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马海坐在舞台上,我说着角色最落魄的词,说完台词,导演没有喊停,我环顾了一圈舞台和观众席,空旷的,寂静的,阴森的,突然就联想到很多年前在小剧场演出,人头攒动,笑声,哭声,掌声……落魄的情景让我一下就失控了……这是剧本里没有的,导演什么时候喊停也不记得了,因此就有了那几秒的情绪镜头,感谢导演留下了这一段长镜头~
还记得刚看到海报时,我想过,这也许是讲共生关系的电影?
因为看起来,男女主是用同一把枪同归于尽的状态(后来发现虽则是有这么个含义,却不是我以为的那个样子)。
电影的前三分之二,可以用“离奇”来形容(就不剧透了,这部电影值得你去影院观看),我就一直等着,想看看导演究竟怎么把这不可思议的故事给圆回来。
结果,竟然还真给圆回来了,还圆得不露声色、合情合理、荡气回肠。
在电影的后三分之一部分,我怀着一种被女主的伤痛和自我救赎撞击到的复杂心情,一边流泪,一边在心里大呼“高级”。
据说这部电影入围了两个电影节,可是却没有拿到重要奖项,其实我还挺想问问为什么。
个人觉得它值五颗星,值得普通观众为它去影院。
我甚至认为,导演和主演可能都没有意识到,他们究竟创作了一部多么优秀的电影作品。
这里必须得提一句,我其实很少这样夸奖一部电影。
好的电影,一是立意,二是文本,三是技术,然后是表演音乐服化道那些。
有些电影,文本和技术不足以承载好的立意(某名导一直存在这个问题),还有一些电影却是相反,文本和技术都很好,就是立意很一般。
而我认为,这部《第四面墙》,立意,文本,技术,表演,都有了。
我尤其喜欢男演员的表演,在他身上,我看到秦昊早期文艺电影里的影子。
非常棒。
就这部电影扑朔迷离的风格来说,能成就如今的效果,剪辑师功不可没。
这部电影,看起来是讲寻找丢失的真实自我,重新认识自己的故事,是讲走出过去的伤痛,完成自我救赎的故事。
实际上呢,它是在告诉我们:1、人生如梦。
从更广阔的角度来说,人生就是一场梦,一场可以自编自导自演的梦。
2、真实的生活和梦境之间,也许并没有那么严格的区隔。
3、你以为的自己,可能并不是你以为的样子。
4、必要的时候,人的潜意识会迸发无穷的能量,用遗忘、改装、凝缩、象征、意外、疾病等各种方式,只为保护内心世界的完整性,让生活可以继续,让美梦可以继续。
7/26,#first青年电影展#,我看了四部电影,其中包括最受吹捧的鱼乐园。
而第四面墙,这是我最喜欢的一部。
非常精彩,我太喜欢最后刘陆在马达加斯加得到的自我和解与自洽。
三幕不同支线,我最喜欢第二幕。
王紫逸,太惊喜了。
在工人俱乐部与刘陆对峙的那一幕,或许有一些少年维特的烦恼,归来的故人杀死自己的爱人。
他说他疑惑了二十年那段,不是恐吓,不是威胁,而是真的疑惑,在两头堵的胡同,他由困惑入执着,他平静,内敛,在已经做好的决定面前没必要声张作态。
他安慰刘陆,就讲一段今天说的,我觉得你说的挺好。
马达加斯加。
我回来了。
我们就去那。
我真的太喜欢这部电影。
4:48精神崩溃,为被宽恕,为被爱,为自由。
这是解脱了么?
是的,这予我以解脱。
因为这部电影,我要把马达加斯加加入我的旅行计划。
首先飞到首都,之后或者自驾或者徒步。
在经历过泥土的褶皱后,我将穿过雨林,戈壁滩,耸立入云层的面包树。
我会看见一个小渔村。
那里是世界的尽头。
在最开头的时候,观众可能很难避免地认为“刘陆”矫情,不就是一道无伤大雅的疤嘛,至于这么别扭?
