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梁良公子,关注我,一起学习成长。
老年男演员千万别驼背,《我的后半生》中,年龄相差一岁的张国立与张丰毅,对比很明显。
《我的后半生》的剧情是又热闹好看,节奏又紧凑,本来以为邬君梅只是一闪而过的配角,没想到她是一人分饰两角。
她演的乐水珊,是沈卓然丧偶后的第四个女朋友,还有一个“爷圈”的关键人物,他就是与乐水珊谈了三年恋爱、沈卓然的情敌李黑豹,由69岁的张丰毅扮演。
这段老年人的三角恋,最终以李黑豹婚礼上抢婚胜出落幕,其实论年龄,张丰毅只比张国立小一岁而已。
为何却给人一种“一岁之隔,两代之差”的感觉呢?
这就很值得分析分析了,岁月无情,谁不想让自己看起来年轻呢?
想当初,沈卓然要追求连亦怜,对她表白之前,不就连夜染黑了头发吗?
如今,沈卓然在留不住连亦怜、痛别聂娟姐、婉拒吕原后,终于迎来了“菀菀类卿”乐水珊,她那一句“你很像许文强,要是再有点肌肉就好了”,让沈卓然对情敌李黑豹,又多了几分嫉妒,真是笑死人了。
而张国立与张丰毅这两位古稀之年的老戏骨,表演的同一场为爱较量的黄昏对决,却可看出两种不同的人生状态。
剧中,张国立饰演的是退休教授沈卓然,在妻子离世后,他意志消沉经常躺平,身体日渐消瘦,在老朋友们的鼓励之下,踏上了相亲之路。
当他遇到时尚化妆师乐水珊(邬君梅饰)时,又一次以为找到真爱,却遭遇张丰毅饰演的前运动员李黑豹的强势“抢婚”。
两位年龄仅差一岁的戏骨,在剧中展开了一场关于魅力的较量。
当镜头同时框住张国立和张丰毅时,观众惊讶地发现:相差仅一岁的两人,状态宛如两代人。
70岁的张国立如果不染发,已然是白发苍苍的“小老头”,举手投足虽尽显儒雅,却已经驼背了。
当他戴着老花镜,皮肤松弛,眼袋明显,走路时微微驼背,满是岁月的痕迹。
有场戏里,情敌李黑豹刚上合唱团找乐水珊,沈卓然幸好有老丁和老苟助阵,李黑豹一句中气十足的“想打群架吗?
”在气势上就已大杀四方,让人汗颜。
不得不说,锻炼身体真的特别重要!
69岁的张丰毅肌肉发达,看似壮年汉子。
肌肉线条透过薄衫若隐若现,身姿挺拔如松,别看他脸部虽然也有皱纹,但精神矍铄得让年轻观众自愧不如。
演他女儿李西贝的曾一萱,有一场大着肚子找乐水珊吵架的戏,因动了胎气必须赶紧上医院,张丰毅上演一场慈父对女儿“公主抱”的戏,仍旧是脚步稳如泰山,健步如飞。
而沈卓然被上一任的追求者吕原督促“每天歨满一万步”时,曾累得苦不堪言,楼下的保安心善,帮他拿过手机去送快递“造假”,这场戏令人啼笑皆非。
张丰毅的“逆龄”状态并非偶然。
38年来,他坚持健身雷打不动,社交平台上常晒健身照,连在片场拍戏间隙都不忘锻炼。
这份自律,让他在69岁仍保有令年轻人艳羡的体魄,被观众称为“行走的荷尔蒙”。
刚在澳门威尼斯人开演唱会的香港天后郑秀文,平时也坚持跑步健身好几公里,粉丝大赞她是“八公里小姐”,她最近在演唱会上也是状态大勇,让人羡慕。
可见,好的锻炼身体的习惯,是打向无情岁月最好的子弹。
除了体态,张国立与张丰毅两位老戏骨,在表演艺术上走出了截然不同的路径。
张国立是“老天赏饭吃”,没受过专业表演训练的他,却能将丧妻后的悲痛、相亲时的羞涩,和刚重拾恋爱的悸动演绎得浑然天成。
他总能把老年知识分子的浪漫与笨拙,刻画得入木三分。
导演曾赞他:“张国立老师拍戏几乎不用NG”,有“戏大于天”的专业态度。
从《编辑部的故事》中想谈恋爱的小眼睛青年,到《康熙微服私访记》的帝王威严,到《金婚》中的平凡丈夫佟志,再到《小舍得》中的副院长,他总能让人忘记演员的存在,只记得这些精彩角色。
张丰毅则是科班训练的典范,北京电影学院毕业的他,以精准设计每个动作细节著称。
