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是老片新拍,这种电影拍出来一般都不讨喜,观众总会拿老版来比较,老版第一部1987年的电影,在当时那个年代确实会抓住人的眼睛,不管剧情还是修道士的造型设计,各种血腥恐怖的名场面,都能算是经典了。
但重启再来看就会少了惊艳和惊喜的感觉,这就是重启类电影的弊病,只能靠新的剧情、更精致的特效来取胜,可惜很多重启电影都做的不够好。
但是在片荒的时候有这么一部怀旧的电影看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我发现现在电影,明明是爆米花电影,反而打斗场面都用特效代替,而且有的甚至CG味道特别严重,一看都觉得假的那种,激烈场面越来越少了,是投资的越高的缘故吗?
比如现在的《蜘蛛侠》,感觉不如初版打斗场面多,初版那个蜘蛛侠虽然也有假打的可能,好歹演员会出一些招式动作,会演员实力用吊威亚爬墙,现在三虫同框,如果是托比年龄大不能做高复杂动作那么为啥其他两个虫也要跟着特效代替?
再比如《女浩克》里的夜魔侠,不明白明明有《美队2》那样真实的打戏的,就算不如剧版的也好歹展示出来啊,结果特效就是让他闪一下就代替了,我怀疑演员都不做啥动作的还有以前的《惩罚者》,电影是真的爽,从头到尾都在打,剧版是怕演员受伤吗?
13集了只有不到5集打斗部分诸如此类的还有:重启版《致命弯道》,虽然和动作电影没关系好歹演员会为了演好角色而接受磕磕撞撞。
重启版《养鬼吃人》,女主看到钉子头竟然选择傻站着,不像初版好歹跑几下,钉子头造型也不行。
重启版《铁血战士》,完全没有打斗场面,铁血又一次削弱,这次打不过野蛮人,就离谱。
重启版《木乃伊》,男主除了不会打斗甚至笑点也很尬,初版男主感觉学了点打架一部比一部流畅。
重启版《异形》,几乎没看到任何威胁感,初版好歹有特摄技术,设计好了一个成体的模型,新版完全靠特效了,女主打异形和初版差了一个档次。
重启版《隐形人》,感觉就是特效好了,演员反而没演投入,看着很假,表情很僵,没初版的那样,初版女主害怕的心情也会让人代入进去。
重启版《勇敢者游戏》,明明是冒险电影,结果就是个简单的NPC搞笑对话电影。
重启版《黑衣人》,两个演员请的是漫威的,结果连被外星人袭击摔几下都没安排,反而给人觉得一出场就很厉害。
重启版《古墓丽影》和重启版《生化危机》,两个都扑街厉害不说,演员甚至都不做一些复杂动作,初版虽然篇幅长戏份多,好歹有很多名场面。
重启版《奥特曼》发个激光就结束了而且台词功底还差了好多,都没有经历失败和磨炼的过程。
作为重启明明才2小时篇幅,不理解新版为什么宁可让演员多背几个台词安排主角嘴遁情节也不愿意锻炼一下他们安排个打戏?
总感觉现在的电影根本不叫电影,就是IP对打,经营半个世纪的IP看看会吸引多少粉丝,也不想想吸引来的只是老粉,粉丝多少还不是取决于当初喜欢的有多少人吗?
不明白现在资本家连这么简单的逻辑都不懂?
知道请民间制作特效比请好莱坞的省钱,怎么就不知道多花点成本培养一些演员,培养一些导演,开个新系列电影呢?
