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她看的,即便她是许光汉的粉丝,也受不了这脑残编剧。
高中生都会觉得俗套满点,编剧过于俗男视角:我是运动健儿,她是校花女神,完美无瑕,问题家庭的她一定需要人保护且就是我;为追女神上同所大学,女神有对象了那一定是渣男骗子,我最终打了他替女神出气;毕业2年,我有个不错的富二代女友,但是我决定开着哥们的车和女神约会;人生关头我舍弃前程英雄救美抱得美人归;分手多年后,女神结婚都没忘了我还给我发来请柬,我在她闺房的一段深情告白让她感动落泪,我潇洒离场。
问,就这段梗概雷了你几次?
如果你是他们的身边人你会和他们交往吗?
如果你是男主的富二代女友,找个普通家庭男友想必也就图个颜值人品好吧然而被绿作何感想?
如果你是他的教练,苦心培养到省队冠军赛现场了他为了追女仔跑了,很难不心梗吧?
如果你是女主老公,婚礼当天头泛绿光你会怎样?
就算你是男主,遇到这种甩了你结婚了还要邀请你的杀人诛心女,你会前去告白吗?
烧掉请柬拉黑咒骂三年不过分吧?
建议编剧打开小脑袋瓜多看看真实社会,家暴家庭的女生不会是傻白甜而是一股负能量积累在身体和精神里,女神选了别人是对你没感觉不要妄想是眼光不好,失恋多年勇闯女生闺房还表示要不留遗憾最大可能是精神病要绑架女生女生的眼泪是吓哭的,新闻里的话可能警方狙击手已经瞄准了。
两颗星给许光汉的失恋演技和男女主颜值吧,很勉强了。
作为一位将近三十的老阿姨,对这种初恋题材的爱情片确实没什么感觉了,但是网上清一色的差评和只有“舔狗”“绿茶”标签的影评来说,确实有点过了。
很多电影,除了娱乐之外,也有寓教于乐的作用,观别人的人生,总结更多的道理,过好自己的人生。
这种初恋却最后错过题材的影片,很多都已经拍过了,比如《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后来的我们》《前任三:再见前任》,所以很多人觉得俗套,但是之前那些的分手我都觉得有点站不住脚,只有这一部我是能够非常明白且共鸣很深的。
就像海报的这句话,你的婚礼,我的成人礼
1.第一次的别离:高中时期女主对男主是有感觉的。
也许一开始只是为了摆脱鲨鱼的纠缠,但是当他保护她为她挡住了牛奶盒时,她就开始有好感了。
因为在家暴环境中长大的她,缺的是安全感,而他的保护,给了她这种安全感,所以有了好感。
但是这种刚萌生的好感在他的不成熟中被打碎了。
女主和母亲到处搬家转学,却还是被家暴父亲找到,父亲砸了店,估计还打了母女,男主看到这一幕傻愣着,女主让他走,结果他居然真的走了,男主真的是个憨憨!
朋友们,假如围观的是我们这些普通陌生人,在街上遇到家暴的,难道就冷眼旁观不报警吗?
何况男主还是一心追求女主的同学,是个大男人!
居然什么都不做!
但凡有点正义感的陌生人估计都会冲上前去制止家暴保护弱者了吧,男主他居然走了!
走了!
所以女主才刚升起来的好感瞬间被浇灭了,转学离开也没有留下任何联系方式,拿得起放的下,性格非常干脆利落。
男主什么都没有做,所以他们只能错过。
2.第二次的别离:大学时期女主有男朋友,对男主已经没有感觉了所以在开始女主压根没认出男主来,在略微察觉男主心思后就立刻跟男主说:“我有男朋友了”。
后来女主说:“我们做朋友”,这很明显就是委婉拒绝不愿意伤害对方面子的托词。
女主都已经表达的这么明确了,怎么就“绿茶”了呢?
都是同学,非得说特别难听的话和老死不相往来才叫不绿茶吗?
