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最好看的电影,搞笑,爽,又温情。
是东北喜剧类型上的一种创新,值得走进影院观看。
过节就要看开心的电影!
强烈推荐大家走进影院,笑一下。
马丽太可爱了,东北女人的代表,没人比他更适合这个角色。
乔杉最帅的一部电影。
包贝尔最搞笑的一部电影,心疼他一分钟!
这部电影在大庆拍摄,很少有电影可以把东北拍的这么好看,东北工业题材中摄影最好的一次!
在电影的世界里,宏大的叙事和英雄的壮举常常令人心潮澎湃,但有的时候,那些真实接地气的平凡人的故事,或许更能触动人心。
电影《一雪前耻》便是这样一部作品,它以平凡人物的视角,将我们带入一个充满生活气息的银幕世界。
影片聚焦于小人物的命运,将他们的喜怒哀乐、挣扎与抉择展现得淋漓尽致。
十五年前的一场车祸,成为老大心中永远无法抹去的伤痛。
他的一时懦弱让弟弟落下残疾,这份愧疚如影随形。
但当老大发现当年的肇事者线索,即便面对棘手的“油耗子”黑帮团伙,他毅然决定孤身复仇。
但影片没有把故事局限在复仇的叙事里,而是借助复仇的事件展现人性中的善良:老大在即将完成复仇的前一刻停止了翻斗车翻斗的运作并及时报了警;一毛一带着金雁逃了出来却安顿好金雁后返回去救老大;甚至就连傻傻的老二,都一直劝慰大哥安稳过日子。
一方有难,八方添乱,一群小人物在这场笑闹的混战中相互碰撞,最终完成了各自的成长实现了自我的救赎。
影片的细节处理也暴露了制作上的粗糙。
场景布置缺乏用心,不少地方可以看出节约成本的痕迹,使得整体画面显得廉价。
动作戏的设计和拍摄也显得生硬,缺乏紧张感和合理性。
对白和台词的逻辑漏洞更是让影片的观影体验大打折扣。
尽管影片存在诸多问题,但也有部分观众对其表示认可。
特别是一些观众认为影片在描绘东北地域人情冷暖方面做得不错,马丽的表现也为其增色不少。
这说明影片并非一无是处,但其混乱的剧情和粗糙的制作确实难以让大多数观众满意。
看过疯狂的石头和两杆大烟枪,这电影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四星给剧本和演员,居然get到了乔杉的帅。
很喜欢马丽的角色。
一些巧思让人会心一笑。
不是从业者,但觉得有些地方铺垫不太够,转折不够丝滑,有种憋了屁还没放出来就拉了的感觉。
比如老大想毙了黄天盛的时候。
包贝尔命真大,最后被折磨完的造型幻视江南百景图的土行孙。。。
电影《一雪前耻》是一部深具情感与冲突的作品。
它在银幕上描绘了一个关于荣誉与复仇的故事,将观众带入了复杂的情感世界。
影片中的人物各具特色,他们的命运与选择,深刻地反映了人性中的矛盾与挣扎。
导演用他那独特的叙事风格和细腻的情感表现,将整个故事演绎得淋漓尽致。
每一帧画面、每一个细节,都无不蕴含着深刻的思考与对人性的深刻洞察。
影片中那种为挽回尊严与复仇的力量,既是对个人意志的考验,也是一种对社会现象的深刻反思。
总的来说,《一雪前耻》不仅仅是一部娱乐性的影片,更是一部富有深度和内涵的艺术作品。
它通过扣人心弦的剧情和复杂的人物关系,成功地引发了观众对人性和社会的深思。
………………………………………………………………………………………………………………………………………………………………………………………………………………………………………………………………………………………………………………………………………………………………………………………………………………………………………………还行,合家欢类型的电影都可以看,带我妈去看的,我妈能看进去。
马丽东北大姐大的气质太浓郁了很抓眼,一出场就是那个味儿了。
展现了东北的风土人情,镜头拍的也很美有时代感,兄弟情还是很感人的。
就是所有的笑点套路太巧合了,好像舞台剧小品,下饭可以看看。
还有五十万的彩礼,特殊人群的傻子配哑巴,不知道怎么讲,有点唏嘘。
《一雪前耻》大概是我看过最真实,最接地气的东北喜剧电影了。
还记得导演于广义分享的创作故事,于导是个土生土长的黑龙江人,学过画画,去过林场,干过油田,直到2004年才入行进行电影作品创作,第一部电影也是取材于林场伐木生活的纪录片《⽊帮》。
