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知无涯者

The Man Who Knew Infinity,数造传奇(港),天才无限家(台)

主演:杰瑞米·艾恩斯,戴夫·帕特尔,斯蒂芬·弗雷,托比·琼斯,杰瑞米·诺森,凯文·麦克纳利,沙扎德·拉蒂夫,德维卡·贝斯,阿兰·本特利,伊莱恩·考尔菲德,亚历山

类型:电影地区:英国语言:英语,泰米尔语,梵语年份:2015

《知无涯者》剧照

知无涯者 剧照 NO.1知无涯者 剧照 NO.2知无涯者 剧照 NO.3知无涯者 剧照 NO.4知无涯者 剧照 NO.5知无涯者 剧照 NO.6知无涯者 剧照 NO.13知无涯者 剧照 NO.14知无涯者 剧照 NO.15知无涯者 剧照 NO.16知无涯者 剧照 NO.17知无涯者 剧照 NO.18知无涯者 剧照 NO.19知无涯者 剧照 NO.20

《知无涯者》剧情介绍

知无涯者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拉马努金(戴夫·帕特尔 Dev Patel 饰)出生在印度一个非常贫困的家庭之中,从很小的时候起,他就展现出了异于常人的数学天赋,可是因为家境贫寒,家人无法给拉马努金提供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1904年,拉马努金凭借着自己的努力进入了贡伯戈纳姆大学就读,却因为严重偏科而没有毕业,之后的日子里,拉马努金开始自学数学。 1912年,拉马努金所撰写的论文《伯努尼数的一些性质》发表了,这篇文章在数学界激起了一些水花,也给拉马努金带来了些许的名声。之后,在好友的帮助下,拉马努金给著名数学家哈代(杰瑞米·艾恩斯 Jeremy Irons 饰)写了自荐信,哈代非常重视这位前途无量的年轻人,引荐他进入了剑桥大学深造。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人尽皆知书剑情侠柳三变快盗天使双胞胎~KYUNKYUN☆心跳乐园~英雄假面:崛起我不是杀手丛林历险记心跳炸弹暗金丑岛君:完结篇浮出水面第二季虫奉行OVA活死人归来5今生有你检察官内传快马驰情整容季梦精记两对冤家一张床敲击真相买下我血狼犬泰格·伍兹新辰之上这个丑陋又美丽的世界黄金大玩家好女难寻情为何物千姬变2之帝女幽魂夫妻时差神枪少女匹夫

《知无涯者》长篇影评

 1 ) 中国的古老智慧:知者不言

一个印度数学天才的故事。

数学虽然是再典型不过毫无疑问的科学,然而电影却通篇展示了神的力量。

太爱这些为俗人所不容的人,有没有上帝是未知数,然而天妒英才确实令人扼腕痛惜的事实!

一个如此低调,没有大开大合,波澜壮阔的电影,每一个演员却光彩熠熠。

低调中饱含人性的光辉。

如果我们不信神的存在,或许这种天才是其大脑中特殊的联接制造高速的运转,快到他认知的程度无法跟随的地步,所以他的手只能听从命令式地写出结果,而人类传统科学需要的论证才是真正消耗天才普通脑力层面的运算,双重的负荷让这个只能承载普通脑力的身体难堪大任,于是英年早逝。

于是他用他生命为人类的加快进步付出代价。

[爱心]

 2 ) 上帝为何把拉马努金生在了印度?

《知无涯者》。

8分。

马特·布朗编剧、导演,杰瑞米·艾恩斯、戴夫·帕特尔主演作品。

实在太喜欢这个译名了,和港版的《数造传奇》及台版的《天才无限家》相比,《知无涯者》就像神赐予的译名,特别好。

何况影片传记的主人公拉马努金也是神之使者。

一定是上帝怜悯人类,才派来了拉马努金。

但上帝也妒忌他,就让他生在了印度,并且没有机会得到一个长寿的身体。

毫无疑问,拉马努金是可以和高斯、欧拉齐名的数学家,是媲美牛顿一样的伟大人物,即便生前他在印度备受歧视,但他依然是当之无愧的“印度之子”。

科学家,尤其是数学家,到底需不需要直觉?