又一次继《致命弯道》《生化危机》后把电影活生生拍成电视剧的例子
怎么看怎么觉得是部科幻片啊。
一个可以拧来拧去对图案的特制金属盒子,第一个拧开盒子的人可以拥有召唤外星人的权利,但有个前提,就是在盒子变换几种形态的前提就是必须用盒子上的刀片割破任意一个人,盒子吸血后召唤出外星人,把被割破的人用铁链子拉到另一个空间献祭了。
然后盒子变到最终形态,外星人钉子头老大召唤出外星飞船,假模假样的说要满足最初那个人的愿望,但只提出的愿望被外星人认为有贪婪的企图,就会让提愿望的人痛不欲生,富商罗兰就是贪心太过,被外星人在身体里装了个金属大算盘,但居然还没死。
以钉子头为首的外星人根据盒子上沾的血液召唤来献祭人,但也可以决定献祭谁或者不献祭谁,女主莱利就被赋予了选择的权利。
这些外星人长的奇形怪状,但拥有操控空间的能力,比人类能多打开一维空间,所以只要被它们盯上了,基本就没有逃脱的可能。
就像莱利哥哥的女性朋友被割伤以后,伙伴们开车带着她试图躲避外星人,但外星人们把空间裂口开在了车里,还是把她抓住献祭了。
最后莱利识破了外星人的险恶用心,当外星人问她想要什么的时候,没有中计直接说啥也不要,让钉子头好一阵子失望。
而贪婪的罗兰则被抓上了外星飞船,被剥皮插钉做成标本形态。
所以,横看竖看都是一部科幻惊悚片,跟“鬼”一点也不沾边。
《养鬼吃人》有个点很戳我,就是我们很多人都相信的一种宗教——人不能高兴得太早。
很小的时候,一个男孩儿说我今天可以不吃药了,我感觉好多了,妈妈对男孩儿说,话别说太满,高兴得别太早,你觉得好了,它明天就加重给你看,结果第二天,男孩儿的感冒真的更重了。
上学了,男孩儿说我觉得这次我考得很好,能上90,妈妈又对男孩儿说,话别说太满了,高兴得别太早,等拿到成绩不是90,有你打脸的时候,结果男孩儿的成绩真的只有80几分。
恋爱了,男孩儿说我遇到喜欢的女孩儿了,我觉得她也挺喜欢我的。
这时候妈妈已经不来说什么了,男孩儿也会自己对自己讲,但俗话说了话别说太满了,高兴得别太早,她如果根本对我没那意思呢,结果男孩儿一直不敢接触喜欢的女孩儿,年纪很大了还是单身。
男孩儿已经变成一个不相信快乐的人,因为每一次他看到快乐的火苗就在眼前,可每次都会被一盆冷水浇灭。
他就越来越坚信快乐是冷水带来的,越来越坚信没有冷水就不会有快乐。
一个简单的条件反射在男孩儿身上起了作用,痛苦和快乐是双胞胎,想得到快乐必须经历痛苦。
《养鬼吃人》的故事我觉得就是这个男孩儿的另一个版本。
男孩儿长大了,变得很有钱,他从小接受的教育让他去信了一个教,这个教跟他说着同样的话,痛苦和快乐是双胞胎,想得到快乐必须经历痛苦。
但你还是想得到快乐对吧,那就把你吃苦的决心拿给我们看看吧。
他们向男孩儿展示自己吃的苦,千疮百孔的身体:满头钉子、被活生生剥皮、内脏器官暴露在外……,他们还对男孩儿说,不仅你自己要吃苦,你如果能发展很多下线,让下线和你一起吃苦,跟着你吃苦的下线越多,你的业绩越好,你还能更快得到赏识、提拔,更快得到快乐。
电影的结局也是非常讽刺,男孩儿得到认可得到了终极的快乐吗?