看到最后才发现,这已经是刘陆能够想到的最好的一种可能了,那把刀没有伤到小混混,也没有伤到马海,只是伤到了她自己,而且还是不会危及生命的小伤。
她在马海死后一定在深夜里反复咀嚼这段创伤经历,并幻想着其他可能的结局,无论哪种,一定都比马海死了带给她的创伤更小一点。
就像她幻想的那个略坏一点的平行时空,自己结婚又离婚,早年学的舞蹈用在了旅游社的宣传上,在和马海对峙的谈话中哭着接受了这段命运;马海流窜地逃命,最后还杀死了刘陆和自己。
刘在这次幻想的被成为被杀死过程中应该也得到了一些“自己罪有应得”的安慰。
这些幻想都比真实的结局更加“美好”,她反复地想,以至于分不清真实和虚幻,活在给自己带来些许安慰的混乱之中。
也让看到最后的观众恍然。
这种互动,就是好的创作所必需的部分。
《第四面墙》在本次上影节的亚洲新人奖提名的几部影片里,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存在,因为它涉及到了科幻和平行宇宙。
导演和编剧用非常规的方式讲了一个看似“寻常”,内里感情浓烈又克制的故事,击中了许多人内心或隐秘或深邃的痛。
他们将一个女性自我救赎的故事,变得充满悬念和变数,观众无法预料下一步会发生什么?!
虽然这是个带有科幻色彩的戏剧性故事,但它的内里,依然是许多人能产生共情的。
每个人都或多或少遭遇过情感上的不如意,人生中的不幸。
很多人会选择回避,甚至遗忘,就像女主角刘陆那样,有意无意的“编织”出了另一个剧情,另一个时空,即使在别人告诉她真相的时候,她依然不愿意接受,依然觉得是虚假的。
直到,她被推到真相的面前,她不得不直面真相的那刻起,才完成了第一次成长和救赎。
然后,她去到了理想的乐土,“世界尽头”——马达加斯加,完成了自我的又一次进化。
她在海边看到纯真的非洲孩子天真灿烂的笑容,她终于从“失去”自己孩子的痛苦中,解脱出来。
刘陆终于笑了。
她和从前的执念,和过去不愿意面对真相的自己,真正意义上的和解了。
巧合的是,导演张波在去往马达加斯加的拍摄中,他原本焦虑困扰了很久。
这次的旅行和创作过程,治愈了他。
张波说,其实不在于路程的远近,而在于走出去,去感受,去冲破原先某种既定的生活。
就像那头从故事开头就走失的鹿,其实是刘陆有意无意给自己的出口。
那头鹿就是另一个她。
在重重包围的环境中,铁丝网终于被冲破了一个口子。
那头和她一样其貌不扬,还有疤痕的鹿,是她的替身,先一步完成了突围。
直到刘陆在十字路口遇到了走失的鹿,然后她发现自己脸上的疤消失了,她完成了从直面真相后的,又一次觉醒和升华。
经历了那么多百转千回,那么多戏剧性的情节,就像电影的取景地,曾经辉煌的工业城市,也必须得面临衰落、破败。
刘陆从前拥有的美好逝去了,她无法走出伤痛,走向未来,一个人的命运就是一座城命运的缩影。
而电影的伟大和善良,在于总会给现实的人,抚慰或治愈,也会给戏里的人,找到落点与出口。
2017年5月18日来到神奇的马岛拍摄过半了,心情很复杂。
我们基本每天都会从一个城市开车前往另一座城市,每天在路上边走边拍,每天拿下行李再打包行李,每天和不同的路人说你好和再见。
从首都安塔那那利佛-安齐拉贝-安布西特拉-哈努马法纳-安巴拉沃,今天我们将会到达伊萨鲁;来之前因为知道拍摄环境艰苦,要下泉水,要骑摩托,要背着徒步包上山、走雨林,下荒漠,所以买了一个月量的避孕药每天吃,怕大姨妈让我不能专注和投入。
但是吃药的这些日子,我的情绪起伏非常大,突然嗨了突然不想说话了又或者突然大哭起来。
这里真穷啊…光着脚丫的小孩子满街跑,见到我们就伸手,什么都要,连垃圾袋空水瓶都要,听导游说他们可以用来做他们的足球。
这一路上碰见的我们都尽力给予他们可以给的,然后看着他们笑的那么灿烂心里真是又苦又甜。
今早天还没亮、波陪着我登上了一座特别高的山,他们准备航拍,说实话走到今天我的腿酸痛一蹲一起小便都比较费劲,我没想到上去了最后也安全下来了,以后你们如果能看到这个镜头千万不要以为是直升机拉我上去的哟。
好了,继续向南。
SIFF 6.19下午主创场。
这算是小成本电影中的杰作,给人以深度思考空间。
在大家争破了头去抢那些致敬经典的影片的时候,如果有抢到这部片子,绝对值回票价。
不得不说,这部片子也算是一种致敬前辈的方式。
整体节奏也颇为完整,目前已获得亚洲新人奖最佳影片和最佳编剧提名,希望过两天能听到这部影片获奖的声音!
