可理喻……哈哈哈哈哈哈!
耳边回响起《盗火线》(1995)警官的咆哮:“你可以跟我前妻乱搞,但你不准看我该死的电视机!
”
女士们先生们,正在或有志于偷人、出轨、当小三的青年朋友们,考虑到民族的伟大复兴,考虑到您明天还想吃米,将心比心,人可以乱搞,东西千万不能乱用啊,电视、唱片之类的物件把伤心、痛苦、屈辱具象化,后果不堪设想——海边的女人斤斤计较狗男女是否从她身上跨过,也是同样的道理。
很喜歡這部電影的結尾,海邊的女人理智地選擇退出導演的遊戲,但是回首爾的途中,汽車陷在海灘,是兩個男人幫忙把車推出,洪尚秀得出的結論就是:女人可以選擇離開男人,但是女人生活不能沒有男人。
越看洪尚秀的電影就越喜歡他,這是神馬魅力?
我覺得這魅力來既自於洪尚秀喜歡做夢,每一部電影都是一個夢,還來自於他的這些夢都是基於現實的對人和世界的客觀準確的觀察和了解。
電影中導演給人的感覺像一個採花高手,至少表面印象是這樣的,他喜歡高的女孩,遇見了不顧一切就展開追求。
本片寫的就是他和兩個女孩的交往,以至穿幫的故事。
故事本身沒有亮點,亮點在結尾。
想起他的另一部電影名為《女人是男人的未來》,本片對那部電影做了註解:雖然女人是男人的未來,女人同樣離不開男人。
所以洪尚秀的未來既屬於屬於男人也屬於女人,是一個大同世界。
不過這個世界一定不會平靜,因為脆弱的人不能戰勝自己,就如同這位導演一樣,因為婚後發現老婆婚前和自己的朋友上過床就開始糾結,最後導致離婚。
海邊遇見這個喜歡的女人,她同樣有過去,她在德國讀書時睡過三個外國人,這樣的女人必然會把韓國男人的JJ和德國人作比較,會認為自己的尺寸是一個問題。
他們交往的時候他的腦海裏總是浮現女孩和老外在一起的畫面,如果進行下去,結局必然又是離婚,由是開始擔憂,焦慮。
結果就是繼續在泡妞之路上大步前進,海邊女人選擇離去。
洪尚秀的人物的焦慮都是人本體性的焦慮,比如本片的JJ尺寸問題,由是他的電影才會擁有這麽多的受眾。
最击中我的是妹子得知遭到背叛时最关心的问题:你们出房间的时候是否从我身上跨过去了?
(我的尊严是否被你们踏在了脚下)这是一个视尊严高于爱情与一切的女人。
即便在自尊和背叛双重打击下,这个可爱的女人只用了一晚就回过了神,对自己戏虐的一笑,就接过男人的电话,礼貌的结束了这段丝毫不再值得自己留恋的关系,甚至通透到把男人放回自己曾经敬佩的导演的位置上,真诚给予祝福。
她完全了解他作为导演的才华和作为人的劣根性,迅速把两者区分开来理性看待然后作出对所有人最好的决定。
结尾的一个推车情节,把妹子了然、释然之后,如孩童般笑奔未来的状态以相当直白的方式告诉给观众。
到这里,看惯洪氏晦涩电影语言的观众可能和我一样纳闷,但仔细一想,导演这回似少有的仁慈,可能正因为破天荒地他想要帮世间痴男怨女找出一个解脱的方案,又生怕大家看不懂这个方案,因此即便稍显刻意和煽情也必须把这一幕展现得清清楚楚。
方案是,自尊自爱,善良和勇气,以及对人性透彻的领悟后的宽容。
一部淡而无味的戏剧,就像普通人的生活一样,重复着昨天的故事一样无聊着,原来韩国影视除了好听的背景音乐和MV似的拍摄手法什么就什么都不是了,说的重了些,但这部戏真的像他取的景那样贫瘠。
倒是这张海报,看了觉得充满了韩国元素,非常的喜欢!!导演是注重原生态吗?
把某个人的某个时间段的经历搬上银幕,不去糙存精,不做任何的艺术加工,只想把人换关系搞复杂,把人性中的优良品质无视,而把人的劣根性讲述出来,看的时候还老是在想,导演是想把这戏拍成纪录片吗?
所以才那么琐碎那么冗长那么无聊的吗!倒是里面的几对反差倒可以让人有些思考:镜头好几次扫到“西海岸最佳休闲胜地”的石碑,但与其相反的是,这个地方沙尘暴经常光顾, 海滩比较泥泞,见不着碧海蓝天;虽然号称最佳,但在沙滩上漫步的人一个手就数得清,度假旅馆几乎空置,呈现无人问津状态,女主能光脚走在海滩上,说明季节天气不是客人少的原因,只能说这个地方和他所宣传的名不符实。
在海边经常带着多丽去散步的一对男女,竟然把这只狗在回城的路上就在路边把它给遗弃了,可怜的多丽似乎意识到自己的命运,追着主人的车子跑了好远....人前的善良和表现出的对小动物的关爱,原来在没有人注视的地方可以做出这么不人道的事情。
再就是二男一女和一男二女的三角恋。
这兜兜转转的关系,在欺骗、隐瞒之中,满足自己的欲望,美化个人形象,达成自己的利益。
其实这些事儿在每个普通人的身边都时有发生,而且很有可能就发生在自己身上,,只是轮上自己时,会说那是善意的谎言,一切都是为了对方好,人就是这么在欺人与自欺中在这个社会生活中呴延残喘着争取自己的利益,做不到对别人忠诚,甚至对自己的忠诚都做不到,真是人披一张皮,心隔几万里呀....
