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你好,李焕英

你好,李焕英,Hi, Mom,こんにちは、私のお母さん

主演:贾玲,张小斐,沈腾,陈赫,刘佳,丁嘉丽,王琳,杜源,何翯,何欢,韩云云,包文婧,葛珊珊,史策,黄小猫,许君聪,卜钰,刘宏禄,魏翔,孙集斌,张泰维,郭宇鹏,朱天福,王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21

《你好,李焕英》剧照

你好,李焕英 剧照 NO.1你好,李焕英 剧照 NO.2你好,李焕英 剧照 NO.3你好,李焕英 剧照 NO.4你好,李焕英 剧照 NO.5你好,李焕英 剧照 NO.6你好,李焕英 剧照 NO.13你好,李焕英 剧照 NO.14你好,李焕英 剧照 NO.15你好,李焕英 剧照 NO.16你好,李焕英 剧照 NO.17你好,李焕英 剧照 NO.18你好,李焕英 剧照 NO.19你好,李焕英 剧照 NO.20

《你好,李焕英》剧情介绍

你好,李焕英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一场意外,改变了一对母女的命运。病床上的母亲李焕英(刘佳 饰)昏迷不醒,女儿贾晓玲(贾玲 饰)涕泗横流,唯恐与母亲阴阳两隔。恍惚之中,晓玲突然穿越到久远以前的陌生时代,并在那里意外邂逅尚待字闺中的青年李焕英(张小斐 饰)。在此之后,晓玲以远亲相称,成为妈妈形影不离的好姐妹。许是见证了妈妈数十年来的劳苦辛酸,晓玲希望通过努力改变妈妈的命运,让她变成一个幸福快乐、富足无忧的女人。而一系列搞笑、感人的小故事,就围绕这对姐妹花母女展开…… 本片根据贾玲取材自身经历创作的同名小品改编。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不安感第五季碧蓝之海恶魔女追逐者灾难片场绝世千金完结篇八恶人非快速眼动之窗2023夏重案组女警第一季VOICE110紧急指令室藏地生死恋冥约在黑暗中回家黑道家族第五季冰雪谣少年派一如既往都铎王朝第二季末代亲王情系北大荒暴躁家族离你有多远飞天小魔女指控怪奇物语第一季大卫·莱特曼:谢谢捧场心理罪末日巡逻队第一季四十九天的食谱肥皂人生神府红军游击队

《你好,李焕英》长篇影评

 1 ) 《李焕英》,中国式母亲的悲剧

《你好,李焕英》有一些不足,这不妨碍它是动人的,也是一部充满诚意的电影。

(不足后面会谈)但是这种动人和诚意都有一些“前提”。

那就是,在观看这部电影的时候,观众需要代入自己的私人前史,以及补充戏外,导演/演员贾玲的个人经历与电影作品间的关系。

是的,《你好,李焕英》不是一部独立成片的电影,它是要高度和观众,尤其是中国观众的私人家庭共情体验,绑定的电影。

这种共情体验,就是“中国式母亲”。

电影的剧情说的是,从小到大都没有让母亲省过心的贾晓玲,在母亲李焕英出车祸后,穿越到了母亲的少女时代。

为了让李焕英有更好的未来,贾晓玲想要帮她改变命运,跟另一个男人在一起。

但后来李焕英还是选择了原来的路,因为她还想和贾晓玲做母女。

这部电影一开始打动很多人的点,是片中的贾晓玲说的一句话:我总以为我妈是个中年妇女,却忘了她还有少女的时候。

“母亲原来也有少女的时候”,这句话就是《李焕英》爆款的关键,它击中了很大一部分人对母亲的感受。

这种感受立体而复杂地存在于时间维度上。

在现在的维度里,我们就像出车祸以前的贾玲一样,觉得母亲是个中年妇女,她很爱这个家,为家庭和孩子付出一切,这种付出式的爱对于孩子一辈来说有时候甚至有点烦。

在未来的维度里,我们就像电影中大部分时间里的贾玲一样,因为一些意外,而“失去”了母亲,所以想要弥补遗憾。

在过去的维度里,我们则未曾参与过母亲的生活,当然也才会在穿越之后,才醒悟过来母亲还有少女的时代。

我们不够理解母亲,所以在发现她也年轻过的时候,才会说“原来”。

我们不够参与母亲的生活,才会在来不及进入的时候,说“遗憾”。

说来也很有意思,“不理解”和“遗憾”这两个词,总是没那么正面的,至少在人际关系中它会带来一些不正面的结果,但是这两件事,却可以特别理所当然、不计较后果地发生在家人身上。

因为在中国式家庭中,长辈尤其是母亲,就是站在“无原则付出”的一方的,除了母亲的身份外,她们其他的身份多数隐形,她们其他人格的需求也被要求后退。

所以《李焕英》的成功必须要放在现实中,我们对于母亲的态度下来看。

现实的妈妈更接近这样来说说不足。

我在看片的时候,有种强烈的感觉是,导演贾玲和演员贾玲,在打架。

片中的很多地方,明显需要电影语法来传达情感,但是好像“导演贾玲”并不知道怎么在镜头上去强化这种力量。

于是,电影给观众的还是很小品化、很舞台化的影像,像是在车祸时,只有车轮碾过水洼的慢镜头,最后真相揭开时,也只有回忆片段和哭泣的穿插。

很多时候,“演员贾玲”都在用自己的表演,来填补“导演贾玲”留下的空白,比如对补丁的猛然醒悟,比如最后的奔跑与泪水。

在这一点上,张小斐的表演是做得比较好的,回头去看会觉得她很多时候对贾玲的笑都意味深长,有解读空间。

但这是“演员张小斐”基于自己已知反转会发生做出的表演判断,“导演贾玲”却没能在影片的影像上,给出更多的伏笔和草蛇灰线。

这和导演有意识安排、带领着演员去完成自己的作品,是不太一样的,在《李焕英》里,很多时候,你都会觉得是“演员贾玲”,在主导着电影的情感流动。

这就导致这部电影出现了很多“空缺”的地方,尤其是在最后的反转出现后,前半段铺垫的细节,在镜头上留下的线索太过有限,只能靠后面补充的母亲视角的镜头来圆完整个叙事线。