是的他得到了,但这快乐是比满头钉子、被活生生剥皮、内脏器官暴露在外等等都更痛苦的一种终极刑罚,每一次呼吸都是最痛苦的地狱体验。
也就是说,快乐必将伴随痛苦,这种条件反射一旦在一个人身上起作用,那这个人的一生都永远告别了快乐,陪伴他的有且只有痛苦。
这让我想到弗洛伊德说过的一段话:受虐狂是这样形成的,假如人处在一种不能克服的痛苦之中,就会爱上这种痛苦,把它当作幸福。
其实别说电影里的极端表现了,现实里大大小小的痛苦,对自己的施虐,小到抽烟喝酒不睡觉,大到不允许自己享受、不允许自己挣钱、不允许自己被爱,我们都可以反问一下自己,我们为什么这样对待自己,把痛苦当幸福来沉溺其中。
《养鬼吃人》这部电影是一个三十多年的老IP了,它最早源自英国世界著名恐怖小说家克里夫·巴克的Hellraiser,这位小说家后来又成为了导演和剧作家以及视觉艺术家,同时也让这个黑暗视觉IP从小说、漫画再到电影不断丰富扩展着它的世界观最终成为经典。
可能是由于克里夫·巴克大学的时候主修英国文学和哲学的原因,这使得Hellraiser具有独特的哲学视角和深邃完整的价值体系,并且这也令他区别于其他只追求怪诞血腥的cult片。
简单说一下背景设定利维坦代表地狱之神(邪神),他像一种概念或者意志一样的存在,实体就是悬浮在地狱迷宫上空的一个几何体,你可以理解成利维坦是宇宙间的一种冰冷残酷的秩序体现。
地狱修是利维坦意志的化身,他们曾经也都是人,但由于欲望通过魔方打开了地狱之门,利维坦对他们的身体进行改造,让他们在一种最大阈值而不致死的疼痛下修炼自己的灵魂并且献祭痛苦,最终他们会成为地狱的使者再去改造下一个贪婪的人类。
哀悼之盒是一个魔方,它可以通过不同的形态变换开启地狱之门召唤地狱修道士,而欲望则是引诱人类打开它的关键,而打开他的人会被修道士引领着走向“刑房”带上各种花式儿刑具享受一种最大阈值的皮肉之苦,而对于利维坦来说,这些痛苦既是食物又是对于贪婪者最好的“礼物”。
那么了解了这些设定你就会发现电影虽然直观的让人看起来非常变态血腥重口味,但实则它的内核在探讨痛苦与快乐的哲学问题,也就是快乐与痛苦的对立统一的关系。
叔本华曾经说过:“人的欲望不满足就痛苦,满足了就无聊。
”,这正说明快乐的阈值会因为欲望的满足而越来越高,如果你追求快乐就要不停的寻求刺激才能维持快乐,一旦刺激停止了或是减弱了就痛苦,所以追求快乐等同于追求痛苦,那么极致的快乐就是来自于极致的痛苦。
2022年这部《养鬼吃人》是继之前十部之后最新的一部重启之作,无论从空间感和各种修道士怪物的造型来说都还是很惊艳,比如说最著名的“钉子头”的钉子上都镶了珍珠,机关豪宅现代感十足,几段虐杀场面也挺有新意,但剧情上感觉有割裂感而且俗套,但就“躯体疼痛”这一主题还是令他有了自己独特的味道。
还有画面真的太黑了,我怀疑是不是黑点更省特效还是怎么着。
2022新版中的富商尝遍了人间的快乐,但他还觉得不足够,想再获得更加极致的快乐,所以他把希望寄托于哀悼之盒并且引诱几个年轻人成为地狱的献祭者,但最终地狱修道者赐给了他一个不断搅动神经的黄金刑具作为礼物,因为对于他们这就是极致的快乐。
通过一些影视作品的表达我们总能顺藤摸瓜的找到一些集体意识的共通部分,比如说哀悼之盒魔方的这个概念似乎是一种千百年来人类对于机械宇宙绝对理性秩序的探寻,这种残酷的井然有序不可抗的力量令人生畏。
影片还让我想起马斯洛的人类需求金字塔和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
人类的身体像一个工具,而精神需要通过这层皮囊去获取刺激和体验最终达到超越肉体和物质实相的快乐。
如果一个人永远在追求肉体或者是实相层面的快乐,或者说固执于实相最终灵魂没有得到真正的升华还会随着欲望不断的膨胀坠入欢愉的地狱。
佛教里的“无我”的概念,正是说明执着于相会领人走向无明和深渊,追求快乐相当于饮鸩止渴,“地狱修道士”正是这种由于追求快乐而坠入永恒痛苦的极端表现形式。
ps:后来克里夫巴克和麦克法兰合作创造了“扭曲的灵魂”系列手办,我几乎收藏了整个系列,现在它们就静静的在角落里的玻璃柜里“肢体疼痛”以及进化着。
这都源于我曾经的一个梦,我梦见了类似一个身体改造进化的情节,而之前我从未涉及过类似的思想或主题,后来无意间遇到这个系列的手办就一见倾心了,这都是缘分。
我觉得就叫《地狱修道士》或者叫《地狱扬升者》不是挺好吗?