他是《城南旧事》中为养育弟弟当上小偷的穷人,他是《骆驼祥子》中,被笼罩在家破人亡阴影下的拉车人,他是《如懿传》中甄嬛的老年四郎,当时的老年甄嬛也是由邬君梅扮演,特别有缘分。
在《一代洪商》中,他寒冬腊月亲自下水拍“浸猪笼”戏份,冻到嘴唇发紫也不用替身。
这种表演功力在《我的后半生》中同样体现很精彩,李黑豹的豪爽幽默、对爱情的直率表达,都被他演绎得恰到好处。
表演方式上的不同,各有各的精彩。
张国立与张丰毅这对老年情敌碰撞出的火花,让观众大呼过瘾。
因为在剧中争夺邬君梅的这场“战争”,最终以张丰毅的胜利告终。
也有观众禁不住感叹:“如果我是乐水珊,还犹豫什么,直接选张丰毅”。
这种选择背后,也看得出大部分人对体态魅力与生命力的渴望。
《我的后半生》确实是好剧,剧中两位老人为爱较劲的情节,打破了“老年人不该谈情说爱”的刻板印象。
无论是沈卓然的文人浪漫,还是李黑豹的直率热情,都有如让观众看到了世界的另一面。
其实,比起“老年人不是一个统一的模样”。
有一句更扎心的是:“中年人不是一个统一的模样”。
如果你也羡慕沈卓然的风流倜傥,就读书、练字、听曲,如果你也向往李黑豹的健美有活力,就每天制订计划,好好锻炼身体。
哪怕我们还很年轻,也可以先安排起来!
目前看到了第27集,有几个地方让我觉得不舒服。
第一个是连亦怜与沈卓然突如其来的爱情。
沈生病住院没多久就爱上了连,连作为护士长,对病人体贴关怀不是应该的吗?
沈前一秒还在怀念亡妻,后一秒就爱上了?
甚至还写上了藏头诗。
而连就因为沈对亡妻的深情和一首藏头诗就爱上了?
还要到“陌生男人”家里照顾他?
第二个是彭玉兰穿红色睡裙。
那一幕真的让我觉得生理不适,看到的第一反应是:阿姨牺牲真大。
第三个是吕原人物和相关剧情的塑造。
里面有个剧情是书房玻璃爆了,沈和吕在同一张床上睡觉。
但是他们也不是男女朋友吧,吕只是借住在沈那边,儿子一家又在隔壁,为什么要谁在同一张床上呢?
吕这个人物塑造的也很不讨喜,现实生活中根本就不会这样吧?
吕不让自己女儿和那个男人谈恋爱,不让自己孙女涂指甲油,但是允许自己住在没有确定关系的老头家里。
第四个沈卓然的“魅力”。
里面出现了多次夸沈很有魅力很有文采的台词,甚至上课的时候还有女大学生说如果沈教授再年轻点就要去追他之类的话。
拜托,沈的长相也不至于这样吧。
感觉这部剧就是披着讲述老年人丧妻晚年生活的皮的男频后宫剧。
明明是8.5分以上的好剧。
情节真实,符合生活实际,人物鲜活生动、性格鲜明,是一幅宏大而细致的时代画卷,对人性、人生与生命的思考与把握深刻且正确。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缺点,但都真实可信,热爱生活,除一两个例外,全剧都是好人。
连护士善解人意,愿意嫁给沈教授,却以房本上加儿子名字为条件;聂老师与沈教授精神相通,却身患绝症;吕原性格豪爽强势,等等。
沈教授这辈子和6个女人有过交往,是她们多情,还是他滥情?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他深爱妻子静敏,却偷偷惦记着那蔚阗。
妻子病逝后,他先后交往了4个女友——全方位保姆连亦怜、精神抚慰者聂娟娟、自我中心型吕原,还有投机钻营的乐水珊。
老作家王蒙小说《奇葩奇葩处处哀》中,老沈妻子过世后,儿子在国外,他的精神上孤独寂寞,身体又不好,没有人照料。
老领导为他介绍女友,他因为却不开情面,才和她们交往。
原著中沈卓然属于旁观者,他冷眼看这些奇葩的表演,并未动情。
这些女人的轮番打扰,让沈教授晚节不保,不仅落下了不洁身自好的坏名声,还因为饮食营养不均衡,遭受了病痛的折磨。
剧版《我的后半生》改编全变了味,甚至有些低级趣味。
沈教授成了为老不尊的花心大萝卜,见一个爱一个;整天要死要活,离开女人不行似的;如果教授都活成了这个德行,正常人就真成了凤毛麟角。