以下有剧透,如果不希望看到剧透的部分,那么看到这里就可以结束了。
此片还会参加first青年电影展,而且日后会公映,希望等到正式上映时能见到各位的身影!
多宣传国产独立影片!
《第四面墙》上影节主创场
希望能获奖
《第四面墙》导演张翀(戴帽子这位) 以下有剧透————————分界线————————这部片子取材的时间地点——严寒季节的吉林四平,是一个典型的东北城市。
因为主创有一半左右来自东北,因此创作时注入很多自己记忆深处的东西,重构这座曾经美好的重工业城市,但随着东北经济的衰落,包括电影里的工厂场景,以及女主角梦境中的《第四面墙》剧场(工人俱乐部)实景,都是这种体现。
而第四面墙,既是舞台对着观众的那一面看不见的墙,也指女主角内心深处隔离于世的那面“墙”。
这一天,一头编号为042的鹿丢失,引起了女主角刘陆对初中时代噩梦。
仿佛女主角的名字一样,刘陆(留鹿,当然演员本人也叫这个名)日夜看守在这片林子里,守护着这里的鹿群。
然而殊不知的是,这段经历的背后,女主角还有一个难以启齿的童年阴影——开始的十分钟基本没有台词,交代了一下女主角的生活背景。
随后开始了两段现实与虚幻交错的梦。
现实中的梦便是女主角平日生活的场景。
男主角马海在大年三十的夜晚意外现身,当年因为救被小流氓欺负的女主角,而随后入了狱。
而女主角也因为这一段童年噩梦,多年难以忘怀。
多年以后,男主角冒充自己是工厂老板,赚了很多钱,想带女主角离开这里,但是女主角不同意,声称再也无法回到过去。
“如果没有这件事,我们会是什么样的?