养鬼吃人这也太俗了,还有一个名字叫猛鬼追魂,也很怂。
感慨,自克里夫巴克发出第一条消息,宣布重启hellraiser系列电影拍摄以来,感觉已经过去了差不多十个年头,让人不仅想吟诵第四部“bloodline"里那句著名的台词:如此漫长的等待,只为这短短的游戏。
在此期间,粉丝们又忍受了大概两部拙劣到近乎短视频的敷衍之作,启示和审判……昨天半夜,依靠残存的一点英语听力,啃完了生肉。
本作的故事梗概大致是:魔盒落入了变态超级富豪罗兰德之手,通过研究,罗兰德觊觎获取魔盒所能带来的极致体验与神力,和地狱修士们签订了契约(比较老套的浮士德传说暗黑版),打造了一座结构如同魔方的郊区豪宅,定期诱骗牺牲品来此。
影片一开始就是其工作人员赛琳娜诱骗一名小鲜肉乔伊进入豪宅内室,解开魔方,然后被修道士的铁链铁钩xxx了……
旋即,时间来到了六年后,女主角,社会边缘人莱丽登场,莱丽刚找了小白脸新男朋友特雷佛由于两人都没固定工作,特雷佛建议两人一起搞点钱,于是警方通过监控发现,凌晨三点,两人的早点摊就支起来了……啊对不起串台了,实际上是,特雷佛带着莱丽去个仓库撬了一个神秘的无主保险柜。
用脚趾头都能猜出,保险柜里没钱没珠宝……就有一个魔方。
本着好奇害死猫的恐怖片光荣传统,莱丽回到家之后先是和爱之深责之切的亲老哥matt大吵一架,然后赌气出走,其实就是跑到了家旁边不远的公园,先是一开心吃了几片不可名状化学物质,然后就躺在转椅上玩魔方,个么好了,迷迷糊糊之中看到了修道士找上门来了……接着怪事接连发生,出门寻妹的matt先是阴错阳差被魔方割了手,然后直接失踪(这个系列老粉丝肯定清楚就是被修道士带走领便当了),抓狂的莱丽于是和特雷佛,以及matt的男朋友科林(哎好莱坞的政治正确,lgbt必须有)开始了调查,然后顺藤摸瓜发现,魔方乃是大富豪罗兰德的收藏,然鹅罗兰德已经在六年前神秘失踪,生死未卜。
于是,一行人抱着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的革命大无畏精神,驱车前往罗兰德的豪宅试图揭开真相,结果修道士们也在针头同志的带领下循踪赶到。
更恐怖的是罗兰德同志也现身豪宅,只不过身上多了一具非常巴尔克地狱审美的机械装置——原来整件事情都是他在幕后策划,六年前他献祭了六个牺牲者,修道士出现,询问其愿望,罗兰德选择的是“终极感官体验”sensation,原以为能有极致的快乐,没想到被穿透胸膛安上这么个发条玩意儿,天天007,痛苦异常,于是罗兰德就收买了特雷佛,让他物色好奇心溢出又智商欠费的社会边缘人,继续玩魔方,再凑六个牺牲品,召唤出修道士和利维坦,逆天改命争取把自己这可穿戴设备摘了……于是莱丽一行在迷宫豪宅里又和修道士斗智斗勇一翻,最后罗兰德虽然摘了身上的发条八音盒,但直接被大铁链子勾上了半空中的利维坦……莱丽利用魔方让女修道士杀了陷害自己的男友特雷佛,针头问莱丽,仔细一数,你这也贡献六个牺牲品了,你的愿望是啥——莱丽说你这纯属黄鼠狼给鸡拜年,不安好心,我啥都不要!
