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可能外行看起来觉得高大上,内行会在观影期间不定时思考情节人生,我不是内行也不完全是外行,只是看过一次,唯一一次,仅此一次。
如果一个男主角大多数场景都有或者没有笑容的电影,不快进看完也算讲点道德;如果一个男主角全程都没有笑过,这个人就是这部电影里的克鲁尼。
还算我讲点道德,看完一遍再删除。
装B被雷劈!
一个据说职业是杀手的人,其实是一个技术工人,竟然还有点带领性工作者脱离正常职业且从一而终的色胆,逗人爱当然去得快,所以电影就结束了。
意大利其实看起来还不错,为什么要黑别个一把,没有点江湖义气。
别个有正常职业的性工作者,跟你回美国是几个意思嘛?
神父都说了你拍个照片连个历史都不知晓,还拍个铲铲哦!
你美国历史久远更是个铲铲!
不过,话说回来,不看过还不真知道有这么多槽点!
好了,我去喝口过期普洱思考下人生先!
又到了写年终总结的冬季了。
推荐一位杀手的年终总结电影《A Very Private Gentleman》顺便谈谈职业宿命。
跟杀手最像的职业是记者。
1.浪费在准备上的时间,特别多。
2.成功都是一枪,失之毫厘,天堂地狱。
3.放下枪,就底死。
一年12个月,一个月出一篇尽心准备的特稿,也就12篇。
这12篇中,能对行业企业、焦点事件、特定人物产生深刻影响的,最多一篇。
这跟一个记者的采访、写作能力无关。
跟机遇相关。
好机遇,在关键的时刻,得到关键的消息,并第一个写出动人心弦的文章,这个太需要运气了。
跟你争新闻的,是十万个自媒体人、一万名记者、1000家官媒、100个超级网红、10个局内人,1个当事人。
比如,华为,最劲爆的新闻是任正非的内部讲话,而讲话人任正非自己主动爆料了,留给记者的活儿,就剩下改标题了。
So,一个记者的年终总结,不应该先列自己最优秀的文章、获奖的文章。
而是用数据算计自己:1.全年写稿多少篇?
平均一个月多少?
2.全年非工作日写稿多少篇?
3.全年单日写稿最多是几篇?
那一天?
4.全年真正的一对一采访,几篇?
5.全年通过公关公司写稿多少篇?
6.全年主动采访写稿多少篇?
7.全年工资总收入,税后多少钱?
8.用你的全年税后工资总收入,除以,全年主动采访的稿件篇数,发现每篇主动原创的成本是10000元以上的,你就知道,自己为什么还是Nothing和Nobody。
乔治·克鲁尼,在2010年自己49岁,出演了一位想退休的杀手。
他的头发灰白,肌肉健硕,目光坚定,床上勇猛。
作为世界级的杀手,他在电影里一共只开枪杀了2个人,一个是他的前女友,另一个是他的恶老板。
都不是为了钱,杀前女友是自私,为了自己的安全。
杀恶老板是自救,为了自己的爱情。
这部电影简单地描述了一个宿命:作为一名美国人,你放下枪,注定就是死。
不管,你是杀手,还是平民。
2021年注定还是新闻风起云涌的一年。
美国人不会放下枪的。
备注:《美国人》 The American (2010) 本片根据马丁·布斯的小说《一位非常低调的绅士》改编
杀手啊就不能有情,一开始的时候冷血的乔治•克鲁尼在出现危险的时候立刻毫不犹豫的杀掉周围出现的所有人,包括自己的情人。
然而当他展转到另外一个小镇和一个妓女发生了感情以后,就注定了他悲剧的收场。
虽说情节相当老套,但还是有一定的看头的。
乔治·克鲁尼(George Clooney)将主演焦点公司的影片《一位非常低调的绅士》(A Very Private Gentleman),该片根据Martin Booth同名小说改编,由Anton Corbijn执导。
在这部影片中,乔治·克鲁尼将扮演一位隐居在意大利田园小镇上的刺客,正在准备自己职业生涯的最后一次任务。
为了不暴露自己,他不得不和当地居民打成一片(往常他都是独行客),与他们建立了友谊,还发展出了一段爱情,然而这些也让他的任务变得复杂起来。
该片计划今年秋季在意大利开拍,乔治·克鲁尼除主演外也将挂名制片人的头衔。
1,对于这部【乔治.克鲁尼】2010年主演的电影,我首先忍不住要说的是,看完电影之后,我【百度】了一下,才【学会了】那个女杀手是被男主角造出来的那把枪杀死的。
多悲催啊!