1. 感性大于理性沈教授儿女双全,儿子一家三口和他住对门。
儿媳妇有一个特别能咋呼的妈;他还有两个兄弟般的好友。
这说明他既不孤独,也不寂寞,生活上有人照顾。
他生病住院时看上了护士长,当然连亦怜也有目的主动接近他。
他不管不顾地追求她,她顺势住进了他的房子,对他进行全方位照料。
两人很快到了谈婚论嫁的地步,连亦怜要房子,老沈及时止损,将她扫地出门。
这两个人各有所图,只是价码没谈拢,所以一拍两散。
从道德层面上讲,教授还不如护士长,他拿得起,放不下。
连亦怜已经嫁给了老李,她来沈家送喜糖时,老沈暧昧地握住她的手不放,失去了学者的自持,让人物形象崩塌。
2. 用错献身精神聂娟娟教授和他交往后,表现得博学沉稳,老沈却突然变得像个无知的老男孩。
原著中聂娟娟给不起的,人家就收敛,不让事情往下发展,所以她只让老沈请她吃了一次饭,并说明自己饭量非常小。
她也表示回请,并有意突出自己饭量小,这样对方就会不好意思赴约,她也不用出这个钱,其实她也出不起。
他们的谈话内容没有涉及情感,这就是掌握分寸,双方的举止都有度。
可剧版的两个人,都黏黏糊糊的:女方明知道自己命不久矣,还和老沈谈感情;而且很明显,她也动情了。
女方住院了,老沈不顾自己折腾不起的身体,执意要搬到养老院去,他说要亲自照顾聂娟娟。
先说两个人没熟到那个份上,再说终究男女有别。
沈教授不理性,不考虑家人,这样“作”,是把自己的尊严踩在脚下摩擦。
3. 一厢情愿的结果沈卓然和连亦怜、聂娟娟都交往时间不长,他就爱得要死要活的,能进了他的心,也是她们有可取之处。
而吕原直接搬去他家,他竟然允许,作为教授,不应该如此没有边界。
热心的吕原从日常家务,到每个人的健康,什么活都干,什么事都管,甚至参与沈教授儿媳的一些事。
果然上梁不正下梁歪,凡事都是有因果。
沈教授走马灯似地换女友;儿子婚内出轨,整天和妻子吵嘴;孙子和女同学有早恋趋势。
男人对婚姻不忠,就是人品有瑕疵,找什么理由都没用。
沈教授一边享受着吕原带来的便利,一边讨厌着她的强势。
谈恋爱时,不喜欢人家就不要接受对方的付出。
可沈教授却正好相反:吕原一直在付出,可她想让他付出时,他却大发脾气。
吕原的话,虽然不入老沈的耳,却说得对。
她对老沈说:“你不守男德呀!
”
4. 引狐狸进了家门39岁的乐水珊,长得好,身材好。
她直接找到老沈家,当天晚上就住了进去。
她敢这么做,是因为前面的女人搬入沈家的速度都很快,她也没必要客气。
她投其所好,给这个家注入活力;照顾老沈吃饭——将半成品简单加工;服侍他入睡。
她的目的不复杂:伴随他的鼾声,她可以打着老沈的旗号,利用他的人脉;用“教授女友”的身份,打电话扩展生意;这套免费的房子,省下了她租写字间和住宿的费用。
剧版的改编比较离谱:乐水珊长得酷似静敏,于是沈教授只看外表,不注重内在,相信“长得像就是有缘分”,他像脑残了一样疯狂追求她。
乐水珊接近老沈,却是为了“气一气她心仪的男友”。
这编剧的脑回路,把观众当傻子了。
看着剧情发展,老沈像个二十岁的小伙子,根本不像快80岁的人,更别说像教授了。
结语不维护自己的家庭,眼睛总瞟家外面的女人,这样的男人不配结婚。
每个人都有优点,看谁都比自己妻子好,这个人就配不上那一撇一捺。
所以说,剧版的沈教授见一个爱一个,不是开挂了,而是他的道德底线太低。
有网友评论,这个电视剧震碎三观,沈家三个男人都忙着谈恋爱,把好男人都带沟里去了。
还有网友说,沈教授应该姓“花”,名“痴”;或者姓“流”,名“氓”。
真正的男人是理智而清醒的,他们不会像剧版沈卓然那样,为了爱情把日子过得一塌糊涂。
剧版将知识分子塑造成花心老男孩,是创新还是低俗化?
欢迎来评论区聊一聊。
品味别人的故事,领悟自己的人生,下期更精彩!
