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回
Samsara,转生幻梦(台)
导演:路易斯·帕提诺
主演:Amid Keomany,Toumor Xiong,Simone Milavanh,Mariam Vuaa Mtego,Juwairiya Idrisa Uwesu
类型:电影地区:西班牙语言:老挝语,斯瓦西里语年份:2023
简介:年轻人阿米德(阿米德柯曼尼Amid Keomany饰)正在照顾一位即将离世的老妇阿梦(席梦娜米拉万Simone Milavanh饰),他随身带着〈西藏度亡经〉,为她朗读典籍中生死奥秘,帮助她能顺利往生。阿梦的人生即将灭熄,阿米德的成年生活才正要开始,他乘着小舟顺着湄公河划行,遇到年少僧人毕恩(熊图莫Toumor ..详细 >
自然与朝圣者互相映衬其中,仿佛真的去到了妙喜世界,得来空空如也,伴边一世轮回其得道者也乘船向前而行~
评高分的别在那儿装B了好吧。导演你要是信这个的话,自己修行就行了,拍出来有什么意义呢?正说明你还有世俗之见!
佛系活,随机转,我要这铁棒有何用?
关于中阴的“可见”(屏闪与黑屏所构建的实验影像)与“不可见”(一个无主体的视角),导演是否真的远离了“东方主义”的视角?相比于对“中阴”的戏剧化(诸如《人鬼情未了》)以及本片的实验化风格,我可能更愿意接受宗萨仁波切的“折衷主义—象征主义”的创作观!
用的大概是“阿宝”滤镜,突出青色、橙色。就当是去东南亚和非洲简单走了两步,但是不大理解为什么这片子会这么高的分,呵呵
需要闭眼看的电影,对观众视听的交互调动有一定探索意义(虽然有些过于粗暴了),昭示着一种电影可能性,轮回主题不算深入但素材抓取富有灵性且结构精妙。
非常吃惊,怎么会是一个西班牙导演拍出来的作品
看见喇嘛就难受
感觉像是刚在大学上完Buddhism 101拍出来的
还差1/3没拍。小山羊应该投胎到白人基督教世界变成植物。
@Festival Scope 中段甚至想起前一年柏林论坛《超自然》的冥想互动,柏林选片倾向注意w 结构很直白,但每一段其实都承载着不同的视觉/感官体验:胶片拍摄与叠化-视觉残留与听觉/通感,以阐述帕提诺对世界的想象。
闭上眼睛,等光芒透过眼皮照进来,等声音消失。
叠化 轮回 灵魂在世
好久没看实验性这么强的电影,片名轮回即是整部电影的一切,这个轮回的概念还主要是藏传佛教的转世概念,讲述一个老婆婆转世成了一只小山羊的故事,片中最有趣的地方在于胶片摄影的色彩和中间灵修式的沉浸实验,在老婆婆死去超度的时候,用与观众互动的方式建立冥想、超凡的联系一起体验转世的过程,后半段转世之后,影片更为大胆的地方在于转世在了一个穆斯林家庭中,这种设计有宗教和谐统一之感。这部电影应该算作老挝电影。
说是轮回,完全拍给评委看的,两个故事都是说第三世界,这个灵魂投胎真是投到导演心底的鸡贼上了
1.文化猎奇,老挝与坦桑尼亚;2.近15分钟的黑屏和各色屏闪,是一次与众不同的观影体验,体验了一把导演给予的“投胎转世”;3.几个叠印的镜头很精美。
中阴那段,我以为片源压坏了...
#FNC# 有种生怕别人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的不从容,但还是比《超自然》之类的纯抖机灵电影高明不少,很难想象如果不看大银幕版本还有什么看的必要(以及,这绝对是光敏性癫痫患者的噩梦,切忌)
@Eye Filmmuseum
整体上是一个“形而上学”的概念。拍法上很有装置艺术的效果,闭上眼睛感受这种“灵魂摆渡”的感觉,所以一定要在电影院看。色调上像是90~00年代的DV。上学的孩子和僧侣呈现出一个“照镜子”的对比,但不是完全对立(僧侣也听流行乐,男孩也去听佛教讲经)。同时因为灵魂是可以“转生”的,所以人和动物又是一个镜面(牛/大象在泰国的佛教都是正面的角色,一个是勤劳,一个是尊贵勇敢;而羊在穆斯林中代表“牺牲”,应该是回答前面说转生成动物人们觉得不好是因为人们对动物不好,赎罪的概念)水在电影中充当了一个“媒介”角色,是帮助僧侣洗去污秽的肥皂;是唤醒生病老妪的闹钟;是现实中船的承载者也是往生路的承载者;是滋养海草生长的母亲;是孩童玩耍的怀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