就在后悔遗憾里过完下半生算了!
于是钉子头自讨没趣。
讪讪消失……
最后彩蛋:在利维坦结构深处的云海里,罗兰德同志被利维坦装置缓缓改造成了修道士……总体看下来,这一部因为有巴尔克老头亲自参与,以及鬼才导演大卫布鲁克纳指导,《蝙蝠侠:黑暗骑士》的剧本作者戈耶来主笔,终于摆脱了从第五部到第十部那种不着四六荒腔走板的调调,讲了一个基本及格的故事。
系列标志性的血浆加“人体切割”的风格也略微回来了几分,几个修道士的造型比较新派,虽然传统的黑皮衣sm风格减弱许多,但如果看细节,那种皮肤表面的雕镂切割化系列,更贴近巴尔克小说原作与经典漫画中的呈现(个人观点,如有不同,大家各自保留意见谢绝杠精)。
整体上看,故事秉承了本系列一贯的指导思想:恶人出于贪欲打开魔盒(潘多拉之盒),引发修道士现身危害人间,只有心灵纯洁无欲者方能关闭魔盒,封闭修道士,制止恶人,但必须付出惨重代价(失去亲人或与修道士达成契约,比如死后灵魂归于地狱)最后。
希望这个组合能够发扬优点,改进不足,把这个经典系列的再生系列继续拍下去……
整体内容比想象中丰富,尤其是魔方六重献祭的设定,脱离了单一屠戮的恶趣味,也展现出欲望之罪,当然,两度和恶魔交易的反派,给我的印象最为深刻,因为确实满足了愿望,没有欺骗,只是价值观不同而已……可能是为了烘托人性,我并没有觉得鬼很恐怖,反倒显得很有韵味,当然,说的是领头的那个……开头滚床单的那位竟然是女主,着实没有料到,有点暴躁主义,既被男友坑又送葬了自己的哥哥,后面算是洗白了,但是没啥好感,中规中矩吧……就说这么多了,遗憾没被吓到……
冲着之前的经典去的以为还会像那部一样,劲爆cult,各种开车片段,结果发现完全不香艳,那还能有啥意思。
这里面这些外星人挺逗啊,正儿八经说反话呗,他们真觉得痛苦都是恩赐吗?
大反派是真倒霉,弄个那么大个钥匙放身上,最后好不容易给去了,结果又被扒皮,真悲催。
而且我觉得这里面的这几个恶魔压根没啥战斗力,就是长的吓人。
今年是老恐怖片旧IP重启年,除了这个,还有什么食人族,月光光都活了。
要说矮子里拔将军的话,本片还算是最佳。
真正恐怖的是,不炒老IP,年轻导演就拿不到投资。
那可想而知,在这样的环境下,创新有多难,成本有多高。
电影里多数的视效还是好的。
化妆道具都用了钱。
作为美术,一看这个造型,心里就有数了。
这种超级感官刺激的化妆,还是要花很多费用的。
做那种胶皮,全身的,都是钱。
感官刺激层面拿捏得很准。
这说明导演还是做了研究的。
不同于其他发霉冷饭的是,本片还是对这个题材稍有延展的。
比如,人如何升魔变成传教士。
看翻译,把怪称之为苦行僧,也是很有趣的翻译,盖特到了精髓。
看女主还用魔盒扎了苦行僧做了一次献祭。
这实在是一个大突破。
那要是精通原理,用之得当,连传教士的钉子也要颤抖了吧。
看《新养鬼吃人》总觉得费解,导演和编剧为何要如此设定,为何要对人的躯体不断施加痛苦,从起初的皮肤刺破后流血到身体逐渐扭曲,进而把人的皮肤和身体都变成了病态美?