后来 ,男主揍了渣男一拳,女主也知道自己交往的是渣男之后,男主便没了和女主的联系。
其实,这个阶段,女主和渣男分手后他们有可能在一起的,假如男主多关心一下女主,他就会知道女主一个人在照顾生重病的家暴父亲,一个人真的非常的困难,假如他多少帮点忙,他们都会在一起。
但是男主并没有,他沉浸在自己的故事和感动中,女主怎么样了遇见了什么困难他都不在意,所以他们只能错过。
3.第三次的别离:工作后开始遇见的时候女主对男主是没有感觉的,也许不过是一个老同学久别重逢,答应他送她可能是一点为了自己方便的自私。
真正爱上还是在,他为保护她而被砸伤的时候。
女主是一个缺乏安全感的人,能给她安全感的人,她就很容易爱上,大学里面那个渣男如是,这次也是如是。
这就好比英雄救美,美人总是爱上英雄,不是因为怜悯,可能只是女生被保护的时候会分泌更多的多巴胺,而爱上保护了自己的人。
所以他们在一起度过了一段开心的日子,虽然后来他工作不如意脾气不好,但是她根本不意,总是想方设法的让他开心,比如买钻戒,比如送他礼物,比如在和兄弟起口角的时候帮他化解。
但是,因为家庭原因,她害怕他的“后悔”成为他俩一生的负担,就像她父亲那样。
从细节也可以看出,他父亲当年应该也是因为她她母亲放弃了什么或者受到什么伤害而工作不顺利,整天酗酒和家暴,并把不幸的根源归结于母女二人。
她怕这一切不幸重演,所以她毅然决然的选择分手去米兰留学,拎得清,拿得起,放的下。
这个时候,男主无力的道歉真的没有什么用,他不明白她的困境不明白她的担忧不明白她的缺乏安全感,他什么也没有做,所以他俩只能错过。
假如他坚定的说:“我不会分手,以后再难也绝不会后悔,因为那是自己的决定不关对方的事情”,并且毅然决然的追到米兰去,用实际行动告诉她他的决心,也许他俩就不会分手。
然而他什么都没有做,所以他们只能错过。
4.这不是一部长达十五年的爱情长跑却遗憾不能在一起的故事(他们真正在一起也不过一两年),更不是一个长达十五年的“舔狗”的故事(既谈过其他女朋友又追上过女神)。
这只是一个男人自我感动的故事。
因为这个男人在这三个阶段中最需要他做什么的时候他却什么也没做。
他是喜欢了她十五年,但是他从来没有想过她发生了什么,是不是遇到了什么困难,是不是需要帮助。
女生不需要你为她打架,不需要你在天台偷偷为她放烟花,更不需要你赚多少钱。
她要的只是你会保护她,在她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帮一下她,给她最有力的肩膀和最坚实的依靠。
就像她之前的渣男男朋友,只是在她东西掉了之后帮她捡了起来,并说了一句让她宽心的话,就这么简单。
也许女生来自水星男生来自火星吧,思维方式总是不一样的,所以才有那么多的错过和遗憾。
所以电影想通过这个故事让男孩们略微反思一下,减少错过,别再遗憾。
然而电影男孩们怕是压根看不懂也不愿意用心看懂吧,那些只看到舔狗和绿茶的男孩们怕是当了舔狗也追不到女神吧。
你的婚礼,我的成人礼。
在她结婚的那天,他突然就明白了。
经历了伤痛才会成长,男孩们才能成长为男人。
然而,错过终究是错过了。
错过了就往前看吧,珍惜现任,他才是对的人。
(ps:bug吐槽,咋个男主临比赛了突然想起女主了,担心她让别人去看看不行么,地球离了你就不转了么,非得从比赛场上下来,我太尴尬了。
不过也可能符合男主性格吧,干啥都是后知后觉。
)
多一些换位思考,才能更理解他人。
最后,祝有情人终成眷属。
追加:其实男主对女主真的很好,人真的是很不错的,虽然一个男人不成熟不容易让女生喜欢上,也容易造成后来的分手,但是像女主之前喜欢的那个学长那样,是比较成熟,非常会,就往往是渣男。
给女孩子们,也请多多包容男孩子们的不成熟,学会沟通学会引导学会理解,陪他一起长大。
01中国爱情电影的奇怪之处在于,爱情总要与青春纠缠在一起。
好像只有青春期的爱情才是美好的,值得一生铭记。
这些爱情电影有着相似的模式:永远在比对青春的美好与现实的残酷。
在缅怀“美好”青春的过程中,骗取观众泪水。
难道不是吗?