2,电影不是好莱坞典型的商业片。
节奏有些缓慢。
对本片的负面评价,也大多是针对这一点。
但个人认为,这种缓慢还不是枯燥、无聊的拖沓。
比起凌厉、快速的叙事,这种如细水长流般的慢悠节奏倒自有一番滋味。
像是品味一杯香气四溢却又口感平淡的菊花茶,要静下心来,才能发现另一种美。
同类推荐【张国荣】2000年主演、【陈嘉上】执导的《恋战冲绳》。
3,关于本片,另一点不得不提的,就是那如梦如幻、宛如仙境的意大利山上小镇。
诸多的静态唯美长镜头,都让人不禁怀疑,导演是不是拉了当地旅游局的赞助。
4,关于演员,“钻石王老五”【乔治.克鲁尼】还是从容不迫地向世人展示了人是有多面性组成的生物。
做演员这一面时,他可以是兼具魅力和实力的。
不过,我越看,就越是觉得他是【瑞恩.高斯林】他哥(说是他爹,会不会被骂死啊?
)。
整个电影格调也和后者的那部《亡命驾驶》有些像。
5,最后,电影打动我的一点就是,人可以是形形色色,但平凡的爱和平凡的生活,总是最终极的追求和幸福的真谛。
乔治酷鲁尼回归冷面杀手这种驾轻就熟的角色让人欣慰,比前几年猛往政坛靠拍的那些意识形态的片子强多了,折腾了那么多奥斯卡到底也没给奖不是。
那些片里的酷是装出来的,这部里就自然多了。
放着自身这么好的身材脸蛋拍十一罗汉,美国人这样的007式的型男大叔多好,野心大是好事,也不能都学阿诺辛丽佳不是。
整部片子还是不错的,人物不多,情节也不复杂,但气氛营造的确实不错,不会让人感觉拖沓感,对白配乐都不错,乔治酷鲁尼的表情表演还是比较到位的,关键时刻有让人心里一紧的感觉。
都说岁月是把无情的刀,可这把刀也有点太眷顾酷鲁尼了,就顺着头皮刷了刷边儿,脸蛋基本没舍得下手啊。
另外冲着意大利美女 薇奥兰特·普拉西多的激情演出就值得一看。
嗯,你懂的。
很多观众给这部电影电影的评分都不高,但是本人还是挺喜欢的。
本部电影虽然讲述的是一个杀手的故事,但是整部片子并没有让人感觉到有激烈的打斗场面以及让人难受的血腥场面。
导演使用缓慢而循序渐进的节奏让观众感受整个故事的忧伤氛围,在静态中慢慢引来高潮,氛围渲染得非常好。
值得一提的就是,影片里描述的田园生活很美好!
里面的风景如画美人如花!
让人有着很好的视觉享受。
片子拍得挺美,但是,我不喜欢那种救赎的感觉。
一个连朋友都能下手的人,应该算是一个恶人了。
恶人爱上一个妓女。
妓女也有美好的一面,神父也有其不堪的一面。
恶人最终因为发现了真爱而得到“救赎“了。
宗教符号很明显,但我不喜欢这种救赎,也或者是我已经看倦了这种救赎。
意大利的小镇真的很美,古老的石板街,友好的人,Di dove sei?