拉马努金靠自学基本并不成体系的数学书完成了高等数学教育,然后开启了数学的开挂人生,他可以不需要过程,甚至不需要经过较长时间的思考直接给出公式和答案,这让上个世纪初的数学界完全不能接受,毕竟传统思维哪怕时至今日,数学仍然是需要证明过程的。

但拉马努金几乎不需要,他总是在睡梦中和祈祷的时候就能得到神的授意,然后在纸上写出完美的公式。

数学家哈代试图帮他一起完成证明,但拉马努金看似随意写下的公式实在太多,对于无神论者哈代来说,他只能承认拉马努金是神一样的存在。

希望越来越多的人热爱数学。

 3 ) 天才证明法

人们面对天才的态度总是质疑中带着畏惧,为什么有些事他知道我们不知道?

拉玛努金这位生在印度贫民家庭的天才对数学有种与生俱来的灵感,可能灵感这个词用在数学这种需要严谨逻辑的学科并不合适,但科学对于天才来说有时就是灵光乍现。

拉玛努金家境贫穷没有受过太多正规教育,对数学的学习和理解大多来自自学,成年后需要养家的他带着自己创造的数学公式到各个公司求职,然而那些老板看不懂他的高级公式更看不出他的异人才华,只用简单的学历来衡量一个人的能力。

风餐露宿的拉玛努金几经碰壁后终于遇到适才之人,亚纳顶住白人老板的压力给了拉玛努金一个工作,并且要拉玛给他解释他创建的公式,即帮他解决了温饱还发现了他的才华,并强烈推荐他去英国发表自己的创新成果,于是拉玛努金放弃和新婚妻子的生活,背井离乡来到了久负盛名的剑桥三一学院,在这里开始了他人生在数学的坎坷与巅峰。

拉玛努金到英国的时间正是斐迪南夫妇遇刺的时候,那个时期有色人种更本不会被人正视,尤其在学术领域,一向自大的白色人种更是认为拉玛努金是个骗子,不过拉玛幸运的是他来寻找的数学家哈代是个识才的人,但数学家的严谨的天性使得哈代对拉玛努金对创新始终持保守态度,他一直要求拉玛努金用正轨的数学公式一步步推演证明他的创新公式,这对相信神明和灵感的拉玛努金来说却非常困难,倒不是说他没有这个能力,在哈代安排的课程上拉玛努金轻而易举的碾压了教课教授,而是他认为很多东西不需要证明,这些神奇的公式就是神放到他脑子里的,他不知道怎么来的,也不需要证明真伪。

但出于对信仰的责任感,拉玛努金还是照哈代的要求做了,虽然和自负的教授相处的非常不愉快,哈代仔细跟他说了一番话,他承认拉玛努金的天赋,但即使是天降奇才也必须要验证,这才是科学。

最后拉玛努金在哈代的帮助下成功发表了自己的公式,并获得了皇家学会院士,和三一学院的院士,遗憾的是这位年轻的天才却没能捱过疾病,肺结核迅速夺去了他的生命,神一般的数学公式还未来得及验证,就被上帝叫去算算术了。

拉玛努金毫无疑问是个数学天才,但生活环境的原因使他在众人看来是个怪才,他发现的公式来自神明托付的梦境,就像很多作者会梦到一些故事,然后他们写了下来,文学方面这张灵感似乎很常见,但数学就无法用灵感来解释,如果没有严丝合缝的证明过程,再神奇的公式也无法证明是正确的。

看过电影后发现我们在大学之前的数学学习都只是基础中的基础,在整个数学界就类似我们学的都是1+1=2这种定式的知识,而像哈代这些数学家们,他们创建公式,和验证公式,就是在金字塔上盖塔尖。

拉玛努金发现的公式让学术界的大师们都羡慕不已,人才和天才的差别也许就在于,天才得到了神的提点,他们有再聪明的普通人都无法拥有的天赋,这种能力如果你在努力都无法得到,那么这种差距对某些人来说将变成折磨。

大众即羡慕天才又嫉妒天才,而他们比天才的优势在于他们人多,于是他们会用三人成虎的传统用质疑来压制你的天赋,古往今来多少天才死于他们比大众先知道了真理。

影片虽然让人唏嘘,但也有些让人感动的地方,孤身一人的哈代性格孤冷,当他看到没吃几口就慌忙走出餐厅的拉玛努金也追了出去,虽然只是简单的问了几句,可他是学院里唯一真正关心他的人,得知拉玛努金生病后,在病房陪着他,倾听他的心里话,并鼓励他把伟业继续下去。

拉玛努金要离开时哈代遗憾不舍的眼神,不禁让人潸然泪下,今日一别不知何时再见,知己之间的惜才爱才使他改变了之前的看法,病重的拉玛努金还是去世了,收到讣告信的哈代一下子哭了,只有他真的了解拉玛努金有多么的珍贵,可这样的瑰宝就这么殒灭了。

哈代的宽广胸怀和慧眼识才让人不禁敬佩,一个真正的大师不禁自己成就卓越,还能面对自己的极限和辅助高于自己的人,不是天才也许未必是人才的我们可以么?