(图片源自网络 侵权删除)
奇葩奇葩处处哀6.7王蒙 / 2015 / 四川文艺出版社
先用一首年轻的沈青写给年轻的丽娜的诗镇楼,根据剧情发生地,诗略有修改。
风雨 风的后面是风,雨的前面是雨,我的心里是你。
走过鸡鸣寺的路,看过玄武湖的云,眼中的还是你。
在骄阳下城市的路边,我会遇见你,你会遇见我,这不是偶遇,这都是费尽心机的相逢。
女人是要赞美的,收到这样诗的丽娜想必心动了。
多年后,中年少女丽娜在酒吧突遇小白的强吻,为什么没有恼,反而心情如夜空里的火树银花般大好,就因为小白替代了沈青的赞美。
蝴蝶兰也是需要赞美的,每天要对她说话,赞美她,她才会开花。
这是聂老师教沈教授的。
我觉得这对女人需要赞美最好的暗喻。
有人说沈教授碰一个爱一个,渣男!
这可能是本剧评分不高的原因。
但碰一个爱一个不就是晴天爱晴雨天爱雨嘛!
这句很有意境的话是剧中孙子多乐说的,他说是奶奶托梦告诉他的。
我想这是作者编剧导演借多乐之口想告诉观众的,男人嘛就是要晴天爱晴雨天爱雨!
第三位出场的吕原同志,我觉得是最容易被忽视的亮点。
连护士长是为儿子的房子苦,聂老师是因癌症复发而遁,乐阿姨竟为了身后墓地而嫁。
只有吕原同志,勇往自前,办法总比困难多,没有条件也要创造条件,获得了沈教授全家,甚至亲家的好感。
在这个情绪普遍容易丧的时代,身边太需要这种友情了!
刷剧《我的后半生》看完了。
里面退休的文艺工作者,经常搞合唱活动。
几首歌都很好听。
还录了一段。
剧中总是过中秋节。
印象中至少过了三次中秋节。
文艺气氛很浓,引经据典,随处可见。
尤其是文学教授遇到女科学家,对待文化极其认真较真,沟通方式是互写文章发表评论,互怼。
一个字的读音都能发几篇文章。
最后的离别信也很感人,文字优美,充满诗意。
有两条线,一是男主角沈教授的相亲经历。
经历几段相亲,开始都很美好,但因为各种奇葩原因,最后都没走到一起。
但每一段都很耐人寻味,真情实感,有滋有味。
第一段要房子,第二段身体生病,第三段有友情没感情,第四段婚礼当天被抢亲。
不过第四段弹幕区网友惊人地意见一致,都支持抢亲男友黑豹,太有男人味了,这一点我也赞同。
一是男主儿子儿媳之间的矛盾,儿媳丽娜父母之间的矛盾。
故事把丽娜和她妈妈塑造成两个得理不饶人的形象,感觉有点过分。
其实她们俩人是非常清醒,且明事理的人。
好象是把所有家庭主妇的缺点集一身,树立典型,激化矛盾。
而他们的老公,典型的中国闷骚男,遇事不理不管不沟通不负责。
看着无辜,实则可恶。
丽娜夫妇大吵一架,丽娜爸爸出走跳河把矛盾激化到顶点。
化解的方式竟然以牺牲三剑客老苟为代价。
唉,太让人悲伤了!
老苟为了救丽娜爸爸突发心脏病去世。
然后所有人,好像都醒过来了,矛盾瞬间瓦解,丽娜和妈妈说话也不再咄咄逼人。
男主也像突然活明白了。
老苟生前录的一段视频,太感人了!
朴素的语言,包含着他对人生的态度,热爱生活,豁达开朗,睿智。
大结局是,所有人,包括几段相亲前女友都聚在一起共唱一首新歌敬酒歌。
看完没十分钟就特地下载豆瓣写影评,看到后面基本在神游,已经看不懂了,像是在看一场闹剧。。
个人见解,请喷。
看完十分失望,甚至在倒数那几集听张国立老师的台词的时候,都已经不知道在看什么了,这部剧的立意到底是什么?
首先刚看开头的时候,这部剧的家庭结构设定就让人很不舒服。
剧里的主要女性有一个算一个全是家庭主妇,每天围绕着柴米油盐——刘丽娜,丽娜妈妈,沈青妈妈静雅。
家里的男的,要不就是工作狂,天天加班的老公——沈青,要不就是只顾着自己的荣耀,四体不勤的老公公——沈教授。
反正都没有做过一顿饭,拖过一次地。
在现在的社会讨论中,家庭主妇已经是一个足以对社会产生影响的热度论点了,多少家庭主妇跳出来诉说自己的困境,多少家庭主妇迷失在柴米油盐里,失去了自我。
我不敢相信编剧还敢这么明目张胆地设定,所以我一开始以为是在反讽。。
然而后来刘丽娜开始重回社会找到自己,反而处处碰壁,其实这里我也理解,毕竟丽娜只是急于证明自己的价值,在丽娜碰壁的同时,沈青也处于困境,但是沈青的困境却在精神出轨的红颜ice的帮助下顺利度过……还是爱丁堡吗?