舞台下的眼泪,电视机旁的交谈,排球时刻的努力,都是依靠最后的几分钟来匆匆补全,很是力不从心。

这对这样一部最后靠叙事结构来抛出大包袱的电影来说,是挺吃亏的。

我在看电影的时候还数次想起前年大火的春节短片《啥是佩奇》,本质上来说,我们对于《啥是佩奇》的感动,和对《李焕英》的感动很相似。

当我们看到爷爷费尽心思为孙子寻找佩奇,把鼓风机佩奇和土特产一起带到城里过年时,我们会感动。

但在现实中,我们可能只会和短片里的儿子一样,对爷爷的节日仪式不以为然。

当母亲为我们的生活上下奔走,为家庭付出一切,成为中年妇女,把你的破洞牛仔裤缝上时,我们会因为电影“穿越弥补”的设定流下眼泪。

但在现实中,我们可能只会像贾晓玲对八十年代的叔叔那样翻个白眼,告诉母亲这才是潮流。

我们看完片子后希望自己成为穿越后的贾玲,但在现实生活,大多数人都是另一个贾玲,或者在努力在靠近穿越版贾玲的贾玲吧。

为电影而感动的我们,和现实里的我们,是两个我们啊。

如果我们用情感来分类电影,有的电影,是可以独立于观众的个人情感体验之外的,比如一些高概念的科幻片、犯罪片。

有一类电影,则需要懂得驾驭、利用、暂借观众的个人情感体验,《李焕英》就是后者的典型。

我们在走进电影院的时候,其实就已经带上了我们对母亲和家庭的情感记忆,这个角度上来说,《李焕英》就已经拥有了自己最大的主场优势。

我们对母亲的理解、厌烦、想念、不解,全都会在观影过程中,投射到年轻的李焕英身上。

那是无数个隐形的母亲的过去,在这些喜剧和哭点的背后,是一代代母亲为家庭奉献,削弱自己的女性特质,为孩子付出所有,所铺下的情感基础。

这真是微妙又令人感慨,我们看《李焕英》的笑与泪,都是建立在某种中国家庭生态上的,它的喜剧、悲剧和戏剧性,也要放到这样的文化生态下才得以成立。

所以,我们对《李焕英》的共情,倒不如说,是我们对中国式母亲的共情和同情。

它,其实蛮悲剧的。

++++本文首发于我的个人公众号“闵思嘉”,欢迎关注我呀,传送门:https://mp.weixin.qq.com/s/xjv_9V4y7tpIMoxyTbu2zQ

 2 ) 比起穿越我觉得这是意识弥留之际的共同入梦

电影的前90%我都以为是晓玲穿越回去改变妈妈命运的故事结果最后10%突然发现可能这只是一个母亲弥留之际创造出来安慰女儿的梦女儿入梦,黑白镜头慢慢有了色彩在这个梦里晓玲帮妈妈买到了第一台电视机,虽然女排比赛没有拿第一,但是在厂长面前露了脸,跟厂长儿子相亲但是当梦慢慢褪色,母亲的生命力渐渐消逝,女儿看到了母亲一生的走马灯,回到现实,李焕英的心电图变为一条直线。

(我一开始以为最后的回忆是晓玲的回忆,与电影开头相呼应,但是换个角度这何尝不是母亲对女儿的回忆呢)李焕英才是这个梦的创造者,弥留之际抚平女儿的自卑和自责后排提示:本人只在豆瓣发表了该影评,其他平台均为未授权转载。

 3 ) 原来我们穷其一生,也记不住妈妈的脸

作者: 海宁 看完《你好,李焕英》是在下午四点,走出影院之后,看着空荡荡的北京,脑海里一直在循环电影接近结尾时的一句歌词:“如果有一天,你懂得了忧伤,只要一想起她,就能睡得香甜。

”想要打电话给妈妈,但就在拨出号码的那一刻,我停了下来。

我好像有些不记得,妈妈年轻的时候长什么样子了。

有一年夏天,酷热难耐,爸妈不在家。

我为了偷偷看电视,躲在房间里假装学习。

妈妈突然推门进来,我还没来得及开始表演写作业,就看到她已经剪掉了辫子,换成了干脆利落的短发。

我愣是没认出来。

妈妈没有责怪我偷偷看电视。

但我却不敢问她怎么把头发剪了。

妈妈没有责怪我偷偷看电视。

但我却不敢问她怎么把头发剪了。

我清清楚楚地记得这件事,包括那天的阳光,知了鸣叫的声音,妈妈匆匆回来又迅速离开的背影。

但我怎么也想不起来,妈妈在那个时候年轻的样子,脑海里总是被现在的她所覆盖,是一张日渐衰老的脸。

原来我们穷其一生也记不住一张脸,哪怕这个人是妈妈。

我是在看完《你好,李焕英》的时候意识到这件事情的,眼泪猝不及防地涌了上来。

《你好,李焕英》的故事很简单。

贾晓玲是一个长相普通,学习一般的女孩子。

她一心想要成为妈妈的骄傲,让妈妈高兴。

但还没来得及为妈妈做些什么,妈妈就在一次车祸中昏迷。

在情绪崩溃的状态下,贾晓玲意外地穿越到了1981年,并与年轻时的母亲李焕英相遇了。

穿越的故事很常见,主人公穿越到某一个时空,利用已知的信息,改写人物的生活轨迹乃至命运走向。

唯一的不同,可能就是故事最后是以喜剧还是悲剧收尾。

仅此而已。

贾晓玲从2001年穿越到1981年之后,意识到自己可以凭借着对未来已知的信息“让妈妈高兴”,并试图去改变妈妈的生活。

贾晓玲帮助妈妈李焕英成为厂里第一个买到电视机的人,鼓励妈妈和其他队友参加比赛,虽然没能拿到冠军,但获得了厂长的认可。

厂长把儿子沈光林介绍给了李焕英。

沈光林其实也喜欢李焕英,但不知道该怎么接近她。

贾晓玲知道这一切后,认为妈妈和沈光林在一起就能过得更幸福,便决定“牺牲”自己,费尽心思地撮合二人。

贾晓玲的每一次尝试,每一次努力,李焕英都看在眼里。

这些尝试虽然没能改变李焕英的人生轨迹,但却让母女二人之间的感情更加紧密。

她确实做到了“让妈妈高兴”,只是这份快乐就像昙花,包裹着它的是夜晚,是疼痛的遗憾。

因为“母爱的底色是残酷,成长的代价是遗憾”,故事越试图去躲避,反倒使得最终遗憾来临之时,疼痛扩张得愈加猛烈。

李焕英的人生并没有改变。

她明明可以选择厂长的儿子,让自己活得更轻松,也明明知道放弃对她而言,意味着注定的辛苦,但她还是选择了原来的那条路。

我们花了一个多小时的时间去了解,妈妈年轻的时候也曾是天真无邪的少女,也曾拥有无话不说的姐妹淘、懵懂的初恋、生活的苦恼。

但我们却没有机会亲眼目睹这一切,只能记得妈妈在时间的流动中,被迫变成无趣严厉的大人的模样。

即便如此,妈妈还是义无反顾。

就像小酒馆的那场戏中,母女二人所聊的那样:“我未来的女儿,我就让她健康快乐就行。

”这太让人感动,也太让人难过了。

身边的很多朋友都带着爸妈去看了这部电影。

有个朋友说,前半段爸妈看得哈哈大笑,但是到了后半段,妈妈就一直掉眼泪,就连沉默寡言、早已做好心理准备的爸爸,也还是在走出影厅前,红了眼眶。

我们明明知道故事的走向,也明明可以猜到影片的结尾,但为什么还是会在最后一刻,彻底沦为眼泪的俘虏呢?

可能是因为电影圆了我们可望而不可及的梦。

谁不希望亲眼目睹妈妈年轻时候的模样?

谁不想要了解妈妈年轻时候的想法与追求?

谁又不希望让妈妈一直高兴呢?