 4 ) 拉马努金的女神——数学与宗教的邂逅

首先声明,我并不是一个真正理解宗教和科学的人,我一直在用自己的经验和仅有的逻辑理解这些艰深晦涩的词。

先说片中拉马努金对待宗教的态度。

八个字总结,虔诚之至,深入内心。

小时候的拉马努金在“祷告”(一种宗教仪式,暂时用这个词表示吧)时晕了过去,醒来后告诉他妈妈自己看到了女神。

后来,他对待出国的态度,露营求女神允许出国的行为,对待非素食食物的行为等,都可以看出他是一个虔诚的教徒。

在他的理解里,是宗教的力量让他发现了自己,发现了新的世界,发现了数学之美,并为世界贡献了海量的数学公式。

哈代正是认为到了拉马努金的这一点,所以才没有将大众的宗教观念告诉他,生扰乱他的“数学世界”。

所以,这是一部迎合印度人宗教观念的电影吗?

片尾字幕讲道:与拉马努金的才华截然不同社会,在他死后依然是这么的冷漠。

亲戚因为他过了大海而拒绝参加他的葬礼,包括他的父母。

在旁人看来这与他的丰硕的成果相对比,让人心痛。

其实不然,这正是拉马努金所认同的,因为他也是这样一个沉迷宗教的人。

从另一种角度让我们去思考,印度环境是对天才的扼杀,可能也是如此才培养了天才。

所以,这不只是一部为印度人创作的电影,也是一部追问宗教与社会的电影。

再说他的数学,他的数学是他一生所求,是他认为最美的东西。

甚至其他的数学家,哈代也得花时间在社交和运动,李斯特罗也会追求名誉和政治,而他就只有数学。

可能,这才是真正的天才,因为他喜欢的是纯正的科学。

电影让我想到了一个问题,为什么有的高级知识分子信起宗教来比平民还虔诚?

达芬奇如此,牛顿如此,波伊尔也如此,莫非唯物主义才是真正的统治理论?

唯物主义是对世界认知的不全面?

甚至有没有可能,物质是存在于精神之上的东西,听起来让人不可思议,但这却是可能的。

感谢这部电影,让我再一次思考哲学基本问题。

诚心推荐这部电影,扎克伯格找到了同情,你会找到属于你的东西。

 5 ) 《知无涯者》:奇迹、爱情与献给女神的不朽公式

《知无涯者》(The Man Who Knew Infinity)是一部感人至深的电影,讲述了印度数学家斯利瓦尼瑟·拉马努金(1887-1920)传奇而坎坷的一生。

虽然拉马努金出生在印度婆罗门家族(印度教最高种姓),但因其家境贫寒,他在去英国之前几乎没有受过专业的学术研究训练,几乎全靠自学——在电影里,在印度时的他连演算用的草稿纸都没有。

与西方做学术重理性重证明不同,拉马努金的数学研究几乎就是靠直觉完成的。

当他在剑桥大学的学术合作者,也是著名数学家戈弗雷·哈代(1877-1947)问他,他的那些匪夷所思的公式都是哪里来的时候,拉马努金的回答比他的数学公式更为匪夷所思:“这是Namagiri女神放在我脑子里的,她在梦里对我诉说。

我只不过把她告诉我的写下来,这是对神的回应。

如果不符合神意,那么我所做的一切都是没有意义的。

”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当西方数学家们还在苦苦推倒计算验证一个公式的正确性时,拉马努金已经在印度那被称为“傻瓜之邦”的印度马德里斯城里写出了整整两大本数学公式。

那些公式的证明不仅让数位数学家在20世纪获得了菲尔兹奖,更令人感到惊奇的是,在人类尚未发现黑洞的年代,拉马努金就已经写出了为百年之后人类研究黑洞所需要用到的公式。

在他身上,感性与理性奇妙地融合,而他与哈代之间的巨大差异则让这种融合在种族主义横行的二十世纪初显示出了深刻的含义。

20世纪初的印度尚属于日不落帝国的殖民地,而高高在上的西方殖民者自然是瞧不上被自己打败、任自己欺负掠夺的印度人。

而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哈代还是邀请了拉马努金到彼时世界闻名的剑桥大学进行学术研究,纵然他口口声声说自己是无神论者,不相信所谓神秘的东方智慧,但他在电影中不止一次地对拉马努金说,“但我相信你。