我提出质疑。
剧情的开头,沈青妈妈就离世了,沈青妈妈绝对是一个典型的家庭主妇,爱孩子爱老公,一辈子牺牲在家庭里,剧中讲沈青很爱自己的妈妈,而每次沈青自述自己的母亲,提到的却是妈妈就算在住院,也要偷偷回家做他喜欢的蛋饺。
剧里的公公——沈教授,在妻子刚刚离开时一直是一个深情的形象,在妻子刚过世的一年内,郁郁寡欢甚至有随妻子离去的想法,然而随便住院就立马爱上一位新人,原本四体不勤,从来没做过一顿饭的沈教授,为了新人开始学做人生第一顿饭。。
书接上文,这位新人来到沈教授家里每天做的也是一个新家庭主妇的招牌行为,做好每一顿饭,打扫好每一个屋子,晚上给沈教授打水泡脚。。
甚至在遇到新人之前,沈教授的相亲信息被放出去时,也是一群老太太争着抢着上赶着去家里当家庭主妇。。
故事走到中后期,人到中年,曾经在大学就相爱的一对——刘丽娜沈青,已经到了相看两厌的地步,男方每天出门工作,见到了外面的独立女性,有想法又耀眼,与每天在家里干家务做饭的老婆天差地别,男方开始精神出轨,一步步试探着出轨,女方察觉到不对劲的时候,就是这段感情开始明显出现裂缝的时候,俩人开始越闹越凶,后边,刘丽娜离开家庭出去打拼,因为屡次碰壁,希望得到老公鼓励的她听到的却是老公的数落,大战一触即发,与此同时,沈教授正因合葬的事情跟第四任女朋友闹别扭,再与此同时,刘丽娜的爸妈也因为墓地和刘丽娜爸爸有钱就出去充面子的事情大闹,导演选择让这三条线缓和下来的方式竟然是让沈教授的好兄弟——老苟救因为丢面子而寻死的刘丽娜爸爸而牺牲。。。。
然后大家看到了老苟的离去,开始冷静思考感情。。。
老苟死后,开始包饺子模式。。
唉。
算了。
说完家庭主妇,说一说老年人的新生活,老伴离开,可能是会孤独吧,找一个人搭伙过日子,也合理,我也理解。
但是剧里沈教授的第一个新人跟他年龄差太大了吧(小20岁),实在是让人难以接受。。
剧情的发展,真是让我不能接受也不得不接受了,“算了,老头开心最重要”,被迫接受的同时也让我觉得这部剧就是一场闹剧。。
四任过后,好兄弟的离世,让沈教授醒悟了,活着开心嘛,什么对错的,不要再去在意了,优不优秀也无所谓。。
看这段的时候我已经在神游了,其实根本没看懂,这段感觉就是有人在我耳边说那些毒鸡汤,听着好像很有道理,如果大声喊出来,可能也挺鸡血,但是禁不住仔细想想。
到这段的时候,我已经把这部剧认定为一部烂片了。。。
还有这部剧的定位,先说剧里没一个人是普通人吧,先说沈教授,211师范大学老教授,高知,资源没得说,退休金1w+。
沈青,跟着好哥们一起创业,一起打拼一个发展的不错的公司,沈黛,常年居国外,搞艺术的,每次打钱五位数都随便打的。
沈青沈教授一梯两户两套房子,南京好地段,刘丽娜爸妈的房子地段也不错。
沈青刘丽娜的儿子,高中上国际学校,大学出国。
全家除了沈青妈妈,都身体健健康康的,没病没灾。
这样的家庭已经秒杀我国70%的家庭了吧。
剧里就没有一个普通人,他们条件已经很好了,没有一个是让我觉得贴合现实的普通人,剧里的老年人全是领着不低退休工资的老人。
以这样的定位为前提的老人当然可以像剧里的沈教授一样随心所欲寻找自己的幸福和快乐。
关掉电视,回到现实,我只觉得浮夸。
算了,说到这吧。
烂片一个
在刚开始看的时候就发觉这部剧有问题,秉持不吐不快的原则,想多说几句。
然则看到短评里有说,才看了多少就给差评,这种就是黑子。
想到某作家说臭鸡蛋难道要吃了才知道臭吗,看一下闻一下就知道了嘛。
不过基于对这个群体的关注以及对物种多样性的尊重。
耐着心子等到结束才说。
女人何苦为难女人首先来说,这部剧是编剧,制作人等主创团队的主要失责,既是主创团队狭隘的必然所致,也是创作能力流于俗套的典型性表现。