”大概这个意思吧。
虚幻中的女主角成为了一名演员,但由于工人俱乐部的倒闭,而不得不在商场里演出和旅游兼职。
而梦境中的男主角却露出了狰狞的一面,自己仿佛成了当年欺负女主角的小流氓,而女主角也开始呈现出脆弱害怕、不敢反抗自己内心的那一面。
明明没有绳子捆着,却没有逃跑,在男主角的威逼下脱去厚重的外衣,表现这些年不敢表达的羞耻感;看守的老大爷出现时却没有高喊救命,乖乖地把梦想抛之脑后接受现实;枪明明有机会握在手上时,不敢反抗,任由男主角的形象在自己的内心游荡。
此外,无尽的隧道和破败的工人俱乐部也是在不断烘托这些气氛的。
两段交错的时空,亦真亦假,都有着女主角生活的影子。
现实中的自己已经全然没有当年演员的梦想,而梦境中的自己虽然成为了演员,但是却面对着世道衰败的现实。
在梦境进行的时候,女主角似乎也感受到了,梦境和现实是相通的。
比如被梦境中的男主角打晕的时候,现实中的自己的额头上也渗出了血。
在意识到梦境中的主角就要死去,女主角推开那扇门的那一霎那,似乎感觉到女主角就要解脱了。
而现实的男主角仿佛消失了一般……第二天,梦醒了。
因为昨晚的梦,女主角也开始从伤痛中走了出来。
最后男主角带着女主角前往工人俱乐部的那一段,车终于从隧道缓缓驶出,也似乎从两人的对话间琢磨出一些真相,而女主角也开始彻底醒悟,坦然面对属于自己的人生。
至于男主角,在她心里已经没有那么重要了。
至于片中出现的马达加斯加,起源于男女主角小时候的一个约定,而在梦境里开始逐步重现。
马达加斯加远离非洲大陆,一度被视为物种进化的起源。
人们对于马达加斯加的探索,无非是想知道我们内心的根源。
同时,最后的镜头中,现实的女主角出现在这里,无不是希望这种痛苦与伤感能在这片土地上散去,从而重获新生。
真亦假时假亦真。
舞台剧形式的电影呈现方式,也给我们无限的反思。
梦境某种程度上也是我们内心的反映,而在现实中,我们又何曾不抱有一些虚构的幻想呢?
看电影之前心里已经有了一个预期,不同于商业片,文艺片有属于自己的独特气质,看了也确实是这种感觉。
电影开场的几分钟,镜头跟着女主一直在鹿场忙活,很久很久没有一句对白,不得不赞一下女主刘陆的演技,听说刘陆为了这部戏,在鹿场待了很久,也付出了很多。
导演还透露,这部电影原本女主的名字是刘鹿,现在电影中女主改成了演员原名刘陆,其实是巧合,或许也是演员刘陆与这部电影的不解之缘吧。
看完电影,我对马达加斯加充满了期待,电影最后拍的马达加斯加太阳映着面包树的镜头真的太美了,希望有朝一日能亲眼看看那儿的戈壁、雨林、面包树大道。
电影本身主要讲了女主和自己和解的故事,与过去的经历和解、与失败的婚姻和解、与碌碌无为的一生和解,教堂和马达加斯加的那一段,我的理解是女主想去实现自我救赎,最后也成功得到了救赎、找回了自我。
这部影片的意义很深刻,值得细细品味。
电影中解释了什么是第四面墙,映后导演也解释了第四面墙,或许每个人都有自己理解。
我的理解是,在人生这个舞台上,面前是台前的三面墙,而第四面墙是矗立在自己心里的,女主经历了不好的事情,她主观上想忘却,也确实如自己所想,她按着心里所想改写了自己经历的所有不好的事情,但是随着年岁增长,她慢慢醒悟想要找回自己,慢慢接受现实,慢慢面对过去自己的内疚,重新出发,在去马达加斯加的一路上实现自我救赎。
映后刘陆在VCR中表达自己对这部电影的喜爱,现在,看了这部电影以后,《第四面墙》成功地成为了我最喜欢的一部文艺片,刘陆也成为了我非常喜欢的一位女演员。
在现在这种市场下文艺片不太讨喜,但是个人觉得这是一部值得细品的作品,希望它能收获不错的口碑和票房。