”如果说拉马努金的数学研究是奇迹的话,一个不信神、不信人类情感、不信一切不能用理性控制和证明的英国白人对这个靠直觉做学术的印度人的、近乎盲目地相信可以说是更大的奇迹。

在电影中,哈代和拉马努金两个人的差异是非常有趣的亮点。

数学家哈代口口声声说自己不信神,是个无神论者,也不相信感情,因为感情不能被证实也不能被证伪,既不受理性控制,也找不到存在的依据,所以,除了数学以外,他不相信任何事情。

而拉马努金与哈代完全不同:他虔诚地信仰着Namagiri女神,毗湿奴的妻子,认为如果他的行为与神意不符则完全没有意义;他也在电影里不止一次地说,自己有个妻子,并且也通过种种行为表示,自己非常爱自己的妻子。

虽然有很多评论认为,在这样一部讲述数学家传奇一生的电影里强行插入爱情桥段是出于票房考虑,有所不妥,但我并不这样认为。

恰恰相反,在我看来,拉马努金和贾纳姬的爱情是这部电影中非常重要的元素,有着凸显主题的作用。

正如上文所说,拉马努金的数学研究是直觉式的,他相信神启,相信感觉,相信爱情,相信一切非理性的感悟。

正如他和贾纳姬所说的,数学是有颜色的,是女神的眼,是女神的风,是女神赐予他的、生命的意义。

而这些话,他只对贾纳姬说过,连于他亦师亦友般的哈代他都未曾讲过。

为什么?

因为在电影中,数学之于拉马努金来说,就是和爱情一样的存在,他的研究就是由感悟和直觉推动的,而这一切,与西方的学术思路格格不入。

西方自从科学革命以来形成了一整套严密的做学术的方法——重理性、重实证、重推理、重逻辑,而西方诸国,无论是在自然科学领域还是在人文社科领域,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并且从前现代时期开始在科技领域就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列,科技的进步也给西方诸国带来了巨大的政治力量与经济利益。

而拥有了政治力量与经济利益之后,西方诸国也就拥有了话语权,或者说,制定游戏规则的权力。

所以,直至今日,全世界学术界都还在采用西方的研究方法和评价标准,哪怕有时候学术研究对象并不能完全采用西方标准进行研究也要削足适履地先把研究变成可以用西方标准来研究之后再进行研究。

笔者曾和一位在欧洲研究中国古典文学的朋友探讨过这个问题,她说中国古代的很多学问其实都不能用西方的方法来进行研究,有很多体悟式的名词无法用西方语言来进行解释,但现在游戏规则不是我们制定的,所以我们也只能去削足适履地采用它们的标准。

而这个问题,在电影里,也出现在一百年前拉马努金的学术生涯里。

因为他那重直觉而轻证明的学术研究,他的研究成果在他学会西方式的证明之前是不能被发表的。

同时,他的印度身份在英国也称为他晋升三一学院院士的巨大障碍。

他学术生涯的坎坷,不仅是种族主义和殖民主义下的悲剧,也同样被笼罩在东西方思想文化巨大差异的阴影之下。

好在,他有一位声称自己不信感情却近乎盲目地相信他的学术合作者,好在,他那异禀的天赋能够帮助他跨越种族主义与殖民主义的沟壑,带他飞过东西思想文化的巨大差异,最终让他成为了英国皇家学会会员,受到了那些傲慢的西方白人的承认。

可这一切大概都是世俗中人的期许——只有哈代那种不信神的人才会追求的俗世荣耀,而对于作为Namagiri女神的忠实信徒的拉马努金来说,他所做的一切只不过是在回应女神对他说过的话,而也只有这样的纯粹,才能让他写出那些完全超越他所生活的时代的、献给女神的数学公式。

虽然拉马努金年纪轻轻就死于肺结核——他的死也是因为他的信仰:在英国那种湿冷环境下保持着严格的绝对素食——但他为他的时代和他之后一代又一代的人留下了一笔用之不竭的财富。

而与这财富同样重要的是,他向后世昭示了另外一种、超越西方标准的做学术的可能——直觉未必不能超越理性,感觉未必输于证明。

可最终拉马努金还是因为肺结核去世了——这位好像从23世纪穿越而来的、有着无比虔诚信仰的数学家却亲身实践了最古老的无常:他有着能照亮太阳系的智慧,却死在尽最大可能运用这般智慧之上。

数学家之殇,也是他的幻梦一场,以科学之名实践神之旨意,赤条条地来,赤条条地去,落得个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只是还有些作为渺小人类对浩渺宇宙的不甘心,只是还有些作为有死者对永恒的小执着,那就写成公式吧,它们将会和神一样不朽。