品学兼优的女学生与叛逆帅气的男同学,走到了一起;因为现实之故,两人分道扬镳。
然后让他们相遇,共同回忆往昔“美好”的岁月。
02不是说这种模式不合理,而是在现实世界里,有多少中国人在青春期是有爱情的?
即便有,这类爱情又有多少是真实的,而不仅仅是好感。
越是展现青春恋情的美好,越在逃避现实,构筑空中阁楼。
背后的逻辑很简单:即便知道是假的,观众也愿意为此买单,来假性弥补他们在青春期的缺憾。
让一个人动情的最简单方式,莫过于把他陷入对往昔岁月的回忆里。
这是为何油腻中年男人喜欢“话当年”的原因:比之现实,过去永远笼罩着一层美好的柔光。
唯有在这些话当年的时间里,他们才能短暂逃脱现实困境,为自己树起一座丰碑。
03在这个国度的电影里,青春都是假的,爱情就更不用说了。
至少,我们很少在中国青春电影里看到青春固有的残酷性,那部《十三棵泡桐树》也许是个例外,还有《笨鸟》。
那么,为何电影创作者在构想爱情时都会不约而同地扯上青春呢?
原因很简单。
大部分创作者与常人一样,青春期没有爱情。
在这种情况下,怎么可能写出真实可信的青春电影呢?
他们对青春期恋情的认知,建立在通俗的青春文学或青春电影里。
于是一种约定俗成建立了,形成一种可以被挪用的爱情电影特有的叙事模式。
04青春很好拍,拍得假并不可怕。
只要往美好的方向拍,即便假的要死,大家都会拿钱包来“投票”。
观众想看的不正是虚假的青春?
来逃离真实的、恐怖的青春记忆。
而拍爱情,极度困难。
没有人能说清爱到底是什么,伯格曼也不例外。
于是将爱情与青春打包,成了稳妥又讨巧的方案。
05中国电影人惊喜地发现:当爱情与青春挂钩后,根本不用再考虑现实,尽情撒上美好的泡泡就行。
这真是一项伟大的发现,如同找到了一台永葆功效的收割机。
只要按照模式批量生产,就会有一茬又一茬的韭菜主动跑来被收割。
于是乎,中国人熟悉的、特有的青春爱情被发明出来了。
中国爱情,人为发明的产物,完成一种集体想象。
兰波说:爱情还有待发明;没想到在中国实现了。
很幸运参加首映,见到韩导和丁冠森两位主创。
对电影本来有期待,一来想看导演如何诠释初恋,其次各位演员颜值也都很高。
然而,看完却不免有些失望。
剧情主要分为高中、大学和步入社会三阶段,这样看来,幸运女神已经很眷顾周潇齐了。
1 高中 - 悬浮的校园人物形象电影开始,漂亮女生成绩好,受到男生的喜欢女生的排挤,让不爱读书的男主角一见钟情,这样的情节并无新意,甚至有点老套与刻板印象。
渐渐地,男生和女生好像互相都有了点喜欢,可是女生的家庭环境迫使她再次转学,两人第一次失去了联系。
女生被迫转学,打电话说了一句再见之后就仿佛地球上不再有通讯工具了,而且女主角也绝对不能说出她去了哪,别问为什么:)只看见了导演抛出来的一些点,这些点却无法连成面,无法构成完满且令人信服的人物形象。
爱翻墙出学校吃串特立独行成绩特别好被同性排挤的女生,这样的“青春片”标配,好想知道现实真的存在吗?
2 大学 - 还是没能在一起网管少年偶然发现了女主的踪影,头悬梁考上了她的大学,用尽一切办法靠近她,发现她有男朋友也不放弃。
接下来,要让女主和男朋友分手,想个什么剧情呢?
喔,原来那个外表踏实可信的男朋友是脚踏两条船的渣男(感觉不用转脑筋也能想出来)。
男主在足球场上一拳击中渣男,也再一次击碎了他和女主的感情。
首先,看到周潇齐出现在学校,女主真的不知道这个男孩喜欢她吗?