借助《你好,李焕英》,我们看到了妈妈年轻时候神采飞扬的样子,也想起了妈妈为了生活奔波忙碌的样子。

我们也像故事里的贾晓玲一样,希望妈妈重新活一次,不要那么辛苦,不要把全部青春奉献给家庭,偶尔也为自己活一次。

可残酷的是,妈妈不接受这样的改变,她只希望你健康快乐。

而我们慢慢长大以后,远离家乡,有了自己的生活,想要与妈妈接近,却没有了足够的时间,只能心里默默期待着遗憾晚一点到来。

我这才明白,《你好,李焕英》不仅表达了“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也是在表达想要弥补这种遗憾,但却无能为力的崩溃。

这是一部即使被剧透,也丝毫不影响代入感,并能很快沉浸其中的电影。

所以才会有那么多朋友,虽然已经做好了充足的心理准备,但还是被片中真实且具感染力的细节所打败。

故事结尾以记录形式的镜头,展现妈妈为了照顾孩子而辛苦付出的样子,为了让孩子不担心而撒点小谎的样子,还有,妈妈日渐衰老的样子。

我们活在那一刻时,是永远看不到这一幕的。

毕竟这不过是母亲所拥有的众多“超能力”之中,最为常见的一种而已。

贾玲以喜剧的方式呈现了如此悲伤的一个故事,以至于等到故事结尾,越是难忘的喜剧段落,就越像是一个刻痕,提醒着我们妈妈在年轻时候,笑得可以有多甜,但她宁愿放弃这一切。

我承认,我真的做不到如此像妈妈爱我一样爱她。

悲伤如同洪水一般袭来,我毫无反击之力。

冷静下来,我当然得承认,《你好,李焕英》作为贾玲第一部执导的作品,为了突出喜剧效果,还是存在一些细节逻辑问题,但这不妨碍大家沉浸其中,笑得开怀,哭得稀里哗啦。

真诚的笨拙,有时候有超出寻常的力量。

因为这部电影,我意识到我好像已经不记得妈妈年轻时候的样子了。

外婆那么早就去世,妈妈是怎样孤独地长大的?

早早嫁人之后,奋不顾身地把所有的爱都给出去,有没有让她不那么孤独?

我甚至不想再问,如果妈妈回到年轻的时候,会不会重新对自己的人生做一次选择。

不会有任何改变的,毫无疑问。

她也是第一次做妈妈,但她却是这么出色的妈妈。

以前我常常忘记。

以后我会记得的。

你好,李焕英。

谢谢你,李焕英。

 4 ) 看这个片哭的很惨都是幸福的人

初一准备看电影的时候发现场场爆满,只有第一排了,只好买了初二的票,一个人走进电影去看了这场电影。

很喜欢贾玲,之前就看过小品,小品里贾玲还只是想回去看看年轻时候的李焕英,昨天我又看了王牌对王牌,知道了贾玲母亲去世的时候她其实并没有见到最后一面,已经大概知道了剧情和细节,还是怀着这些所有的前情提要走进了电影院,说真的,前面有些片段有点尬笑,二人转环节能感受到那种尴尬的抠jio得既视感,但是后面李焕英的反转,那声“我的宝儿”,真的让我眼泪就忍不住了,就那一段李焕英视角的片段,真的让我直接妆花掉了。

回来翻了翻影评,看到一个网友的评论“感觉看这个片会哭的很惨的人都是特别幸福的,因为能和贾玲共鸣说明有一个爱你的好母亲,一个只想你幸福快乐无私付出的母亲。

”这句话真的让我觉得感同身受,想起我问我妈妈,“我现在30了,可能未来不会结婚,或者说很难,也可能没有小孩,你会不会怪我,会不会觉得我不孝顺?

”我妈妈只是说,“从小你就很有自己的主意,其实你结不结婚跟我也没什么关系,妈妈只是在想,如果后面我们都不在,没有人照顾你,会有点担心”听到其实我眼泪在眼里打转,但是中国人感情可能就是这样,并不会直接表达,但是就像网友说的,在有爱的家庭里长大的小孩,就会跟贾玲一样觉得这样好的妈妈,突然失去了的撕心裂肺。

看了很多很多评论,无论什么吧,我只想说,贾玲做到了共情,虽然她讲她自己的故事,但是真实的让我看到了一个母亲对孩子的爱,和一个孩子对失去了母亲深深的怀念,普通观众,冲着这个给五星。

 5 ) 我带我妈看这电影,给我自己哭抽抽了,我妈问我 你干啥呀?

李焕英女士,您好!

您女儿的电影我看了,拍的挺好,你闺女可真有才!

不比那UCLA的学导演的差啥!

她太招人稀罕啦!

大年初一我带我妈去看的 看之前就很期待!

之前的小品我就哭的稀里哗啦的 看了几遍吧 没敢多看,这回整成电影了那肯定也是期待啊,无论是王牌对王牌还是别的节目上宣传 我都高兴,但是让我选择春节档第一部要看它的还是在奇葩说 马东说的一段话。

听完我就觉得,我想马上看完它……贾玲说的对,这部电影对得起她对她妈的感情。

无论是故事,人物,演员,包袱,都让我哈哈大笑嗷嗷痛哭,坐在我旁边的我妈也确实一脸问号,咋的了?

至于吗?

我那会情感特别复杂,我看个电影哭哭啼啼就算了,但是这是一部讲亲情的电影,讲母女的电影,我这哭的不像话 我妈可就坐我旁边呢呀,我这是哭啥呢?

张小斐也不是我妈呀!

看完电影我想明白了 张小斐不是我妈 但贾晓玲是贾玲 我心疼她 真好 她这电影拍的我特别能共情贾玲,共情着跟她一起想她妈!

能共情的导演还不是好导演吗?

在我这儿,肯定是。

虽然说的是母女情啥的,但是我看完之后特别解压,大笑过,也大哭过,不管什么煽情不煽情,技巧不技巧的,我觉得这票价 值了!

真好看!

贾玲,你可真是太出息了!

希望你在天上的妈妈能感受到这么多人喜欢你。

祝贾玲一切都好 新年快乐!

 6 ) 贾玲掐中了大部分国人的泪腺,但这不是电影

大年初一,看完春节档,我做了一个排名,发了微博和豆瓣。

矮子里面拔将军,贾玲的《你好,李焕英》,我排在第一。

尤其是看完《唐3》垮掉,就在群里预测《李焕英》会是口碑大赢家。

果然,眼看着《唐》的评分狂掉,《李》的评分却涨到了8.3分过了8分都是佳片,足见大部分人,对这部电影是持好评的。

当然,好评归好评,优点归优点,但8.3分还是略高了,多是感情分。

我个人给的评分,是7.5分。

细细讲讲。

电影一开场,贾玲做了个假证,骗她妈妈考上重点大学。

开口说道,这是全襄樊最好的假证师傅。

一听襄樊,电影院集体惊呼。

因为我就是襄樊人(现改名襄阳),这个电影院也全都是襄樊人。

看场电影还能听见家乡的名字,当然就集体啊的一声,估计这个点也就我们本地人有。

顺便说下,《李焕英》在我们襄阳这个三线城市,那是座无虚席,常常满座,真不是夸张,不提前买根本买不到票。

上一次襄阳人这么集体的去电影院,是《妖猫传》,这电影拍摄地点在我们襄阳唐城影视基地,所以大家都跑去看,也是场场爆满。

扯远了,说但是一听襄樊,我就好奇,难道贾玲跟我是老乡?