 6 ) 数学之谜:拉马努金

拉马努金(Srinivasa Ramanujan,1887-1920)是印度历史上最著名的数学家。

他提出的数学猜想和公式之多,使后人在其身后的几十年间仍忙于证明。

这位没有受过正规高等教育的数学天才是第一位成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的亚洲人以及第一位成为剑桥三一学院研究员的印度人。

拉马努金纪念邮票他的姓氏属印度种姓的最高等级——婆罗门(Brahmin),因而是对印度教最为虔诚的一类人,拉马努金笃信自己的宗教,认为自己的数学奇才都归功于女神的梦中托付,并且在战争粮食短缺期间坚持食素(这直接导致了他换上肺结核最后英年早逝)。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拉马努金一生遇到多为贵人,其中最为重要的当属英国数学家哈代(Hardy,Godfrey Harold,1877-1947)。

哈代将拉马努金邀请到英国剑桥,并力荐其成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和三一学院研究员。

在英国的五年,是拉马努金逐渐被国际数学界熟知的五年,哈代的数学才能同样出众,他写了近百篇论文,在丢番图逼近,堆垒数论、黎曼ξ函数、三角级数、不等式、级数与积分等领域作出了很大贡献,同时是回归数现象发现者,在20世纪上半叶建立了具有世界水平的英国分析学派,并曾帮助过华罗庚等中国数学家在英国剑桥的岁月,但提到自己的数学成就时,他说,自己最大的数学成就,就是发现了拉马努金。

数学家哈代他的数学猜想被应用到数学所能涉及的各个领域,包括他生前尚未被人类发现的黑洞。

除去公开发表的37篇论文之外,拉马努金留下了非常多的、堪比小型书库的文稿,包括部分完成的手稿和3本皮边笔记本。

对这些文稿进行查验后,哈代和其他人发现,拉马努金重新发现或证明了一些有关数字规律的经典定理,这些定理的提出是由不同领域的顶尖数学家完成的。

同时,拉马努金还注意到了更多未被发现的定理形式。

由于早逝,他留下的上千个数学公式只能留给后人去证明,而成功证明他公式的数学家获得了数学界的最高荣誉—— 菲尔兹奖(Fields Medal)。

至于拉马努金是如何想出那上千个数学公式的,这一直是数学界的一个谜。

拉马努金在剑桥印度人在纪念拉马努金时,把他和圣雄甘地(M. Gandhi)、诗人泰戈尔(R. Tagore)一道,称作“印度之子”。

1975年印度成立了“拉马努金学会”,1986年开始出版会刊。

到1987年即拉马努金诞辰100周年之际,印度已拍摄了3部有关他生平的电影。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拉马努金的传奇色彩,世界上有多种关于他的传记版本。

其中麻省理工学院科学写作教授卡尼格尔(R. Kanigel)1991年所著的《知无涯者:拉马努金传》(2008年被中国数学家、武汉大学前校长齐民友等翻译成中文)最为成功,在美国成为畅销书,并曾获1992年“美国书评界传记奖”。

资料参考:[1]环球科学:传奇数学家拉马努金留下的数学神谕,解开了多年悬而未决的神秘难题. 2016-10-28.[2]百度百科:斯里尼瓦瑟·拉马努金词条. 2018-12-05.

 7 ) 泄露神的設計的人

Hardy推薦努金成為院士那段話: He told me that an equation for him had no meaning unless it expressed a thought of God. We are merely explorers of infinity in the pursuit of absolute perfection. We do not invent these formulae, they already exist and lie in wait for only the very brightest of minds, like Ramanujan, ever to divine and prove. So, in the end, I have been forced to consider, who are we to question Ramanujan, let alone God?

 8 ) 你不知道的,神知道。

拉马努金是一个什么量级的人物呢?