而在电影《一雪前耻》里,导演也代入了他丰富的职业经历与生活体验,老大,金雁,一毛一,四梁子,每一个人物的刻画,都源自于真实生活。
故事性方面,影片以大哥为弟弟谋求更好的生活为主线,进而牵扯出复仇的故事,看似荒诞的复仇计划,实际上是对东北大地风俗人情的解构诠释。
相信很多人对东北人都有着大大咧咧的刻板印象,然而当面对至亲家人,再豪放坚强的人也会有软肋。
邻里相亲的纠缠关系,人性与法律的复杂纠葛,在无数个飘着雪的东北小镇,静静地发生着。
《一雪前耻》既是亲情的故事,更是十八线小城人们生活的缩影。
电影的结尾也值得品味,一意复仇的大哥并没有开枪了结仇家,一时的冲动回归于理性,而反派的结局,也回应了那句根植人心,最朴实的“恶人自有恶报”。
雪夜过后,小镇的太阳照常升起,善良的兄弟也会迎来幸福的生活。
先说结论:十分推荐,特别好看。
下面说说观影感受,首先作为老豆瓣,以及东北人,这绝对是一部值得观看的东北电影,上一次因为东北影像兴奋,还是漫长的季节。
其实这个影片特别适合非东北人观看,因为他可以打破很多固有印象。
据说片子有科恩兄弟和盖里奇的影子,但其实只是这些国外导演把多线叙事玩的比较早而已,难道只是他们玩的早,国内导演搞多线叙事就是学人家吗,没必要那么自愧不如,咱中华文化底蕴厚着呢。
其实说到国产电影就对标国外电影,真的没必要,作为电影爱好者,我们是希望有自己的好看电影的。
最重要的是非常有幸,当然也是肯定的,有导演本人亲自陪我看的电影,让我没想到的是,导演本人看了无数次本片,再次看到了影片,也是热泪盈眶,悲喜交加,让我对导演的真诚和感性有了更深的感触。
说回片子,影片演员真的是百花齐放,各具特色,作为普通观众来说,演员最重要的是演的像,马丽老师演技绝对没毛病,特别出彩,乔杉从爱笑开始本人就一直喜爱,演技亲民又真实,包贝尔提供了本片大量笑点,真是很卖力,刘弈铁演的老二真实又让人心疼,全片真的是所有演员演技在线。
看这个影片当然有个人感受,作为土生土长的大庆人,看到这样的影片视觉,真的特别亲切,那些空镜的画面仿佛带我回到了小时候,别说大庆人,我相信所有老东北工业基地的孩子都懂,赵小丁老师果然名不虚传。
最后说说作为影迷对于影片的感受吧,电影前段真的特别爽,特别是玉米地那段戏,加上配乐,真的有点asmr了,味道一下就上来了,但这也是我遗憾的地方,影片没有一直保持这个风格。
再一段让我兴奋的是结尾部分,有一段的配乐一出后,瞬间给我带到了西部片的感觉,很爽。
最后,强烈的推荐大家去欣赏这部东北影像,真心不亏。
看完了《一雪前耻》,并没有觉得是一个烂片,反而在一幕幕的雪景下被这荒诞的喜剧逗笑之下,觉得是那么的写实。
影片中的磕头虫,满天的雪景再加上几个东北喜剧演员纯正的东北话,让我恍惚这就是我老家的故事。
而在乔杉扮演的小人物身上,我似乎也看到了好多人的影子。
我在老家的农地里也看到过很多这种开采油的磕头虫,一到冬天,农地里是荒芜一片的荒凉,如果家里没有肿大棚,那一到冬天似乎就是在家里猫冬,在大炕上磕着瓜子在跟人搭茬来度过这漫漫的长冬。
农日里的男男女女和邻里邻居,总会为一些鸡毛蒜皮和家长里短在拌着嘴,似乎也没有人觉得这样的日子有什么不妥。
东北男人在家里的怂(其实也是爱老婆的表现)再加上东北女人的扛事,让我在多年之后才意识到论男女平等和女权主义,那我大东北是遥遥领先了不止一个20多年。
当然东北男人在外面好面子,也会跟人三言两语不合就开干。
当然这些年下来,孩子们性格可能没那么冲动了。
所有的回忆在电影里伴随着情节,似乎又回到了老家的那时人情世故,很怀念。
电影一雪前耻把油田景象拍的很壮观,拍出了不一样的美,阵容上玛丽特邀出演,乔杉大饼子脸,自带搞笑基因,刘奕铁这个傻子角色不好演啊,角色拿捏的很好,很有突破。
一雪前耻哥哥为弟弟的复仇,也相当于对自己的和解,好在结局是美好的,弟弟也订婚了,亲人之间的守护,邻里之间的帮助,很温暖,很感人,适合中秋档的团圆气氛。
烂
这部电影不仅是一场幽默的复仇之旅,更是东北文化与电影艺术的精彩碰撞。展现了东北独有的方言文化和紧张与欢快的氛围,非常适合中秋节全家人一起观看。推荐!