第二次看《第四面墙》这部电影,这次观看更加细致,怕自己漏掉了哪个细节,也对一些情节有了新的见解。
第一遍看的时候觉得这部电影过于抽象,开头很长一段鹿场的镜头有些枯燥,但是第二遍在看的时候,很佩服导演当下可以坚持做自己,才有了开场刘陆接地气却没有一句对白的演绎,更加凸显了这部电影的不同寻常。
映后大家都在说这部电影是平行世界的三个故事,二刷后我觉得,脸上带着伤疤和马海对话的刘陆并不是真实存在的,马海是自己臆想出来为了救赎自己的,从刘陆早晨被师傅叫醒后收拾桌子时,桌上只有饺子而没有酒和菜可以看出,前一天夜里马海来找刘陆过年这件事并不是真实发生的。
还有,另一个马海在商场门口等另一个刘陆的时候,镜头中出现了一个巨幅广告牌上写着“雌雄同体”,所以我认为马海和刘陆其实是共生的,由于刘陆内心背负不起马海为了救自己而被囊死这个事实,所以才有了自己臆想的另外两个故事。
第一个故事,“马海的刀划到了刘陆脸上,马海平安无事,开了纺织厂,过得挺好,因为内疚和喜欢,一直在刘陆身边陪伴着”;第二个故事,“马海为了救刘陆而捅死了人,但是刘陆没理马海,马海后来又杀了不少人,二十多年一直在外面漂着,回来后杀了刘陆又自杀了”。
从刘陆去纺织厂寻找答案,纺织厂并没有马海这个人的存在,事实是刘陆的母亲曾经在纺织厂工作,这也能看出剧中和马海相关的一切都不是真实存在的,唯一真实的就是马海说的似有若无的那句话“那我被囊死了呢”,这才是真相。
刘陆和马海在剧场舞台上的那段对白,带有浓浓的戏剧色彩,尤其是刘陆背对着镜头,说着最后演的舞台剧第四面墙中的大段台词时,看不到刘陆的脸,只能听到她铿锵的话语,融着嘴里吐出来的热气,还叠加着马海重复着刘陆说的话,觉得这一幕很震撼、很有味道,太喜欢这种感觉了。
当刘陆真的认清自己、正面事实以后,丢了的那头鹿回来了,她也踏上了去往马达加斯加的路,她沿路看到了戈壁、雨林、面包树大道、最后到了海边,这是她和马海曾经向往的天堂,“鹿”是刘陆,也是实现自我救赎的“路”。
电影背后的寓意很深刻,值得细细品味,还有刘陆和王紫逸两位演员,演绎得太好了,影片中有很多一镜到底很长时间的镜头,特别能考验演员的演技,不愧是演舞台剧的演员,表演的太有韵味了,非常喜欢,今天第四面墙正式上映了,希望能收获不错的口碑和票房。
在年末看到一场有坚持、有层次的电影,感觉很治愈。
平行世界与心理迷宫,如果用类型片的方法来拍,都可以很好看。
但张翀导演任性地按自己的想法走,一开场女主长时间沉默劳作的镜头,中间《4:48的精神崩溃》独白,以及真的跑到马达加斯加去拍。
可能很多人不喜欢这种“文艺范”,佛山地区的排片少得可怜,下周每天只有一场,距我三十多公里外,还不如去广州方便。
我个人倒是很喜欢这种主动完成拼图的观影过程,连线互动时导演几次提到心理现实主义,但俗气的我还是愿意做现实主义解读。
我觉得这是一个自我疗愈的过程:一个人为自己死了,自己却过着毫无价值的人生,辜负了牺牲者,这是自己的过错,应该要为此担责,所以羞愧、所以让牺牲者重现,追讨并杀死自己。
我还特别愿意把师父理解为解开女主心结的动因,师父是第一个和女主说话的人,师父说鹿因为长相不好会自闭,给她留下“年终奖”,把鹿走失的原因揽在自己身上,这些,都打破了女主“心墙”。
也是在师父第二天出现后,女主真正走出了院子,开始寻找真实记忆,也找回了等待原谅的父亲。
王紫逸还挺帅的,两重故事里完全不一样的感觉。
刘陆爆发力好强,不愧是演过孟京辉戏剧的演员,她在《吉祥如意》里的表演也让我印象深刻。
如果下周末有排片,就去二刷,毕竟我错过了开头两分钟。
请放过天涯海角,放过马达加斯加,放过猴面包树,放过梅花鹿。【咪咕视频】