印度人把他和圣雄甘地,泰戈尔三人并称为“印度之子”。

拉马努金是个数学天才。

他从小就展现出惊人的数学天赋。

他的同学还在惆怅乘除法的时候,他困惑的是星座之间的距离,赤道的长度。

他12岁研究等差等比数列,15岁研究《纯粹数学与应用数学概要》。

因为对数学的痴迷,导致其他科目严重偏科,拉马努金两次被学校辞退,没有文凭,只能靠做小工养家。

虽未受过严格的数学训练,拉马努金却独立发现了近3900个数学公式和命题。

除了在纯粹数学方面做出卓越的成就,拉马努金发现的定理,在粒子物理、统计力学、计算机科学、密码技术和空间技术等不同领域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他的模仿θ函数,有力推动了用孤立波理论来研究癌细胞的恶化以及海啸运动。

最近有专家认为,这一函数很可能被用来解释宇宙黑洞的部分奥秘,而当拉马努金首次提出这种函数的时候,人们甚至还不知道黑洞是什么。

我国古代人民会认为天才是神仙转世,最著名的例子是白素贞家的许仕林,文曲星转世,一路学霸,最后成为新科状元。

印度人民则认为一切都是神的旨意。

拉马努金写出了很多在他那个时代无法被证明的数学公式,他的导师剑桥大学数学教授哈迪要求他证明,他说我不会证明。

哈迪问他:那你是如何想出这些公式的?

拉马努金说:是我的神娜玛卡尔女神 告诉我的,她在我睡觉和祈祷的时候把这些公式告诉我。

哈迪又问:那你怎么知道这些公式是正确的,你并没有办法证明它们。

拉马努金说:对我来说,一个公式如果不代表神的意思,就没有任何意义。

普通人研究了好几十年都得不到的结果,拉马努金睡个觉祈个祷就得到了。

你说普通人生气不生气?

可能稍微让普通人心里平衡一点的,就是天才的生活都不怎么顺遂,其中最大的不顺来自普通人的嫉妒。

拉马努金第一天在剑桥上课,他难以抑制的兴奋,一直盯着黑板和教授看,教授看他直愣愣坐那不像其他人一样写笔记,非常不满。

于是把他叫到黑板前解数学公式,想给拉马努金难堪,没想到拉马努金拿着粉笔溜溜的写完了公式的下半部分。

教授问他,我都还没证明出来的公式,你是怎么写出来的?

拉马努金说,我不知道,就是顺着写。

拉马努金的天才表现被教授认为是无礼和傲慢。

他不仅被狠狠骂了一顿,随之而来还有各种小鞋。

普通人在智商上受到的碾压太大,以至于他们一定要在其他方面去找一些平衡。

比如种族,比如信仰。

但还好这个世界有伯乐这种生物,否则贫穷的天才都会被普通人的嫉妒折磨到夭折。

面对一位数学天才,其他的教授选择用种族歧视来平复内心的嫉妒,但哈迪教授,他以全人类的利益为出发点,无私帮助拉马努金。

哈迪教授一生致力于数学研究,无妻无子,他对拉马努金除了对天才的欣赏,还有对孩子的关心。

虽然这些关心太过于直男,最后也没啥卵用,但电影中的这段情谊还是让我特别感动。

哈迪教授是无神论者,他听拉马努金说灵感源于神授时,他不相信,但他尊重,因为他足够包容。

两个人对数学的热爱,跨过了有神论和无神论的隔阂。

有信仰的拉马努金,千里迢迢从印度到英国,为了向这世界最权威的数学家展示他发现的数学之美。

为了他的数学,他可以忍受发霉的食物,忍受不公平的待遇,忍受种族歧视,忍受和爱人分隔两地,忍受疾病的折磨……只要他的“好朋友们(数学公式)”可以被更多的人看到。

无神论者哈迪,享誉全世界的数学教授,愿意打破教条,得罪其他的教授,为一个素不相识的印度天才去争取权益,不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是为了数学的进步。

热爱就是一种信仰。

电影中,利特尔伍德教授对哈迪说:“每个整数都是拉马努金的朋友。

一个人在一生中能为一件事情痴狂,何其幸运。

我希望有才华的人都能很有钱。

因为穷的时候,天才不得已向世俗世界低头,只好把才华先放一边,维持生计才是首要任务。

慢慢的,才华就会被鸡零狗碎的生活消磨殆尽。

有了金钱的滋养,物质的保障,才能摆脱世俗枷锁,安心挥洒才华,这个世界又会因为这些才华变得更好,而我们每个人都会是受益者。

衷心祝愿每个有才华的人都有钱。

【公众号:薇琪电影】

 9 ) 神在世上走一遭

出于对天才的好奇,决定看这部传记电影。

电影来自一段传奇故事:印度数学奇才斯里尼瓦瑟·拉马努金,在不平等的时代中,从一个默默无闻的贫苦印度少年,离开家乡独自前往英国剑桥求学,在战争的动荡、备受歧视的年代中,受到英国著名数学教授哈代的赏识,两人亦师亦友地互相扶持下,在数学领域上成功挖掘出更美好的成果。