马上掏出手机一查,贾玲,湖北襄阳市宜城人,还真是老乡。

普通工人家庭,高考第一年考北京电影学院,落榜没考上。

第二年,考中戏,考上了,结果母亲,也就是李焕英接电话,阴差阳错给弄成了相声专业。

在相声专业得到了班主任冯巩的赏识,渐渐的在相声小品界,一路走来,混出名堂,最后慢慢成为现在国内喜剧界的一线女艺人。

所谓台上风光一分钟,台下苦练十年功,贾玲从2010年春晚相声正式出道,到现在2021年春节,39岁的贾玲真的是十年辛苦,终于事业有成。

然而,母亲李焕英没能看到贾玲如今这一切成功,因为在贾玲上中戏的第二年,母亲就车祸意外去世了。

所以,《你好,李焕英》,是贾玲告慰亡母的作品。

电影里的人物、情节设定,全和现实里有瓜葛。

譬如高考第一年落榜,引出来弄个假证骗局。

包括有朝一日发大财给母亲买敞篷跑车,也是贾玲亲口“吹过的牛”。

在电影里,贾玲穿越回1981年,她出生的前一年,找到了年轻的母亲,要为妈妈做些让她高兴的事,来弥补心中的遗憾。

买电视、打排球、相亲、改变命运。。。

但母亲似乎对这些都不是特别感兴趣。

而电影最后一刻反转抖包袱,是最大的反转,触动了许多了观众。

这部电影前半段是小品式的喜剧,最后结尾是温情催泪。

它的优点就在于真实,因为整个作品都透着贾玲对自己母亲的真实情感,那种遗憾,那种失去,那种真挚和诚恳,是艺术作品里特别宝贵的东西。

电影最好的一场戏,母女俩喝酒,也是最真的戏。

我相信这场戏里,贾玲绝对是真哭,是真的把那些对亡母没说出来的话在电影里说了出来。

这是一种深度共情。

在电影院里,我左边,后边的观众,全都哭抽抽了,发出很大的声音那种。

没办法,失去亲人这种伤痛,是人类共通的苦难。

金庸丧子之后,再回顾《倚天屠龙记》说,张三丰和谢逊听闻张翠山和张无忌的死讯时,那种悲痛自己写的太肤浅了,只怪当时我不懂。

子欲养而亲不待,或者白发人送黑发人,这两句话点出了人们最害怕的苦难:失去至亲。

其实我不是很喜欢这种煽情电影,但我的眼泪还是不听使唤的流了下来,没办法,妈妈是人类共有的泪腺,而贾玲无疑是掐中了泪腺使劲戳。

自从中国开始搞春晚,每年一次的春节小品大联欢,就刻在了中国人的脑子里,成为了一种习俗,一种集体候群症状。

春节,就要看喜剧,就要热闹,就要情感发泄,就要亲友团聚。

而贾玲这部电影,前面是小品,后面是家庭和情感,完美的契合了春节需求。

我不是说每个人都喜欢《李》,也不是说它有多好,但这样一部电影获得大部分观众的认可,评分非理性的涨到8.3分的高分,这背后的逻辑,也不难理解。

但是呢,我也说了,我觉得8.3分是真的虚高了。

这电影与其说是电影,不如说是把舞台剧和小品,搬到了电影院。

从电影的角度来说,它真的不算正规,从导演的角度来说,它也非常稚嫩平常。

远的不提,2020年有一部爆款国产剧《我才不和你做朋友呢》豆瓣15万人评分,最高的时候接近9分。

这部爆款剧讲什么呢?

就是女主和浮夸的母亲不合,后来穿越回母亲的高中年代,跟母亲成为了同学,帮她学习,还帮她找对象谈恋爱。

怎么样?

是不是和贾玲这部《你好,李焕英》一样?

同款故事,《我才不和你做朋友》的细节更多更饱满,人物也更丰富——毕竟是连续剧,时长也更多,丰富是应该的。

所以《你好,李焕英》并不新鲜,客观来说也并没有特别优秀。

从电影结构来说,还不如开心麻花那几部高分片。

《我才不和你做朋友》最后因为结局不完美,所以评分掉到了8分。

为什么结局不完美呢?

因为这种穿越故事,开头很新鲜,脑洞很吸引人,但要做出一个合理并且优质的结局,并不容易。

而《李焕英》胜就胜在它是一个小品式的电影,不需要过多的对设定,对因果,对时长,对结尾有交代,一顿煽情,然后直接出字幕就可以结尾了。

观众还没来得及反应,眼泪还没擦干,保洁就已经进来打扫卫生了。

你记得什么?

记得电影里没交代清楚的东西?

你只记得自己笑过,然后哭过。

然后就四星五星打上去了。

最后再聊聊沈腾和贾玲。

出于对春节喜剧的要求,以及春晚的没落,在电影院里看喜剧,已经是每年的KPI。

与此同时,沈腾王宝强徐峥等等喜剧演员,已经成了一个符号。

沈腾演的是沈光林,但观众看的就是沈腾,而且一看见沈腾,就想笑,就做好了笑的准备。

也就是说,这个电影虽然是电影,但它更像是一台春晚。

冯巩蹦出来,一句我想死你们了。

沈腾再出来,演个小品。

这算是电影吗?

而按照这个趋势,贾玲以后也要走这条路。

以后徐峥、王宝强、黄渤、沈腾、贾玲,就是下个10年春节的东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

不过话又说回来,如今,电影已经不再是纯艺术作品,或者说是有一定的规章制度。

别说小品式电影了,现在连一场演唱会,都可以做成电影,然后在电影院上映,然后让粉丝去买票。

全都生活化,娱乐化了。

电影屏幕,现在也只不过信息载体的一种方式,和手机电脑一样。

在手机看抖音快手,在电脑刷个剧,和进电影院看电影,已经没有了界限区别。

《你好,李焕英》虽然是个小品式的电影,但大部分观众表示,我就爱看这个,比春晚好。

因此,它也是春节档里最保守,最稳妥的一张牌。

 7 ) 沈腾真的很好“卖”

今年春节留在上海过年没有了各种亲戚朋友聚会,所以看电影成为了度过春节比较靠前的消遣方式,第一部侍神令是因为老婆姐姐想去看,本人又比较喜欢周迅和陈坤,结果看完了发现周迅的戏份极少,故事老套的掉牙。

第二部是特别期待的唐探三,是个优秀的商业电影,观看需要前作门槛,遗憾的是本作的核心案件并不出彩,但整体也还算是符合预期。

然后这个春节令我一直生气的观影体验来了。

初一当天晚上也是看了一些评论口碑夸你好,李焕英所以买了初二的票。

结果简直是围绕了我整个假期的噩梦。

先讲电影本身第一,沈腾饰演的人物,基本上90%的出场都是为了搞笑而服务,而不是为了剧情而服务。

开心麻花的成功,原因是因为大部分的笑点是剧情的推动,两者是相辅相成。

而这部电影所有的笑点都是生给的。

并且真的如电影中二人转的那个片段,大部分的搞笑都是混杂着屎尿屁,出丑,搞怪才成立。

尤其点名陈赫和贾玲躲雨的部分,现在的电影还用这么低俗的笑点,我看的时候简直就是嫌弃的不行。

第二,贾玲的表演,真的没办法恭维,我觉得在电影里面,这样的表演等同于一场灾难。

全片除了张小斐的演技我觉得还不错,沈腾也只是在演沈腾该怎么演喜剧而已,因为剧情也没有沈腾发挥的地方。

因为沈腾就没有剧情。

第三,电影最后部分的煽情部分,这部分就算没有前面一个半小时的剧情,最后的半个小时单独拿出来,我一样看的懂,这太可怕了,电影完全割裂,没有前面的剧情,也不耽误贾玲想表现的母亲的伟大。

也不耽误观众接收这部电影最核心的表达部分。

这难道不是最大的问题吗????