最直接的就表现在二创人物上。
彭玉兰,沈家第二代,公婆等都是二创。
然后每一个脸谱化的形象背后都是一个“老的老的不靠谱,小的小的不着调”的故事。
一个老太太为了追老头买蕾丝内衣,还当常服穿出门。
另外一个老太太还让她把衣服纽扣开低一点。
所以我一直觉得,男性的世界里女性都是相对美好的。
而女性眼里,女性的丰富性都是物化的,世俗的,反智的。
至于沈家二代则是更加好笑,梅婷演的角色,最后依旧是要在职业尊重和家庭认同的两条线索获得认可才能完成自己一个人的救赎,也就等同于编剧的认知里,家庭主妇是不需要被认可的,也不是一个可以被认可的社会分工。
第三代,则完全是用传统母系眼光写的新一代儿童,竟然在孩子的表演细节里看到了油腻。
价值观缺失的道德沦丧另外编剧还有一个细节也反应了价值观的问题,在小说中吕原是个老干部,人物形象气质皆不是电视剧里的这样,也许编剧为了凸显某种所谓的人物反差,将角色变成了一个“工人”,而编剧的认知里工人就是傻大黑粗,就是为了上位给老头下壮阳药的低俗角色。
这是对工人最大的侮辱。
另外关于沈青,很可惜,低俗的编剧自然是会把低俗进行到底。
精神出轨。
一部以老年人感情为题材的电视剧里,必须要硬塞进去出轨,亲子,职业尊重等才能完成一个电视剧的编撰,本身就是编者思考力不足和低俗化的表现。
至于其他各种狗血剧情,什么自杀,心梗等等。
总之剧必须是狗血的,配角是必须要挂一个的。
最后在包饺子style的氛围里完成和解。
但是我想说,一部好的家庭剧,首先,剧里不应该有一个显性被谴责的对象哪怕精神出轨。
其次,每一个角色都在用世俗化的方式表达着自己的善意与爱意。
最终,不可调和的社会矛盾和认知矛盾造成彼此差异,然后各自完成和解。
从古希腊戏剧到叔本华艺术观念无不如此。
这不是掉书袋,这是某种艺术的精神。
佟大为的面瘫是病再来说说表演,张国立的表演痕迹我觉得在纪晓岚时代就定型,痕迹明显。
就我自己而言,我更喜欢的是他在我这一辈子中的的表演。
此次出演四平八稳,但是邬君梅逃婚那个戏码里,他那段台词是让人出戏的,这里面也有编剧的责任。
许娣演的太吵了,太吵了。
人物是不立体的,是没有细节的。
梅婷我觉得演的不错,但是佟大为太差了,在整部剧里贡献了大量面瘫式表演。
举一个例子,梅婷在给佟大为贴膏药时念着“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
观众们可以看看那时候佟大为的表演,是没有表演细节的。
然后所有的台词,都像小品演员的状态。
特别是在台词的语气处理上,油腻,刻意。
这部电视剧有好的地方,我认为也是有的,就像短视频平台上展示的某一些片段,某一些镜头。
然而如果是这样的话,不又更加表现出我们的很多电视剧创作团队,其实是短剧水平吗,依此类推回想这部剧,我突然想,如果拍成短剧的确也许会更好。
是的,拍成短剧才是这部剧的救赎。
2025.05.09孕期简评怀孕期间闲来无事看的,没想到还挺惊喜的。
很有意思,人物也很丰满,情感也很真挚,于我来说也或多或少地感悟到了一些道理,所以整体的观剧体验感不错最令人心烦的人物颁给沈青,有一说一佟大为演得真好。
最佳人物颁给丽娜,她在这些乱七八糟的生活里还能保持这么乐观积极的心态说实话挺打动我的,就沈青那副要死不活的臭脸子我真是一分钟都忍不了,所以我对于最后结局二人的和好是持反对意见的,完全没有必要大团圆到这个程度吧!
因为这个角色对梅婷彻底转粉,真是越看她越舒服,另外,我真的好吃她的颜啊!
另一个我非常喜欢的角色当然是苟伯伯!
他对人生至情至性的潇洒态度真的值得我们学习!