其实大多数女孩都知道吧,自作多情觉得对方喜欢自己的次数绝对比不知道对方喜欢自己的次数多得多。
知道男主喜欢自己,女主坦言想继续和他做好朋友。
在派出所误会周潇齐买片时立刻拳脚相向,不太符合前面塑造出的早熟性格,反而让人立刻想起她的父亲。
再往下看,每个情节缺乏新意,台词能猜中下半句,有些空洞。
最要紧的是,这部分剧情中,完全没有体会到女主对男主的喜欢。
假如男主不是许光汉而是平凡的路人甲,假如换成女生视角,恐怕很多看似美好的情节都是男生的自我感动。
3 步入社会 - 少年依旧幼稚步入社会,就是导演反复提到的“现实”part了。
我以为的现实是柴米油盐酱醋茶,结果却是,男主为了去救想象中被困桥下的女主,放弃了比赛,并因此失去了夺冠的机会,开启了他惨淡的求职之路。
同时,女主却得到了去米兰进修的机会,这样的现实差距,加上男主亲口说出的那句后悔,成了两人无缘的致命一击。
婚礼后台,两人握手告别,泪流满面,十五年前的问题,答案是,你的婚礼。
唱片尾曲,ending。
男孩女孩们,可得仔细想好自己有没有资本为了爱情放弃事业,以及放弃事业后能否做到毫无怨言。
看到男主为了女主放弃比赛那一刻真的很无语,也许这是少年人的冲动,但是就算你跑去也救不了啊,何况800米比赛才几分钟?
到葬礼上犹疑后悔的那一刻,这个少年依旧幼稚。
女生对男生的喜欢来得突然,明明上一句话还在拒绝,下一幕却因为周潇齐的负伤而在一起了,分不清是同情还是爱情。
两个人在一起那段确实很甜很养眼,却始终无法对这对cp产生共情。
所以直到结尾,在婚礼后台,周潇齐说他要好好告别,我居然还在想背景这个沙发换成另一款应该高级很多…导演说做了很多问卷、访谈,收集了很多信息,很真诚地说想诠释现实中的爱情。
可在影片里,我看到的男主是一个不成熟的形象,为了女主发奋高考、考教资,让人不禁想问他到底有没有主见…最后还想把自己的不如意归因于女主,这样的形象真的不太喜欢。
不知为何,这部电影没有让我感动,只让人坐立不安。
这电影其实不是我这种电影专业受众该看的,但是毕竟秉持着任何电影都有学习价值的原则,来了解下烂片究竟是怎么样的,或者这又有可能是一部好片呢?
可最后展示出的结果是不尽人意的,可以说这部片子是电影学习者在剧情连续性上学习的一个完全反面教材,如果想知道正确的该怎么做,那么就看这部电影跟他反着来就行了。
全片根本没有任何所谓的节奏性可言,音乐响起,转场,音乐响起,转场,看样子导演是没有脑子想别的手法来让剧情继续下去,并且片中充斥着一连串快节奏的事件切换,就好像一百个抖音短视频拼凑起来的电影,导演看样子是抖音看多了,最后产出的也就和抖音短视频没什么两样。
在葬礼那段的镜头切换可谓是灾难级别的,男主就全程毫无表情变化,还一直切,就到最后一次才有变化,导演到底有没有上电影学院啊。
再说到摄影,片中的焦点可谓是灾难级别的,让我感觉跟焦员就是在那儿一边**一边拍摄。
看得让人气的想笑最后到剧情,其实没感觉到毁三观,但导演其实可以用更好的方法来实现,只可惜都没做到,最后用拙劣的手法来煽动观众的感情,滥用蒙太奇,让人忍俊不禁。
让人看了两个小时根本没有记忆点。
这也是片中无限快节奏事件转换的问题。
比奥本海默还烂史诗级烂片
文/梦里诗书一部预想用青涩的初恋纯爱打动人心,在彼此失去的遗憾中告慰当下的电影,无疑本该是美好的,但《你的婚礼》却并没能勾勒出真正细腻真挚的情感,走马观花的时间跳跃也使电影失去了本该有的情感沉淀,当其所描绘的纯爱不足以给人带来情感的沉浸体验,那么这样的电影便也注定了它的平庸。