那是因为你不了解“施虐狂”和“受虐狂”。
提起“施虐狂”和“受虐狂”,就不得不提到心理学家弗洛伊德。
早在上个世纪的1905年,弗洛伊德就在《性学三论》中就提出了“施虐狂”和“受虐狂”的概念,“施虐狂中的暴力倾向来自于本能中的攻击欲望,而受虐狂一方则可能的原因是每一种疼痛自身都有引发快感的可能性。
”这话听起来有些高深莫测,王小波则是做出了更为通俗的解释。
在《沉默的大多数》中,王小波写道“有一种人,起码是在表面上,不喜欢快乐,而喜欢痛苦,不喜欢体面和尊严,喜欢奴役与屈辱,这就是受虐狂。
弗洛伊德对受虐狂的成因有这样一种解释:人若落入一种无法摆脱的痛苦之中,到了难以承受的地步,就会把这种痛苦看作是幸福,用这种方式来寻求解脱——这样一来,他的价值观就被逆转过来了。
”
理解了“施虐狂”和“受虐狂”后,就明白影片所讲述的故事了,影片中的“针头人”和队友可以理解为“施虐狂”,而“哀伤之盒”就是媒介,像希腊神话中的“潘多拉的魔盒”一样,人们或好奇或偶然将盒子打开,不光将痛苦降临在自己身上,自己也逐渐转变为“受虐狂”,并最终从受虐中获得快感,从而成为新的“施虐狂”。
回到影片,“养鬼吃人”又叫“猛鬼追魂”,诞生于上个世纪的1987年,在那个特效还不发达的年代,能出现这样一部风格独到的作品,本身就是一种奇迹,由于题材的相对鲜见,加上票房的给力,影片逐渐发展成了一个系列,像《德州链接杀人狂》、《月光光心慌慌》、《黑色星期五》、《猛鬼街》一样,有固定的受众群体,毕竟同为恐怖题材“养鬼吃人”确实与其他题材大相径同,主人公往往都是在偶然间得到“哀伤之盒”,在意外或好奇的趋势下打开,成为“哀伤之盒”的牺牲品,此生被无尽的痛苦所笼罩,无人能幸免。
《新养鬼吃人》,是恐怖片续集重启的跟风制作,《德州链接杀人狂》、《月光光心慌慌》、《惊声尖叫》、《惊心食人族》都迎来了续集,但结果也是不尽相同,《月光光心慌慌:终结》丢了原作的魂,前九十分钟宛如鸡肋;而《德州链接杀人狂》则是继承了前作的精髓,集血腥与恐怖于一身;而《新养鬼吃人》则是介于二者之间。
主演和主创换人了,尤其是带代表人物“钉子头”,疑似换成了女性角色,阴柔过多刚猛不足,看起来开怪怪的,没有之前的气势和勇猛;其次,是整个系列的通病,一半多场景都发生在黑暗中,黑咕隆咚啥也看不清;第三,到了2022年了,观众的欣赏水平与日俱增,还拿几十年前的旧东西肯定吼不住了,“针头人”的队友还是老样子,没啥进步,各种施虐情节也没什么新意,还不如“电锯惊魂”带感,综上所述,票房不佳且口碑不好也是情理之中。
赢在了视效,输在了剧情,依旧是老版的问题, 太无聊!基本就看画面的,而且感觉为了特效,场景也少得可怜,演员更是....