在一战时期,作为英国统治下的印度,活在底层的拉马努金曾经为找工作愁苦,最后因为他的数学才能被赏识,他才有机会进入剑桥求学。

很多天才故事都是从孩童讲起,这部电影特别的从开始接近人生的高光开始。

因为在剑桥的生活也是他最冲突的日子。

因为种族肤色被歧视,因为素食不方便生活压力很重,还有神之传授公式与逻辑严密证明之间彼此不理解。

让他太过的痛并快乐着。

还有极力引荐他,又严厉指导他的哈代导师。

年轻与成熟,天赐与严谨,神创与无神论,每次合作都是交锋,哈代背后掩藏的欣赏钦佩,扶持与关怀,拉马努金很难看清。

两个人都是数学学科的疯子,唯我独尊,于是太容易曲高和寡。

最后,电影的色调很有复古感,那个时代学术的淳朴和伟大,沐浴在棕色的荣光中。

 10 ) 庸人自扰,天才目视前方

天才在其才智显现之前是不易被察觉的,甚至被众人诟病为自大狂妄,同时他又显得如此鹤立鸡群,他的思维超越其他人达到一个常人无法达到的境界。

将天才这一类稀世贵人放到历史长河之中去审视时,他们多如繁星,照亮了整个人类发展史。

拉马努金这一个天才的姓名在历史上是被埋没的,若向旁人问起杰出贡献的数学巨匠,鲜少会出现他的名字。

在观影之前,拉马努金对于我这种与数学是泾渭分明两条平行线的人来说,他实在是过于陌生了。

所以,当我得知他的生平时,无师自通的聪慧、对数学的精准直觉、独立发现3千数学公式命题,这令人叹为观止的超常能力足以证明他是百年不遇的超级天才。

电影译名“知无涯者”实在是太过于贴切并有着无限的韵味,无人能知拉马努金的脑内蕴含着多少对于数学知识的设想。

他仿佛是被神眷顾之子,数学知识自然而然地生成在他的思想当中。

当哈代询问拉马努金如何得出这些数学结论时,他回答道他就只是跟着自己的思维流淌到最终的结果。

天才与凡人之差异在于那天赋的灵感上,他们在冥冥之中会被灵光一现的想法指引,进而会全身心地扑在上面。

普通人所不能做到的是确信自己方向,更不能孤注一掷地全身心投入到一件事情上面,中途太多的干扰使他们易辙。

拉马努金是在众多不屑的眼光中进入剑桥三一学院的,这些学者以有色人种、殖民国人对他处处排挤,他们不认同他的公式,因自己的理论被纠正而恼羞成怒。

真正的科学家,从不会排斥异己,不会因无法接受不同的观点而强烈抵制。

真正的科学家应当对一切事物都保持着一种求知若渴的开放心理,对于差异首先应该的是一个接纳的态度,而后判断此观点与自己所研究的内容有何裨益。

百家言论汇聚一堂时,谁也无法下判断孰优孰劣,如果认为众人皆愚笨唯有己聪的话,只会困窘在自己狭隘的小天地里面,绝不会有大突破。

从另一方面来说,这些眼红的学者又何尝不了解拉马努金能力之所在,只是人不可避免会对天才与生俱来的天赋羡慕。

深知自己如何努力都无法企及天才的一半,所带来的无可奈何的绝望差距成为一种难以言喻的折磨。

不愿意承认这种无法弥补的差距而形成扭曲的妒忌,转而会使人通过各种美名其曰的说辞来打压天才的优势。

古往今来,天才的泯灭都有着这种枪打出头鸟的悲哀,人们实在是太难以忍受优先掌握真理的存在了,因为这无不意味着要承认自己的平庸。

天才与凡人这一个话题从来都争论不休,要知道天才永远是吉光片羽。

拉马努金在研究自己着迷的数学时,他从来没有想过自己是天才这个问题。

他每一天睁眼闭眼想着的都是如何尽可能地去挖掘数学的奥秘。

面对各路的限制,与其纠结于天才所必然面对的阻碍而费心费神,他将所有的时间花在了书写数学公式上面。

天才从不会停下脚步浪费时间在与世俗的纠缠上面,他们的思想已经逃离了这些纷扰,他关心的是如何去尽可能地与真理更进一步。

拉马努金的导师哈代纵然比他稍逊一筹,但他秉承对真理追求的纯粹,不带私利地去挖掘并全力辅助拉马努金这样一个奇才。

他知道他是足以与牛顿比肩的巨人,他的能力可以让他撼动数学界的进步。

资质拙劣如我这样的凡人,从不敢奢求与天才相提并论。

与其纠结于相距甚远的能力有限,倒不如目视前方笔直狂奔地竭力奔跑。

纵然我与天才相差十万八千里,然而我进一米就与天才缩短一毫差距。