我得结论是这就不是一部电影啊,这就像演了一个半小时的小品,最后直接给你闪回母亲有多伟大有区别吗?

难道现在挂上母爱就值得上8.3分????

我不理解。

第四,我承认电影的价值观符合主流的价值观,但我不认同一个母亲在任何时候都需要为了自己的孩子,就算在最后弥留之际的穿越人生,都是为了配合自己的孩子去演一场戏,难道一个母亲就没有自己的人生吗?

当了母亲就一定要一切为了孩子就算是自己马上要死了的一场梦里面。

母亲很伟大,但我们不要把母爱想的这么的理所当然不行吗?

第五,本来没有第五,只是偶然看到了送你一朵小红花的评分,然后在看你好,李焕英的评分,格外刺眼。

无意比较,但小红花也是近期去电影院看过的一部电影。

两部电影我都算讲了悲欢离合。

但是小红花感情真挚,演员表演出色,所有的情节也都是在为了剧情而服务。

而这样的电影居然差了你好,李焕英接近一分,真的是讽刺,近几天铺天盖地的热搜好评,让我感觉到在资本眼里,水军可以这样的无孔不入,我不否认有很多会觉得这样的电影给出的情感会有共鸣,但这不是一部电影的全部。

如果这样的电影会卖的好,那我们的视野内变会充斥着更多这种为了情感共鸣而去拍的电影。

而不是真正要去讲一个好故事的电影。

中国不缺好演员,不缺好导演,缺的一直都是好剧本,好故事。

希望我们可以让那些讲好故事的电影挣钱。

而不是一个个连个故事都讲不好的电影挣的盆满钵满。

这样我们只会离好电影越来越远。

 8 ) 如果你喜欢《你好,李焕英》,答应我,请再看一遍《不能说的秘密》

今天陪父母去电影院看了《你好,李焕英》,回来我发了一条朋友圈,我写道:“说实话非常失望,被豆瓣的评分欺骗了,可以说只有段子和煽情。

同样是穿越题材,杰伦15年前的《不能说的秘密》不知高级了多少,无论是穿越的设计方式,反转的技巧,和作品的深度。

如果你挺喜欢李焕英,建议再看一遍不能说的秘密。

秘密在豆瓣的评分比李焕英低这么多,简直无法接受。

”朋友圈立马就有人喷我,说这只是我自己的感受,就算我喜欢周杰伦,也不必这样。

作为律师,不吐不快,特意发文来说一说。

当然,我也承认,当时为了表达时下的情绪,措辞激进了一些,如果冒犯到了喜欢《李焕英》的观众,那先道个歉。

然后,言归正传来说说我的理由。

首先,我也算半个影迷,观影量3000左右,每周大概看3-5部电影。

绝对不会因为偏爱杰伦就贬低其他作品,如果我是为了抬高《唐人街探案》,你还能说我是水军,但是我现在比较的对象是一部15年前的作品。

《不能说的秘密》同样也是杰伦作为导演的处女作,又同样都是穿越题材,作为杰迷,联想到这部作品再正常不过。

《不能说的秘密》豆瓣评分7.9,客观地说,分数不低了,但是它低于李焕英我确实不能接受。

比《不能说的秘密》优秀的穿越题材作品比比皆是,新一点的有《星际穿越》《明日边缘》,老一点比如《回到未来》《源代码》。

我觉得李焕英不值豆瓣8.3的分数,因为我的观影量让我能够判断这片子的所有技法都是陈旧的,它可以是一个小品,它可以赚够你的眼泪,但是以电影的标准去看待确实平庸。

另外,我写影评,不写我的主观感受,难道写你的?

其次,我并没有说《你好,李焕英》是一个烂片,在春节档作品中,完成度算是不错了,比开心麻花三观不正的的一些作品要强。

《李焕英》之所以被这么多人喜欢,我想更重要的一个因素是因为这个特殊的春节,很多人不能回家陪父母过年,这样对亲情呼唤的题材,太容易引起了共鸣。

但是,让你流眼泪,不是评价一部作品好坏的标准。

这并不是电影拍得有多好,而是观众很容易在那种场景,音乐渲染的气氛中被触动,得益于选材优势和演员表演。

因为李焕英让你哭了,所以我稍微客观评价两句,你就骂我是傻逼?

理智一些好吗?

人在共情的时候,流眼泪并不难,有时候拍一个MV就够了。

在情绪对的时候,听杰伦的很多歌都会流眼泪,没必要花几千万拍一个电影。

最后,简单就电影本身说说。

八个字形容就是,情感真挚,技法不足。

贾玲为纪念妈妈拍的电影,情感是打动人的,对大部分观众来说,在大年初一能看到一部这样笑中带泪的电影就已经够了。

但如果仔细看一看,电影的内容其实是比较空洞乏力的,剧情桥段明显是为了服务于喜剧形式,有种跟整部电影割裂的感觉,很多情节显得多余。

怎么就趴在床头就穿越了,就不能稍微设计一下,这和那些电视神剧有什么区别?

《不能说的秘密》中好坏还有一段“回去的路藏在急速音律”中的故事。

再有,为了最后的反转,怎么还硬生生产生了两种穿越形式,“贾玲式原态穿越”和“张小斐式年轻化穿越”?

逻辑上就不能稍微缜密一点,设计一下统一规则好吗?

这种穿越模式,简单到和杰伦一首MV如出一辙,那就是《雨下一整晚》(超链接可以看对这首歌穿越的解读),大家可以去看看这个MV,看着墙上的相片就穿越了。

其实,也不能说《不能说的秘密》最后的反转戏有多高级,但是起码不那么出戏。

反观杰伦的《不能说的秘密》,电影感就要强很多,我们暂且不去说那些炫技的烧脑和推理,你会说那是类型片的属性决定的。

但是整部电影几乎没有任何无效情节,这是客观的。

在既有规则设定以后,几乎找不到bug,这对科幻元素的电影来说非常难得。

难能可贵的是,周杰伦的演技也没有掉链子,当然主要是因为他在演自己。

电影在叙事上用了倒叙,插叙等,却一点也不显得零乱,桂纶镁每一次穿越后改变的当前历史,抓的很细致。

在电影中,有一首曲子串联在整部电影,这首乐曲它就是:圣·桑的《天鹅》。

在影片的一开始,画面出现了一本古老的琴谱,透着一股神秘的劲。

这部琴谱,就是穿越的源头,整个故事都因它而起。

如果有人愿意去了解一下周董在这首曲子上下的功夫,就知道,这部电影精致到了什么程度。

更别说电影的配乐,它为我们贡献了多少首经典,这些难道不都是评价电影的组成因素吗?