一部漫威电影。
终于可以看做真正的经典重启了,命题作文不易,看得出布鲁克纳既想保留系列精髓又想弄点超出原作的创新,新的修道士设计也就凑合,但有较强乳胶感,这绝对跟少了皮革和金属材料的造型有关,也跟网络时代血腥度的主动减低有关,钉头主教成了无性别角色(漫画里曾出现过女性版钉头),虽然可以接受但还是缺乏原来的威严和性吸引力,编剧还是不够用心,主角的表演尤其是关于魔方旋转的推动力(找回失踪的哥哥),包括献祭的规则,都有些模糊不清,最甚的是由于恐怖气氛和震慑力的不足,修道士的存在感和战力显得太鸡肋,不仅走的太慢而且可以被门夹,普通的房子就能将其拒之门外,明显还是偷懒了
一部恐怖片不优秀就在于主角很讨厌。真正恐怖片应该是无路可逃,而不是自己作死。
小时候我就知道美国恐怖片恶心吧唧。
人设太有趣了,女主为了复活自己害死的人不断害死其他人最终选择了放下,钉子头遇到这样思路清奇的人也会一脸懵逼。
22.11 within pain there is joy
为啥把皮衣造型取消了,视觉上变一般了
这也太差了,完全推翻之前世界观不说,还絮絮叨叨的。就说这恶魔审判官一个个什么时候变的这么墨迹
《養鬼吃人》是我童年的惡夢來源,可是後來的系列大多是粗製濫造的快餐式恐怖,都比不上第一部來得嚇人。這一部新的《養鬼》2022算是比較認真製作的一部,從故事,選角到製作都可以看出幕後團隊的用心良苦。女主角並不屬於亮麗的那種,反倒更襯托出男主角的帥氣。
疯了,难看疯了,漫长无聊,毫无亮点,鬼的设计粗糙简单,一点都不吓人甚至还有些喜感写在脸上,女主故意露肉,开头故意安插同性情节,滤镜加的跟不要钱一样光线根本也不控制黑的一塌胡涂都不知道在看啥。整什么老掉牙的探索解密故事诉说,节奏慢的要死,对手戏不会拍,镜头极差,踩了所有烂片有的点。看这部电影才是追寻真正的痛苦
一个B级恐怖片长达两小时就觉得不对劲,没看多久果然成色稀烂,内核就是个混乱聒噪的青春撕逼片,青少年作死大全,中老年跟着犯二。演员集体走过场式表演,这群角色有一个相信自己嘴里说的话跟见到的东西吗。钉头系列的精髓都没了,各种吊索勾肉藏在暗处隐于画外,你都R级了装什么小清新啊。除了那几秒剥皮镜头还有啥可看的?暗路追杀城堡防御都是砍杀片同行玩剩下的,怎么拿爱好挑战人家职业呢。场景也显得很缺钱,来来回回那几个取景,场面调度寒碜极了。这导演以前拍分段恐怖片不是这个水平啊,咋退步这么明显?这就别跟原版比了,原版虽不是什么传世杰作,也不该被这么羞辱。
没看过原作,这部剧情很不错,另外一个空间有点像寂静岭般感觉,献祭被杀有点死亡笔记的味道。
所以旧版的是什么样的?
看见有大卫·S·高耶就知道应该避雷,然而在飞机上还是没忍住看了,结论是我还不如睡一觉呢。
本来是想全部补完前面这一系列再来看新的这部的,补到还剩两部觉得实在看不下去了。这部好的是设定还是延续初始,美术也很新,但是怎么说,想找到前两部精致庞大、但是碍于技术呈现的粗糙直白带来的那种感觉是没有办法了。
美术真的挺牛逼的 有Beksinski和Hans Ruedi Giger那味了
没这个必要就。
感觉还行,渣女主,渣男反,跟地狱挺搭配。文化差异就有点搞笑。俺们地狱都觉得痛苦是快乐,你们这帮人怎么不觉得?俺们费尽心思,打造的永恒痛苦机,你们怎么不喜欢?
其实老版我也只看到了第三部…这个重启版还算能看,但是美国人搞这个系列总是觉得差了点儿啥。结尾有点好笑又有点解气 女主虽然大作精 但是结尾我原谅她了。Trevor的颜很戳我。Roland哈哈哈哈 结尾是什么耶稣造型…你是去hell当吉祥物了吗?hulu为什么不敢开灯?是怕我看得太清楚吗😅好暗啊…整个特效妆跟老版差了十万八千里 还是uncle frank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