一对比,沈教授就逊色太多了,说实话除去他大学教授的身份,这四位“女朋友”我觉得没有一位他配得上的……这样说好像也有点过分了,老沈也有他的优点(就比如说他最后对乐水珊坦然的放手),只能说是这四位阿姨太优秀了,每一位我觉得都闪闪发光啊(连姨——相处舒服,人又温柔,要房子也是有她自己的苦衷,只能说和老沈还是缘分未到吧;聂老师——智性恋的绝佳代表,思想深刻又有内涵,物理学家➕昆曲爱好者的双重身份,连我都想和她成为朋友,彻夜长谈。
她和沈教授的相识、相知是真的浪漫;董阿姨——最给人以安全感的一位独立刚强的女性,虽然总想把控别人的生活让人觉得有点压抑,但极富正义感又心地善良,生活的一把好手,连我都想和她一块儿过了,可惜爱情这东西强求不来;乐水珊——美丽、善良、对人宽容,老沈多多少少还是拿人当替身了,所以乐阿姨选黑豹一点毛病也没有,emmm哪怕没有和亡妻像这档子事,问我一万次我也选黑豹大哥,抢婚的时候说的话真是霸道又感人)说实话,看聂老师那段的时候我就觉得和沈教授最般配的其实还是玉兰阿姨,只能说沈教授还是没有那个眼光和福气吧,他最后因为乐水珊提出葬在一起的时候犹犹豫豫的样子还真是气人,这个问题还用想吗!
你不是都快随亡妻去了吗,相了一年亲之前几十年的夫妻情分就都不在了?
男人啊,还真是让人理解不了……最后,丽娜妈妈虽然脾气急躁对别人家的事情管得多又少了点边界感,但为人热情又善良,看事情总是一针见血,遇到需要帮助的人和事也总是第一时间就冲上前实打实去做事的,而且母爱在她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那句话总是没有错的——世上真的只有妈妈对你最好。
演员的演技真是为这部剧加了不少分,甚至我觉得这部剧其实它都没有主角,完全可以把它看成一部群像戏,每个角色都在自己的人生闪闪发光。
而一开始我说的悟出的道理嘛,就是人生在世,真的没有必要想那么多,过得那么拧巴,细想想谁的人生不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坎坷、这样那样的问题呢?
关键在于找到自己的核心精神核心力量去解决它,而非依赖某个人,而非把全部希望寄托在他人身上。
活好自己,才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出色的伴侣。
不过,都活好自己了,有没有伴侣又有什么关系呢?
在这个世界上,还有好多比爱情更为珍贵的存在啊所以对于爱情的态度,不应该是盲目的追寻,而是当它降临的时候,以自己最好的状态顺其自然地微笑着迎接它就好了,无论在怎样的年龄,无论在怎样的世俗眼光之中。
“晴天爱晴,雨天爱雨”是我们每个人都明白的再简单不过的道理,但要在漫长的人生中始终秉承着这个信念也真的很难,不过我们还是可以尽量做到的,不是吗?
无论在人生的什么阶段,只要心是轻盈而透明的,那这条路上就处处都是珍贵而美丽的风景。
(人间值得)
为啥我一个40岁的人看70岁老头谈恋爱看得那么开心~
葬礼上响起“今天是个好日子”~老头上新了~别人求婚,她是求埋~吕原大姐睡塌了沙发~真的好好笑。
整部剧都很有生活气息,也很能引发思考。
丽娜小夫妻的各自插曲,非常典型,一个没有太分界,一个想的有点多,看似谁都无错,但是多少最终的出轨就是这样一点点渗透的?
丽娜妈这对,女强男弱的夫妻写照,宝琴思维敏捷、字字珠玑,用自己的方式护老公如犊子,从不考虑形而上的事情,含辛茹苦、全心全意。
刘得宝大事小事都做不了主,7*24小时憋屈,他默默忍受倒没关系,他受不了的是公审他的地位,很能理解,对于一个长在男权家庭的大男人来说,群体性尊严和崇拜是大补。
他在老苟葬礼上的痛哭很是心酸。
老苟的人设很棒,他主控了自己的晚年,彻悟通透,最后的葬礼让人很感动。
丽娜对沈家的付出,是带遗传性的,家庭妇女不怕多做,要的是看见和肯定,沈青的那句:我每天加完班回来也很累,没有能量夸奖你。
又渣又真相。
雨天听雨,晴天赏晴。
这是我在剧里最喜欢的一句话。
体制内退休的丧偶大爷,相亲市场香饽饽。
好吵 全是封建老人刻意装新潮闹腾那种土劲