《你的婚礼》改编自2018年韩国同名电影,其实早在韩版中,电影就已经非常显见的有着情感做作,内在沉淀不足等诟病,这样的青春故事其实在历经了《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我的少女时代》等类型电影洗礼后,本就已经没有了多少新鲜感,而《你的婚礼》这个故事更为尴尬的地方,便是它所展现的其实并不是多么纯美的爱情,而只是一场单向不对等的情感,如何在横跨十几年的时间中去更好的平衡男女之间的情感关系,并借此去酝酿真正质朴的纯爱,其实是相比地气,这部改编电影最为需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在这部的新版中,作为导演的韩天面对一个已经尤为落俗套路的故事,他几乎没有能力对原版的主体架构做出真正大刀阔斧的改动,整个故事的发展脉络只是沿袭了原版,仍旧还是围绕一场单向且不对等的感情脉络为展开,而即便在这样照葫芦画瓢的框架下,电影也没能承接好多少地气,反而丧失了原版情感里尚算细腻真挚的描绘,可以说从成片来看,《你的婚礼》的改编是失败的,其不过是把一个陈旧的故事,换了语言地域,套搬到了中国。
这部电影的根本问题,并不是展现着爱而不得的遗憾,相反这种情绪在很多电影佳作里都是一种尤为能诱人共鸣的情感表达,《你的婚礼》的诟病,便在于电影把这种情绪用在了男主无底线的爱与付出,换来的仍旧只是女主一次次的别离,中间还夹杂着出轨的桥段,使本纯粹美好的爱情变成了狗血尴尬的存在,在这样的情绪下《你的婚礼》自然也不可能再带来多少沉浸式的体验。
准确的说这部电影所做的如果放在普通人身上,其实就是让人尤为反感的跪舔,而电影不过是用俊男靓女包裹上了一件看似美好的糖衣。
当电影没有做出行之有效的改动,导演对电影节奏掌控的能力又远逊于前作,《你的婚礼》固然有着青春,初恋,和解等多种美好治愈的元素,但这些其实都不足以弥补电影内在上的苍白空洞,在看这部电影前,其实我还尤为期待曾在《想见你》和《阳光普照》中都以少年形象示人,有着不俗表现的许光汉,能在这部电影中有所建树,但最终看来,纵然再为出色的演员也难以力挽电影的平庸,他在这部电影中的表现不仅是水土不服,甚至于格外突兀。
爱是每个人不可或缺的,为爱奋不顾身的故事也总在我们身边上演,但这种爱却并不存在于这样一部电影中,它只是熬制了一碗劣质鸡汤,上演着一场假甜婚礼。
太难看了,看过最烂的烂片,心疼我的钱[笑cry][笑cry][笑cry]和姐妹一直吐槽!
编剧小学水平,例如高考、复读还有游泳比赛啥的都没有常识,一切都不合常理都是为了他们的爱情服务[允悲]!
逻辑崩盘,男主一见钟情的爱这么长情,还有男主的台湾腔就很离谱!
莫名其妙,女主开始养鱼后面知道男主有女朋友(工具人)还和他暧昧不清,三观不正就很完蛋!
而且最难忍受的是这些梗都是十年前的狗血言情小说水平,我们把剧情猜了百分之八十。
对了,还有那个男主角因为女主角不接电话放弃比赛,我都要骂一句恋爱脑活该后面再也不能游泳,能不能接地气一点啊!
我很讨厌男主角人设开始是舔狗令人厌烦,后面是渣男令人窒息!
就是为了圈钱,割韭菜,这个热搜……我现在非常后悔,心疼我的钱,浪费我时间,看得我尴尬死了!
