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贩肤走卒

The Man Who Sold His Skin,贩皮之人,贩肤俗子(港)

主演:亚亚·马黑尼,Dea Liane,肯·德·布沃,莫妮卡·贝鲁奇,Saad Lostan,达丽娜·奥乔迪,Jan Dahdoh,克里斯蒂昂·瓦迪姆,Marc de Panda,Najoua Zouhair,胡萨姆·查达特,纳迪姆·谢

类型:电影地区:突尼斯,法国,比利时,德国,瑞典,土耳其语言:阿拉伯语,英语,法语,弗拉芒语年份:2020

《贩肤走卒》剧照

《贩肤走卒》长篇影评

《贩肤走卒》短评

令人回想起<红樱桃>的童年阴影,只不过当代艺术特别是和收藏扯上关系后,就变成一种浓重的资本主义气息笼罩主导,充满各种迷惑性。幸而主人公自己还有作为人的坚持,讽刺力度不算强,结尾反而像是个巨大的嘲讽。

9分钟前
  • 外出偷狗
  • 还行

把人变成商品 毕竟商品的流通你现在的人容易……艺术家的领域挺先导的 女神暮年 还是好看

10分钟前
  • 阿部
  • 推荐

难民版黑色维纳斯,以难民身份在后背纹上申根签证,成为艺术品,成为商品,成为物品,便获得了游走四海的自由,以艺术的名义,这是生而为人的奢望。这个点子只有天才才能想到。

13分钟前
  • 7级残废
  • 还行

有着很多小聪明的类型片,导演调度一流,但是没有自己的语言。其实更像是戛纳的菜,不应该来威尼斯。

15分钟前
  • 杜诗镜铨
  • 还行

不想将其看作是符号学的表征,不想看到它们背后的后殖民主义理论和身份的含糊。只是想从他的身体进入,能从镌刻在皮肤之上的纹理之中找寻:通过身体,男主本人以疼痛,将难民的流离失所与身份诘问将抽象,看不见的隔阂与符号概念,具体在自身的生理和身体呈现之中:难民的颠沛流离并不再是纸上谈兵的zz问题,他的身体被搬入资产阶级的博物美术馆内,以一种作为客体化的方式接受被展览的命运,通常情况,艺术品要脱离阶级意义,以纯粹且无功利的方式成为西方认知域的客体,但作为鲜活的展品,这件艺术品摆脱了无言和被指摘诠释的命运,以其自身意义的在场性和主体性完成了双重阐释:他的抽象身份与他的身体交缠在一起无法割舍分离,之后围绕其身体的zz活动,身体创伤都成为构成其主体的一部分。身体不再被指摘为次级,它走上台面并宣称自己的独一无二

18分钟前
  • 小满
  • 推荐

肌肉男穿过的丝袜,美女腿上扯下的汗毛。如果有人愿意出高价拍卖,会不会也是艺术品呢?

20分钟前
  • 嗑瓜子的鱼
  • 较差

全自动资本主义

23分钟前
  • 高压电
  • 还行

近阶段的好片

28分钟前
  • 啊哟隐形人
  • 力荐

真事吗?匪夷所思。结局会不会是幻想

30分钟前
  • SoundofSilence
  • 推荐

3.5🌟

31分钟前
  • 东SIR
  • 推荐

“艺术体系是爱你的Jeffrey,不管你做了什么,他们都会将它神化” 极其讽刺

35分钟前
  • 密斯赫
  • 推荐

还挺有意思的主题,社会议题性很强,但同时也保留了一丝娱乐性。关于难民、当代艺术、个体自由、阶级和歧视等多层次的讨论,任何一个面展开其实都值得好好分析了,最后综合到一起完成度还是可以的,就是最后落到爱情这一点上反而有点落俗了。

40分钟前
  • 朝阳区妻夫木聪
  • 还行

761|形式和内容都比较肤浅,配不上这个相对现实的主题。

44分钟前
  • Lecleg
  • 还行

一个非常好的的点子拍成了这样,有很多地方都可以把物化推向极致,难民身份成了噱头,最后还是一个烂俗爱情故事。

48分钟前
  • 非洲大冰山
  • 较差

为了逃离水深火热的故土甘当艺术家手中的展览品,丢掉身份尊严来换取温饱安定,看客的眼中只有刺青的“意义”,却从来不会关心皮肤下的脓包,他们把他当成人权商品拍卖,心底却仍然戴着恐怖分子滤镜。电影彻底揭穿精英白左的虚伪面孔,把欧洲难民题材玩出新花样,结尾多重反转,最后一反转稍显多余,如若结局停在萨姆被爆头一幕,震撼力和讽刺性会更强。

49分钟前
  • Captain_C
  • 推荐

很特别的切入点,应该更充分挖掘

51分钟前
  • 只抓住6个
  • 还行

很难不让人联想到《方形》,但又有蹭热点的讨巧之嫌。贝鲁奇已经老成这样了。。。

54分钟前
  • 无名
  • 还行

把人当成商品,已经司空见怪。现在把难民变成一个流动可买卖的艺术品,上升了一个小高度。可结局还是沦为了以爱情为基底,偷天换日的俗套商业片。很遗憾,没去继续展开,打成了一手烂牌。

59分钟前
  • 电影Mark
  • 还行

commodities are freer than human being in terms of travel,充满对艺术市场和人性的讽刺,可以跟the square 媲美

1小时前
  • 牛花
  • 力荐

77th Venice地平线。看完之后其实最想听罗翔老师讲一遍这个片子里面的法律问题【谁能求罗翔老师讲一下……】,导演设计了一个绝佳的多重吊诡的当代艺术场景,单讨论其中的各种层面和相关作品就能写篇很刺激的论文了。但是导演编出来的这个稀烂的狗血故事实在倒胃口,但仍然能靠着最后非常精彩的大反转拉回及格线——这个反转无疑是三大主竞赛级别的,最妙之处在于它的成立是建筑在剧作及影片整个当代艺术讨论的基础上面,而且极好地利用了(国际电影节观众的)定型想象和偏见。被打到地平线是有点可惜了!

1小时前
  • 胤祥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