真是老年直男做梦神剧,70岁身体又不好生活能力为零的老头还一堆人追,又不是有什么亿万身家要继承,谁上赶着跟你搞对象,咱连个护工人都不太好找了,好吗,这个年龄段的女性有年轻身体好的弟弟谁吃饱了要给你当免费保姆,清醒一点,谁有张丰毅会看上张国立啊,根本不是一个平行选项,好吗,张国立,一副体制内老油条没啥文化硬要在各种场合掰扯两句到处给人当爹找存在感假深情真猥琐的样子,跟我的前半生毫无关系,误入快退退退
原配妻子刚过世一年就着急娶新的,碰上个贪图房子和遗产的被骗得团团转………甚至连女儿也不敢说……现在不但要关心年轻光棍的婚恋,还要关心老光棍的婚恋,整个社会都围绕男人裤裆那点事转了
鲨我别用亲情刀,看到沈青沈黛怀念妈妈这段真的很难忍住不哭,那些没来得及说的爱,都成了心里永远填不满的窟窿。
一丧偶老头找老太太的故事。连护士,爱有条件。聂老师,有缘无份。吕阿姨,性格不合。乐女士,只是替身。丈母娘主打控制欲,让男人脸面尽失。刘丽娜主打勤俭持家,失去原本的自我。所以合适的两个人,能遇到是多不容易。喜欢,就是权衡所有喜欢和不喜欢,仍然选择去喜欢这个人,而不是改造自己不喜欢的点。活在当下。越后面,越没意思……
很真实了
还不错的一部剧,主角配角都有光芒
老头丧偶后精神萎靡,寻找心灵寄托,寻觅第二春,真是奇葩遇奇葩,找来找去终成空。
老人味极重的一部电视剧哈
2025年了究竟是什么人还在投这种土到掉渣的狗血剧?是做梦70岁还会被哄抢的那个膨胀大爹吗?以及,为了钱拍这种片子太磕碜了。
不忍直视。一群有退休金的丧偶大妈疯抢一个七十岁的老头,编剧你是疯了才这样写吗?现实生活里有这种事吗?那些个退休大妈是不是舒服的日子过够了才去找一老头伺候他吃喝还要给他洗臭袜子?太脱离现实生活了!还有就是,医院那位有颜值有事业的四十几岁的护士长爱上了七十多岁的老头,你是缺父爱吗?再,被老伴照顾了一辈子的老头,找了个年轻的媳妇就会洗手作羹汤了,我真为那个去世的老伴鸣不平,她活过的那辈子,真的值得吗?毁三观,再多的老戏骨加入也无法挽救!
没有任何推荐的意思,但这部剧给我一种与《歌舞青春》相对应的“歌唱老年”的感觉。很喜欢他们每一次的歌唱,不管是在痛失挚友的葬礼还是在被抢婚成功的婚礼。很多剧情都很像编剧打了一辈子光棍出现的幻想,几个阿姨抢一个老头,连和沈教授亡妻长得一模一样的人都依旧愿意嫁入这个家庭(虽然只愿意了一半)。拥有这么多狗血剧情却出乎意料地蕴含着非常和谐美好的情感,在一团乱麻中杀出了大团圆结局又完全不显得突兀,算是个及格的电视剧。ps:真的想感慨如果我认识沈教授,他家办任何典礼我都会积极参与,与礼金比起来,他家的故事太值回票价了。
这老头真是饿了,什么都能吃得下。
苟叔婚礼的宣言简直把这部剧的核心命题给喊出来了,活着就是要珍惜当下,不留遗憾!
我爸说,爹70岁了还一个接一个对象怪不得儿子出轨。有点太夸张了,什么魅魔,那么多老太太都领回家还不被别人吐沫淹死,一点脸不要了。不过还挺有趣
男人就是老伴死了幸福的再找一个,各种感叹真爱。而梅婷,演的就是一纯傻女,天天在家做家务,干活儿,而她老公佟大为在外头跟别的女人眉来眼去。连我妈这么大岁数的传统人士都看不下去的东西,谁拍出来的,恶心不恶心?
2024.4.11-5.1 腾讯会员看。冲着片段看完了整剧。很喜欢剧里很贴近生活的日常,梅婷在整个家里忙前忙后,演戏自然,就像是在看她真实的生活一般。佟大为精神出轨的感觉演的很到位,和以往那些专一爱老婆的形象有区别,他的演技真是没话说,这么多年脸也没衰。国立老师在剧里一个接一个换女朋友的情节,戏剧也魔幻,下饭的好剧,看着热热闹闹的,挺喜欢的。
社会上确实有这种剧里的现象,70岁老头再婚,还是婚姻市场里的热门种子被吹捧。但是这个剧结尾也没说到什么,就是一个流水账。没什么意思。
改编自前文联一哥的大作《奇葩奇葩处处哀》,注意,这里的“奇葩”不是指老头儿,而是老头眼里的有资格成为自己“老伴儿”、继续伺候自己后半生的候选人们。真是开了眼了各位,把女同志们都当什么了?封建腐朽臭不可闻,孔家店又支棱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