男人的狭隘与固执,女性日渐清醒的个人意识。
虽然是在讲韩国男人女人云云,但还是很普世的。
首先人都是一样的,认识一个人都是从一个狭隘的点开始。
但是男女对后续事件的接受却不一样。
文淑的点 - 女性角度1.金导演是个有才的导演。
。
2. 金导演性格奇怪(餐厅假设gay男事件)3. “男朋友” 的不理智与考爹结论 - 金导演比男朋友好。
5. 偷情4. 金导演莫名奇妙把我甩了5. 金导演深情留言。
结论 - 我要回去找他6. 偷情7.撒谎8.撒谎被揭穿还骗我9求他还死扛到底10 无情的离开结论 - 烂男人。
两人的接触越来越多,完善了文淑对金导演的认知。
得到的结论,并理智的做出了行动。
金导演的角度 - 男性角度1. 我要写剧本 ( 文淑让我有心情,我愿意和她在一起,她烦我我不愿意和她在一起)2. 文淑和老外睡过结果 - 写完剧本, 跑路。
两人的接触愈来愈多,金导演对文淑的认知,之时建立在最早的两点上,并没有因为文淑对他的好而改变。
包括他前妻的背叛行为,让他一遍遍不能忘记。
金导演总是反反复复的坐着同样的事情,想着同样的情节。
写剧本,拍电影,写剧本拍电影; 前妻背叛的景象一遍遍出现; 对文淑的喜欢让他去找相似的路人甲。
不过两人的第一任务不同。
文淑是来谈恋爱的。
金导演是来写剧本的,有情绪,有灵感什么都好说。
就如同他第一幕里面说的“你以为我是去野餐的,我是要去写剧本。
”
【Online Lincoln Center】这部实在是平庸了不少,趣味性结构都平淡了许多,唯一一个冲出生活泥沼解脱的时刻才有些深意,配乐俏皮。3.3
3.5“你是不是以为我xx的长度比不上洋鬼子而感到自卑”,洪常秀一针见血,小知识分子自卑下的自夸。男女在一起就是矛盾体。
中年小清新 高贤贞真不错
可能是2023年最后一部电影——当然选洪尚秀也是我有意为之。在看了几十部洪氏情爱小说后,剧情早已被一种更加形而上的“文艺调调”所替代,我猜如今世界上有两种爱洪尚秀电影的影迷:一种是因为“含喜量高”而爱屋及乌,另一种是深入感同了洪尚秀的精神世界而“爱乌及屋”——但这两种影迷并不对立,因为从第一种到第二种是一个必然的过程;洪尚秀电影里的金敏喜当然出类拔萃的好,但其实洪尚秀电影里所有主角一直都如出一辙的好。
她把男人当备胎时灯红酒绿,男人把她当备胎时她哭天喊地。海边坠入情网的女人,海边被主人抛弃的狗,一样可怜。
3.5;一女二男过渡到二女一男的两段式,人物关系架构相似,事件也相似,但却能产生不同兴味,由此延宕出来的戏剧张力也截然不同,甚而两段照例合拢后,女主也由深陷寓意不安感情游戏的流沙之中抽身而出;永远不入流的导演又替韩国男人背了一回锅。
让你下次再点开“相关资源”
夜与日正反拍 结尾和金基德谁偷谁
每个人心里都有个深深的结,不知道什么时候被触碰了,什么时候能解开。
不是我的菜
需要静下来看的影片
几段音乐和留白用的特好
前半部分看的都想给四星了,导演一开口说前妻和别的男人做爱,我就萎了。片子里导演好好笑,台词太无聊太无聊...
洪导演最后一部胶片质感的电影 手法已然炉火纯青 男女角色的戏份平衡极佳 有男导演的撩骚 也有女性间的互助 是将导演(克服)创作困境这个主题表现最完整的一次 期间还用近乎抽象理论的方式讲解了自己的创作灵感 看似随性又极其细致精妙 研究洪尚秀必看的一部……
35mm
五星
为什么洪常秀电影里的导演都这么油腻猥琐,说来说去就是男人骗一个女人感情,男人又被另一个女的耍,最后一部洪常秀了,不再看了
高贤廷太大牌了,愈想生活化反而愈显做作
反而是戏剧感比较强的一部,因为情绪都在明面上,没什么可猜的。也因此显得寓言感强。细节不多,人味儿不多,咣咣全是隐喻
밀양后重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