其实东西方的价值观差异就在这里,在中国社会断不会排这种杀手爱情片的,最多拍成亡命鸳鸯,最后死在一块就大结局了。
唯一例外的估计就是《英雄本色》《英雄好汉》这些在香港“法外之地”拍的港产片可以歌颂杀手浪漫。
而西方的电影好就好在这里,啥题材几乎都可以拍,这也是冯小刚等大陆导演经常羡慕的地方。
杀手浪漫的疑惑,我早已经有了,比如著名的西部片《虎豹小霸王》,《雌雄大盗》都是类似的早期题材,其中《虎豹小霸王》的主题曲还是我小时候最喜欢的欧美音乐。
所以,不要管什么价值观,按照英雄片来看就对了。
这部片子,我喜欢的其实不是故事内容和情节,而是这部电影大量的描绘意大利为代表的欧洲小镇的恬静生活(这里的罪案主要是电影需要),这是我长期向往的。
看罢《美国人》,我想对于这部影片的评判,势必会泾渭分明地形成两个派系。
其一是“昏昏欲睡派“,其二是“意境至上派”。
就它惨淡炎凉的票房成绩来看,显然大多人都投奔到了前者的门派之下。
乔治•克鲁尼凭借着自身老道娴熟的演技,在个人“自恋”秀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去年的一部《在云端》,的的确确见证了他独挑大梁的雄厚实力,他个人的魅力光环依然大放异彩。
可事实上,深究而言,《在云端》的大获成功,跟它的剧本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为此可以说,乔治•克鲁尼只是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差强人意,中规中矩地完成了分内的工作。
而这部《美国人》,倘若说其失败,那败就败在空泛乏力的剧本构架上。
《美国人》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沉闷,闷到让人感觉到这是在为赋新词强说愁地装深沉。
开篇将近半小时,丝毫不见背景音乐的踪迹,哪怕是一丁点虚无缥缈的音符都没有。
难道说,这是导演在刻意地营造一种肃杀、抑郁的气氛?
类似于《七日复仇》这样严肃压抑的影片,没有背景音乐到真的是此时无声胜有声的。
但就《美国人》来说,为了表现杀手内心的寂寥无助,意大利小镇与世隔绝、远离尘嚣的致景,大可以不必如此板着一副忧愁的脸。
其次,前半段的剧情并不具备多少悬疑惊悚的色彩,光靠演员的个人表演是抓不住观众思绪的。
用零星悠扬的音乐加以点缀,能不能帮助入戏,暂且不谈,至少不会使“昏昏欲睡派”过早地进入最佳状态。
先前看完《美国人》的预告片之后,倒觉得剧情必定会一波三折,感情的纠葛与徘徊也将很有发挥拓展的空间。
但令人遗憾的是,这些单纯的想法完全跟影片的理念背道而驰了。
除了乔治•克鲁尼那张至始至终若有所思的脸庞,使人似乎能够觉察到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架势。
剧情的本身,就根本没有多少张力可言。
杀手的世界堪比险恶的江湖,腥风血雨中透着尊严与无上的荣耀,年轻时是叱咤风云的武林豪杰,等老来想归隐静修的时候才发现,这其实是条没有尽头的单行道。
《美国人》正是讲述了这样一个简单到清澈见底的故事。
跟金酸梅奖的热门《杀手们》有的一拼,甚至纯粹比起剧情,还不如它来的“悬疑”。
既然剧情本身没多大看头,那就只能盯住乔治•克鲁尼不放了。
大概是剧情太不给力了,个人觉得老戏骨乔治•克鲁尼此番倒颇有些木讷。
当然,有人会说,这叫绅士风度,为人处事低调,生活作风严苛。