庸人自扰无异于自寻烦恼,自寻出路在于自我排解。

所以,跑起来吧。

《知无涯者》短评

3⃣️9⃣️1⃣️♥️♥️ 拉马努金(印度🇮🇳)🍃 1887年12月22日出生👉 父亲布店小职员👉 一家7口人👉10岁接触正规数学👉14岁天才展露👉学习严重偏科👉 高中考试中不合格👉 失去奖学金被学校开除👉18岁离家出走3个月👉19岁又被学院因不及格开除👉22岁结婚妻子9岁👉找工作👉 真奈总会计师事务所的职员👉 慕克吉爵士支持他的事业👉24岁他第一篇论文“关于伯努利数的一些性质”发表在《印度数学会会刊》上👉 24岁他把复杂定理给两个剑桥学术界人士贝克与霍布森,均未获得回应👉25岁他写信给第3个数学家—剑桥大学教授哈代👉哈代回信注意到他👉27岁拉马努金进入剑桥大学👉得肺结核👉31岁成英国皇家学会会员👉终年33岁👉1920年4月26日去世

4分钟前
  • Armie Su
  • 力荐

张力不足

8分钟前
  • Hugebee
  • 还行

讨厌这类拍得非常工整的人物传记,工整得没有私人情绪,带着不屑尊重人物原型背景的傲慢

10分钟前
  • momo
  • 很差

拍的不行,题材应该很好

11分钟前
  • 小强.Edward
  • 较差

如果一个公式不是神的旨意,那就没有任何意义

15分钟前
  • 周志强
  • 推荐

短暂而伟大的一生。五星给拉马努金。

16分钟前
  • lazyonion
  • 力荐

很多事情吧 天生的 不是你勤奋就可以达到的 找到自己超出常人的点加以发挥 比较重要

19分钟前
  • 苏sue
  • 还行

1729,英才早逝啊~虽然我也不懂那个方程式意味着什么,就是感觉很牛逼的样子。加油啊,操蛋的人生,2018年马上就过去了…——20181230

22分钟前
  • 海豚
  • 推荐

看过资料知道主角早逝,我观影一直纠结的点是男主前往英国证明自己期间,他老婆会不会变心,甚至是邮件人员…

27分钟前
  • 推荐

牛人普通的一面,过于短暂的一生。

29分钟前
  • 月渐彩云归
  • 还行

铁叔哈帅 可惜片子只能算中规中矩

32分钟前
  • Torrilla
  • 还行

译名很牛逼,拉马努金更是牛逼,每个正整数都是他的密友,他靠直觉发现了许多很美妙的数学公式。但是剧本实在太烂了...

37分钟前
  • user7771884
  • 较差

75+,80不到。

40分钟前
  • 张一一
  • 推荐

故事本身太惊奇了,拍成这样有点令人失望,剧本平稳欠缺力度,对于哈代和拉马努金的亦师亦友关系描述得不错

43分钟前
  • 苍★☆☆☆☆
  • 还行

一般天才传记电影,一般是天才出身贫苦,天赋异禀,踏上征途,初现锋芒,遭遇挫折,坚韧不拔,逆袭打脸,人生巅峰。这部最后天才却死了,他为探寻真理指了一个方向,然后,就死了。现实就是这样,个别成功背后,多少努力的人和天才都倒下了。

44分钟前
  • 通叔
  • 较差

乏善可陈的传记片,但不管是草坪梗也好,1729的故事也好,都看的我阵阵高潮。以前也见识过拉马努金的一些研究,真的跟看欧拉一个感觉。很多伟大数学家的人生短而传奇,期待看到更精彩的传记,尤其阿贝尔或者伽罗瓦。这部就无脑五星,正整数让我快乐。

47分钟前
  • 深邃
  • 力荐

极好的题材,较差的剧本和对话,较差的对女性的characterization

51分钟前
  • 豆友67671321
  • 较差

中庸的剧本,白白浪费两个好演员

55分钟前
  • 爱幻想的小孩
  • 还行

好闷啊,一直出戏。一开篇就说了男主很牛逼,苦无伯乐,但真的没办法感同身受,学渣如我。最出彩就只有三一学院实景了~

58分钟前
  • 坦荡快乐
  • 较差

南印度数学天才拉马努金的传记片,中规中矩。铁叔一如既往地帅

1小时前
  • 故城寒云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