#2021.144#星典影城#北京#看完确实有点云里雾里,像散文一样的对话台本。马达加斯加宣传片,私心认为她可能没有真的去过,因为现实往往并不会如此如意,马达加斯加旅行之路更像是刘陆的心灵磨练之路、释怀之路,她最后还是走到了海边,看着玩耍的小孩,笑了出来。另外,喜欢导演送观众的一句话:希望你们能像观众一样看待自己的人生,豁达释然,能与过去和解。
太分裂了 没怎么看懂其实 构思和演员表现还行吧
东北老铁不只是热爱海南岛,赤道附近的岛都在射程范围内。
三星半鼓励性四星,整体的悬疑感和心理切换做的不错,看起来是个心理悬疑片其实更是在说舞台与现实的有缝与无缝,某些地方还有点裘皮维纳斯的感觉。可惜最后十分钟有点拖沓。
SIFF ANTA 2019
很久之前无意中点开看的,没想到是文艺片,慢慢也看进去了,而且很喜欢,不算悬浮有表达。
走失的鹿站在铁轨上没有方向……台词多还好,可以更精炼。比如别让断绝父子关系的老大爷聊教义。最后非要去趟马达加斯加奇来之笔,略带狗尾续貂之嫌。
故事主题是魔幻主义,落在东北荒凉的现实土地上却很扎实。剧场里男演员击倒女演员,回头向屏幕一望,好像真的能望穿第四面墙。小屋里面男演员猛地抬头,看到血从女演员的头上流下,导演解释说是这是折射出心理现实,我看了叫这个命运,是命运像雨水一样,降临在她的头上。
挺不错的
迷乱
15:48,弃。
这种片子在电影节上是最让人生气的了,导演是还小吗,非洲孩子管你屁事儿,玩别人都玩烂了的粗浅的弗洛依德那一套,电影符号也是生硬的不行且低级,对剧情的反转也是突然冒一句台词出来把别人的前半生都给推翻了,悬疑音效已经听得我头疼了,这是啥几把玩意儿,导演是对电影有什么误解吗。别去解析别人的梦了,踏踏实实讲好故事吧,别再架空情感了。 子为大姐这不得不低分啊。
冷静成熟,用非常规的方式讲述了一个看似“寻常”,感情浓烈又克制的故事,击中了许多人内心或隐秘或深邃的痛。作为一个40岁+的“新”导演,张翀向所有爱电影的人再次证明,什么时候都不晚,什么时候都不!
(劇本好像是給劉陸定做的啊,感覺和她經歷挺有關聯的)「不知道為啥,自己好像還挺喜歡的,雖然都是對話像舞台劇,劉講台詞又有點兒硬,但是很喪氣」 @2022-08-22 00:38:34 @2022-10-13 19:24:44
首先这算惊悚不算科幻吧,我听两位导演映后也是根据女主特质添的话剧舞蹈,而所谓平行宇宙只不过是人主观世界被情感支配的自我欺骗,从形式上这更接近葡萄牙那些反转的惊悚电影。其次,文艺片一年一度魔幻体验,饲养鹿这个事情就是冲着魔幻基本盘开的,破败俱乐部的舞台独白是误导的开始,两个女主的重合已经预示了头两番的超现实,而观众抽丝剥茧找到起因的后置,正是悬疑反转的节点。最后是马达加斯加的call back,第三重世界是自我救赎寻找解脱的结局,再想到前面父亲遗像,你会发掘这电影还是有后劲的,上头和昏睡也许就在演员看似随意的时候。比起流行的抖音老张同学我也许更喜欢看养鹿的刘陆。
刘陆自己就是那条走丢的鹿,梅花鹿的出走,引向了奇异迷乱,如纺织线混杂交错的诡谲时空。故事有想法,一场与过去自己的和解,可惜影像呈现稍弱,但有野心。
在梦境/平行宇宙里去修复记忆伤痛不是个新主题,但这部好在轻巧、声画有力,华语小成本能做到这样很惊喜。
台词生硬造作,叙事混乱不堪。放到五十分钟左右就开始抱着看好戏的心态期待导演怎么收尾,果不其然结尾和我想象的一样爆炸。马达加斯加的无意义片段多到不禁让人怀疑导演是不是收了当地旅游局的钱。
不知道想干嘛…走出自闭症?多学学驾驶我的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