我必须承认他的确演出了上述的神韵,但通篇一味地追求严谨高雅,就不得不说有点流水机械之嫌,如同被导演完全操控的木偶一般。
同样是反映杀手身不由己,心生怜悯之情的《狂野目标》,跟乔治•克鲁尼饰演的杀手定位一模一样,传统保守,思维缜密,行动干净利落。
但后者融入了诙谐幽默的轻松调调,杀手前后生活作风的改变,形成了颇具喜感的对比,这就是使观众入戏最简单的办法。
而《美国人》所摆出的姿态过于高端,不紧不慢的节奏,一边优雅地信步于意大利的小镇,一边又深沉不苟言笑地诠释着杀手的身份。
其中,穿插着大量豪放不羁的美好露点,这对于影片气氛的烘托有着不可磨灭的功劳。
露点其实是一门很考究的艺术,露得恰如其分能给影片加分;露得突兀尴尬,就是恶俗平庸了。
如此剑走偏锋地贴上了“文艺范”的标签,自然就失去了冲着体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之感的观众。
剩下的,持看好态度的观众,想必都应该是最忠实的文艺电影控,画面控,风景控云云。
将《美国人》拍得如此文艺小资,的确自有它独特的内涵所在。
把话语权都交给观众,也不失为一种胆大自信的手法。
但是,影片几乎将所有涵盖的元素统统弱化了,那就使本身的内容变得异常乏味贫瘠。
弱化了杀手的冷峻漠然,弱化了英雄难过美人关的炽热感情,弱化了杀手集团的掌控能力及庞大触手,弱化了大多数正常感情的宣泄途径。
即便是再高雅安逸的文艺范影片,也应当具备些许的小高潮。
直到最后千钧一发的“生死狙击”,还是将感情惜墨如金地点到为止。
憋了一肚子五味杂陈的情绪,到头来却如同一缕缕轻烟缓缓散去,委实有种说不出的酸楚与无奈。
乔治老同学 你是要把和你拍过戏的女演员全睡个遍才满意么····
乔治克鲁尼真的老了,身材再好也掩盖不了老去的现实。片子故事老套,也就女主的身材是看点了。
一颗星给意大利小镇风光 一颗星给意大利美女的美貌和曼妙身材
本片再度验证颠扑不破的杀手定律:如果你敢说,我干完这最后一票就金盘洗手,那么结局只会是悲壮地死掉。
烂
其实是3星半 加上美景给4星 我爱罗马小城
内敛到极致了,全篇渗透这种此外不堪行的味道,他问神父你想过除了神父之外的还可能做什么吗...
杀手、小镇,氛围有点让人想起The Limits of Control,也同样神鬼。
氛围营造的很好,音乐和画面也都很搭,只是从导演到克鲁尼对与人物的塑造都有些不知所措,有时会陷入模棱两可的感觉。
再见,蝴蝶先生。
So boring...................
节奏慢,年轻女孩流行卖萌 乔王老五一直在卖沧桑!
平静的欢愉。
杀手的人生注定悲剧,一旦走上了这条路,最困难的就是回头,爱情也成为了生命中的奢求,只有死亡才是最后的解脱。《美国人》忧伤,克制,却在安静的影像中流淌着一个中年男人孤寂内心的热情与迷茫。很久没有看到这么与众不同,这么优雅的杀手电影了。
剧情一般,风格喜欢。
此片说明了有时故事俗不俗套并不重要,如何讲述这个故事才起着决定性作用。电影在暑期档尾巴主打克鲁尼和杀手题材异国风情,却讲述一个俗套沉闷的故事,难免让期待刺激动作片的观众大失所望。而若抛开错误的期待和宣传来看,导演的确是另辟蹊径并将这个烂大街的故事讲得细腻动人。
最最老套的杀手归隐故事,可是拍得有遗风。克鲁尼的表演又是堪称教科书,他这样的角能安分地拍这么部片真是好。配乐和风景极棒。五星略高之,但是依旧偏心可喜!
原声啊!
如果不是G.C 一颗星都不会给你 风景?算屁!
我喜欢的画面感啊。。。剧本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