我首先鄙视周潇齐因为虚无缥缈的情情爱爱放弃自己的大好前途 其次我鄙视他在有女朋友的前提下还跟其他女性经常联系不清不楚对别人抱有想法 第三我鄙视他把自己的郁郁不得志归咎于自己的女朋友身上 他自己当初作出的选择 最后却说是为了别人 第四我鄙视他因为自己的原因自己心情不好借酒疯把气撒在一直都对他很好的兄弟身上 懦弱无能窝里横 第五我鄙视他因为一段爱情的失败一个大男人把自己蹉跎成那个样子 他整个人生都拘泥于情爱之中 一点理想报复和骨气都没有(哪怕最后他生活也慢慢步入了正轨) 最后我鄙视他在人家婚礼的时候跑去恶心别人 在人家大喜的日子整这一出我觉得很晦气呵呵我欣赏他的点仅仅只有他每次为了爱情勇敢拼搏的时候 比如发奋读书 比如爱的烟花 比如彻底分手后的步入正轨 但是这些也全都是因为爱情爱情 我感觉他的世界只有爱情首先我整体上是喜欢尤咏慈这个角色的 唯一的不满也只有后来他俩相遇的时候在知道周潇齐有女朋友的情况下还主动亲了上去 不过也是周潇齐恶心在先我最欣赏尤咏慈的一点就是敢爱敢恨拿得起放得下 在爱的时候全心全意去爱 在意识到爱情出现裂痕以后也会选择果断放手 其次就是她从来都有明确的目标 在读书时哪怕出现了爱情的苗头也知道自己该干什么好好读书考上自己理想的大学 在恋爱时在前途与爱情的选择中哪怕有过犹豫和不舍最后也选择了自己的梦想 选择为了更好的自己而活 特别有主见有个性的女生
渣男舔作女的烂俗剧情,高榜狗血青春片的集大成者,全篇除了十一点的梗和许光汉跳舞,笑不出来更哭不出来。
它是怎么做到撒糖剧情不甜,虐心剧情不刀,但是狗血值剑走偏锋一路狂飙的。
当一到高能片段时电影院里此起彼伏的“卧槽!
”“傻逼!
”“呸!
”时,我就知道为什么微博有人说电影院里的人都哭了,都尼玛心疼票钱了。
它甚至烂到我挑不出哪一个桥段更烂,让我在烂的平平无奇和烂出天际中反复横跳。
许光汉的路人粉都看不下去了,现在只想再刷一遍《想见你》让李子维洗洗我的眼。
我知道肯定有人觉得它好看,别杠,杠就是你对。
最搞笑的来了,我室友和她朋友吐槽时,她朋友说“这郭敬明拍的吧”🤣
我在电影院看到的第一部烂得如此彻底的电影,狗血已经完全无法概括它,这就是一个舔狗和绿茶的爱情故事,最后告诉你,舔狗舔到最后就是一无所有,我完全无法理解那些说看这部电影看哭的人。
反正我看的时候整个电影院都充满了迷惑的“嗯?
啊?
嗯???
”和吸气声。
前面的我都忍了,我就只是觉得好俗套啊,男主一边被打一边还要对女主露出舔狗的微笑真恶心,直到后面男主有女朋友还要和女主玩暧昧,女主知道男主有女朋友居然还接受了,还坐的副驾驶的位置(印象里这个位置算是比较有争议的,有的女朋友会很介意,有的可能无所谓),开朋友的车接送女主,女主失意带她去海边,还要亲她的时候,我感受到了由衷的无语和反胃。
(注意,这里男主还没有跟女朋友分手)后面男主就因为自己的脑补放弃那么重要的比赛,跑了,还是在比赛就要正式开始所有人都已经站在跳水台上的时候,当着所有人的面跑了,导演觉得这样很浪漫吗???
我只觉得男主是是个傻x,自私自利没有任何责任心同理心的傻❌舔狗。
(这里男主才坦言说已经跟自己的女朋友分手了,只能说女朋友惨)以至于后期只要男女主同框我就感到心累,不觉得甜,只觉得恶心和心梗,甚至在影院,在看到他们在一起的时候你都能很清楚的听到很多人在“嗯?????
”中途好几个人都受不了离场之后就没回来了。
尤其最后,男女主分手了,女主几年没有和男主有过联系,却在结婚的时候居然还要给作为前男友的男主寄请柬?
这什么骚操作,我当时没看懂,我朋友跟我吐槽说“可能是为了份子钱吧”,我恍然大悟,女主这波在大气层啊!
试问如果你结婚,结婚当天你未来老公/妻子把几年不曾联系和平分手的初恋前男友/前女友特意叫到婚礼现场,还敢和她/他单独共处一室、互诉衷肠、深情对视甚至还哭了,你怎么想?