我看过贾玲的那个小品,也看哭了,但电影终究还只是小品PLUS。

有一个评价说的挺好,它说贾玲也没有摆脱小品演员做导演所带来的“对白段子化”的局限,靠俏皮话、谐音梗填满所有笑点,而且笑点的设置都是围绕饰演角色的演员极具目的性设计的,比如沈腾的几场高光时刻,那个人物根本就不是沈光林,明明就只是沈腾自己。

观众可能也是笑了,但这对情节、人物并没有作品,这也许是喜剧,但不是电影。

总有人说我踩一捧一,我承认确实捧了杰伦的作品,但是这也算不上踩。

毕竟放在一起比较,就总有伤害。

我当然知道,电影里承载了贾玲对母亲的感情。

我diss电影本身,不是diss母爱伟大,不然我也不会带着父母去看它。

但请不要被情绪左右了客观的判断,如果单纯是为了纪念母亲,导演完全可以拍了自己欣赏或者写成回忆录,那才是真正不适合被diss的很私人地带。

现实是你是在消费这段你以为很私人的感情,商业化挣票房,抖音宣传布天盖地,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连春晚都在为这个电影打广告。

我对这一系列行为的评价,在这里措辞已经非常委婉了。

春晚是什么?

如果最后只能有一个不存在植入的舞台,那就是春晚。

和那些必须通过金主支撑的综艺不同,春晚的公益属性决定了它本不应该有商业属性。

母爱伟大,但它不是电影技法不足的遮羞布。

影视产业链逐渐成熟,观众审美上升,我们自然应当提更高的要求。

这些喜剧大碗掌握的资源,是我们这些也渴望有一天被关注到的自媒体人或许一辈子接触不到的,难道我们不应该对这种能接触到顶配资源的电影提出更高的要求吗?

这次我唱了反调,没有与广大人民群众站在一起。

但我还是要坚持“并不是好笑、好哭的电影就都是好电影”的观点,我也不会因为昨天发了上述朋友圈导致公众号掉粉,而摈弃自己的态度。

如果你因为喜欢周杰伦关注了我,却因为我发表了和你不一样的观点而取关,我也认了。

但是我永远坚信,【Jay文案】是有关杰伦最好公众号,我们只关注作品本身。

好了,就说这么多,毕竟我只是一个比较喜欢看电影的杰迷而已。

最后一定要说的是,如果你喜欢《你好,李焕英》,不妨请再看一遍《不能说的秘密》,《李焕英》如果值得8.3,《不能说的秘密》绝不该是7.9。

我相信时间会给各自应有的价值。

再次强调,我没有说李焕英是烂片,但是这样平庸的作品被捧上神作,成了说不得、批评不得,实属中国电影市场的悲哀。

这和音乐市场的情况是一样的,从前杰伦认真写歌,每年都被“江郎才尽”。

现在各种音乐裁缝、旋律撞车、不明所以的歌却被惊为天人(歌)。

 9 ) 看完电影我给我妈打了个电话

嘟……嘟……“妈,能听到吗?

”“诶,儿子,能听到呀,怎么大中午的想给我打电话了呀?

”“我这不刚看完电影出来嘛,电影挺让我感动的,这不就给你打个电话说说呗。

”“哎呀,不就是个电影嘛,还能多感动,让我儿子这那么喜欢看电影的人都说好。

”“不夸张哈,我都哭崩溃了都,口罩哭湿了,幸好我带了俩口罩,影厅里也全是哇哇哭的。

”“什么电影啊?

”“李焕英,就那个沈腾和贾玲那个,预告片你肯定看过,欢迎光临~”“奥奥,我知道那个,这两天抖音老能刷到,看片段我都有点感动。

“我开始看贾玲导演和一众主演,我以为是个喜剧片呢,又有陈赫啊、张小斐啥的,没想到大过年的让我在电影院里哭。

”“哈哈,喜剧就是笑啊,我还记得你老跟我念叨说啥高级的喜剧得有悲剧呢……”“害,你不知道我现在看到喜剧人的电影先得心里犯嘀咕,就怕不好笑还尴尬。

这儿还成,剧情虽然不复杂,但真是挺好笑的,尤其是贾玲从小就不让她妈省心,一直没啥出息,大学本科还伪造了一张证。

然后穿越回去,和她妈做朋友,帮她妈完成好多事然后逗她妈开心。

”“你这剧情我听着都为她妈妈开心。

”“说真的,我都没想到我从开头就开始哭,你知道就开始有段是说贾玲学习不好嘛,长得又高大魁梧了点……”

“那咋了,贾玲这身材看着多喜庆啊,打架不亏。

”“哈哈妈你别打岔,就是说她从小就没给她妈长过脸,就一直闯祸啥的,最后学历还不高,她想让她妈开心就伪造证明,被当众拆穿了。

结果她妈出来也没说啥,就特善解人意,俩人就一起骑车一起畅想未来啥的。

我当时就感动了,主要是这里还有一个对比,就是那种特别讨厌的别人家的孩子,就比不上那种,美国留学月薪八万啥的。

我当时就想着我也没给你长过脸,我也没啥出息。

”“说啥呢儿子,你现在挺给我长脸的,你看过年还给我发红包呢,你一个人在北京也没喊苦喊累啊,妈挺心疼你的,啥叫有出息,你挺有出息的,没病没灾的多好呀。

”……

“是啊妈,你这观点还跟这电影一模一样,也是说子女健健康康,快快乐乐就行了。

”“可怜天下父母心啦,都是这样的。

”“我觉得也跟我今年一个人在外过年有关系,我就觉得贾玲这电影好就好在她让大家都有共鸣了,她有钱有能力给妈妈拍了个电影让妈妈开心,我可以给我妈过年打个电话发个大红包让我妈开心,都是一码事。

”“行了,去坐沙发上和你儿子聊去吧,别回头切着手,我来做饭吧。

”“哎呀,是你爸,怕我不专心切着手,你在北京也好好的,多吃点好吃的,但估计都没你妈做的好吃。

别太累,挣来的钱就是用来花的。

”……

“行,哎呀,我也没啥事,这电影后劲真大,我跟你聊着聊着就想哭,你回头也跟我爸去电影院看看去,记得带纸巾哈哈。

尤其最后来一个大反转,设计挺好的,更让人感动了。

而且这电影是根据人真实经历改的,贾玲她妈妈就是因为意外去世的,之前还有个小品,也是讲这个事的,你可以先看看小品,回头我把链接发你。

”“行,看电影你给报销吗?

”“诶,妈。

我这边信号咋不好了,听不太清啊,你好好吃饭照顾好自己啊,没啥事我就先挂了。

”“噢,知道了,诶老公,你儿子真抠门,哈哈哈但懂事了,知道感慨了能给她妈打个电话了。

”“你下次问问你儿子,他看没看讲父爱的电影啊,也能把人看哭那种……”……

妈,谢谢您,“我情愿您没生下我”这话我说不出来,但我可以更爱您,让您肯定不后悔生下我。

 10 ) 如果我妈生的不是我,是不是会过得更幸福?

《你好,李焕英》:如果我妈生的不是我,是不是会过得更幸福?

_哔哩哔哩 (゜-゜)つロ 干杯-bilibili假如有一个按钮,按下它之后,你就会从此消失,而你的母亲会过上富裕的生活,还会有一个高学历、高收入的女儿,你会按下它吗?