很爱看马丽和乔杉这个组合,这俩之间的化学反应好足,所以你俩能不能看在我的面子上二搭啊啊啊
新阳 浓浓东北风味,演员表现还好,但喜剧点其实不多,斗嘴叭叭的不少,多路人马的纠葛并不出彩,感觉弄成了一出闹剧。
包贝尔全场MVP,三分给他的,哈哈哈哈哈哈
四梁子倒霉又命大啊。很有意思的片段。
东北味道超级无敌纯正的喜剧片子,还带了点黑色幽默的味道,喜欢黑色喜剧的宝宝千万别错过
非得给傻子找老婆 男的有什么大病啊
一般,名字起的不太恰当吧
东北喜剧演员集体准备要转型往正剧发展了,从沈腾马丽,大鹏,到如今的乔杉,你能感受到喜剧演员们在为自己的将来提前做起了铺垫其实也好理解,喜剧太难了,没有人愿意一辈子打上一个喜剧谐星的标签,所以这部电影就在这种大环境里诞生了虽然对于观众而言,它需要一个接受的过程,看到这么一群人给你演一个底色其实很黑暗的故事,大部分人会有些不舒服所以主创们也很有分寸,尽管是一个无人区似的本子,大家还是保险起见的加了不少喜剧元素但是,从此开始,他们的野心其实也已经跃然纸上了,这是好事,对于大部分喜剧演员来说,只要卸下包袱,还是会在良性循环的竞争里,能多奉献出一些好电影的PS:本片最出彩的无疑是包贝尔,还是要客观承认的,零下几十度,冬泳,半裸骑车,真拼不难看,挺好的,完全能想到黑暗版大概该怎么拍
虽然有些瑕疵,但总体上还能看
在地域文化的展现上,这部电影无疑是一部东北风情的生动写照。这部电影取景于大庆市,巧妙地将大油田的壮阔、苞米地的质朴、旧工厂的沧桑等东北特色元素融入画面,构建了一个既真实又富有年代感的东北老工业基地景象。
超出预期,值得一看。全部都是巧合,太闹腾了,显得有些乱码七糟,但也好在每一个小桥段都设计的有趣,看起来很轻松。有些盖里奇科恩兄弟的影子,没有电影风格,期待导演拍电视剧看看。
“能动手就别糙草!”“俄罗斯巧克力?咋还变卢布了?”大庆偷油小贼保密机构废车场迷宫大乱战,驴家一出以为能出啥黑帮乱斗大龙凤,结果只是出场来霍霍了一下包贝尔,失望。难得人物立体,对白优秀,但故事真是太随便了。PS:真心佩服包贝尔,这些年的各种自虐式表演,感觉已经到了行为艺术的地步
烂片,超级烂片,东北喜剧就没有能看的,这么烂居然剪了两个小时,提前退场了。
拍出东北冰天雪地的魔幻现实质感。演员和导演都透着一股东北味儿,喜欢东北文化的朋友应该对此片情有独钟。但作为外省观众就有点难接受了,不是乔杉马丽等人演的不好,是导演把本身很有趣故事讲得不伦不类,不如切合一点讲透彻,搞得喜剧吧它有点尬不算多好笑,复仇吧它有点没劲儿不够狠
看到乔杉和马丽本能地以为是喜剧片,结果是带了一点喜剧元素的犯罪题材,还蛮意外的。雪景和配乐都有一种北冬的凛冽感,可能是为了配合犯罪和复仇的主题,画面常常会偏暗,甚至有时候看不清人脸。有一个镜头拍的是决意复仇的老大独自叼着烟,烟头的火光在无边的黑暗中显得格外明亮,给我印象还蛮深的。全片的笑点担当竟然是包贝尔,一个伤员在各路势力里到处流转,搞起了继承制,命是真的硬,这么折腾都死不了。结尾摩托那一下横冲直撞也算是高光时刻了,只能说包贝尔演起来这种丑角还是比较得心应手的。整体看下来节奏还不错,剧情比较通畅,就是老大找反派复仇陈情那一段太直给了,垮下去了一些,以及公映影片主角总是要借助他人或意外非主观地间接达成复仇的目的,白色字幕依然有,老传统了。
拍纪录片出身的于广义 / 于秋石父女第一次尝试电影喜剧故事长片,虽然我对这部电影唯二的笑点都集中在包贝尔倒霉的段子上了,但是,不好笑。能看得出来从剧本层面上三方甚至四方矛盾制造下了真功夫,开心麻花和众位老演员们也很卖力的演出了,可还是不够好笑。根源仍然是剧本不够扎实,故事型不足,完全靠着演员们小品方式的搞笑来填充,不够好笑硬咯吱人。东北喜剧人们要是再这样继续搞下去,票房号召力就快消失不见了。
东北电影+1,整体节奏还算可以,前后呼应也做的很好,四梁子爱冬泳的伏笔居然贯穿了,有点契诃夫“第一幕出现的枪在第三幕一定会开”的意思了。很少在东北电影里看到油田和提油机,几乎都要忘了在喜剧和工厂之外,那里还有着大油田。
虽然老大总会遭遇一些琐事的不堪,但他总能用微笑面对苦难,这种生活style我是真心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