我反正不能接受尤其是那个什么番外,呵,我当时就想看看它还能到什么程度,结果,真的绝了,你广告就广告,现代的背景,男主的声音,导演是觉得这样的男女主互动很甜吗?
你是不是忘记女主结局和别的男人结婚了,你搞这一出是在干嘛?
反正这部电影,真的从头到尾都烂的很彻底
有时候看到一些男的会想如果男的都这样那确实是没什么谈恋爱的价值,看到这个电影就是会想如果被大多数人称赞的爱情观是这个样子那确实爱情也真没意思。但事实并不是的,事实更复杂,更有趣,就衬得这种陈旧的感情观实在是太不合时宜了。
不错,这个电影我给五分! 一分给许光汉的颜值,一分给章若楠的颜值。一分给许光汉哭戏,一分给章若楠的哭戏。一分给脾很好的我。剩下的995分扣在哪里就不详说了
许光汉要不要那么可爱
虽然有一点点尬但是好多地方好好笑唔 还好有主演的颜值和演技 许光汉是被雨淋湿的狗狗 只能说看完你的婚礼一辈子都沦陷许光汉了 章若楠也好美好美我也愿意十五年都和她耗在一起呜呜 但是女主的感觉就是被男主感动到了而已 周潇齐被砸伤那一刻才决定在一起 可能还是更爱自己吧 也可能青春的主旋律就是遗憾吧 但希望我和我的玉玉不要遗憾不要错过也不要伤害到彼此 也不会错过我们的“游泳池” 希望我们也关掉店面一天去过我们的十五周年纪念日 虽然也不一定是开店啦
去年开拍时就关注的电影,今年有幸在第一时间看到了点映场。很难得,这部是我近几年看过韩影翻拍比较成功的,虽然很多部分为了符合本土地域化做了改动,依然是完成度比较高的青春电影作品了。有时候青春有过陪伴就是最好的成长了。不用遗憾,因为爱过
还蛮好,舔狗教科书,结尾竟然没圆满。男女主看得出挺投入的,真假眼泪稀里哗啦的
缺点比较多,看起来的感觉很像《后来的我们》,但是拍的更加不流畅。感觉到导演和剪辑控制片长的能力比较差,女主最后离开男主仅仅是因为那一句话,就导致一生都过不去这个坎了?如果有更多的细节铺垫,可能才能把这部片子的最关键环节拍的流畅。然而电影的情况就是女主为了分手而分手,导演拍急了(或者是时长控制不好被剪了重要铺垫)至于看的过程中有许多比如女主有男朋友还跟男主暧昧,男主在有现任的情况下主动接送女主等等“三观不正”,我觉得倒是没有必要过分批评,没有人规定戏剧里的人物都得唱红脸吧?有不完美才有批判。我发现只要是主角“三观不正”的电影在豆瓣分数都不高,对这种打低分的方式我很不鼓励。
十年前,自己切身经历了那些年的剧情。十年后再看你的婚礼,只能说生命很长,长到你会遇到更适合的人。初恋只有一个,它是遗憾,是人生灿烂青葱岁月的见证,如果它只绽放了鲜艳的花朵却没结出硕果,那就勇敢的往前走,会有对的人在前方等着和你相遇
“青春里只有一腔孤勇,是我唯一能给她的东西”青春年少总是在喜欢,怀疑,然后错过,最后就变得刀枪不入,麻木不仁。宿舍楼下告白,为喜欢的人加入社团,一幕幕多真实啊。加上许光汉的颜,都让这个青春电影更加美好。最后没有狗血到去抢婚,也真的明白爱情教会我们的成长。不打扰,是我最后的温柔。
你的生命里曾爱过一个人十五年吗?提前看了一篇韩版的影评,大致了解了剧情走向。开始的高中生活巨中二,表情也很浮夸,狗狗属性满点。但还是为那个天真的十一点大男孩而感动。大学里,明知爱而不得还是为她默默准备了庆生烟火。那场盛大的烟火也许成就了好多对,却唯独没有他自己。那么多次错过直到毕业后,在担心她受伤和退役前夺冠之间,他还是选择奔向她。最后的受伤虽是个意外,却成为之后他们最终分手的导火索。后来她为他买情侣对戒,把画他的图案印在了T恤上实现量产…没想到最终因为一句话,可见原生家庭的烙印之深。直到婚礼前他才真正醒悟,最终的道别对白才显得那么珍贵。他从不曾后悔过,因为她是他这十五年里所有幸福的源泉。可惜他明白得还是晚了些。timing这东西真的奇妙,也令人无可奈何。看完外面狂风大作,明天假期咯。