这就是《李焕英》中提出的问题。

《李焕英》豆瓣开分8.1分,目前已经涨到8.3分了。

说实话,《李焕英》8.3分的评分是有一点虚高的。

它的确有很多缺点,比如它像一个小品,比如有些笑点还是处理得不够好,再比如有些角色不够立体,像是工具人。

但它扎实的剧本,以及创作者的一片真诚足以弥补这些缺点,让它成为今年春节档最好的一部。

除此之外,最后的一个大反转也是加分项,让整部电影上升了好几个档次。

电影开始是贾晓玲前20年的经历的回顾,贾晓玲这20年是碌碌无为,而王琴阿姨的女儿沈婷婷却在美国学导演,月薪八万,所以贾晓玲最大的愿望就是为母亲李焕英争一口气。

然而这一天还没到来,李焕英就遭遇车祸去世了。

与此同时,贾晓玲发现自己竟然穿越到了1981年,也就是她出生的前一年,见到了年轻时的李焕英。

随后,贾晓玲遇到了冷特。

冷特和贾晓玲有着相似的经历,他从没让母亲省心过一次,从没做过一件让母亲高兴的事,所以他说:如果我妈生的不是我,一定会过得比现在幸福吧。

电影的第一幕像是《夏洛特烦恼》或者《回到未来》,是喜剧片。

从这个时候剧情就朝着《蝴蝶效应》发展了,表面上仍然是喜剧片,但内核是很丧的。

看过《蝴蝶效应》的都知道,男主角觉得自己活着就是个错误,所以他穿越到了自己还是胎儿的时候,然后用脐带勒死了自己。

《李焕英》也差不多。

贾晓玲一直不知道老天爷让她穿越的意义是什么,正是因为遇到冷特,她终于明白,她穿越的意义就是让母亲过上更好的生活。

为什么王琴混得那么好,因为当年她嫁给了厂长的儿子沈光林。

所以贾晓玲决定撮合李焕英和沈光林,一旦他们结婚了,李焕英以后就会成为一个富婆,还会有一个像沈婷婷一样的女儿。

但这么做的代价是,贾晓玲自己就会消失。

因为贾晓玲的父亲是贾文田,既然李焕英没有和贾文田结婚,那么贾晓玲也会不复存在。

贾晓玲自认为从未为母亲争过一口气,所以她决定牺牲自己,让母亲过上更好的生活。

贾晓玲撮合李焕英和沈光林这段有很多笑点,但如果你能透过这些笑点看到它背后的故事,你会发现它是很扎心的。

因为它体现了贾晓玲的自卑和丧,她觉得自己活着什么用都没有,她凭借自己无法让母亲过上更好的生活,所以她才想出这个办法来帮助母亲改变命运。

像沈婷婷那样的人毕竟是少数,更多的是像贾晓玲这样的普通人。

所以贾晓玲撮合李焕英和沈光林的决定让无数网友都感慨万千。

以至于看了《李焕英》后,很多网友都说:如果母亲生的不是我,她是不是会过得更幸福。

所以这就回到了本文开头的问题:假如有一个按钮,按下它之后,你就会从此消失,但你的母亲会过上富裕的生活,还会有一个高学历、高收入的女儿,你会按下它吗?

如果真的有这样一个按钮,我很有可能会按下它。

但电影想要表达的主题并不是如果你妈生的不是你,她就会过得更幸福。

而是,你的母亲觉得有你这样的儿女,就已经很幸福了。

当这个按钮真正出现后,贾晓玲也想按下它,但她却发现按不动,仿佛按钮的另一端有一股阻力阻止她按下按钮,后来她才发现,这股阻力正是来自李焕英。

这一切并没有按照贾晓玲的计划进行,李焕英并没有和沈光林在一起,而是和相爱了三年的贾文田领了证。

贾晓玲不理解为什么母亲不和厂长的儿子在一起,而是选择了一个烧锅炉的工人。

这时,她才意外发现,不仅仅是她穿越到了1981年,李焕英也穿越到了1981年。

贾晓玲知道,假如李焕英嫁给沈光林,以后会过得很好,至少物质上更好,这就是她撮合李焕英和沈光林的原因。

其实李焕英也知道这点,但她还是选择了贾文田,因为她真正爱的是贾文田。

更重要的是,假如她嫁给了沈光林,贾晓玲就不复存在了。

就算将来她会享尽荣华富贵,就算将来她会有一个月薪八万的女儿,那个人也不是贾晓玲了。

李焕英的选择在意料之外,但又在情理之中。

假如老天爷给我们的母亲第二次机会,她们可以嫁给富二代,不过代价是她们会失去我们,她们肯定是不会同意的。

电影一开头就说王琴很爱炫耀,炫耀自己多么有钱,炫耀女儿多么有能力。

再加上这又是穿越片,本以为这是讲述贾晓玲利用“超前思维”帮助母亲发家致富的故事,结局是李焕英成了富婆,贾晓玲也成了有为青年。

但事实是相反的,最后李焕英还是选择了贾文田,还是生下了贾晓玲,最后还是遭遇车祸去世……似乎一切都没有改变,唯一的改变是当年厂里第一个买电视机的人从王琴变为了李焕英。

这时我才恍然大悟,电影并不是想告诉我们,只要我们可以穿越,我们就可以改变命运,就可以过上更幸福的生活。

电影想表达的是,其实我们已经很幸福了,只不过我们不知道而已。

贾晓玲也是在这时才明白,老天给她穿越的机会,并不是要她改变什么,而是让她利用这个机会再陪陪母亲。

以前贾晓玲以为和母亲相处的时间还有很多,有的是时间,但当她回过神来,母亲已经离开了。

我们又何尝不是第二个贾晓玲,我们总是忙于工作,总是想先出任CEO、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后再去陪伴母亲,总是觉得还有几十年的时间,就算现在不陪伴她们,以后还有机会。

但我们错了,母亲根本不需要我们出任CEO、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她们更需要的是我们不要让工作占据所有的时间,而是抽出哪怕一天两天的时间陪伴她们。

还记得贾晓玲和李焕英在饭店的对话吗,贾晓玲说她会看相,她看到李焕英未来的女儿会出国留学,而且收入很高。

而李焕英说,我的女儿,我就让她健康快乐就行了。

其实天下母亲都是如此。

如果我们能功成名就当然更好,但功成名就是可遇不可求的。

如果我们没有功成名就,难道她们就会觉得我们不配做她们的儿女吗?