豆瓣上吐槽的“缺点”,确实是“缺点”,但这些“缺点”对于该类型电影目标受众的观看体验来说,无关紧要。有些细节有点套路般的夸张,好莱坞大片不也一样嘛,但男主女主间的几场矛盾冲突都很真实。真看懂了人会对爱情绝望的,有那感情和金钱真不如花给小偶像性价比高。前面埋了很多坑,在结尾处有呼应。结构很精巧。章若楠真漂亮,高中时穿校服那段,身材真好。真怕她瞎折腾所谓“转型”,她的气质专为这种电影而生。青春校园言情片,又没表现“深刻社会思考”和“伟光正”主题,在豆瓣不可能有好评的。豆瓣这么用体验更佳,这一类电影豆瓣评分+3分,欧美主流大片—5分,相信我,没毛病。
就当是粉丝滤镜吧,许光汉无论长相还是演技都给人一种很舒服很自然的感觉,这个《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的设定在他身上也能逻辑自洽,如果换成其他同年龄的男演员来演应该会觉得反感。
纯爱电影的“纯”总是会下意识被人从“清纯”里进行挖掘,但这里的“纯”则是锁定到“纯粹”里。前半段没有强行塞入成人行为化的逻辑,也未曾对父母、长辈做出更多着墨;这是段关于爱,刻骨铭心却又掺杂着百味的毕业式。后半段有点没撑住,但是许光汉(外加梁靖康)把眼色分拉满;足球衣、泳裤、西装~想看都给看个够,还是开心的。【章若楠现在怎么捯饬得完全中国林娜琏分琏…女生部给足球队加油那里,完全<Cheer Up> MV重拍现场;然后丁冠森好像也和김기범(KEY)打了个照面- -这是提醒大家是翻拍的证据吗?】
许光汉这个犬系暖男成功地俘获了我的心
长着偶像剧演员的脸,并不意味着要一直主演偶像剧。转型之路有多难,看看赵寅成们的曾经便知道。
因为是男生视角,甚至期待它可以和《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对标。但事实上是,它成功打碎李子维的滤镜,让我对许光汉彻底放下了。舔狗的爱情不能叫青春,你甚至感觉不到女主喜欢她,虽然她哭也哭了笑也笑了,但我丝毫不为所动。青春群像也没有刻画,从头到尾捉襟见肘,男主为追女神分手简直渣,女主说没车接就更绿茶,还有狗血老套的放弃游泳被牌匾砸以及无脑尬笑,真的糟透了。最后男主在女主婚礼说的一堆矫情话,让我深感《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结尾高出好几个level。多给一星,和许光汉两清。
我得有多喜欢许光汉才能坚持住不提前退场👋👋👋演员倒是问题不算大,但是都2021了,竟然还能看到这么又老又土的剧情…可以说是无聊的青春疼痛题材大集锦了
完全受不了这种过于沉溺于自我感动与付出、把恋爱当作人生全部的究极痴情舔狗人设,编剧但凡有点脑子也不至于把人家韩版7分同名原作捯饬成这个鬼样:女生宿舍楼下放烟花、集体告白、挥手电筒(宿管:??);台风天弃赛雨中表白反被砸自毁前程(这是正常人应有的行为和脑回路吗?);高学历+游泳技能傍身混得惨兮兮(就真的为虐而虐呗)。许光汉离了《想见你》滤镜魅力值大打折扣,打入内娱圈还操着浓厚的台湾腔相当减分。章若楠美则美矣但毫无灵魂,她的表演令人完全感受不到演员对角色本身的共情。
周潇齐的十五年青春和两次告别,一次告别初恋,一次真正成长。翻拍本土化的正确打开方式,许光汉的哭戏真的太好了,为了他加一星~
我看哭了 被难看哭的 舔狗男主+茶艺大师女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