事实是无论我们贫穷还是富贵,成功还是平凡,她们都会以我们为傲。

因为重要的不是我们做出多大的成就,重要的是“我们”。

你说李焕英羡慕王琴吗,那肯定是羡慕的。

但如果你问她愿不愿意成为王琴,成为沈婷婷的母亲,她肯定就不愿意了,因为沈婷婷再有出息也是“别人家的孩子”,而贾晓玲才是她亲生的。

有人说《李焕英》是女版《夏洛特烦恼》,但两部电影是有本质上的区别的。

《夏洛特烦恼》中,夏洛利用超前思维成为了歌星,从而发家致富。

不仅仅是《夏洛特烦恼》,大部分穿越片都是如此,主角已经提前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就可以改变命运。

而《李焕英》却反其道而行之。

李焕英明明知道嫁给沈光林会过得更好,但她还是选择了走老路。

贾晓玲自认为从来没有为母亲争过一口气,但李焕英不是这么想的,她觉得现在已经很幸福了。

她不需要有一个富二代老公,她也不需要“别人家的孩子”,她觉得有贾文田和贾晓玲就足够了。

或许贾晓玲没有“别人家的孩子”那么优秀,但她才是李焕英的亲生女儿,她是不可替代的,正如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不可替代的。

贾晓玲和母亲一起生活了二十年,她自以为很了解母亲,但其实她和母亲的三观是有很大区别的。

也正是因为这一次穿越,她才终于明白,以前的她根本不懂母亲想要的到底是什么。

为什么我们看《李焕英》看哭了,因为一直以来我们都以为一定要考上清华北大、毕业后进入腾讯阿里才算是为母亲争气。

而她们想的却是,只要我们健康快乐,她们就心满意足了。

《你好,李焕英》短评

带着口碑去的,有点强行感人的味道,评分高可能都是同行衬托得好

5分钟前
  • 我叫伍嘉铨
  • 还行

沒看過原來的小品,大概猜到了是給媽媽遲來的情書,但真的特煩這種以私人情感綁架觀眾的片子,說白了就是導演的自我感動。在小品中插穿越梗就很離譜,何況你才從天而降剛醒凳子都還沒坐上張嘴就來句“現在是哪一年”我就真的很想罵人了。小品梗都好過時很爛俗,張江的演員一張嘴真的很想讓他出門直走上春晚,大哥這不是你的舞台。最後日劇跑眼淚直掉強行煽情影廳裡前面笑得有大多聲的觀眾哭得就有多難過,我真的全程白眼,累了。一星給你媽吧,現實中的那位。

10分钟前
  • Janie
  • 很差

它的成功喜闻乐见,但过后不妨也想一下,影片除了真诚还留下了什么?就像我们的母亲,除了"奉献"她还有别的展现姿态吗?

14分钟前
  • vvVv
  • 还行

2.5 穿越梗是人家三十多年前玩剩下的套路,拍得也很糟糕(导演问题),全程味同嚼蜡,直到最后那个反转。这是皮克斯式的情感/视角反转(参考瓦力、玩具3和Coco),学到了精髓而奏效,可惜又处理得过于繁重拖沓。当然电影之外的真情实感的确很动人。

15分钟前
  • 陀螺凡达可
  • 较差

穿越实在烂大街了,再加什么花样也是烂大街;非要搞喜剧最后是悲剧那套,那干脆拍个正正经经的电影多好,喜剧元素剃掉不完了;演员实在太熟,跳脱不了以往的印象;剧情有的地方过于尴尬... ...整个片子就像一个个小品合起来的冰糖葫芦,但最后几个放的都是苦瓜。另外,平心而论,冲着前期的笑料,片子可以勉强给及格。但是,这个片子放春节档就离谱!!贾玲最后几分钟就不停在哭,还要勾引你也跟着哭,大年初一的,看这玩意儿图的啥?像我这种母亲已经过世的更看不了这个,气

20分钟前
  • 152****5540
  • 较差

嗯,观众们对喜剧的包容度挺高的,小品版就没看出个所以然。

24分钟前
  • 郫县豆瓣小王子
  • 很差

虽然说最后反转当下没想到,但想想都是那个套路,可只有反转没用啊,前面都散架了。

27分钟前
  • rayliao
  • 还行

以为穿越是为了改变她的人生轨迹,竟然只是了却自己的遗憾。原来从天而降的大胖妞无论有多重,她都会毫不犹豫接住她的宝儿。裤子无论多破,她都会缝成小熊。今生母女一场,只能化作目送。以为她希望我有出息,原来她只需要我平安。以为她想换个女儿,原来她从没后悔。以为多了解她,原来还是误会了她。

32分钟前
  • 吼哈
  • 力荐

说实话.....不看影片背景不说情怀,这片子确实拍的很一般,笑点不密集,也不是特好笑,小品里一些比较有趣的梗反而被拿掉了,很多地方处理很尴尬,节奏也不好,有些情节和画面 表意不明,逻辑上也不够顺。陈赫这个角色也很尴尬,没结果也没未来,不了了之....应该是不会再想起的电影了....不过是和某人看的第二部电影了~他从刚开始搞笑就开始哭了(猛男流泪....)

33分钟前
  • 还行

豆瓣也开始水了

35分钟前
  • 有朵雨做的云
  • 较差

这并不是一个穿越的故事,而是是一个母亲在弥留之际创造出来安慰女儿的梦,真的特别特别特别好,贾玲值得。9/10

36分钟前
  • FrancoisG
  • 力荐

我懂贾玲心里的遗憾 但贺岁档最佳还算不上

38分钟前
  • 兔仔
  • 还行

陈赫的戏份太恶心了,和贾玲一起躲雨,陈赫和贾玲肥胖身躯挤来挤去恶心死我了,尴尬到我脚趾母都扣起了。

40分钟前
  • 肥嘟嘟豆卫门
  • 较差

既没让我笑也没让我哭,每个“爆笑”段落都尬出天际,最后又来一个大型煽情。片尾曲第二首是啥玩意?第一次遇到这么赶客的片尾曲。还有那段女儿撮合妈妈相亲的戏,跟这个年代催婚的母亲们有啥区别,约等于把“时代倒退”几个字打在了大银幕上。唯一让我共情的点在于即使是有李焕英这么好的妈妈,做女儿的也一直一直在努力想让妈妈高兴。这说明大多数母亲都让孩子感到亏欠,而孩子却在无条件地爱她们——宁愿不出生,也希望妈妈能过得更幸福。

41分钟前
  • sTill-Life
  • 较差

你以为你已经很爱很爱妈妈了,但妈妈远比你想象中更爱更爱更爱你

43分钟前
  • 想睡觉
  • 推荐

贾玲演得有点尬,不过李焕英可真漂亮

47分钟前
  • 夏语冰
  • 较差

散场以后我挎着妈妈散步回家,我想着她,她应该想着她妈妈吧。

49分钟前
  • 金惠子
  • 力荐

如果没有最后二十分钟,这部电影也就是一般只能打五分的程度。贾晓玲吃着包子忽然意识到什么开始哭,然后前几十分钟铺垫的情感一泻千里,哭得我撕心裂肺。结构能让内容翻倍地表现出来。另外,女性视角的女性真的太美好了,不只是张小斐,中年妈妈和阿姨也很可爱

54分钟前
  • 苦艾
  • 推荐

“我的女儿,只要她健康快乐就行了。”本来以为只是贾晓玲穿越回了1981年,没想到原来2001年的李焕英也穿越回了20年前,这里真的设计得太巧妙了。重来一回,李焕英还是会选择当玲儿的妈妈啊。开头李焕英看见从天而降的玲儿,下意识地就要去接住玲儿,这就是母爱吧。这种感情可能真的只有母女会懂吧。前半部分贾玲沈腾真的好好笑哈哈哈哈哈哈哈。贾玲在影片里用了好几次华仔的歌,不愧是华仔的真爱粉。啊对,通过黑白照片染色这一方式呈现画面也蛮有创意。哭笑交叉的一部电影。

56分钟前
  • 今天晴天
  • 力荐

这种垃圾为什么会火,为什么!

58分钟前
  • 落日地平线
  • 很差